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9 分

35.乔木树种馨香木兰是云南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研究人员为探讨馨香木兰种群的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

(1)为调查馨香木兰所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本研究中调查乔木层和灌木层时最小样方面积为5m×5m,而调查草本层时最小样方面积为1m×1m,可见设计最小样方面积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为馨香木兰所处的A、B、C三个群落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

由上表可以看出,三个群落中___________的丰富度最高。在三个群落的垂直结构中,丰富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层,推测是由于其中不仅有相应的种类,还含有一定数量的_______幼树,因而其种类和个体数都较丰富。

(3)科研人员调查了三种群落中的馨香木兰的植株胸径(胸径的大小可表示植株的树龄大小),绘制成下图。

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在一段时间内___________的变化趋势,但需结合生物的生存环境具体分析。由图可以看出,馨香木兰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_型。虽然现在馨香木兰有丰富的幼树,但难以进一步发育为优势种。其原因可能是幼树耐荫蔽,在茂密的常绿阔叶林下能生长良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树木对光照的需求加大,在与其他阔叶乔木的________中不占优势,从而生长受阻。

正确答案

(1)保证在最小面积内基本上能反映组成群落的物种数量情况(合理即可)

(2)  A群落      灌木      乔木

(3)  种群数量    增长       竞争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9 分

39.光合作用与实验设计:

  加拿大一枝黄花属双子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现已在一些地区蔓延成灾,有“植物杀手”之称,严重威胁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图21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光合过程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21中过程II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同一种物质的是__________.

(2)下列关于过程I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A.过程I中进入NADPH的电子来源于光能

 B.过程I只与叶绿体色素有关,与其他色素无关

 C.过程I的ATP合成过程能量可以来源于植物氧化分解

 D.过程I发生的场所在叶绿体膜上

(3)图22为加拿大一枝黄花光合速率与光强的关系,当光照强度大于______μmol·m-2·s-1时,加拿大一枝黄花才能正常生长。

  为了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某地区的分布与危害性,有人做了如下调查:将调查的地块划分成10等份,每份内取1个样方,分别统计各样方内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计算植物的种群密度。近五年植物种群变化的调查结果(该地区只有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繁缕两种植物)汇总如下:

(4)关于上表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该调查采取的方法是样方法,调查过程需要注意随机取样

B.当地繁缕的基因库在5年中逐步减小

C.加拿大一枝黄花与繁缕之间属于竞争关系。

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4年中辛普森指数最高的是2004年

  某研究小组欲研究本地繁缕消失的原因,通过实地调查他们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代谢过程中能向环境释放一些萜类化合物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该研究小组根据这个发现欲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温度下加拿大一枝黄花分泌物对繁缕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实验材料: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浸提取液、清水、繁缕种子、培养皿、脱脂棉、人工气候箱、镊子、玻璃棒、烧杯、滴管。

  实验步骤:

  将繁缕种子分为A、B两组,每组等分为两份(A1、A2、B1、B2),置于垫有脱脂棉的培养皿中,控制A1和B1环境温度为15℃,A2和B2环境温度为25℃。

(5)A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组:加入等量清水。

将A、B两组装置放入人工气候箱培养一段时间,统计种子萌发率。

(6)实验步骤中B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7)请根据下表数据转换为柱形图




正确答案

(1)卡尔文循环(暗反应)    A和F

(2)B

(3)25

(4)D

(5)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浸提取液

(6)对照

(7)下图两种画法均可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32.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图乙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         )进入生物群落。

(2)由图乙可知,种群密度在(     )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在(       )点时,表示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

(3)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     )(大于/等于/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       )逐渐复杂,生态系统(         )稳定性逐渐增强。

正确答案

(1)光合作用

(2)C    E

(3)大于    营养结构    抵抗力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6.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

①为了解决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氧气来源问题,卡尔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研究

②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③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标志重捕法

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研究过程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过程均用到了假说一演绎法

⑤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概念模型

⑥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沾蘸法处理时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浸泡法则正好相反

⑦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发病率时,最好要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⑧数学模型中曲线图比数学方程式更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种群的特征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某兴趣小组对某地区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单位:株 / 平方米)连续进行五年的调查,所得的数据见下表(其中豚草是原产北美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请据表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6.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取样的关键除考虑其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 。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

17.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判断,豚草与曼陀罗的关系最可能是,引起曼陀罗种群数量的下降的原因可能是① ;②

18.请写出两种对豚草的防除建议有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样方法 随机取样

计算每个样方的个体数,并求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解析

对于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使用样方法,用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对偏离比较的样方应舍去,并做到随机取样求其平均值。

