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西安市2016年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西方人喜欢说“天上”,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

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

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

C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

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中,“天下”作为方位概念、疆土概念、国家概念、世界概念、政权概念等形形色色的语义变化,体现了中华文化丰富的内涵和多彩魅力。至近代,随着我们现代意义上“国家”观念的形成,“天下”的意义向“世界”拓展。与之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人文情怀也是“天下”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从先秦到明清,在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语由地域概念向人文概念的拓展,不仅仅是中华民族语文修辞的发展,更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不断升华。题中的“其心必同”“其心必异”就是文化的认同,故选C

考查方向

古代传统文化的理解

解题思路

抓住“其心必同”“其心必异”,排除区域划分。

易错点

只认为“天下”是个地域概念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4.朱元璋未称帝时就认为元朝“以宽纵失天下”,“(治国)首在正纲纪。元氏昏乱,纪纲不立,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今将相大臣,宜以为鉴,协心图治,毋苟且因循,取充位而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打击贪腐,整顿吏治

B废除丞相,直辖六部

C设大学士,以备顾问

D广开言路,体察民情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朱元璋认为元朝“以宽纵失天下”,认为治国“首在正纲纪”,所以他登皇帝位后在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反贪运动,整顿吏治。故本题答案选A项,B、C、D不符合“正纲纪”的题意。

考查方向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朱元璋的治国思想。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易错点

对“以宽纵失天下”和“首在正纲纪”关系的理解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5.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正确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是近代向西方学习以建立近代国家为主要内容。从而得出这一现象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考查方向

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变法时期

解题思路

A\B时间不符、不学西方的政治制度,D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易错点

对各个历史时期学习西方的内容区分不清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8.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A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B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C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

D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提到“不敬神”而被迫害,说明宗教神学思想在雅典仍占重要地位

考查方向

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材料中可以看出很多有才能的人和著名思想家与文学家受到迫害,而理由都与宗教信仰有关,故人文思想并非雅典的主流思想,选B.

易错点

没有注意材料中人物的人文主义共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0.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会议上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帝国特惠制”的建立()

A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初雏形

B表明英国放松了对殖民地控制

C加剧了本来很严重的贸易摩擦

D成为缓和经济危机的成功典范

正确答案

C

解析

1932年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各主要西方国家纷纷设置关税、贸易壁垒,以克服经济危机,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C符合题意。A不对,题干反映的是贸易保护主义;B不对,题干反映的是限制进口,扩大出口,没有体现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程度;D 不对,贸易壁垒不利于经济危机的缓和。

考查方向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解题思路

第一,要知道参加“帝国经济会议”的是英联邦的成员,即英国及其殖民地;第二,更重要的是要看会议制定的“帝国特惠制”的内容,关键是对成员国以外的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构筑起了关税壁垒;第三,要结合“1932年”这个时间考虑,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提高关税壁垒,以邻为壑,企图转嫁危机,结果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所以“帝国特惠制”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可想而知。

易错点

不能认识到关税贸易壁垒的影响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唐末五代,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故其社会地位并不高。入宋以后,宋朝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这反映出()

A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B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

C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D民族融合推动民间信仰变革

正确答案

A

解析

小说的繁荣时期在明清,与材料中的宋金时期不符,故B错误;理学为民间思想注入了新的内容,而非理学是社会价值观的整合,故排除C; ;使民间信仰“宋朝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是官方行为,故D错误。宋金对抗的时代要求,借助民间信仰,融合了理学的人格塑造,使关羽信仰官方、民间地位迅速上升,故选A

考查方向

宋代政治思想

解题思路

理解关羽信仰地位提高的关键是皇室对关羽的重视,目的是为维护统治服务

易错点

对理学的影响认识不足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一变化()

