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老树画画:求之不得,不求自得
老树不是画画的,他是个教书匠。1983年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中央财经大学任教至今。老树本来不叫老树,叫刘树勇。也许像他说的,因为很小就长成了很苍茫的样子,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学生们就“树哥”“树叔”地叫他,要叫到“树爷”的时候成了“老树”,既然自己的本名叫起来有点不大顺口,他就找个大家都叫得顺的名字用起来。“我的长相太凄凉了,上下五千年提前都长好了。”他自嘲地呵呵一笑,大家跟着乐了,初见的拘谨和陌生就渐淡渐散了。
老树书教得好,学生知道。学生描画他教授公文写作课的状态:“铃声响过,晃着进门,低头看一眼课本,抬眼扫一下我们,然后滔滔江水般流泻出真知灼见、性情心声。他讲西南联大里中国文化界的翘楚、讲风华绝代的林徽因,讲钱钟书的《围城》,讲张艺谋的《红高粱》,讲卢梭的《忏悔录》,讲诗经,讲高更、塞尚,讲波普艺术、解构主义,还有好些我们闻所未闻的新鲜事……这些完全无法用‘公文写作’涵盖的东西听得大家如痴如醉。要下课的五到十分钟,他才会懊恼地讲一会儿课本,期间还夹杂‘公文写作,神马东西’之类的抱怨,直到下课铃响,仿佛扔掉了课本的郁闷,说声‘去也’,踹门而出……”
老树的画中人,悠闲简静明朗。却并不是那些所谓的隐士形象,是街头巷尾市井喧哗滋味饱满的世俗常人,他们性情、生动、自然,关切现实又洞明人生。
老树喜欢民国的趣味,而这民国又非确然的民国,只是他心里想象和希望的趣味——“女子温婉良顺,男子温文尔雅,世俗活泼生动,自由自在,一切都是慢慢的、闲闲的。人们的脸上看不到急切的欲望,一切都是无可无不可的那么一种意思。”画中那个长衫男子一会儿树下独坐,一会儿花旁独立,一会儿山间独行,一会儿屋中独酌,独来又独往,却怡然自得。
“他是我,又不是我”。老树说。画中的长衫先生,闲适、率性,肆无忌惮。一如过去的老树,会戏谑地表达情绪。
有读者提出,画中的闲适与现实的忙碌嘈杂完全不一样,你能接近画中的生活状态吗?老树回答说:“画里那么悠闲,生活却忙忙碌碌,怎么可能达到?!因为没达到,所以才缺什么补什么。焦虑是常态,谁都一样,我也一样。我不可能像画里那么悠闲,但身体做不到,心境或者能做到。”
于是他画,画一种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的空间情境,他的画成了另一个老树在无人知晓的世界里的梦呓。
对他,画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画画的过程。他那些别人一掷千金想求的画,在地上桌上椅子上箱子里随意堆放着。“把内心关注放在怎么做好一件事上,解决这个具体问题就可以了,最终东西拿出去别人说好,不重要。是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而不是去炫耀,不是表演给人看,你要相信这一切东西都是解决你自己的问题,让你自己通达、精细,对自己日常生活起居坐卧有要求,你这个人慢慢才像个样子了。”
作家杨葵曾著文评说老树:“如果纯凭个人喜好,我甚至想说,老树文字第一,书法第二,画排其三。”又说:“老树文字有股特殊的稳,并非四平八稳那种寡淡之稳,亦非精巧设计那种做作之稳,更非所谓风轻云淡的鸡汤之稳;他是左冲右突,纵横捭阖,却又胸中有丘壑,可点百万兵的动态之稳。快人快语,口无遮拦,得意处长篇大论,愤怒时脱口骂娘,论人事也常有论据不足便下大结论之嫌……按说这么个写法非常危险,容易跌入莽撞汉子夸夸其谈的恶境,但是没有,得力于几点——力量、心智、修养。”
老树的微博,粉丝近百万。他也曾开过博客,其思想其语言其风格吸引了大批簇拥者,2006年,他以一篇《走了》叫停了自己的博客。有粉丝留言,用“阿甘不跑了,我们怎么办”来形容心中的迷茫和困惑。其实阿甘跑或者不跑都不为什么,老树也是,博客想开的时候就开了,想停就停下,没有,也不想为什么。(选自《北京日报》2015年09月,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他拥有山东大汉与生俱来的粗犷,内心却敏感细腻,情感也十分丰富”,老树的研究生曾泽鲲说。与课堂上诙谐豪放的树老师不同,私下里的老树很期待享受这个属于自己的孤独空间。
②老树博闻强记,他的研究广泛涉及文学、绘画、电影、书法等领域。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转而关注当代中国摄影发展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大量批评文章行世,著作数十种,策划诸多影像展览,摄影圈里,提到刘树勇,是响当当的名字。只是,他不把自己的博学当个什么了不起的事,这些不过是“看过些杂书,想过些事,码过些字”罢了。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5.文章在介绍老树的同时,多处引用了老树的学生、作家杨葵等人的话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4分)
6.老树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5分)
正确答案
解析
