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真题 地理 (上海卷)
精品
|
前去估分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10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8分

探究城市行道树

研究员研究行道树,提出了行道树对环境的作用,改善城市景观,然后利用街景(街景地图是一种实景地图服务。为用户提供城市、街道或其他环境的360度全景图像,用户可以通过该服务获得如临其境的地图浏览体验。)进行研究和分析,分析了北美洲36个城市的行道树,研究行道树品种与不同城市的适合程度。

第一小题 从新奥尔良到芝加哥,再到魁北克,反映了________分异规律。由纽约到芝加哥,再到林肯,反映了________分异规律。

第二小题 利用街景系统来观察树,可以看出树的哪些属性(   )(不定项选择题)

A.树的科属

B.树的蒸腾量

C.树的根深

D.树干的直径

第三小题 探究叶片叶绿素的多少和叶片的大小,然后测定植物旁的干洁空气成分,可以说明道旁林的哪个功能(   )(单选)

A. 固碳释氧

B. 调节气候

C. 美化环境

D. 净化空气

第四小题 下列哪个城市群行道树可选择林种类最多(   )(单选)

A. 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B.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

C. 中国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D.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第五小题 新奥尔良种植枝叶茂密的树种是为了(   )(单选)

A. 防酸雨问题

B. 防飓风灾害

C. 防城市内涝

D. 防热岛效应

第六小题 现在洛杉矶正在评估新的市树,请你补充评估的表格。

洛杉矶欲拟种某一行道树,现要对行道树进行多个指标的功能分析,请你写两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对应两个二级指标。

正确答案

第一小题正确答案

①. 从低纬向高纬的地带性    ②.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

第二小题正确答案

AD

第三小题正确答案

A

第四小题正确答案

C

第五小题正确答案

D

第六小题正确答案

①. 交通价值②. 分隔车道③. 引导交通(其他:防灯光干扰,安全围栏)④. 社会价值⑤. 遮阴蔽阳⑥. 休闲游憩(其他:美化市容、植被科普、减弱噪音等)

解析

本题以行道树对环境的作用为背景材料,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森林的功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第一小题:图2显示从新奥尔良到芝加哥、再到魁北克,纬度位置渐高,太阳辐射渐少,热量减少,植被差异呈从低纬向高纬的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从纽约到芝加哥、再到林肯,位置从大西洋沿岸向内陆,受来自海洋的偏东风影响渐弱,年降水量渐少,水分条件渐差,植被类型呈现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第二小题:确定植物的种属方法之一适合形态学鉴定法,主要通过对植物的形态特征,包括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进行鉴定,确定植物的种属,结合图1中可知街景系统只能显示行道树的形态特征,故A、D正确。植物蒸腾是指植物体表(主要指叶子)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空气中的过程,蒸腾过程肉眼不可见,故利用街景系统无法观察行道树的蒸腾量,故B不符合题意。树根位于地下,树根的深度需要经过测量才可知,而街景系统只显示地表事物外在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D。

第三小题:绿色植物的叶绿素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即将碳固定在植物体内,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就是光合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植物附近干洁空气成分中,碳减少,氧气增加,故A正确。要做植物的调节气候功能的实验,应该对比分析植物附近气温、湿度测定结果,故B不符合题意;植被美化环境的功能,不需要通过实验来测定,而是看其外观否赏心悦目,故C不符合题意;要做植物净化空气功能的实验,应该对比分析植物附近空气中有害气体(如甲醇)、吸收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等数据,且该实验结果,和叶片叶绿素的多少关系不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第四小题:气候是影响植被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一般情况下,低温、少雨、弱光照、强风的地区,不利于植被生长,能够适应的植物种类少。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主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温和湿润,低温、弱光照;北美五大湖城市群和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为年降水量较多(半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冷湿,也是低温、弱光照的环境状况,排除ABD。而中国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接近热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光照充足,利于植被生长,能够适应的植物种类多,故可选择树木种类最多, C正确。故选C。

