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
【黄钟】人月圆
倪瓒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①。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园,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注】①越王台: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为当年越王勾践点兵复仇处。
简析“明月”这一意象在全曲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明月”是当时的,寄寓作者对故国往事的追怀;作者用明月的亘古不变反衬世事的变迁、朝代的更迭,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
解析
“明月”的象征含义,大都与思乡念远相关,而作为自然界的存在则又可以用来反衬人类生命的短暂,见证沧海桑田的变化。
考查方向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和表达技巧。
易错点
抓住意象与诗人形象、作品主旨的关系来分析。
16.上海格致中学从五个维度对学生“综合素养”进行评价,下图的黑色区域是某位同学的评价结果。请概括图表信息并得出结论。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 个字。
正确答案
示例:图表显示,学习研究、心理心智和道德操行三个维度数值较高,体质运动和创新实践两个维度数值较低。该生综合素养发展不够均衡。
解析
根据数据的大小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解答此类题型,要关注极值,从极值中找到答案。
考查方向
图文转换,语言简明、准确。
易错点
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将其分为文字、数字和黑白色以及题干中的综合素质一词来思考。
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
【黄钟】人月圆
倪瓒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①。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园,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注】①越王台: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为当年越王勾践点兵复仇处。
这首曲在写景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
①一句一景。“鹧鸪啼”“东风草绿”“残照花开”等,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产生多个画面会重叠展现的效果。②虚实结合。实写重上越王台所见到的景物,如“东风草绿”“残照花开”“乔木苍苔”等,虚写在越王台上所想到的过去景物,如“当时明月”等。虚实结合,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愁情。
解析
写景上的特色,就本题来说,每句一景,有实写有虚写,找到后结合相关语句来分析。
考查方向
考查表达技巧。
易错点
表达技巧包含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结构方式。考生要结合文本全面分析。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在江边月下以酒洒地表达对古代英雄的敬慕以及自己达观超脱的人生态度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现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解析
本题中第一句有“贪婪”、“肆意挥霍”,第二句有“以酒洒地”,第三句有“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际”,根据这些提示性语言,我们可以很快找到对应诗句。
考查方向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易错点
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到与所要默写的诗句之间的关联点。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柴克宏,父再用,事吴有功,至德胜军节度使。克宏以父任为郎将,尝为宣州巡检使。初至,城堑皆湮圮不治,吏云自田頵、王茂章、李遇相继叛,无敢为守备者。克宏嘻笑曰:“岂有是哉!”大加营缮。后吴越兵至,赖以得全。积迁泗州刺史,罢归为龙武军都虞候。好施予,不事产业,故家常穷空;然性豪举,博弈纵酒,自若也。
时元宗自谓唐后规取中原复旧业群臣多为大言以迎合主意克宏独未常一语及军旅人亦不以为知兵,以故不迁。久之,出为抚州刺史。时淮南交兵,吴越伺间来寇,克宏乃请效死行阵。元宗嘉之,授右卫将军,遣与右卫将军、袁州刺史陆孟俊同救常州。精兵悉在江北,克宏所将财羸卒数千,枢密副使李征古给戈甲皆朽钝。克宏言于征古曰:“卒已非素练,得器械坚利,犹可用,奈何所给乃此等?”征古嫚骂之,见者皆忿。克宏知征古狂生,不足与较是非,怡然不少动。至润州,征古终不快,白召克宏归,以神武卫统军朱匡业代之。燕王弘冀独以为克宏可任,卒遣行。
克宏帅师至常州,征古犹遣使趣其归。克宏曰:“吾计日破寇,尔何为者,必奸人也!”命斩之。使者曰:“受李枢密命来。”克宏曰:“李枢密来,吾亦斩之!”遂斩使者以狥。然后勒兵进,大破吴越兵于常州,斩万级,获其将数十人。自保大来,边事大起,克敌之功,莫先克宏者。拜奉化军节度使。复上疏请援寿春,行至泰兴,发疡,数日卒,国人莫不痛惜。谥威烈。或云初克宏母自表其子可为将,征古抑之。母又言克宏有父风,苟不胜任,分甘孥戮,元宗始用焉。及征古诛死,诏暴其罪,亦以折辱克宏为言云。