B.“老树喜欢民国的趣味,因为这民国又非确然的民国”强加因果。C.“就是现实中的老树的真实写照”错,原文是“他是我,又不是我”“我不可能像画里那么悠闲”。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综合考查的题目,必须回到文本中进行对比,找出内容、思想或技巧方面的问题,从而准确判断选项。
易错点
A.不是讲公文写作课内容。
正确答案
①引用他人的话,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全面。②侧面烘托,突出传主的精神和性格特点,表达对他的钦佩。学生的话看出老树的博学与个性;研究生的话体现出老树的内心丰富闲适沉静的品格;杨葵的话表现了老树良好的文艺修养。(每点2分)
解析
题目就文章在介绍老树的同时,多处引用了老树的学生、作家杨葵等人的话语的作用进行分析,首先明确引用手法的作用是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全面。其次,这些话的引用是为塑造传主服务的。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的侧面描写的作用。侧面描写使得描写的人物更加真实可信,全面。同时通过侧面描写更加全面的去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和性格特点。
易错点
注意答题的模式和规范,防止失分。
正确答案
①诙谐幽默,平易近人:自嘲长相太凄凉了;初见的拘谨和陌生就渐淡渐散了。
②率性而为,性格真实:懊恼地讲一会儿课本,期间还夹杂‘公文写作,神马东西’之类的抱怨。③外表粗犷,内心敏感细腻:与课堂上诙谐豪放的树老师不同,私下里的老树很享受自己的孤独空间。④淡泊名利,豁达洒脱:他那些别人一掷千金想求的画,在地上桌上椅子上箱子里随意堆放着。⑤博闻强记,研究广泛:他的研究广泛涉及文学、绘画、电影、书法等领域。 (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5分)
解析
从老树的自嘲,初见的拘谨和陌生就渐淡渐散了,可以看出老树幽默,平易近人。上公文课的言行可以看出他率性。研究广泛涉及很多领域可以看出他博闻强识,研究广泛。从私下里很享受自己孤独空间可以看出他内心敏感。从他的那些值钱画在地上桌上椅子上箱子里随意堆放着可以看出他淡泊名利。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性格个特点。解答本题要抓住文中人物善良、敬业、有“私心”的性格特点分析。赏析作品中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入手,也可以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 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也可以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答这类题目思路是:①总体概括人物主要性格特征;②具体分析人物性格特点;③列举文中哪些信息体现了这一特点;④得出全面完整的结论。
易错点
信息概括力求全面准确。
教父 赵冬
我是在北方那座俄罗斯式的城市里长大的。
那时候,教堂顶的白雪,尖楼上的钟响,紧裹黑衣的修女……无不诱惑着我对神秘殿堂产生不着边际的遐想。
外公是天主教徒,对耶稣十分虔诚。他不仅自己信教,每周还要领儿孙们去教堂礼拜和做弥撒。他与教堂的老神父交情甚密,神父待人谦恭、和善,小孩们都喜欢围着他蹦呀跳呀,或听他讲圣经故事。
神父是外公的挚友,也是两个舅舅的教父。闲暇时常来家里与外公聊天,对饮,一瓶酒,四碟菜,多至深夜。谈得投机便与外公同榻而眠,情同手足。两个舅舅才十八、九岁,对教父更是顶礼膜拜,言听计从。
外公兴趣很广泛,爬山、钓鱼、打猎、打拳、下棋、舞文弄墨……没有他不好的。有一次去雪山打猎,一熬就是半个月,结果还真打死一头黑熊,一个人把熊用爬犁拉了回来。他在人前最得意炫耀的是那件火狐狸皮大衣,据说是件宝物。外公说穿上它就是在雪地里睡上三天三夜也冻不死。这件大衣是用好几百只红狐狸皮缝制的,我猜,皮大衣一定是很值钱的。
秋去冬来,北方的大地又覆盖了一层白皑皑的冰雪。天气冷得能冻掉行人的下巴颌,松花江被冰雪封了顶。外公是个不甘寂寞的老人,他不听家人劝阻,拿着鱼具到江面上戳出一个冰窟窿,下网捞起鱼来。从清晨到黄昏,家人见这么久未归,便去寻找。江面的冰上摆着鱼具,却不见了老人。
全家人慌慌张张地奔到江边,望着冰窟窿里蒸腾出的寒气哭号不停。人们都说,一定是老头子捞鱼不慎跌进冰窟窿里了。
由于未捞到尸首,外公的丧事也只好草草举行。尽管这样,还是赶来了许多人,都是他各界的朋友,人们大都受过外公的恩惠,希望能为老人做点什么……忙前忙后,里外张罗得最欢的要属老神父了。分家的时候,他把我大舅拉到一旁,对他说:“告诉你,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你爹在那边呢……”他用手指了指天空:“他蹲在雪地里,一丝也不挂呀!我看见他身体直打颤,好可怜呢!”
第二天,教父伏在二舅耳朵上,神秘地说:“孩啊,昨夜你爹又托梦给我,他说那边天冷,他快被冻死了……”
两个舅舅像两只傻鹅,呆呆地望着教父,不知如何是好。
翌日,教父又来到我家,告诉舅舅说外公梦中委托他把那件狐皮大衣给捎过去。
舅舅不敢怠慢,急忙取来大衣,让教父拿走了。
