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泰安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12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王方庆,雍州成阳人也。其先自琅琊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其祖随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

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古指马来人)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神功元年七月,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破契丹凯还,欲以是月诣阙献俘。内史王及善以为将军入城,例有军乐,而今上孝明高皇帝忌月,请备而不奏。方庆奏曰:“臣按礼经,但有忌日,而无忌月。晋穆帝纳后,用九月九日,是康帝忌月,于时持疑不定,下太常,礼官荀讷议称:‘礼只有忌日,无忌月。若有忌月,即有忌时、忌岁,益无理据。’当时从讷所议。军乐是军容,与常不等,臣谓振作于事无嫌。”则天从之。则天尝幸万安山玉泉寺,以山径危悬,欲御腰舆而上。方庆谏曰:“今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比于楼船,安危不等。陛下万人父母,奈何践此畏涂?伏望停舆驻跸。”则天纳其言而止。

方庆博学好著述,所撰杂书凡二百余卷。尤精《三礼》,好事者多询访之。每所酬答,咸有典据,故时人编次,名曰《礼杂答问》。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 家:安家

B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 冒:贪污

C欲以是月诣阙献俘 诣:前往

D比于楼船 比:等同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 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

B臣谓振作于事无嫌天下可运于掌

C当时从讷所议 某所,而母立于兹

D以山径危悬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B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C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D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方庆家世显赫,其祖随王褒入关;其父王弘直,秉性耿直,敢于劝谏;王方庆年少 有为,十六岁时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

B武则天临朝当政时,王方庆官拜广州都督,他在任数载,为官清廉,对下属要求严 格,政绩卓异。得到时人的高度赞赏。

C王方庆学问渊博,他议政或谏言,总能引经据典,如对在皇帝忌月上报战功时究竟 能不能奏乐,他据引典籍坚持要奏军乐。

D王方庆正直敢言,武则天曾临幸万安山玉泉寺,因山路危险,她想让人用轿把她抬 上山,王方庆反对,认为皇上不能畏惧险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2)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D 比:相比、比较

考查方向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解题思路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文言文考查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一般采用选择题形式,有时也会结合翻译题和文意理解题进行命题。选择题中,命题者给出四个文言词语(实词),将它们置于具体语境中,给出解释,要求考生选出解释错误或正确的一项(多是让选择解释错误的)。《考纲》中规定要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大体可视为“常考文言实词”的基本范围,不过历年高考文言实词的考查范围远超过这120个实词,考生须全面复习。考查的重点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把释义放到原句中,把整个句子翻译一下,如译得通顺,初步说明这个解释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的。当然,有时译得通顺,还是不能断定解释是对是错,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把整个句子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判断。B项中“余然后废卷而叹”意为放下书感叹。

易错点

D“比”容易忽略语境致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与”分别为“介词,和”与“连词,和”;B项“于”分别为“介词,对于”与“介词,在”;C顼“所”分别为“放在动词或动短语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和“名词,处所”;D项“以”都是“连词,因为”

考查方向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解题思路

高考中,文言虚词的考查范围主要是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除了18个文言虚词外,高考也还有对其他文言虚词、兼词和复音虚词等的考查。对这些虚词,部分省市高考题中专门设题考查。而其他高考题对这些虚词的考查,一般不设专题,常在文意理解、断句和翻译等题型中体现。一般是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句子中,先确认自己熟悉和有把握的某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再代入另一句中,看看代入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从而比较异同。

易错点

A“与”的两个词性误认为一样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他家藏书很多,不比秘阁的少,至于图画,也多异本。子孙没能守住家业,他死后不久书画大多散失。

考查方向

文言断句。

解题思路

断句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首先要通读几遍,弄清大致内容;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断出大的层次,再逐步缩小范围;其次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人命地名官职名等;最后检查排除。

易错点

考生不理解意思,“甚多”容易断开,“寻”误解为寻找。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王方庆反对,认为皇上不能畏惧险难与原文不符,原文为“奈何践此畏涂?伏望停舆驻跸”。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解题思路

读懂原文,筛选题的答题方法基本上是排除法和比对判断法。常见答题步骤如下:第一步,细读题干,明确要求。要明确筛选的对象是什么,标准是什么,呈现的方式(如直接、间接)是什么。第二步,分析选项,剔除不是表现该主体(人、物、景等)的选项。第三步,分析剩余选项,理解主体的特征(如人物的性格特征、景色的特征等),判断是否与选项吻合。这类考题一般都是把人物、事件、事物、观点等综合在一起设题,要求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一个对原文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选项。命题者在出题时通常是在大体正确的内容概括中设置一两处微小的不正确表述来干扰答题者。

