地理 武汉市2017年高三期中考试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11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人口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

数值,中位数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读2010年浙江省衢州、丽水、金华、温州四市

人口年龄中位数示意图,完成8~9题。

8. 温州市人口年龄中位数远低于浙江省内其它城市,主要原因是( )

A出生率偏高

B人口流动

C老年人口总数少

D产业升级

9. 近年来,温州市大力构建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为骨架的对外快速运输大通道,

最先影响温州市( )

A产业结构

B行政范围

C城市等级

D服务范围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注意“人口年龄中位数”的概念,人口中位数越大,说明老年人口相对较多;人口中位数年龄越小,说明年龄小的人口较多,年龄小的人口多,可能是自然增长中的出生率较高,也可能是从外地迁入的青壮年劳动力较多,温州经济较其它三个地区发达,而年龄中位数在30以下,说明外来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迁入较多,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是在考查学生对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以及不同年龄段人口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所学知识,温州经济较其它三个地区发达,人口出生率受生育观念的影响可能较低,故A错。医疗卫生条件好,死亡率低,老年人较多,故C错。通过读图发现温州的人口中位数较其它三个地区低,说明温州人口年龄结构较小,温州工业发达,收入高,就业岗位多,吸引外来务工的青壮年劳动了较多,故B对。产业升级会导致流入温州得的廉价劳动力减少,人口中位数变大,故D错。

易错点

人口增长主要有两个方面,一、自然增长,一般情况下经济发达的地方,人们的生育观念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等等因素下,出生率较低,死亡率也较低,所以人口自然增长较慢。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相反。二、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一般情况下经济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更多,收入更多,教育、医疗卫生条件更好,更容易吸引外来人口迁入。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温州市交通条件改善,其它地方的人到达温州更方便了,时间也更短了,会增加到温州消费的人口,且会使以前去温州不便的地方,现在由于交通便利了,也可以到温州去了,扩大了温州的服务范围。故D对。

考查方向

本题是在考查学生中心地理论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先弄明白城市能够发展到规模或达到一定等级,是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其中包括资源条件,交通条件,人口条件,资源交通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条件,而不是决定因素,而城市等级与城市的人口规模有关,故C错,行政范围与国家规划有关,故B错,产业结构与三次产业及其比例有关,长远来说交通对产业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但目前最先影响的是服务范围。

易错点

中心地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能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等级越高,相邻两个中心地距离远,覆盖低等级中心地。服务范围是一个中心地能够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最大范围。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4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纳米比亚乙地铜矿资源丰富、品位高、埋藏浅,甲港是其矿石主要出口港,2012年与我国合作,建起了炼铜基地。但当地常规能源不足,需要大量进口。

1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港口的气候特点,并分析成因。(8分)

13.你认为建设炼铜工业基地,甲、乙两地哪里更理想,请说明理由。(4分)

14.能源不足制约了炼铜工业发展,请给出保障能源供应的三点建议。(6分)

15.大规模发展铜矿经济,可能会给当地发展带来哪些不利影响?(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常年高温少雨。(2分)纬度低,气温高;(2分)常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2分)沿岸有寒流经过。(2分)

解析

根据材料和图所知,甲地地处北回归线附近,纬度较低,全年获得太阳辐射多,温度高,且在大陆东岸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多晴天。再加上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所以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气候的分布、特点、成因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考查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应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在该纬度范围内应为热带沙漠气候,然后根据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和地处低纬,以及沿岸寒流经过判断气候特点及成因。

易错点

气候的特点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回答,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等。本题设问较为简单,回答时应注意答案要点清晰,语言简介规范。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乙地更理想,理由:铜矿资源丰富:(2)原料运输量小。(2)(甲地更理想,理由:海运便利,便于出口;可就近获得进口能源。)

解析

根据材料和图所知,甲地位于沿海且为港口,海运交通便利,利于产品出口,且从材料中可知该地发展炼铜业能源不足,甲地可就近获得进口能源。乙地地处内陆,但靠近铜矿,原料丰富,原材料就近取材,运费和运量都较小,节约成本。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考查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应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分析甲乙两地各自的优劣,一个靠近原料地,一个临海;一个侧重原料,一个侧重交通。

