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以法治国。……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势者,胜众之资也。
——《韩非子》
12.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13.指出“为了罗马的意义和安全”罗马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
14.材料三体现了哪些原则?有何历史意义?
15.归纳材料四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记载:鸦片战争前,清朝的进口税率为16%,出口税率为4%,比同时期实行自由税率的法国的税率低。
清《粤海关志》记载:鸦片战争前,皇帝“子惠黎元”,“以柔远人”,对外国商船,尤其是朝贡商船,不仅废除了前朝的一些税种,而且持着“损之又损”的原则,在常额之外,又有优惠,甚至在一些时期实行贡船免税政策。
16.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清朝海关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17.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海关自主权丧失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18.指出我国2001~2006年进口汽车关税税率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趋势形成的国内背景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19.综上,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海关主权与民族经济发展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的面前,站着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在屈辱中呻吟的民族!那场战争结束之后,我们这个民族的骄傲就没有了!那些战胜者们骑在我们的脖子上作威作福,他们随意践踏我们的尊严,一个欧洲大陆上最高贵的民族的尊严!
——1934年希特勒的演讲
20.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的骄傲”丧失的原因。为恢复“民族的尊严”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选择了怎样的道路?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2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二战后德国重新获得世人尊敬的原因。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