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莱芜市2016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精品
|
书面表达 本大题共60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0分

2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作家应邀到一所中学演讲,演讲之后让学生写纸条提问题。一张纸条上写着: 我很生气,这个世界是不平等的,比如,我的爸爸为什么是一个农民?为什么我上学要走那么远的路,我的同桌却坐着小汽车?为什么我只有一支笔,他却有那么大的一个铅笔盒?

这位作家看到这个纸条,马上想到了小说《简爱》中简爱的一句话:“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站在上帝面前,我们是平等的。”

假如你是这位作家,你将如何同答那位同学的问题呢?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第二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法国著名雕塑家 罗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正确答案

说平等与不平等

一只稚嫩的手,一张呐喊的纸条。我要感谢这个同学对我的信任,能真诚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他说,这个世界是不平等的,我家为何是农民?我家为何没有小汽车?我为何没有大大的铅笔盒?

我要说,这个同学是善于思考的,他提出了一个十分深刻的问题。但我要告诉你——平等永远是相对的,我们在物质层面上永远是不平等的,但我们每个人在精神、人格上是永远平等的。

为何我生于贫寒之家?为何同学坐小汽车上学?这些都是物质上的不平等。你无法选择家庭,你无法选择父母,你也无法选择贫富。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人生没有前途,没有追求幸福的自由,没有与别人平等的权利,简爱不也和你同样的遭遇吗?她穷,她矮,她丑,但是她却说:“站在上帝面前,我们是平等的。”这个平等,就是精神、人格、灵魂上的平等。

周国平说:“一个心灵美好的女人可能其貌不扬,一个灵魂高贵的男人可能终身残疾。”荷马是瞎子,贝多芬是聋子,拜伦是跛子,史铁生瘫痪,霍金只有眼睛在动,你说上帝对他们平等吗?但丁被流放,索尔仁尼琴被驱逐,苏轼再三被贬,莎士比亚就是一个剧团的打杂工,杰克•伦敦就是一个落魄的淘金者,你说上帝对他们平等吗?不平等呀。但是他们自己并没有觉得与别人不平等啊。他们消沉了吗?颓废了吗?没有,他们恰恰是由此而愤发了,努力了。他们正因为觉得自己在精神上与别人平等,所以才站到了人格高贵的灵魂高地。

我要问问这个同学,我们每个人的出身、家庭都是平等的吗?你是黄种人,他是黑种人;你出生在亚洲,他出生在非洲;你是男孩,她是女孩;你的父亲是农民,他的父亲是富翁。我们尽管有很多不平等,但我们与所有人却都是平等的,那就是人格与精神。

古语言: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难道命运的不平等,就阻碍我们前行吗?我想到了很多名人的际遇。那是贫寒而不屈的林肯;那是贫寒而得到歌德资助的诗人席勒;那是贫寒的马克思,连自己的小女儿病死都无钱掩埋;那是“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的颜回不改其乐;那是“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杜甫;那是夜晚抄书冻僵双手而不悔的宋濂。我要说,正是因为这物质的、先天条件的不公平,恰恰为他们后来的成功打下了牢牢的顽强基石。

当然,社会的平等永远在前行。我国的精准扶贫,义务教育城乡全部免费,粮食补贴,农村老人的养老金发放,职业教育的学业补助,大病就医的国家资助,哪一项不是惠民平等的政策?完全物质的平等,在什么时代都是相对的。人类追求的平等是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生存权、发展权的平等,更是精神的平等。

岁月如花,柳线莺鸣;流年如梭,精神丰厚。我不知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当否?但请大家记住林肯的话吧:“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在物质上是存在不平等的,但在精神与人格上却永远是平等的。

 

用心灵发现司空见惯中的美

美在何处?那是柳暗花明,那是大江东去,那是春华秋实,那是天心月圆。如何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美?就是要用心去发现。

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言:“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美,为何在大师的眼睛里就有了神韵,有了灵性,有了超凡脱俗?就是因为他们从司空见惯的事物里发现了美的深邃与灵魂。这就要有一颗发现美的心灵。

同样是登庐山,为何我们感触一般,而苏轼却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巍巍山峰,高低错落,游人如织,春去秋来,有谁会想到这个奥秘?身在山中,你往往会被烟雾障掩了自己的眼睛,看不到事物的真相。这是多么聪颖的智慧发现啊。

