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西安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2.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通过核孔能够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但无法实现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

B胰岛B细胞比口腔上皮细胞的核仁大、核孔数目多

C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D核膜是双层膜,其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合成蛋白质多的核糖体多,核仁大,染色质和染色体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核膜的结构是具有双层膜,膜成分的组成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解题思路

本题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分析细胞核中核孔的作用,核仁的功能,核膜的组成,区分染色质与染色体并得出答案。

易错点

无法明确区分核孔的作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6.某地有一种植物,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其传粉者包括当地的白线天蛾 (天蛾)和7月中旬将开始陆续迁徙离开的蜂鸟。如图表示7月30日~8月15日前后,当地各类群生物的数量变化。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红色的花更容易吸引蜂鸟完成传粉

B该植物与传粉者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

C8月份该植物种群的红色基因频率下降

D植物的花色变化反应适应了传粉者的改变

正确答案

C

解析

       蜂鸟迁徙离开,开红花的数量减少,说明红色的花更容易吸引蜂鸟完成传粉,A正确;

       蜂鸟迁徙离开,开红花的数量减少;白线天蛾增加,开白花的数量增多,说明花色的变化与传粉者的选择作用有关,B正确;

       8月该植物种群中开红花的数量减少,但红色基因频率不会改变,C错误;

       植物的快速反应适应了传粉者的改变,有利于植物的繁殖,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和生物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当地的白线天蛾增加,开白花的数量增多;蜂鸟迁徙离开,开红花的数量减少,说明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与传粉者的选择作用有密切关系。

易错点

由于不能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导致出错。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研究发现,有l%~2%的HIV感染者并不发病,其原因是他们在感染 HIV之前,体内存在3种名叫“α-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以下对“α-防御素”的推测中正确的是   (    )

A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DNA决定的

B控制其合成的基因可能含A、U、C、G 4种碱基

C强酸、强碱或高温会使其功能丧失

D一定含有C、H、O、N、P、S等元素

正确答案

C

解析

     “α-防御素”为小分子蛋白质,其不同蛋白质的差异由DNA决定,而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与DNA无关;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是一段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含有的碱基有A、G、C、T四种碱基;蛋白质在强酸、强碱或高温作用都会使其失去活性而使功能丧失;蛋白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C、H、O、N,可能还会有S、P等元素。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DNA与蛋白质的合成的关系,蛋白质和基因的组成成分以及蛋白质的性质。

解题思路

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易错点

不同氨基酸的差异和不同蛋白质的差异的区别。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3.玉米抗锈病基因R和不抗锈病基因r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R和基因r不可能出现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的两极

B基因R可以突变成基因r,基因r 也可以突变成基因R

C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故细胞中突变形成的基因r都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

D一株处于开花期的杂合玉米个体中:含基因R的精子=含基因r的精子=含基因R的卵细胞=含基因r的卵细胞

正确答案

B

解析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发生了交叉互换, 基因R和基因r也可能出现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的两极;而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基因R可以突变成r,基因r也可以突变成R;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但是并不一定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 杂合玉米个体中含基因R的精子=含基因r的精子,含基因R的卵细胞=含基因r的卵细胞 ,由于玉米植株中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数量不等。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变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

解题思路

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分析,分析可遗传变异的遗传过程得出答案。

易错点

对于变异的情况考虑不够充分容易出错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4.某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如下图甲,而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种群实际大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甲的食物网中H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第三、四营养级

B从图乙中可知,物种2的种内斗争最剧烈

C若生物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A增加10kg,至少需要B 130kg

D除图甲所示的生物类群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该包括分解者

正确答案

D

解析

       从图甲中分析,B、F为生产者,在F➡G➡H这一食物链中H为第三营养级,在B➡C➡G➡H这食物链中H为第四营养级;从图乙可以看出,2种群实际大小大于生态系统环境容纳量,所以种内斗争最剧烈;由于B有两条食物链可以传到A,B➡A和B➡C➡A,直接从B获得的占其食物总量的60%,A增加10kg,从B➡A直接需要B至少30kg,从B➡C➡A需要B至少100kg,所以总的需要B至少130kg;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题思路

