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 共668题
(本小题满分13分,(1)小问4分,(2)小问9分)
如图,三棱锥中,
平面
分别为线段
上的点,且
21.证明:平面
2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正确答案
(1)证明详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要证线面垂直,就是要证线线垂直,题中由平面
,可知
,再分析已知由
得
,这样与
垂直的两条直线都已找到,从而可得线面垂直
试题解析:(1)证明:由PC平面ABC,DE
平面ABC,故PC
DE
由CE=2,CD=DE=得
C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CD
DE
由PCCD=C,DE垂直于平面PCD内两条相交直线,故DE
平面PC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是给条件通过线线关系向面面垂直关系进行转化,证明问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目
易错点
线线与线面垂直的转化
正确答案
(2).
解析
试题分析:(2)求二面角的大小,可心根据定义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求出这个平面角的大小,本题中,由于,
平面
,因此
两两垂直,可以他们为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图中各点的坐标,求出平面
和平面
的法向量
,向量
的夹角与二面角相等或互补,由此可得结论.
试题解析:(2)由(1)知,C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CE=
,如(19)图,过点D作DF垂直CE于F,易知DF=FC=EF=1,又已知EB=1,
故FB=2.
由ACB=
得DF
AC,
,故AC=
DF=
.
以C为坐标原点,分别以的方程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0,0,0,),P(0,0,3),A(
,0,0),E(0,2,0),D(1,1,0),
设平面的法向量
,
由,
,
得.
由(1)可知DE平面PCD,故平面PCD的法向量
可取为
,即
.
从而法向量,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
故所求二面角A-PD-C的余弦值为.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立体几何解答题的一般模式是首先证明线面位置关系(一般考虑使用综合几何方法进行证明),然后是与空间角有关的问题,综合几何方法和空间向量方法都可以,但使用综合几何方法要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作图中要伴随着相关的证明,对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使用空间向量方法就是求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按照空间角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也就是把几何问题完全代数化了,这种方法对运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在解题中可根据情况灵活选用.
易错点
法向量夹角与二面角平面角的关系
8.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若α∥β,m∥α,n∥β,则可能平行、异面或相交,故A错误;若α⊥β,m⊥α,n∥β,则
可能平行、异面或相交,故B错误;若m⊥α,n
β,m⊥n,则
可能垂直、平行或不垂直相交,故D错误;所以选C选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分析判断各选项的正确性;
2)得出结论.
易错点
本题易在判断选项B出现错误,易忽视判断线线垂直的充分条件.
知识点
如图,五面体中,
,
平面
,
,
.
18.求证:直线平面
;
19.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正确答案
略
解析
解:在直角梯形中,
,
可得:∽
,从而可得:
①,
又∵平面
,∴
,
又,所以有
平面
,
可得:②,
由①②可得:直线平面
; -----------------------------7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证出,再证
,
平面
,可得:直线
平面
易错点
在证明面面垂直时,没有严格按照定理的条件论证,重点是线面垂直,易在过程的严密性上扣分。
正确答案
解析
在直角梯形中,
,
可得:∽
,从而可得:
①,
又∵平面
,∴
,
又,所以有
平面
,
可得:②,
由①②可得:直线平面
; -----------------------------7分
(Ⅱ)由(Ⅰ)知,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
, -----------------------9分
因此 ,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
平面的法向量为
,
由,
可取; --------11分
由,
可取; -----------------------13分
于是,
故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 --------------------------------15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Ⅰ)先证出,再证
,
平面
,可得:直线
平面
(Ⅱ)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求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求法向量的夹角,进行确定二面角的大小。
易错点
(1).在证明面面垂直时,没有严格按照定理的条件论证,重点是线面垂直,易在过程的严密性上扣分。
(2).建立合理的坐标系,正确求点坐标
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沿平面
将正方体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如图所示,过直线
的平面
与线段
交于点
.
21.当与
重合时,求证:
;
22.当平面平面
时,求平面
分几何体
所得两部分体积之比.
正确答案
(Ⅰ)略;
解析
(Ⅰ)连接,在正方形
中,
,
正方体中,
平面
,
平面
,
,
平面
,
,即
;-------------4分
考查方向
线面、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棱柱、棱锥体积的求法.
解题思路
证平面
;证明
为
的中点.
易错点
通过证线面垂直得线线垂直;判断的位置.