做礼拜的时候,教父满脸慈祥地拍了拍大舅的肩,眨着眼睛说:“你爹接到大衣穿上了,还夸你是个大孝子呢……”几句话说得大舅轻飘飘的。
可是,没过几天,外公突然活着回来了。四邻震惊不小,家人欢天喜地。
原来,那日外公在江面网鱼,几网下去,不见半个鱼星,来了脾气。旁边正好有位老渔翁经过,便赌气扔下鱼具,随老渔翁到江下游用大网捞鱼去了……
从此,教父再也没到家里来过。外公到教堂几次,教父均以病相避。一连好几年,外公怕教父难为情,也就换了一个教堂做礼拜。
记得外公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这件事。他躺在床上,用微弱的声音对大家说:“……唉,真没想到,一件破大衣,竟伤了一位……老朋友。罪过呀!……”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8.小说中外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9.小说结尾外公突然活着回来,出人意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匠心?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正确答案
解析
C选项对神父幡然悔悟的表达不准确,文中没有提及。D选项神父阴谋得逞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神父因贪婪编造了一个“外公受冻”的谎言,这是主要原因;另外舅舅们对他的言听计从和遇事的慌乱,也是他阴谋得逞的一个原因。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主人公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他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
易错点
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正确答案
①信仰虔诚。外公自己信教,还带着家人去教堂做礼拜和弥撒。②热爱生活。外公兴趣广泛,不甘于生活的寂寞。③宽容大度。外公一生施人恩惠,不求回报,对待神父,宽容大度,堪为楷模。(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要分析人物形象,需要结合人物言行举止、侧面描写等加以分析概括即可,从文中“爬山、钓鱼、打猎、打拳、下棋、舞文弄墨……没有他不好的。”、“寒冷的天,还去捞鱼;去雪山打猎,一熬半个月打死一头黑熊;没网到鱼,便赌气随老渔翁到江下游捞鱼……”、“视友情胜过值钱的狐皮大衣。”、“外公的各界的朋友,大都受过他的恩惠;坚持礼拜,从未责怪教父。”“从此,教父再也没到家里来过。外公到教堂几次,教父均以病相避。一连好几年,外公怕教父难为情,也就换了一个教堂做礼拜。”、“记得外公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这件事。他躺在床上,用微弱的声音对大家说:‘……唉,真没想到,一件破大衣,竟伤了一位……老朋友。罪过呀!……’”等内容加以分析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小说从三个不同的层面来呈现外公的形象特点,分别是对待信仰、对待生活和对待他人。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不能只贴标签,要联系文章内容解说,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
易错点
注意找到信息区间,进行筛选并做好整合。
正确答案
①从故事情节安排的角度来看,故事的结尾与前文相呼应,增加了小说情节的曲折和波澜,出人意料,引人人胜。(2分)②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来看,故事的结尾粉碎了神父的谎言,让我们认清了他的本来面目;外公的临终忏悔则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内涵,凸显其形象的高大。(2分)③从小说主题表达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结尾歌颂了宽容大度的人格魅力,深化主题,发人深省。(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小说故事情节安排的匠心,可以从情节、人物和主题三个角度来思考。作者对小说结局的设计不仅完成了故事的叙述,而且增加了情节的曲折和波澜,对表现人物形象的特征和作品主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这类题,重在把握情节的主要特点,然后抓住情节转化的关键点,再用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同时揭示情节的转化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即可。
易错点