考查方向

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解题思路

通常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对样方法,为了准确,通常随机取样,并取平均值。

易错点

一定要注意样方法要随机取样,并求平均值。

教师点评

掌握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解题的关键,难度较易。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竞争 ①在水分、矿质元素吸收、光照等方面不占优势

②可能受制于豚草分泌释放的某些毒素的影响(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作为植物在地上部分,一般不同植物间竞争阳光,地下部分即根主要竞争水分和矿质元素离子,由于狗尾草的数量在减少,所以在阳光、水分和离子方面竞争不过豚草。

考查方向

考查种间关系。

解题思路

对于植物而言,一般不同种类的植物为竞争关系,竞争水分、离子和光照等因素。

易错点

只认为植物间的竞争是光照强度。

教师点评

掌握植物间的竞争光照等环境因素是解题关键,难度较易。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物理方法(两点即可)

解析

对于有害植物控制,通常可采用化学方法,利用化学药物如除草剂处理,也可以利用生物方法引入其天敌,还可用物理方法机械去除。

考查方向

考查对有害生物处理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对于植物控制通常可采用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物理方法去除。

易错点

并不是所有植物控制均使用除草剂。

教师点评

掌握对有害生物控制的方法是解题关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

12.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若将该人工湿地改造为湿地公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则群落演替是

13.调查该人工湿地中青蛙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如果设置面积为10hm2的样地,在繁殖初期首次捕捉青蛙为26只,全部做好标记,适当时间后再次捕获到17只,其中2只带有标记,则该样地青蛙的种群密度为 (取整数)。

14.生物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这是因为群落中各个 分别占据不同空间所致,影响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5.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太阳(光)能和化学能(2分)   次生演替

解析

人工湿地中有植物可以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还有化能合成微生物利用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合成有机物,以及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由人工湿地改为湿地公园,原有的生物、环境没有太大的变化,故为次生演替。

考查方向

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群落演替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注入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通常是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化能合成作用型微生物利用的化学能,及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有生物存在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易错点

误认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只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教师点评

掌握流入某一生态系统总能量及群落演替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一般。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标志重捕      22只/hm2

解析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通常用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为:总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中的标记数,总数=26×17÷2÷10=22只/hm2

考查方向

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及相关计算。

解题思路

动物种群密度调查对于活动范围大的通常用标志重捕法。

易错点

误认为青蛙活动范围小,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教师点评

掌握动植物及微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及计算是解题的关键。难度较易。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种群 食物和栖息空间(2分)

解析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考查方向

考查群落空间分布的原因。

解题思路

动物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

易错点

只认为动物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教师点评

掌握群落的空间结构与形成的原因是解题关键。难度适中。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无机盐和CO2(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解析

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矿质元素离子,可被植物吸收利用而导致植物快速生长。

考查方向

考查群落演替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生产者快速增长主要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易错点

没有理解生活污水被微生物分解后所产生的物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教师点评

掌握植物快速增长即植物光合作用增强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难度适中。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3.下图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或同一生态系统内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则生态系统a~d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a

②若生态系统自然演替的顺序为a→b→c→d, Y可表示物种丰富度

③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生态系统的a~d种群中d一定是生产者

④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为d→c→b→a,Y可表示生物量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d,①错误;若生态系统自然演替的顺序为a→b→c→d,随着演替进行,生物种类及数量均增多,故 Y可表示物种丰富度,②正确;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所处的种群密度最大的是d,但不一定营养级最低,如食物链:树→虫→鸟,虫的种群密度远远大于树,③错误;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为d→c→b→a,随营养级增高,能量越来越少,故Y可表示生物量,④正确。

考查方向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生态系统的结构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教师点评

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演替是解题的关键,难度较难。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8 分

下图1是将灰喜鹊引入某生态系统后,研究人员连续10年调查其种群数量的变化,绘制成的λ值变化曲线。图2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20.灰喜鹊从第1年至第6年种群的数量变化是            ,A、B、C三点时的种群数量相比,最多的是            ,最少的是           

21.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采用标记重捕法,若有部分个体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调查结果         

22.图2食物网中,草所固定的能量通过    条食物链传递给鹰。该生态系统除了图2所示成分外,还具有                      。

23.图2生态系统中的一条蛇吞了一只鼠,正常情况下,蛇能够同化这只鼠体内能量的

        (填字母)。(A)10%以下    (B)10%~20%     (C)20%以上

24.很多城市和单位为了美化环境,,清除多种本地野生植物,扩大某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将导致生物___________降低。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先增加后减少    A     C

