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东城区2017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9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分

材料二

我国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就像国外有伽利略卫星、开普勒望远镜一样,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先贤的名字来命名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将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墨家逻辑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古印度因明学逻辑并称世界三大逻辑体系,而逻辑体系是科学的基础。墨家经典著作《墨经》中有不少与现代科学知识相通的记载,比如“光学八条”。墨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设计了小孔成像实验,并发现了光线沿直线传播,这可以说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

墨子科学思想在战国时期兴起、发展,至秦骤衰,其湮灭的原因令人深思。

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们把自然现象与社会人事相联系,而墨子的科学思想把自然作为科学认识活动的独立对象,强调以科学实践为基础的理性分析。这样,墨子科学思想就和上述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思想大相径庭。古代“重农抑商”的思想也抑制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规模。工匠阶层不能形成独立的强大的社会力量。墨家的科学活动是伴随着战国时期手工业技术发展和工匠阶层兴起而兴盛的。由于手工业技术被抑制,墨家科学思想也难以深化。墨子“兼爱”“非攻”的政治思想不能满足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对一个思想体系来说,一部分的湮灭当然会影响另一部分的发展。墨子的政治思想不被重视,这对墨子科学思想的流传发展是不利因素。传统社会的价值理念是“重人文,轻理工”,知识阶层奋斗的目标是熟读儒家经典,以期金榜题名。失意者则在老庄和佛学中寻求解脱。工匠和知识分子的活动被远远隔离,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缺乏足够的知识力量。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下,不仅墨子科学思想的湮灭是不可避免的,连一般的研究自然的科学活动也受到阻碍。

墨学的复兴是在清末民初。当时列强环伺,民族危机严重。危机促成一股奋发图强、自立救国的思潮。欧洲列强“船坚炮利”,使中国“木船土炮”相形见绌,迫使人们承认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墨经》再次受到重视。近代中国治墨学者从墨子思想中主要汲取的是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及与近代科技思潮本质上类似的科学思想。

(取材于邢兆良相关文章)

4.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墨子科学思想湮灭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墨子的科学思想是符合占统治地位的“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的。

B“重农抑商”抑制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墨家科学思想难以深化。

C墨子“兼爱”“非攻”的政治思想不能满足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

D“重人文,轻理工”的思想使自然科学研究缺乏足够的知识力量。

5.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贤:敬称,指已故的有才德的人。

B湮灭:“湮”读作yān。“湮灭”的意思是埋没,磨灭。

C兼爱,非攻: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主张没有等级差别的爱,反对侵略战争。

D汲取:“汲”字共6画,第四画为“”。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墨子将自然作为独立研究对象,与“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完全不同或叫“大相径庭”.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章的信息。

解题思路

回到原文,找出选项对应的句子,进行比较,找出异同。

易错点

没有认真阅读文章,造成理解偏差。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第四画为“丿”

考查方向

识记重要的古代文化、文学常识。

解题思路

认真分析选项,注意每一个选项的考查点。

易错点

容易误选C,墨家学派的观点了解不够。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材料三

儒墨在战国时并称显学,墨者具有高尚的理想,又能身体力行。他们景仰大禹治水之功和“形劳天下”的精神,履行“以自苦为极”的“禹之道”,这些内容在鲁迅的小说集《故事新编》中得到了体现。恰好鲁迅的故乡绍兴被视为夏禹遗泽之地,他对绍兴“其民复存大禹卓苦勤劳之风,同勾践坚确慷慨之志,力作治生,绰然足以自理”的风俗有自豪的肯定。

“中国的脊梁”是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提出的,他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在《故事新编》中这种理想人格以《理水》中的禹、《非攻》中的墨子为代表。《理水》中禹的出场被写得有声有色,一群乞丐似的大汉冲破交通线,引起一阵喧嚷及卫兵的阻拦。禹的精神是墨家的,禹的“理水”是中国文化中博施济众的典范,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在《非攻》一文中,鲁迅有感于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务夺侵凌”和儒家理学赴国难之不济,而对墨家价值进行重新发现。小说中表现了墨子“遍从人而说之”的救世热情、高超的“以理服人”的手段、积极奔走的实干家风范。这种“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较之儒家的割裂道德与事功、道家的割裂思想与行动,显然更为鲁迅认同。