第五小题: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主要来自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故防酸雨的对策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A不符合题意。飓风是源于热带海洋的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属于气象灾害,因飓风能量过大,会将枝繁叶茂的树木折断、甚至连根拔起,砸坏周边人工设施、伤到行人、阻碍交通,加大飓风灾害损失,B不符合题意;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地面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属于气象水文灾害,枝叶茂密的行道树无法阻挡暴雨,也不能增强城市排水能力,故其预防城市内涝的功能极其有限,C不符合题意。新奥尔良纬度较低,夏季光热充足,行道树枝繁叶茂,对太阳辐射反射面大,遮阴避日效果好,降低气温,缓解城市热岛,D正确。故选D。

第六小题:行道树是道路配套设施。行道树绿带主要是为了分隔行人和车辆,同时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遮荫而设置的,城市设置的行道树,又是城市生态保育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保育生态系统、净化自然环境和调节城市气候的同时,还发挥着游憩、健身、教育等综合效益,同时还代表着一个城市当地生态环境的特点及文化韵味,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承载空间。故对行道树的评估的一级指标,设置“交通价值”、“社会价值”、“生态环境”比较合适,相应的二级指标,体现一级指标的逻辑子集分类即可。如交通价值,可通过分隔车道、引导交通及其他:防灯光干扰,安全围栏等来体现;社会价值可通过遮阴蔽阳、休闲游憩及其他:美化市容、植被科普、减弱噪音等来体现。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9分

清平镇的乡村振兴

材料一  清平镇位于四川省绵竹市西北部山区,目前当地居民约5000人,因磷矿储备丰富,是典型的资源开发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磷矿产业一直是清平镇域经济的主要支撑。但清平镇先后经历了“2008年的5.12”特大地震和“2010年8.13”特大山洪泥石流两次自然灾害,传统支柱产业遭到重创,加之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压力持续增大。2017年后,清平镇禁止开采矿产,开发旅游业,向第三产业转型。2020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清平入口社区正式揭牌,清平镇走出了一条从"产业转型”到"共同富裕"的特色发展之路。

材料二  图1为清平镇简图,图2为清平镇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位置图。

第一小题 影响清平镇村庄分布的自然因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

第二小题 根据材料信息,推测清平镇不同年份生态环境脆弱程度变化,选择2007、2009和2011年各年份的正确排序(    )(单选)

A. ①③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第三小题 分析清平镇2010年泥石流成因,需要使用的资料有(    )(单选)

①气象资料  ②地质地貌  ③居民点位置

④野生动物栖息地位置  ⑤灾前灾后遥感影像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第四小题 保障清平镇耕地面积不会减少的对策有(    )(不定项)

A. 推广矿区复耕

B. 实行退耕还林

C. 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D. 进行陡坡开垦

第五小题 推断近年来清平镇产业变化趋势:第二产业________,第三产业________。

第六小题 大都市对周边地区有很大影响,分析成都市发展对清平镇人口结构的积极影响与原因。

第七小题 2020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在清平镇设立入口,说明该举措对清平镇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促进作用。

正确答案

第一小题正确答案

①.水源(河流)    ②. 地形

第二小题正确答案

D

第三小题正确答案

B

第四小题正确答案

AC

第五小题正确答案

①. 比重下降    ②. 比重上升

第六小题正确答案

随着省会城市成都市的转型发展,其对周边地区发展起辐射带动作用也日益增强,清平镇通过吸纳来自成都市的资金、技术、文化,发展旅游业等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磷矿产业的关停,第三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第二产业,改善人口就业结构;伴随着清平镇第三产业等产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加,吸引青壮年返乡就业、创业,缓解人口老少化,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清平镇通过接纳成都市科技、文化教育,提高民众的受教育程度,改善人口文化结构。

第七小题正确答案

经济发展:清平镇利用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入口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国内外游客和科研专家学者入园旅游观光、科研,带动旅游业及交通、通信、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就业,提高民众收入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推动该镇走上“共同富裕"的特色发展之路。

生态建设:因该镇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入口,该镇生态环境建设,可以获得来自政府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利于提高当地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建设与保护。

解析

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七个小题,涉及城镇布局的影响因素、生态环境的变化、泥石流和滑坡、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和产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