A导致宋代边境贸易严重退化

B说明政府贸易政策因事制宜

C缓和了宋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D促进了宋与边疆的贸易往来

正确答案

B

解析

北宋政府改铜钱购买为物物交换,主要是因为边民以铜钱铸造兵器袭扰内地,这并不是商业贸易的退化,而是考虑了当时的实际情况,故属于因事制宜。

考查方向

宋代商业经济

解题思路

边民以铜钱铸造兵器袭扰内地,威胁内地安全,而是考虑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减少金属货币的使用,也是一种不得已的做法。

易错点

认为物物交换一种贸易退化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6.1938年初,日本声称:若中华民国放弃抗日,日本可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对华特殊利益(如治外法权等)。”1940年7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英国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废除‘治外法权’。”不久美国也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取消在华一切……特权。”这些情况说明()

A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效果

B日本对华政策有引领作用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抗战影响国际局势的变化

正确答案

D

解析

日本对华政策的方针确定于1938年1月,当时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初期,而且其前提是“中华民国放弃抗日”,即听任日本灭亡中国;英美也只是作出有关承诺,并没有实际放弃在华特权。1941年12月美国参战后,英美对华态度改变,与国民政府达成协议,取消治外法权等在华特权,中国国际地位有明显提高,1940年,美英只是做出些承诺,对华政策并没有大的变化。据此排除A.B.C三项。日本的方针是要中国放弃抗战,英美是希望中国继续坚持抗战,所以日英美的态度均出于自身的战略考量,同时也说明中国抗战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很大。

考查方向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对外关系

解题思路

日本的方针是要中国放弃抗战,英美是希望中国继续坚持抗战,所以日英美的态度均出于自身的战略考量,同时也说明中国抗战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很大。

易错点

只考虑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没有看到英美与日本关系的变化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7.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中的“左”倾错误已经抬头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

D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正确答案

D

解析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有两个,一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二是进行三大改造,二者同时并举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一五”计划特点的把握

解题思路

A项只是变革生产关系;“一五”计划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因此不是“左”倾错误的表现;C项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依据材料中“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和“多种经济成分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可知,“一五”计划不仅发展生产力,还要变革生产关系,因此D项符合题意。

易错点

只考虑到某一方面的特点,失之偏颇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9.读《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

B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

C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

D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

正确答案

B

解析

表格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数据表明贵族的数量在增加,故A项错误;总体上看,内阁中贵族数量减少,非贵族数量增加,中间出现曲折波动,并且经历的时间超过一百年,由此表明英国政治变革的渐进性,故B项正确;材料未显示内阁权力的变化,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阁中贵族的数量在第三阶段增加,第四阶段减少,说明工业革命并不能决定贵族的地位,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民主政治的发展

解题思路

表格的数据显示在100多年中,英国内阁中的贵族成员在缓慢的减少,说明贵族在政治领域的作用日益降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后资产阶级在政权中的作用不断加强。

易错点

没有注意表中1885—1905数据的变化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2.1978年,苏联向西方出口石油增加了5%,但其外汇收入却增加了2.5倍,达到了140亿美元。苏联用于购买国外技术和粮食的财政硬通货中60%以上是石油收入。这一现象()

A体现出勃列日涅夫改革显著成效

B助长了苏联低效僵化体制的发展

C说明苏联的工业正快速健康发展

D使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了苏联石油出口收入,在外汇收入中比重较大,经济结构存在一定问题,故A.C项错误;根据所学,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石油出口占财政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美苏争霸问题,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勃列日涅夫改革

解题思路

建立在石油美元基础上的安康稳定助长了低效僵化体制的发展,经济状况不用任何改革就得到了改善,可以大量购买外国先进设备和消费品,还保障了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财政基础。石油成了解决苏联粮食问题的灵丹妙药。

易错点

错把苏联对石油出口的依赖当作经济发展的成就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1.1964年,约翰逊总统发表演说宣称:“美国不仅有机会走向一个富裕和强大的社会,而且有机会走向一个伟大的社会。”建设“伟大社会”就成了约翰逊任内的“美国梦”。由此美国()

