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茂名市2016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4.1863年,李鸿章正全力准备进攻苏州的太平军,上海27家洋行联名向他提出,他们愿意出资修筑一条从上海到苏州的铁路,“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清政府已沦为列强侵华工具

B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

C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现实目的

D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正确答案

C

解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修筑铁路的目的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需要,所以本题中的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现实目的而不是其他的选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A的时间是十九世纪末;B表述错误;D的时间是甲午战后。

考查方向

考查的是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加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排除法。

易错点

对材料未认真分析,学生容易错在B。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5.据《中国近代史新编》载,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以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

A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

B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时期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D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正确答案

B

解析

     “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C D是政策的因素,A是经济是的因素,表达不够全面。从时间上分析,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从社会性质分析,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经济结构上分析,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因此选择B。

考查方向

考查的是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加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

易错点

对材料未认真分析,学生容易错在C。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0.1730年,英国下院的反对派领袖威廉·多德斯韦说:“我们对于自己起着国家的大公审庭的作用极为自豪。”1774年,诺斯勋爵则愤愤地说,议员们“责难大臣,还要他们每日报告工作……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要把行政部门置于被质讯的地位。”这反映了18世纪的英国()

A内阁与首相共同对议会负责

B工业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下院对政府的行政监督增强

D封建贵族和议会的矛盾加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1730年,英国下院的反对派领袖威廉·多德斯韦说:“我们对于自己起着国家的大公审庭的作用极为自豪。””可以排除D;1832年议会改革使得工业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说明B 错误;A材料中未体现;所以答案是C。

考查方向

考查的是英国制度创新。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加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排除法。

易错点

对材料未认真分析,学生容易错在A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天下为家”开始取代 “天下为公”

B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C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

正确答案

D

解析

       通过封建诸侯,西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宝塔式”森严的等级制度;而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是宗法制,奴隶主贵族根据与周天子血缘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统治集团形成“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反映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家国同构、家国一体。西周时期并没有实现中央集权, 排除C;B明显表述错误;A开始于夏朝,因此选D。

考查方向

考查的是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加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排除法。

易错点

对材料未认真分析,学生容易错在C。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新全球史》载:“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对这项土地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

A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

B导致了自耕农衰退

C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正确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可排除A项;B未体现;材料“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说明,在这项土地制度下,土地控制在政府的手中,然后将土地分给农民。这项制度是均田制。作用是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故应选C。D表述错误。

考查方向

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加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

易错点

对材料未认真分析,学生容易错在D。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

A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C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

D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正确答案

A

解析

       宋代的理学形成了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所以不是孟子的思想形成的,故排除D;材料没有体现BC,故排除BC。材料中的孟子将人的内心所存在的东西与天做比对,并阐明天也具有人的内心所具有的特质,这就将天在人心目中的神秘色彩用人性化的东西所取代,故选A。

考查方向

考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加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易错点

对材料未认真分析,学生容易错在C或D。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6.1842-1880年, 中国进口以鸦片、棉布为主,出口以丝、茶为主;1881—1910年,棉布在进口贸易中的重要性超过鸦片,丝、茶出口的重要性下降。影响晚清贸易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西方社会工业革命的发展

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

C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D西方国家侵华方式的变化

正确答案

A

解析

       1860年之后,英国对华棉布出口呈现大幅上升趋势并逐渐在中英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其重要原因之一即是在于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机器大生产的深入普及。英国工业革命开展以来,英国社会内部也经历了从家庭工业向工厂工业的缓慢过渡。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更进一步降低了英国机产棉布的远洋运输成本。故直至19世纪后半期,英国机器生产的棉布才相对于中国土布真正具有质量和成本上的绝对优势。故选A。B 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C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D的时间是甲午战后,时间不符,可以排除。

考查方向

考查的是近代社会经济变化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加以分析,运用排除法。

易错点

对材料未认真分析,学生容易错在C或D。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7.下表数据整理自姜涛与卞修跃所著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之初步估计》,该统计表说明 ()