第一小题:清平镇位于四川省绵竹市西北部山区,图示清平镇及散布的村庄,主要分布在山谷、沿河地带,故影响其分布的自然因素是地形和水源(河流)。

第二小题:考点:区域生态脆弱的影响因素。复杂的地形条件是导致清平乡生态脆弱的关键因素。根据文字信息“清平镇先后经历了“2008年的5.12”特大地震和“2010年8.13”特大山洪泥石流两次自然灾害,传统支柱产业遭到重创,加之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压力持续增大”,表明清平乡生态脆弱性动态演化主要表现为生态脆弱性等级由脆弱演化为极脆弱,即2007年到2011年间生态环境“极度脆弱”比重加大,③①②排序正确,故选D。

第三小题:考点:地质灾害(泥石流)的成因。泥石流是指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暴雨属于气象要素,冰川、积雪融化水需要在高温条件下产生,气温属于气象要素,故①正确。沟谷或山坡,属于地质地貌要素,故②正确。对比灾前、灾后遥感影像资料,可以全面地地分析泥石流自然和人为原因,故⑤正确。居民点和野生动物,不会引发泥石流,这类资料,一般用于分析泥石流灾害损失状况。故选B。

第四小题:考点:耕地资源。因地制宜地保护耕地面积不会减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最主要途径。清平镇磷矿大量开采,留下的矿坑破坏耕地,故推广矿区复耕工作,可以恢复耕地,故A正确。实行退耕还林,虽有生态效益,但会直接导致耕地减少,故B不正确。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即占用多少耕地布置多少耕地,可以保障耕地数量不会减少,故C正确。陡坡开垦耕地,虽然增加耕地,但会加剧水土流失、泥石流灾害,进而损毁已有耕地,故D不正确。故选AC。

第五小题:考点: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材料一“2017年后,清平镇禁止开采矿产,开发旅游业,向第三产业转型”中,开采矿产属于第二产业,其被禁止,会导致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开发旅游业,会导致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

第六小题:考点:大都市的对外辐射、人口结构。大都市的辐射功能包括制造业辐射、金融辐射、交通辐射、科技和文化辐射等。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省会城市,城市规模较大,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对周边地区有重要影响,具备大都市特征。人口结构,即人口构成,包括年龄构成、职业构成、性别构成、文化构成等。清平镇距离成都市近,受到其辐射带动作用强。结合清平镇为“山地矿业镇”、“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性增强”、“2017年后,清平镇禁止开采矿产,开发旅游业,向第三产业转型”的实际状况,成都市主要在资金、技术、教育、文化方面给予辐射,以协助清平镇发挥环境优势,发展旅游业。在区域协作过程中,经济发展吸引青壮年返乡就业、创业,改善人口年龄结构和就业结构;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即改善人口文化结构。

第七小题:考点:资源型地区的产业转型,生态安全。材料一显示清平镇因磷矿储备丰富,是典型的资源开发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磷矿产业一直是清平镇域经济的主要支撑。后因遭遇特大自然灾害,传统支柱产业遭到重创,磷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压力持续增大,故而进行产业转型。

从生态建设的角度,国家公园是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因此该镇作为国家公园。清平镇利用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入口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利用政府资金、技术的支持,加强生态建设,逐步增强当地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区域内生态环境持续受到保护和建设。

从经济发展角度,清平镇作为大熊猫国际公园入口,可以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入园观光浏览,由于具备科研价值,部分相关科研专家也会到此实地科研活动,从而带动清平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相关产业(餐饮、通讯等)的发展,推动产业转型,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大大增加居民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将大大推动清平镇的致富走向和谐之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1分

“聚宝盆”再开发。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隆升而逐渐成为一个高原盆地,在其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油气和盐类等矿产资源,被誉为我国的“聚宝盆”。近年来,当地加强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开发太阳能。太阳能清洁可再生但不稳定,目前格尔木地区采取水(能)光(能)互补,保障绿电稳定供应。

第一小题 柴达木盐地年降水不足100毫米,造成其气候干旱的原因(   )(不定项选择)

A. 沙漠广布

B. 地处中纬

C. 高山环抱

D. 身居内陆

第二小题 柴达木盆地本是湿润陆地地理环境,下列哪些化石可以提供证据(   )(不定项选择)

A. 珊瑚

B. 常绿阔叶林

C. 大象和犀牛

D. 沙葱

第三小题 石油储存在________(单选:A岩浆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岩石里面,右图中大型的油田应该存储在________(单选:A甲  B乙  C丙)区域,该地油气生成在________(单选:A泥岩  B砂岩)。