易错点

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有:原料、燃料、土地、水源;市场、交通、政策、技术、劳动力等影响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燃料、原料、交通和市场等。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发展核电;(2分)开发太阳能;(2分)拓宽能源进口渠道。(2分)

解析

解决能源不足的途径有很多:1、开发新能源,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有充足的太阳能,加大技术投入,发展核电。2、拓宽能源进口渠道,利用国外能源。3、改进炼铜工业技术,降低能源消耗。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解决能源不足问题的措施,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及提出应对措施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应根据所学知识,再现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因为本国缺乏常规能源,所以可以进口,再加上本国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太阳辐射强可以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

易错点

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解决能源工业不足的问题,开源增加能源的供应,节流减少能源的消耗、该题要保证炼铜的发展,更多从开源角度回答。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造成铜矿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水资源紧张、产业结构不合理。(任意答对3点得6分)

解析

大规模发展铜矿经济,需要大量的铜矿,而铜矿本身是不可再生资源,会导致铜矿资源枯竭,另外有色金属的冶炼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再加上该地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不足,大规模发展炼铜也会导致水资源紧张。另外过度重视重工业的发展会使产业结构单一,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工业发展对社会、对生态的不利影响,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应根据所学知识,再现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正反两方面都要考虑到,全面思考问题,然后写出工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易错点

炼铜工业的发展短期内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增加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回答时主要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矿产资源短缺,以及产业结构方面回答。学生易考虑不全面而失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2分

下图为“雅鲁藏布谷地示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雅鲁藏布谷地是西藏城镇最密集,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也是西藏最主要的农业区,这里

的农作物具有“个头大、产量高、质量好”的特性。

材料二 墨脱县平均海拔1200米,是西藏高原中海拔最低、环境最好的地方,该地四季如春、

植物多样、年降水量在2358毫米以上,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但直至2013年10

月31号墨脱公路通车,该县才成为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墨脱公路几次修建几次

中断,被称为世界筑路史上最难的一条公路。

16.指出图示区域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4分)

17.简要分析雅鲁藏布谷地的农作物优质高产的原因。(10分)

18.试分析墨脱公路成为世界筑路史上最难修建的公路的原因。(8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2分)外力作用:流水侵蚀,冰川侵蚀;(2分)

解析

该地处于青藏高原、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隆起形成,所以内力作用是以地壳运动为主,该地为雅鲁藏布江河谷,常年受流水冲刷,河水下切明显,侵蚀严重,再加上该地海拔高,高山冰川发育,多冰川侵蚀。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考查获取信息和空间定位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应根据所学知识,再现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受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的时候内力占主导,有时外力占主导,内力主要是板块运动,而外力主要考虑侵蚀,因为冰川广布,河流下切。

易错点

内力作用的三个表现形式是地震,板块运动和岩浆活动;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侵蚀又分为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和海浪侵蚀。沉积主要有流水沉积和风力沉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光照充足,辐射强烈;(2分)昼夜温差大;(2分)夏季气温偏低,生长期长,有机物质积累高;(2分)气候寒冷,病虫害少;(2分)环境质量好。(2分)

解析

该地处于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再加上晴天多且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农作物质量高。由于平均海拔较高,夏季气温偏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有机质积累较多,冬天气候寒冷,虫卵多冻死,病虫害少。青藏高原相比我国其他地区受人类干扰小,环境质量好,利于农作物质量和产量的提高。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侧重考查农作物高产优质的原因,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农作物质量的因素,“面面俱到、点到为止”展开思路,把所有能影响农作物质量的因素都想到,然后写上本地区特有的几种。

易错点

影响农业质量的因素:1、光照充足,2、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3、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有机质积累较多。4、病虫害少。5、环境质量好。6土壤肥沃(例如东北黑土肥沃,东北大米质量高)。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山高坡陡,地形起伏大,施工困难;雨量丰沛,降水强度大,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地震频发,岩石破碎,对公路修建造成威胁大;河流众多,多瀑布、急流,施工技术要求高;工程量大,修建成本高。(每点2分,任4点得8分)

