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共862题
人类的先天性白内障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低血钙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一个先天性白内障男性(血钙正常)和一个低血钙佝偻病女性(眼球正常)婚配,生有一个正常女孩。该夫妇又生下一男一女双胞胎,则两个孩子均正常的可能性为()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某单子叶植物花穗基部离地的高度受四对基因控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将花穗离地30cm的eeffgghh和离地70cm的EEFFGGHH杂交得到F1,再用F1代与甲植株杂交,产生F2代的花穗离地高度范围是35—65cm,则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和高度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5.下列有关图解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1.果蝇的眼色有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均为白眼。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代全为红眼。
(1)亲代雄果蝇基因型为 ,F1代雌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能产
生 种基因型的配子。
(2)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粉红眼果蝇的比例为 ,其中,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 ,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2.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有蓝色和紫色两种均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其紫花(含紫色素)形成的途径如图1所示,B或b基因控制合成的物质使酶1失去活性。
(1)利用纯合紫色甲分别与纯合蓝色乙、丙杂交,结果如图2
①丙的基因型是 。
②基因2是 ,其控制合成的物质使酶1失活。
(2)另一组进行实验二时,F1出现一株开蓝色的植株。为确定是否亲本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只考虑一个基因的突变),进行如下实验。
①选取甲与该蓝色植株杂交得F1。
②F1自交得F2,统计分析F2的性状分离比。
③如果F2紫色与蓝色的分离比为 ,则是基因突变引起。
(3)根据实验 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定律。
正确答案
(1)① aaBB或AAbb ② b
(2) 3:1
(3) 一 自由组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
解析
(1)①丙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与甲(AABB)杂交得到F1为AaBB或者AABb,自交得到的F2中紫色:蓝色=3:1。②根据实验一可以推知,基因型为A_B_的个体表现型为紫色,由于基因2合成的物质能使酶1失去活性,则基因2为b基因;
(2)正常情况下,实验二的F1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自交得到F2。若F1发生基因突变而呈现蓝色。基因型为aaBB或AAbb,与甲(AABB)杂交得到F1为AaBB或者AABb,自交得到的F2中紫色:蓝色=3:1。
(3)分析图2中实验一,由于F2代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色:蓝色=9:7,为9:3:3:1的变式,说明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知识点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对18个人的血型进行鉴定时,发现与A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8人,与B型标准血清发生反应的有7人,与两种标准血清都发生凝集反应的和不发生凝集反应的共9人,则这18人中,A型血、B型血、AB型血和O型血的人数依次为()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一般只有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发生突变。但在射线辐射下,突变率大大提高,甚至可使等位基因同时发生突变。某育种机构用射线辐射处理一批纯合的白色小花瓣花的种子,相同环境下种植,不同植株分别开白色小花瓣花、红色小花瓣花和白色大花瓣花。已知花色由一对等值基因A、a控制,花瓣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的DNA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3.上述育种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花色、花瓣的基因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性。
14.育种员甲选取一株诱变产生的开红花的植株进行自交,获得的105株子代均开红花,甲由此判断控制红花的基因为隐性基因a。甲的结论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花色的遗传为完全显性,从105株子代中任取一株与纯合开白花植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经研究发现,红花为隐性性状。育种员乙选取一植株数株开白色大花瓣花的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大花瓣花:白色小花瓣花 : 无花瓣花 = 2 : 1 : 1,则乙选取的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从白色大花瓣花植株自交所得子代中取出部分植株,随机交配若干代,Fn的花瓣表现型及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则Fn - 1中B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诱变育种 随机
解析
利用射线处理是人工诱变的物理方法,基因突变的实质是突变为其等位基因,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性状是由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从性状看有多种,说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和随机性。
考查方向
考查有关育种知识和基因突变的特点。
解题思路
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低频性。
易错点
注意先有不定向变异,才能进行选择符合要求的品种。
教师点评
掌握基因突变中人工诱变的方法及基因突变的特点。
正确答案
不正确 若诱变获得的开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也均开红花(意思正确即可) 均开红花或均开白花
解析
育种员甲选取一株诱变产生的开红花的植株进行自交,获得的105株子代均开红花,甲由此判断控制红花的基因为隐性基因a;若诱变获得的开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也均开红花,因此甲的结论不正确.105株子代均开红花,若花色的遗传为完全显性,则开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或aa,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也均为AA或aa,因此从105株子代中任取一株与纯合开白花植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为均开红花或均开白花。
