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拉萨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81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科举也有“特招”

中国每年无论中考还是高考,教育局或是高校都会公布年度艺体特长生招生计划和方案,要招多少,怎么招,考什么内容,怎么考等等,每年都会累坏一批特长生和他们的家长。

人的天分禀赋是有差异的,特长生有某方面突出于常人的兴趣与偏好,经过学习有可能成为某方面的杰出人才,所以学校教育中专门为特长生留有一席之地是有道理的。不光现代教育如此,中国古代教育也对特长生另加对待。

隋唐时期,中国考试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革,将此前的“察举制”改为“科举制”,分科考试,分科举人,这本身就有点针对不同人才进行不同的考试录取的味道。在唐代,常科考试之外设有“制科考试”。所谓“制科”,是有别于定期考试的不定期科举考试,又叫特科、制举,目的是防止常科考试埋没特长生,选拔“非长之才”,以弥补常科的缺陷和遗憾。据《云梦漫钞》记载,高宗李治在位时唐朝始设制科,显庆三年(658年)始有“志烈秋霜科”,诗人韩思彦考中该科。之后,武则天又对制科考试作了调整,要求进行殿试,加试策文三篇。

当然也有因国家有特殊人才需求而进行的“制科”。比如国家打仗急需军事人才,就设“足安边科”,选拔有特别军事才能的人;国家需要有音乐特长的人,就设“才膺管乐科”,选择能吹拉弹唱的文艺尖子。在史籍中,可发现“制科”的名目极多,诸如直言极谏科、文辞雅丽科、博学宏词科等等。由于这种考试是有针对性地选拔特长人才,不像常科有固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时间,制科考什么,什么时候考,并不固定。

唐代士子们科举考试后,及第者要通过吏部的考试才能被授予官职,而制科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通过者可以直接授予相应官职,这说明他们确实有某项特长而适合做某项工作,不必再经过吏部考试。据《通典》卷十五记载说:“试之日,或在殿廷,天子亲临观之。试已,糊其名于中考之。文策高者,特授以美官,其次与出身。”制科考试有点类似现代的“特招”,或者说现在的“体考”、“艺考”等,参加制科考试的人相当于现在的特长生,有某方面突出的特长。不过他们可能并不都是学生、“生徒”,也可以是普通百姓,还可以是已经获得进士、明经及第的中举者,也可以是在职官员,只要你认为自己有特长就可以经推荐参加考试,颇具开放性,不拘一格录人才,这对于严重偏科、有特长的人来说是福音,也使得教育更加公平,国家能招录到各种有用之才。

(摘自《长沙晚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无论中考还是高考,每年都会有一批特长生和他们的家长为了应对教育局或高校公布的艺体特长生招生计划和方案而忙碌。

B制科考试有点类似现在的“体考”、“艺考”等,参加制科考试的人相当于现在的特长生,有某方面突出的特长。

C“制科”,是有别于定期考试的不定期科举考试,有防止常科考试埋没特长生、弥补常科的缺陷和遗憾的目的。

D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专门为特长生留有一席之地是有道理的,因为不仅现代教育如此,中国古代教育也对特长生另加对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特长生有某方面突出于常人的兴趣与偏好,经过学习,这些特长使他们有可能作为“非长之才”被选拔出来。

B史料记载,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位时都设有制科考试,而且武则天又对制科考试作了一些调整,要求进行殿试,加试策文三篇。

C隋唐时期,中国考试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革,已经在常科考试之外设有“制科考试”,针对不同人才进行不同的考试录取。

D因国家有特殊人才需求而进行的“制科”有针对性地选拔特长人才,名目极多,不像常科有固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时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的科举考试和由皇帝直接主持的制科考试的及第者都可以直接被授予相应官职,原因是他们确实有某项特长而适合做某项工作。

B直言极谏科、文辞雅丽科、博学宏词科、足安边科、才膺管乐科等很多的“制科”考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朝廷对各类型人才的需求。

C经过推荐,普通百姓,已经参加过科举考试的及第的人,甚至在职官员,只要你认为自己有特长都可以参加制科考试。

D无论是古代科举中的“特招”,还是现代考试中招考特长生,都使得有特长的人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使得教育更加公平。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D项强加因果关系。