解析

(1)图乙中当λ=1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当λ>1时,种群数量增加;当λ<1时,种群数量减少。灰喜鹊从第1年至第6年种群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A、B、C三点中的种群数量最多的是A点,B到C的λ一直小于1,所以一直在减少,故最少的是C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对做标图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

(1)图乙中当λ=1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当λ>1时,种群数量增加;当λ<1时,种群数量减少。

易错点

本题还打破思维习惯,用公式来分析:不是曲线上升了,数目就增多了;曲线不是最低值,数量就最少;注意应用题中的λ值来分析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对做标图的理解能力,本题还要打破思维习惯,用公式来分析,不是曲线上升了,数目就增多了,曲线不是最低,数量就最少,注意应用题中的λ值来分析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偏大

解析

若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则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x/第一次捕并标记数=第二次捕数/其中被标记的数,分母减小则整个值偏高

考查方向

考查现实分析,实际迁移应用能力

解题思路

若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则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x/第一次捕并标记数=第二次捕数/其中被标记的数

易错点

计算忌凭空猜猜,严格根据公式计算

教师点评

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考查学生实际问题的灵活变通能力和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本题还可以交汇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     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解析

图2食物网中,起点是草,终点是鹰的食物链共有3条,所以生产者草所固定的能量通过3条食物链传递给鹰。图2所示成分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的成分还有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共4种成分,所以食物链不能画出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考查方向

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知识,考查识图能力

解题思路

图2食物网中,起点是草,终点是鹰的食物链共有3条。图2所示成分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的成分还有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共4种成分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成分相关知识,注意组成成分和营养成分的混合应用。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能量随食物链流动时,虽说相邻营养级得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但是蛇捕食鼠,鼠体内的能量包括鼠同化的能量及暂存于鼠体内的鼠的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两部分;上述的10%~20%的能量传递效率仅指鼠同化的能量传递给蛇时的传递效率,蛇捕食鼠后,暂存于鼠体内的鼠的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也能被蛇同化,所以蛇能够同化这只鼠体内能量的20%以上。所以选择C答案

考查方向

考查能量的传递效率

解题思路

能量随食物链流动时,相邻营养级得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要考虑蛇捕食鼠,鼠体内的能量包括鼠同化的能量及暂存于鼠体内的鼠的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两部分;上述的10%~20%的能量传递效率仅指鼠同化的能量传递给蛇时的传递效率,蛇捕食鼠后,暂存于鼠体内的鼠的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也能被蛇同化,所以蛇能够同化这只鼠体内能量的20%以上。

易错点

能量随食物链流动时,相邻营养级得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蛇捕食鼠,鼠体内的能量包括鼠同化的能量及暂存于鼠体内的鼠的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两部分;不易考虑暂存于鼠体内的鼠的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也能被蛇同化。

教师点评

考虑鼠本身的食物未吸收部分也会被蛇吸收,故常大于20%,本题与现实相联系,思维需要不局限与书本,思维要缜密。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多样性

解析

根据题意,美化环境时清除多种本地野生植物,将导致生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1、注意清除的结果;2、考虑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考查方向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及种群密度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及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题意,美化环境时清除多种本地野生植物,将导致生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

教师点评

本小题考查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2.选择正确的实验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表是一系列生物学实验及其常用的实验方法或研究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⑦⑧

B③⑤⑥⑦

C①③⑥⑧

D②③⑤⑥

正确答案

D

解析

制作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①错。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的单一变量是是否有氧气,采用对比实验②正确。根据各种细胞器的比重不同,适宜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③正确。调查狗尾草的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④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中,DNA含有C、H、O、N、P物种元素,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很多蛋白质含S元素,噬菌体只有DNA和蛋白质两种元素,所以可分别用32P和35S来标记DNA和蛋白质,所以是同位素标记法⑤正确。提取色素的方法是研磨和过滤,分离的方法是纸层析法所以⑥正确。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在1910年对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在1903年用蝗虫进行减数分裂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以⑦⑧错误。故选D。

考查方向

考查了DNA分子的结构特点,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细胞器的分离方法及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色素提取分离实验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和相关实验证明。

解题思路

综合题干和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得出结论。

易错点

萨顿假说和摩尔根的证明实验学生易混淆。

教师点评

考查内容为教材相关实验,在考题中经常出现,学生应熟读教材,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种群的特征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局部性原理为下面的某个页面替换算法提供了合理的策略,它是( )。

A. FIFO算法
B. LRU算法
C. OPT算法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下一知识点 : 种群的数量变化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种群的特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