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青岛市2016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精品
|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2015年12月14日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定——《巴黎协定》,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内。下图为自然界碳、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内,目前要控制的关键环节是(    )

A

B

C

D

2.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    )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C喀斯特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

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

3.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循环促使了火山和活生物体的形成

B湖泊的存在减少了该地区水循环总量

C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P和Q的水量

D修建水库调节环节L的水量季节变化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要实现该目标,必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①为火山喷发排放,②是动植物腐烂发生的排放,都属于自然排放,对气候的影响较小,③为绿色植物的固碳作用,是减少二氧化碳的,④为化石燃料使用过程中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目前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方式,也是需要控制的关键环节。因此选择D选项。

考查方向

全球气候变暖的治理措施

解题思路

解答该题,首先是对四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清楚其各自代表的含义。继而分析目前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根据温室气体的排放判断答案即可。

易错点

学生在对图中信息分析不清的情况下容易错选C答案。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会导致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继而加强其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导致地球升温,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无关,酸雨浓度的增加会加剧喀斯特地貌的侵蚀作用,由于气候变暖,亚寒带针叶林会向高纬度地区扩展。

考查方向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解题思路

该题的解答,关键是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形成机理的理解。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继而使保温作用加强,导致地表温度上升,引起一系列的变化。

易错点

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不清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错选。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的分析可知,火山和活生物体的形成属于地球的自然进化,与水循环没有必然的关系,湖泊能够调蓄径流,但不会影响水循环总量。植树造林会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增加降水,修建水库能够调节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因此选择D答案。

考查方向

水循环的过程及影响

解题思路

该题的解答,首先要对图中水循环的过程进行分析,清楚各环节的作用,其次根据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得出答案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水循环的过程等分析不清的情况下容易错选A选项。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下图为“2002-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人口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市人口总数最多的年份是(    )

A2002年

B2006年

C2009年

D2010年

8.2006年以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明显下降,是因为该市(    )

A大气环境质量下降

B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产业转移与优化升级

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该地区自2002年到2010年自然增长率一直为负值,说明自然人口呈减少趋势,而机械增长率一直为正值,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之和一直大于0,所以 人口一直在增加,所以人口总数最多的年份是2010 年,D 准确。

考查方向

人口数量的变化

解题思路

解答该题,首先要明确区域人口增长数量等于人口自然增长数加机械增长数,继而对图表中每年的人口增长数进行计算,得出答案。

易错点

学生对图表信息分析不清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错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区域的人口机械增长主要表现为人口迁入,其主体是劳务输入,该地区自2006年人口机械增长下降,说明该地区就业机会减少,继而分析出主要因素是产业转移与优化升级,因此选择B答案。

考查方向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解题思路

该题的解答,关键是清楚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该题中,机械增长率的下降,说明其外地务工人数的减少,通过分析可知其主要原因是当地产业的转移和优化升级导致就业岗位的减少。

易错点

学生对人口迁移的因素分析不清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错选D等情况。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东海大桥始于上海南汇,终于洋山深水港,全长32.5公里。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读图回答9—11题。

9.东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海啸

B赤潮

C潮汐

D寒潮

10.来往于东海大桥上的车辆主要是(  )

A集装箱卡车

B公交大客车

C水产冷藏车

D旅游大巴车

11.东海大桥P处水面与桥面距离40米,其目的是(  )

A降低施工成本

B缓和海浪冲击

C减轻台风影响

D保证通航顺畅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大桥采用“S型”设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潮汐对桥身的冲击,保证大桥的安全通行。

考查方向

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因素

解题思路

解答该题,可以利用排除法,首先排除寒潮和赤潮,与题干无关,其次排除海啸,S型的设计对防止海啸没有作业,继而剩下潮汐,潮汐的前进路线一般为S型,将大桥的走向设计与潮汐走向一致,可以减少潮汐对大桥桥身的损害。

易错点

学生对图中信息分析不清的情况下容易错选A选项。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东海大桥西起上海,东至洋山港,因此,大桥上的车辆主要是集装箱卡车,选择A选项。

考查方向

港口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题思路

该题的解答,主要是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大桥连接的是上海和深水港,因此其车辆主要是往来于港口的集装箱卡车。

