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权威预测卷 语文 (上海卷)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15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8分

1.阅读下文,完成1—6题。

当“你懂的”成为公共语言

  ①人们生活世界里的禁忌和限制造成了语言交流的阻塞和暧昧,但却无法消除语言交流需要本身。于是,许多似是而非的说法便被创造出来,“你懂的”就是这类语言创造中的一个新品种。例如:近日,山西交城县委书记讲话稿抄袭遭网民举报。有网友说:领导讲话哪有不抄袭的,原因嘛,你懂的……又如,据人民网的消息,一位网友给四川中江县委书记留言,称村里集资修路遭遇诈骗,现在已经集资3年,可是2公里左右公路的修建问题还是迟迟解决不了。网友很无奈地说:“诈骗工程就该我们老百姓埋单吗?政府和承包商有没有什么?你懂的。”

  ②人们对“你懂的”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也能运用自如,有人把它当作趣谈,有人称赞它是一种机智交流和应答,还有人说它不过是像英语中“you know”那样的口头禅,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我觉得,“你懂的”在公共语言中如此广泛运用,甚至成为“两会热词”和官方语言,已经不再是一件可谈可不谈的小事。

  ③话语有公域和私域之分,这两个领域中的教养和礼仪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在私人交往和交谈中,私人之间有一些话语之外的彼此了解,因此,有的事情不宜说穿,也不必说穿,大家彼此心里有数,能心领神会就行。所谓话留三分、石中藏玉,这是交谈者为了避免造成不适而保持的一种彼此默契。这是他们自己的需要,并不是迫于外在的压制或胁迫。

  ④但是,公共领域中陌生人之间的交谈不同。他们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背景,他们的交流不可避免会有令人不适的内容。因此,诚实、公开、准确、明晓的语言也就更为重要。在公共交谈中不能公开透明,不是由于礼仪或教养,而是畏于某种外来的禁忌和禁止。交谈者对打破禁忌或挑战禁止的“严重后果”都心知肚明。因此,他们的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不是委婉和礼貌,而是隐瞒和自欺。

  ⑤乔治•奥威尔说,有什么样的生活就会造成什么样的语言,而什么样的语言则又会强化最初的原因,导致相同结果的强化。“如此恶性循环,不知伊于胡底”。在公共生活中,既然是大家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的事情,为什么不能明明白白地说出来?为什么不能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呢?

  ⑥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便是当今社会文化心理中的犬儒主义。“你懂的”产生于一种扭曲的、犬儒化了的公共信息环境,反过来又会加剧这个环境中的犬儒主义。犬儒主义的一个特征便是“看穿”但“不说穿”,不说穿是因为看穿了“说”的无用,而且还看穿,说不但没有用,而且还是一件可能对说的人自己有害的事情。

  ⑦要想说穿的人总还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得弄个明白、说个明白,不能稀里糊涂地装傻。不想说穿的人则认为,事情根本就没有什么明白不明白,是否明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因为想弄明白自讨苦吃。犬儒主义的“看穿”和“不说穿”都是从极端功利主义出发的。

  ⑧极端功利主义是犬儒社会的一个明显特征,在犬儒主义弥漫的社会里,大多数人都抱着“看穿”的生活态度。                  开始还有不少人对他们的真话感兴趣,把他们当社会良心来尊敬。但是,越来越多的人看穿了和讨厌起说真话的人来,嘲笑和咒骂他们是用心不良的“臭公知”。

  ⑨在《俄国人》一书中,记者赫德里克•史密斯谈到过前苏联社会中对说真话者类似的鄙夷和抵制。他开始对这个现象感到不解,后来一位名叫瓦连京•图尔钦的苏联朋友跟他解释说:“人群中有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犬儒主义。诚实的人使得那些沉默的人由于没有大胆说话而有负罪感。他们无法了解别人怎么会有勇气去干他们本人所不能干的事。因而他们感到不得不攻击别人以安慰自己的良心。第二,根据他们自己的经验,他们觉得每一个地方的每一个人,都在欺骗自身之外的每一个人。”既然他们能够看穿每一个人都在说谎、欺骗,那么又何必去说穿。如果有人坚持要说穿,要讲真话,那他一定是比承认自己不诚实的人更不诚实的家伙,活该被骂一声“臭公知”。

  ⑩犬儒主义让人既能看穿别人的假话,又可以自己不必说真话,它更能让“你懂的”成为一个说了等于没说的新招数。在公共语言里,“你懂的”一旦泛滥,会成为一种形同雾霾的公害,因为它让矫饰冒充为智慧,把含糊其辞当作正当修辞,因此也使真实在犬儒的语言中变得更加模糊。

