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河北曲阳县盛产汉白玉大理石,石雕历史悠久。该县羊平镇一条长达10公里的公路两侧分布着2000多家石雕企业,被称为“雕刻大道”。近年来石料不足,需从国内其他地区和国外输入。图3为2014年全国石雕企业和从业人数统计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有关曲阳县汉白玉石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5.有关曲阳县石雕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曲阳县汉白玉石料属于大理石,是在地下形成的,因地壳抬升接近或出露地表便于发现和开采,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以河北曲阳县汉白玉大理石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材料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汉白玉石料有正确认识,汉白玉石料是大理石,属于变质岩,是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需要地壳的垂直运动,抬升到地表才能够被发现和开采。
易错点
曲阳县汉白玉大理石属变质岩,由其他岩石在地下接触高温高压岩浆变质而成,不参与地表形态塑造,与岩浆岩、沉积岩有关;与大洋中脊新洋壳岩浆岩物质不同。
正确答案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众多石雕企业产业集聚成“雕刻大道”,有利于企业间信息交流,产品创新和共同开拓市场,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以曲阳县石雕产业为背景材料,考查工业的集聚,产业转移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思考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应结合材料和图片信息,仔细审读每一个选项,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易错点
本题部分学生对产业转移的概念理解错误,或对图中数据判读错误,容易错选成其它选项。从图中可以看出,曲阳石雕企业为2300家,是全国的一半,但从业人数不到全国的一半,计算可知,曲阳石雕企业平均从业人数小于全国,A项错误;文中材料只反映了曲阳石雕产业扩大了石料的来源和拓展了销售市场,石雕企业及加工过程仍在原地,不属于产业转移,不能体现当前产业转移的方向,B项错误;从国外进口石料,扩展原料来源途径与产品市场的扩大无必然联系,D项错误。
广东省M县盛产菠萝,其产量近乎占全国的一半,有“菠萝的海”的美誉。每年7至9月集中种植,次年2至4月上市销售。2014年菠萝大减产但价格高,而2015年菠萝丰产但价格较低。图5阴影区域示意我国菠萝主要分布区。据此完成8—9题。
8.新疆伊宁市街头摊贩售卖菠萝,主要得益于
9. 2014年M县菠萝大减产的可能原因和2015年菠萝丰产未增收的解决措施分别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菠萝属于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主产地在我国南方地区,新疆伊宁市贩卖菠萝,应得益于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的快捷便利,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以农产品菠萝为背景材料,考查农业区位选择,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首先判断菠萝的产地,排除新疆伊宁市种植菠萝的可能。其次,对比分析新疆伊宁与菠萝产地的地域差异,结合农业区位因素中的冷藏保鲜技术和交通运输条件,做出正确选择。
易错点
本题容易错选成A或D选项,从我国菠萝的主要分布区看出,菠萝性喜热湿、红性沙壤。新疆自然条件不能满足菠萝生长需求,而试种改良新疆的水热条件成本过高。题干设问新疆能够售卖菠萝的原因,与市场需求量无关。
正确答案
解析
M县地处雷州半岛南端,夏秋季节易受台风侵袭;解决和消化丰产菠萝的途径可以加大宣传、拓展市场、进行深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结合选项,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选择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根据M县的地理位置,判断2014年M县菠萝减产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的知识,针对农产品的特点,提出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等措施,增加农业收入。
易错点
本题中菠萝减产的原因容易判断错误。图中M县位于雷州半岛,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不易受冻害和干旱的影响,地震对该地菠萝减产的可能性很小。
某地位于北回归线,当地人们习惯将久不穿盖的衣被晒于阳光下除湿灭菌,俗称“晒霉”。当地房地产商为促进销售,高层商品房建有正南和正北“双阳台”,如图6所示。为防止高空坠物伤及无辜,晾晒衣被等限于阳台内,不准突出阳台之外(假设都是晴天且无其他物体遮挡)。据此完成10—11题。
10.当地“晒霉”效果最差的是(下列时刻为地方时)
11. 一年中正南、正北墙面阳光照射时间差值
达最大值后的一周内
正确答案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晒霉”需要阳光照射。该地地处北回归线,夏至日12时太阳直射,南北阳台均无阳光,加之晾晒衣物不能突出阳台之外,“晒霉”效果最差,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以北回归线上晾晒衣物为背景材料,考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应结合材料中提出的该地的地理位置,再结合二分二至日时,不同时段的太阳方位,判断出四个选项中的光照情况即可。