从食物链各营养分析入手,根据传递效率进行计算,结合生态系统中成分的区分,综合分析得出答案。

易错点

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5.科学探究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下列有关生物科学探究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B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后,大胆提出所有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恩格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所做的实验表明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正确答案

C

解析

       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了,它的成立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后,提出所有生物膜都由蛋白质-   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恩格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做的实验证明了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内容、细胞膜的发现、遗传物质的探究和光合作用的研究。

解题思路

综合分析科学研究的历史,得出结论。

易错点

对于谁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理解容易出错。

填空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15分

9.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用D-d、R-r表示)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r基因数多于R时,R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基因控制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径、粉红花突变体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组成(其它基因数量与染色体均正常)如下图所示。

(1)正常情况下,甲图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子代中表现型的比例为红花:白花=_________或__________。

(2)突变体①、②、③的花色相同,这说明花色素的合成量与体细胞内___________有关。对R与r基因的mRNA进行研究,发现其末端序列(如上图所示)存在差异。二者编码的氨基酸在数量上相差______个(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AA、UAG与UGA为终止密码子),其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型为DdRr的花芽中,出现基因型为Ddr的一部分细胞,其发育形成的花呈_____色,该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变异。

(4)现利用已知基因组成为DDrr的正常植株,进行杂交实验,以确定DdRrr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假设实验过程中不存在突变与染色体互换,各类型配子活力都相同)。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DDrr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

I若子代中_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①;

II若子代中_________ ,则其为突变体②;

III若子代中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③。

正确答案

(1)4       3:1       9:7

(2)基因(R与r)的数量     4       在r的mRNA中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

(3)白       染色体数目     染色体结构

(4)红:粉红:白为1:1:2        

红:粉红:白为1:2:3

红:粉红:白为1:0:1

解析

(1)正常情况下,图甲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DDRR、DdRR、DDRr和DdRd共4种.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如果是DdRR或DDRr,则子代中表现型的比例为3:1;如果是DdRd,则子代中表现型的比例为9:7.

(2)根据题意和图乙分析可知:由于突变体①、②、③中都含有3个R或r基因,表现的花色相同,这说明花色素的合成量与体细胞内基因R与r的数量有关.对R与r基因的mRNA进行研究,发现其末端序列存在差异,图中的第6个碱基在R的mRNA上为C,而在r的mRNA上为G;又UAG为终止密码子.说明在r的mRNA中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导致二者编码的氨基酸在数量上相差4个.

(3)由于基因型为Ddr的细胞中缺少R,不能形成红色物质,所以其发育形成的花呈白色.该变异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或缺失的结果.基因型为Ddr的突变体自交所形成的部分受精卵不能发育,其根本原因是缺少发育成完整个体的部分基因.

(4)由于DdRrr植株中多了一个r基因,又体细胞中r基因数多于R时,R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因此用DdRrr植株与基因型为DDrr的植株杂交,根据DdRrr植株产生配子的种类,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如果 红:粉红:白为1:1:2,则其为突变体①; 红:粉红:白为1:2:3,则其为突变体②;如果子代中 红:粉红:白为1:0:1,则其为突变体③.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涉及遗传规律的应用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结果的分析。

解题思路

运用遗传规律以及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答试题。

易错点

染色体异常植株的个体产生配子数的比例的计算。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8分

10.I.下图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图。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其侧芽浓度      (高/低)于顶芽,由此可见,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光生长的幼苗,若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B点对应浓度,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            

II.某课题研究小组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α-萘乙酸(NAA)的生理作用,用玉米试管苗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3)由上表可知此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表中数据能否确认0.2mg/L,即是该实验最适宜的浓度?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高 主动运输

(2)B-D之间对应浓度

(3)NAA促进玉米试管苗生根的最适浓度

(4)不能; 缺少小于0.2mg/L的浓度设置

解析

(1)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由此可见,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跨膜运输可以由高浓度到低浓度,方式是主动运输。

(2) 向光生长的幼苗,因为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若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B点对应浓度,则其背光面浓度为B-D之间对应浓度,超过D点长得就没有B快。

(3) 由上表可知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萘乙酸促进玉米试管苗生根的最适浓度。

(4)从表中数据中发现超过0.2mg/L,平均生根数减少,但不能确认0.2mg/L是最适宜的浓度,理由是缺少小于0.2mg/L的浓度设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和两重性以及实验设计析的能力。