考查方向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答题时注意审题,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特别关注题干中一些词语的表述范围,以及时间副词。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特别要关注结论中的程度词与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原文“人的天分禀赋是有差异的,特长生有某方面突出于常人的兴趣与偏好,经过学习有可能成为某方面的杰出人才,所以学校教育中专门为特长生留有一席之地是有道理的。不光现代教育如此,中国古代教育也对特长生另加对待。”

易错点

选项B的表述转换原文,如不注意,容易误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C 项中“制科考试”出现在唐代,“隋唐时期”表述不准确。并且“有针对不同人才进行不同的考试录取的味道”是指“科举制”而不是“制科考试”。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比对原文信息。一般一是比对跟原文内容的出入或差别;二是比对选项中表述出来的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本题属于无中生有,在解说原文或转述文意时,增添了原文中没有的信息,也就是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文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选项跟原文信息正好相反。原文信息“隋唐时期,中国考试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革,将此前的“察举制”改为“科举制”,分科考试,分科举人,这本身就有点针对不同人才进行不同的考试录取的味道。在唐代,常科考试之外设有“制科考试”。所谓“制科”,是有别于定期考试的不定期科举考试,又叫特科、制举,目的是防止常科考试埋没特长生,选拔“非长之才”,以弥补常科的缺陷和遗憾。”

易错点

D项易误认为是强加因果。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A 项事件错位,原文说的是,只有制科考试的通过者才因为确实有某项特长而适合做某项工作,而不必再经过吏部考试就可以被直接授予相应官职。而科举考试是不可以的。”

考查方向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把选项放在原文中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本题中原文信息“唐代士子们科举考试后,及第者要通过吏部的考试才能被授予官职,而制科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通过者可以直接授予相应官职,这说明他们确实有某项特长而适合做某项工作,不必再经过吏部考试。”比较时要找准具体位置,细致比较。特别要关注结论中的程度词与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A 项事件错位,曲解文意。

易错点

D项易误为错项,对因果关系没有理解。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5分

18.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什么是幸福”的社会调查活动,请你根据随机调查的9个行人的回答,写出一条对幸福的调查结论。调查结论不超过20个字。

调查问题:什么是幸福?

调查记录:

①三轮车夫:有钱就是幸福。        ②忙的白领:有闲就是幸福。

③下岗工人:有工作就是幸福。      ④失去双亲的人:父母在就是幸福。

⑤捡破烂的人:多捡些垃圾就是幸福。⑥落榜考生:考上大学就是幸福。

⑦双目失明的姑娘:能看见就是幸福。 ⑧椅上的瘫痪病人:站起来就是幸福。

⑨小学生:妈妈能带上我上公园玩就是幸福。

调查结论:______

正确答案

生活中缺少什么,什么就是幸福

解析

要求就调查内容写出结论,必须将调查选项的内容理解到位。然后通过各项指数的对照进行比对,得出结论。题目要求对随机调查的9个行人的回答,写出一条对幸福的调查结论。要看到九组回答的共性内容,方可得出答案。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解题思路

以叙述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叙述的主体;②主体的经历、特征,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③叙述意义及目的。叙述性语段的压缩主要采用“对象行为法”,即找出语段中陈述的各个对象及其行为,串联成句即可,遇有同类信息要进行合并。

易错点

对图表内容显示变化的项没有理解。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分

19.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两个年龄段的人对其志愿行为意义认识的异同。(6分)

正确答案

同:大多数志愿者都认识到志愿服务对自身职业履历有帮助以及能提高自己的才干。

异:小年龄段志愿者侧重于从志愿服务中获得一些技能,而大年龄段志愿者更多地倾向于在志愿服务中拓展社会关系。

解析

题目考生就“志愿者对其志愿行为意义的认识”的调查表进行归纳。要求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两个年龄段的人对其志愿行为意义认识的异同。回到表中项目对应的变化中看到差异,得出答案。相同点:大多数志愿者都认识到志愿服务对自身职业履历有帮助以及能提高自己的才干。不同处在小年龄段志愿者和大年龄段志愿者认识当中。

考查方向

图文转换。

解题思路

解答图表类试题,应首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对图表,要认真观察,找出图表中所含的信息,如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等,抓信息要全面准确。具体而言,表格要抓住比较对象和数据的变化规律,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图、饼状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等。读图表不能顾此失彼,遗漏信息。