解析

墨脱地处于青藏高原东部,地势高低起伏大,且交通不便,施工困难。处于板块交接地方,地壳活跃,多地质灾害,威胁公路。降水丰富易发洪涝,诱发滑坡、泥石流。河流众多,多瀑布、急流,施工技术要求高。不断开挖隧道、架桥,工程量大,成本高。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不完善。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线路修建的因素,侧重考查制约交通建设的不利因素,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交通线路选线的原则,反其道而行之,因为墨脱自然条件复杂,经济发展落后。本身墨脱的自然条件不适合修理,为带动墨脱经济发展才修公路,思考一切对修路不利的因素既是答案。

易错点

交通线路选线原则:1、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形2、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3、尽可能保护沿线生态环境4、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如下图)。它是将一个生产原料、智能工厂、物流配送、消费者全部编织在一起的大,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下单,络就会自动将订单和个性化要求发送给智能工厂,由其采购原料、设计并生产,再通过络配送直接交付给消费者。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德国制造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市场信息的依赖度提高

B对交通运输条件要求下降

C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变大

D对资源的配置要求降低

2. “工业4.0”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提高工业生产的整体成本

B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

C可实现工业的个性化生产

D扩大传统制造业生产规模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德国制造业的变化是由消费者先下单,网络将消费者的订单和要求发给工厂,然后有工厂采购、设计、并生产。整个环节是建立在消费者先有需求的基础上,即先需要市场信息,所以对市场信息的依赖程度高。

考查方向

本题是在考查工业区位的基础上,考查自然和社会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的改变对工业区位选择的改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中给出的信息的能力,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先看清材料,德国制造业的变化特点是消费者先下单,没有消费者下单,工厂就不能生产,所以需要首先获取市场信息。A对。工厂生产出产品后还是要送到消费者手中,并且工厂要采购原料,所以对交通的要求并没有降低,B错。没有了流水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变小,C错。德国制造业的变化更倾向于个性化产品的制造,这样对资源的配置及配送要求都会提高,D错。

易错点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不同,需要学生判读出那一种或哪一些是最主要的区位,并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也在发生变化,例如原料和燃料的影响逐渐减弱,交通的影响一直很强,市场和信息技术以及环境的因素在逐渐增强。该题的四个选项都是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学生易受干扰,再加上知识不准确就容易选错。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判断,工业4.0时代,工业生产和以前的制造业区别在于更注重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是先需求再制造,而不是以前的先制造再销售。并且是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要求而设计和制造的,故选A。

考查方向

本题是在考查工业区位的基础上,考查某个主要区位的改变对工业成本及布局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中给出的信息的能力,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先看清材料,工业4.0时代,工业生产主要表现为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生产的,所以C对。而工业4.0之后,传统的大规模批量生产方式将受到冲击。并且资源配置、信息交流、技术等环节的联系会更紧密,工业生产对市场的适应性更强,企业生产的成本将下降,在加上工业4.0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所以AD错,并且工业4.0后,工业的区位选择更加灵活,布局将有现在的集中走向分散。

易错点

工业4.0带来的影响,需要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和所学知识,对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推理,易错点在于学生可能知识储备不够,拿不准工业4.0后,成本会不会提高,布局会集中还是分散。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回答3~5题。

3. 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 )

A1800~1900

B1900~2000

C2000~2100

D2100~2200

4. 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

A喜光 喜湿

B喜阴 喜湿

C好热 耐旱

D耐寒 好旱

5. 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增强

B水土流失加重

C降水减少

D气候变暖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森林集中分布在海拔高度为1800—1900处。在这个高度上各地的森林植被百分比都是最高的,故A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是在考查平面“十字”坐标图的判读基础上,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中给出的信息的能力,读图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

先看清图,该图横轴(下)是海拔高度,横轴(上)是不同植被分布海拔高度,纵轴是植被百分比,有图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个坡向,四条折线的森林带都是在1800—1900出百分比最高,由此可判断森林在1800—1900处最集中,A对。BCD错。

易错点

对山地垂直自然带不熟悉,不会读图,读图有三步:1、先读图名,2、再读图例和坐标,3、找一个我们熟悉的事物或曲线切入进去,向四周发散分析图表。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根据该山地四个坡向植被分布曲线可以看出,该地植被阴坡百分比明显比阳坡高,说明该地植被喜阴。迎风坡比背风坡百分比高说明喜湿。故B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是在考查判读十字坐标图的基础上,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异以及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中给出的信息的能力,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

