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南京市2015年高三试卷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5.据统计 1789——1998 年,遭美国国会众议院弹劾、参议院审判的文职官员共有16人,其中总统2 人,内阁部长1 人,参议员1 人以及法官12 人。其中有7 人( 全部是法官) 被审判定罪并被免去公职。对以上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不利于维护司法的独立性

B违背法官终身任职的规定

C体现国会弹劾权的威慑力

D体现权力相互制约的原则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6.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上有一文章《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中这样写道“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英国在非洲铁路修建中处于优势的历史条件哪些?(     )

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②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国内政治稳定

③殖民扩张,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拥有了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④黑奴贸易兴盛, 奴役非洲黑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7.“这个世界和它所有的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出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在现实生活与来世生活中,他事实上在任何时候都拥有快乐和幸福。”作者的主旨宣扬的是(     )

A上帝创造万物灵长

B反对禁欲,强调来世享福

C人类可以统治世界

D以人为本的宗教理念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20.《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作品,作者有意用外观散乱的结构来显示他所描述的现实世界的荒谬和混乱,同时调动其丰富的想象力使事件和人物极度变形,使读者在凄然的笑声之后去回味,去思索。下列作品与其创作流派一致的是(     )

A《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B《人间喜剧》

C《安徒生童话》

D《等待戈多》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清徐栋《牧令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     )

A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

C县官是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

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8.斯大林曾说:“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这说明斯大林认为(     )

①核心任务是实现工业化

②工业化是维护无产阶级政权的重要途径

③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条件

④工业化快速得了到实现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9.下列哪一国际组织可以为中国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城镇化均衡发展,保障农村生活,扩大基本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改革公共部门等事务提供帮助(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4.“诗不能尽,而为书,而为画”,追求“淡而不薄,厚而不浊,苍而不格,润而不滑”的韵味。下列不属于此风格的是(     )

A王维《江千雪霁图卷》

B阎立本《步辇图》

C苏轼《枯木怪石图》

D徐渭《破荻图》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5.“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     )

A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

B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C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2.下图反映了建国后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状况,对此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了新时期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就

B此时期农民收入提高,生活大改善

C它描画的现象是农业合作化的产物

D它描画的现象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2.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

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3.“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

B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

C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发展

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6.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 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主要理由是(     )

A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B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C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D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7.观察华商、日商纱厂资本分配及变化表(单位:国币万元)

造成华商、日商发展变化的因素有(     )

①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措施

②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挤压

③日本加紧对华侵略,在华势力不断扩张

④华商发展缓慢,日商资本迅速增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3.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

B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垄断空间技术的垄断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4.罗马法的灵魂是自然法。即西塞罗所说“法律源于自然”。这里的“自然”指的是(     )

A源于需要而产生的法律

B是由罗马公民法和万民法的合二为一

C是习惯法而不是成文法

D源于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理性平等观念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8.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写到:“同治、光绪年间的政治领袖如曾、左、李及恭亲王、文祥诸人原想一面避战,一面竭力以图自强。不幸,时人不许他们,对自强事业则多方掣肘,对邦交则好轻举妄动,结果就是误国。”对上述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政治领袖们的自强运动大大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B误国突出表现为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战败

C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是政治领袖们避战的结果

D时人多方掣肘是导致自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9.1912年,上海某时尚杂志登载文章:“近日沪上服饰之异,有目不忍见,口不忍言者。衫则仿西制而无领,袖则短,只笼其臂半。裤则紧贴其股与腿。皆以亮纱及轻纨制之,肤雪玉肌,显豁呈露。裙之料,则以最薄之纱,虽着如未着。大家妇女,习而行之,了不知耻。”  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A上海服饰引领全国潮流

B上海服装质地优良

C当时女性盲目崇洋

D作者态度相对保守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1.2013年10月25日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谈到:“我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就是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下列最能体现谈话思想的是(     )

A1986年中国政府在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B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形成“上海共识”

C2006年上海合作组织教育部长举行了第一次会议

D1992年4月中国政府派出军队赴柬埔寨维持和平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0.《中国民主政治白皮书》 中指出:“中国的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目前县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目前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有280多万人,来自各民族、各行业、各阶层、各党派。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有(     )

①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结合

②代表具有广泛性

③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④呈现出渐进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6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3分

21.关于人性与道德的论述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皆有不忍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

  材料二  董仲舒从天人相副说出发,提出了“性三品”说。……他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圣人之性”者与“斗筲之性”者,一为天生的善,一为天生的恶,无可改变,惟“中民之性”者可经教化而为善。

——张世英《儒家与道德——在基本人权平等前提下容许差等之爱》

  材料三  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人各有心,至有视其父子兄弟如仇仇者。圣人忧之,是以推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以教天下,使之皆有以克其私、去其蔽,以复其心体之同然 。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概括孟子关于人性论和道德观的基本观点。

(2)依据材料二,董仲舒对人性论看法与孟子有何差别?董仲舒这一思想的理论依据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王阳明对人性的看法继承了谁的思想?王阳明“克其私、去其蔽”的途径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传统儒学对于当今社会加强道德建设的借鉴作用。