易错点

考生误解“奈何”一词词义。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

(2)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

解析

(1)采分点:(“尝”译为“曾经”,“就”译为“跟随”,“受”译为“学习”,“卒”译为“终止”)

(1)采分点:(“乃”译为“就”,“集止”译为“约束”,“绳”译为“受到法律的制裁”,“清肃”译为“清明整肃”)

考查方向

翻译文中的句子。

解题思路

文言文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易错点

(1) 落实“尝”“就”“受”“卒”等词语的翻译,语句通顺。(2)落实“乃”“集”’“绳”“清肃”等词语的翻泽.语句通顺。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0分

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3.要求:(1)选准角度,根据漫画的寓意立意; (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敢于尝试 (2)突破自我

解析

漫画意蕴:如果你不去尝试做你喜欢的事;如果你不去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东西,你会后悔。人生之路很长,总有时间去实施备选方案,但不要一开始就退而求其次。

考查方向

图文转换。

解题思路

漫画对自己的启示,其实就是揭示画面寓意。答题时(1)认真细致观察分析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或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2)挖掘隐含信息——主体、事件、对不对、为什么,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通常要采取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彰显意义。(3)表达简洁明了,含义囊括所有画面,应从人或社会的角度(道德、品质、环保等)进行思考。(4)用词讲究,一般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标题是漫画的眉目,它有揭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因此,拟写标题时,先要弄清漫画讽刺或颂扬的主体和漫画的主题,然后再围绕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一般可采用中心事件描述法、引用画中人物语言法、比喻法等来拟写标题。

易错点

对漫画的画面,没有读懂,理解出现偏差。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阅读下面的明诗,回答问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4.这首诗的中间两联,集中写了作者的哪些“观书”感受?

15.这首诗的尾联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析。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观书让作者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头脑不断被新知充实,书中奇景变幻无穷,令人心旷神怡。

解析

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

考查方向

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确定答题区间为二三联,然后抓住关键字词即可概括出作者观书的感受。

易错点

考生审题不清,对二三联意思理解有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尾联使用衬托的手法,以实衬虚,虚实结合,用贵公子的浅层次的感官追求来反衬作者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解析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

考查方向

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解题思路

明确手法,把关键词语放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写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

易错点

考生容易忽略对作者情感的探究。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false

17.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第一处不超过20字,第二处不超过15字。

人生不可缺少的三种交谈,即阅读、写作和信仰。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借此把外在的生命经历转变成内在的心灵财富。信仰是与心中的上帝交谈,借此积聚“天上的财富”。需要说明的是,这三种交谈都是在独处中进行的。没有独处,没有内在的整合,一个人很难成长、成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国外一项新研究认为,语言进化①可能与当地的气候及地形有重要关系②在那些 ③相对更热④有更多森林的地区(例如热带),语言趋于⑤变得“洪亮”,采用较低频率的声音且较少使用不同的辅音⑥而在寒冷、干燥、多山的地区,语言则⑦往往以重辅音为主。元音丰富的语言为何更频繁地出现在热带地区?一个可能的理由是⑧它们能够比⑨急速、高频辅音控制的语言传播得更远,后者在潮湿的森林环境中很容易失去其⑩语言的保真度。炎热与潮湿就像树木的枝条和叶片那样,能够阻断声音。

(1)为了表达简明,画线的词语有两处应该删除,序号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2)画线的标点有两处错误,序号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 ②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

解析

根据前后语境的暗示即可推断出补写信息。

考查方向

语言简明、连贯。

解题思路

要准确补写有关内容,首先是阅读语段,理清内容和层次;然后根据上下文逻辑和相关词语句式推导出所补写句子的关键词和句式;最后根据字数写出补写内容。

易错点

忽略内容和前后暗示。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⑤和⑩ (2)④和⑥(4分)