(取材于高远东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三”,对鲁迅认同墨家精神的原因,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鲁迅先生的故乡绍兴有很多大禹治水的遗迹。

B鲁迅先生对儒家割裂道德与事功的做法不满。

C墨家学说是盛行于先秦,而影响很大的学说。

D墨家的救世热情与实践精神符合时代的要求。

7.根据“材料三”,下列经典名著中的人物不符合鲁迅“中国的脊梁”标准的一项是( )(2分)

A孔乙己

B夏瑜

C江竹筠

D孙少安

8.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国家要富强,民族要复兴,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5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相关信息在原文第一段“儒墨在战国时并称显学,墨者具有高尚的理想,又能身体力行。他们景仰大禹治水之功和‘形劳天下’的精神,履行‘以自苦为极’的‘禹之道’,这些内容在鲁迅的小说集《故事新编》中得到了体现”。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章的信息。

解题思路

在原文找出相关段落,将选项信息和原文比较。

易错点

学生不深入思考,容易误选A项。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原文中对“中国的脊梁”的描述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考查方向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解题思路

答题时先找出概念在文中的相关句子,然后再分析人物。

易错点

不理解概念的含义,凭空想象。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要点一:有科技创新精神,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要点二: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符合当今时代的科学思想。

要点三:具有高尚的理想,而且可以亲身实践。

解析

抓住题目要求到三则材料中寻找相关内容

考查方向

概括内容要点。

解题思路

从每一则材料中提取概括要点,并善于总结陈述。

易错点

要点不全或要点重复。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材料一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人类将首次完成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量子是物理世界里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它的奇妙之处在于量子叠加原理和量子纠缠。什么是量子叠加原理?就是说,量子有多个可能状态的叠加态,只有在被观测或测量时,才会随机地呈现出某种确定的状态,“这就好比孙悟空的分身术”,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解释道,“一个孙悟空同时出现在多个地方,孙悟空的各个分身就像是他的叠加态。在日常生活中,我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但在量子世界里,作为一个微观的客体,它可以同时出现在许多地方。”而所谓的量子纠缠,则意味着两个纠缠在一起的量子就像有心电感应的双胞胎,不管两个人的距离有多远,当哥哥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弟弟的状态也跟着发生一样的变化。两个处于纠缠状态的量子无论相距多远,都能“感应”对方状态,爱因斯坦称之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

随着这两种特性被科学家不断认识,适用于实际应用的新技术也被逐渐开发出来,量子通信就是其中之一。科学家利用量子有多个叠加态的原理,用量子作为保密通信的密钥。这样一来,一旦有人试图截获或测试量子密钥,就会改变量子状态,科学家便能立刻发现。所以,利用量子不可克隆和不可分割的特性,就能实现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种——量子隐形传态,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即将粒子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粒子本身。

“信息安全根本上需要解决的,就是传输内容不被别人知道、保证接收者是和发送者对话,以及信息不被篡改。”潘建伟说,仅仅发射一颗卫星是不够的,只有形成“星座”才能建构起网络,而且需要地面配置相应基础设施,确保网络连接到千家万户。量子通信不仅应用于百姓日常通信,也可用于水、电、煤气等能源供给和民生网络基础设施的通信保障,还可应用于国防、金融、商业等领域,势必带来科技界和产业界的巨大变革。

(取材于2016年8月16日《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量子具有的奇妙特性是量子叠加原理以及量子纠缠。

B两个处于纠缠状态的量子能够远距离互相感应对方。

C爱因斯坦称孙悟空的分身术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

D量子通信分为两种:量子保密通信和量子隐形传态。

2.根据“材料一”,对量子通信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量子为密钥,利用量子不可克隆和不可分割的特性,能实现量子保密通信。

B量子通信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交互的信息不会被别人知道。

C只要发射一颗卫星,量子保密通信就可以实现确保信息网络连接到千家万户。

D量子通信可以应用于民生、国防、金融、商业等多个领域,其发展空间很大。

3.对我国首颗量子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先贤墨子的名字来命名,将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

B墨家的逻辑体系是全球三大古老的逻辑体系之一,也是科学的基础之一。

C墨家经典《墨经》中有不少与现代科学知识相通的记载,比如光子通信。

D墨子设计的小孔成像实验发现了光线沿直线传播,它是量子通信的基础。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爱因斯坦称量子纠缠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孙悟空的分身术”指的是量子叠加原理.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题思路