易错点
本题容易错选成D选项,部分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认为北阳台照射不到阳光。夏至日,太阳日出东北方向,6点时太阳位于东北方向,可以照射到衣物。
正确答案
解析
夏至日北回归线上某地全天太阳在偏北方向,昼长大于12小时,正北墙日照时长大于12小时,正南墙日照时长为0小时,差值大于12小时,为最大值。其他时段正南正北墙日照时长差值等于12小时或小于12小时,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具体考查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速度及太阳方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首先判断正南、正北墙面阳光照射的时间差值,当其中一个墙面日照时间为0小时时(冬至日或夏至日),两墙面阳光照射时间差值较大。若为冬至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北墙面没有阳光照射,但该日昼长时间小于12小时。夏至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南墙面没有阳光照射,但该日白昼时间大于12小时,阳光照射时间差值最大。判断应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将向赤道移动,我国各地昼夜变化幅度将缩小。
易错点
本题容易错选成A选项,认为一年中墙面阳光照射时间差值最大时为冬至日(正北墙面日照时间为0小时,正南墙面日照时间小于12小时)。忽略了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的实际。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大辽河、双台子河、大凌河等形成的辽河三角洲上,有世界上最广阔的芦苇集中生长区(图l0a所示)。芦苇适宜生长在近海滩涂、低河漫滩或河口三角洲的沼泽湿地里,是湿地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重要来源,为春夏季节野生鸟类提供了栖息地和繁殖场所。芦苇每年冬季都需要及时收割(图l0b所示)。上世纪九十年代前,芦苇只作为造纸原料和民房建筑材料,由于需求量少,冬季有大面积、厚厚的倒伏在湿地里的芦苇层。九十年代后,芦苇还被广泛用于人造棉和人造丝,更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如今,该地区芦苇产业规模逐年扩大。
15.分析双台子河口附近芦苇分布面积比大辽河口附近大的原因。
16.推测芦苇每年冬季若不及时收割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17.分析如今该地区芦苇产业规模逐年扩大的原因。
18.有人建议在芦苇分布区发展以芦苇为原料的加工工业,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双台子河口附近海水较浅,近海滩涂、低河漫滩或河口三角洲的沼泽湿地面积较大;双台子河口附近有两条河流入海,流量较大,带来的营养物质较多。(或大辽河口附近海水较深,近海滩涂、低河漫滩或河口三角洲的沼泽湿地面积较小;大辽河流量较小,带来的营养物质少。)
解析
读图可知,双台子河口附近的海水较浅,沼泽面积大,且双台子河口流量较大,营养物质多。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考查学生读图思考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需要对比双台子河与大辽河的水文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双台子河的流量大,营养物质多。再结合材料中芦苇的生长习性进行作答即可。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回答时注意要点的全面性。
正确答案
来年新发的苇芽见不到阳光,使春天的幼苗难以生长;消耗养分影响来年的芦苇生长;容易引起火灾;造成资源浪费。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冬季芦苇会伏到在湿地,形成厚厚的芦苇层,会遮蔽幼苗的阳光,影响幼苗生长,此外会消耗养分,芦苇枯萎后易燃,易引起火灾,还会造成资源浪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首先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冬季芦苇的描述,根据描述分析要点。此外根据生活经验,如芦苇会消耗养分,引起火灾。此外,芦苇的用途很多,不及时收割会浪费资源。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如引起火灾、消耗养分等要点容易遗漏。
正确答案
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芦苇生产加工技术的水平提高;割苇的机械化程度提高;交通运输条件改善;政府支持。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芦苇的用途较广,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此外芦苇生产规模扩大可能与加工技术水平提高,收割芦苇的技术提高有关。交通条件的改善与政府的支持也是其影响因素。
考查方向
本题以芦苇产业规模扩大为背景材料,考查农业区位选择,考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考查学生材料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仔细阅读材料,规模扩大一定与市场需求有关。根据材料,可知90年代前芦苇只是用来造纸和建筑材料,而90年代后被用于人造棉和人造丝,还是优质的建筑材料,说明加工技术提高。结合图10b的收割图,可知90年代前收割方式较为落后,限制了产业发展。交通条件和政策条件也需要提一下。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从社会经济原因回答即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科技、交通、政策等。