易错点

对徽标的画面没有理解,概括不全面。寓意理解不到位。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9分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硃鉴传

硃鉴,字用明,晋江人。童时刲股疗父疾。举乡试,授蒲圻教谕。

宣德二年,与庐陵知县孔文英等四十三人以顾佐荐,召于各道观政三月,遂擢御史。巡按湖广,谕降梅花峒贼萧启宁等。请复旧制,同副使、佥事按行所部,问民疾苦。湖湘俗,男女婚嫁多逾三十。鉴申明礼制,其俗遂变。

正统五年,复按广东。奏设钦州守备都指挥。奉命录囚,多所平反,招抚逋叛甚众。还朝,请天下按察司增佥事一人,专理屯田,遂为定制。

七年,荐擢山西左参政。奏减平阳采薪供边夫役。景帝监国,进布政使。寻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上言:“也先奸诡百端,杀掠无已。复假和亲,遣使觇伺。以送驾为名,觊得开关延接。稍示抗拒,彼即有辞。其谋既深,我虑宜远。宜暂罢中贵监军之制,假总兵以生杀权,使志无所挠,计有所施。整散兵,募勇士,重悬赏格。鼓劝义旅,征勤王兵,数道并进,戮力复仇。庶大驾可还,敌兵自退。曩者江南寇发,皆以诛王振为名。夫事归朝廷则治,归宦官则乱。昔高皇帝与群臣议事,必屏去左右,恐泄事机。乞杜权幸之门,凡军国重事,属任大臣,必当有济。”景帝嘉纳之。

时瓦剌窥塞下,鉴日夜为守御计。景泰元年,敌数万骑攻雁门,都指挥李端击却之。寻犯河曲及义井堡,杀二指挥,围忻、代诸州,石亨等不能御。长驱抵太原城北,山西大震。命鉴移镇雁门,而别遣都督佥事王良镇太原。援兵渐集,敌亦餍,乃引去。时山西仍遘兵荒,鉴外饬戎备,内抚灾民,劳瘁备至。

二年十月,镇守山西都御史罗通召还。命鉴兼领其事。明年诏遣大臣行天下,黜陟有司。礼部侍郎邹干至山西,多所论劾。鉴请召干还,干因极论鉴徇护,帝是干言。其年十月召鉴佐院事。至京,致仕去。

初,景帝易储,鉴贻大学士陈循书,言不可。且曰:“陛下于上皇,当避位以全大义。”循大骇。英宗复位鉴诣阙上表贺帝曰鉴老疾何妄来其速令还。

(《明史·列传第六十》)

[注]①也先,明代蒙古瓦剌部首领。②延接,接待。③权幸,有权势而得帝王宠幸的人。④致仕,古代官员正式退休。⑤易储,更换太子。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宗复位/鉴诣阙上/表贺/帝曰/鉴老/疾何妄来/其速令还

B英宗复位/鉴诣阙上表贺/帝曰/鉴老疾/何妄来/其速令还

C英宗复位/鉴诣阙上表贺/帝曰/鉴老/疾何妄来/其速令还

D英宗复位/鉴诣/阙上表贺/帝曰/鉴老疾/何妄来其/速令还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乡试。举,举荐。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又称秋闱,由天子钦命的主考官主持,凡属本省生员、贡生、监生经科试合格,均准应试,考中者称举人,俗称孝廉。

B和亲,与敌议和,约为姻亲。一般来说,和亲双方都是为了避免战争,捐弃仇怨,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

C大驾,指天子的车驾,也指皇帝出行的仪仗队中规模最大者, 这里是指对他人的尊称。

D景泰元年。景泰,是明代皇帝朱祁钰的年号;元年,即他即位的第一年。年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硃鉴小时便有孝道,后来提拔做了御史,到湖广一带巡视,招降了萧启宁等贼人。

B硃鉴又到广东巡视,受命审讯囚犯,多被翻案,还招抚叛逃之人;巡视完毕,回到朝廷,请求增设管理屯田事务的官。

C硃鉴在山西做官时,曾上书减免供边的徭役,此后还上书皇上,期盼杜绝敞开有权势之人得帝王宠幸之门,得到景帝的嘉奖。

D硃鉴关注边防,制定防御计策,内抚灾民,外饬戎备,先后在雁门关击退瓦剌军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山西仍遘兵荒,鉴外饬戎备,内抚灾民,劳瘁备至。