第四小题 右图区域中上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的白垩纪地层缺少,请分析其地质过程________。

第五小题 2023年8月19日,柴达木盆地格尔木市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建成后主要服务当地可再生能源基地开发,并兼顾青海电网的调峰、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分析气候变化对该水电站抽水蓄能的影响。

第六小题 柴达木盆地太阳能丰富,但是不稳定,分析其原因,并说明水光互补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

第一小题正确答案

CD

第二小题正确答案

BC

第三小题正确答案

①. C    ②. B    ③. A

第四小题正确答案

该地在白垩纪之前,在内力作用下,地壳下沉,各地质年代的沉积物依次沉积于此;后随青藏高原隆升,在风力、流水等侵蚀作用下,地表白垩纪期间形成的沉积物被剥蚀殆尽;但该地于古近纪开始,在内力作用下,地壳又发生下沉运动,后续各地质年代依次沉积,形成现有的地层分布。

第五小题正确答案

该水电站的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冰雪融水,随着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加速,带来水量的增加,从而可能在短期内提升发电量;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冰川体积进一步减少,来水量减少,水电站可能面临无水发电的状况。

第六小题正确答案

柴达木盆地海拔高,大气稀薄,气候干旱、多晴天,光照强,因此太阳能丰富。但受天气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太阳能不稳定。水能相对于太阳能而言,比较稳定,水光互补,不仅可以保障绿电稳定供应,还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实现可持续的电力供应体系。

解析

本题以柴达木盆地为材料,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地质演化、岩石圈、地质过程以及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第一小题:沙漠广布是气候干旱导致的,不是气候干旱的成因,故A错。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不是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故B不正确。中纬度大陆东岸和西岸,均受来自海洋气流(迎岸风)的影响,故自沿海向内陆,降水渐少,高海拔的柴达木盆地,深居内陆,不受海洋气流影响,降水少;盆地地形,周围高山环抱,不仅阻碍湿润气流深入,而且盆地内都为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更少,故C、D正确。所以选CD。

第二小题:化石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包括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化石及其遗迹化石。生物是在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综合作用下的产物,故也指示其生存环境特征。研究化石,亦可以推测该地地质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状况。湿润的陆地地理环境,需要生活在陆地、湿润环境下生物化石提供证据。珊瑚,属于海洋生物,不符合题意,A错误。常绿阔叶林、大象和犀牛出现在温暖湿润的陆地环境,符合题意,B、C正确。沙葱是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适合在干旱的陆地环境生长,不符合题意,D错误。所以选BC。

第三小题:有机成因认为石油是由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这种学说认为,古代的动植物遗体和残骸在沉积物中经过长时间的高温高压作用,发生了热解反应,产生了石油和天然气等碳氢化合物。这种过程主要发生在沉积岩中,因此,世界上已发现的油气田几乎全部分布在沉积岩中,故C正确。背斜构造表现为岩层向上拱起,这种结构使得油气能够聚集在其中。油气密度较小,自然分布在位置较高的地方,而背斜的拱起形态正好满足了这一条件,使得油气能够储存在背斜的顶部和中部。背斜具有闭合的特点,上覆岩层能够有效地与外界隔绝,防止油气逸出。图2中只有甲地地下岩层为背斜构造,故B正确。生成石油的岩层(如泥岩等)叫作生油层。石油生成后呈微滴状分散在生油层里。由于生油层岩性致密,不能储藏大量的石油。在地层压力和毛细管作用下,生油层的石油被挤到有较大孔隙的岩层(如砂岩)中聚集起来,这种孔隙较大可聚集石油的岩层,叫作储油层。另外,图2中泥岩层位于砂岩层下方,受重力作用时间更长,岩石质地密度也应该更大,故该地油气生成在泥岩,A正确。