先看清图,对比分析四条曲线,同在阴坡时迎风坡植被百分比高,同在迎风坡时阴坡植被百分比高,说明该地植被喜阴喜湿。故B对。阳坡植被覆盖率较阴坡低,说明不喜光,A错。迎风坡植被覆盖率高说明喜湿,不耐(好)旱,故CD错。

易错点

不会读图,不会分类比较,容易只抓住植被百分比最高的那条线,而忽视了与其它坡向的对比分析,同在阴坡时,迎风坡植被百分比高,说明喜湿。同在迎风坡时阴坡百分比高,说明喜阴。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苔原带生长在温度较低的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森林生长在温度相对较高热量较多的地方,正常情况下苔原带不能生长森林,温度太低了,热量不足,但在该山区苔原带中森林增长趋势明显,说明该地温度变高了,热量满足森林的生长,主要原因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是在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异以及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中给出的信息的能力,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

先读懂题,在以前生长苔原带的地方,现在森林开始增多,说明温度升高,全球变暖导致温度升高,故D正确,水土流失加重和降水减少均不利于森林生长,故BC错误。同一个山脉同一个地方,自然条件下短期内光照不会增强。故A错。

易错点

对自然带分布规律掌握不准确,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大致和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相似,判断苔原带和森林带的分布,影响森林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和热量 ,水分变多、热量增加有利于森林的生长。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荷兰在三角洲的各海湾口和许多分岔河口筑起带有闸门的堤坝,如下图所示,闸门打开或关闭依具体情况而定。据此回答6~7题。

6. 当闸门全部关闭时( )

A河水盐度将明显增加

B可防止风暴潮淹没低地

C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

D易于实施退田还海工程

7. 鹿特丹港成为世界著名港口的有利条件有( )

①坚固的岩质海岸 ②河海实现联运

③天然的避风港湾 ④结冰期较短

⑤广阔的经济腹地
A. ①②③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带有闸门的堤坝如下图所示,主要的目的是当河水增多时,闸门打开,河水可以及时如海,不会淹没沿海低地;当海水水位高时,闸门关闭,海水不能进入河流。故当闸门全部关闭时可防止风暴潮进入河流淹没低地。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是在考查学生对具体事物和一些主要工程作用的理解,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中给出的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先弄懂带有闸门堤坝的作用,主要是调节河流水和海水的交换,荷兰因为地势较低,所以首先想到堤坝的作用应该是阻挡海水倒灌,但荷兰又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地又是莱茵河的入海口,还要考虑河水如海的问题。堤坝阻挡海水进入河流,故A错。河流的含沙量与流域植被覆盖率有关,与堤坝无关,故C错。退田还海应该把堤坝拆了,让海水进入,故D错。

易错点

不能弄清楚带闸门堤坝的主要作用,知识面狭窄,逻辑推理问题能力不足,可借鉴阅读我国江西赣州在古代时的排水工程“水窗”以及新加坡为了改变河流盐度而建的带有闸门的堤坝。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河海实现联运,交通更便利,更有利于货物的进出。天然的避风港湾,利于船舶停靠和躲避海洋灾害。经济腹地广阔,需要借助港口进出的货物量大,更有利于港口的形成和发展。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是在考查学生对港口建设区位的理解,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先根据所学知识,回忆再现港口建设的主要区位,②③⑤正确,①坚固的岩质海岸对港口的形成没有太大影响,④鹿特丹港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且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终年不冻

易错点

不能准确再现建设港口需要满足那些条件,影响港口建设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自然方面:1、地形平坦开阔,利于筑港,2、港阔水深、避风,3、不冻不於。人文方面:1、以一个大城市为依托,2、经济腹地广阔,3、交通便利。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随着页岩气开采技术的成熟,“烃源岩”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烃源岩指的是富含有机质、可大量生成与排出油气的岩石,该岩石形成于有利于有机质大量繁殖和保存的环境。右图为我国柴达木盆地部分地区烃源岩沉积厚度等值线图(单位:米)。读图完成10~11题。

10. 在沉积烃源岩的地质年代,图中地势最低的地区可能是( )

A

B

C

D

11. 从烃源岩的丰富程度,可以推论该地区地质历史时期变化情况是( )

