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石家庄市2017年高三第二次月考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 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

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

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

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可以得出结论,分封制是周王用本部落的贵族去控制被征服地区的部落,有利于西周统治区域的扩大,所以A正确;西周的分封制虽然在初期有利于西周的统治,但并不是一种进步的模式,不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所以B错误;C、D并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周分封制的影响和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解题思路

抓住材料的信息“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再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判断。排除无关选项就可以。

易错点

对分封制的概念把握不准,分封制的影响理解不清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4. 宋代形成了一个惯例:“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这一惯例( )

A有效防止了君主乾纲独断

B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C表明君主权力有下移趋势

D彰显了政府决策的开明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材料的主要意思是宋朝遇到重大变革的事件时,召集百官共同商议,集思广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说这一决策是开明的,故D正确;宋朝君主专制是逐渐加强的,虽然材料中的这一决策是正确的,但不能防止君主独断,君主权力也没有下移,故A、C错误;材料中的这一决策集思广益,使众官员了解情况,提高了行政效率,故B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解题思路

理解材料的意思,材料中的信息点“必集百官议之”“尽人谋而通下情也”,这说明百官商量的办法是正确的。

易错点

对材料的观点理解不到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概念理解不清。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5.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 )

A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

B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

C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D农业生态治理环境逐步恶化

正确答案

C

解析

随着历史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应该是越来越强,故A项错误;表格中也没有显示出来南方和北方的差别,因此说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故B项错误;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明显增加,对农业十分不利,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信息,与生态治理环境不是同一方面信息,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解题思路

观察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从秦汉到明清自然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

易错点

对表格数据的理解不到位。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6.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上任的杭州知府林启曾说:“东方蚕业,日本进步最猛,由其采取外国养蚕成法。……日人一一仿行,遂以夺我中国蚕利。”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在中日竞争中处于下风

B在向日本学习先进技术

C蚕业受到工业文明冲击

D改变了盲目自大的认知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的信息“采取外国养蚕成法”“夺我中国蚕利”,可以得知日本养蚕业采取外国的成法发展迅速,夺取我国的市场和利益,所以C正确;仅凭借日本蚕业冲击我国的养蚕业不能判断整个中日竞争中国就处于下风,故A错误;B、D的信息材料并不能反映出来,故排除。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

解题思路

题目中材料的主要意思是日本养蚕业采取外国的成法发展迅速,夺取我国的市场和利益,使我国的养蚕业受到冲击。

易错点

对题目中的历史史料理解不到位。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8. 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由此可知,康有为( )

A维新思想已形成体系

B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

C对皇帝软弱表示不满

D关注日深的民族危机

正确答案

D

解析

分析材料的主要信息可以看出日本、英国、俄国、法国的列强在中国边境制造事件,威胁中国边境,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故D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维新变法的内容,故A错误;BC与材料无关,排除。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和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解题思路

题目中材料的主要是强调日、英、俄、法威胁中国边境。

易错点

对材料信息理解不到位。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 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 )

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

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

正确答案

C

解析

分析材料中的信息“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材料强调的是董仲舒用阴阳理论来进行分析论证学问,不仅是强调,“阳”的主导作用,还强调互相之间不可分离,彼此依存。这种观点体现了辩证的意识,故C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

解题思路

抓住材料的信息“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把握材料的主旨是强调董仲舒是一种“兼”的关系,即互相之间不可分离,彼此依存。

易错点

对材料的理解不到位,不能抓住材料的信息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3.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救治病人时要心境平和,对病人要心怀慈悲,无论病人贫穷贵贱,都要一视同仁。这一言论( )

A以法律形式明确医师职责

B有助于培养医师的责任心

C表明唐代的医学发展迅速

D体现了孙思邈高超的医术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的主要意思是在强调医生的责任心,所以B正确;《备急千金要方》不是法律,因此不具备法律意义,所以A错误;C、D是在强调医学和医术的与材料无关。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和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