易错点

学生对相关信息分析不全面的情况下容易错选C选项。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对图中信息的分析可知,大桥p处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保证海面轮船的通航,确保通航顺畅,因此选项D选项。

考查方向

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因素

解题思路

该题的解答,首先要了解其建筑特点,将桥面高出水面40米,但不是全面,只是局部地区,因此不会是为了缓和海浪冲击和台风,其次,如此建设会增加成本,再联系到海面轮船的航行,即可得出答案。

易错点

学生对图中信息分析不清的情况下容易错选C等选项。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饱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溢出地表,沿斜坡漫流时,遇到地表凸起部位,水流翻越阻隔流速加快,水体变薄,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在凸起部位发生碳酸钙淀积,形成 “边石坝”。下图是某处边石坝景观及其纵向剖面图,剖面呈现黄白相间的纹理。进一步研究发现白色是碳酸钙,黄色是泥土。读图回答4~6题。

4.关于边石坝生长速度最快部位的判断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A  因为A处是边石坝最高凸起点,水体最薄,碳酸钙沉积最快

BB  因为B处流速最快,碳酸钙沉积最快

CC  因为C处受凸起阻挡,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钙物质最易沉积

DD  因为D处位于钙化池内,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钙最易沉积

5.根据边石坝黄白相间纹理,下列推理判断正确的是(    )

①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季风气候区

②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③雨季时,河流流量大,搬运力强,泥沙不易沉积,纹理呈白色

④雨季时,河流流量大,侵蚀力强,含沙量大,钙化沉积物中混有泥沙,纹理呈黄色

⑤黄宽白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

⑥白宽黄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6.下列地貌与边石坝形成的地质作用相同的是(    )

A

B

C

D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及图中信息分析可知,边石坝的形成需要水体变薄,二氧化碳析出,在突出体形成碳酸钙沉淀形成。从图中可以看出,A出水体最薄,碳酸钙沉淀最快,选A。

考查方向

材料和图示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该题的解答,关键是对材料及图示信息的提取,分析,根据材料,清楚边石坝的形成机理及关键因素是水体的薄厚程度,继而从图中分析水体最薄的区域,最后确定答案。

易错点

学生对材料和图示信息分析不清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错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该地边石坝的黄色沉积物为泥沙,白色为碳酸钙,说明水流的季节变化明显,可能位于季风气候区,雨季时,河流流量大,侵蚀力强,含沙量大,钙化沉积物中混有泥沙,纹理呈黄色,旱季则反之,黄宽白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因此选择B选项。

考查方向

流水沉积作用的影响因素

解题思路

解答该题,要清楚泥沙的沉积于流水大小的变化关系,水流大,泥沙沉积多,水流小,泥沙沉积少,继而对选项进行判断,得出答案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流水沉积作用的变化因素理解不清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错选。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边石坝是流水溶蚀,沉积作用形成,A选项为流水冲击作用下的冲积扇,B选项为风力侵蚀景观,C选项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D选项为流水溶蚀,沉积作用形成。

考查方向

外来作用下的地貌景观

解题思路

外来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学生根据地貌景观的特征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答案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外来作用掌握不清楚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错选。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6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4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向日葵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在花盘盛开时段(夏季)其叶子和花盘在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高海拔的向日葵种植区的种子含油率比低海拔种植区高。乌克兰是世界上最大的葵花籽油出口国,其葵花籽油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5%。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乌克兰南部因开垦土地,多次发生“黑风暴”现象。下图为乌克兰向日葵种植区分布图。

12.在向日葵花盘盛开时段,比较乌克兰低纬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花盘随太阳转动角度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13.简要分析同纬度地区向日葵高海拔种植区种子含油率高的原因。

14.指出乌克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葵花籽油出口国的条件。

15.你是否赞同乌克兰继续扩大向日葵种植面积?请说明理由。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低纬度地区花盘随太阳转动的角度比高纬度地区小。原因是向日葵花盘盛开时段在夏季,此时北半球昼长的分布规律是纬度越高,昼长越长。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低纬度地区花盘随太阳转动的角度比高纬度地区小。原因是向日葵花盘盛开时段在夏季,此时北半球昼长的分布规律是纬度越高,昼长越长。