回到原文,找出选项对应的句子,进行比较,找出异同。

易错点

不认真阅读原文,不仔细比较选项与原文的异同。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只发射一颗卫星是不够的,要形成“星座”才能发挥作用.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题思路

回到原文,找出选项对应的句子,进行比较,找出异同。

易错点

不认真阅读原文,不仔细比较选项与原文的异同。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比如光子通信”错,原文为“比如‘光学八条’”。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章的信息。

解题思路

回到原文,找出选项对应的句子,进行比较,找出异同。

易错点

不认真阅读原文,不仔细比较选项与原文的异同。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4分

鲁庄公与齐战于长勺,两军相望,此为何时!而以“听讼用情”对曹刿之问战,何其迂阔而远于事情耶!彼曹刿遽以一战许之,意者刿亦迂儒曲士之流欤?观其从庄公战,以我之盈,乘齐之竭;以我之整,逐齐之乱。机权韬略,与孙武、吴起并驱争先。使庄公之言,诚迂阔而不切事情,岂足以动刿之听耶?其所以深赏而亟许之者,殆必有说也!

马之所以不敢肆足者,衔辔束之也;民之所以不敢肆意者,法制束之也。衔辔败,然后见马之真性;法制弛,然后见民之真情。困之不敢怨,虐之不敢叛者,劫于法制耳。大敌在前,抢攘骇惧,平日之所谓法制者,至是皆涣然解散矣。法制既散,真情乃出……

子羔为卫政,刖人之足。卫乱,子羔走郭门,刖者守门,曰:“于此有室。”子羔入,追者罢。子羔曰:“吾亲刖子之足,此乃子报怨之时也,何故逃我?”刖者曰:“君之治臣也,先后臣以法,欲臣免之于法也,臣知之;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于颜色,臣又知之,此臣之所以脱君也。”夫人在缧绁之中,锱铢之施,视若金石。子羔特一有司耳,徒有哀矜之意,无哀矜之实,人犹且报之若是,况庄公君临一国,小大之狱皆必以情,人之思报,岂子羔比耶!狱,死地也;战,亦死地也。昔居死地尝受其赐,今安得不赴死地以答其赐哉?民既乐为之死,则陷坚却敌,特馀事耳

吾尝论古人之言兵,与后人之言兵不同。盖有论战者,有论所以战者。军旅形势者,战也;民心者,所以战也!昔晋士蒍尝曰:“礼乐慈爱,战所蓄也。”当时之论兵者,每如此。柳宗元论长勺之役,乃谓:“徒以断狱为战之具,吾未之信。”乃历举将臣士卒地形之属。宗元之所言,皆所谓战,而非所以战也。乌足以知之

(取材于宋代吕祖谦《东莱博议》)

9.下列对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殆必有说也 殆:恐怕

B马之所以不敢肆足者 肆:放纵,放开

C劫于法制耳 劫:约束

D礼乐慈爱,战所蓄也 蓄:蓄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听讼用情”对曹刿之问战;彼曹刿遽以一战许之

B君之治臣也; 人之思报

C真情乃出;此乃子报怨之时也

D观其从庄公战;其所以深赏而亟许之者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其迂阔而远于事情耶

为什么他不合时宜而且离事实真情很远啊

B先后臣以法,欲臣免之于法也

先后(都是)依法来(处置)我,希望我(能)免于法律的(制裁)

C则陷坚却敌,特馀事耳

那么攻陷坚强的防卫打退敌人,只不过是小事罢了

D乌足以知之

怎么能够明白这事呢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此臣之所以脱君也。

②徒以断狱为战之具。

13.鲁庄公的哪条理由让曹刿认为“可以一战”?请用《曹刿论战》中的原句回答。(3分)

14.文中举子羔为卫政的例子,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蓄:储备。

考查方向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题思路

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一般将解释代入句子进行翻译,从而判断正误。

易错点

“劫”解释为“约束”不常用,考试容易误选B。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C.副词,就/副词,是;A.介词,用;B.助词,不译;D.代词,他的。

考查方向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解题思路

结合句子以及平时对虚词的积累进行判断。

易错点

B项“之”的用法比较特殊,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易判断。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何其:多么.