解析

“变得”和“趋于”重复,“其”指代的就是“语言”,因此必须删除⑤和⑩。

考查方向

语言简明、连贯。

解题思路

语言简明题要注意:表意功能完全相同的成分不能同时出现,尽量删去可有可无的词语,尽量使用指代性词语,避免晦涩歧义。

易错点

考生对“其”的指代作用不能正确认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赤壁怀古怀东坡

陈世旭

①跋涉过千山万水,在一个叫“黄州”的地方久久停留。只为向一位我极其崇拜的诗人顶礼,是他将一段绚烂的文学史凝固成赤色的坚岩。

②黄州古城,赤鼻矾头,林木葳蕤,亭阁楼榭半隐在绿丛。一山陡峭,站立着昔时的汉川门。褐色石阶沿坚岩蜿蜒,石阶磨出了凹陷,记录着岁月。条石护栏下面,苏东坡热爱的翠竹挺拔直上,微风轻拂的竹叶簌然。

③上八卦桥,经锁春台,绕楼花园,过蜂腰桥,问鹤亭下,荷花池回环曲折,莲叶间传出平平仄仄的清韵。登高一览,远山似眉黛,原野一碧万顷。是谁问:君见否,苏子泛舟作赋、酹江邀月?

④相隔了一千年的沧桑,浩瀚大江的岸际线已随波涛滚滚的历史远去。永远留下的 是诗人的歌吟和歌吟中的诗人的灵魂,以及后世人们的无尽浩叹,一腔怅惘。

⑤九百三十四年前那个晦暗的春天,被贬谪的诗人蹒跚走出落满乌鸦的御史台。整 整四年又四月,团练副使躬耕于黄州荒芜的坡地,中国最伟大诗人的行列有了“东坡居 士”。

⑥“神祗编织不幸,以便人类的后代歌唱。”(《荷马史诗》)一场乌台诗案,让总是不合时宜的诗人因言获罪,曾经锦衣玉食的荣华轰然坍塌。诗人瞬间由仕宦而成流人;由繁华京都到偏僻小城;由高第府宅到小寺寄居,“与僧人蔬食”,到“自筑雪堂”,又“筑建南堂”,方“得其所居”。

⑦但历史的悖论决定了:落寞者成圣。

⑧乱石穿空,正直遭受强暴;惊涛拍岸,论证谁是风流人物。庙堂是滋生阴谋的牢笼,山野才有五谷丰登的沃土。真正的天才不会耿耿于冤屈、戚戚于困境。固然是朝廷放逐了诗人,又何尝不是诗人放逐了朝廷。遗世独立,凭虚御风,去追逐流水行云。江上明月,山间清风,诗人回归于清纯和空灵。

或竹笠草屐,与渔樵杂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掬苦汗,使一泓清流落英缤纷;或一蓑烟雨,放浪山水,“终日无事,啸咏而已”,倚杖听江声,夜饮醒复醉。一杯酒在胸膛燃烧着另一杯酒,“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心则随风景而去,苍茫不可知;或焚香静坐于寺院,“撷亭下之茶,烹而饮之”,物我相忘,身心皆空,跟和尚聊天,尽兴处,打个喷嚏也是诗。说是“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笛知”,却没有人能真正读懂他的内心。

⑩池岸断壁上,睡仙亭有石床石枕,醉卧过泛舟归来的诗人。多情的人早生华发,背倚绝壁,心头过尽千帆。听江涛高一声低一声,荆棘丛生的心,打开千古的怀抱,一如不系之舟。风生水起,宠辱皆忘,任音符的一江春水,沿着文字的阶梯,升华或沉沦。苦难是一种宿命,而永恒不需要证明。

那一夜,诗人面对大江长天,凝神伫立于船头。“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一袭衣髯飘逸,在漫江透明的月色里时隐时现。目光越过壁立的山峰,宽大的衣襟里,藏着如椽之笔。举手若电,寒气凛冽的长剑,从诗歌的战场划过。豪气在刹那间逼近,照亮了语言。莫大的痛苦与盖世的才气,惊呆了历代狷狂之士的眼睛。

乌台诗案是政治迫害,却成就了文化奇观。因为歌吟,苏东坡跌入人生的“井底”; 同样因为歌吟,苏东坡攀上时代的巅峰。绝世的才情,让一个蛮荒之地,从此万树繁花,千年烂漫。

一首词,两篇赋,让一座城池获得巨大的光荣:“唯楚有才,黄郡实当其半。”(《湖 北通志·人物志序》)

贬谪是诗人的不幸,贬谪于黄州却是诗人的大幸。“黄州山水清远,土风厚善。其民寡求而不争;其士静而文,朴而不陋。虽闾巷小民,知尊爱贤者……”不愧为苏东坡人生最重要的驿站。