考查方向

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解题思路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清楚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继而根据变化规律对该地区的昼夜长短进行分析,得出答案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昼夜长短变化掌握不清楚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错答。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少,光照强,有利于向日葵的光合作用;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有利于减少呼吸作用带来的消耗;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葵花籽中的含油物质的积累;高海拔地区日照较低海拔地区略长,向日葵光合作用的时间长。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少,光照强,有利于向日葵的光合作用;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有利于减少呼吸作用带来的消耗;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葵花籽中的含油物质的积累;高海拔地区日照较低海拔地区略长,向日葵光合作用的时间长。

考查方向

自然地理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题思路

海拔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白天的高温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夜间的低温有利于减少营养的散失,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昼长较同纬度地区长,有利于作为的生长等。

易错点

学生容易忽视高海拔地区夜晚气温低及昼夜长短变化对其作物生长的影响,导致答案要点的缺失。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乌克兰向日葵种植面积大,葵花籽产量高,且含油量大,为葵花籽油生产提供丰富且质优的原料;人口少,国内市场需求量小;临近欧洲市场。

解析

根据材料和图中信息分析可知,乌克兰向日葵种植面积大,葵花籽产量高,且含油量大,为葵花籽油生产提供丰富且质优的原料;人口少,国内市场需求量小;临近欧洲市场。

考查方向

产业布局的区位条件

解题思路

区域产业布局,主要从原料来源,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学生根据要点对具体区域进行分析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材料分析不清楚的情况下容易忽视葵花籽产量大,品质优等因素,导致答案要点缺失。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赞同。理由:乌克兰向日葵种植条件优越,扩大种植面积,可以提高葵花籽产量,有利于发展深加工以增加出口;进一步发展与向日葵相关的产业,可以扩大就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不赞同。理由: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冬春季节风力作用强,扩大向日葵种植面积,会导致土地过度开垦,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风力侵蚀作用。

解析

表示赞同的,其主要理由包括:乌克兰向日葵种植条件优越,扩大种植面积,可以提高葵花籽产量,有利于发展深加工以增加出口;进一步发展与向日葵相关的产业,可以扩大就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不赞同的原因有: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冬春季节风力作用强,扩大向日葵种植面积,会导致土地过度开垦,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风力侵蚀作用。

考查方向

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题思路

观点表述题,只要理由合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农业发展,赞同的理由主要从促进其经济发展角度分析,而反对的理由主要从其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即可。

易错点

学生在表述其理由时,容易出现针对性不强,论据不充足等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2分

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某区域图和鄂尔多斯高原内流区分布图

材料二  鄂尔多斯是内蒙古自治区一个比较富裕的煤矿中心。2004年煤价飙升,煤价上涨带来的资金通过民间集资进入楼市,房价飙升制造了如潮水般上涨的财富。当地政府2004年开始历时5年投资超50亿建设了供100万人居住的康巴什新城。新城整体规划比较超前,城市建设欠下了巨额债务。2011年鄂尔多斯民间融资和房价泡沫破裂后,又赶上了2012年的煤价下跌,资金链断裂,大量的现金沉睡到了路边的烂尾楼中,钱成为鄂尔多斯最为稀缺的东西,开酒店的用住宿卡抵债,房地产开发商用房子抵债,以物顶账开始成为普遍现象。

16.比较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及表现形式。

17.简析图中鄂尔多斯高原部分地区成为我国东部季风区中“内流区”的原因。

18.简述鄂尔多斯经济衰落的原因及给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河套平原:流水堆积    鄂尔多斯地区:风力堆积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河套平原主要受流水堆积作用形成。而鄂尔多斯地区主要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考查方向

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题思路

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河套平原地区是由流水堆积形成,而鄂尔多斯地区主要是沙漠,由风力堆积形成。

易错点

学生容易将鄂尔多斯地区的地貌形态分析为流水侵蚀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地势四周比内部相对较高;

②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③流沙广布,地表水下渗多,④河流稀少,流程短,汇入内陆湖盆难以入海。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可知,该地区地势四周比内部相对较高;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流沙广布,地表水下渗多,河流稀少,流程短,汇入内陆湖盆难以入海。

考查方向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解题思路

内流区的形成,主要包括地形,降水,蒸发,下渗,河流特征,汇入地区等因素,学生根据要点对该区域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易错点