正是因为大师们有一颗联想的心,一颗灵动的心,一颗由此及彼的心,才驾驭了由事物到理性的关系,才从寻常事物中发现了美与真理。

难道不是这样吗?杜甫登泰山发出感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清照感叹岁月流逝,慨叹“绿肥红瘦”。朱自清看到荷塘,我们也看到了,为何他写出了那么美丽的《荷塘月色》?为何我们日日经过地坛,却写不出史铁生那样的《我与地坛》?就是因为大师们在司空见惯的事物里,用心物化,用情感化,用心灵去发现美的存在啊。

一切美丽与创造不是埋藏于司空见惯的事物之中吗?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领悟、去探究,就一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细数乾坤,心志恒定;拨动琴弦,熠熠生辉.牛顿看到的苹果不是和我们看到的苹果一样吗?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不也是从司空见惯的事物里萌发了创造的思维?莱特兄弟不是看到了爬犁,才发明了飞机?阿基米德不是在洗澡中,发现了浮力?为何乔布斯的手机上画上了苹果的符号?为何雷军的手机用“小米”称谓?司空见惯的事物无处不在,为何我们没有发现?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创造。美就在我们的生活里,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美正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身处万众创新之时,心付瑶琴踏歌之际,我们又如何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出美来呢?学学袁隆平走向那株野稻吧,让杂交水稻绿满神州;学学屠呦呦沉迷青蒿素吧,让疟疾远离人们的健康躯体;学学日本电饭煲吧,让大米在一圈电子加热系统里循环跳舞。沉迷于常态,奇崛于神思;留恋于静水,潜龙于腾渊。

别林斯基说:“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当我们看到罗丹的雕塑《思想者》,我们才真正认识到美的思想与惯常事物的完美统一。做一个从惯常事物中发现美的思想者吧。

 

走向平等,尚需努力

作家面对中学生一连串问题的提问,想到了简爱的名言,我想作家会这样引导这位满腹牢骚的中学生的,“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是啊,自己的出身无法选择,自己的爹娘无法选择,自己生活的环境无法选择,自己拥有的物质资源的短缺状况也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和那些一出生就生活于温柔繁华地、纸醉富贵乡的官二代、富二代相比,确实是不平等的,有些怨气也无可厚非。但作为自然界的万物灵长的人来说,就应该像简爱那样发出天地之间的呐喊——在上帝面前,我们是平等的。

     从物质层面的贫乏、困窘、难堪,走向精神层面的富足、充盈和高贵,是实现人从不平等走向平等的重要途径和路线。改变物质状况的不平等,首先要走向精神层面的平等,要先在精神层面站立起来,让自己精神、意志、思想不缺“钙”,这样才能快捷走向物质层面的平等。

     俗话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莫言小时候也面临着贫穷生活带来的种种不便和困窘,高密农村的生活也让小小莫言吃不消,他也没有当前高富帅所拥有的一切,但他并没有埋怨和抱怨这种“不平等”,而是立志成为蒲松龄式人物、马尔克斯式的人物,努力追求更高层面的精神实现和“平等”,于是在他独创的“梦幻现实主义”引导下,他创作出《红高粱》系列作品、《娃》、《丰乳肥臀》等,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试想,若小莫言一味抱怨出身低贱、家庭贫寒、拥有的物质匮乏,只是生气而已,那世界上只能是多了一个“撒气包”而已……

     其实,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都不会把眼前物质生活的匮乏当作一回事,反而把眼前物质层面的不平等作为精神层面积极修为的催化剂,以期望达到更高层面的实现与平等。

     还有 沈从文先生,年轻时候闯荡京城,租住在地下室,几乎断粮断水,以致郁达夫先生来看他,看他饿得不行了,花了2块大洋请沈从文到小饭馆吃了一顿,暂时帮助他渡过了难关。沈从文即使在这样“粮草”匮乏的情况下,面对着这种物质生活的“不平等”,毫无怨气,依然整日躲在地下室中埋头苦写,退稿信堆成堆,他依然不放弃,终于《边城》横空出世了,成为现代著名作家,实现了人生精神层面的“平等”与张扬。若因物质的贫乏,沈从文放弃写作,一味生气,那就不会有“照我思考,可认识人”的大作家了!