理解材料的意思,材料中的信息点“心境平和”“心怀慈悲”“一视同仁”都是在强调医生的责任心和道德情感的内容。

易错点

对材料的思想理解不到位,受到所学知识的干扰。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7. 据记载,在攻陷琢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琢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 )

A对于外来文明没有排斥

B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

C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

D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义和团对铁路态度的转变是为了防止清军的进攻,证明对清政府还存在着戒心,所以B正确;义和团对外来文明采取的是排除的态度,故A错误;材料虽然反映义和团对清政府存有戒心,但不能看出斗争矛头的变化,故C错误;义和团并没有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故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义和团运动和学生对历史史料的理解。

解题思路

题目中材料的主要意思是强调义和团运动对铁路的态度从不破坏到破坏,而原因是防止清军的进攻。

易错点

对义和团运动的知识把握不清,对题目中的历史史料理解不到位。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9. 1929年,三家上海影戏公司合并成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公司以“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为口号,开展“国片复兴运动”,很快与老牌的电影公司“明星”“天一”形成鼎足之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中国电影业( )

A其发展应与社会需要相适应

B在旧中国以联合发展为主

C突出功能在于引导社会舆论

D已经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

正确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电影业启发民智,复兴国片,可知与当时中国救亡图存,需要发展民族企业的社会需要一致,符合20世纪30年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故 A 项正确;新兴电影公司发展较快是其口号适应了社会需要,三家上海影戏公司合并并不能反映电影以联合为主,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电影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故 C 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新兴电影公司的口号变化,没有涉及电影业发展模式的转型,故 D 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

解题思路

题目中材料的主要是强调日、英、俄、法威胁中国边境。

易错点

对历史材料理解不到位,对当时的社会特征理解不清。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0.据考证,“到1937 年,中国所有陆军装备的轻武器几乎都可以自给了”,同时一些复杂的重型装备也被大批生产出来。这反映了中国( )

A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代

B国防近代化在持续推进

C对抗日战争已运筹帷幄

D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正确答案

B

解析

1927—1937 年国民政府发展民族工业,军工企业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推动了军事近代化,故 B 项正确;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是在 1912—1919 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合,故 A 项错误;这一时期中国的军事虽有所进步,但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相比,差距很大,故 C 项错误;材料中中国国防的进步是相对于中国而言,与列强相比,中国仍然是落后的,故 D 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解题思路

题目中材料的主要是强调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带来军事装备的自给,故得出结论,国防近代化获得推进。

易错点

对历史材料理解不到位,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4. 1978年9月,中央指出:“(国有)企业要有主动权、机动权,如用人多少,要增加点什么,减少点什么,应该有权处理。企业应该有点外汇,自己可以订货。”在此思想指导下中央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C降低国有企业的经济比重

D引进西方的自由竞争机制

正确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信息“国有企业要有主动权、机动权”,可知中央对企业的管理放宽,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放宽对企业管理的表现,故B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是在1992年,1978年的时候还没有提出,故A错误;降低国有企业的经济比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调整的表现,与材料内容放宽企业管理权不符,故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企业经营方式变化,故引进西方的自由竞争机制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知识点和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分析材料的主旨:增加国有企业的自主权,然后结合国企改革的相关知识作答。

易错点

对历史材料理解不到位,对国企改革的知识认知不清。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5.古代希腊社会推崇沟通技巧,一些深谙沟通技巧的演说家往往因此而被推选为首领。而一些品质败坏的演说家往往会蛊惑人心和破坏民主。这反映出古希腊( )

A直接民主的弊端已充分暴露

B美德是城邦民主制度的核心

C人品对民主政治有重要影响

D民主政治为多数暴政所左右

正确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不同品质的演说家对古希腊产生不同的重要影响,可知人品对民主政治有重要影响, 故 C 项正确;直接民主的弊端是决策的随意性和无素质公民滥用权力,与材料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知演说家被推选为首领是演说技巧优异,而不是拥有美德,故 B 项错误;多数暴政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材料强调的是品质对社会的影响,故 D 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解题思路