第四小题:图2显示岩层有明显层状构造,为沉积岩,是在外力(风力、流水等)作用下,尤其是沉积作用下形成的沉积物被深埋到地下通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沉积作用,发生在地壳下沉运动时期。某一地质时期岩层缺失,是该时期该岩层(堆积物)在地表被外力(风力、流水等)侵蚀、搬离的结果。侵蚀作用,则发生在地壳停止或上升运动时期。即:按“地壳下沉→地表物质沉积→岩层存在;地壳停止下沉、地壳上升→地表物质被侵蚀→岩层缺失”的思路,进行逻辑分析。在白垩纪之前,该地在受内力作用影响,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各个年代的沉积物依次沉积于此,形成完成的沉积序列;侏罗纪地层形成之后,地壳抬升,青藏高原地壳隆升,遭受风力、流水等外力作用侵蚀,白垩纪期间形成的地层被侵蚀掉;古近纪时期,该地受内力作用影响,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各个年代沉积物依次沉积于此,形成古近纪地层分布。

第五小题:河流水量越大、越稳定,水电站发电能力越强。该地气候干旱,河水主要依靠冰雪融水补给,随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加速,河流径流量增加,短期内对水库发电有利,可以提高短时间发电的量。但长期来看,随着冰川进一步融化,冰川体积减小,冰川融水补给量的减少,水电站径流量减小,水电站面临无水发电的局面,可能会废弃掉。

第六小题:柴达木盆地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柴达木盆地地处内陆高原,降水稀少,大气稀薄,以晴朗天气为主,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不稳定的原因:太阳能资源受天气影响较大,使其发电不稳定;该地为盆地地形,四周环山,冬季昼长较短,受山地阻挡作用较强,日照时间较短,光照不足。

水光互补的必要性:与太阳能相比,水电比较稳定,能够对不稳定的太阳能发电进行调节,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用电的稳定;能够提高区域太阳能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增加能源供给,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的电力供应。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3分

变暖中的格陵兰

材料一  格陵兰岛为世界第一大岛屿,80%的面积被冰盖覆盖。冰盖是面积超过五万平方千米的冰川体,通常为穹形,冰盖会缓慢移动。冰盖对全球气候、大气环流、海平面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格陵兰岛冰川加速融化,引起了全球各地的注意。

材料二

第一小题 格陵兰岛南部主要盛行_______     风(填风向),北部主要盛行_______    气流(选填:上升/下沉),因此格陵兰岛南部降水量大于北部。

第二小题 关于格陵兰岛冰盖融化速度区域差异描述,正确的是(不定项选择)(    )

A. 边缘融化比中心快

B. 中心融化比边缘快

C. 南部融化比北部快

D. 北部融化比南部快

第三小题 对格陵兰岛冰盖进行监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可以(不定项选择)(    )

A. 冰盖的移动速度

B. 冰盖的海拔高度

C. 海岸线的变化

D. 冰盖消融量

第四小题 下左图为上海()夏至日的太阳视运动图,据此在下右图绘制该日格陵兰岛卡纳克()小镇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第五小题 格陵兰岛西部城镇明显多于东部,简述城镇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原因。

第六小题 格陵兰岛冰盖有约10万年的历史,格陵兰岛的一家公司将格陵兰岛上的冰卖往远在几千公里外的迪拜特许餐厅用来制作鸡尾酒,遭到了人们的反对。从生态和资源的角度解释人们反对的原因。

正确答案

第一小题正确答案

①.西南    ②. 下沉

第二小题正确答案

AC

第三小题正确答案

ABC

第四小题正确答案

具体要求(如下图):子夜日落、日出时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视运动方向的箭头(顺时针向)正确。

第五小题正确答案 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西部沿海地区地势相对较平坦;沿岸有暖流经过,气候相比东海岸暖湿;近海海域封冻期短,通航时间较长; 距经济发达的北美东部(或:加拿大/北美)近,利于发展海洋渔业、海洋运输、对外贸易,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经济相对发达,因此人口、城镇较多。

第六小题正确答案 (从对格陵兰岛不利影响的角度)在格陵兰岛开采冰块,不仅消耗能源、排放废气、固体废弃物,而且导致冰川面积迅速减少,直接破坏当地动物栖息地,影响生物多样性,给当地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从海洋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不利影响角度)格陵兰岛与迪拜相距遥远,海洋运输时间长,运输和保存冰块,需要消耗大量化石燃料,浪费冰块资源、能源;在海运过程中各类废弃物的排放,可能带来海洋污染,加剧海洋生态破坏。