正确答案
.
解析
当为
中点时,
取、
中点分别为
、
,链接
、
、
,
,且
,
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
平面
平面
,
,
平面
,
平面
,
平面
平面
.-------------8分
设,
,
,
.-------------12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证平面
;证明
为
的中点.
易错点
通过证线面垂直得线线垂直;判断的位置.
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AD=DC=CB=1,∠BCD=120°,四边形BFED为矩形,平面BFED⊥平面ABCD,BF=1.
21.求证:AD⊥平面BFED;
22.点P在线段EF上运动,设平面PAB与平面ADE所成锐二面角为θ,试求θ的最小值.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解:(1)在梯形中,
∵∥
,
∴∴
∴∴
∵平面
平面
平面平面
,
∴
∴又
∴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该题解题关键在于找到所求内容的突破点
1)根据余弦定理得出BD进而推出
2)由面面垂直得到线面垂直
3)设恰当的参数,建系求二面角,根据参数范围求θ的最小值
易错点
本题容易在上判断出错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解:
(2)由(1)可建立分别以直线为
轴,
轴,
轴的,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令
(
≤
≤
),则
∴
设为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由得
取则
∵是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
∵≤
≤
,∴当
=
时,
有最大值
.
∴的最小值为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该题解题关键在于找到所求内容的突破点
1)根据余弦定理得出BD进而推出
2)由面面垂直得到线面垂直
3)设恰当的参数,建系求二面角,根据参数范围求θ的最小值
易错点
本题容易在上判断出错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1E分别为BB1和CC1的中点,AF⊥平面A1DE,其垂足F落在直线A1D上.
21.求证:BC⊥A1D;
22.若A1D=,AB=BC=3,求二面角Cl-A1D-E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正确答案
(1)BC⊥A1D;
解析
(1)∵在直三棱柱中,
平面
,
又∵平面
,∴
.
又∵平面
,
平面
,∴
.
又∵分别为
和
的中点,∴
,∴
.
而平面
,
平面
,且
,
∴平面
.
又∵平面
,∴
.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通过证明线面垂直证线线垂直(2)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再计算
易错点
忽视证明线线垂直的条件
正确答案
(2)
解析
(2)由(1)知平面
,
平面
,从而
,如图,以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来源:学&科&网Z&X&X&K]
∵,∴
,
则由,知
,∴
,
则,
,
,
,
,
,
.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则
由,得
,取
,可得
.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则
由,得
,取
,可得
,
∴,
∴二面角平面角的余弦值是
.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通过证明线面垂直证线线垂直(2)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再计算
易错点
忽视证明线线垂直的条件
3.已知空间两条不同的直线,
和平面
,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对于A:正确
对于B:正确应该是
对于C:位置不确定
对于D:位置不确定 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常规题,可使用排除法解答,
易错点
该题易错于对判定定理不熟导致判断失误
知识点
如图,已知在直四棱柱(侧棱垂直底面的棱柱)中,
,
,
.
21.求证:平面
.
22.求与平面
所成的角的的正弦值;
23.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正确答案
(1)略;
解析
以为原点,
所在直线分别为
轴,
轴,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
,
,
.
,
又因为
所以,平面
.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所需要的各个点的坐标,然后即可证明,
易错点
在建立坐标系时坐标写错;
正确答案
(2)
解析
(Ⅱ)设为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由,
,
得取
,则
.
又
设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
,则
,
即与平面
所成的角的的正弦值
.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求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然后带入线面角的公式即可;
易错点
记错公式导致结果出错,主要是求正弦余弦弄不明白。
正确答案
(3)
解析
(Ⅲ)由(Ⅱ)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设为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由,
,
,
得取
,则
.
设与
所成角为
,则
,
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分别求平面法向量和平面
的法向量,然后带入公式即可。
易错点
无
已知四棱锥P-ABCD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E是侧棱PC上的动点.
是否不论点E在何位置,都有BD⊥AE?证明你的结论;
若点E为PC的中点,求二面角D-AE-B的大小.
正确答案
略(具体过程看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立体几何中的基本问题,题目的难度是逐渐由易到难,由线面垂直去证明线线垂直; 不论点E在何位置,都有BD⊥AE.