(选自陆游《南唐书》,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精兵悉在江北,克宏所将财羸卒数千,枢密副使李征古给戈甲皆朽钝。
(2)及征古诛死,诏暴其罪,亦以折辱克宏为言云。
正确答案
(1)精锐的部队都在长江以北,柴克宏所率领的只有数千名疲弱的士兵,枢密副使李征古供给的兵器、铠甲都是朽坏不锋利的。
(2)等到李征古被诛杀,朝廷下诏书揭露其罪行,也把他羞辱柴克宏的言论作为诈伪之言。
解析
关键词“羸卒数千”定语后置、“羸”、“给”、“朽钝”“诛死”、“暴”、“折辱”这些在译文中必须显现出来。
考查方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易错点
要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适当调整语序。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品味只能来自阅读的经验。读得多了,自然也就知道好歹。① 。而且那“博览群书”的“博”,还不仅是数量的“多”, ② 。朱光潜先生说:“你玩索的作品越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所以, ③ 。
正确答案
①这就要博览群书
②更是品种的“杂”
③终身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是不妥的
解析
本段文字是谈论“品味”一词的。第一处根据后面一句中的“博览群书”,可知必然要出现该词。第二处根据不仅数量多,以及朱光潜的话可知应出现“杂”,第三处是带有总结性的话,是对上文的一个总结。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易错点
通读文字,了解阐述的主要意图;联系上下文,得到启示;用简洁的语言作答。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安德罗西克大胆预言,在今后5 年内,俄与亚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将有大幅提升,甚至可能上升至与欧贸易额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美联储内部对加息与不加息的争论一直存在,美联储决策委员会投票官员近期评论预示,倾向9月加息与不加息的两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世界杯走过80 多年历程,欧洲球队和南美球队的对抗,一直是贯穿其中的主旋律。在前18 届世界杯中,来自欧洲和南美的球队刚好各夺得9 次冠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势均力敌:双方实力相等,不分高低。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
易错点
根据给出的文字,在理解成语含意的基础上进行选择。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 项,偷换主语,应在“是由位于美国”前加主语“这个盒子”。B 项,结构混乱,前句“古装玄幻仙侠剧《花千骨》自在湖南卫视热播以来”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出现新的主语“不少女粉丝的心”,中途易辙造成结构混乱,应把“自”移到句首。D.成分残缺,“含有”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危害社会公德”后加“的内容”。
考查方向
辨析病句。
易错点
了解病句常见的6中类型,抓主干,理枝叶。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20 世纪50 年代后,随着__________________。然而,有趣的是,在没有确凿医学证据证明吸烟有害健康的二十世纪初,中国已经出现了数次不吸纸烟运动。
正确答案
解析
先有科学研究的证实,然后才有烟草控制,“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与后文二十世纪初中国出现不吸纸烟运动的内容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选D。
考查方向
选用句式,语言的得体连贯。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传统空间中的文学语境
王雯
在中国文化中,文学语言的发展占主导地位,诗词、绘画中的题字、书法、乐曲的编词都离不开文学语言的支持,而空间意境的营造也可以说一直受到文学的影响。文学语言中,修辞是其创作的基本技巧,其研究如何依据不同的语境运用适当的语言及语言表达方式、技巧或规律。
那么,空间中的修辞是什么?在中国传统园林空间中,有许多空间组成元素,廊、亭、桥、墙、植物等等,这些组成元素好比文学中的词汇,需要进行修饰、排列、组织与安排,通过恰当的处理手法来表达空间的形态与意境。比如,简单的坡面屋顶,南方有“起翘”的做法,使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产生飞动的美感;皇宫、庙宇中主要的大殿将单檐屋顶改用重檐屋顶来显示其庄重。由此可见,空间中的修辞指的是各空间元素的组织与设计手法。
