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高铁与民航快速发展,两城市互通高铁直达列车和航空航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形成日趋复杂的高铁—民航竞争网络。下图示意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拓展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演变特征为( )
2. 该拓展模式主要体现了地理事物空间扩张的( )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据报道,2020年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机产品占全球及国内市场份额分别超80%和70%。目前,德国是该公司在欧洲的最大市场。该公司在德国的金融中心法兰克福市设立了欧洲总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无人机自动返航主要使用的技术是( )
4. 该公司欧洲总部选址基本不考虑因素是( )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表1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从自然因素考虑,影响三大产棉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是( )
6. 三大产棉区中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 )
7. 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主要得益于( )
①土地资源丰富 ②沙漠化强度减弱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气候暖湿化加强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下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水下地貌体出露②湖岸土地沙化加剧
③湖盆区构造沉降④人类活动强度减弱
9. 2010—2017年SDI值的变化指示了该湖( )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据报道,北京时间2021年4月29日,包括我国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5号B等三枚运载火箭先后发射升空。三个发射场均位于海岸线附近。下表为三枚运载火箭发射的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三枚火箭发射离开地球表面的先后顺序为( )
11. 从纬度地带性角度考虑,三个发射场所在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个数为( )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13. 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14. 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25~0.50m/s之间。左图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右图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 000m3/s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由左图可知,当流量从14 278m3/s降至6888m3/s时,该河段( )
16. 根据右图,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 )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
(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
(3)更多以降雨形式出现的降水会加速南极海冰融化,对其原因给出合理解释。
正确答案
(1)影响因素:盛行风、海陆轮廓、洋流等;南极高纬地区盛行东南风,表层海水受东南风的吹拂从罗斯湾东岸向西岸运动;到西岸后受地形影响向低纬运动;到60°S附近受西风漂流影响形成环流。
(2)从冰筏漂移方向可知,其与极地环流(洋流)方向一致,说明洋流造成冰筏移动;极地环流(洋流)的形成是因为极地东风的吹拂;而极地东风的形成是由于极地高压和副极地低压间存在气压差;两地间的气压差与太阳辐射高低纬间分布不均有关。
(3)降水以降雨的形式出现,冰面减少,反射减弱,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增多,温度升高,加速海冰融化;降水以降雨的形式出现,而不是固态降雪,使海冰补给来源变少;与降雪相比,降水的温度较高,增加流经海冰区域温度,加速海冰融化。
解析
本大题以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为材料,涉及洋流的影响因素、洋流的形成原因、南极海冰融化的原因等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图文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1)罗斯环流属于风海流,受盛行风带的影响,加上陆坡流、大陆形状和其他洋流的共同影响,最终形成罗斯环流。
(2)读图可知,冰筏移动方向与极地环流运动方向一致,分析动力机制,即分析洋流形成的原因。极地环流为风海流,受到极地东风的影响,极地东风的形成与极地高压和副极地低压间的气压差有关,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则是形成气压差的根本原因。
(3)海冰融化加速可从海冰形成量减少和融化量增加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降雪变为降水,海冰补给来源减少;另一方面降水使得反射率降低,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增多,且雨水的温度更高,使海水升温,进一步加速海冰融化。
【点睛】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海市嘉定区是我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1958年我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即在此诞生。昆山市、太仓市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两个县级市,有较强制造业基础。近年来,嘉定区着力引进总部经济与研发产业,昆山、太仓两市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了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合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下图示意2008年、2017年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
(1)简述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两个年份之间的空间变化特征。
(2)分析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独特区位条件。
(3)从产业协同角度,提出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正确答案
(1)2008-2017年,嘉-昆-太地区先进零部件制造业范围扩大;热点区域西移,从嘉定区转移到昆山市。一些地区有冷点区域变为次冷点区域,次冷点区域部分变为次热点区域。