证明如下:由三视图可知,四棱锥P-ABC
D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侧棱PC⊥底面ABCD,且PC=2.连结AC,∵ABCD是正方形,∴BD⊥AC.∵PC⊥底面ABCD,且BD⊂平面ABCD,
∴BD⊥PC.又∵AC∩PC=C,∴BD⊥平面PAC.∵不论点E在何位置,
都有AE⊂平面PAC.∴不论点E在何位置,都有BD⊥AE.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了证明线线垂直,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解题步骤如下:根据题设应该由线面垂直去证明线线垂直。
易错点
对线线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的思路受阻;
正确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立体几何中的基本问题,题目的难度是逐渐由易到难,建好空间直角坐标系后,求出各点坐标,再求出法向量再算出夹角(亦可用传统法进行求解)。
解法1:在平面DAE内过点D作DF⊥AE于F,连结BF.
∵AD=AB=1,
∴Rt△ADE≌Rt△ABE,从而△ADF≌△ABF,∴BF⊥AE.
∴∠DFB为二面角D-AE-B的平面角(9分).在Rt△ADE中,
在△DFB中,由余弦定理得cos∠DFB=
,∴∠DFB=
, 即二面角D-AE-B的大小为
.
解法2:如图,以点C为原点,CD,CB,CP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1,0,0),A(1,1,0),B(0,1,0),E(0,0,1),
从而=(0,1,0),
=(-1,0,1),
=(1,0,0),
=(0,-1,1).
设平面ADE和平面ABE的法向量分别为
,
由,取
由,取
设二面角D-AE-B的平面角为θ,则
,
∴θ=,
即二面角D-AE-B的大小为
。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了证明线线垂直,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解题步骤如下:建系,求出对应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再由法向量的方面确定其夹角与二面角的关系。
易错点
二面角与法向量夹角之间是相等还是互补的判断。
如图,在直角梯形中,
,
,
.直角梯形
通过直角梯形
以直线
为轴旋转得到,且使得平面
平面
.
为线段
的中点,
为线段
上的动点.
20.求证:;
21.当点是线段
中点时,求二面角
的余
22.是否存在点,使得直线
//平面
?请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立体几何中的基本问题,题目的难度是逐渐由易到难,(1)证明时要找到线线垂直关系得到线面才能下手去做;(2)要注意二面角与向量夹角之间的关系。
由已知,且平面
平面
,
所以,即
.
又因为且
,
所以平面
.
由已知,所以
平面
.
因为平面
,
所以.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空间几何体的基本证明和二面角计算,解题步骤如下:
利用线面垂直这个思路得到线线垂直再结合已知证出结论。
建系计算出法向量再利用公式得出二、三问结论。
易错点
第二问判断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时易出错。第三问在建系研究“型问题”时,由于运算而丢分。
正确答案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立体几何中的基本问题,题目的难度是逐渐由易到难,(1)证明时要找到线线垂直关系得到线面才能下手去做;(2)要注意二面角与向量夹角之间的关系。
(Ⅱ)由(Ⅰ)可知两两垂直.
分别以为
轴、
轴、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由已知 ,
所以,
.
因为为线段
的中点,
为
线段
的中点,所以
.
易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
由 得
取,得
.
由图可知,二面角的大小为锐角,
所以.
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
弦值;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空间几何体的基本证明和二面角计算,解题步骤如下:
利用线面垂直这个思路得到线线垂直再结合已知证出结论。
建系计算出法向量再利用公式得出二、三问结论。
易错点
第二问判断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时易出错。第三问在建系研究“型问题”时,由于运算而丢分。
正确答案
在线段
上存在点
,且
时,使得直线
//平面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立体几何中的基本问题,题目的难度是逐渐由易到难,(1)证明时要找到线线垂直关系得到线面才能下手去做;(2)要注意二面角与向量夹角之间的关系。
存在点,使得直线
//平面
.
设,且
,
,则
,
所以.所以
.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
由 得
取,得
(显然
不符合题意).
又,若
//平面
,则
.
所以.所以
.
所以在线段
上存在点
,且
时,使得直线
//平面
.…………14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空间几何体的基本证明和二面角计算,解题步骤如下:
利用线面垂直这个思路得到线线垂直再结合已知证出结论。
建系计算出法向量再利用公式得出二、三问结论。
易错点
第二问判断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时易出错。第三问在建系研究“型问题”时,由于运算而丢分。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