(2)鉴请召干还,干因极论鉴徇护,帝是干言。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正确标点为:英宗复位,鉴诣阙上表贺。帝曰:“鉴老疾,何妄来?其速令还。”

译文:英宗再次继位,硃鉴到朝廷上表庆贺。皇上说:“硃鉴年老多病,为何妄自来朝?希望快快回去。”。

考查方向

文言断句。

解题思路

主要从意义上理解,其次对选项进行比较,使用排除法,另外还要注意官职名词。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先易后难。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有哪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结果等。本句断句几个动词是关键,准确把握主语。

易错点

“阙上/表”之间容易断开,所以要准确理解文意。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C 项“大驾”这里是指皇帝。

考查方向

掌握古代基本文化常识。

解题思路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尤其是科举、官职等基本常识。古代文史知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惯例。读一篇文言文,只懂得字面上的意义,只懂得词语常见的意义,是不能说读通一篇文言文的。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是非常复杂的。本题中涉及到的科举文化平时要掌握,它的等级考试及相关名称。比如,本题中的C项中“大驾”,指天子的车驾,也指皇帝出行的仪仗队中规模最大者, 后来指对他人的尊称恭候大驾光临。文本中是皇帝。

易错点

考生对“科举”制度积累不够,容易误解。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D 项“先后在雁门关击退瓦刺军队”不对,击退瓦刺的是李端,硃鉴只是奉命镇守。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解题思路

读懂原文,筛选信息,关注整体,全面理解,找到选项对应的全部区域。首先,要能够从宏观上对全文有个整体了解和认识,重点掌握一些关键信息,如重要的时间点、文中表达重要意思的词句、文章的主旨、作者的立场态度等等。对于人物传记,我们要注意人物的语言、事迹和性格,故事的来龙去脉。同时,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以应付隐秘而细小的错误点。其次,要查找选项在文中对应的区域,有些选项对应的区域不止一处,是多处归纳概括得来的,需要特别注意;特别是概括归纳的词语,一定要在文中找到相关的根据。本题原文“时瓦剌窥塞下,鉴日夜为守御计。景泰元年,敌数万骑攻雁门,都指挥李端击却之。寻犯河曲及义井堡,杀二指挥,围忻、代诸州,石亨等不能御。长驱抵太原城北,山西大震。命鉴移镇雁门,而别遣都督佥事王良镇太原。”选项张冠李戴了。

易错点

C项信息量大,整合内容比较多,容易误导考生。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时山西仍遭兵荒,硃鉴对外整饬戎备,对内安抚灾民,辛苦劳累至极。

(2)硃鉴请求召邹干还朝,邹干趁机极力议论硃鉴徇私袒护,皇上认为邹干的话是对的。。

解析

(1)得分点:遘、饬、劳瘁,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得分点:因、徇护、是,各1分;句意通顺2分

考查方向

翻译文中的句子。

解题思路

“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一般分值也最大。这一考查形式,兼考实词、虚词、句式、修辞、词类活用、文史常识等,带有较强的综合性。文言文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文如采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可采用意译,其他最好采用直译的方法,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用词(转换成双音节词)、语气与句式。

易错点

“饬、徇护”要准确翻译。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8.“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是如何描写的?

9.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说说此处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慨?

答: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烦乱衰落的景象。远处树林高山,近处竹丛院墙,脚下小池衰草,耳畔蝉声四起(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这两句由远到近,由视觉到听觉(或动静结合),极有层次地描绘出词人所处的环境,流露出词人谪居黄州时落寞烦乱的心绪。)

解析

白话译文

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诗歌赏析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开头两句,作者以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远处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象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池塘,池边大约由于天旱缺水,满地长着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令人烦躁不安。在这两句词中,竟然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色,容量如此之大,在古典诗词里也是不多见的。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最后两句表面是说,天公饶有情意似的,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自己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 “殷勤”二字,运用拟人手法,使雨具有了人的情意,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抚慰中的平静和旷达,也暗示了诗人贬官黄州后内心的不平和无奈;“又得浮生一日凉”中,“凉”,双关,既指天气凉爽,又指生活无聊,“又”字表现了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心绪。“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这两句实际上又隐隐可见诗人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消磨时光的无奈和失落,含有辛酸的自嘲之意。)