     是啊,“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曹雪芹是这样,“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杜甫是这样,“临清流而赋诗”的陶靖节是这样……物质层面的不平等并不可怕,而精神层面的自甘低贱才是人生的毒酒,这样的事例枚不胜举!

     记得苏格拉底在经过雅典市场时,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曾经发出如此感叹,“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我用不到的东西啊!”是啊,一个从不在意物质层面不平等的人才会是一个精神层面富足、充盈和高贵的人!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最后,想告诉开头提到的中学生,先给自己的精神以力道,从不跪着对待一切,你将摆脱一切的精神束缚,超越物质层面的不平等,走向精神与物质的平等与富足!

善于司空见惯中发现美

    我们也要向大师学习,用自己眼光发现司空见惯中蕴藏的“美”,这是提升我们境界的天梯啊!

    当年文革期间,沈从文流放到湖北某地改造,依然保持乐观积极情绪。在给自己表侄黄永玉的信函中,兴奋写到,“这里的荷花很美,你若来看……”是啊,沈从文身处逆境之中,依然在人们司空见惯的景物中发现了一份美丽,这份美丽就是他内心境界的外化。试想,若无从容淡定的境界,怎能将荣辱置之度外,独独欣赏一份荷花的美丽呢?

    看来,大师能够从司空见惯中发现美,表面上好像说的是大师的眼光独特,其实是其内在的精神境界在观照世界的缘故。

    还有张岱,明朝灭了,他经历了亡国之痛,成为明朝遗民了,于是《湖心亭看雪》出世了。在他眼中,司空见惯的雪景已不是自然雪景了,“雾凇沆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切的一切都化成了自我坚守的冰雪精神了,其他的一切一切都渺小成一点一介一粒而已,冰雪世界成为张岱人格节操的一种外化!谁没见过雪景,但有谁“大雪三日”却独往湖心亭看雪呢?是那种外人无法看到的美在召唤着这张岱,让他欣赏到天地之间那份澡雪精神!

    可见,大师,首先是思想境界自成一格的大师,才能欣赏到司空见惯中蕴藏的那份美。“天地不言,自有大美”,唯有情有义之人可观之!

    还有那个秋士郁达夫,从大老远的南方跑到北平,不去看陶然亭的、钓鱼台的、颐和园的花草美景,却要租住一椽破屋,泡上一杯浓茶,从槐树低下,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驻足品味那司空见惯的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还有那衬在下面的尖细秋草丝丝,品味那份独享的美味。是啊,一阵又一阵秋风过,草会黄了,牵牛花也会吹落凋零,这种物衰的美,也只有这位郁达夫先生能够体会的到啊!

    原来,只有心中柔软细腻如水的人,才会在别人司空见惯中发现那份美,那份人生感悟之美,这难道不是一种境界的使然?

    还有那个以残缺身体培塑成最健全思想的史铁生,在最狂妄年龄上残废了双腿,他想到了自杀,来到荒凉但并不荒芜的地坛公园,开始了与地坛公园之间对话,蜜蜂悬停在空中,露水摔碎成金灿灿的一片光芒,各种植物拔节生长的声音震撼着他的耳鼓,……于是,他明白了,这生机勃勃的地坛公园为了等他,已经历经沧桑等待了四百年了,他也要成为地坛公园中一棵旺盛的银杏树,于是他从轮椅中“站”起来了,成为当代中国最有思想深度的作家了……

     看来,只有历经生命轮回的大师才能参透自然万物的真谛,才能在自然法则关照下品味到那份真美!

     大师,因境界和眼光而发现司空见惯中的美。我们呢?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有眼光则能欣赏到天地之大美。努力修为吧!