题意理解不清,答题不规范。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1.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1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正确答案
解析
“著“的正确意思应该是”登记“”记载“。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易错点
注意“当:承担”容易以今义解释。
正确答案
解析
标点为: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
易错点
注意“对僚属语及/辄泣下”之间的断句。
正确答案
解析
B项,而选项说“他不顾非议”,“不顾非议”,“应该是同时有其他人的反对”,而文中只说到“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并未提及其他人的反对,因此表述不正确,属于无中生有。所以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作为一篇人物传记,阅读时一定要注意梳理文中为表现人物而选取的典型事例。此题四个选项表述均是人物性格概括+典型事实,做题时既要认真分析事实表述是否有误,又要注意人物性格概括分析是否恰当。前者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等,后者则要思考人物性格概括陈述是否符合逻辑。另外,还要特别注意有个别选项可能把陷阱设在对原文中的某个字词错误翻译上。
易错点
D项信息跨度大易误选。
正确答案
(1)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土地,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
(2)韩文立即协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宫中,皇帝吃惊地哭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
解析
(1)看“欲夺、民业、力争”(2)中“偕、惊泣”等为重点词。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易错点
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文言文翻译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中进士,授予工科给事中官职。核实韦州所立的军功,弹劾宁晋伯刘聚,都御史王越、马文升等滥杀无辜,谎报功劳。不久又弹劾王越推荐李量、王竑事,言语多涉及东西两宫,皇帝发怒,在文华殿的庭堂受到鞭打。事后,进升为右给事中,出任湖广右参议。中贵人督太和山,侵吞公款。韩文竭力制止,并用余钱换万石米,用来防备赈贷灾荒。九溪土司与邻境部落因争夺土地相互攻打,韩玄前往训谕,交战双方都表示服从。过了七年,转任左参议。
弘治元年,王恕因韩文长期没有升迁,任用为山东左参政。过了二年,因倪岳的推荐,升任霊南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湖广,调任巡抚河南,召任户部右侍郎。为母亲服丧期满后,起用改任吏部右侍郎,进升左侍郎。十六年,任南京兵部尚书。此年收成不好,米价高涨。韩文请求提前发放三个月的军饷,户部认为有困难。韩文说:“救灾如救火,如有罪责,由我承担。”于是打开粮仓发放十六万石粮食,米价恢复正常。第二年任命为户部尚书。
韩文为人凝重敦厚,和蔼纯美,平时谨慎谦虚。而到面临大事,坚决果断不妥协。武宗即位,赏赐及修建皇家陵墓、完成大婚的各项费用,需要银一百八十多万两,国库无力供给。韩文请求先启用承运库,皇帝下诏不允许。韩文说:“府藏空虚,赏赐除京边军士以外,请分别给银钞,略加一些内库及内府钱。并暂时借用勋臣外戚赐庄的田税,然后下令承运庳内官核实库内储积的金银,记録于簿籍,并全部取消各种不急需的开支。”皇帝不想动用内府钱,便命令韩文逐项经营筹划。韩文从大局出发,努力为国家节省钱财。真人陈应循、大国师那卜坚参等人被罢免,韩文请求没收他们的财产充实国座。按旧有规定,监局、仓库内官不能超过二三人,后来逐渐增加,有的一仓十多人,上林苑、林衡署竟达三十二人,韩文竭力请求裁减冗昌。淳安公主赏赐三百顷土地,又想夺取任丘百姓的田产,韩文竭力抗争纔停止。
主持国家经济两年,竭力遏制权贵幸臣,权贵幸臣对他深恶痛絶。而这时青宫原有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天天引诱皇帝逐狗跑马、放鹰猎兔、莺歌燕舞、沉迷角抵,不理朝政。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谈及此事,便伤心落泪。郎中李梦阳进言说:“您是大臣,按义当与国事休戚与共,光哭有什么用?谏官上疏弹劾这些宦官,执政大臣予以有力支持。您如果在此时率领大臣坚决抗争,除去‘八虎’也很容易的。”韩文捋须挺胸,毅然改变容色说:“好!即使事不成功,我这个年纪死也无憾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于是偕同诸大臣直接上疏皇帝,奏疏呈进,皇帝震惊哭泣不能进食。刘瑾等人非常恐惧。刘瑾特别恨韩文,天天派人探察韩文的过失。一个月后,有人把假银输入内库,于是以此作为韩文的罪状。皇帝下诏降韩文一级官职退休,郎中陈仁贬谪为钧州同知。刘瑾并未解恨,以遗失户籍档案定罪,逮捕韩文和侍郎张缙入钦犯监狱。几个月后纔释放,罚米一千石输送到大同。不久又再次罚米,锺玄家业荡然无存。刘瑾被诛杀后,整玄恢复原官,退休。韩文于嘉靖五年去世,时年八十六岁。
