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2.梁启超评价王安石变法:“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并将其中的两项改革措施分别评价为“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和“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这两项措施分别是( )
A.青苗法 保甲法
B.均输法 保甲法
C.市易法 将兵法
D.免役法 保马法
正确答案
A
3.明人顾大韶以为:无论是过去贤人之“成迹”,还是圣帝之“良法”,假若无当于我心,就不必一定要趋同。与之认识相似的是( )
正确答案
5.自太平天国运动以后,“中国从未有过如此规模的社会基层大暴动,西方列强被这种全国性反帝怒潮惊呆了”。读图X,这场“大暴动”的兴起地点大致位于( )
正确答案
7.有学者认为:“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其中“大胆创新、成绩斐然”应包括( )
①确立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 ②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基本建立
正确答案
1.下列中国古代主要行政区划的示意图,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
正确答案
4.“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以下符合这种绘画风格的是( )
图1 图2 图3 图4
正确答案
6.图X是刊载于1934年12月20日《申报》的国货香烟广告。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①它可直接用于研究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画面内容说明西方节日已广为大众接受
③由于日本全面侵华,传媒宣传实业救国
④此时国共对峙,红军正在进行战略转移
正确答案
8.表1是1975~1995年我国各级学校中女生占学生总数比例(%)的统计表。结合所学,可以推断( )
正确答案
9.“这部巨著表明,一切能够计时与测量的运动,无论是在地球上的或是在太阳系内的,都可用相同的数学公式来加以描述。”这部巨著的产生( )
正确答案
10.1924年8月,孙中山在讲“民生主义”时说道:“马克思的门徒,于一千八百四十八年在比利时开了一个国际社会党大会,定了许多办法。……当欧战发生以后,俄国便拿那种主义去实行,现在俄国已经把那种主义改变了。”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
①“国际社会党大会”指的是第一国际的成立大会
②“定了许多办法”指《共产党宣言》的一系列主张
③“主义改变”指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
④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形成受到苏俄的深刻影响
正确答案
11.“对 甲 来说, 乙 独立意味着不仅摆脱外国的政治统治,而且也摆脱外国的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他的理想是建立一个和平、自治,在很大程度上自给自足的 乙 ——一个无政府主义的乌托邦。” 甲 和 乙 分别是( )
正确答案
12.在一份国际文件中有如下表述:“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通过实行最终包括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该文件签署的时间和地点应为( )
正确答案
历史评价、历史阐释和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由于理学家将“天理”、“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的约束。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义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则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但与此同时,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材料二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商鞅认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他们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府文件(《独立宣言》)的形式肯定了启蒙思想的正当性,而《联邦宪法》则为《独立宣言》所宣布的政治民主原则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材料四 观点:甲午中日战争是两个从事现代化历一代人之久的国家间的一场重大较量,而双方现代化的程度决定着战争的结果。
13.指出材料一中对理学进行评价的原则;(2分)按照这一原则,评价材料二中的两个观点。(8分)
14.结合所学,对上述观点进行阐释。(12分)
15.表2是某学者为说明前述观点搜集的一个方面的材料。你认为还应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请结合所学说明理由。(14分)
正确答案
原则:一分为二。(2分)
普罗泰格拉: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推动人文主义的发展;但具有相对主义倾向和诡辩的色彩。(4分)
商鞅: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国力的强盛;对手工业和商业有压制作用,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4分)
正确答案
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用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等思想,为北美殖民地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进行辩护,成为北美人民的思想武器,推动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发展,也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4分)
1787年宪法(即《联邦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有效地划分了联邦和各州的权力,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避免了过度集权的弊端;规定美国实行共和制,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避免了专制独裁。它为美国的稳定以及自由民主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证。(8分)
正确答案
①补充双方的政治制度材料。理由:政治制度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是战败的重要原因;而日本当时已经实行君主立宪,双方在制度上有重大差异。(5分)
②补充双方的经济实力材料。理由:经济实力体现国力,是决定战争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体现。日本实行“殖产兴业”,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初步实现了工业化;中国洋务运动以官办企业为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5分)
③补充双方的文教状况材料。理由:教育水平决定着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是现代化的要素之一。日本已初步建立近代教育体制,中国的近代教育在洋务运动中刚刚起步。(4分)
(如果学生答案涉及思想文化等其他方面,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6.国家政治的演进、区域经济的变迁都记录并折射着社会的发展。
在古代,周边的国家和部族常被视为“藩属”或“夷狄”,需定期向中央王朝朝贡。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没有真正的外事机构。
1844年,清政府按照列强的要求设置“五口通商大臣”办理各国通商事务。
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京设立,职务由亲王或军机大臣等兼任。
1901年,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成为常设机构。
1912年3月,陆征祥改外务部为“外交部”,并把驻外使领馆改为专业机构、从事外交的人员为职业外交官。
抗战爆发后,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1943年11月,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中外舆情莫不称颂为中国外交史上空前之胜利”。
依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对外交往发生的变化。(8分)
正确答案
变化:从夷夏观念下的朝贡交往到近代以来正常的国家交往;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参与;外交机构从无到有,并走向正规化;外交人员逐渐专业化;国际地位从屈辱走向平等。(答出4点,给8分)
17. 欧洲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欧联系日益密切。
在19世纪初期,英国的制造业产量与法国持平;但1830年,它是法国的182.5%;到1860年,又拉大到251%。到了19世纪后半期,德意志的发展速度也超过了法国。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煤炭储量小、埋藏深、质量低、分布不合理,19世纪的法国是工业大国中进口煤炭最多的国家之一。此外,到19世纪末,法国拥有10公顷以下土地的小农户仍占总农户的84%,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1%。
依据材料,指出19世纪中后期法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原因。(8分)
正确答案
特点:工业化的速度相对较慢。(2分)
原因:缺少工业发展的原料;小农经济的大量长期存在;政局较为动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政策的延续性等。(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