语境即语言环境,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词语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 在1923 年提出。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 “语言性语境”,一是“非语言性语境”,也可以说是“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关于空间语境,地域、时间、历史、文化等与空间元素使用有关的都是空间语境因素,而它同样也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空间的情景语境体现的是设计者的设计意图。中国传统空间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与融合,强烈地暗示着人的所思所想,设计者利用各种空间元素的组织安排来营造空间氛围,从而引起人的心理反应。例如,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亭子位于水池中部的小岛上,四面临水,在夏季,亭子四周被荷花环绕,亭子四周无阻隔,风得以穿过亭子,从而实现设计者“荷风四面”的设计意图。
再如,北京的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的祭天之所,祈年殿是天坛里的主体建筑,祈年殿院落坐落于高台之上,祈年殿本身又立于三层台基之上,登殿四望,已临空于周围柏树林之上,使人产生与天相接之感,这种增高的方法无疑增强了祭天所需要的崇高神圣气氛,实现了天坛的功能目的。正所谓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当空间氛围能引起人们共鸣时,空间中的各元素早已超出了本身的象征与符号意义。
空间的文化语境则是指空间所依赖的包括地域、地貌、文化、政治、信仰、民俗等主客观因素。表现在权力因素上,有北京的紫禁城,其建筑物分布在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气势恢宏,层层环绕的宫墙、前后贯通的城门、重重递升的台阶共同构造了主次分明的空间氛围,表现出隔离、庄严的意象,清晰地传达了皇家的尊严和权威。而在文化因素方面,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例,园主在追求天然野趣的同时也希望表达他们的文学涵养,含蓄地表达他们的某种价值追求。其实,空间的文化语境是一个综合体,并不是权力、文化、地域等某一个词就可以概括的,前面提到的北京紫禁城、江南私家园林,另外还包括出现在我国的各种形态的住宅、宫殿、寺庙等都是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选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诗词、音乐和空间意境的营造等都受到它的影响”错误,从文中来看,“空间意境的营造也可以说一直受到文学的影响”是说空间意境的营造和文学有相似性,空间意境的营造不受文学语言的影响。
考查方向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易错点
理解文学语言对诗词、音乐、意境等的影响,但空间意境的营造与文学语言之间的关系则不是影响与被影响之间的关系。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传统空间中的文学语境
王雯
在中国文化中,文学语言的发展占主导地位,诗词、绘画中的题字、书法、乐曲的编词都离不开文学语言的支持,而空间意境的营造也可以说一直受到文学的影响。文学语言中,修辞是其创作的基本技巧,其研究如何依据不同的语境运用适当的语言及语言表达方式、技巧或规律。
那么,空间中的修辞是什么?在中国传统园林空间中,有许多空间组成元素,廊、亭、桥、墙、植物等等,这些组成元素好比文学中的词汇,需要进行修饰、排列、组织与安排,通过恰当的处理手法来表达空间的形态与意境。比如,简单的坡面屋顶,南方有“起翘”的做法,使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产生飞动的美感;皇宫、庙宇中主要的大殿将单檐屋顶改用重檐屋顶来显示其庄重。由此可见,空间中的修辞指的是各空间元素的组织与设计手法。
语境即语言环境,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词语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 在1923 年提出。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 “语言性语境”,一是“非语言性语境”,也可以说是“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关于空间语境,地域、时间、历史、文化等与空间元素使用有关的都是空间语境因素,而它同样也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空间的情景语境体现的是设计者的设计意图。中国传统空间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与融合,强烈地暗示着人的所思所想,设计者利用各种空间元素的组织安排来营造空间氛围,从而引起人的心理反应。例如,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亭子位于水池中部的小岛上,四面临水,在夏季,亭子四周被荷花环绕,亭子四周无阻隔,风得以穿过亭子,从而实现设计者“荷风四面”的设计意图。
再如,北京的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的祭天之所,祈年殿是天坛里的主体建筑,祈年殿院落坐落于高台之上,祈年殿本身又立于三层台基之上,登殿四望,已临空于周围柏树林之上,使人产生与天相接之感,这种增高的方法无疑增强了祭天所需要的崇高神圣气氛,实现了天坛的功能目的。正所谓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当空间氛围能引起人们共鸣时,空间中的各元素早已超出了本身的象征与符号意义。