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怡”的“荼”许多人便认为是“茶”。西汉初马王堆墓葬中的随葬品中即有茶叶。不过两汉以前,茶不是作为一种饮料存在,而是一种“菜肴”。晋代郭璞为《尔雅》作的注中曾说道茶“叶可煮作羹饮”。作羹自然少不了油盐酱醋、姜桂葱椒等调料,还要用一些碾碎的米粉勾芡。现在,在某些地区还有其遗孑存在,如湘西的“擂茶”、陕西的“三炮台”、洛阳的“罐罐茶”等等,这些都是介于饮料与菜肴之间的。
茶的“文人士大夫化”或说“雅化”是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这是世界茶的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茶的著作,是茶的“雅化”的标志,至今仍被全世界的茶人们奉为经典。唐代主要饮的是饼茶,它由茶叶蒸、捣、拍、焙等方法制成,在煮茶之前还要烘烤、碾碎,在釜中煮沸而饮。在烹煮和品饮过程中,所用器具也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陆羽还研制了十分细致考究的二十四种茶具,大都小巧玲珑,可以贮存在一个美观的笼中,携带方便。使得“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与现在仍在日本流行的茶道类似,当然那是极富诗意的艺术品。从此饮茶就多了一重意义。在这种情态下,自然会刺激诗人的想象,于是,便产生了著名的卢全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人饮茶后的感觉竟是“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甚至要乘此清风遨游蓬莱仙境。
唐代的饼茶还是比较大众化的,虽然一般平民百姓饮的还只是采下晾干即可饮用的散茶。宋代的饼茶则是特别贵族化的饮料了。尤其是官家监制的,制作时选料严格,其价格超过金玉,还往往被皇家垄断。朝中大老重臣,每逢年节,才有可能得到朝廷一、两饼的赏赐。平民饮的散茶,宋代称之为“草茶”。
冲泡散茶,虽然自古就有,但正式风行于元末明初。当时战争消耗大量的生产力,那些过度奢侈、徒耗民力的龙团凤饼,显然为民众负担不起。明初洪武间,正式停止了让民间供奉饼茶,改为散茶,日久便成为风气。散茶的兴盛也与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味有关系。他们人生的价值取向是“清”。《尚书•尧典》上就有“夙夜惟寅,直哉惟清”的教诲。其后清介、清心、清白、清名、清廉等等,许许多多带有“清”字的价值判断为他们所向往。那么日夜相伴的茶水怎么能是浑浊不堪的呢?从宋代开始,文人饮茶如无特殊的目的,便很少加其他佐料了。宋代的饼茶也努力向清澈无色靠拢,而散茶只要茶叶的品质好、采摘及时、加工得法,“清”是完全有保障的。
到了明代,以“清”为特征的茶的风格已经形成。有人说它是“清虚之物”,把品饮茶的嗜好称之为“清尚”,人们把它看作纯洁的象征。它宜于和人世间摆脱了名缰利锁的“清高”者相匹配。因为茶是至洁之物,所以要求采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质的清洁;在品饮过程中也强调环境氛围的清雅、清幽。明代罗察说:“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芬满怀,云光浇激,此时幽气,故难于俗人言矣。”明代特别是明中叶以后有些文人雅士以“茶人”自称,在园林之内建立茶室。文震亨说:“构一斗室,相旁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这是在与少数几个知心朋友品饮时所需要的氛围,它充满了清趣。有人甚至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饮清茶。从这里本来可以进一步迈进“茶道”之门,但此论终是电光石火,稍纵即逝,没有人认真执行过。
(节选自《茶的演变与风格》,作者王学泰,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3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正确答案
解析
宋代开始就有了“清”的审美趣味。由文本中“宋代的饼茶也努力向清澈无色靠拢,而散茶只要茶叶的品质好、采摘及时、加工得法,‘清’是完全有保障的”可知,宋代开始就有了“清”的审美趣味。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问题。
易错点
B项,易误为因果强加。
正确答案
解析
因果关系错误。文本原句是:有人说它是“清虚之物”,把品饮茶的嗜好称之为“清尚”,人们把它看作纯洁的象征。它宜于和人世间摆脱了名缰利锁的“清高”者相匹配。因为茶是至洁之物,所以要求采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质的清洁;在品饮过程中也强调环境氛围的清雅、清幽。因果关系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义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