考查方向
考查自交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杂合子自交通常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而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易错点
注意纯合子有两类,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
教师点评
考查自交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通常杂合子自交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对于基因型判定通常用测交,植物中通常用自交。
正确答案
AABb 1/3或2/3
解析
育种员乙选取一植株数株开白色大花瓣花的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大花瓣花:白色小花瓣花:无花瓣花=2:1:1,即子代均开白花,由于红花为隐性性状,则该植物关于花色的基因型为AA;后代大花瓣花:小花瓣花:无花瓣花=2:1:1,这是“3:1”的变式,说明该植物的基因型为Bb.因此,乙选取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大花瓣的基因型为Bb,假设一:小花瓣花的基因型为BB,无花瓣的基因型为b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Fn的花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4:4:1,即Bb和BB的基因型频率均为4/9,bb的基因型频率为1/9,则Fn中B的基因频率4/9×1/2+4/9=2/3;假设二:小花瓣花的基因型为bb,无花瓣的基因型为B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Fn的花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4:4:1,即Bb和bb的基因型频率均为4/9,BB的基因型频率为1/9,则Fn中B的基因频率4/9×1/2+1/9=1/3.由此可知,Fn中B的基因频率为或.由于自交后代基因频率保持不变,因此Fn﹣1中B的基因频率也为1/3或2/3。
考查方向
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应用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花瓣大小有不完全显性。根据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即可解决。分析柱形图:无花瓣花:大花瓣花:小花瓣花=4:4:1。无花瓣与小花瓣的基因型是纯合子,无法确定是显性还是隐性,所以有两种可能。
易错点
在显性相对性中,注意纯合子表现型。
教师点评
注意自由组合定律应用。根据相关信息合理推导。
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抗逆基因转入至拟南芥(2n=10)中,获得不同株系的拟南芥。
11.从农杆菌中获得带有潮霉素抗性基因(H基因)的Ti质粒,将抗逆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上,因Ti质粒上的此结构具有 的特点。
12.为确定不同拟南芥株系导入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科研人员筛选并通过自交获得转基因成功的4个纯合株系:1、2、3、4,做了如下杂交实验。
①4个纯合株系植株分别与非转基因植株正、反交得F1,F1自交获得F2。F2中抗潮霉素性状与不抗潮霉素性状的植株比例为 ,表明每个株系的H基因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点,但不能确定4个株系的H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将上述4个纯合株系植株间进行配组形成6个杂交组合(1×2、1×3、1×4、2×3、2×4、3×4),每个组合得F1,F1自交获得F2。
a.除2×4组合外,其它杂交组合F2中抗潮霉素性状与不抗潮霉素性状的植株比例均为15:1,表明1、2、3三个株系相比较,它们的H基因位于 (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上。
b.2×4组合F2植株全表现抗潮霉素性状。假设株系1中H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请推测株系2中H基因的位置和株系4中H基因的两种可能的位置(在图2中标注,竖线代表染色体,横线代表基因的位置)。
c.根据上述实验推测,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到拟南芥中的基因的插入位置是
(随机/固定)的。
13.潮霉素抗性可作为转基因植株后代具有抗逆基因的初步判断指标。实验中发现上述纯合株系自交后代的抗逆比例未达到100%,可能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1)T-DNA 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
解析
农杆菌转化法就是利用中Ti质粒中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可将目的基因带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
考查方向
考查基因工程的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基因工程中农杆菌转化法的相关知识作答。
易错点
易因没记住相关知识而错答。
教师点评
难度低。
正确答案
(2)①3:1
②a.非同源染色体
b.(4分)
图2
c. 随机
解析
若每个株系的H基因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点,则纯合株系植株分别与非转基因植株正、反交得F1为杂合子,F2中抗潮霉素性状与不抗潮霉素性状的植株比例应为3:1,但不能确定4个株系的H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F2中抗潮霉素性状与不抗潮霉素性状的植株比例均为15:1,是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说明两个亲本株系的H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4组合F2植株全表现抗潮霉素性状。说明两个株系H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或在同一位置或在不同位置。且由于2×1组合、1×4组合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所以2、4的H基因和1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可表示到时另外四对的任一对上。
根据实验可知几个株系导入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不同,说明农杆菌转化法导入到拟南芥中的基因的插入位置有随机性。
考查方向
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结合题意进行分析作答。
易错点
本题易因对遗传定律的应用不熟练而不会由子代表现分析亲代。
教师点评
难度较高。
正确答案
(3)抗逆基因丢失或抗逆基因未表达(合理给分)
解析
纯合株系自交后代若没变异则抗逆比例应是100%,未达到100%说明有变异,可能的原因是抗性基因突变、抗性基因丢失或抗逆基因未表达、抗性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变异等。
考查方向
考查生物的变异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摄取题目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从变异的角度思考作答。
易错点
此空合理的答案多,不理出错。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