解析

(见上题)

考查方向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情感。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①从题材入手,把握诗歌基本的情感倾向。某类题材,往往表达着类似的情感,如山水诗往往表达对自然风光的喜爱,有时隐含对污浊官场的厌弃。②从意象入手,领会情感内涵。诗歌借助语言描摹塑造形象,而诗歌创作讲求含蓄、凝练,作者常常借助意象来抒情言志,因此必须理解意象的情感内涵。③从创作背景入手,结合诗(词)中描写的社会现实、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诗(词)前的小序、诗(词)后的注释中交代的创作背景等,判断诗歌的时代内容。④从注释入手,把握特殊的深层内涵。注释往往提供必要的隐秘的信息,一般而言,介绍写作背景的注释,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别人的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易错点

不注意答题规范,答不到得分点上。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 ?”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解析

有错字、漏字、多字、错序的,该句均不得分。

考查方向

常见名篇名句背诵。

解题思路

必须理解语境中给出的提示语,才能准确作答

易错点

注意字形书写正确“锱铢、摧”。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目 送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注】龙应台,台湾文化学者,著有《野火集》。

1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 )( )

A文中的“我”,是母亲,也是女儿。长长的牵引的目光中,那渐行渐远的背影,蕴积着的是目送者渐远渐浓的至深亲情。

B文章构思精巧,形散“神”不散。看似散乱的行文中写出的是人的情感历程。这些深情的目送中,向人们展示了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依恋。

C“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这句话揭示了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终点必联系另一个起点。

D文章全部采取了写实的手法,记述了我们司空见惯的几段情景,作者于其中做最深刻的思索,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别有境界。

E本文在对亲情感性叙写的基础上倾注了作者一种理性的冷静审视与思索,并将其上升为一种人类普遍的体验与关怀。

12.作者围绕“目送”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述。

13.文中出现两次“不必追”,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4.请结合全文内容,针对这篇散文的主题意蕴进行深入探究。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B项中“向人们展示了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依恋。”理解有偏差。D项文章“全部采取了写实的手法”理解有误。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综合考查的题目,必须回到文本中进行对比,找出内容、思想或技巧方面的问题,从而准确判断选项。

易错点

考生容易凭借主观臆断随意选择答案,而不是回到原文进行比对。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①目送儿子上幼稚园。②儿子十六岁,去美国做交换生,目送儿子登机。③儿子上大学,目送儿子坐公交车去上学。④父亲送自己到大学报到,目送父亲回去。⑤父亲生病,在医院,目送父亲的轮椅被推进自动玻璃门。⑥父亲去世,目送父亲的棺木被推进炉门。

解析

依行文层次,作者围绕“目送”写了送儿子上幼稚园。目送儿子登机国外上大学。目送儿子坐公交车去上大学。父亲送自己到大学报到,目送父亲回去。父亲生病,目送父亲的轮椅被推进自动玻璃门。父亲去世,目送父亲的棺木被推进炉门。长长的牵引的目光中,那渐行渐远的背影,蕴积着的是目送者渐远渐浓的至深亲情。

考查方向

欣赏作品中的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题目要求考生来梳理,作者围绕“目送”写了哪些内容。目送是行文的线索,围绕这条主线来进行筛选,然后整合,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易错点

必须回到文本,不能架空分析。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内容上:第一次是文章第一部分写完目送儿子之后,“我”一次次目送儿子渐渐长大远离自己。感慨儿子与自己感情的疏离。第二次是在文章结尾部分,写父亲老去之后,感慨与渐渐老去的父亲之间的离情;无奈,伤感。作为母亲,作为女儿,只能无奈地目送,恋恋不舍,却又无可奈何,都令人无限伤感。结构上:第一次既是对前文的小结,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次是为对前面文章的总的感慨,既是对儿子,也是对父亲的感慨;收束全文,深化主题,引人深思。)