解析

材料来源:(1)来自毕淑敏的散文《呐喊是必须的》;(2)选自罗丹名言。

评卷要求:(1)作文:立意是物质上人们是不平等的,但精神、人格上人们却是平等的。一类卷必须涉及“平等”与“不平等”两者关系。光写一个方面不能进入一类卷。(2)作文:立意是要用心去发现司空见惯事物中的美。(或者用眼睛、用境界、用思想发现美等)。一等卷必须涉及两个方面“司空见惯的事物”与“用心发现美”的关系。光写“美”一个方面不能进入一类卷。(3)采取综合分等打分法打分。一等54-60分,二等48-53分,三等42-47分,四等36-41分,五等35分以下。字数不够每缺少50扣1分,没有标题扣2分。 错别字错一个扣1分,最多扣5分。

考查方向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解题思路

(1)作文:立意是物质上人们是不平等的,但精神、人格上人们却是平等的。一类卷必须涉及“平等”与“不平等”两者关系。光写一个方面不能进入一类卷。

(2)作文:立意是要用心去发现司空见惯事物中的美。(或者用眼睛、用境界、用思想发现美等)。一等卷必须涉及两个方面“司空见惯的事物”与“用心发现美”的关系。光写“美”一个方面不能进入一类卷。

易错点

(1)题,必须涉及“平等”与“不平等”两者关系。光写一个方面不能进入一类卷。

(2)题,必须涉及两个方面“司空见惯的事物”与“用心发现美”的关系。光写“美”一个方面不能进入一类卷。

知识点

论述类写作文学类写作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16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一个三位自然数,要使它除以16时得到的余数最大,则它的最大值是( )。

A.995
B.991
C.987
D.911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1000÷16=62…8,这个三位数除以16的余数最大,那么余数应为15,则商最大为61,所以,这个三位数是61×16+15=991,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每小时行65公里,乙每小时行73公里,丙每小时行55公里。甲和乙相遇后,经过15小时又与丙相遇,那么A、B两地相距()公里。

A.10100
B.13800
C.10600
D.148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设从出发到甲乙相遇经过了t小时,三车行驶情况如下图所示: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65×15+55×15+55t=73t,解得t=100(小时);A、B两地的距离应为:65×100+73×100=13800(公里)。答案为B。

1
题型:简答题
|

某场话剧8点开演,提前半小时开始进场。从第一个观众来到时起,每分钟来的观众人数一样多。如果开3个入场口,7点39分就不再有人排队,如果开5个入场口,7点35分就不再有人排队。那么,第一位观众是在()到达的。

A.6点55分
B.6点50分
C.6点45分
D.7点15分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本题属于“牛吃草问题”,根据此类问题的核心公式:y=(N-x)×T,可以设每分钟增加的排队人数为x,原有排队人数为Y,可得方程组: 解得x=0.5,y=22.5; 那么原有排队的人数来齐共经过了22.5÷0.5=45(分钟),7点30分开始进场的话,向前推45分钟,就是第一位观众到达的时间,即6点45分。选C。

1
题型:简答题
|

请求返还原物,是指所有人在其所有物被他人非法占有时,可依法请求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或请求人民法院责令不法占有人承担返还原物的责任。非法占有分两种情况,一是无权占有所有物,二是非法侵占。 根据定义,下列可以请求返还原物的是( )。

A.张某借了王某的手表卖给了刘某,刘某以为是张某自己的手表而买之,张某要求刘某返还
B.吕某偷了王某的手表送给女友李某,李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下,王某要求李某返还
C.贺某借给宋某一支金笔,宋某丢失,并提出愿意以现金赔偿,贺某不同意,要求宋某返还原物
D.赵某向钱某买羊两只,赵某买羊后又将羊卖于孙某,赵某得款后迟迟不给钱某羊款,钱某无奈之下要求赵某返还两只羊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根据定义,要求返还的原物必须是“被他人非法占有”的,其中非法占有包括无权占有和非法强占。B项符合这一条件。A、C、D项都不属于非法占有。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甲队队员围成一个正方形站立,刚好每边4人;乙队队员则围成一个正六边形站立,每边7人,那么两队的人数相差( )。

A.24人
B.22人
C.36人
D.35人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空心正N边形阵,若每边有M个元素,最外层共有NM―N个元素。由此可知,甲队人数为4×4-4=12(人),乙队人数为6×7-6=36(人),两队人数相差24人。答案为A。

1
题型:简答题
|

有两个时钟均出现了问题,一个每小时快15分钟,另一个每小时慢20分钟。在标准时间早8点,将两个钟表调准。当快钟显示时间为下午6点时,使它停摆,等慢钟显示时间也为下午6点时,再让快钟继续走动。那么快钟停摆了多久( )

