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
应识逋逃①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
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
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近消息,
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释】①逋逃:愤激之词,意为飘泊无家。②行朝:迁徙不定的朝廷。
8.后人评价认为周莘此诗颔联写景很有特色,在写景上与李贺的诗《雁门太守行》第三四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周诗颔联与《雁门太守行》第三四两句在写景手法上的相同之处。
9.本诗最后两联联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
两首诗都运用了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手法。①周诗颔联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②李诗颔联前一句诗从听觉描写,在深秋死寂中满城响起角声;后一句从视觉描写,夜晚晚霞映照战场,胭脂般的血迹凝结在大地上,呈现一片紫色;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渲染出战地的悲壮气氛和战争残酷。
解析
周诗的第三句写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斗柄”指北斗的第五至第七星,即衡、开泰、摇光。北斗,第一至第四星象斗,第五至第七星象柄。“阑干”指横斜貌。三国 魏 曹植 《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第四句写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综合考虑可以看出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雁门太守行》三四句为“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意为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夜色中,塞上泥土中鲜血浓艳得如紫色。和周诗比较就可得知相同的手法即为动静结合。结合诗句分析作答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回答时结合诗句点明修辞手法并具体分析,后简洁点明效果。
易错点
不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1)漂泊思归之情。 “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却依旧愁心难抑, “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2)忧国伤时之情。 “欲问行朝近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 “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出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
解析
根据题目和注释可知本诗是一首羁旅诗。通过“客泪” “归心”可看出思归之情;“欲问行朝近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即忧国之情。“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出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即感时伤世之情。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诗句的最后两联具体分析
易错点
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只是空谈。
19. 王熙凤,别名凤辣子、凤姐,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主要人物。下列两幅图像,你认为那一幅更符合高中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所描述的王熙凤形象?请结合图像说明理由。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60个字。
正确答案
我认为乙图更符合王熙凤的形象。理由是:乙图女子的头饰、裙饰和服装都是贵族少妇妆扮,一身的珠光宝气既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另外,三角眼、吊梢眉、叉腰手及含威脸又隐含着她的泼辣威势。这些都符合王熙凤的形象特点。而甲图女子气质脱俗,面带愁容,肩背锄头,手提花篮,应是“葬花以自慰”的林黛玉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鲜明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一是“凤辣子”、“高中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所描述的王熙凤形象”,二是“结合图像说明理由”。再仔细观察甲乙图中人物的衣着打扮、肢体语言等,然后比较分析,就应该容易判断乙图是“凤姐”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因为图画没有语言,所以只有通过图画能够捕捉到达信息来分析,即打扮和肢体。