考查方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解题思路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易错点

对重点词语的翻译一定要到位。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2分)这是我让您脱身的原因。()

②(4分)只把审理案件当作作战的依据条件。()

解析

所以:……的原因。脱:动词的使动用法.

徒:只。以……为……:把……当作……。断狱:审理案件。具:依据,条件.

考查方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解题思路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易错点

“所以”“狱”的翻译容易出错

【参考译文】

鲁庄公和齐国在长勺交战,两军对峙,这是什么时候了!还用“依据实情审理诉讼”来回答曹刿询问战事的问题,多么不合时宜而且不切实际啊!那个曹刿竟然用“(可以)一战”答应了他,难道曹刿也是迂儒曲士这类人吗?看看他跟从庄公作战,用自己高昂的士气,打击齐军已衰竭的士气;用自己的整饬军队,追击齐国混乱的军队。(他的)机智权谋和战略,(可以)与孙武、吴起并驾齐驱一争高下。如果庄公的话,果真是不合时宜而且不切实际,怎么能够说动曹刿呢?曹刿深加赞赏而且马上答应他(可以一战)的原因,恐怕一定有说法!

马之所以不敢放开脚步乱跑,(是因为)马嚼子缰绳限制着它;百姓之所以不敢恣意(妄为),(是因为)有法律和制度束缚约束着他们。马嚼子和缰绳毁坏了,这之后(可以)看到马的真性;法律和制度废除了,这之后(可以)看到百姓的真情。(平时)压迫他(他)不敢怨恨,虐待他(他)不敢背叛的原因,(是他们)受到法律制度约束罢了。大敌当前,(不免)惊慌失措,平时所说的法律制度,到此都已崩溃瓦解了。法律和制度既然瓦解了,(百姓的)真性情就会显露出来……

子羔在卫国做官的时候,(依法)砍了一个人的脚。(后来)卫国发生战乱,子羔逃到城门,(正好)被他砍了脚的人(在)守城门,(他对子羔)说:“在这里有一间屋子(可以躲藏)”,子羔进了房间,追的人(找不到就)回去了。子羔说:“我亲自砍了你的脚,这是你报仇的时候,什么缘故让我逃脱?”断脚的人说:“您治我罪(的时候),先后(都是)依法来(处置)我的,希望我(能)免于法律的(制裁),我知道这事;罪责裁定,当要用刑(的时候),您忧伤不乐,从(您的)脸上(可以)看出来,(这)又是我所知道的,这就是我让您脱身的原因。”(当一个)人处在牢狱之中(最无助的时候),极少的恩惠,(也被)看作金石(般)贵重。子羔只不过是一名官吏,空有同情之意,而没有同情怜悯的实际(行动),人家尚且像这样报答他,何况庄公(是)一国之君,大小案件都一定依据实情(处理),人家想要报答,哪里是子羔可比的呢?监狱,是死亡的地方;战场,也是死亡的地方。以前处于死亡的境地曾经接受他的恩赐,如今怎能不奔赴死地来报答他的恩赐呢?百姓既然乐于为他效命,那么攻陷(敌人)坚强的防御,打退敌人,只不过是小事罢了。

我曾说古人谈论军事,与后人谈论军事不同。大概因为有讨论战争(本身)的,也有讨论战争的凭借的。军队和形势,是战争(本身);民心,是战争的凭借。以前晋国大夫士蒍曾经说:“礼乐之制、慈爱之心,是战争(应该事先)储备的(政治资本)。”当时讨论作战用兵的人,常常是这样的。柳宗元论长勺之战,却说:“只把审理案件当作作战的依据条件,我是不相信这件事的!”于是列举了将领、士卒以及地形之类的问题。柳宗元所说的,都是所谓战争本身,而不是战争的根本凭借,(他)怎么能够明白这事呢?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解析

根据原文的对话(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以得出答案。

考查方向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解题思路

回忆原文,从中找出关键句。

易错点

“察”容易写错。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文中举子羔的例子,目的是揭示能够以情断狱(或“哀矜百姓”)者人民愿意为他冒死作战的道理。刖者因为子羔论罪的时候虽依法治罪,但心里很希望能使刖者免于刑罚,不得已判决时有愀然不乐的神情,这令处在困境的刖者大为感动,刖者于是在子羔有难时施以援手。文章借此说明人在牢狱死地中会更珍惜微小的帮助,作为比子羔更有能力的君主,庄公如果能以情断狱,人民自然愿意为他赴死打仗。