A.5小时50分
B.6小时20分
C.7小时
D.9小时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早8点到下午6点共经过了10个小时,当快钟显示时间为下午6点时,标准时间为:8+10×60÷(60+15)=16(时),即下午4点;当慢钟显示时间为下午6点时,标准时间为:8+10×60÷(60-20)=23(时),即晚上11点。由此可知,快钟共停摆了11-4=7(小时)。答案为C。

1
题型:简答题
|

已知盐水若干克,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盐水浓度为3%;第二次加入同样多的水后,浓度变为2%,那么第三次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的浓度为( )。

A.1.6%
B.1.5%
C.1.2%
D.1%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设原盐水的重量为X克,每次加入水y克。因为溶质数量始终不变,可得到: (x+y)×3%=(x+2y)×2%,解得x=y。 那么第三次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的浓度为: (x+y)×3%÷(x+3y)=6%x÷4x=1.5%,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
题型:简答题
|

职业道德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社会分工
B.经济发展
C.政治需要
D.职业行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4分

22.下图是漫画《浇树》,请写出构图要素及内容,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0字。

正确答案

该图由小树、水管、绳子构成。水管流出的水柱被两道绳子捆在树上。(构图要素,2分) 寓意是想法很好,采用的方式不对,没有达到目的。(捆绑水柱的方法是徒劳无益的,精准做事不到位,没有达到目的;做事不精准,还差最后一公里;想法很好但难以实现,没有达到目的)。(寓意2分)

解析

构图要素:由小树、水管、绳子构成。水管流出的水柱被两道绳子捆在树上。 寓意从捆绑水柱的方法角度考虑,想法很好但难以实现,没有达到目的。

考查方向

图文转换。

解题思路

答题时(1)认真细致观察分析画面的内容,找出对象或行为。(2)挖掘隐含信息——主体、事件、对不对、为什么,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3)表达简洁明了,含义囊括所有画面,应从人或社会的角度(道德、品质、环保等)进行思考。

易错点

没有把漫画和现实生活对应联系,寓意提示不深刻。

知识点

压缩语段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4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儿童的可贵在于单纯,因为单纯而不以无知为耻,因为单纯而又无所忌讳,这两 点正是智慧的重要特征。相反,。偏见使人满足于一知半解,在自满自足中过日子,看不到自己的无知。利欲使人顾虑重重,屈从社会上流行的意见,看不到事物的真相。一个人如果能保持一颗童心,同时善于思考,就能避免可悲的结局,在成长过程中将单纯的慧心转变为一种成熟的智慧。由此可见, ,它实际上就是一种达于成熟因而不会轻易失去的童心。

正确答案

.①偏见和利欲是智慧的大敌(2分,只写出“偏见”“利欲”给1分) ② 智慧与童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只写出“成熟的智慧”给1分,答“智慧就是童心加思考”得1分)(2分)

解析

抓住“相反”这个词语,第一个空是和第一句正好相反,是一个反面总结;反面的内容来自下半句。第二个空是一个总结句,可以从后半句提炼,因为后半句是前半句的解释。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解题思路

通读文段,确定空白处的句子和上下文的关系,然后根据文段填空。

易错点

语言不够简练,组织的答案过于啰嗦。

教师点评

这道题看似简单,但实际需要多方考虑,也需要语言的精密组织,否则就容易丢分。

知识点

压缩语段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秋日(其一)

秦观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注】①邗(hán)沟:邗江。②菰蒲:水生植物。

15.诗中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秋”的特点的?