易错点
用语不准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战国上下五百余载,是中国历史上最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是“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那是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崛起,从而在社会整体上大转型的时代,这使得那个时代的人无论是政治家、思想家,还是军事家、教育家,是侠,是士,其生命状态无一不是饱满昂扬奋进向上的,充溢着一种不可遏止的进取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
那是个讲究谋略的阳谋时代,所以智慧丛生色彩斑斓;那是个本色人生的时代,所以仕学争鸣侠隐飘逸,摇唇鼓舌皆成风流;那是个实力竞争的时代,所以强国富民为本,虚伪的文过饰非的理论无法泛滥;那是个深刻思索、创造思想、成就学问、铸造精神的时代,是中华文化的原生代,所以出现了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灿烂辉煌的景象。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伟人中,有一半多的伟人属于那个伟大的时代,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神秘文化……几乎所有基本领域,都在那个时代开山立宗并创造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经典,不仅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而且当之无愧地进入了人类文化的殿堂。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变革最为活跃的时代,五霸迭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兴衰,此起彼伏。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里,教育从戎与祀的礼制中挣脱出来,孔子私学,稷下学宫,最终实现“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制度;文学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文艺作品林林总总,诗歌、辞赋、小说、散文皆为后世之滥觞,这时期有《楚辞》的铺陈抒情、浪漫想象;有《论语》《孟子》的雍容和顺、灵活善譬;有《庄子》的想象丰富、奇气袭人;有《韩非子》的锋利峭刻、研箴析理。艺术更见洋洋大观,青铜器绚烂多彩,金玉精琢叹为观止,铭文风韵为篆刻艺术之典范;宋音楚舞,边磬编钟,宫殿廓城,髹漆彩绘无一不在世界艺术史上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科学技术可谓灿烂辉煌,光学物理、阴阳五行、染色麻织、灌溉堤防、经络学说,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绝对遥遥领先于世界;当时的争霸战已经是车步兵联合作战,水陆军协同争先的大规模战争,在战争中诞生了孙武、司马穰苴、吴起、孙膑、尉缭等伟大的军事家,他们的集古代兵家大成之作,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对世界各国军事理论产生着巨大影响。
两千多年过去了,那个民族文化原生代所创造的精神,并没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渐行渐远,依然博大精深,风采依旧。梳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风云变幻及国家强弱兴衰之演变轨迹,窥探中国文化原生代的恢宏博大与灿烂辉煌,再现当年诸子百家和侠客名士的神采风流,以求我们在新的民族竞争面前,在国家民族的转型期把握住富国强民、团结奋斗的主调。
(摘编自安然《原生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之源》)
1. 下列各项中,对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选项在原文第一段;B选项在原文第二自然段“那是个实力竞争的时代,所以强国富民为本,虚伪的文过饰非的理论无法泛滥”,原文是“强国富民为本”,所以“强国富民”错;C选项在原文第二自然段;D选项在原文第三自然段。。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找到选项内容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仔细比对。
易错点
B选项的“国强民富”与原文的“强国富民为本”区别度比较小,粗心的考生不易发现。
正确答案
解析
在原文第二自然段,“仕学争鸣侠隐飘逸,摇唇鼓舌皆成风流” 不是“阳谋时代”的特征,是“本色人生时代”的特征。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找到选项内容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仔细比对。