(1)第①段中加点词“创造”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③段分析了私域中“不说穿”这种交流方式背后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分)

(3)联系全文,分析第⑤段的作用。(3分)

答:                                

(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⑧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抱定“难得糊涂”,只当没有这么回事

②既不相信,也不愤怒

③他们说真话,无非也就是说出一些大多数人都知道,但又无法说穿的事情

④人们对假话、欺骗变得习以为常

⑤少数坚持说真话的人仍然在发出他们的声音

A.⑤④①②③    B.⑤③④②①    C.④②①⑤③    D.④①②③⑤

(5)下列对文中“犬儒主义”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犬儒主义的交流用心照不宣、模棱两可的招数。

B.犬儒主义的处世遵循明哲保身的功利主义原则。

C.犬儒主义是公知的死敌,是公共语言中的公害。

D.犬儒主义因为鄙夷和抵制真话而带有了负罪感。

(6)“聊天止于‘呵呵’”已经成为网民的共识,结合本文,分析网络用语“呵呵”成为公共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在语言交流产生阻塞和暖昧时使用似是而非的说法。

(2)原因(根源);目的

(3)引用乔治•奥威尔的话说明像“你懂的”这类功利化的语言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它对社会的反作用,加强了思辨性;用两个设问,承接上文公域中使用“你懂的”这类语言的动机和需求,引出下文对这种现象背后社会文化原因的分析。

(4)C

(5)D

(6)

①“呵呵”是一种干笑,表达了无可奈何或者不置可否的态度;

②表现出使用者既不想表示对对方的认同,又不想直接表达厌倦或不满的心态(既不想得罪对方,又觉得无话可说的心态);

③它是公共信息环境扭曲和犬儒化的折射;

④反映的是当今社会模糊真实、极端功利的心理。

解析

(4)根据前面“犬儒社会”特征,④②①正好是对此的进一步解说;⑤③是讲少数说真话的人,横线后面是人们对说真话的人的反应,故⑤③应放在后面。

(5)原文说的是“诚实的人使得那些沉默的人由于没有大胆说话而有负罪感”。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4.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注释】①边锋,指边境的烽火。②烟火,指山村人家茅舍上升起的袅袅炊烟。

(14)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          诗。(1分)

(15)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从听觉形象写起,勾勒出一幅寂静荒凉的山村远景。

B.颔联营造了幽深险僻的意境,体现了贾岛诗歌的风格。

C.颈联转写夜景,以点燃的熊熊烽火表明这一地区不平安。

D.尾联借描写山村人家的桑柘树和袅袅轻烟含蓄表达自己的感受。

(16)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心理变化的过程。(4分)

正确答案

(14)羁旅

(15)C

(16)秋天的傍晚,夕阳下沉,诗人路过一座山村,看到人烟寂寥,听见山涧流水潺潺以及怪禽凄厉的鸣叫,萧疏荒凉的环境让诗人内心惶恐不安。终于,通报平安的烽火点燃,隐隐约约间诗人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战火中的阒静、安谧让诗人感到无比的温暖与亲切,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转为欢心喜悦。

解析

略。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6.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论贵粟疏        西汉·晁错

  ①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饥寒至身,不顾廉耻,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②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③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日主用足,二日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22) 第①段推断百姓“离乡轻家”“不顾廉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3)第①段为什么不直接提出主张而提及“明主”的做法?

答:

(24)第②段画线处有两种断句版本,选择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A.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B.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25)下列属于“贵粟之道”的一项是(    )

A.务民于农桑            B.薄赋敛,广畜积

C.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D.取于有余,以供上用

(26)评价作者对“商贾”的观点。

答:

正确答案

(22)不农

(23)以“明主”重视农业生产的效果供执政者借鉴,委婉地批评了当今君王施政上的不足,增强了劝谏效果。

(24)B

(25) C

(26)文中将农民辛苦却贫穷和商人安逸却富裕进行对比,突出了作者“重农抑商”的政治主张。在农业立本的西汉时期,向君主进谏重视农业生产很有政治远见,但否定商人及商业活动的作用有局限性。(评分说明:文本分析1分,作者观点1分,辩证评价2分。)

解析

(24) A句的“急征”与“赋敛”重复,不合语意语法;B句四字短式强化当政者的横征暴敛,“朝令而暮改”是“不时”的具体体现,句式与内容上更契合上下文。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6分

5.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小大甚众,不遇。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俱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非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要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注释】①釜鬲:行厨炊具。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 游学干诸侯小大甚众  (      )     ② 及见之,又倨 (      )

③三子致功而不见德         (      )       ④卒事始皇帝   (      )

(1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 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

②韩非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

(1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延入坐,为上客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 其君,非也          其皆出于此乎

C. 士固有杀身以成名     此物固非西产

D. 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20)蔡泽向范雎说起商鞅、吴起、大夫种三人的遭遇,其用意在于                                 。

(21)联系全文,概括蔡泽之所以能够“垂功于天下”的原因。

答:            

正确答案

(17)①求取;②傲慢;③获得恩惠、有回报;④最后

(18)①范雎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公开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真有这回事吗?” ②韩非子认为(辨士们)“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句话是真的啊!