正确答案

(1)孟子宣扬性善论,认为人皆有四心;提出仁、义、礼、智的道德观。

(2)提出“性三品说”,将人性分为三等;认为只有“中民之性”可教化为善。

理论依据是“天人合一”学说。

根本目的在于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

(3)继承了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人在本质上皆有圣人之心的道德品格。

途径包括“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4)道德境界是人生的重要追求;道德建设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保证。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22.规则是构成社会体系的基本因素,市场经济运行也存在着一定的秩序和规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提出“政府应最少地介入经济领域,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因此世人尊他为“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材料二  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用政府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一场严重的经济滞胀,凯恩斯主义遭到严重严峻挑战。

——上述材料均摘自魏成元《市场规则论》

  材料四  1992年,邓小平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1)指出一、二中的经济政策在1929—33年的“大萧条”中,对美国的不同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这一观点:“就社会规则的整体理性而言,任何时代的规则都是运用于解决那个特定时代具体社会利益矛盾的结果” 。

正确答案

(1)材料一中的经济政策,没有克服经济危机,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材料二中的经济政策,实施罗斯福新政,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减缓了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也是美国经济“滞胀”出现的重要原因。

(2)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23.阅读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  罗斯福早在1943年就授权他的亲信雷斯特.戴维斯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中宣布:美国既不能回到孤立主义,也不能满足于为自己划定某个势力范围的传统均势政策,而是要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罗斯福宣称雅尔塔会议是“一个转折点——我期望对我们的历史,从而对整个世界的历史都是如此。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谈到杜鲁门主义出台时)说:“在这篇讲稿中我不希望有模棱两可的字眼。这就是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摘自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第二卷李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施莱辛格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

——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上册

  材料四  里根总统说:“美国从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作用和自由世界的领袖撤退,这是愚蠢的,站不住脚的,也是危险的……我们再也不能采取守势了。苏联已向我们发出挑战,要我们在思想和价值观念方面的领域与他们公开竞赛,我们打算应战。”

——刘金质著《冷战史》下册

  材料五  美国总统布什于1989年正式提出“超越遏制”战略。布什声称“美国现在的目标不仅仅是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我们所谋求的是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我们要求苏联在国际上以较负责态度行事,维护国际社会的稳定,在国内政策上朝着较开放和民主化的方向前进,实现政治多元化、尊重人权和开放天空。”

——据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下册

(1)阅读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对战后世界的基本设想。如何理解罗斯福说的“雅尔塔会议是一个转折点?”

(2)材料二中杜鲁门主义与罗斯福的世界蓝图有何共同之处?所不同的是什么?他所说的“转折点”又意味着什么?为此,他提出什么战略作为美国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

(3)尼克松政府“甩掉了什么包袱”?举一例说明尼克松政府“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以适应国际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尼克松时代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化?

(4)材料四表明里根的什么态度?这一时期美国的外交政策有什么变化?

(5)材料五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的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6)综合上述材料,请说出战后美国一以贯之的外交指导思想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战后美国要称霸世界(领导世界)。

美国在外交上由传统的孤立主义到战后的世界主义,将领导世界。

(2)相同:确立战后美国的霸权地位。与罗斯福所不同的是,杜鲁门主义充满了反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色彩。

意味着美国要充当世界宪兵,干涉他国内政,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

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

(3)甩掉了越南战争的包袱。

主动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牵制苏联,对应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世界。尼克松政府调整对外政策,由杜鲁门时代的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

(4)反苏反共的态度。重新采取对苏强硬政策(或新遏制政策)。

(5)和平演变苏联。促使苏联解体。

(6)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实用主义。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节录《二一九法令》

  材料三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亚历山大二世在农民与土地问题所持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态度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说明法令条文中两种农民在权利规定方面的不同。

(3)材料二中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自由的前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令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

(4)据材料三,指出“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的原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1861年俄国改革未能平稳社会秩序的关键所在,对今天有何借鉴?

正确答案

(1)态度:解放农奴,但不将土地无偿地给予农民。

原因:农奴起义严重威胁到沙皇统治;废除农奴制面临贵族的强大阻力;维护农奴主利益。

(2)不同: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

(3)前提:赎买土地。不符合实际。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

(4)原因:农民没能真正获得土地与自由。

(5)关键:改革者没有满足农民在土地问题上的基本要求。

借鉴:在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解决好农民与土地的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义利观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比如,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它更多地强调精神,以便于战胜在物质上强于我们的敌人;在国家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以便于在国破家亡中救亡图存;等等。

——郑永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义利观理论形态的历史演进》

  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邓小平文选》第2卷

  材料二  我们要做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好兄弟。“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中国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

——2014年11月21日习近平《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

(1)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义利观的差异,结合时代背景简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你对义、利的认识。

正确答案

(1)差异:

毛泽东:强调义高于利,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邓小平: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同时要兼顾国家、集体利益;反对见利忘义。

原因:毛泽东的义利观形成于民族危机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是首要任务;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建设、强国富民是国家中心工作。

(2)任何阶段的任何个人、阶级、国家都有自身的义、利,但必须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或义、利具有时代性、阶级性。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