易错点
B选项具有干扰性,容易让考生误解为强加因果。
正确答案
解析
因果倒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找到选项内容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仔细比对。
易错点
B选项需要进一步分析,具有干扰性。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莘老,字起莘,眉州青神人,唐工部甫十三世孙也。幼岁时,方禁苏氏文,独喜诵习。绍兴间,第进士,以亲老不赴廷对,赐同进士出身。授梁山军教授,从游者众。
秦桧死,魏良臣参大政,莘老疏天下利害以闻。良臣荐之,主管礼、兵部架阁文字。迁秘书丞,论江、淮守备,上曰:“卿言及此,忧国深矣。”擢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入对,上曰:“知卿不畏强御,故有此授,自是用卿矣。”
金遣使致嫚书,传钦宗凶问,请淮、汉地,指索大臣。上决策亲征,莘老疏奏赞上,且谓:“敌欺天背盟,当待以不惧,勿以小利钝为异议所摇,谀言所惰,则人心有恃而士气振矣。宜不限早暮,延见大臣、侍从,谋议国事;申敕侍从、台谏、监司、守臣,亟举可用之才。”又言:“亲征有期,而禁卫才五千余,羸老居半,至不能介胄者,愿亟留圣虑”事皆施行。
幸医承宣使王继先怙宠干法,富浮公室,子弟直延阁,居第僭拟,别业、外帑遍畿甸,数十年无敢摇之者,闻边警,亟辇重宝归吴兴为避敌计。莘老疏其十罪,上曰:“初以太后铒其药,稍假恩宠,不谓小人骄横乃尔。”莘老曰:“继先罪擢发不足数,臣所奏,其大概耳。”上作而曰:“有恩无威,有赏无罚,虽尧舜不能治天下。”诏继先福州居住,子孙皆勒停。籍其赀以千万计,诏鬻钱入御前激赏库,专以赏将士,天下称快。
莘老官中都久,知公论所予夺,奸蠹者皆得其根本脉络。及任言责极言无隐取众所指目者悉击去声振一时都人称骨鲠敢言者必曰杜殿院云。治郡,课绩为诸州最。孝宗受禅,莘老进三议,曰定国是、修内政、养根本。寻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宋史·杜莘老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以小利钝为异议所摇,谀言所惰,则人心有恃而士气振矣。
(2)籍其赀以千万计,诏鬻钱入御前激赏库,专以赏将士,天下称快。
正确答案
解析
“言责”指言官,所以后面的“无隐”就和这个官职有关系,就可判断应是没有隐瞒的意思,因此“无隐”后腰断开,排除A、D;B、C的区别还有最后的“者”处要不要断开,也得考虑语义,根据语义,可以判断这里的“者”不是表判断的“者也”所以不应断,故选C。
参考翻译“等到杜莘老任言官,言无不尽,毫不隐讳,把众人所指责的事全部去除,其名声轰动一时,国都的人一称赞骨头硬敢言的人就指为杜殿院。”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易错点
容易出错的在“者”后要不要断开。
正确答案
解析
古人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找自己熟悉的排除不知道的。
易错点
不熟悉文学常识。
正确答案
解析
嫚书,指文辞轻慢的书信,根据下文信的内容,金派使者送来的是侮辱性的信。另外,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不明确。文中指杜莘老所说之事都得以施行。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找到选项内容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仔细比对。
易错点
“嫚书”的翻译。
正确答案
(1)不要因为小小的失败就被不同的意见动摇,被献谀的话迷惑而放松警惕,那么人心有依靠士气就振作了。
(2)没收的他的财产要用千万来计算(极多),诏令卖掉王继先的财物,把所得的钱放入御前激赏库,专门用来奖赏将士,天下百姓都拍手称快。
解析
(1)此题涉及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和比较少见的偏义复词。利钝,顺利与不顺利,此处为偏义复词,偏指不顺利。
(2)此题涉及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籍,名词用作动词。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逐字落实,抓重要词语。
易错点
偏义复词的翻译。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词句是“ , 。”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诗中用“ , ”一联,描摹了潮平江阔、巨浪潜踪的江景,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气概。
(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这两句诗常被用来表达生活不如意的人在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油然而生的一种同病相怜的感慨。
正确答案
(1)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2)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3)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解析