解析

本段的中心句为语段的最后“昔居死地尝受其赐,今安得不赴死地以答其赐哉?民既乐为之死,则陷坚却敌,特馀事耳”。议论文中列举事例是为了论证观点,这里作者是为了揭示能够以情断狱(或“哀矜百姓”)者人民愿意为他冒死作战的道理。

考查方向

分析材料在文中的作用。

解题思路

作答此类题,回到原文,先指出目的,然后结合材料分析。

易错点

不能从议论文的角度来作答。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8分

饮酒(其七)

晋 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释:①裛(yì):通“浥”,沾湿。②掇(duō多):采摘。③英:花。④泛:浮。意即以菊花洒在酒中。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秋菊有佳色”中“佳色”意思是“欢笑”,写诗人看见秋天菊花盛开露出高兴的表情。

B“泛此忘忧物”中“忘忧物”指酒,曹操《短歌行》中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

C“远我遗世情”意思是远离世俗,遗世独立,与“复驾言兮焉求”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D“归鸟趋林鸣”,诗人以飞鸟自喻,有“倦飞而知还”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喜悦。

16.“啸傲东轩下”“临东皋以舒啸”两句中均出现了“啸”这一动作。“啸”,在古诗文中常常出现,是古人表达感情的特有方式。下列后人作品也有“古人特有动作表达复杂情感”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D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7.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脍炙人口。①请按诗句原文填空。(2分)②说说本诗与《饮酒(其七)》在内容和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___________,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复得返自然。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4分)

①《饮酒(其七)》首句是写赏菊,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则是写怜菊:                     ,憔悴损,                          

②“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一句以声音写景,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也有类似写法的句子: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佳色”,应为“美丽的颜色”,而非写作者表情.

考查方向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题思路

将选项的内容和诗歌内容进行比较,选项所作解释一定要在原诗中找到依据。

易错点

B、C容易误选,对涉及的其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够到位。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栏杆拍遍”或“登临”都在古诗文中常常出现,是古人特有的表达感情的动作.

考查方向

了解常见古代文学常识。

解题思路

重在平时的识记,需要对古代文学常识作积累。

易错点

有所积累,答题就很简单,如果不熟悉这些文化常识,就很容易选错。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少无适俗韵 久在樊笼里

②相同点是:这两首诗内容上总体都写了隐居乡村的生活,感情上都表达了对归隐后自由宁静生活的赞美。《归园田居》中写到“羁鸟恋旧林”,而《饮酒》中写了“归鸟趋林鸣”,都以飞鸟归巢比喻诗人追求摆脱官场、回归自然,而“聊复得此生”和“复得返自然”都体现归隐的喜悦。

不同点是:内容上,《归园田居》主要写野田、草屋、桃李、榆柳、人村、深巷、炊烟、鸡犬等田园生活内容,而《饮酒》则主要写诗人在美好的秋天里,独自赏菊饮酒的情景;在感情上,《归园田居》充满了对以往的追悔和重归自然的庆幸欣喜,而《饮酒》更加突出诗人远离世俗之后,寂寞而悠然,充满怡然自得之趣。

解析

作答本题,首先要回忆《饮酒(其七)》这首诗,回忆起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考查方向

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题思路

比较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异同,注意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这两首诗都是写景诗,内容上抓住意象,情感上抓意境对的特点。

易错点

不能很好的回忆《饮酒(其七)》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满地黄花堆积 如今有谁堪摘 ②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考查方向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易错点