A国民党军队是抗日主力军

B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C中国战场抗击了绝大多数的日军

D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正确答案

B

解析

       从国统区军队和平民的伤亡人数可知,日本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故B正确。A C D 材料中未体现,所以排除。

考查方向

考查的是抗战时期的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加以分析,注意运用排除法。

易错点

对材料未认真分析,学生容易错在A。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8.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操纵联合国,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蒋介石集团占据。而到1971年由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变化反映出 ()

A两极格局的逐步解体

B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

C中国综合国力的急剧上升

D国际关系中的民主化趋势

正确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操纵联合国”到“1971年由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说明了国际关系中的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增强,打击了两极格局。所以答案选D。A B C 未体现。

考查方向

考查的是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加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

易错点

对材料未认真分析,学生容易错在C。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9.《十二铜表法》规定,如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性

B保留罗马法注重形式的传统

C维护罗马法律的权威性

D维护罗马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正确答案

A

解析

       材料关键信息“还必须邀请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十二铜表法》的这一规定旨在强调商品买卖必须遵循的公平、透明原则,分析选项,只有A.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性,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A。其余B C D三项均不正确。

考查方向

考查的是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排除法。

易错点

容易与雅典的民主政治相混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1.下表是根据罗斯托著作《世界经济:历史与展望》中有关数据绘制的,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亚非拉地区落后的根源在于其未发展工业

B罗斯福新政保障了美国工业经济发展优势

C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未显示成效

D资本主义工业国丧失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由表格材料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国所占比例高达76%.故排除D项.而美国占32%.说明罗斯福新政效果明显。A.C两项表述错误.亚非拉地区落后的根源是殖民主义的侵略.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一时期取得明显效果.使苏联成为一个工业国.故选B。

考查方向

考查的是世界经济发展状况。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加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

易错点

对材料未认真分析,学生容易错在D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2.“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导致其“主次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欧元地位确立

B民族意识增强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两极格局瓦解

正确答案

D

解析

       过去的50年是指二战后至苏联解体的50年,侧重经济领域的联盟应该是欧洲的一体化组织,侧重政治军事领域的联盟是北约组织,在美苏两极格局下,美苏冷战,北约居于主导地位,苏联解体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追求经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从而使两大联盟的主次关系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A B C不是主要原因。

考查方向

考查的是两极格局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加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

易错点

对材料未认真分析,学生容易错在C。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自古以来,中外城市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变迁。城市化问题是影响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A·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和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 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

材料三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个增长到1891年的63个。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 ——摘编自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发史》等

材料四  城市的水泥丛林使人疏离了自然的美好;城市的废气、噪音和污水侵蚀了人的健康;城市的尔虞我诈污染了人的心灵……所有这些沉重的代价,只不过为我们换来了表面上看似富足一点的物质生活而已。

13.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中世纪的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的特点。

1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发展差异很大的原因。

15.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类城市化进程的利与弊。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中国:中央行政控制强;城市发展缺乏法律保护;国家官营经济占主导;(实行官营手工业垄断)国家实行专卖制度。

西欧:城市自治权利较充分;以立法推动城市化进程;(民营)商业影响较大。

解析

      “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说明城市的发展也在官僚体系中;“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说明法制不健全;“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说明官营占主导;“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实行专卖制度。“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城市更加独立且自治;“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说明法治的重要性;“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商业影响很大的重要性。

考查方向

考查的是东西方城市发展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加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注重对材料的把握。

易错点

对材料未认真分析,学生容易总结片面。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

原因:中国:列强经济侵略;近代工业发展缓慢;破产农民难以转化为产业工人。

英国:工业化迅速发展(工业革命推动,交通发展);社会经济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解析

     “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集中在东部地区;“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商业片面发展;“近代工矿企业和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近代商业发展的推动;“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铁路等近代交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原因:由于近代的不平等条约;近代工业发展缓慢。“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英国的工业革命;“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个增长到1891年的63个。”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考查方向