第一题,根据题干要求回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的句子: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中找出关于“青春年少”的句子即可;第二题抓住“潮平江阔”即可得到答案;第三题考查的是《琵琶行》中的名句,即全文的主旨句,抓住“同病相怜的感慨”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抓关键词,注意易错字的写法。
易错点
第二题中的“阔”字,第三题中的“沦”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将 军
刘建超
①“15年以后,我会成为一名将军”。哥查着字典读完一本泛黄的《孙子兵法》后,右手握着书轻轻拍打着左手心,站立窗前一脸庄严,两眼望着无边天际对我说。哥那年12岁。
②哥高中毕业报名参军。全县800名应届毕业生中挑选3名飞行员,哥是最后6名候选人之一。哥打开箱子搬出平时不许我翻动的几十本宝贝书:“这些都留给你,好好学习,哥当了将军回来接你。”可哥政审没有通过。哥哭了一天,背着母亲缝好的被子到80里外县化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每月23元工资。
③哥的师傅为人尖刻。哥除了干活还要给师傅洗衣打饭,星期天还去乡下帮助师傅家干田里的活。哥的师傅烟瘾大,爱下棋,常哄着哥陪他下棋,谁输了谁就买一包“黄金叶”。哥的工资除去吃饭大都“孝敬”师傅吸烟了。学校放暑假,我背着一小口袋白蒸馍去看哥,哥屋里除了母亲缝的那床被子,啥都没有。一张苇席铺在地上,上面堆满了棋书。哥光着膀子坐在席上打棋谱能打一通宵。“目前局势是这样的,我赢师傅已在把握之中了。”哥说,晌午,哥和师傅又下棋又连输三盘。师傅抻着黑乎乎的手从小口袋里抓走了三个白蒸馍,我心痛得直掉泪,哥说:“兵不厌诈,你还不懂”。哥学徒期满那天,在职工食堂向师傅挑战:“谁输一盘,一条‘黄金叶’。”哥将三条烟放在桌上。围观的人开始起哄。师傅掏出一沓菜票:“挑上下个月吃咸菜了!”哥就蹲在凳子上,一手托腮,一手调动兵力,直杀得师傅大冷天硬是出了一头汗。不少人给哥的师傅当“高参”也无济无事。哥干脆利索连胜三盘。哥收起菜票揣着烟从容潇洒走出食堂。师傅瞪着眼张着嘴半天没缓过劲儿。
④15年后,哥没有当上将军却当上了爸爸。哥给女儿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上将。嫂子撅着嘴老大不愿意。上将升入小学后,嫂子的厂里出现困难,厂里不少职工托人找关系往哥的厂子里调,嫂子也怂恿哥去找领导谈谈。哥在屋里背着手不停踱着步子,说:“从目前局势看,我厂的效益确实不错,但是污染严重,治理是早晚的事。而你厂的产品是国家建设的资源性产品,定当扶持。”如哥所料,不出一年,哥的厂被勒令停产,嫂子的厂子又红火起来。嫂子对哥佩服得不得了,对哥伺候得更周到。
⑤上将升中学时,城里兴起建房热,许多职工借钱筹资在县城新规划的职工新区盖房子。哥不为所动。老街坊为庆祝新房建成,请哥去喝酒,饭桌上,哥蹦出两个字“惜哉。”主人让哥说个明白。哥用手指蘸着酒在桌上画了一幅地图,一手撑着腰,一手拿着一根筷子:“目前的局势是这样的,云梦河是流入淮河的主要河流之一,横跨半个省,途径四个城市,是造成春夏两季洪灾的主要因素。现今世界资源之争,重点在石油,10年20年之后,则是水资源。云梦河水质优良,却是水患之根,治理只是时间早晚问题。从地理位置看,治理云梦河非葫芦口处莫属。在葫芦口处筑堤,被淹者职工新区首当其冲。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住不上三年五载就拆迁,岂不惜哉?”主人不爱听,酒席未散就把哥请了出去。3年后,职工新区果然开始拆迁,哥成了县城家喻户晓的人物。
⑥天未降大任于哥,同样劳其筋骨,空乏其身。女儿上将在一次郊外春游中因车祸丧生。嫂子因失去女儿精神恍愡,晾晒衣服时从二楼坠下,治疗3个月最终还是截瘫。为给嫂子治病哥花了所有积蓄,变卖了所置家当,还背了两万元的债务。哥却处之坦然,只是头发白了许多。闲暇时,哥推着嫂子出去“散步”,嫂子怀中抱着两样东西,一只折叠小马扎,一副象棋。哥放稳轮椅,打开小马扎,铺开棋盘,接受男女老少的挑战。不论其棋艺高低,哥从不敷衍。每次把对手逼入绝境,一声“将”之后,哥便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来,抽出一支叼在嘴上,嫂子会及时划一根火柴将烟点燃,对哥粲然一笑。哥深吸一口烟,再将烟雾从鼻孔唇缝缓缓吐出,那份踌躇满志的神态俨然一位将军。
(选自《中国小小说典藏品》)
1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12.关于“‘哥’下棋最终能赢师傅”这一情节在前文中已有暗示,请你从第③段中简要概括出三处暗示的内容。
13.小说着力刻画的“哥”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征?请作简要分析概括。
14.有评论认为,《将军》写了一个时代的悲剧性人物。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正确答案
解析
B项中,说明哥是“一个不念师恩,好胜心强的人”不准确,该情节表现哥的深谋远虑。D项中,说明哥棋艺高超不准确,该情节表现的是哥在遭遇了人生挫折后,仍能坦然处之,精神、斗志都不夸,有着将军的气质。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以该选项为论点,从文本中寻找相关的论据。
易错点
D选项具有干扰性。
正确答案
①哥屋里堆满了棋书,而且坐在席上打棋谱能打一通宵;
②哥和师傅下棋连输三盘后却来一句“兵不厌诈,你还不懂”;
③哥学徒其满那天拿出三条烟主动向师傅挑战。