提炼材料的关键信息“一些深谙沟通技巧的演说家”“些品质败坏的演说家”,可以得出结论。

易错点

对历史材料的关键信息把握不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6.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 )

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

B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

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正确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信息点“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可知薄伽丘宣扬个人奋斗,反对封建特权,故 D 项正确;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是薄伽丘叙述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故事的原因,不是这些故事表达的主旨,故 A 项错误;推翻君主制是启蒙思想的主张,故 B 项错误;薄伽丘的故事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不是理性的体现,故 C 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

解题思路

分析材料的信息可得出结论,薄伽丘宣扬个人的努力奋斗,反对封建贵族。

易错点

对历史史料分析不到位。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1.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 )

A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B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

C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

D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正确答案

D

解析

结合材料的信息“我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可以看出毛泽东因革命形势丢开三民主义的目的是为了共产党自己站起来,探索革命的前途道路,故 D 项正确;毛泽东丢开三民主义不是由于其有局限性, 而是革命形势的需要, A 项材料没有体现, 故 A 项错误;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目标基本一致, 都以反帝反封建为革命目标, 故 B 项错误;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镇压工农武装,中共独立寻求革命道路,故当时不是国共两党革命领导权之争,故 C 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

解题思路

提炼材料的信息点 “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可以看出来,共产党人已注重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易错点

不能正确理解材料的含义,把握不清侧重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2. 1957年,有人写了体现家庭生活的《我的丈夫》,被人批评为黄色文章,对此,中共中央表示: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天天《上甘岭》,没有《我的丈夫》怎么办?这里中共中央的主张是( )

A在政治问题上可以自由谈论

B在文艺创作上不应限制过多

C艺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D要制定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划

正确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可知中共中央肯定《我的丈夫》这样生活色彩浓厚的文学作品发表,没有提出过多的限制,故 B 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文学作品,不是政治问题,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艺术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央对文学发展的规划,故 D 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解题思路

正确分析题目中材料的侧重点中共中央肯定了《我的丈夫》的发表。

易错点

对材料的侧重点把握不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3. 1950年,加拿大认为不需谈判即可与新中国建交,但在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态度后,加拿大遂搁置了此事,但在1970年最终与新中国建交。中加建交进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欧美对华政策的变化

C中加两国的现实需要

D意识形态对抗的淡化

正确答案

C

解析

国家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故中加建交根源在于两国的利益需要,故 C 项正确;1950年与1970年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变化不大,故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不是中国与加拿大建交的决定性因素,故 A 项错误;1950年至1970年欧美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始终是仇视态度,故B项错误;在两极格局瓦解之前,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对抗没有淡化,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解题思路

分析材料的主要信息中加建交,而建交的决定因素就是国家利益的需要。

易错点

对历史材料分析不到位,对历史基本观点理解不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7.下表记录了英国人弗朗西斯· 德雷克的活动。推动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

A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B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C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D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弗朗西斯• 德雷克通过贩卖黑奴、海盗活动成为当时英国出身寒微青年的偶像, 可知当时的英国推崇这种侵略扩张行为。而这种行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故 A 项正确;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是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影响,故 B 项错误;早期启蒙思想产生于17世纪,故 C 项错误;16 世纪是资本主义起步发展阶段,尚未成为世界主流经济,故 D 项 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和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

解题思路

综合表格中的这些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知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易错点

对历史事件分析不到位,对历史阶段特征理解不清。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8. 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鉴于英国法律保护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