注意“蠡”“ 衡”的书写。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4分

西方的光,东方的影

①来到爱荷华城后,每天都震撼于此处日落的美。我很难找到确切的词汇来形容眼前日落的盛况,因为猛然发现自己的中国经验完全无法适用。

②在国内,日落也是美的,你会看到一枚咸鸭蛋般的夕阳缓缓落下,落下后,天边飘荡着绛紫色的襟带。爱荷华的日落很晚。夏天,夕阳要到晚上八点才开始依依不舍地退场。秋天虽早一些,但也得到七点半才见暮色。并且,日落最初昭示她的存在并非以溏心蛋那样的形状,她早已落到地平线以下,你看到的是整片天空的万道光芒,所有的云朵都是大块大块的金色,奔腾、立体、连绵不绝、充满力量,叫人联想起文艺复兴时期教堂的镀金浮雕。我痴痴地望着这金灿灿的天空,有一瞬间简直觉得会有胖嘟嘟的小天使从云朵背后探出脑袋来。

③我总觉得,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夕阳美景在东西方文化中激起的回响也完全不同。在东方文化中,日落总使人遗憾,如李商隐那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又或者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然而,在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中,日落的内涵却完全不一样。小时候读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就一直有个困惑:斯嘉丽在失去女儿邦尼,丈夫瑞德也离开自己之后,究竟是哪来的勇气,独自站上荒原面对夕阳,说出那句著名的“明天,又是一天”?

④偶然的一趟路程让我似乎寻到了问题的答案。那天,我在克林顿街等校车等了近半个小时,眼见着晕染整片天空的耀人金色渐渐被殷红取代。然而,当我坐校车再耗费半小时光景回到位于西校区的宿舍时,刚下车的我竟然发现:即使黑夜已降临,那地平线仍是一道炫目的金光,我甚至起了个天真的念头,只要一路向西,或许我能永远看到一道金色的地平线。此刻,我深切地体会到日落释放的信号,是温暖,是希望,是永恒的光芒。

⑤光这个意象,在西方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其英译就是“点亮”。光与黑暗的分界也就是文明与愚昧的划分,甚至可以说,光早已决定了西方人眼中的美学标准。

⑥西方人理想的家是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玻璃窗要擦得通透,让阳光能够完完全全照进来;客厅里设有壁炉,不仅是为了冬日取暖,也是漫漫长夜光芒的所在。无论在欧洲还是美国,公园里是成片的草地,你会看到人们在草地上或坐或躺或野餐,尽情享受阳光的滋养。

⑦常常在这种时候,我会感慨,东西方文化竟是如此不同!中国人为世界文明贡献了诸多发明,然而玻璃这东西恰恰不是我们发明的,甚至也不在我们悠久的历史中占据什么重要的位置。或者可以这么说,玻璃这东西应该是被我们的美学排斥的——太通透,让所有东西一览无余,还有什么意思呢?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在其随笔《阴翳礼赞》中说,他装修房子的时候很苦闷,他讨厌玻璃,倾心的是糊在日式拉门和窗棂上的纸。可出于安全和应用方便的考虑,他还是在里层糊纸之余,于外层安装了玻璃,结果大煞风景。确实,在传统的东方,纸才是符合我们生活趣味的发明。门窗上糊上纸,既 ,又 。如果说西方人爱的是光,那我们东方人确实更爱阴翳。

⑧如果你醉心于中国的园林,那你恐怕要觉得西方的公园多少是缺乏诗意的。我们的美源于一个“遮”字,芳草古木要用小桥流水或亭台楼阁掩去一部分,若隐若现,如此,才有了移步换景,才有了曲径通幽。

⑨不仅如此,文艺作品中流露出的对女性美的感知,西方和东方也迥然相异。

⑩无论是文艺复兴的画作,还是之后的印象派,西方人眼中女性的美很大程度上由光展现,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德加画中的芭蕾女孩,画家都用心将光引到画上,照亮女性。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呈现艾玛的美,也用了相仿的方式:

“在一个解冻的日子,院子里的树皮渗水了,房顶上的雪也融化了。她站在门槛上,把阳伞拿来,并且撑开。阳伞是闪色绸子的,阳光可以透过,闪烁的反光照亮了她面部白净的皮肤。天气乍暖,她在伞下微笑,听得见水珠点点滴滴落在绷紧了的波纹绸伞上。”艾玛明净的肤色是需要通过透过绸伞的阳光来确认的。

同样是女性的美,在东方的文艺作品中则更多借助被遮掩的部分来显现,有点欲盖弥彰的意味。中国古典戏剧舞台上女性角色手中的扇子,偶尔甩起的长长的水袖,常常会遮去容貌的一部分。这被遮掩的一部分便脱离了现实的桎梏,任凭各人天马行空的揣想。日本文坛巨匠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国》中,岛村初次见到叶子的描写就洋溢着一种东方的情致:

“(姑娘)只有身影映在窗玻璃上的部分,遮住了窗外的暮景,然而,景色却在姑娘的轮廓周围不断地移动,使人觉得姑娘的脸也像是透明的,是不是真的透明呢?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从姑娘面影后面不停地掠过的暮景,仿佛是从她的脸的前面流过,定睛一看,却又扑朔迷离,车厢里也不太明亮,窗玻璃上的映像不像真的镜子那样清晰了。反光没有了,这使岛村看入了神,他渐渐地忘却了镜子的存在,只觉得姑娘好像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川端呈现的是阴翳中似幻似真的少女叶子的面庞,正因为模糊不清,才成为想象的对象,成为情感的对象。最后真作假时假亦真,表面上窗玻璃映出的叶子的脸庞是虚像,但这一刻却是唯独属于岛村的对叶子的“看见”,没有别人可以拥有这样一个叶子。

再有,在东方人眼里,直视美女的面庞实在于礼不合。蒲松龄在《婴宁》中写王子服在上元灯会时看婴宁出了神,换来后者一句“个儿郎目灼灼似贼”。所以,女性的美常常只能在匆匆一瞥中捕捉到一个点滴,但一个点滴就已足够唤醒所有的感官细胞了。

我固然能感到西方的光芒对人的感召和鼓舞,但更喜欢东方人和阴翳玩的游戏,东方强于感官,而西方胜于逻辑,各有所长,但我们似乎不认为“强于感官”是什么值得骄傲的资本。而今的我们还剩下多少阴翳可言呢?我们的公寓、大厦也都安上了玻璃,厕所铺上白色的瓷砖,宛然脱胎成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我们也都熟练掌握了西方的礼仪,说话时要和对方保持眼神的交流以示尊重——连对方的脸上有几颗雀斑也能清晰数出的时候,留给美的空间,是否还存在呢?

(取材于钱佳楠的同名散文)

19.对文中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殷红:“殷”读作“yān”。

B大煞风景:“煞”不可以写作“杀”。

C桎梏:比喻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

D一瞥:“瞥”是形声字,上为声旁下为形旁。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的中国经验无法适用于爱荷华落日的主要原因是此处太阳落山太晚。

B作者认为在美国的文化中,日落和“温暖、希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C作者对玻璃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且在中国历史上没有重大影响深表遗憾。

D作者对人与人交流时应目视对方保持眼神交流的西方礼仪持有否定态度。

21.作者写小时候读《飘》的体验,用意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4分)

22.为第⑦段横线处各补写一个句子,使文意完整、贯通。(4分)

23.文章以“西方的光,东方的影”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5分)

24.第段中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体现着一种“东方的情致”,请结合其内涵,对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做简要分析。(6分)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大煞风景”可以写作“大杀风景”。

考查方向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解题思路

作答本题重在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易错点

考生容易误选A,对“殷”的读音了解不全面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注意文中的一个关键句“我总觉得,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夕阳美景在东西方文化中激起的回响也完全不同”,后文然后主要写“美国文化中的日落”。

考查方向

概括中心意思。

解题思路

概括文章内容,注意文章的题目,注意每一段的中心句,以及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易错点

反复阅读文章,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很容易把握的。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丧女和丈夫离开应是斯嘉丽人生中的极大不幸,但她依然对人生与未来满怀信心。这与作者传统的中国式情感体验完全相反,作者深感疑惑。②用联想的方法勾连上文议论“在西方文化中,日落的内涵完全不一样”,同时为下文作者在美国实际观赏日落时感受到的“温暖、希望、光芒”的全新体验作铺垫。

解析

作答本题注意前文“然而,在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中,日落的内涵却完全不一样。”以及后文“偶然的一趟路程让我似乎寻到了问题的答案。”

考查方向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解题思路

分析语段在文中的作用,注意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作答,注意其本身的内容以及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易错点

注意到语段本身的内容,忽视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既可以让明烈的阳光减去锐利的锋芒,又让门窗上精心设计的寿字阑干以一种柔和的形态投影在地上。