漫步黄州,空气里弥漫着苏东坡的气息,到处是诗人的身影,到处是诗人的足迹, 街道、地名、书院、广场乃至肉、饼、羹,皆冠其名。“苏东坡”,早已植入黄州市井的生活。

长江依古城流过,水面浮着雾霭,含了浪漫的品质。月色将至,繁星现出微光。山岚、村庄、树木,对岸的灯火轻笼于空明。柔风在林中徘徊,相伴怀古的幽情。

“世界的存在为了一本书。”([法]马拉美)

赤壁的存在为了苏东坡。

(有删改)

19.文章②③中有关黄州环境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20.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含意。

(1)固然是朝廷放逐了诗人,又何尝不是诗人放逐了朝廷。

(2)贬谪是诗人的不幸,贬谪于黄州却是诗人的大幸。

21.赏析第⑨段画线的句子的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

22.文章的收束句是:“赤壁的存在为了苏东坡。”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谈谈你对此的理 解。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通过描写黄州的自然风物自然引出苏东坡和黄州的渊源,由物及人,为下文进一步写对苏东坡的怀念作铺垫。

解析

原文“条石护栏下面,苏东坡热爱的翠竹挺拔直上,微风轻拂的竹叶簌然,登高一览,远山似眉黛,原野一碧万顷。是谁问:君见否,苏子泛舟作赋、酹江邀月?”这些句子都与苏东坡有关,因此作答要朝主要人物考虑。

考查方向

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题思路

景物描写的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文化,提示时间季节环境特点;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文章主题。

易错点

考生容易忽略景物描写与下文之间的关系。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因乌台诗案朝廷流放了苏东坡,苏东坡因此远离了滋生阴谋的朝廷,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凸显了其遗世独立的可贵品格。 (2)贬谪是诗人人生的遭际,而被贬到山水清远、士风厚善的黄州确实是苏东坡最大的幸运,因为他在此收获了丰厚的文学创作成果。

解析

(1)句是说苏东坡更喜欢寄情山水的生活,(2)句侧重于讲苏东坡贬谪黄州后的文学成就。

考查方向

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

解题思路

这类句子的理解需要三个层面:句表意,句内意,句外意。考查重点放在第三层上,需要把握主旨,联系上下文,适当联想和引申。

易错点

考生容易忽略文章主旨。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画线的语句使用了对偶、 引用、化用等手法,概括写出了苏轼贬谪黄州后的躬耕、宴饮、郊游、赋诗等生活情景,突如表现了苏轼旷达、率性的文人情怀。行文整散结合,文采斐然,表现力强。(手法2分,效果2分,共4分)

解析

该题关键在于说出好处,好处应兼顾手法的效果和在文中的效果。

考查方向

考查重点句子的艺术技巧。

解题思路

对局部文字的赏析,切入的角度有: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语言表达。

易错点

考生容易忽略手法在文中的具体效果。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黄州是苏轼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的人生驿站,他在这里度过了四年四个月的流放生活;一首词两篇赋让一个蛮荒之地的赤蹙变的千年烂漫;“苏东坡”植入了黄州市井生活,黄州弥漫着他的气息,刻下了他的烙印;赤壁的壮丽山水、风土人情成就了苏轼的千古文明。(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共6分)

解析

这句话主要讲的是赤壁对苏东坡的重要意义。

考查方向

考查对主旨句的理解。

解题思路

主旨句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因此既要把握本句的字面意思,又要注意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易错点

考生容易忽略二者之间的关系。

填空题 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6分,共6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用“_______,________”评价《关雎》,认为文艺在抒发个人情感时要哀乐适度。

(2)《琵琶行》中,用月色侧面烘托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及艺术魅力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用“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展现了出征将士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

正确答案

(1)乐而不淫,哀而不伤。⑵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似)霹雳玄惊

解析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考查方向

常见名篇名句背诵。

解题思路

熟记考纲规定的64篇必背篇目,并且对生僻字要常写常记。

易错点

“淫”、“舫”、“卢”、“霹雳”易写错。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undefined分,共NaN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时下,每天都是霓虹流转,光怪陆离,人们都在忙忙碌碌马不停蹄地追赶着自己的梦想,宁静似乎成了一种奢侈。_______,沉静下来让自己有一个满意的心情,(气定神闲/从容不迫)地做点儿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什么都不做,只寻一个恬淡的去处。