A完成了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转变

B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的需求

C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

D把赤字财政作为了经常性政策

正确答案

D

解析

“伟大社会”(包括“新边疆”)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高度繁荣,但也经历了五次经济危机。每当经济危机发生,政府便动用赤字财政、适度通货膨胀等反危机手段,减轻危机的破坏程度,避免企业大量倒闭,控制失业率,稳定社会秩序。这些手段虽然有效,却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考查方向

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故选D

易错点

对“伟大社会”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概念混淆。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元杂剧以后,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戏剧一直是城市人民最主要的共同审美对象。这种情形在明代表现得非常充分。明代戏曲在元杂剧后取得了极大的繁荣。首先是种类繁多……其次是大作家、大作品和名演员不断涌现……第三是不断有创新……汤显祖是明代最伟大的剧作家,他的《牡丹亭》是一部“以情格理”的杰作。汤显祖最佩服的是晚明卓越的思想家李贽(卓吾)。李卓吾主张重视功利,提出“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对汤显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作品强调“情”字,反对封建伦理道德中的“义”和“理”。汤显祖《牡丹亭题词》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以情为指归、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是一种新文化的代表。

——摘自黄建华、任丽青:《明代的城市文化》

材料二  他(莎士比亚)剧本的背景都设在意大利、法国、苏格兰或者希腊,但是实质上这些故事发生的地方就是莎士比亚所了解的狭小世界,即伦敦、斯特拉特福以及二者之间的地区……他的很多重要剧本都隐含着这样的意义。詹姆斯一世的腐朽王朝在《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中的埃及朝廷中得以用反讽的手法再现,《仲夏夜之梦》中的波特姆、彼得·奎斯和他们的同类都是英国的乡下人,而几乎不像雅典人……在《第十二夜》中,我发现马尔沃利就是讽刺版的本·琼森,《李尔王》中的埃德蒙就是莎士比亚心目中另一位对手——克里斯托弗·马洛的最终版。【注:本·琼森和克里斯托弗·马洛都是莎士比亚以后不久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剧作家】

自莎士比亚之后,伦敦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伦敦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也没能例外……如莎士比亚再现世界一样,狄更斯再现了伦敦。

——摘自哈罗德·布鲁姆:《伦敦文学地图》序

1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戏剧繁荣的原因,并简要说明汤显祖戏剧的思想内涵。

1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莎士比亚戏剧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1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16~17世纪中西方戏剧的共同特点。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原因:元代元杂剧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化生活需求的增强。

解析

(1)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社会进入它的晚期。商业经济相对发达,社会生活奢糜腐化,加上明代中期以后士大夫阶层追求享乐社会思潮的兴起,戏曲获得了更为便利的生存发展条件。

考查方向

明朝时中西文化的对比

解题思路

(1)文化的原因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思考。特点归纳注意关键词句“重视功利”

“反对封建伦理道德中的“义”和“理、”“以情为指归、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易错点

没有结合材料,对时代特点把握不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背景: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文主义”的推崇,影响到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有一种适应英国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而当时英国人的生活状况,又为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影响:莎士比亚的戏剧,不仅使人文精神在英国得到传播,而且深深影响了英国的戏剧创作和文学创作,促进英国文化走向辉煌。

解析

(2) 莎士比亚亲历了英国王权由极盛转向极衰的过程,当亨利八世登上权力顶峰的时候,已经为后来王室与国会的冲突埋下了种子。莎士比亚的创作始终没有脱离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堪称一幅历史与社会的画卷。

考查方向

明朝时中西文化的对比

解题思路

(2)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代表人物,其创作背景就是文艺复兴背景

易错点

没有结合材料,对时代特点把握不准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特点: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突破原有文化对人性的压制;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生活,将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在一起。

