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 共1031题
  •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 共1031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一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及尺寸如图(1)示(单位:cm)则该组合体的体积为,(  )

A72000

B64000

C56000

D440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由三视图知,该组合体由两个直棱柱组合而成,上部长方体三度为:40,20,50;

下部长方体三度为:60,40,10;

故组合体的体积V=60×40×10+20×40×50=64000(cm3),

故选B。

知识点

充要条件的应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0”是“”的

A充分条件

B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由.

知识点

充要条件的应用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5 分

现有如下命题:

①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该平面垂直;

②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该平面平行;

③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所得的两条交线平行;

④如果两个平面相互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面内一点且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必在第一个平面内。

则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  。

正确答案

①③④

解析

①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该平面垂直,正确;

②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该平面平行,错误,应该是有无数条直线与该平面平行;

③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所得的两条交线平行,正确,由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

④如果两个平面相互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面内一点且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必在第一个平面内,正确,

由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

故答案为:①③④

知识点

充要条件的应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已知直线平面,直线∥平面,则“”是“”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

A

解析

时,由平面得,,又直线∥平面,所以。若,则推不出,所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知识点

充要条件的应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在四边形ABCD中,“,且”是“四边形ABCD是菱形”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

C

解析

可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得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反之也成立。

∴“,且”是“四边形ABCD是菱形”的充要条件。

故选C。

知识点

充要条件的应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4 分

”是“”的(     )条件

A充分非必要

B必要非充分

C充要

D非充分非必要

正确答案

A

解析

因为,所以“”能推出“”,

但“”不能推出“”,故选A 。

知识点

充要条件的应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已知命题成等比数列”,命题q:“b=3”,那么p成立是q成立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

B

解析

成等比数列,则有,所以,所以成立是成立的不充分条件.当时,成等比数列,所以成立是成立必要不充分,选B.

知识点

充要条件的应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p且q是真命题”是“非p为假命题”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木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

A

解析

p且q是真命题,则p、q一定是真命题,从而非p是假命题,因此充分性成立;当非p是假命题时,p一定是真命题,但p有可能是假命题,则p且q就是假命题,所以,必要性不成立,选A。

知识点

充要条件的应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则“” 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

B

解析

,满足不等式,但此时不满足,当时,有成立,所以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选B.

知识点

充要条件的应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若p是q的必要条件,s是q的充分条件,那么下列推理一定正确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因为p是q的必要条件,s是q的充分条件
所以q⇒p,s⇒q,
所以s⇒p,

所以
故选:C

知识点

充要条件的应用
下一知识点 :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百度题库 > 高考 > 理科数学 >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