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设实数成等差数列,实数成等比数列,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由于实数成等差数列,则;由于实数成等比数列,则,所以,利用基本不等式易得,当同号时,;当异号时,,故选B。

知识点

由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已知数列{an}满足: ,

(1)求,并求数列{an}通项公式;

(2)记数列{an}前2n项和为,当取最大值时,求的值。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解析:(1)∵a1=20,a2=7,an+2﹣an=﹣2       ∴a3=18,a4=5

由题意可得数列{an}奇数项、偶数项分布是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当n为奇数时,=21﹣n

当n为偶数时,=9﹣n

∴an=---------------------------------------------6分

(2)s2n=a1+a2+…+a2n  =(a1+a3+…+a2n﹣1)+(a2+…+a2n)

= =﹣2n2+29n

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n=7时最大----------------------------------12分

知识点

由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已知,数列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中最大项。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AD // BC,BC=AD,Q为AD的中点,

∴四边形BCDQ为平行四边形,∴CD // BQ ,

∵∠ADC=90°    ∴∠AQB=90°  即QB⊥AD。

又∵平面PAD⊥平面ABCD  且平面PAD∩平面ABCD=AD,

∴BQ⊥平面PAD,

∵BQ平面PQB,∴平面PQB⊥平面PAD,   

(2)∵PA=PD,Q为AD的中点,  ∴PQ⊥AD。

∵平面PAD⊥平面ABCD,且平面PAD∩平面ABCD=AD,

∴PQ⊥平面ABCD,

如图,以Q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平面BQC的法向量为

,则

,                                     

, ∴           

在平面MBQ中,

∴ 平面MBQ法向量为

∵二面角M-BQ-C为30°, 

,                     

知识点

由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R,且满足:是偶函数,是奇函数,若,则

等于

A-18

B-9

C0

D9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由已知得

知识点

由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已知等比数列满足:,且的等差中项。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求使成立的正整数的最小值。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为

依题意,有

由①及,得

时,②式不成立;当时,符合题意。

代入②得,所以,(6分)

(2)

,③

,④

③-④得

,(10分)

成立,得,即

又当时,

时,

故使成立的正整数的最小值为5.(12分)

知识点

由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为等差数列,且,则数列的前13项的和为

A63

B109

C117

D210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a3+a7-a10+ a11—a4=9,∴a7=9,∴S13=13 a7=117

知识点

由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已知数列,满足,若

(1)求

(2)求证:是等比数列;

(3)若数列的前项和为,求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解析:(1)解:∵

,∴,∴………………………3分

(2)证明:,…………………6分

故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7分

(3)解:∵,∴

………………………………………………8分

……………9分

又∵………………………10分

………………12分

知识点

由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5 分

对于实数,将满足“为整数”的实数称为实数的小数部分,用符号表示,已知无穷数列满足如下条件:

(1)若时,数列通项公式为              ;

(2)当时,对任意都有,则的值为            。

正确答案

(1)

(2)

解析

(1)若时,,则

(2)当时,由知,,所以,且

①当时,,故舍去)

②当时,,故舍去)

综上,

知识点

由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数列各项均为正数,其前项和为,且满足

(1)求证数列为等差数列,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 求数列的前n项和,并求使 对所有的都成立的最大正整数m的值。

正确答案

(1)(2)3

解析

(1)∵,∴当n≥2时,

整理得,(n≥2),(2分)又,(3分)

∴数列为首项和公差都是1的等差数列. (4分)

,又,∴ (5分)

∴n≥2时,,又适合此式 (6分)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7分)

(2)∵ (8分)

=(10分)

,依题意有,解得

故所求最大正整数的值为3(12分)

知识点

由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轴正半轴的交点为,与曲线的交点为,直线轴的交点为.

(1)用表示

(2)若数列满足

(i)求常数的值,使得数列成等比数列;

(ii)比较的大小.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与圆交于点,则,即.由题可知,点的坐标为,从而直线的方程为,由点在直线上得,将代入,

 ,

 即               -----------4分

(2)由知,为等比数列,由 知,公比为4,故,所以                       -----------5分

(i)

由等式

对于任意成立,得

 解得                           -----------8分

故当时,数列成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

时,数列成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9分

(ii)由(i)知,当时,;当时, 事实上,令,则 故

是增函数,所以,即

 .        -----------14分

知识点

由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数列中,已知,且

(1)若成等差数列,求实数的值;

(2)数列能为等比数列吗?若能,试求出满足的条件;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

因为,所以,得

(2)因为,所以

得:,故是以为首项,-1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得:

为等比数列为常数,易得当且仅当时,为常数。

知识点

由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5 分

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及公差都是整数,前项和为,若,设的结果为      。

正确答案

答案:

解析

解法1:运用线性规划的知识可得整数点

解法2:运用不等式的知识可得

解法3:猜测也可以

知识点

由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给定有限单调递增数列(至少有两项),其中,定义集合

,若对任意的点,存在点使得(O为坐标原点),则称数列具有性质P,例如数列具有性质P,以下对于数列的判断:

①数列,1,3具有性质P;

②若数列满足  则该数列具有性质P;

③若数列具有性质P,则数列中一定存在两项,使得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

正确答案

D

解析

对于①,取时,若存在满足,得,即,数列中不存在这样的项,因此不具有性质P。

对于②,取时,不存在,使得,故②不具有性质P。

对于③,取,若数列具有性质P,则存在点使得

,又,所以,故③正确)

知识点

由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3 分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记,求数列的前项和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数列等基本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

(1)因为,解得,…………………………2分

因为

所以[来…………………………3分

两式相减得,…………………………………………………5分

所以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6分

所以,…………………………………………………7分

(2)[来,科,网] …………………………8分

 …………………10分

…………………………………………………13分

知识点

由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已知无穷数列满足是以2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且对于任意的,试研究下列问题:

(1)若m=12,求?

(2)若

(3)记是数列的前n项和,且求m的最大值?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

(2) 是第K个周期的第14项,则   2mk + 14=118  (

mk=52,                  

  m=13 或 m=26

(3) 

m=1,2,3时,有

下面证明 单调增

                                

知识点

由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
下一知识点 : 不等式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