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新余市2016年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
精品
|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体保持充足供应的蒸发量。图3示意我国某地降水量、可能蒸发量逐月变化,读图完成5~6题。

5.该地位于( )

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东南丘陵

D华北平原

6.据图推断该地最易发生火灾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从降水量曲线中可知,该地5、6月份降水最多,7月份降水最少,8月份降水增多,可能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该地5、6月份受准静止锋的影响降水多 ,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8月份受台风影响降水多。故选C。

考查方向

我国气候的区域差异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5、6、8月份降水多,且月降水量大,据此可以排除A、C、D。

易错点

易判断为华北平原,但要明确一般夏季风7、8月份才到达北方地区。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火灾易发生在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的时间段,图中可知10月份东南丘陵气温任然较高,但可能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说明易发生火灾。故选D。

考查方向

火灾的成因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要对问题进行转化,火灾易发生在气温高、空气干燥的时间段,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差距最大的时间段空气最为干燥。

易错点

易判断为1月,此时降水最少,但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差距并不是最大,且此时气温较低。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下图为东亚两个地区略图,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比例尺较乙图小

B①城市在④城市的东北方向

C甲图中①②城市之间的实地距离比乙图中③④城市之间的实地距离远

D乙图所描述的内容简略

2、根据地理坐标判断②③城市间的距离约为( )

A550千米

B1000千米

C2000千米

D1665千米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在图幅面积大致形同的两图中,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内容越详细,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内容越简略,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图甲中相邻经度差为2°,图乙中不但图上距离较图甲短,而且经度差为5°,较图甲大,故图甲表示的实际范围小,比例尺大,图乙表示的实际范围大,比例尺小。据此排除A、C。①城市由经度判断在④城市西方,由纬度判断①城市在④城市的南方,故①城市在④城市的西南方向。排除B。故选D。

考查方向

比例尺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首先要确定出比例尺的大小,然后根据比例尺大小判断实际距离的大小、表示内容的祥略,进而可以确定出答案。

易错点

不能辨清两图中的经度差。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对于②③城市间距离的计算可借助上图计算:②②′的距离约为15×111km×cos30°≈1428km,②′③的距离约为5×111km≈555km,则根据勾股定理②③城市间距离≈1665千米。也可以不计算,因为②②′已大于1000千米,二者相加不到2000千米,不可能是2000千米,D项正确。

考查方向

经纬网上两地实际距离的计算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首先要把两图中②③城市要合并到一个图中,然后根据两地之间经度差、纬度差进行推算。

易错点

两图合到一起后②③城市的位置标注不正确。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图2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1982~2007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抚养压力最小的是( )

A1982年

B1992年

C2002年

D2007年

4.导致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原因有( )

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②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

③外来青壮年的大量涌入

④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人口抚养压力最小说明0-14岁、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小,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2002年0-14岁的人口比重和15-64岁的人口比重分别约为20%和6.5%,人口抚养压力较小。

考查方向

人口数量变化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人口抚养压力最小说明0-14岁、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小,然后根据图标的读数方法准确读数。

易错点

不能准确读数。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图中显示,从1982年到2007年,该省0-14岁年龄人口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该地计划生育的实施已见成效; 15-64岁年龄的人口比重上升速度快,说明外来青壮年大量涌入; 65岁以上年龄的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说明生活和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提高。故选A。

考查方向

人口数量变化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要从各个年份三个年龄段上进行比较,然后确定出各段上升下降情况,进而进行推理。

易错点

推理不准确。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石漠化是在喀斯特地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土地逐渐被石头占据,我国90%的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下图为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 依图判断,云贵高原形成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8. 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集中

②不合理的农业活动

③土层薄,水土易流失

④地形起伏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云贵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石灰岩广布,到处都有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暗河、峰林等.云贵高原在距今大约两亿年以前,是一个长期被海水淹没的海湾,堆积了深厚质纯而面积广大的石灰岩.石灰岩沉积厚度达三五千米以上,同时,它们又被地壳构造运动抬升到了较高的位置,有利于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的进行.高温多雨的气候和茂密的植被,为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发育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无孔不入的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沿着岩石裂隙溶蚀出一道道裂缝,没有被溶蚀的岩石就成为石芽、孤峰和残林了.地表水遇到地下溶洞,就会突然消失变成伏流(暗河).因此,在石灰岩地区,到处可以看到秀丽多姿的石林,深邃曲折的溶洞,暗河和一座座横跨河谷的“天生桥”.在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便形成了云贵高原极为发育的岩溶地貌,形成海拔一两千米的大高原.所以云贵高原形成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①④②③.故选B

考查方向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要清楚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沉积—抬升—侵蚀。

易错点

对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不清楚。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降水集中,地势起伏大,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石漠化”现象.所以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

考查方向

荒漠化的成因。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在理解石漠化概念的基础上,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岩石裸露说明植被遭到破坏,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可导致,水土流失可导致,而水土流失必须满足降水集中和地势起伏大两个条件。

易错点

忽略对题干中石漠化的定义的理解。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图5示意某区域1月份0℃气温等温线分布,读图完成9~10题。

9.导致图中0℃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降水

C沿岸洋流

D曲折海岸

10.图示地区( )