A国王立法权被大大削弱

B君主立宪体制尚有待于完善

C权力制衡机制卓有成效

D《权利法案》未真正发挥作用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王位继承法》规定了关于王位继承方面的问题,可知是以法律的形式继续约束王权,反映出君主立宪制的发展,故B正确;国王立法权被议会削弱是1689 年《权利法案》的影响,故 A 项错误;制定《王位继承法》反映出以前王位继承上有与君主立宪制不适应的部分,故不能体现出权力制衡卓有成效,故C项错误; 《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只是没有涉及王位继承问题,所以不能说《权利法案》未真正发挥作用,故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首先分析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王位继承法》约束了王位继承方面的问题,然后结合知识可以得出结论。

易错点

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理解不准确。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9. 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晚,彼得格勒市杜马召集联席会议,许多人在发言中提出“现政府完全无能,应当下台,让位给联合内阁”。一些工人运动领导人则在市消费者协会举行会议,决定建立工人代表苏维埃。上述情况说明当时俄国( )

A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C临时政府丧失群众基础

D社会主义革命迫在眉睫

正确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时间 1917 年3月,俄历二月,可知是俄国二月革命时期,斗争对象是沙皇, 故 A 项正确;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是二月革命的影响,材料反映的是二月革命爆发的背景,故B项错误;临时政府丧失群众基础在二月革命之后,故C项错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对象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材料二月革命不符,故 D 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俄国二月革命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提炼材料中的信息“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现政府完全无能”结合二月革命的相关史实即可。

易错点

对二月革命的史实把握不清。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0.当一位画家注视因贫困而死的妻子的面容时,引起他注意的竟然是妻子年轻的脸上色彩的变化,在他决定画下妻子最后的肖像之前,画家的本能使他看到死亡所独有的黄色、蓝色和灰色的调子。下列作品与这位画家绘画风格特征相符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画家的本能使他看到死亡所独有的黄色、蓝色和灰色的调子” ,可知该风格 注重光和色彩的变化,与印象画派特征相符,A 项是浪漫主义风格,故 A 项错误;B项是现 实主义风格,故 B 项错误;C 项是印象画派作品,故 C 项正确;D 项是现代主义美术风格, 故 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印象派美术的相关知识点。

解题思路

首先提炼材料信息“死亡所独有的黄色、蓝色和灰色的调子”,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派绘画的特征。

易错点

对历史材料的关键信息点把握不准,不能正确认识美术作品的风格。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3.为重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943年英国推出“凯恩斯计划”,指出拥护自由贸易的前提是必须强制顺差国花掉顺差余额;美国推出“怀特计划”,认为捍卫自由贸易的目的是允许顺差国积累债权。这表明英美两国( )

A激烈争夺世界经济主导权

B在经济实力上仍不相上下

C阻碍了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都在否定自由贸易的准则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英国推出‘凯恩斯计划’”“美国推出‘怀特计划’”,英美两国虽然主张不同,但出发点都是维护国家利益。故,材料反映的是英美两国在争夺世界经济霸权,故 A 项正确;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英国实力下降,无力维持原来英镑的世界货币中心地位,故 B 项错误;两国虽然提出的计划不同,但都是为了维护贸易自由,故有利于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故 C 项错误;从材料可知,两国都维护自由贸易,故 D 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的相关知识点。

解题思路

分析材料的主要意思,美国和英国是在争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控制权,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易错点

对历史材料料理解不到位。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1.有资料表明,罗斯福就任总统的头一年,失业率是25%。到1937年时,失业率已稳步下降到15%左右。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 )

A以解决就业为主要目的

B推动了经济的有效恢复

C巩固了美国的经济地位

D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

正确答案

B

解析

罗斯福新政涉及金融业、工业、农业、社会保障等多领域,解决就业仅属于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故 A 项错误;失业率下降,说明企业增加,经济恢复发展,故 B 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时期主要是挽救经济危机,恢复美国的经济实力, “巩固”一词与史实不符,故 C 项 错误;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开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影响, 但与材料内容不符,故 D 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分析材料信息,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失业率降低,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即可作答。