空间的文化语境则是指空间所依赖的包括地域、地貌、文化、政治、信仰、民俗等主客观因素。表现在权力因素上,有北京的紫禁城,其建筑物分布在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气势恢宏,层层环绕的宫墙、前后贯通的城门、重重递升的台阶共同构造了主次分明的空间氛围,表现出隔离、庄严的意象,清晰地传达了皇家的尊严和权威。而在文化因素方面,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例,园主在追求天然野趣的同时也希望表达他们的文学涵养,含蓄地表达他们的某种价值追求。其实,空间的文化语境是一个综合体,并不是权力、文化、地域等某一个词就可以概括的,前面提到的北京紫禁城、江南私家园林,另外还包括出现在我国的各种形态的住宅、宫殿、寺庙等都是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选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更多地受权力、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于文无据,空间的文化语境指的是空间所依赖的
主客观因素。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易错点
将各题枝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或段落,进行比照,仔细甄别。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传统空间中的文学语境
王雯
在中国文化中,文学语言的发展占主导地位,诗词、绘画中的题字、书法、乐曲的编词都离不开文学语言的支持,而空间意境的营造也可以说一直受到文学的影响。文学语言中,修辞是其创作的基本技巧,其研究如何依据不同的语境运用适当的语言及语言表达方式、技巧或规律。
那么,空间中的修辞是什么?在中国传统园林空间中,有许多空间组成元素,廊、亭、桥、墙、植物等等,这些组成元素好比文学中的词汇,需要进行修饰、排列、组织与安排,通过恰当的处理手法来表达空间的形态与意境。比如,简单的坡面屋顶,南方有“起翘”的做法,使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产生飞动的美感;皇宫、庙宇中主要的大殿将单檐屋顶改用重檐屋顶来显示其庄重。由此可见,空间中的修辞指的是各空间元素的组织与设计手法。
语境即语言环境,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词语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 在1923 年提出。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 “语言性语境”,一是“非语言性语境”,也可以说是“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关于空间语境,地域、时间、历史、文化等与空间元素使用有关的都是空间语境因素,而它同样也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空间的情景语境体现的是设计者的设计意图。中国传统空间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与融合,强烈地暗示着人的所思所想,设计者利用各种空间元素的组织安排来营造空间氛围,从而引起人的心理反应。例如,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亭子位于水池中部的小岛上,四面临水,在夏季,亭子四周被荷花环绕,亭子四周无阻隔,风得以穿过亭子,从而实现设计者“荷风四面”的设计意图。
再如,北京的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的祭天之所,祈年殿是天坛里的主体建筑,祈年殿院落坐落于高台之上,祈年殿本身又立于三层台基之上,登殿四望,已临空于周围柏树林之上,使人产生与天相接之感,这种增高的方法无疑增强了祭天所需要的崇高神圣气氛,实现了天坛的功能目的。正所谓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当空间氛围能引起人们共鸣时,空间中的各元素早已超出了本身的象征与符号意义。
空间的文化语境则是指空间所依赖的包括地域、地貌、文化、政治、信仰、民俗等主客观因素。表现在权力因素上,有北京的紫禁城,其建筑物分布在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气势恢宏,层层环绕的宫墙、前后贯通的城门、重重递升的台阶共同构造了主次分明的空间氛围,表现出隔离、庄严的意象,清晰地传达了皇家的尊严和权威。而在文化因素方面,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例,园主在追求天然野趣的同时也希望表达他们的文学涵养,含蓄地表达他们的某种价值追求。其实,空间的文化语境是一个综合体,并不是权力、文化、地域等某一个词就可以概括的,前面提到的北京紫禁城、江南私家园林,另外还包括出现在我国的各种形态的住宅、宫殿、寺庙等都是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选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是为了说明空间氛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错误,引用这几句话是为了说明“空间的情景语境
体现的是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理解重要语句的作用。
易错点
将对应的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对应的部分,对所引部分要联系上下文,不能断章取义。本题在该句后有比较明确的解释,是为了说明“空间的情景语境体现的是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柴克宏,父再用,事吴有功,至德胜军节度使。克宏以父任为郎将,尝为宣州巡检使。初至,城堑皆湮圮不治,吏云自田頵、王茂章、李遇相继叛,无敢为守备者。克宏嘻笑曰:“岂有是哉!”大加营缮。后吴越兵至,赖以得全。积迁泗州刺史,罢归为龙武军都虞候。好施予,不事产业,故家常穷空;然性豪举,博弈纵酒,自若也。