解析

题目要求考生就文中出现两次“不必追”,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进行分析。题目两方面提示很清楚,必须回到文本当中去作答。内容上:第一次是文章第一部分写完目送儿子之后。第二次是在文章结尾部分。结构上:第一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次收束全文,深化主题,引人深思。

考查方向

分析作品局部内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题目要求考生赏析文中的部分情节。答题时注意答题模式,一般来说作品的内容作用,不外乎是内容上、结构上、主题上或形象塑造上来进行梳理。分条作答,保证不失分。

易错点

考生没有掌握这类题的作答模式,不能分条进行作答。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目送》牵系三代,表达了对儿子的爱,对父亲的爱以及父亲对作者的爱与依恋。②《目送》是叙写人间的母子、父女深情,在对亲情感性叙写的基础上倾注了作者一种理性的冷静审视与思索,并将其上升为一种人类普遍的体验与关怀。

解析

要求考生探究作品的主题意蕴。必须回到文中结合内容,《目送》牵系三代,叙写人间的母子、父女深情,在对亲情感性叙写的基础上表达了一种人类普遍的体验与关怀。

考查方向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解题思路

(1)选好答题角度。一般来说,探究题都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探究,所以选好答题角度颇为重要。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主题、表达技巧、作者、读者等角度选择一个或多个切入。尤其要注意文本,尽量选择那些与文本联系较为密切的方向作为探究视角,这样就既符合探究题的根本要求,又可以获得大量的证据支撑自己的论点。 (2)逐层深入探究。文本的字面解读,属于浅层面;联系读者个人生活经历和体验解读,就深入了一层,且具有个性化;联系文本产生的时代,对文本解读考察,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或者联系现实生活考察文本的现实意义,这就又深入了一层。(3)有序呈现结果。一般来说,呈现探究结果时先要有个纲领性的语句,再选择文本内容去证明或者阐述这个纲领性的判断。如果有联系“自身和社会实际”这样的要求,就还需要选择生活中贴切的事例来作支撑,形成“观点—事例—论述”这样一个层次清楚的结果。。

易错点

这类探究题,考生易放难收,脱离文本解答。

单选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阿里巴巴与苏宁联手,显然直指京东。不过,短期内两者的协同效应未必能够迅速体现出来,两者在未来究竟能擦出怎样的火花,让我们

②10日一早,长江下游暴雨倾盆,江苏气象部门拉响各地的23个暴雨蓝色预警,防汛、应急、海事、交通、路政、城建、农林、民政等部门

③电视剧《琅琊榜》根据海晏同名小说改编,囊括了“凄美爱恋”“手足情深”“国仇家恨”等精彩看点,众小说迷们

A严阵以待 拭目以待 翘首以待

B拭目以待 翘首以待 严阵以待

C翘首以待 严阵以待 拭目以待

D拭目以待 严阵以待 翘首以待

正确答案

D

解析

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翘首以待:形容殷切盼望。三个成语都有“等待”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严阵以待”侧重“迎接”“迎击”;“拭目以待”侧重“动向、结果”;“翘首以待”侧重“急切”。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解题思路

近义成语(词语)的辨析,答题时要根据语义侧重点、根据语义范围、根据语义对象、根据感情色彩、根据意义轻重、根据语法结构、根据关键语素的不同来进行判断。比如,“严阵以待、拭目以待”细加区别。

易错点

必须结合语境,否则可能会导致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不仅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也有利于激活市场,为社会组织的茁壮成长提供一条新路。

B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C汉绣注重构图讲究纹饰,花鸟虫鱼、龙虎凤凰、飞禽走兽,皆可绣以为纹,写实与抽象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D参加本次排外示威游行团体的人员总数超过3万人,排外者认为难民到来会扰乱市场秩序,而反排外者则试图守卫德国“欢迎文化”。

正确答案

D

解析

A“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B搭配不当,“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完备的服务业”和“繁荣与否”不对应 ,C项“不可”否定不当。

考查方向

辨析语病。

解题思路

语病辨析题答题时,可以用语感审读法。这是一种凭语感直觉对句子是否有语病作出判断的方法。对于结构比较简单、语病比较明显的句子,这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一般分两步进行:1.直觉。读一个句子或一段话,那些感到拗口别扭的地方,往往就是可以初步判断为有语病的地方。实际上,判断一个句子是病句,很多时候靠的就是这第一直觉。2.审读。对感觉不顺畅、不符合一般习惯的地方复读几遍,仔细品味。比如,A“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后面缺少“效率”宾语中心词。成份残缺了。