易错点
B项宋代的一般平民与贵族官员的信息表述整合。
正确答案
解析
B茶道没出现的原因,原文并未说是和要求过高有关。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易错点
抓住关键词“作者观点”然后浏览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
南定楼遇急雨① 陆游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②逢峒獠③,棹歌欸乃下吴舟。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注】①诗人入蜀,奔走八年,奉召自成都东归,途经泸州,写下此诗。②朱离:形容异地语音难辨。③峒獠:指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
14.本诗颔联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赏析。(5分)
15.本诗以“愁”字作结,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因何而愁。(6分)
正确答案
①构思巧妙,写景精妙。这两句紧扣标题“急雨”,描绘了江上、山间风雨相挟,随着萧萧风声,透过森森雨幕,但见百川千流,奔腾呼啸,竞赴眼底,冲进楼中的图景。更充分地表现了“急雨”的动态美。(句子释义2分,点出妙在何处1分)②用词巧妙。“争”为“争相”,“竞相”之意,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山洪奔涌的景象;“乱”写出风劲雨急的动态场景。(手法1分,表达效果1分)(本点炼字方面赏析“重复”“纵横”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手法方面分析“情景关系”“双关“也酌情给分)
解析
题干问的是“本诗颔联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赏析”赏析诗句,要从意象、意境、手法几个方面入手。意象、意境方面,这两句描绘了山重水复、风横雨急的图景。江上、山间风雨相挟,随着萧萧风声,透过森森雨幕,但见百川千流,奔腾呼啸,竞赴眼底,冲进楼中。手法方面,抓住关键动词“争”来分析。手法方面分析“情景关系”。“ 风雨纵横乱入楼” 紧扣标题“急雨”,更充分地表现了“急雨”的特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写景句的赏析,对于写景句多数会考查鉴赏景物形象。提问形式①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②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③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是如何展示的?答题步骤:第一步: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答案构成: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易错点
三注意:分析情感要具体。诗歌情感分析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正确答案
①羁旅漂泊之愁。首联连用梁、益、泸三地名,写出诗人久居蜀地,不断变换行程的羁旅之苦。②客居他乡的孤独之愁。诗人客居他乡,“人语朱离”,难免孤寂。③前路茫然之愁(或“去留两难之愁”)。诗人登高望远,仰对茫茫云天,欲向谁语;俯视迢迢原野,不辨去路,怎不生愁?诗人“住稳”蜀地,使他依恋难舍,留也难安,去也难安。(每点2分,要点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解析
题干问的是“本诗以“愁”字作结,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因何而愁”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答题关键词“愁”,通过抓住关键意象,和情感关键词来分析情感。首联连用梁、益、泸三地名,写出诗人久居蜀地,不断变换行程的羁旅之苦。“人语朱离”,表达思乡之情;“天涯住稳归心懒”诗人“住稳”蜀地,“归心懒”使他依恋难舍,留也难安,去也难安;“登览茫然却欲愁”诗人登高望远,仰对茫茫云天,欲向谁语;俯视迢迢原野,不辨去路,怎不生愁。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比如题中诗歌首联连用梁、益、泸三地名,写出诗人久居蜀地,不断变换行程的羁旅之苦。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比如诗歌中“愁”“归心懒”。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
易错点