考查的是东西方城市发展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加以分析,结合所学,得出答案。

易错点

对材料未认真分析,学生容易漏掉知识点: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利:城市化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化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城市化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城市化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弊:环境污染损害健康;功利主义和商业气息浓厚,淡漠了人的感情。

解析

       好处:促进经济的发展;丰富人们的生活。“城市的水泥丛林使人疏离了自然的美好”远离大自然;“城市的废气、噪音和污水侵蚀了人的健康”说明侵蚀人的健康;“城市的尔虞我诈污染了人的心灵”导致人情冷漠。

考查方向

考查的是城市发展状况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加以分析,得出答案。

易错点

对材料未认真分析,学生容易漏掉知识点:城市化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请围绕材料中关于宋代的任意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正确答案

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

宋初由于过分集中军权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宋代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威胁着两宋安,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失利,两宋政府通过签订屈辱和约换取边境安宁;

宋代虽然经济繁荣,但宋初的制度革新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财政入不敷出,民富国不强;对少数民族赔款(岁币)加剧财政负担;虽经王安石变法但也未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解析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得出题目: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根据内容提示对外积弱不振,所以,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军队的战斗力不强;对辽夏金的作战失败居多,通过签订盟约换取边境安定。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指的是内部由于增加官员导致财政负担加重,加上对辽夏金的赔款更是雪上加霜,虽然经过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也未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考查方向

考查的是宋代情况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加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尤其注意对材料的把握和史料的运用。

易错点

       对材料未认真分析,学生容易漏掉知识点:但宋初的制度革新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财政入不敷出,民富国不强。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陕甘宁边区政府十分重视建立和完善惩治腐败的法规建设。1938年8月先期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草案》,试行一段时间后,于1939年正式颁布。1943年正式制定颁布《惩治贪污条例》。规定:边区所属之机关部队及公营企业之人员、群众组织及社会公益事务团体之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即以贪污论罪:(1)克扣或截留应当发给或缴纳财物者。(2)买卖公物,从中舞弊者。(3)盗窃侵吞公有财物者。(4)强占强征或强募财物者。(5)意图营利,贩运违禁或漏税物品者。(6)擅移公款,作为私人营利者。(7)违法收募捐税者。(8)伪造或虚报收支账目者。(9)勒索敲诈收受贿赂者。(10)为私人利益而浪费公有之财物者。该文件还规定了具体惩处标准:(1)贪污数目在100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2)贪污数目在500元以上者,处5年以上有期待或死刑。(3)贪污在300元以上500元以下者,处3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4)贪污在100元以上300元以下者,处1年以上3年以下有期徒刑。(5)贪污100元以下者,处1年有期徒刑或苦役,并追缴其贪污所得财物。

除了依法惩贪制度外,边区政府还制定了干部管理教育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精简机构和俸以养廉制度。

——摘编自《陕甘宁边区政府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

17.根据材料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建立和完善惩治腐败法规建设的特点。

1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廉政建设的意义。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特点:制定法规,惩治严厉;内容细致详实,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先行试点,逐步推行;加强思想教育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机构和体制;充分表明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

解析

    “陕甘宁边区政府十分重视建立和完善惩治腐败的法规建设”重视法规的制定;“1938年8月先期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草案》,试行一段时间后,于1939年正式颁布。”先试行,后推广;“1943年正式制定颁布《惩治贪污条例》。规定贪污罪和具体惩处标准”说明规定比较细致;“边区政府还制定了干部管理教育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精简机构和俸以养廉制度。”加强其他制度建设。

考查方向

考查的是陕甘宁边区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进行归纳并加以分析,得出答案。

易错点

对材料未认真分析,学生容易漏掉知识点:充分表明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历史意义:提高了党的威信,赢得了群众拥护支持;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现实意义:边区政府廉政建设的经验对现在的反腐倡廉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意义:通过政策法规的颁布,可以起到稳定秩序的作用,也会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稳定,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考查方向

考查的是陕甘宁边区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得出答案。注意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易错点

对材料未认真分析,学生容易漏掉知识点:现实意义:边区政府廉政建设的经验对现在的反腐倡廉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