我曾多次(领略/领教)过北欧咖啡厅的别致风味。咖啡厅里,几乎座无虚席,但却宁静得让人心悸,人们一个个安祥地(翻阅/翻检)着手中的一本书、一张报纸,或是什么都不做,只优雅地目视着前方,而眼前的一杯咖啡,抑或是一杯红酒,似乎只是个简单的道具而已。那样的宁静,实在是当今世界的一种大美。

朋友也曾在冬至时带我到海边寻觅“静”。举目四顾,昔日宛若步行街般兴旺的海滨,早已繁华落尽,像一个垂暮的老人,慈祥、安静、从容。坐在海边的礁石上极目,见海天茫茫处的渔村,掩映在层层浓密的芦荡之中,__________。天高地迥,远黛苍茫,海风阵阵,鸟鸣啾啾,一颗躁动抑郁的心也随之静若幽谷。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霓虹 光怪陆离

B奢侈 座无虚席

C安祥 天高地迥

D躁动 远黛苍茫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气定神闲 领教 翻检

B气定神闲 领略 翻阅

C从容不迫 领略 翻阅

D从容不迫 领教 翻检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是忙碌之中,总该给自己一个间隙 清晰可见有几缕炊烟

B因此忙碌之中,总该给自己一个间隙 依稀有炊烟袅袅升腾

C但是忙碌之中,总该给自己一个间隙 依稀有炊烟袅袅升腾

D因此忙碌之中,总该给自己一个间隙 清晰可见有几缕炊烟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安祥”应为“安详”

考查方向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解题思路

考查的重点是现代汉语中的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勇字。其主要范围是一些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多义字、错别字。

易错点

祥和详,形近、同音容易误判。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气定神闲:心气平静,神情悠闲;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多指意外变故面前的表现);据语境,应用“气定神闲”。领教:请教,体验,经受(多指不好的感受与体验);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辨别它的滋味;据语境,应为“领略”。翻检:翻动查看;翻阅:翻着看;据语境,应用“翻阅”

考查方向

正确辨析现代汉语常见近义词。

解题思路

近义词辨析方法:弄清侧重,把握轻重,辨明范围,分清词语色彩意义,分辨适用对象,明确搭配。

易错点

对语言环境的分析和对词义的辨析不能兼顾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第一空,要梳理文脉,根据提示语和语气来确定文句,由前一句中的“每天都是”“人们都在忙忙碌碌马不停蹄地追赶着自己的梦想”且“宁静似乎成了一种奢侈”可以看出,语境对“忙碌”并不多么赞赏,故应用表示转折关系的“但是”,而“人们都在忙忙碌碌马不停蹄地追赶着自己的梦想”与“忙碌之中,总该给自己一个间隙”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第二空,可根据语境中的提示语“坐在海边的礁石上极目”“海天茫茫处”“层层浓密的芦荡之中”,可知,“清晰可见有几缕炊烟”显然不合逻辑,“炊烟升腾”只能是“依稀”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题思路

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三个条件:统一的话题、合理的语序、上下文语意的呼应。

易错点

不能诵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undefined分,共NaN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元素”一词中的“元”意谓本源、本根,“素”意谓未被分割的基本质素。“中华文化元素”,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如阴阳和谐、五行相生相克、民本思想、区别于拼音文字的形义文字等。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如水墨画的书画同源、墨分五色:武术的技艺合一、刚柔相济、讲究武德;园林的天然雅趣、可居可游可赏等。可见,文化元素绝非神秘存在物,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始终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风俗之中。中华文化元素之于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须臾不可分离。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世界上各种文字都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多数文字从象形走向拼音,而汉字则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近有学者将汉字归为“拼义文字”,即注重语义拼合的文字:首先创造多个视觉符号作为表达万象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符号组合起来,用小的意义单位拼合成大的意义单位,表达新事物、新概念。自成一格的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它主要传播于东亚,成为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文载体。在古代,中国长期是朝鲜、越南、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日本以汉字译介西方文化,成效卓异,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诸国所起的作用。故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汉字是中华文化系统中影响最深远广大的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文化元素重要内容的汉字,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它区别于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欧洲文化。汉字文化圈是一个有着强劲生命活力的文化存在,是世界上颇具原创性和传承力的文化圈之一。