时元宗自谓唐后规取中原复旧业群臣多为大言以迎合主意克宏独未常一语及军旅人亦不以为知兵,以故不迁。久之,出为抚州刺史。时淮南交兵,吴越伺间来寇,克宏乃请效死行阵。元宗嘉之,授右卫将军,遣与右卫将军、袁州刺史陆孟俊同救常州。精兵悉在江北,克宏所将财羸卒数千,枢密副使李征古给戈甲皆朽钝。克宏言于征古曰:“卒已非素练,得器械坚利,犹可用,奈何所给乃此等?”征古嫚骂之,见者皆忿。克宏知征古狂生,不足与较是非,怡然不少动。至润州,征古终不快,白召克宏归,以神武卫统军朱匡业代之。燕王弘冀独以为克宏可任,卒遣行。
克宏帅师至常州,征古犹遣使趣其归。克宏曰:“吾计日破寇,尔何为者,必奸人也!”命斩之。使者曰:“受李枢密命来。”克宏曰:“李枢密来,吾亦斩之!”遂斩使者以狥。然后勒兵进,大破吴越兵于常州,斩万级,获其将数十人。自保大来,边事大起,克敌之功,莫先克宏者。拜奉化军节度使。复上疏请援寿春,行至泰兴,发疡,数日卒,国人莫不痛惜。谥威烈。或云初克宏母自表其子可为将,征古抑之。母又言克宏有父风,苟不胜任,分甘孥戮,元宗始用焉。及征古诛死,诏暴其罪,亦以折辱克宏为言云。
(选自陆游《南唐书》,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柴克宏并不是战死疆场,而是死在路途之上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
易错点
抓住传主的主要事迹,在不同时期做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情,不能张冠李戴。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柴克宏,父再用,事吴有功,至德胜军节度使。克宏以父任为郎将,尝为宣州巡检使。初至,城堑皆湮圮不治,吏云自田頵、王茂章、李遇相继叛,无敢为守备者。克宏嘻笑曰:“岂有是哉!”大加营缮。后吴越兵至,赖以得全。积迁泗州刺史,罢归为龙武军都虞候。好施予,不事产业,故家常穷空;然性豪举,博弈纵酒,自若也。
时元宗自谓唐后规取中原复旧业群臣多为大言以迎合主意克宏独未常一语及军旅人亦不以为知兵,以故不迁。久之,出为抚州刺史。时淮南交兵,吴越伺间来寇,克宏乃请效死行阵。元宗嘉之,授右卫将军,遣与右卫将军、袁州刺史陆孟俊同救常州。精兵悉在江北,克宏所将财羸卒数千,枢密副使李征古给戈甲皆朽钝。克宏言于征古曰:“卒已非素练,得器械坚利,犹可用,奈何所给乃此等?”征古嫚骂之,见者皆忿。克宏知征古狂生,不足与较是非,怡然不少动。至润州,征古终不快,白召克宏归,以神武卫统军朱匡业代之。燕王弘冀独以为克宏可任,卒遣行。
克宏帅师至常州,征古犹遣使趣其归。克宏曰:“吾计日破寇,尔何为者,必奸人也!”命斩之。使者曰:“受李枢密命来。”克宏曰:“李枢密来,吾亦斩之!”遂斩使者以狥。然后勒兵进,大破吴越兵于常州,斩万级,获其将数十人。自保大来,边事大起,克敌之功,莫先克宏者。拜奉化军节度使。复上疏请援寿春,行至泰兴,发疡,数日卒,国人莫不痛惜。谥威烈。或云初克宏母自表其子可为将,征古抑之。母又言克宏有父风,苟不胜任,分甘孥戮,元宗始用焉。及征古诛死,诏暴其罪,亦以折辱克宏为言云。
(选自陆游《南唐书》,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下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句话的大意是当时元宗认为从唐代之后,计划攻取中原,回复就业,诸位大臣大都用豪言壮语来迎合皇上的想法。只有克宏从未提及军事,人们也认为他不懂得军事。了解了大意可以就可以断句。考生还可以结合文言句式的特点,以及需要断句部分整散结合的特点来加以判断。
考查方向
考查断句、常见的虚词和实词在文中的语法功能。
易错点
结合上下文,理解该句话的大意,利用句首标志词、句末语气词以及具有明显提顿功能的实词。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柴克宏,父再用,事吴有功,至德胜军节度使。克宏以父任为郎将,尝为宣州巡检使。初至,城堑皆湮圮不治,吏云自田頵、王茂章、李遇相继叛,无敢为守备者。克宏嘻笑曰:“岂有是哉!”大加营缮。后吴越兵至,赖以得全。积迁泗州刺史,罢归为龙武军都虞候。好施予,不事产业,故家常穷空;然性豪举,博弈纵酒,自若也。
时元宗自谓唐后规取中原复旧业群臣多为大言以迎合主意克宏独未常一语及军旅人亦不以为知兵,以故不迁。久之,出为抚州刺史。时淮南交兵,吴越伺间来寇,克宏乃请效死行阵。元宗嘉之,授右卫将军,遣与右卫将军、袁州刺史陆孟俊同救常州。精兵悉在江北,克宏所将财羸卒数千,枢密副使李征古给戈甲皆朽钝。克宏言于征古曰:“卒已非素练,得器械坚利,犹可用,奈何所给乃此等?”征古嫚骂之,见者皆忿。克宏知征古狂生,不足与较是非,怡然不少动。至润州,征古终不快,白召克宏归,以神武卫统军朱匡业代之。燕王弘冀独以为克宏可任,卒遣行。
克宏帅师至常州,征古犹遣使趣其归。克宏曰:“吾计日破寇,尔何为者,必奸人也!”命斩之。使者曰:“受李枢密命来。”克宏曰:“李枢密来,吾亦斩之!”遂斩使者以狥。然后勒兵进,大破吴越兵于常州,斩万级,获其将数十人。自保大来,边事大起,克敌之功,莫先克宏者。拜奉化军节度使。复上疏请援寿春,行至泰兴,发疡,数日卒,国人莫不痛惜。谥威烈。或云初克宏母自表其子可为将,征古抑之。母又言克宏有父风,苟不胜任,分甘孥戮,元宗始用焉。及征古诛死,诏暴其罪,亦以折辱克宏为言云。
(选自陆游《南唐书》,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考查方向
考查文化常识。
易错点
找出考查的文化常识,结合题枝中的解释,不吻合的可能便是选项。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泰戈尔
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和丽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一个荒漠。——萨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段中心明确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正确答案