解题思路

通过生长素的作用分析,再根据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综合分析得出答案。

易错点

探索实验最适宜浓度时需要设置浓度范围。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6分

7.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中填写图中数字)。

(1)甲图中囊泡X由         经“出芽”形成,到达          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一部分。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            

(2)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3)囊泡运输与S基因密切相关,科学家筛选了酵母菌S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菌对比后,发现其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据此推测,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囊泡运输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正确答案

(1)内质网       高尔基体        溶酶体    

(2)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参与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解析

(1)甲图中囊泡X由内质网经“出芽”形成,到达高尔基体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一部分.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溶酶体.

(2)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3)囊泡运输与S基因密切相关,科学家筛选了酵母菌S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菌对照,发现其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据此推测,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参与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解题思路

       通过识别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判断甲图中各结构的名称;根据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区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易错点

结构与功能之间要相互对应,若记忆有偏差就容易出错。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10分

8.图1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两种物质代谢过程,图中C3代表含有3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图2是研究叶肉细胞中上述两种物质代谢过程的实验装置,在密闭小室内放有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缓冲液能补充CO2,保持小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稳定在0.03%,小室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管内水柱的移动距离测得。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1中C3为丙酮酸,则过程①发生在________中,在①②过程中都产生了_______。

(2)在光照条件下,磷酸分子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图2所示的装置研究③④过程时,刻度毛细管内水柱移动的距离表示__________。

(4)若用图2装置测定叶片的呼吸速率,则需对装置做两处改进: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生长状况、部位相同的棉花叶片上用打孔器打出大小相同的若干圆形叶片,均分成若干份。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光照等条件(如左下图)。圆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部分氧气存在于叶肉细胞内和细胞间隙,导致圆叶片上浮。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将记录结果绘成右下图。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点以后曲线上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细胞质基质      和ATP

(2)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

(3)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释放O2的量

(4)①关闭光源     ②CO2缓冲液换为适宜浓度的NaOH溶液

(5)①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②浓度过大导致细胞失水影响细胞代谢

解析

(1)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在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产生了ATP。

(2)在光照条件下,磷酸分子在光反应中被利用,所以由 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

(3)由于图二装置中提供二氧化碳缓冲液,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其 刻度毛细管内水柱移动的距离表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的量。

(4)由于叶片在光下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要测定叶片的呼吸速率,首先需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因此要使叶片置于黑暗环境中(即关闭光源);同时将CO2缓冲液换为适宜浓度的NaOH溶液以吸收装置中CO2,有氧呼吸过程消耗氧气,释放CO2被NaOH溶液吸收,因此装置中气体的总量减少,所以刻度毛细管中的液滴向左移动,移动的距离则表示细胞呼吸消耗O2的量。

(5)①该实验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将叶片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即该实验探究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②根据图解分析,c点以后NaHCO3浓度继续增加,但光合速率反而下降,原因是NaHCO3浓度过大导致细胞失水影响细胞代谢。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需氧呼吸过程和意义,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和实验探究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过程图,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联系的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易错点

不同NaHCO3浓度下叶圆片上浮不同的原因分析。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15分

11.【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回答与胡萝卜素有关的问题:

(1)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          (填“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或“γ-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         ,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病疾称为           ,胡萝卜素是           (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 

(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将新鲜的岩藻干燥。

(3)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         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                              

正确答案

⑴α-胡萝卜素  维生素A   夜盲症   非挥发性

⑵需要

⑶乙酸乙酯    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属于水溶性有机溶剂,影响萃取效果

解析

(1)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α-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维生素A,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夜盲症。胡萝卜素是非挥发性物质。

(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需要将鲜活的盐藻干燥。

(3)萃取胡萝卜素的萃取剂要有较高的沸点、能充分溶解胡萝卜素,且与水不混溶。乙酸乙酯是水不溶性有机溶剂,因此应选用乙酸乙酯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胡萝卜素虽然能溶于乙醇中,但乙醇是水溶性有机溶剂,若选用乙醇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在萃取过程中,因能与水混溶而影响萃取效果,所以不能用乙醇做萃取剂。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和其他方面应用

解题思路

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就可以顺利解答。

易错点

胡萝卜素的提取的方法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