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那些具体诗句。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氓》中“ , ”两句,以河流有岸、湿地有边比喻凡事都有底线,暗示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3)《虞美人》中,李煜用比喻这样描写自己的愁情 。
正确答案
(1)淇则有岸,隰则有畔 (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
一、对于名句默写应注意字形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形识记 不牢,从而提笔写错字。二、名句默写应注意字义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弄 不清楚从而提笔写错字。三、名句默写应注意对比识记,考生有时区分不开不同诗句中读音相同而 书写不同的两个字,从而将这两个字写反了。四、名句默写应的非常识记,有的诗句,按现在平常的 说法或语序识记往往是错的,须非常识记。五、名句默写的意境识记。六、名句默写的字识记,默 写的名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定要写诗句中的原字。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高考默写题本来是极易得分的题,可是往往由于错误理解、错误识记,以至于在高考时失分。如果学时下点功夫,将其背过,平时做个有心人,用以上六招加强识记,本题拿满分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也许可以使你的语文成绩再上一个台阶,让你走进理 想的殿堂。
易错点
注意“淇、隰、砯、喧豗”的字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公平与效率向来不可分割。扶贫政策讲公平的同时, ① ,建立更灵活的激励机制。 ② ,比如有的地方推行帮扶人与贫困户“双承诺”“双认定”的方法,变“单向输血”为“双向互动”。有的地方实行扶贫资源差异化分配,以多劳多得的方式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积极性。制度建设有根本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③ ,来激发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正确答案
①也应注重效率 ②一些地方的措施值得借鉴③我们应当用好的激励制度
解析
根据首句“公平与效率”的紧密联系,①处前半句已经提到“公平”,则此处填入的中心词当为“效率”;该文段主要探讨的是在扶贫工作中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而第二行“比如”之后都是一些具体探索的例子,②处是为举例的总起句;③处,前半句说的是“制度建设”,后半句“消除”、“激发”等是说作用,结合全文段,此处应该填入“激励制度”的应用。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材料给出的是一个段落,有具体的语境,回答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要注意到题干中要求的“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易错点
不能瞻前顾后,做到内容衔接。
21.阅读下面的关于业余阅读时间的问卷调查统计表,在后面的横线上填空。(5分)
(1)上面三类人员都爱读_____ _ ,反映了 ;(2分)
(2)而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医生和教师则都爱读__ ___,反映了______________ ___ __ _ 的阅读取向。(3分)
正确答案
(1)文学作品 他们对陶冶性情的追求
(2)专业书籍 他们充实和提高个人专业素养
解析
解答此类题,首先应该看懂图表,总结图表中传递出来的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作深入地思考。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采用图表分析的形式,旨在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图文转换能力。其特点在于将抽象的数据通过图形和表格转成直观的信息,以展示某种变化,进行相关比较,总结发展趋势等。
易错点
图表分析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来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提取、挖掘其中隐含的信息,进而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诸葛亮运筹于帷幄,他对曹魏的图谋__________。因此,当吴蜀两国发生摩擦的时候,他所采取的完全是内部调和的策略。