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容易忽视该地河流汇入内陆湖等要素,导致答案不完整。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原因:产业结构单一,居民投资渠道单一;煤价下跌;房地产泡沫破灭;城市规划超前,城市建设欠下巨额债务。

启示: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做好城市建设合理规划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鄂尔多斯地区经济衰落的原因是产业结构单一,居民投资渠道单一;煤价下跌;房地产泡沫破灭;城市规划超前,城市建设欠下巨额债务。主要启示有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做好城市建设合理规划。

考查方向

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解题思路

城市经济衰落的原因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单一,过渡投资及整体金融环境的衰退等,主要的措施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监测与预报,提前规避风险等。

易错点

学生在总结启示时,容易出现针对性不强,导致答案不具体等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请从以下3题中选择一题作答。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19题。

材料一 天山天池风景区位于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半山腰,距乌鲁木齐市67公里。该景区囊括了高山冰川、湿地草甸、森林峡谷、湖泊山岳和戈壁沙漠等自然景观,形成了完整 的植物垂直景观带谱,为国内外罕见;以远古瑶池神话及宗教和民族风情为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以其独特的意蕴,增添了景区的文化底蕴。2010年共接待游客 159万人次,较上年度增长16%。

材料二 2013年初,天山天池国际滑雪场成为昌吉州首家5S级滑雪场。该滑雪场水准高,规模大,已经获准成为2016年全国冬运会赛场。

材料三 天山天池景区及周边地区交通示意图。

【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20题。

昆明市东川区位于昆明市东北部,夏季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城区周围分布107条泥石流沟,泥石流灾害频发,已严重威胁当地经济的发展。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21题。

近30年来,我国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地下水的供给量已经占到了全国总供水量 的20%。根据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的划分,我国东部主要平原地区地下水可以直接饮用的仅占18.4%,经适当处理后可供饮用的占29.5%,需经专门处理 后才可饮用的占52.1%。下图是地下水与河流、湖泊、海洋的关系示意图。

19.试评价天山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并简述为办好冬运会该景区应采取的措施。

20.分析东坡比西坡泥石流危害更大的自然原因并简述减少泥石流对城区破坏的措施。

21.指出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地下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并说明防治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性。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开发条件:旅游资源独特,质量高;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天山北坡经济带近,客源市场广阔;基础设施较完善,地区接待能力较强。

措施: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素质;加强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接待能力;加强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景区知名度。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天水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主要是旅游资源独特,质量高;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天山北坡经济带近,客源市场广阔;基础设施较完善,地区接待能力较强。为冬运会的举办,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素质;加强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接待能力;加强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景区知名度等。

考查方向

旅游资源的开发

解题思路

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从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交通,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而提升旅游景区服务水平的措施主要从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监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宣传等。学生结合要点对天水风景区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答案即可。

易错点

学生在表述措施时,容易出现答题要点的缺失,导致答案不完整。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东坡地形起伏大,沟谷众多,且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西坡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恢复地表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建立护坡、挡墙等,避免泥石流损坏城区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得,东坡地形起伏比西坡大,沟谷众多,且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容易引发泥石流。减少措施主要包括恢复地表植被,发挥植被对地表保持水土等能力,建立生态保护区,同时,利用工程措施如护坡,挡墙等避免泥石流冲击城区。

考查方向

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解题思路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地形,降水及松散堆积物等,学生根据图进行分析即可,措施主要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学生进行逐一的补充完善。

易错点

学生在对泥石流成因分析时容易忽略迎风坡等因素,措施方面容易将工程措施弱化,造成答题不完整。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地下水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三废”、农业污染(过量使用的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地下水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水源;地下水被污染后,通过水循环会影响到河流、湖泊及海洋的水质;地下水更新慢,自净能力弱,治理难度大。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地下水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三废”、农业污染生活污水。地下水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水源;地下水被污染后,通过水循环会影响到河流、湖泊及海洋的水质;地下水更新慢,自净能力弱,治理难度大。

考查方向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影响

解题思路

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三废和农业化肥农药的污染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地下水的重要性主要从生产生活主要水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治理难度大等方面作答。

易错点

学生在描述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性时,容易出现答案要点缺失及答案不具体等问题。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