(2)汽车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高校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汽车研发人才多;研发资金充足;与苏州市形成战略合作,有政策支持;“长三角人口密集,汽车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3)三地需将各优势互补发展,嘉定区应发挥其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昆、太两市发挥土地、劳动力、政策优势;嘉定区立足汽车研发,昆、太两地应该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构建汽车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效应;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向高端制造业发展,提升竞争力;加强一区两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三地运输效率。
解析
本大题以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为材料,涉及工业区位、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图文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2008-2017年,嘉昆-太地区的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范围和规模扩大,冷点区域减少;热点区域分布往西移动,从嘉定区转移到昆山市。一些地区有冷点区域变为次冷点区域,次冷点区域部分变为次热点区域。
(2)该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区位条件可以从产业基础、人才、科技、资金、政策和市场等方面回答。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区汽车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上海市高校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汽车研发人才多;经济发达,投入资金雄厚;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署战略协定,汽车产业的发展有政策支持;“长三角”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汽车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3)从产业协同的角度,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可以从发挥各地优势、打造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提升竞争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等方面回答。三地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补,嘉定区经济发达,应发挥其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昆、太两市相对土地丰富,劳动力较廉价,又有政策支持,可以发挥土地、劳动力、政策优势;嘉定区利用技术和人才优势立足汽车研发,昆、太两地则利用劳动力优势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从而构建汽车产业链;优劣互补,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效应;为实现长远发展,应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向高端制造业发展,提升竞争力;为更快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应加强一区两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三地运输效率。
【点睛】
19. [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体中的分子态氧,其含量变化与水温、盐度、有机物质分解和生物活动等相关。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口外海域水体溶解氧低值区的面积和强度不断增加,夏季尤其显著,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许多现实和潜在影响。
正确答案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水温高,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相对较少;夏季为长江汛期,河流流量大,入海口处盐度低,水体溶解氧相对较少;夏季微生物分解速度快,生物循环速率相对较快,水体溶解氧消耗快;夏季河流流量大,携带营养盐类较多,且水温适宜,生物量较大,生物对水体氧气消耗大;近年来,长江水污染不断加剧,水中植物生长繁育受到影响,释放的氧气量逐渐减少,加剧溶解氧低值区的出现。
解析
长江口外海域水体溶解氧低值区在夏季强度显著增加的原因。
本大题以长江口外海域水体溶解氧低值区的变化为材料,涉及海洋地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结合材料可知,溶解氧的含量与水温、盐度、有机质分解、生物活动等相关,可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水温、盐度与溶解氧浓度呈负相关,有机质分解和生物活动消耗的水中氧气越大,水中分子态氧浓度越低,另外,水体污染影响水中植物氧气的释放,进一步增加溶解氧低值区。
20.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热融湖是因热融作用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热融湖发展迅速,在一些地区形成了繁星一样的“星宿海”,冬季湖泊冰面可见一串串甲烷气泡冻结在冰层中。有些热融湖也会出现停止生长现象,湖盆会被水生植物、泥炭和沉积物充填。下图示意青藏高原热融湖景观。
正确答案
热融湖易成片出现,会提升湖泊周边地温,加速周边冻土融化,破坏冻土层的稳定,导致湖岸崩塌、地表塌陷,改变地表形态;热融湖使土壤水分发生变化,改变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热融湖蓄水成湖,改变当地的地表和地下径流状况;热融湖升温加速冻土融化,冻土层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甲烷等温室气体,释放土壤中储存的碳元素,加剧全球变暖,冻土融化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动植物栖息地,破坏生态系统。
解析
青藏高原热融湖的发展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大题以青藏高原的热融湖为材料,涉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图文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热融湖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可以从其对岩石、水圏、大气圏、土壤、植被等的影响回答。结合材料可知,热融湖是因热融作用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易成片出现,因为是热融作用,形成后会提升湖泊周边地温,导致周边冻土融化,破坏冻土层的稳定,进一步导致湖岸崩塌、地表塌陷,影响和改变地表形态。其次,热融湖使土壤水分发生变化,水分对土壤的性质影响大,会改变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热融湖蓄水成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径流分布,改变当地的地表和地下径流状况。热融湖升温加速冻土融化,冻土层中的有机物被分解为甲烷等温室气体,释放土壤中储存的碳元素,加剧全球变暖。同时,冻土融化会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栖息环境,破坏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