(从对迪拜的不利影响角度)格陵兰岛冰块古老,里面可能含有未知病毒,冰块在迪拜地区融化食用,激活病毒,可能会加剧传染病流行,引发生态灾难,威胁人类健康。

解析

本题以格陵兰岛冰川变化为材料,设置6道小题,涉及气压带风带、地理信息系统、太阳视运动、村落影响因素、自然环境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一小题:图1显示南部位于,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区域受北半球西风带控制,该风带风向为西南风,从海洋暖流上带来较多的降水;冬半年受副极地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北部纬度高,受极地高压带控制,加上又受寒流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第二小题:图1显示格陵兰岛中部地区海拔比边缘高,年均温相对低,冰盖融化速度慢,故A正确,B错误;格陵兰岛位于北半球,南部跨纬度较大,南部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相对较多,年均温相对较高,冰盖融化速度较快,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

第三小题: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技术,实时提供全天候、全球性的位置、速度和时间等信息服务的系统。目前该系统已深入应用到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军事行动和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其中,该系统直接提供某地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信息,对格陵兰岛冰盖进行监测人员,可以运用该系统,直接获得冰盖的海拔高度,故B正确;对比分析冰盖同一观测地点、海岸同一观测地点在不同年份的经度、纬度数据,可以精确计算出冰盖的移动速度、海岸线的变化速度和方向,故A、C正确。某区域的冰川消融量,是以体积或水深表示的冰川消融数量,由冰川的面积、温度和临界温度共同决定的。因此,冰盖消融量是无法通过GNSS监测获得数据的,故D不正确。故选ABC。

第四小题: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包括)出现极昼现象,即图中画出的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都在地平面上方,太阳在子夜0时正北方落下的同时、随即升起。夏至日任何地点在正午12点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天空,且太阳高度为(即图中∠2的数值);子夜0时太阳位于正北天空、太阳高度为一天中最低值、且太阳高度为(即图中∠1的数值),同时太阳视运动方向的箭头应为顺时针方向。

第五小题:

和东部地区相比,图1显示,西部沿海地区等高线较稀疏,说明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沿海有暖流经过,气温和降水较丰富,热量资源、水资源较丰富;暖流导致结冰期相对较短,发展海洋渔业时间较长,食物资源较丰富;海上通航时间也较长,对外开放程度高;图2显示西部距离北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近,利用发展国际贸易,并且吸引北美游客来旅游观光,因此西部沿海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大,人口容量较大,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利于城镇、村庄的形成和发展。

第六小题:根据题意,该公司行为对“冰块产地、运输过程、输入地”三个区域各自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就是人们反对的原因。在格陵兰岛对冰川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在格陵兰岛开采冰块,会消耗能源、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导致冰川面积减少,会直接减小极地动物栖息地,影响生物多样性,威胁格陵兰岛的生态环境安全;格陵兰岛与迪拜相距遥远,若用海洋运输,路程长,海洋运输时间长,运输和保存冰块,需要消耗大量化石燃料,浪费冰块资源、能源;海运过程中消耗能源资源、排放废弃物,也可能带来一定的海洋污染,威胁沿线海域的生态环境安全;格陵兰岛冰盖有约10万年的历史,格陵兰岛冰块古老,在漫长的时间里,里面可能含有未知病毒,冰块在融化过程中可能会激活地质时期的病毒,可能会加剧传染病流行,威胁人类的健康,给迪拜等地带来生态灾难。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9分

长江口的河海交互作用。

材料一  长江在入海口分为南支和北支,大约95%的径流量从南支入海,南支又分为北港和南港。长江口河海相互作用明显,枯水期潮汐作用大于径流作用,淡水和海水充分混合,河海交互作用强,垂直方向上的盐度几乎无变化。丰水期时,径流作用大于潮汐作用,淡水和海水部分混合,垂直方向盐度变化明显。

材料二  2006年,上海市政府决定将青草沙建设成上海新的水源地。2011年,青草沙水库全面建成通水。为避免咸潮入侵对上海市居民用水的影响,青草沙水库采取了“避咸蓄淡”的措施,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材料三  图1 为青草沙水库位置及某次咸潮入侵路径图,图2为长江口某日7点-21点盐度与河水相对水位变化曲线图,图3为某日长江口T1、T2时刻盐度空间分布图。

