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在如图所示的空间几何体中,平面平面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和平面所成的角为,且点在平面上的射影落在的平分线上。

(1)求证:平面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由题意知,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取中点,连接,则

又∵平面⊥平面,∴⊥平面,作⊥平面

那么,根据题意,点落在上,

,易求得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面 

(2)解法一:作,垂足为,连接

⊥平面,∴,又

平面,∴,∴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中,

,即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解法二: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可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则,可求得

所以

又由图知,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知识点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线面角和二面角的求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如图,四边形PCBM是直角梯形,,又,直线AM与直线PC所成的角为

(1)求证: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方法1:(1)∵,∴平面ABC,∴

(2)取BC的中点N,连MN,∵,∴,∴平面ABC,作

,交AC的延长线于H,连结MH,由三垂线定理得,∴为二面角的平面角,∵直线AM与直线PC所成的角为,∴在中,

中,

中,

中,

中,∵,∴

故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方法2:(1)∵,∴平面ABC,∴

(2)在平面ABC内,过C作BC的垂线,并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则

,∴,得,∴

设平面MAC的一个法向量为,则由

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为

显然,二面角为锐二面角,∴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知识点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恰为点,且AB=AC=A1B=2.

(1)证明:平面平面

(2)若点的中点,求出二面角的余弦值。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解析:

(1)由题意得:

,               ------2分

,                                 ------3分

,  ∴平面平面;        ------5分

(2)解法1:以A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因为P为棱的中点,故易求得。             ------6分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              ------8分

而平面的法向量         ------9分

        ------11分

由图可知二面角为锐角,

故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是 .    ------12分

解法2:过P做PP1//A1B1交A1C1的中点于P1,

由(1)可知P1A1,连接P1B,则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8分

中,

故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是     ------12分

知识点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线面角和二面角的求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菱形,的中点,

(1)点在线段上,,试确定的值,使平面

(2)在(1)的条件下,若平面平面ABCD,求二面角的大小。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当时,平面

证明:连,连

可得,,所以

,即, 

平面,故平面,   4分

(2)由PA=PD=AD=2, Q为AD的中点,则PQ⊥AD

又平面PAD⊥平面ABCD,所以PQ⊥平面ABCD,连BD,

∵四边形ABCD为菱形,∴AD=AB, 由 ∠BAD=60°得△ABD为正三角形,

又∵Q为AD中点, ∴AD⊥BQ                                             8分

以Q为坐标原点,分别以QA、QB、QP所在的直线为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各点坐标为

A(1,0,0),B(),Q(0,0,0),P(0,0,

设平面MQB的法向量为

可得令z=1,解得

取平面ABCD的法向量,设所求二面角为

    故二面角的大小为60°,                12分

知识点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线面角和二面角的求法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5 分

圆锥的轴截面SAB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O为底面中心,M为SO的中点,动点在圆锥底面内(包括圆周)。若AM⊥MP,则P点形成的轨迹的长度为

正确答案

解析

设A(0,-1,0), B(0,1,0),,P(x,y,0)。于是有由于AM⊥MP,所以,即,此为P点形成的轨迹方程,其在底面圆盘内的长度为

知识点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在几何体ABCDE中,AB=AD=BC=CD=2, ,且平面,平面平面.

(1)当平面时,求的长;

(2)当时,求二面角的大小。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解:(1)设,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0,0,0),B(2,0,0),D(0,2,0),E(0,0,a),

取BD的中点T,连接CT,AT,则CTBD.

平面BCD平面ABD,

所以CT平面BCD,

所以CT//AE.

 AB=AD=BC=CD=2, ,

所以CDCB, ,

C(1,1, ),

设平面CDE的法向量为,

则有,    .

AB//平面CDE,

即AE的长为.

(2)连接AC,当时,由(1)可知平面CDE的一个法向量

又BDAT,BDAE, BD平面ACE,

平面ACE的一个法向量

二面角的大小为.

知识点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线面角和二面角的求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已知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AC∩BD=O,AA1=2,BD⊥A1A,∠BAD=∠A1AC=60°,点M是棱AA1的中点。

(1)求证:A1C∥平面BMD;

(2)求证:A1O⊥平面ABCD;

(3)求直线BM与平面BC1D所成角的正弦值。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证明:

连结

           

(2)于是

(3)

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知识点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线面角和二面角的求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菱形,的中点。

(1)若,求证:平面

(2)点在线段上,,试确定的值,使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连BD,四边形ABCD菱形,  ∵AD⊥AB,  ∠BAD=60°

△ABD为正三角形, Q为AD中点, ∴AD⊥BQ

∵PA=PD,Q为AD的中点,AD⊥PQ

又BQ∩PQ=Q  ∴AD⊥平面PQB, AD平面PAD

∴平面PQB⊥平面PAD;

(2)当时,平面

下面证明,若平面,连

可得,,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即:  

知识点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如图,在斜三棱柱中,侧面⊥底面,侧棱与底面成60°的角,.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其重心为点, 是线段上一点,且.

(1)求证://侧面;

(2)求平面与底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解析:解法1:(1)延长B1E交BC于点F,

∽△FEB,BE=EC1,∴BF=B1C1=BC,

从而点F为BC的中点.

∵G为△ABC的重心,∴A、G、F三点共线.且,

又GE侧面AA1B1B,∴GE//侧面AA1B1B.                                  …………5分

(2)∵侧面AA1B1B⊥底面ABC,侧棱AA1与底面ABC成60°的角,∴∠A1AB=60°,

又AA1=AB=2,取AB的中点O,则AO⊥底面ABC.

以O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如图,

,,,,,.

∵G为△ABC的重心,∴.,∴,

.      又GE侧面AA1B1B,∴GE//侧面AA1B1B.  …………6分

(2)设平面B1GE的法向量为,则由

可取 又底面ABC的一个法向量为

设平面B1GE与底面ABC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为,则.

故平面B1GE与底面ABC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12分

知识点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线面角和二面角的求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如图,在四棱锥中,分别为的中点,

(1)求证:平面ABE⊥平面BEF;

(2)设,若平面EBD与平面ABCD所成锐二面角,求的取值范围。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分别为的中点,

为矩形,        

,又

,,

平面⊥平面         

(2) ,又

,所以,        ···

建系轴,轴,轴, 则,

平面法向量,平面法向量 ·

         ,可得. ··

知识点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线面角和二面角的求法
下一知识点 : 直线、平面垂直的综合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理科数学 >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