解析

注意上文谷崎润一郎的心态及“生活趣味”一词,关照下文“我们更爱阴翳”。意思相关,表达语句流畅即可。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解题思路

补充句子的题目,一定要联系上下文,根据前后文语境补写句子。语言要简明、连贯。

易错点

忽视上下文语境的提示作用,凭空想象。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以两个结构一致的短语为题,整齐、简洁,具有高度概括性。②光与影是文章的线索,将各种素材有机组织在一起。③光与影是作者感受生活感悟哲思的载体。④以光与影分别代指西方与东方两种不同的文化观与审美观,将深奥的理论借助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表达出来,便于读者理解,使文章富于艺术感染力。

解析

从结构看,两个短语结构对称;文章的内容都是围绕“光与影”展开的,“光与影”是文章的线索,也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载体。

考查方向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解题思路

分析标题的作用,注意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并回忆一些其常见作用:文章的标题主要有如下一些作用:(1)引领全文是全文的中心.(2)文章的主体事件.(3)交代文章人物、时间、地点等.(4)有时文章题目比较怪异,这样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富有深刻的意蕴.(5)文章的线索.

易错点

要点不全,对“光与影”的内涵的理解不够到位。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东方的情致”,即东方文化或文艺作品呈现的独特美感。文中作者提到东方的文艺作品往往借助“遮掩”的方式呈现女性形象的美,让读者充分展开想象,寄托情感,这种方式往往会带来独特的审美效果。

②《红楼梦》中对黛玉的描写,避开直接外貌描绘,只抓住有代表性的“眉”“目”特征并借助“娇花”“弱柳”的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黛玉的多情、美貌与柔弱。“西子”“比干”的典故运用,唤起读者的联想、想象及文化认同感,使其进一步感知黛玉的美貌与聪慧。

③这种有意“遮掩”、避形重神的艺术手法,符合东方人的文化观与审美观,也使读者对这一独特的形象寄予了期待与深情,从而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解析

作答本题先结合文章解释“东方的情致”,其次结合给的文字答出比喻用典修辞并解说,最后答出所给文字的“东方情致”。

考查方向

结合文章观点对材料发表自己的见解。

解题思路

理解文中词语的内涵,要回到文本,注意其前后语境。发表自己的看法,一定要将材料和文中的观点联系起来。

易错点

脱离文章的观点分析材料。

书面表达 本大题共50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50分

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西方的光,东方的影》一文结尾作者慨叹“留给美的空间”越来越少,请以“美的空间何以越来越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不拘泥这篇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见解。

②为了让大家能在上下班的途中看书,前不久,一女演员在地铁里“藏”了100本书,其中还有几本中夹着她的留言。当她把“藏”书过程分享到网上后,网友们纷纷在地铁里寻找了起来……

请为自己设定一个身份(藏书者、寻书者、书……),围绕这个身份,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展开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正确答案


解析

①要求考生写议论文,注意议论文的写作格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要注意的是观点不能受《西方的光,东方的影》的影响,要有自己的见解。

②是写一篇记叙文,先确定写作的角度((藏书者、寻书者、书)。本文的写作关键在于考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可以选择“书”为角度,写“书”在不同读者身上看到的事。

考查方向

能写论述类、记叙类文章。

易错点

①的写作容易受文章观点的影响,不能写出新意;②的写作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容的丰富性。

填空题 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10分

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 北京市共辖16个区,每个区都有其地理、物产、风俗等文化特征,请你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为外地游客拟定一个“一日游”的游览计划,并对游览地做简要介绍。要求:简洁,明确,有吸引力。

② 名称各异的手机解题软件,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之为“解题神器”。随着这些“解题神器”在中小学生中的覆盖率越来越高,社会上对此的争议也随之而来。请针对上述现象发表评论。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③《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等六部经典名著中一定有你喜欢或不喜欢的人物,请选择一个人物,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感情。要求:结合人物的经历或性格。

正确答案


解析

①写游览计划要注意明确具体的旅游路线、游览景点名称;②的写作要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充分说明理由,注意议论文的语言特点;③从六本书中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物进行写作,先介绍人物的经历或性格,然后再抒发自己的情感。

考查方向

能写应用文、议论文。

易错点

旅游计划写作中语言不够明确,层次不清晰是考试容易出现的问题。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