正确答案
赞同:接近原料,减少芦苇的运输成本;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减少因芦苇得不到及时收割而产生的不利影响。
不赞同: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影响鸟类栖息和繁殖,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大气、水(河水、海水)、土地等环境污染;距市场较远,增加产品的运输成本。
解析
赞同与否均可,赞同则从接近原料地可节省成本,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回答。若不赞成,从对当地的环境有污染,市场距离远等角度分析。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工业的相关知识,考查区域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首先表明观点,题干强调是否赞成在芦苇分布区发展加工工业,则应结合材料,分析赞成或不赞成的理由。
易错点
本题部分学生容易出现只表明观点,不说明理由的问题。此外,不能出现既赞成,又不赞成的情况。
42.旅游地理
近年来,旅游成为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三位旅游爱好者准备8月份到图11所示区域旅游。
正确答案
条件:旅游资源多样,品种丰富;旅游资源既有海上又有陆地、既有自然也有人文,组合具有特殊性;市场消费距离短;交通便利,环境承载力大。
风险:台风(引发的狂风、暴雨、风暴潮)。
解析
图示区域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及三位旅游爱好者可能遇到的主要自然风险。
读图可知,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组合好,市场距离短,交通便利。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夏季容易出现台风。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及旅行时容易出现的问题,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图中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公路和度假村,可以分析该地区的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组合条件好,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等。结合经纬度信息和时间信息,可以推断该地区8月份容易出现台风威胁。
易错点
如果不能正确判断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则自然风险容易回答错误。
百度公司根据LBS大数据(利用手机定位功能获得)进行计算分析,在地图上展现人口流动的轨迹和特征。图1示意2015年春节前第五天离京人群主要去向省区和城市。据此完成1—2题。
1.图l的制作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2.根据图文资料推测该时段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 LBS大数据是“利用旅客手机定位信息获得”,属于GPS的功能;“进行计算分析”属于GIS功能。结合选项,故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首先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根据材料分析图1利用了手机定位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再结合“3S”技术的功能,对比分析即可。
易错点
对“3S”技术的功能判断错误,RS主要用于监测,GPS主要用与定位和导航,GIS主要用于分析和管理。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图1是春节前离京人群主要去向,主要是因为文化传统春节回乡探亲,是社会因素促使人员离京,故选A。
考查方向
本题以“离京人员主要去向省区及城市”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考查学生读图思考能力,其中D选项还考查了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离京的时间,离京时间为春节前,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因传统文化返乡过年探亲等,判断受社会因素影响人员离京。
易错点
本题容易错选成B选项,图中显示离京人员多向南方地区流动,故部分学生会判断离京人员南方多于北方,但该图只反映春节前第五天人员离京轨迹,无法确定离京人员数量,B错误。航空运输的运费较高,不是离京人员的首选,D错误。
图4为我国新疆地区雪线高程等值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影响乔戈里峰、博格达峰和友谊峰雪线高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7.影响甲处等值线数值特征及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读图可知,乔戈里峰 、博格达峰、友谊峰三座山峰随纬度的升高,雪线降低,推断影响其雪线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结合选项,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以我国新疆地区雪线高程等值线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中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考查学生对雪线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需要理解影响雪线的因素,再结合图中雪线变化及山峰的相对位置,与选项中各要素联系起来,最终判断为纬度因素。