②这档节目的参与者大多由相关网站推选,本期的男嘉宾可谓是__________,其中要数一位科学家和一位电子竞技职业玩家最惹眼。
③军地联手依法查处一起以网络谣言诋毁海军的恶劣事件,青岛网民祝某因在网上__________,发布虚假信息,已被公安机关依法惩处。
正确答案
解析
洞若观火: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样,形容看得清楚明白。隔岸观火:站在对岸看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加帮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百里挑一:形容十分出众。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信口雌黄: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命题者对本命题也可谓是深思熟虑了。单就这三个成语来看,它们的意思很接近,不认真地 辨析,不把握它们的本质区别,就很难结合语境来解答本题,所以本题的难度很大,很具挑战性。
易错点
把握区别,依照语境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正确答案
解析
B成分残缺,“探讨”缺少宾语,应补充宾语“议题”;C“制作、拍摄和放映”语序不当,应为“拍摄、制作和放映”。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易错点
A“呈现现象”动宾搭配不当。
1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 , , 。 ,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正确答案
解析
连贯的题目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 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此题注意和前面③⑤对应,②⑥对应,④①对应。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 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
易错点
注意语句内容的衔接和标点符号的提示 作用。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漏洞是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黑客和病毒制造者利用漏洞让病毒或木马侵入他人电脑,从而可以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扫描电脑,就是为了修复漏洞,保护电脑,使其不出故障。那么,我们的内心是否也需要扫描呢?
请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正确答案
略
解析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构思前应仔细阅读材料,弄懂材料所蕴涵的道理。材料讲的是电脑系统的“漏洞”问题,立意应从电脑联想到人,思考怎样看待心灵的漏洞、如何弥补心灵的漏洞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可从如下方面思考:(1)不为“漏洞”所累,保持心灵纯净和健康。人们越来越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却忽视了对自我心灵环境的保护。每个人的心灵原本都是鲜活纯净的,由于存在不同“漏洞”,而常常受到攻击,导致心灵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心灵的纯净与健康关系一个人生命的品质,而保持心灵的纯净与健康需要对心灵“扫描”,从而进行修复和保护。(2)构筑心灵防线,识别和抵制诱惑。事实告诉我们,心灵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生活五彩缤纷,各种诱惑无处不在。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保持清醒的头脑,常念“慎独”之经,常存“慎独”之心,严格自律,牢筑长堤,慧眼识别,自觉抵制,才能修复心灵“漏洞”。(3)善于反省与解剖,修复心灵“漏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心灵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漏洞”,不断反省,自我检查,才能及时发现不足;勇于解剖自己,才能不断匡正自己的行为,从而健康成长。(4)良好心态、果敢品质、进取精神等是修补“心灵漏洞”的最好补丁。既不能对“漏洞”视而不见,也不能对“漏洞”望而生畏。修复心灵的“漏洞”需要过程,也很困难。良好的心态,果敢的品质,进取的精神,有了这些,心灵的“漏洞”就会从有到无,从而确保心灵系统的完美与纯净。
易错点
注意对解读角度,力求写出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