易错点

C项容易忽略“不可”的否定不当。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7.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①真实的“自我”之所以被压抑到无意识的领域之中,这种“自我欺骗”起了重要作用

②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也必定和对自己的怀疑及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

③软弱的人往往有意无意的欺骗自己,忘掉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

④由此造成虚假的自信,有些人的自信不过是一种“有益的盲目”

⑤真实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真实的“自我”也不例外

⑥事实上,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都并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几分自卑,他们为自己的弱点苦恼,于是奋起自强,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惊的业绩

A②①③④⑤⑥

B⑤③①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①④

D⑤⑥②③④①

正确答案

B

解析

通读文段判断出⑤为中心句。③“欺骗自己”对应①“这种自我欺骗”,呼应④“由此”。“有些人自信”连接②“真正的自信者”。“怀疑及不满”对应⑥“为弱点苦恼”。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解题思路

可以通过分析句子(如总领句、总括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的性质和作用来抓住语段的中心。一个语段的中心句往往放在句首或句尾。从文体的思路来看。记叙文的句序常以时间、空间的变化为序。议论文常把观点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括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有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等。说明文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而材料内部又往往遵循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此外,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对应和呼应,若前面说到了一种情况,后面就必须与之能够照应统一。因此,必须对语段进行通盘权衡,而不能顾此失彼,自相矛盾。

易错点

易误选D项,没有注意到话题的统一。

书面表达 本大题共60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乔布斯说:“不要为别人而活。”

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个字。④不得抄袭。

正确答案

为他人活出人生价值

乔布斯曾说:“不要为别人而活。”在这高度追求个性的时代,张扬个性似乎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主题。然而,作为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人,怎能只独善其身呢?爱因斯坦有句话说得好:“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多少人曾为了这样一句话,而付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我坚信为他人而活的人,方能成就我们的人生价值。

为他人而活,活的无怨无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们在育人的艰难道路上挺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每天起早贪黑,为的是能让我们这些小树苗终有一天能成为国家之栋梁,他们无怨无悔,从不在我们要求下说一个不字。他们的爱是大爱。他们体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因而,在日本,无论年轻年老,只要你是老师,在公交车上都会有人给你让座。老师为学生而活,却赢得众人的尊重。这生命值了。

为他人而活,弘扬社会风气。“我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我对社会的奉献是无限的。”多么熟悉而伟大的言辞,在这毛泽东为雷锋题词的五十周年纪念日之际,我们高昂地怀揣着雷锋叔叔乐于助人的正气。立志促进社会和谐。雷锋一生为人民服务,不愿拿群众一针一线,就连在走的路上亦是不愿扰人。他用二十二个春秋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雷锋为他人而活,活得意义非凡,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美好的社会风气。这生命值了。

为他人而活,促进万家平安。古有抗金英雄岳飞,抗元伟人文天祥,现有卫国战士解放军。中国是一个和平大国,人民安居乐业。可在这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又有多少战士艰难地坚守边疆,他们在毫无人烟的边境天天驻守,在寒冷的天气翻山越岭,他们舍小家而为大家。即使几年不能归见亲人,不能吃上团圆饭,但当他们想了人们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心里便有了安慰,因为他们知道这么做是值得的,他们为别人而活,活得艰难却意义非凡,他们的生命是值得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人如此惊人一句,道出了人生真谛之所在。为他人而活,让你生活得更加精彩,更加充实。为自己略显自私,为他人方能活出人生价值。

解析

两者谁是谁非呢?其实,两者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就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样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实现自己的价值,又要有奉献精神,实现价值的升华。由此得出立意:要有创新精神,生命力来自于创新,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生活才会多姿多彩人要懂的感恩,要勇于付出和贡献,回报社会、温暖他人。

考查方向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解题思路

新材料作文是近年高考试卷中的保留题型。有单则材料,也有多则材料。如果是多则材料就要看每则材料的内涵,是单一,还是聚集一个中心,本题的材料就是这种情形,所以审题立意时先,解读每则材料,从而确定立意。

易错点

这类作文一般立意没有问题,但是写不出深度。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