解析
题干已经说明了答题区间在第三自然段,所以只要在这一段找到哥关于下棋所做的事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确定答题区域,找到相关信息归纳概括。
易错点
概括不全。
正确答案
①充满自信、有雄心大志。12岁就立下了要当将军的雄心壮志。
②能伸能屈。因政审没通过,哥没当上飞行员,哥到80里外县化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每月23元工资。
③深谋远虑。与师傅下象棋,哥在工作之余看棋谱,虽能赢但依旧输给师傅,在学徒期满那天,干脆利索连胜三盘。
④分析事物和形势有战略眼光,分析嫂子工厂的发展前景、判断职工新区的结局都看出哥的分析准确。
⑤身处逆境而百折不饶,精神、斗志不垮,坦然乐观。面对人生的挫折:女儿车祸去世,妻子意外瘫痪,哥“处之坦然,只是头发白了许多。”在闲暇时,哥仍然下棋,对手无论棋艺高低,哥从不敷衍。
解析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点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要结合文本分析,找出表现人物形象的区域。做好本题要从情节入手,表现“哥”形象特点的情节主要有少年立志,到化工厂当学徒,和师傅下棋,分析嫂子工厂和判断职工新区,面对人生挫折。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人物的言行、心理和小说的故事情节综合分析概括。
易错点
概括不全面。
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一:同意。“哥”具备了一个当将军的核心素质和能力。一个将军,分析事物和形势要有战略眼光;做人要能伸能屈,能谋大事;身处逆境还要百折不饶,精神、斗志不垮……这些在“哥”15年的生涯中都有很生动的体现——他分析嫂子工厂的发展前景、他判断职工新区的结局;他下象棋赢师傅的深谋远虑;他面对家庭困境的精神状态等细节,都让我们感到了一个将军应有的素质和能力。但是,“哥”生活的大环境和小环境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因为“政审”不合格,他没有能参军。这是极左的大环境扼杀人才的缩影。因为在工厂当学徒工,这种个人生活的小环境,注定了“哥” 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永远囿于小市民生活圈中,他所有的理想、潜能都永远无法激活、发挥。时代和环境决定人的性格和命运,这种主题让我们在《将军》这篇作品里再一次深切地领略了“哥”的悲剧实际上是时代的悲剧。
参考答案二:不同意。人因时代和环境的因素,是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的,但人的主观精神和人的生活态度却能够让自己当家作主。“哥”具备了一个当将军的核心素质和能力。一个将军,分析事物和形势要有战略眼光;做人要能伸能屈,能谋大事;身处逆境还要百折不挠,精神、斗志不垮……这些在“哥”15年的生涯中都有很生动的体现——他分析嫂子工厂的发展前景、他判断职工新区的结局;他下象棋赢师傅的深谋远虑;他面对家庭困境的精神状态等细节,都让我们感到了一个将军应有的素质和能力。哥的悲剧在于他没有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能力,战胜环境的束缚,干出更大的事业。比如甘心做一个小学徒,能分析自家工厂发展前景堪忧,但却没有离开工厂,寻找更好的发展……
解析
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发放性。作答时,一要观点鲜明,有自己合理的依据;二要注意依据要从文本中人物的经历、性格特征来概括。解答时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观点合理,能根据文章内容作出合理分析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确定自己的观点,从原文中寻找依据作答。
易错点
依据脱离文本。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考生在高考前积极调试、减轻心理压力是非常必要的。经科学证实,运动过后人体会进入一种身心放松的状态。因此, ① ,以此减轻紧张度。从考生的实际情况看, ②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早锻炼虽然空气好一点,有助于大脑充分吸收氧气,但是应看到考生考前大都处于身心疲惫状态,这往往导致早锻炼后, ③ 。而傍晚锻炼因有一个吃饭休息的调试过程,却可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正确答案
①考生应该每天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
②考生晚锻炼比早锻炼好
③考生整个一上午都精神不振
解析
整体感知文段内容,该文段的核心话题词是“运动减压”。①处前句“因此”中的“此”是指“运动过后人体会进入一种身心放松的状态”,可知①处内容及其后句是表达“考生要运动减压”的观点。②处内容与后文构成阐释关系,且由“早锻炼虽然……但是……”、“ 而傍晚锻炼……却可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可推断出“考生傍晚锻炼比早锻炼好”之意。③处答案结合“傍晚锻炼有休息调试过程,考生不易疲倦”的语意可反推出③处内容应是“早锻炼会使考生精神不振”的说法。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首先把握材料涉及的领域,其次根据上下文,根据连贯的要求补出相关的语句。