A所处地块是从热带漂移过来的

B所在地区自然环境比较稳定

C所属岩层经历过强烈变质作用

D所在区域气候发生巨大变化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烃源岩属于沉积岩,而沉积岩的形成主要受外力作用沉积而形成,海拔越低的地方沉积的越多,烃源岩厚度就越厚,再根据图中等值线图的判断,甲乙丙丁四地中丙地烃源岩厚度大于800米,烃源岩厚度最厚,故可推出在烃源岩形成时,丙地海拔最低。

考查方向

本题是在考查学生对等值线图理解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对三大类岩石的分类和成因的掌握,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

解题思路

先根据所学知识,回忆再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判断烃源岩是沉积岩,再根据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和缓的特性,退出地势低的地方易沉积,沉积岩厚度后,接着根据等值线的特点判断丙地沉积岩最厚,故C正确。

易错点

沉积岩主要受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形成,外力作用主要使地表趋于和缓,海拔越低越易沉积。等值线的特点掌握不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烃源岩是富含有机质、形成于有利于有机质大量繁殖和保存的环境,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有机质大量繁殖,但现在的柴达木盆地干燥少雨,且地形隆起海拔变高,可推断该区域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且这种变化最有可能是因地形隆起而导致的。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是在考查地表形态的变化原因及带来的影响,辅助考查学生对内外力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形态掌握,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的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先根据所学知识,回忆再现内外力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形态,该地区在沉积烃源岩时外力占主导,后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内力占主导,然后对比地质时期和现在自然环境的不同,判断是地形隆起导致了气候发生变化故D对,青藏高原是亚欧板块,不是从热带漂移过来的,A错,该地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稳定。B错。烃源岩是沉积岩,没有经历过强烈的变质作用,C错。

易错点

板块漂移假说,青藏高原是亚欧板块。内力作用的三个表现形式是地震,板块运动和岩浆活动,该地多是板块运动,地形隆起,基本没有高温高压的岩浆活动。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19.“2015首届中国高铁赏花旅游节”3月10日在武汉东湖樱园启动,时间持续近3个月。如下图为赏花地点分布图。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举办该旅游节的优势条件。(10分)

正确答案

可以赏花的地点多,空间覆盖面广;花卉种类多,(空间南北跨度大);各种花卉先后开放,花期时间长;高铁快捷舒适,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人们出游愿望强;地区接待能力强;媒体的宣传优势可以扩大旅游节的知名度。

解析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获取到一下信息:1、这次旅游节是乘坐高铁赏花,舒适快捷2、时间持续3个月,时间充足3、赏花地点多,从南方到北方都有,4、花的种类多且是先后开放,5、时间是3到5月,正值春季,人们春游愿望强,市场广阔。6、赏花点多是大城市,接待能力强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旅游资源的特色及旅游愿望达成的条件,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地理信息,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应该从吸引人们出行的条件入手,春暖花开,快捷舒适的交通,各种各样的鲜花等方面,再加上媒体的宣传,接待地优质的服务等。

易错点

本题设问较简单,主要侧重从图上获取信息,但回答时要注意不要漏点,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20.近年来“生态浮岛”技术发展迅速。浮岛上可种植水稻、美人蕉、空心菜、芦苇等多种植物。下面左图是“生态浮岛”景观图,右图示意“生态浮岛”原理。

说明“生态浮岛”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10分)

正确答案

据图可知“生态浮岛” 可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或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水中泥沙等物质沉降),净化水质(使水质改善、水体变清);根据图文资料,可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吸收CO2、释放O2,净化空气;增加生物多样性;降低水温,减少水中光照,抑制有害藻类生长。

解析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生态浮岛”可种植多种植物,植物可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且水中植物多了,还可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水中泥沙等物质沉降,有利于净化水质。“生态浮岛”中的植物还可以增加绿地面积,有利于美化环境;吸收CO2、释放O2,净化空气;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阳光直接照射水面,降低水温,减少水中光照,抑制有害藻类生长。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对环境的有利影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地理信息,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应根据所学知识,思考水中植物增多对水,对空气,对生物的有利影响即可。

易错点

注意三个大的方面,1、对水质的有利影响,2、对大气的有利影响,3、对生物的有利影响。回答时要注意前后因果联系,不要遗漏要点,条理清晰,语言规范。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