A河流短小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B南北温差大,降水量东多西少

C峭耸悬崖多分布在陆地东南岸

D荒漠草原广布,森林面积较小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图中沿海地带0°C等温线向高纬度方向弯曲,说明此处温度较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地区为北欧,其西部沿海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大,增温作用强,气温高。故选C。

考查方向

洋流与等温线的关系。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图是区域的位置,然后借助该区域的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进行判断。

易错点

定位不准确。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图示地区西部海拔高,河流落差大,短小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从等温线走向可知,该地南北温差小;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该地西部降水多,东部降水少,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为主,森林面积大;峭耸悬崖多分布在陆地西岸。故选A。

考查方向

北欧自然环境特征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总重要的一点是读图,地势西高东低,河流短小,水力资源丰富。

易错点

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理环境判断不准确。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图6示意某地1-7月多年平均气温日变化(单位:℃)。完成11-12题。

11.据图推测,M值是( )

A12oC

B13oC

C14oC

D15 oC

12.4月5日前后,该地昼长最接近( )

A8小时

B11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图中M等值线位于12°C和13°C等值线之间,根据等值线的一般规律可知,M数值应为12°C或13°C;此时为7月,该地气温较高,M数值应为13°C。故选B。

考查方向

等温线判读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首先确定等温差,然后根据北侧等温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判断。

易错点

把等温差判断错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方法一:从图中可以看出,4月份时,该地大约5点前后气温开始升高,说明此时该地日出,则该地昼长最接近14小时。方法二,七月气温高,得知为北半球,4月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离赤道不远,故选C。

考查方向

气温的日变化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在横轴上找到4月5日大致位置,然后过这点做横轴垂线,进而找到0点以后气温开始上升的时间,然后进行昼长计算。

易错点

不能把气温的日变化与昼长联系起来。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选修2——海洋地理】

图l3示意全球二氧化碳含量、海平面距平变化(距平是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回

答下列问题。

17.指出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18.简述海平面变化趋势对沿海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全球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近几十年上升趋势加快。

人口增加、工业发展,大量燃烧矿物燃料、烧毁森林;使二氧化碳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引起海平面上升

解析

从图中全球海平面距平曲线可以看出,海平面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且近几十年上升趋势有所加快。图中显示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产生原因主要和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以及毁坏森林有关,其结果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考查方向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解题思路

据图描述全球海平面变化的趋势,然后既要描述气候变暖的原因,又要描述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过程。

易错点

对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的描述不准确。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淹没沿海低地、基础设施;加剧洪涝、风暴潮等灾害;加剧土地盐碱化;海水倒灌,河口排污能力弱减,水质恶化。

解析

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没,加剧洪涝、风暴潮等灾害;沿海地区出现土地盐碱化;海水顺河口倒灌,使河口排污能力减弱,水质恶化。

考查方向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解题思路

回顾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危害进行作答。

易错点

描述不全面。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37分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1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材料二:新鲜葡萄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会发酸。乙地区夏季利用荫房(如图12)晾制的葡萄干享誉世界。荫房是指状如碉楼的土坯建筑,四壁镂出密密麻麻的洞孔,在房内设置挂架,以挂晾葡萄。

13.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

14.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

15.评价甲地发展风力发电的条件。

16.从当地气候条件的角度,说明乙地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的理由。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夏季增温较绿洲快,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即甲地(海平面)气压高于乙地,风从甲地吹向乙地。

解析

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地表受热较多的地方,气流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地表受热较少的地方,气流冷却下降,形成高压,在近地面上形成从高压吹向低压方向的风。图中甲、乙两地的下垫面不同,二者分别为绿洲和沙漠,夏季受热状况不同,造成二者之间的气压差异,从而形成从甲地吹向乙地的西北风。

考查方向

热力环流

解题思路

回顾热力环流的原理,然后确定图中山地与沙漠的热力性质,进而描述气温的冬夏差异与风向的关系。

易错点

不能准确判断沙漠与山地的热力性质差异。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地,且谷地为西北—东南走向。盛行的西(北)风(或答“与谷地走向一致的气流”,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速度在谷地加快,导致风大。

解析

从甲地向东和向西海拔高度增加,因此该地为谷地地形,呈西北东南走向;该地处于我国西北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西北风强劲,加之狭管效应的影响,风速在谷地加快,导致此地多大风。

考查方向

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解题思路

首先据风频图判断出风向,然后据图甲地山谷走向与风向、借助狭管效应进行描述。

易错点

描述不全面。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有利:风能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口稀少,移民费用低;风电开发历史悠久;离北部电力需求地(市场)较近。

不利: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生态环境较脆弱。

解析

风力发电的条件评价可从风能资源、地价、移民费用、开发历史、市场、资金、技术等方面回答,注意评价类题目既需要评价有利条件,也需要评价不利条件。

考查方向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解题思路

回顾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地广人稀,风能资源丰富,然后借助地价、移民费用、开发历史、市场、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回答。

易错点

审题不到位,不能从有利与不利方面进行分析。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该地降水稀少,夏季光照强度大且时间长(或白昼长,太阳高度较大),多干热风,荫房四壁的孔洞既便于通风,又避免阳光照射导致葡萄干发酸。

解析

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光照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长,多大风天气,荫房四壁的孔洞既便于通风,又避免阳光照射导致葡萄干发酸。

考查方向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解题思路

抓住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光照充足,多大风,进行描述。

易错点

不清楚葡萄受阳光照射后对葡萄干品质的影响。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