(19)C

(20)阐明了“人之立功,身与名俱全乃为上”的道理,要让范雎认清盛极则衰的道理,以此三人功成身死为鉴,从而主动让出相位。

(21)足智多谋,能言善辩;把握机遇,有赖范雎向秦昭王举荐和让贤而获取相位;在困厄中激励自奋。

解析

(19)“固”都是“本来”的意思。A为:于是∕才;B其:代词∕表推测的语气副词;D与:介词,跟、同∕动词,结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0分

2.阅读下文,完成7-12题。

富春山居图

  ①有的人,在一部小说里过完了一生;有的人,在一幅画里走尽了一生。

  ②富春江,一条横贯江南的河,河水灵秀。有河必有故事,汨罗江有屈原,乌江有项羽,富春江有个严子陵。晚年的黄公望,也云游到了富春江。黄子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筱中坐。意态忽忽,人莫测其所为。

  ③他看到了什么?一片山水,快要被他看穿,最后,濡墨提笔,于是……

  ④先是一座顶天的浑厚大山,其上缀点矶石、草木,皴线似粗麻披垂山体。这敦实的山,像京剧里甫一上台的亮相,那人满面油彩背插小锦旗,头顶雉羽,快步绕场一周,转身、昂头、锣鼓“咚”地一点,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⑤一幅画就这样打开了卷轴,一幕好戏,就这样拉开了帷幕。一块低平的滩涂,树临水而立,环拥出一个温馨的小村落,树冠蓬蓬,风和日丽。村里人家院坝间,一定爬着一个粉团小儿,他望着那墙头露出冠顶的桃树笑,呵呵呵地。而后接着的,是长长的空白,只在底部描几株小树过渡,空白实则为一片茫茫水域,让人想起时光流逝,弹指一挥间,春去夏来,小儿也长大成人,要背负行囊雄心纠纠爬与水域另一头相接的高山了。

  ⑥《富春山居图》最浓墨重彩处,便是接下的这部分,位于整幅画卷的中上段,像一个人处于弱冠至不惑之间的好年华。

  ⑦连绵的山,重重的山,远的、近的,高的、矮的,其上依然有人家、矶石、草木,若是有志,任何人都可以芒鞋竹杖去爬那些山,爬上一座,举目远眺,会发现眼前还有更高的山,那山上,有更好的风景,山花烂漫、山果香甜,情不自禁地,人会生起雄心万丈,抬脚继续往上往前,就算荆棘划破了皮肤,筋疲力尽,也依然壮志不减。

  ⑧又一记鼓点“嘭”地敲响,一个骤停,高峰紧接低谷,浓墨重彩的连绵群山尾,几棵挺拔的松,两叶扁舟,一间滨水的茅亭,重新让画卷安静淡泊下来。

  ⑨许多艺术家会在自己的作品里露个身影。黄公望在他的《富春山居图》里,妆作了那个巾冠宽袍的隐士,他坐在松下的茅亭内,打望眼前河面上的游鸭,也许还有不远处那叶扁舟,亭后又是一片茫茫大水,秋水长天,干净澄明。亭内人看够了游鸭,抬头望望眼前年轻时自己执意热情攀爬过的巍巍高山,行路难啊行路难,也不知当初那个年轻人如何那般气盛,恨不能一脚踩个天下,如今风住雨歇,揉揉落下毛病的脚踝,看看掌上交错的纹路,趴伏栏杆,惟轻吁一口气:天凉好个秋,天凉好个秋矣。

  ⑩再往后,秋之后,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人生如四季,四季轮回,人也一代代轮回,那个茅亭下的看山人看水人终于也老去,于河口边,顺流汇入汪洋大海。画幅上最后一座抵天的峰,总结了他的一生,也让画卷来了个首尾呼应,只是其后浓墨拖带出的一脉远山,仍不肯止息,仍在袅袅述说着富春江的好风景,也在喁喁述说着一个人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⑪看一幅好画久了,你会觉得自己成了画中一棵树、一叶小舟。难怪六百年间,那么多才子文人为《富春山居图》痴迷,多少痴爱的眼光铺泄印记画上啊,快要凝成厚亮的包浆了。