易错点
第③个空考生较难从反面推出。
17.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世界具有最美妙的秩序,人的一切努力就是悉心体会这样的秩序,去除心灵的黏滞,去契合它。园林创造“虽叨人力”,但“全由天工”。园林是人的创造,是人工的,但园林的人工,强调无人工刻画痕迹,做得就像自然固有的一样,做得就像没有做过一样,这就是天工。 ,这才是中国园林的立园之本。
正确答案
解析
本语段的论述话题是中国园林创造“全由天工”。又从语句“园林的人工,强调无人工刻画痕迹,做得就像自然固有的一样,做得就像没有做过一样,这就是天工。”可知“天工”的特点就是如自然一般,无人工的痕迹。 C项,“不是……而是……”表示了“天饰”与“人饰”的取舍关系,强调了“天饰” 才是中国园林的立园之本。这个结论完全符合本文段的中心话题,并与首句“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的观点保持一致,上下文语意连贯。A项的“不但……而且……”强调了“人饰”与“天饰”的递进关系, B项强调了“天饰”与“人饰”的主次关系,D项强调了“天饰”与“人饰”的互补关系。这些句子语意突兀,均不符合本文段的话题文意及逻辑关系。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理解选段的中心思想,根据语境和逻辑关系来排除。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项,宵衣旰食: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此句属于对象误用,应该为“废寝忘食”;
B项,连篇累牍:累:重叠、堆积;牍:古代写字用的竹筒和木板。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此成语带有贬义,此句属于褒贬不当,应该该为“洋洋洒洒”;
C项,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此成语用来形容“品牌”不恰当。应该为“家喻户晓”。
D项,发聋振聩:聩:耳聋。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此句符合语境。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易错点
容易望文生义。
1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项“却依然顽强地挺进了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成分残缺,“却依然”前少主语,应把“在国足背负着重担,又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中的“国足”放到“却依然”前。C 项,搭配不当,“高考改革……出台”搭配不当,应在“高考改革”后加“方案”D项语序不当不合逻辑,“从接种到生产、流通”不合事理,应该为“从生产、流通到接种”。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抓关键词和特殊标志,快速辨析、排除。
A选项句子开头出现介词,要注意检查句子是否有主语;
C选项注意并列和主谓宾的搭配;
D选项有并列的要注意检查语序和是否能够并列。
易错点
C选项具有干扰性。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以奇山异水和悠久历史文化而闻名的某旅游城市,虽然其市区公共交通在不断完善,可自从限摩以后,在私家车迅猛增多的同时,还有不少市民选择骑电动车出行。为初步有效管理这种“新型”交通工具,市某综合管理部门曾于前两年给这些超标电动车(行驶速度大于每小时20公里、车身总重量大于40公斤等指标)上了牌照,算是给予它们临时合法的出行身份,但是牌照有效期到今年2月底止,这也就是说,从今年3月1日起,该市城区4万多辆超标电动车已被禁行,违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一方面是诸多管理的必要,一方面是便捷出行的需求;事实上要彻底禁行这几万辆超标电动车,管理者和骑行者都会感到很不容易。
假定你也是在该市市区生活的市民,请以管理部门代言人或超标电动车骑行者身份就禁行超标电动车这事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选定你的写作身份,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正确答案
略
解析
这则材料需要考生首先明确写作身份,是要以骑行者的身份来谈对禁行超标电动车这件事的看法,还是要以管理部门代言人的身份来谈对这件事的看法,不能两种角度都谈。但无论你选择哪一方,都因首先说明你支持或不支持的原因,然后分析其利弊,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析利弊的时候不能只站在个人的角度,而应从整体出发,从对整个市区影响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论证时要有理有据,论据要真实,不能只是空发牢骚。
所以可以这样构思:确定身份,明确看法,说出原因,分析利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审清题意,确定立意,查找论据,完成作文。
易错点
此题审题不难,但考生容易陷入空谈,不能有充分的论据证明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