易错点

对罗斯福新政的知识掌握不清。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2.戈尔巴乔夫曾指出:“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对农业来说,集体化实际上成了新的农奴制。”在戈尔巴乔夫看来,斯大林模式( )

A未能推动苏联农业的发展

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之上

C使苏联短期内实现工业化

D造成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

正确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对农业来说,集体化实际 上成了新的农奴制” ,可知在戈尔巴乔夫看来,斯大林模式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故 B 项正确;斯大林模式下农业实行集体化农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故 A 项错误;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斯大林模式对农业的影响,没有突出实现工业化的速度,故 C 项错误;造 成苏联经济严重失衡是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农业造成的,材料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知识,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历史史料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根据材料信息“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然后结合斯大林体制的特点作答。

易错点

对历史材料信息提炼不到位,对斯大林模式的知识掌握不清。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4. 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1974年英国设立了两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负责审读有关欧共体的文件和制定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 )

A不利于英国进一步地融人欧共体

B为英国退出欧共体埋下了伏笔

C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相应保障

D是对“孤立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正确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可知英国议会审读机制有利于英国更好地把握欧共体的文件,为英国自身利益提供保障,故 C 项正确;从材料中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职责可知这一机构建立有利于英国更好的融入欧共体, 故 A 项错误;英国议会审读机制对英国在欧共体中维护自己利益有利,但为英国退出欧共体埋下了伏笔不是其主要作用,故 B 项错误;材料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促进英国融入欧共体,不是“孤立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故 D 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共体的相关知识和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

分析材料中的“欧共体选择委员会”的职责“责审读有关欧共体的文件和制定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就可以得出结论。

易错点

对历史事件认识不清。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8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3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华生育文化源远流长。夏禹时期以后,人口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夏商时,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从孝的观念出发,要求世代相传,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口增殖思想。西周时,又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重男轻女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各家的代表人物都论述过人口问题,并成为中国古代各种人口思想的主要渊源。在地广人稀、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主张人口增殖始终是我国古代人口思想的主流。

——杨发祥《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

材料二 梁启超对中国人口发展史进行初步的重新研究后,提出历史上人口发生增减源于治与乱的重要见解。他估计当时中国人口虽然有八亿,但并不存在人满之患。一是“中国今日,动忧人满。然以地方之积,计其每里所有人数,与欧洲英、法、德、哒(意)、比诸国相比,其繁盛未若彼也”。二是无论边疆腹地, “以余所闻见,其荒而不治之地,所在皆是,乌在其为人满也!”三是“己治之地,或淤其沟恤,芜其瞩岸,溉粪无术,择种不良,地中应有之利,仍十不得五,又乌在其为人满也!”

——陈江明《民国生育节制运动与人口政策》

25.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有关人口思想的特点。(3分)

26.根据材料二,说明梁启超认为当时中国人口“并不存在人满之患”的理由。(6分)

27.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定人口政策的认识。(4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特点:较早注意人口问题(历史悠久);出现重男轻女思想;人口思想十分丰富;主张人口增殖的思想是主流。(3 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根据材料一“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华生育文化源远流长。…… 夏商时,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从孝的观念出发,要求世代相传,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口增殖思想” , “西周时,又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重男轻女思想” , “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各家的代表人物都论述过人口问题,并成为中国古代各种人口思想 的主要渊源”, “在地广人稀、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主张人口增殖始终是我国古代人口思想的主流” ,可总结概括出古代中国人口思想的特点。

考查方向

古代中国的人口思想。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易错点

:本题非常简单,唯一可能的是学生直接照搬照抄材料。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理由:人口密度不如西方国家;边疆地区大部分尚未开发: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产量较低,尚有较大增长空间。(6分)