  ⑫渔、樵、隐,《富春山居图》是一幅典型的元画。元代的文人画家们,都爱画山水,江山丢了,异族当道,他们都成了孤儿般的遗民,惟求在山水间,容一己之身,舒一腔怨恨。所以,元画都少有的超逸、高蹈,空山不见人,甚至不食人间烟火。

  ⑬大器晚成《富春山居图》哉!大器黄公望,十三岁便参加了元朝的神童试,其后做过几任小官,中年时,因受上司贪墨案牵连入狱,五十岁获自由后隐居,画画,成道士,游走江湖与人算命为生。时光荏苒,命运,将黄公望带到八十岁的河口时,他回头打望一生,开始画他的《富春山居图》。这一画,就画了数年,幸好老天开眼,让黄公长寿康健,得以完成此近七米的长卷,其间,黄公出游富春江皆将此卷带于身,随时修改增补,如一个老者在随记他的人生心得,每一笔每一划,都沉淀了万水千山。

  ⑭一个人,惟有修炼到一定份上,方能画就一幅展展长卷。听人说明朝的秦淮八艳有貌有才,作得好曲画得好画,好奇找出她们画的兰花图,一张纯粹小品画,兰叶柔弱无骨,那兰,倒更像墙头草。她们的才,顶多是个媚眼儿兰花指。黄公望只需一成功力,动几下手指头,也能占她们上风。《富春山居图》里,大气的黄公望,干脆直接扯过一条江河做了画纸,于其上堆山植树,自创世界。行尽万里路,胸中丘壑自生,精通儒、释、道的画家,更是将他一生所悟融入画中,你若够眼力,自会看到藏于画内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洒脱、释家的轮回。

  ⑮水。一江大水。它是老子常喻的守雌之水,也是我们的生命之水。上善若水,水至弱至柔,退守低洼之地,却能滋养万物,拥抱万物。人这一生,亦如一条江河,时而激荡,时而平缓,水边有高耸入云端的得意,也有不见人迹的萧瑟空白,你千峰矗立也好,你退而独守、泛舟江上也罢,水自滔滔,不言不语川流不息,入海。

(7)第①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8)第⑤段写的好,请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9)下面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A.从最浓墨重彩处开始介绍画作,因为村庄院落让人想起时光流逝;

B.以时间为顺序,通过想象,将画卷内容与画家的成长经历相对应;

C.⑦段中,描绘了连绵、重叠的山石草木,给人以宁静淡泊之感;

D.作者以散文化的笔法描绘了这幅画,句式上长短错落,富有韵味;

E. 元代画作都表现出了超逸、高蹈、甚至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神气质;

F. ⑮段中水指富春江水,作者对其的哲学解读,深化作品主旨。

(10)简要分析第⑫段在文中的作用。

(11)第⑭写“秦淮八艳”,其用意是

(12)请依据文本内容,为《富春山居图》写一份简介。100字左右

正确答案

(7)黄公望用一生完成了《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也成就了黄公望的人生;这样的画也寄寓了人的成长、成熟过程,寄托着人的生存体悟和生命情怀。

(8)修辞(比拟,比喻),语法(整散),写法(描写,虚实)

(9)D F

(10)承接上文,由画作写到画家,引出了下文对画道的深刻概括;黄公望的人生经历成就了《富春山居图》的艺术魅力;伟大的艺术作品往往沉淀着创作者深厚的生命体认。

(11)运用对比手法,用秦淮八艳的“柔弱无骨”“媚眼”“依附”的“小品画”,突出黄公望的“大气”。

(12)《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1黄公望历时数年创作而成的山水画。这幅近七米的长卷1,以富春江一带的山水1为蓝本,描摹景色的同时,融入了画家对人生的理解1。它是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典型代表,为后人所1推崇。(不超过100字)



解析

(9)A错在浓墨重彩处第6节,画作却从清淡的村庄开始;B画卷内容是想象的,而非画家本人成长经历;C不是宁静淡泊之感;E元代画作部署表现这个精神,本画卷表现了这个精神。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70分

7.写作

  (27)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生活中,人们大多相信自己的判断。其实每个人的认识不过是全景图中的一块

碎片,只有承认这一局限,才可能有接近真相的判断。

正确答案

略。

解析

略。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分

3.默写。【任选6空。如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

①争知我,倚阑干处,              。(柳永《八声甘州》)

              ,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登黄鹤楼》)

⑤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⑥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

⑦塞上长城空自许,          。(陆游《书愤》)

            ,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已亥杂诗》)

正确答案

①正恁凝愁           

②万里归船弄长笛        

③问君何能尔

④芳草萋萋鹦鹉洲     

⑤燕然未勒归无计         

⑥一曲新词酒一杯

⑦镜中衰鬓已先斑      

⑧浩荡离愁白日斜

解析

略。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