解析

(3)戏剧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又为时代服务

考查方向

明朝时中西文化的对比

解题思路

(3)特点归纳切忌泛泛而谈,应该把握主要的、实质的内容比较

易错点

没有结合材料,对时代特点把握不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朱元璋政权自至正二十七年十月发动北伐,迅速取得胜利,不足两年时间,中原、华北、西北等大片地区,均为明军占据。但是随着明军战线不断延伸,补给线日益拉长。洪武四年二月,大同卫都指挥使上书称:“大同地边沙漠,元季孛罗帖木儿,扩廓帖木儿等乱兵杀掠,城市空虚,土地荒残,累年租税不入。军士粮饷欲于山东转运,则道里险远,民力艰难。”,正是基于这种状况,山西行省提出采用开中法。开中法是指政府召盐商赴指定地点上纳粮草,再根据其上纳地点及数量,酬之以相应的官盐。这里的“中”有着认购的含意,政府开示纳粮地点与所酬盐数,出榜召商,称之为“开中”;盐商接受政府条件,自报纳粮数量,称之为“报中”。

17.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开中法实施的背景和特点。

1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开中法的作用。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背景:边疆地区战事频繁;当地经济凋敝不能满足军事斗争需要

特点:主要在边疆地区;以军事需要为主(统一战争和充实边储,巩固国防需要);中纳实物(米)为主;盐商为主体;

解析

通过分析材料得出开中法实施的背景、依据材料并结合“表3 洪武朝全国开中法实施情况表”分析可知开中法的特点和作用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阅读能力、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

解题思路

分析材料依据“大同地边沙漠,元季孛罗帖木儿,扩廓帖木儿等乱兵杀掠,城市空虚,土地荒残,累年租税不入。军士粮饷欲于山东转运,则道里险远,民力艰难。”可知开中法实施的背景是边疆地区战事频繁以及当地经济凋敝不能满足军事斗争需要。依据“开中法是指政府召盐商赴指定地点上纳粮草,再根据其上纳地点及数量,酬之以相应的官盐。”并结合“表3 洪武朝全国开中法实施情况表”分析可知开中法的特点是主要在边疆地区;以军事需要为主;中纳实物(米)为主;盐商为主体。

易错点

对材料阅读不仔细,造成知识点丢失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作用:保证边疆地区的军需供给,巩固边防;减轻百姓负担;促进商业、农业和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盐商群体的壮大等

解析

通过分析材料得出开中法实施的背景、依据材料并结合“表3 洪武朝全国开中法实施情况表”分析可知开中法的特点和作用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阅读能力、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

解题思路

(2)依据材料并根据所学开中法的作用可归纳为:保证边疆地区的军需供给,巩固边防;减轻百姓负担;促进商业、农业和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盐商群体的壮大等。

易错点

对材料阅读不仔细,造成知识点丢失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上表能够反映民国时期政治、经济变迁的诸多历史信息。提取其中一项信息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提示:信息提炼+结合史实分析材料+结论)

正确答案

示例一:信息:孙中山的社会影响力巨大。

说明: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缔造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国各省几乎都建有中山公园,说明了民众和政府对孙中山历史功绩的认可。

示例二:辛亥革命及国民革命的影响区域性不平衡。

说明:辛亥革命及国民革命均发端于南方,民主共和观念在南方地区影响力更大。南方各省受辛亥革命、国民革命的洗礼,对民主共和观念认同程度较高,故南方中山公园数量较多。

示例三:民国政府不能全面控制中国。

说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中国,但地方的军阀割据势力仍然存在。在民国政府实际控制地区中山公园数量较多,而在地方势力控制较强地区,中山公园数量较少。

示例四:近代中国城市公共建设的西化
说明:公园是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城市公共建设项目之一。民国时期,各地民众及政府兴建中山公园以此纪念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同时,也带动近代中国城市公共建设的西化和进步。

解析

通过关键信息:“民国时期”“中山公园”“省份”“数量”等内容的理解,找出其中的关系

考查方向

图表材料解析能力,史料的运用能力

解题思路

中山公园分布广,可理解为孙中山的影响大;有些省多有的少,可以从影响的区域不均解读;城市公园的建立又是城市近代化的表现。

易错点

不能通过数量变化找到对应的政治经济史实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