见范文
【范文一】 生命需要“逗留”
泰戈尔曾说:“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但是当你忽视了这朵花的美丽,你走过它走到前方的花朵时,前方变成了眼前,而你又会走过,又会忽视它的美丽,那你这一路下来,真正得到了什么呢?于是,我们才恍然大悟——生命旅途中适当的“逗留”是十分必要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是认为更美的景色还在远方,总是追逐着幻想中更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而我们总是忽略脚边正盛开的花朵、丽蝶和美果,我们很少停下脚步,逗留、观赏。周国平曾说:“寻求生命的意义,所贵者不在意义本身,而在寻求。”这句话是在说,重要的不是目的本身,而是达成目的的过程,如果丢失了过程,再远大的目的都会显得索然无味。所以,生命需要“逗留”,需要为最终的目的增加更多的乐趣和意义。
让生命拥有一些“逗留”,让生命更加充实。海子曾说:“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虽然这句话比较消极,但对于有些人来说,的确是这样。当人们一心一意地赶到一直幻想的美好的前方时,却发现自己走到了荒芜的沙漠。现在流行一句稍显调侃的话:我现在穷的只剩下钱了。有人会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但却是许多人悲哀的真实写照。现在有多少人,说是为了梦想打拼,总是借口着工作忙而错过了孩子的咿呀学语,错过了年迈父母最焦急的盼望,也许他们最终会赶到看似辉煌的前方,却蓦然发现,他们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
“当我们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却发现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正如约翰•列侬所说,当我们匆忙赶到目的地的时候,我们便失去了整个生活。所以,为了生活,生命的旅程中需要我们时时逗留。我们总是奔跑,朝着远方的目的跑得太快,累得形销骨立,却早已遗忘了道途中的美丽。风在指尖穿梭,世界在眼中黯淡成黑白布景——难道这就是我们应该有的追逐?也许,到头来,心似沙漠,茫然一片,毫无生气……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张晓风曾这么说。生命的旅程十分短暂,为何还要浪费时间追逐虚无的远方?
【范文二】 不要因为采摘而忘记出发
可以说,人的一生就是一条或许平坦或许崎岖的路,路旁开满了各色的花朵,那些是生活的各种美妙瞬间,如果执着于保留现在,去采摘那些花朵,我们就可能会逗留太久而忘记了我们出发的本来目的。
沈从文说过“出发,是因为到达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即便是那山再青,山再秀,风再温柔,太多的留恋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我们的脚,还有我们的未来。”因为太久的停留,迷恋于现在的温存和美妙的瞬间,我们会忘记原来为什么要前进,会变得迷茫。所以我们不能够在现在太久停留,我们还要出发,去追寻比现在更美妙的花朵——梦想。
为了能够安心地出发去追梦,我们需要坚定我们的内心,使它不被现在的繁华所迷惑。朵拉为了自己的航海环球梦,坚强地避开了一个又一个不相信她的人,她并没有因为别人的劝阻而放弃自己的执着,那片海域似乎在呼唤着她前去。试想,如果她因为别人劝阻而放弃自己对那片蓝的梦想,她也许会因为这个抱憾的。面对诱惑时,我们得专注于自己心中的梦,这样现实就无法阻拦你了。为了能够最终成功出发追到梦,我们需要顽强拼搏的勇气。胆怯是我们面对问题时常有的,但为什么不舍弃掉你的胆懦,努力去拼一拼,我想以后这段拼搏的记忆会永远盛开在你的心房,永不凋谢。就像刘翔一样,即使身体受伤那又算得了什么,他一样在为自己的梦拼搏。在出发的路上,我们需要这样一股为了梦想而不断拼搏的勇气,用汗水浇灌奋斗的花朵,使它们在你奔跑的脚下盛开。
路很长,梦想也很多。不同时候我们有不同的梦想。为了能够不断地前进,我们需要放得下以前的种种成功或失败,惟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不断突破,采摘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之花。邓亚萍在退役后选择读博,在乒坛驰骋多年的她转向经济学,并且如今是某公司的董事。我们也惟有放得下自己的过去,才能突破自己,开出绚丽的花朵。
迷恋于采摘现在的温暖瞬间,却荒芜了自己的心灵之园,忘记了自己的梦想,最后终会后悔现在。所以,不要有所逗留现在,出发吧,在路的尽头,又是一片明媚春光。
解析
分析材料一:“逗留”暗示“过程”,“花朵”象征人生比较美好的东西,比如成功、荣誉、名利等,对我们学生而言,还有成绩、名次等,“因为一路上,花朵会继续开放的”告诉我们不要被眼前的这些东西迷惑,而要争取(不断追求)更多更大的成功或其他人生更有意义的东西。总之,材料一是说在追求结果、成功、目标、梦想的时候,不要在意过程中(眼前)美好的花朵。换句话说,告诉人们不要太看重过程中暂时的诱惑、结果,目光要长远。
分析材料二: “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是说:人生程途,有美丽,也有曲折,是很值得留念的、赏玩的。“路旁有妍花的丽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是说:人生程途,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咀嚼过程中的美丽和曲折,只是想着更美好的未来,达成自己的目标。“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一个荒漠”是说:没有停留过程的所得到的后果。总之,本则材料侧重的是美丽而曲折的过程(奋斗)。这两则,各自说得不无道理。考生可任意选择一则材料就任意一点展开议论,只要从材料出发,符合材料寓意即可。