解析

从材料二“一是‘中国今日,动忧人满。然以地方之积,计其每里所有人数,与欧洲英、 法、德、哒(意)、比诸国相比,其繁盛未若彼也’。二是无论边疆腹地,‘以余所闻见,其荒 而不治之地,所在皆是,乌在其为人满也!’三是‘己治之地,或淤其沟恤,芜其瞩岸,溉粪 无术,择种不良,地中应有之利,仍十不得五,又乌在其为人满也!’” ,可总结梁启超认为当时中国人口“并不存在人满之患”的理由是人口密度不如西方同家;边噩地区大部分尚未开发;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产量较低,尚有较大增长空间。

考查方向

梁启超的人口思想。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易错点

对材料的信息掌握不准。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认识:制定人口政策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自然资源开发相协调;与本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兼顾人民意愿和民族习俗等客观条件。(4分)

解析

(3)结合材料,从制定人口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开发、本国国情、人民意愿 和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关系谈谈认识。

考查方向

对制定人口政策的认识。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易错点

对材料的信息分析不到位。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北宋)学校教育在兵连祸结中早已破坏殆尽,朝廷此时又无力兴学设教。要解决人才医乏问题,政府必须广泛开设学校,改变官学衰败局面。北宋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也要求教育既培养精通儒学的文官,又要求培养各种职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灿烂而丰富的文化成就为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养料,而汉唐以来的官学教育基本上都是满门经文的太学教育,这与蓬勃发展的宋代社会不相匹配。

北宋太学内容改革改变了汉唐以来满门经文的单一格局,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主兼及文史、治事等内容的新格局。北宋太学采用宋代著名教育家胡媛在苏州、湖州讲学时的“苏湖教法”,使学生由索然无味到耳目一新。北宋太学改革后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广博的文化知识。唐代太学限招五品以下子弟入学,而北宋太学只要是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之俊异者就可以入学,较广泛地向中小官僚和一般平民子弟敞开了求学的大门。

——摘编自周路宽《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研究》

31.根据材料,指出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的背景。(9分)

3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学教育改革的影响。(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背景:北宋时,官学因战祸而衰败,造成国家建设人才的匮乏;北宋经济发展也对实用型人才提出了要求;浓厚的文化底蕴与以经文为主的太学教育矛盾突出,这一现实不能适应北宋社会的发展。(9分)

(6分)

解析

从材料“要解决人才匮乏问题,政府必须广泛开设学校,改变官学衰败局面” 、“北宋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也要求教育既培养精通儒学 的文官,又要求培养各种职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而汉唐以来的官学教育基本上都是满 门经文的太学教育, 这与蓬勃发展的宋代社会不相匹配”可总结出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的背景。。

考查方向

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的背景。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找好关键点,适当分析。

易错点

对材料的关键点提炼不准确。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影响: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实用型人才,推动了社会进步;革新教法、严格聘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为后世教育提供了示范和借鉴;放宽入学条件,扩大了受教育面,相对保障了社会公平。(6分)。

解析

(2)从材料“北宋太学内容改革改变了汉唐以来满门经文的单一格局,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 主兼及文史、治事等内容的新格局”可总结出影响是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实用型人才,推动了社会进步;从“北宋太学采用宋代著名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讲学时的‘苏湖教法’ ,使学 生由索然无味到耳目一新。北宋太学改革后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广博的文化知识”可知影响是革新教法、严格聘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为后世教育提供了示范和借鉴;从“唐代太学限招五品以下子弟入学,而北宋太学只要是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之俊异 者就可以入学,较广泛地向中小官僚和一般平民子弟敞开了求学的大门”可知影响是放宽入学条件,扩大了受教育面,相对保障了社会公平。

考查方向

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的影响。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易错点

对材料的信息分析不到位。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民主制既是一种理想,也是理解现存国家的原则。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民主是“政治解放”意义上的民主,它虽然在理论上设定了“人民的统治”的政治理想,但在实戏中又往往与这一理想大相径庭。对此,马克思不无讽刺地指出:“正如基督教在天国一律平等,而在人世不平等一样,人民的单个成员在他们的政治世界的天国是平等的,而在人世的存在中,在他们的社会中却不平等。”