内蕴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元素并非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而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因而是经典的。它同时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又是时代的。中华文化元素也是在世界视野观照下、在与外域元素相比较中得以彰显的,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中华文化元素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加深中华文化对国人的感召力、亲和力,促使人们增强历史敬畏感和时代使命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此外,通过发掘蕴含着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彰显可亲可敬的中国风格,并将其传播给异域受众,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选自2016年1月21日《人民日报》,作者冯天瑜,有删节)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化元素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制度、 行为、观念等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B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的汉字,作为中华文化元素重要内容,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

C中华文化元素既有经典性又有时代性。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是构建当代中华文 化的基本成分之一;开掘并弘扬之意义重大。

D中华文化元素并不是一个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它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 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华文化元素是指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通过不断熔铸而形成的较为稳固的具有中 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文化成分。

B日常所见的诸多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与中华文化元素 共生共存,须臾不可分离。

C从象形走向拼音,是世界上文字进化的基本趋势,而汉字则是唯一从象形走向表意 与表音相结合的文字。

D汉字创发于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东亚诸国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文载体。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联、福字、窗花,象征吉祥如意的红灯笼,以“孝”为载体的家国天下情怀,这些都是中国文化中的民俗文化事象、文化符号。

B汉字具有极强的造词能力,如以“电”为词干可组成电灯、电话、电脑等词语,可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概念。

C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四大发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采用的“中国红”,都是中 华文化元素经典性和时代性的体现。

D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花木兰》演绎中华文化元素并获得成功,充分说明中华文化完全可以“走出去”。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文主要以汉字及汉字文化为例阐明了中华文化元素的特性及作用,论述了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的重大意义。

考查方向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题思路

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读懂作者写作意图。

易错点

考生容易审题不当,抓不住题干中“主旨”这一关键词。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B项颠倒了“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与“中华文化元素”的关系;C项“唯一”的说法没有根据;D项“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字”说法错误,原文是“自成一格的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

考查方向

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

答题时注意审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那就要排除正确的三项。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

易错点

考生锁定答题区间后,不仔细对照,容易曲解文意。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据原文,“以‘孝’为载体的家国天下情怀”应属于“中华文化元素”而非“文化事象、文化符号”。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比对原文信息。一般一是比对跟原文内容的出入或差别;二是比对选项中表述出来的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

易错点

考生没有认识到中华文化元素和文化事象和文化符号的区别。

单选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UIGO科研团队宣布,他们发现了来自于13亿光年外的引力波,引力波与阿尔 法射线、贝塔射线一样,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

B多年来,面对名利和诱惑,著名词作家阎肃一直坚守底线,一片冰心,始终高歌主旋 律、传播正能量,体现出一名文艺老兵高尚的人格修养。

C供给侧改革是对过去30多年改革注重需求端的重大思路调整,绝非一项短期政策 变化,而是一项长周期经济改革,实践中不可能一挥而就。

D春节刚过,医院号贩子又死灰复燃,北大口腔医院、同仁医院、北京妇产医院等医院 的号贩子准点“上班”了,而且明目张胆,不避保安。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无声无臭:形容人没有名声或事情没有消息,此处望文生义。B项,一片冰心:形容心地纯洁,不羡慕荣华富贵。C项,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此处不合语境。D项,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用以指坏事,此处使用对象错误)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解题思路

正确理解词语(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等,其中不仅有词语(熟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易错点

“无声无臭”易望文生义,应准确识记成语意思,结合语境判断。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表明,当下的世界已经形成经济高度依存、信息高度发 达、产业相互交融的格局,是一个经济高度一体化的时代。

B与流行文化相比,乡土文化的变化明显迟缓,要想让乡土文化保持质朴无华的本色 的同时吮吸流行文化的养分,需要下一番工夫不可。

C近年来,我国关于留守儿童的舆情事件增幅显著,无疑暴露了这一群体面临的非常 严峻的“成长危机”,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伤痛”。

D实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推行阳光行政,是实现全面 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主宾搭配不当,“世界”与“时代”不搭配;B项句式杂糅,“需要……”“非……不可”,两者取其一;C项表意不明,“一种‘时代的伤痛’”究竟是指“关于留守儿童的舆情事件增幅显著”还是“成长危机”,有歧义

考查方向

辨析语病。

解题思路

语病辨析题答题时,可以用语感审读法、结构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

易错点

C项表意不明,容易误导考生。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