根据材料一,可得出以下观点:
①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功(荣誉、成绩等),更要创造明天的辉煌
②要抓住人生最重要的东西,不要因为暂时而放弃永远
③把眼光放长远一点
④放弃眼前美好的东西也是一种美
⑤放弃眼前,成就未来
⑥人要不断地追求,争取更大的成功
根据材料二,可得出以下观点:
①生命的美丽在于奋斗的过程
②要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
③要把握现实,不要为了遥远的目标而苦恼
④要享受奋斗的过程
⑤人生的过程是美丽的
考查方向
审题、立意和语言。
易错点
仔细审查材料,从这些材料中找出异同,在对异同的认识中得出自己的思考和取舍。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贝聿铭: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10 岁时就对建筑产生浓厚兴趣。1935 年他到美国留学,1939 年以优异的成绩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1948 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担任建筑研究部主任。
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他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
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并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的是他对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起初,肯尼迪家族在一大群应选的一流建筑师中没有太注意贝聿铭这位“初生之犊”,但当他生动地描述了根据建筑场地所作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以及如何赋予这座建筑物以特殊的目的和意义之后,深深地获得了肯尼迪遗孀的赏识。她断言:“贝聿铭的唯美世界无人可与之相比,我再三考虑后选择了他。”这座图书馆在当时的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为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卢浮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可在20 世纪80 年代初期的时候,卢浮宫内标志不清,仿佛迷宫。每年370 万名游客大多都会迷失在224 间昏暗的屋子里,试图找寻赫赫有名的3 件作品:米洛斯的“维纳斯”、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和透过防弹玻璃对着参观者微笑的“蒙娜丽莎”。密特朗总统许诺:“让卢浮宫恢复原来的用途。”随即,总统邀请了世界上15 位博物馆馆长评选征集的改建方案,结果有13 位馆长同时选中了同一个方案——在拿破仑广场上建一个“金字塔”入口,从地下通入卢浮宫内。方案的设计者便是贝聿铭。
人们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古迹变成艺术大市场,而贝聿铭却希望“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1983 年,贝聿铭参观了卢浮宫4 次,在他眼中卢浮宫正处于一种“可怜”的境地。8 个世纪的不同用途和多次外貌改动使它成为一个杂乱无章的建筑。贝聿铭的构想是建造一座约23米高的金字塔,理论上每小时可以吸纳1.5 万名参观者。在得知贝聿铭的设计方案时,法国人不分昼夜地表达他们的不满。人们认为这一方案“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因此他不惜在卢浮宫前建造了一个1: 1 的模型,邀请6 万巴黎人前往参观并投票。结果,奇迹发生了,大部分人转变了原先的态度,同意了这个玻璃金字塔的设计方案。有人回忆,“金字塔”落成那天,记者采访贝聿铭时,“他的脸亮得像金字塔”。他说,等这一刻等了很久了。同一年,他还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
20 世纪70 年代,贝聿铭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回到大陆。他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以贝聿铭的世界级名望来说,香山饭店只是一个小小的单子,但他却看重这个报效祖国的机会。他的步履遍及江南一带的大小城市,他参观了无数的园林和庭院,要为自己设计的建筑风格注入新的生机。最终,贝聿铭确立了香山饭店这幢建筑必须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理念。香山饭店设计的层次感很强,逐渐展开,引人入胜。贝聿铭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要放进阳光和新鲜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窗户是镜框,那里总有园林。”
贝聿铭为香港中国银行设计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中银大厦。他强调说,香港在1997 年要交还中国,这幢建筑必须使福斯特的银行大楼和其他殖民统治的标志相形见绌,使香港著名的老公司放心,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香港会继续繁荣昌盛。它应该代表“中国人民的抱负”。