——王国宏《马克思民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不同的哲学观决定着不同的民主观。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的批判颠覆了以往国家决定社会的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确立了唯物主义的权威。马克思认为社会决定国家,社会控制和制约国家的各种权力,社会才是国家的主人。社会决定国家论打破了对“国家的迷信”和“国家崇拜”,破除了“为民做主”的思想藩篱,从根本上否定了英雄史观,为实现真正的人民民主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社会决定国家的哲学观是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哲学基础,是理解马克思民主思想的一把金钥匙。

——蔡国兵、葛恒云《马克思民主思想的理论体系初探》

3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马克思的民主思想。(6分)

34.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民主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9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民主思想:民主既是理想,也是理解现存国家的原则;资产阶级民主存在弊端;社会对国家权力有一定的控制和制约。(6分)

解析

(1)从材料一“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民主制既是一种理想,也是理解现存国家的原则”“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民主是‘政治解放’意义上 的民主,它虽然在理论上设定了‘人民的统治’的政治理想,但在实践中又往往与这一理想大相径庭。……,而在人世的存在中,在他们的社会中却不平等”,从材料二“马克思认为社 会决定国家,社会控制和制约国家的各种权力,社会才是国家的主人。社会决定国家论打破 了对‘国家的迷信’和‘国家崇拜’……为实现真正的人民民主奠定了思想基础”总结出马克思的民主思想。

考查方向

马克思的民主思想。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对材料进行分层处理,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易错点

对材料的信息分析不到位,不能较好的概述材料。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特点:具有哲学基础;具有广泛性;是理论与现实的结合。(3分)

原因: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基于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深刻分析;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总结。(6分)

解析

第一小问特点,从马克思的民主思想以古典著作为基础,可知其特点是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从材料二“社会决定国家的哲学观是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哲学基础”可知其特点是具有哲学基础,从马克思民主思想适用范围,可知其特点是具有广泛性;第二小问原因,结合马克思创造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总结原因。

考查方向

马克思的民主思想。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总结材料的信息,分析原因。

易错点

信息总结不到位,原因分析不深刻。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文主义从最初的“成 蛹期”“破茧期”到最后的“成蝶”,从原来的反基督教倾向人文主义演变为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等,这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是时代赋予它的不同内涵。人文主义发展绵延不断原因在于其精神气质的可贵。人文主义从开始的设定就不是机械的。它从根本上不是一个哲学体系或者信条,而是一场曾经提出了非常不同的看法而且现在仍在提出非常不同的看法的持续的辩论。正是作为一种辩论,让它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把内涵深化、外延扩大。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当今世界提倡人文关怀的大氛围下,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尊严、开发人的潜在力,从思想上重视人。时代将会赋予它全新内涵的。

——摘编自李科玲《读<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

28.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题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示例一:

论题:近代人文精神向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的扩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分)

阐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提出,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潮流,各国为顺应自由主义而进行的改革,也反映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在浪漫主义流派的文学、美术和音乐中,对人性的挖掘,对社会现象的揭露,这些都推动了社会进步。(9分)

示例二:

论题:社会进步促进了近代人文精神的发展。(3分)

阐述:意大利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后,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要求以人为中心,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近代人文主义产生了。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不满足于仅仅对人性的尊重而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启蒙运动在这时兴起,人文主义发展到了理性主义阶段。随着近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人文精神的内涵逐渐深化,外延也不断扩展。这些都表明在社会进步的推动下,近代人文精神得到了发展。(9分)

解析

结合材料与世界文化史相关内容,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从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促进思想解放等角度形成论题,运用近代人文精神发展的史实进行阐述即可。