第一小题 崇明岛受流水__________(单选:A. 长期受到侵蚀  B.长期受到沉积)作用而成。历史上,崇明岛最高海拔小于五米,可以反映海水__________(单选A.高潮小于五米   B.低潮小于五米)。

第二小题 长江流域大部分属于__________气候区,长江主要补给类型是__________,径流量有明显的__________变化。

第三小题 长江水位比高时,长江口水体盐度总体偏__________(单选:A.高  B.低)。当长江水位比低、出现较强咸潮入侵,甲监测站河水盐度出现0.5%-2%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单选:A.北支有咸水入侵  B.南支有咸水入侵  C.北港有咸水入侵  D.南港有咸水入侵),此时从甲监测站到乙监测站盐度变化状况是__________。

第四小题 长江口河海相互作用受潮汐影响大,高潮的时候长江径流流速__________(单选:A.加快  B.减慢)。若今日低潮出现在15:00左右,次日首次低潮出现在__________。

第五小题 根据盐度空间分布状况,可以了解河海相互作用状况。图3T1时期体现河海__________(单选:A.充分融合  B.部分融合)状况,T2发生在长江的__________(单选:A.洪水期   B.枯水期)。

第六小题 伏旱和台风给青草沙水库“蓄淡避咸”增加压力,从河海相互的角度,说明其影响过程。

正确答案

第一小题正确答案

①. B    ②. A

第二小题正确答案

①. 亚热带季风    ②. 降水    ③. 季节

第三小题正确答案

①. B    ②. A    ③. 越来越低

第四小题正确答案

①. B    ②. 3:25

第五小题正确答案

①. B    ②. B

第六小题正确答案

长江口水域的盐度受河流和海洋水相互作用影响,进而影响青草沙水库的水质;伏旱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入海径流量小,导致长江径流作用小于潮汐作用,此时水库需要避咸;台风来临时引发的海洋风暴潮,海水潮汐作用大于长江径流作用,海水倒灌严重,此时水库也需要避咸,以确保水质。

解析

本题以青草沙水库为背景材料,涉及海水盐度、咸潮等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的学科素养。

第一小题:长江入海口因地势地平,水流缓慢,长江从中上游带来的泥沙发生沉积,形成崇明岛,所以崇明岛受流水沉积形成。崇明岛最高海拔小于五米,说明高潮时的高水位不会淹没岛屿,所以高潮小于五米。

第二小题:长江流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长江的主要补给类型是降水,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故河流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有夏汛。

第三小题:从图2统计图可知,河水水位与盐度呈反比,这主要是因为河流为淡水,对海水盐度有稀释作用。图1显示长江口遭遇咸潮入侵时,从海水从北支倒灌较强,倒灌海水上溯到甲处,再从甲处向东流向海洋,这直接造成甲处盐度偏高,并导致从甲监测站到乙监测站,盐度越来越低。图1显示北港和南港也有咸水入侵,但不会上溯到甲处。

第四小题:高潮时,海水水位高,对入海河水顶托作用强,河流径流流速减慢。受月球运动周期影响,地球上海水半日潮周期是12小时25分钟,故次日首次低潮出现在夜间3:25。

第五小题:结合材料一文字,图3显示T1时期,长江口垂直方向等盐度线向海洋方向弯曲,说明同一水域盐度的垂直方向变化明显,推测出此时长江径流作用大于潮汐作用,是长江处于丰水期期间的长江淡水和海水部分混合的结果。T2时期长江口垂直方向等盐度线为直线,即表层海水盐度与底层海水盐度大体相同,垂直方向上的盐度几乎无变化,说明此时淡水和海水充分混合,原因是长江处于枯水期期间潮汐作用大于长江径流作用导致。

第六小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7月、8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但蒸发旺盛,导致长江径流量减少,长江口区域长江径流作用小于潮汐作用,咸水入侵,避咸压力增大;台风带来的大风天气,会造成长江口沿岸风暴潮,抬高潮水位,造成长江径流作用小于潮汐作用,咸水入侵,避咸压力增大;结合图1中青草沙水库位于上下游咸水“夹击”的位置,需采取“避咸蓄淡”的措施,保障水库稳定供应高质量淡水的压力。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