易错点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有纬度、地形导致的温度和降水等,图中三个山峰的雪线总体自南向北降低,属纬度差异所致,纬度高雪线低,纬度低雪线高。
正确答案
解析
图中甲处等值线向东(数值较大处)弯曲,说明甲处雪线高程较低;甲处地处伊犁河谷地,西风从大西洋、北冰洋带来的水汽遇山地抬升多地形雨,雪线较低,故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首先定位甲处的地形,再对等值线图进行判断,结合地形与大气环流,得出答案。
易错点
等值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判读规律,若等值线向高值方向弯曲,则弯曲处比其同一水平线上的其它数值低。反之,弯曲处比其同一水平线上的其它数值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肯尼亚(图9a)是一个农业国,农牧渔业为其主要经济支柱,工业制成品主要依赖进口。濒临印度洋的蒙巴萨是该国最大的港口。境内肯尼亚山,其主峰海拔5199米,山顶终年白雪皑皑,是离赤道最近的雪山。图9b示意该山东南部与西北部自然带随海拔变化情况。
12.说明肯尼亚山东南部与西北部自然带差异的原因。
13.简述图中铁路的意义。
14.分析该国河流人海口处没有形成港口的可能原因。
正确答案
东南部处在来自印度洋的东南风迎风坡;东南部比西北部降水较多,蒸发量较少,气候较湿润;东南部从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度比西北部大。
解析
读图可知,肯尼亚山位于赤道以南,东南部受迎风坡的影响,降水较西北部多。结合图9b,可知东南坡相对高度大于西北部,其自然带差异较大。
考查方向
本题以肯尼亚山自然带的差异,考查陆地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具体考查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判断东南坡比西北坡的自然带种类丰富,结合图9a的纬度位置,描述气压带风带影响下的因素。结合图9b的相对高度、蒸发量和降水量,描述其水分差异。
易错点
不能正确读图,根据蒸发量和降水量曲线图,可判断东南坡降水量大,蒸发量小。要点回答不全面,不能答出相对高度这一因素。
正确答案
沟通了沿海和内陆地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利于该地区物资的输出与工业制成品的输入;利于肯尼亚与邻国之间人员交流和经济合作;利于促进蒙巴萨港口的建设和腹地拓展。
解析
读图可知,该铁路沟通了沿海和内陆,可以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此外有利于物资的输入和输出,可以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仔细读图,该铁路跨越国界线,属于国际性铁路。该铁路终点是蒙巴萨港口,沟通沿海和内陆。再结合修建铁路线的意义,针对性的回答即可。
易错点
本题属于常规性的问题,答题时应注意要点的全面性。读图要仔细,该铁路是一条国际性铁路,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
正确答案
河流含沙量大,入海处泥沙淤积严重;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海水较浅;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没有内河航运的条件,不能江海连运;流域内经济落后,港口吞吐量小。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该国是农业大国,推断该地区因开垦,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若入海口处海水较浅,河流水流急,内河航运条件差,则也不能形成港口。此外,该国经济落后,港口的吞吐量小。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考查建港的条件,更进一步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中,应从该地建港的自然条件差,海水较浅、入海口泥沙淤积,河流落差大等。社会经济环境应结合材料,该国是农业国,经济落后,港口吞吐量小。
易错点
本题容易出现分析不全面,遗漏要点的情况,容易遗漏的要点有河流含沙量大、入海口处淤积,河流落差大、内河航运条件差。
3.图2为某地气候降水分配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题。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据图可知,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7月降水最多,可能为北半球的季风气候和南半球地中海气候。若为北半球的季风气候,则该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种植,故选A。
考查方向
本题以某地气候降水分配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气候特征的掌握,考查学生读图思考能力,其中A选项考查农业区位选择,B选项考查陆地自然带,C选项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D选项考查气候特征。
解题思路
首先读图,判断该地的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排除C选项;其次根据7月份降水多,若为南半球,则为地中海气候,典型的植被类型为常绿硬叶林,排除B选项,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西北风,排除D选项。
易错点
图中显示7月份降水多,7月份为北半球的夏季和南半球的冬季。若是北半球,则雨热同期为季风气候。若是南半球,则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