考查方向

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解题思路

首先读懂材料,然后概括论题,进而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述。

易错点

材料观点提炼不清,论题概述不明,不能很好地结合史实进行论述。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封建时代的国王可以任意剥夺工商业者的私有财产,因此,法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所以法国《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后来,资产阶级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单凭国家的力量,无法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遇到的诸多问题,于是越来越重视对私有财产的征用及其补偿问题,1793年,法国宪法的前言这样表述:“除非经合法认定的公共利益所需要,而且在公平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的最小部分在未得其同意之前,不得受到剥夺。”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议会可以通过“有关企业国有化和国有企业的资产转为私人所有”的法律规定。

——摘编自《中外宪法私有财产权保护之比较——兼议我国“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入宪》

材料二

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9.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资产阶级对私有财产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原因。( 6分)

30.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在公民财产权保护方面的规定有何相同之处,并加以简要评价。(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变化: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到可以有条件地征用及转化私有财产。(2分)

原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国国王对私有财产的任意剥夺引起资产阶级强烈不满;启蒙思想的影响,政府可以有条件地征用及转化私有财产;资产阶级对国家力扭有限性的认识;二战后法国经济政策的调整。(4分)

解析

第一小问变化,从材料一“法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所以法国《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于是越来越重视对私有财产的征用及其补偿问题”可总结出法国资产阶级对私有财产态度的变化;第二小问原因,从材料一“封建时代的国王可以任意剥夺工商业者的私有财产”“所以法国《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 可侵犯’”可总结出法国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因是法国国王对私有财产的任意剥夺引起资产阶级强烈不满,启蒙思想的影响,从材料一“后来,资产阶级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单凭国家的力量, 无法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遇到的诸多问题”“1958 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可总结出有条件地征用及转化私有财产的原因是资产阶级对国家力量有限性的认识,二战后法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考查方向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公民财产权保护。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易错点

对材料的信息分析不到位,关键信息抓不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相同:都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征用私有财产须有法律依据,( 2分)

评价:尽管中法两国法律所维护的阶级利益不同,但它们对私有财产的保护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也调动了人们劳动致富的积极性。(4分)

解析

第一小问相同,从材料二“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可知两国的相同点是都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从材料二“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可知相同点是征用私有财产须有法律依据;第二小问评价,从两国保护私有财产对社会稳定、调动人们劳动积极性等方面影响评价中法两国在公民财产权保护方面的规定的相同之处。

考查方向

中法两国在公民财产权保护方面的比较。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找好比较点。

易错点

对材料的信息分析不到位,不能很好的找好比较项。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旧金山会议于1945年4月25日正式开幕。与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只提出有限的补充意见不同,中国代表团在会议期间对联合国及其宪章进一步表明看法,提出新的提案。根据四大国商定,所有提案在提交大会或各委员会前,必须先经四大国审查批准。5月初,中国代表团向四国审查修正案小组会提出了对联合国宪章草案的三项新的修正案。……旧金山会议历时两个月,6月25日,全体大会通过《联合国宪章》,为联合国的正式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次日,大会举行宪章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在四个发起国中按字母列于首位,因此会议后期代替宋子文出任首席代表的顾维钧在《联合国宪章》上第一个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四个月后,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

——摘编自金光耀《国民政府与联合国的创建》

3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金山会议召开的背景和主要内容。(6分)

3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团参加旧金山会议的影响。(9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2分)

内容:筹建联合国,商讨并制定联合国宪章.(4分)

解析

第一小问背景,结合旧金山会议召开的时间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第二小问内容,结合材料内容,可知旧金山会议的内容是筹建联合国,商讨并制定联合国宪章。

考查方向

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旧金山会议。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背景,归纳原因。

易错点

对材料的信息理解不准确。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影响: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中的表现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外交实践上的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为联合国宪章的制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也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9分)

解析

结合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中的表现,从对中国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对联合国宪章制定、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等方面说明其影响。

考查方向

中国代表团参加旧金山会议的影响。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回顾相关知识,分析影响。

易错点

对材料的信息分析不到位,相关知识把握不准确析。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