贝聿铭有三子一女。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三个儿子的名字里都含有一个“中”字,寓意是:安定中国、建设中国、礼仪中国。贝聿铭原本不希望子女继承自己的志向,他告诉儿子们:建筑师是一种老年人的职业,只有到了四五十岁,才能取得成绩。但三个儿子都继承了父亲的事业。1990年,他和儿子贝礼中还因合作设计洛衫矶比利华山庄办公大厦而获得“洛衫矶美化奖”。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贝聿铭是在多重文化架构下孕育而成的建筑艺术家。他的衣着等择取了西方的范式——现代建筑、几何学等,他的血脉和基因却是东方华夏民族的自然融通、刚柔相济。(《“拥有两个世界的精华” 贝聿铭》)
②贝聿铭深知法国人对美国文化的不信任,他没有立即表示对这一计划的热情,而是礼貌又决绝地回复:“我年纪大了,不想再为了一个项目去搞竞争,要么直接把项目交给我,要么我放弃。”密特朗当机立断把这个项目单独交给贝聿铭。(《贝聿铭:建筑界的外交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肯尼迪家族最后采用贝聿铭的设计方案,最主要的原因是贝聿铭能够生动地描述自己的理念,并且受到肯尼迪遗孀的特别赏识。
B.作为一个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身上的多重文化性,使他能够同时拥有东西文化的精华,并在建筑设计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
C.纽约房地产开发富商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而聘用贝聿铭,让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崭露头角,变得小有名气。
D.由于法国人的反对,迫于压力的贝聿铭对卢浮宫的改造既要考虑“让卢浮宫恢复原来的用途”,又要做到两种建筑艺术的对接。
E.贝聿铭虽然身在外国,但仍心系祖国,骨子里对祖国有着深深的眷念情怀,同时对祖国的发展与未来充满信心。
(2)贝聿铭的设计理念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本篇传记在选材、人物塑造、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贝聿铭在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中表现出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1)EB
(2)①注重建筑实用性与美感的统一。他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从实用的角度对卢浮宫进行改造。②注重建筑功能与建筑灵魂的统一。赋予肯尼迪图书馆这一建筑物以特殊的目的和意义;中银大厦的设计体现“中国人民的抱负”。③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理念。
(3)①选材详略得当,侧重表现贝聿铭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工作与成就,其他方面略写。②人物塑造上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既具体写贝聿铭的言行,又用别人的评价进行侧面烘托。③语言平易直接,略带幽默,多处引用。如“透过防弹玻璃对着参观者微笑的‘蒙娜丽莎’” “卢浮宫正处于一种‘可怜的境地’”等语言幽默。
(4)①关心平民的利益。他为平民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受到好评。②不纸上谈兵,注重实地考察。改造卢浮宫时,参观了卢浮宫4 次;设计北京香山饭店时,步履遍及江南一带的大小城市,并参观了无数的园林和庭院。③耐心坚韧,有策略。耐心坚韧地说服法国人接受自己的设计方案。④爱国,有中华赤子情怀。以报国热情进行香山饭店和中银大厦的设计。
解析
(1)A 项,由原文可知,最主要的原因是贝聿铭设计方案中所表现出来的唯美世界打动了肯尼迪遗孀,贝聿铭“能够生动地描述”不是最主要的原因。C 项,“让贝聿铭在……小有名气”表述不准确,原文并没有明确讲贝聿铭因被柴根道夫聘用而崭露头角。D 项,对卢浮宫的改造方案一直是贝聿铭自己的主张,并不是因为法国人的反对才有的。
(2)文中提到了他对建筑实用性与美感方面的特色,建筑功能与建筑灵魂、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方面的关系,围绕这几个观点用材料来分析即可。
(3)选材讲究详略,语言平易质朴,人物塑造正侧面相结合是其重要的特点,结合文本相关内容来分析即可。
(4)贝津铭关心平民的利益,其建筑经济适用,他注重实地考察,有卢浮宫和香山饭店的典例,他坚韧和有策略体现为他最终让法国人接受自己的设计方案,其爱国情怀则是进行香山饭店和中银大厦的设计。
考查方向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筛选信息、归纳概括文中要点。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4)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易错点
(1)将选项内容与文中相关语句、段落进行比照,甄别出措辞的异同,找出细微的差别。
(2)先概括出主要设计理念,然后用文本中的相关材料来证明。
(3)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可以从选材、语言特点、人物塑造等方面来思考。
(4)从贝津铭大师关心平民、注重实地考察以及耐心坚韧讲究策略、爱国情怀几个方面来概括,要有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