16.请从衬托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邗沟附近的水乡夜色(1分),微霜已降、秋水方清、满天星斗、菰蒲满地,特别是全诗由霜寒二字领起,不消点出“秋”字,而更突出了题意。(3分)

解析

诗歌整体写了邗沟附近的水乡夜色,诗中写了“微霜已降、秋水方清、满天星斗、菰蒲满地”通过这些意象点出“秋”字,突出了题意。

考查方向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解题思路

题目问,从哪些方面体现“秋”的特点的。必须回到诗歌内容中,找到相关的景物描写内容,然后进行概括。

易错点

对景物的特点理解不准确,不能对应“秋”字。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人声笑语以动衬静写出了夜色的朦胧、冷清、寂静。(2分)更衬托出诗人在寒霜冷清的秋夜里的寂寞、孤独、愁苦。(2分)

解析

题目中已经提示诗歌的手法是“衬托”,阅读诗歌作者是人声笑语以动衬静,月布突出夜色的冷清、寂静。从表达感情效果方面,更衬托出诗人在寒霜冷清的秋夜里的寂寞、孤独、愁苦。

考查方向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表达技巧。鉴赏表达技巧,就又称艺术技巧,是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的统称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分析该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1
题型:简答题
|

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或违约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法律制裁包括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违宪制裁。 下列属于法律制裁的是( )。

A.公务员甲因违法失职受到降职处分
B.驾驶员乙开车时不小心将一行人撞成轻微伤,乙主动赔偿了该行人300元钱
C.公民丙犯盗窃罪,但因有立功表现,法院判决免除其法律责任
D.党员丁因违反党纪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A项属于对公务员的行政处分,承担的是行政责任;B项承担的是民事赔偿责任,没有“国家机关”;C项丙犯罪,应受刑法制裁,只是因立功而免除制裁;D项属于党纪处分。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地缘优势,是指由地理位置上的联系而形成的关系。由于对某个地区历史、文化和人群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熟悉和了解,特别是在区域内具备相应的人脉资源,所形成的相对外来个人或群体的优势,就称为地缘优势。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能体现地缘优势的是( )。

A.尽管县级电视台的编辑水平和资金实力都无法与中央电视台相抗衡,但当地观众仍然喜欢县级电视台的节目
B.高城从小就在部队大院生活,长大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
C.谷歌相比韩国的NAVER有技术上的优势,但在韩语搜索市场上一直落后于NAVER
D.许多大学生当村官后,发现村里的许多事情只有土生土长的村长出面才能解决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定义项中的关键信息是“某个地区”、“相应的人脉资源”和“相对外来个人或群体的优势”,结合备选项来看,A项中县级电视台对本县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更熟悉,节目会更具针对性,所以相比中央电视台在当地更有优势,体现了地缘优势;B项中高城所在的部队大院和以后进入的部队并不能说是地理位置上的联系,即不符合“某个地区”的要件,体现不出地缘优势;C项中韩国的NAVER也是因为自己对本土的历史、人群生活习惯等更为熟悉,才相对外来的谷歌更具优势,体现了地缘优势;D项中土生土长的村长对本村的风土人情更为了解,在本村具有相应的人脉资源,当然相对外来的大学生村官具有地缘优势。故本题选B。

翻译题 本大题共5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5分

14.玄宗自谓未尝杀一无辜,而任李林甫,种夷数十族,不亦惑乎?(翻译)

正确答案

玄宗曾说从未错杀一个无罪的人,可是任用的李林甫,毁灭诛杀几十族,不也是昏惑糊涂吗?(前三句每句1分,“不亦惑乎”2分)

解析

前三句每句1分,“不亦惑乎”2分,注意“无辜,夷,不亦惑乎?”三处的翻译。

考查方向

翻译文中的句子。

解题思路

文言文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文如采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可采用意译,其他最好采用直译的方法,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用词(转换成双音节词)、语气与句式。

知识点

文言文阅读
翻译题 本大题共5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5分

13.古者任则不疑,齐桓公器管仲于仇虏,岂有倒持虑邪?(翻译)

正确答案

古时任用了就不怀疑,齐桓公从仇虏中起用管仲,难道有倒持太阿授人以柄的忧虑吗?(“古者任则不疑”1分,后两句每句2分)

解析

经过一一筛选,留下关键词“者”,“器”和固定句式“岂……邪”,抓住介词结构后置句,并保证语句翻译通顺。

考查方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解题思路

文言翻译需要直译,字字对应。尤其要注意重点实词和虚词,还有文言特殊句式。

易错点

在这个句子中,“者”表示时间段,易被翻译错误。

教师点评

这句翻译句式较多,考查了文言功底,有一定基础的,能够很顺畅的翻译;否则就会得低分。

知识点

文言文阅读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