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 长春市2017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65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说的是中国古时文人的终极价值,和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实质相同。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谈到魏晋风度时指出:“在充满动荡、混乱、灾难与血污的社会和时代中产生的如此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魏晋风度,表面看来是潇洒风流,而其骨子里却深埋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扰。”时代心理对整个社会文化形成、发展与完善的影响是尤为深刻的,人们能够较为直观地感受到时代文化现象与心理特征之间的联系。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时代文化现象与心理特征之间的联系尤为紧密。

晋宋易代的社会现实需要文人们在几乎来不及思考的瞬间就要做出自己政治及人生的抉择。陶渊明是一个非常有哲思、对人生能反省的诗人,他选择了归去田园。陶渊明之所以归隐,其主要的原因是陶渊明不愿意和那些不遵守儒家纲常的人同流,其行为是对自己人格的坚守。所谓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上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中国古代隐士是一群对自由、独立和自我实现等生命理想有着强烈渴望的人,他们有高于常人的自我意识和价值取向,追求人格的独立与自主,这就注定了他们与现实政体之间的矛盾。对中国古代文人来说,生活在高压专制统治时代,要么顺从皇权统治,要么放弃功名欲望,两难的选择使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格动机充满了尖锐的矛盾冲突。

然而归隐的生活,使他们发现了自然,也发现了自己。陶渊明的“归去”是从政治和世俗社会向自然和自我本性的回归,这种回归很坚决,其中伴随着诗人本身的潇洒、自适的本性。陶渊明是出于对自己人格和人生道路的坚守而做出的主动选择,他注重表达自己对理想人格的坚守。鉴于喧闹、污浊的社会现实与自己人格理想的矛盾,隐士皈依山水自然最重要的动机就在于他们发现了自然中有与他们自己的人格追求相契合的“真”“静”“深”“幽”“旷”“远”等品性,而隐士的文化活动又进一步丰富、提升了这些精神品性,并使之在山水艺术的创造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中国古代隐士不仅拥有富含艺术精神的人格,而且他们都是具有丰厚的文化修养、心性聪慧的人。他们多以道、禅思想为精神支柱,融合了儒家以艺术陶养性情,以“礼”“乐”达“仁”,进而在“礼”的秩序中“游刃自如”的思想,并将之内化在自我人格的深层,在内心建构了一个力量强大的自我机制。因而,他们有足够的心力抵御物质世界的喧闹,从而将全部的生命热情投注在心灵花园的建设上,淡泊功利,从容平和。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在诗歌内容上,陶渊明侧重表现出对人情、时事的看法与见解;在诗歌的语言风格上,既有“依依墟里烟”的静穆与飘逸,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潇洒与自在。他的诗歌多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是对田园生活的审美观照和艺术加工,充满着自然宁静的味道。

(选自《论中国古代的隐士——以陶渊明为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表面上潇洒风流而内里潜藏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扰的魏晋风度,是在当时动荡、混乱、灾难与血污的社会现实下形成的。

B陶渊明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政治的参与中能坚守自己独立自主的精神。

C陶渊明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混乱、灾难与血污的时代,他坚守自己的人格,不愿意和那些不遵守儒家纲常的人同流合污,就主动选择了归隐。

D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往往决定了这个时代的心理特征,而在中国因为有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更为突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代文人是一群对生命理想有着强烈渴望的人,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价值取向高于常人,在人格上追求独立与自主。

B生活在高压专制统治时代的中国古代文人,他们面临两难的选择:要么顺从皇权统治,要么放弃功名欲望,因此,其人格动机充满了尖锐的矛盾。

C中国古代隐士在归隐的生活中发现了自然,也发现了自我。陶渊明的归隐是从政治和世俗社会向自然和自我本性的回归,这种归隐十分坚决。

D陶渊明的诗歌有对人生的思考,也有对生命的感悟。在诗歌的语言风格上,既有静穆与飘逸的特点,也有潇洒与自在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渊明内心有力量强大的自我机制,虽然曾“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但最终抵御住物质世界的喧闹,把自己全部的生命热情投注到精神世界上。

B中国古代隐士多以道、禅思想为精神支柱,并融合进部分儒家的思想,他们都拥有丰厚的文化修养、聪慧的天赋心性和富含艺术精神的人格。

C中国古代隐士在人格上都追求“真”“静”“深”“幽”“旷”“远”等品性,王羲之就是古代隐士的典型,并把这种追求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兰亭集序》中。

D陶渊明用自己的审美观对田园生活进行艺术加工,他的田园生活虽然也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辛劳,但仍觉得“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分值: 9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②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词上片写了残荷、落日、沧波、飞燕等景物,勾勒出了一幅苍茫渺远的秋景图,营造出苍凉高远的意境。

B本词上片由上到下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营造出了苍茫萧索的氛围。

C“贴云寒”,写出了燕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

D最后两句实写远方友人也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表达相隔两地的人彼此思念。

E作者借用了折梅相赠这一典故,试想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应该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

15.本词蕴藏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分值: 11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卢鹤绂:挑战爱因斯坦的人

王 煜

1941年,香港机场飞往大陆航班的安检处,一名年轻人被拦了下来,他穿了一件非常臃肿的大衣,在那个季节显得很不正常。安检人员起了疑心,一摸,大衣各处硬邦邦的,打开一看,大衣里密密麻麻全是插袋,里面是英文的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安检员还从来没见过带这么多书的。“正在打仗的时候回国,你真是连命都不要了,还要带这么多书?”这个拼死要回国,用教学和科研来抗战的人,就是后来被国际学界公认为“中国核能之父”“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卢鹤绂。

卢鹤绂1914年6月7日生于辽宁沈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家庭的熏陶下,卢鹤绂从小热衷于钻研理工科学。l936年9月,卢鹤绂于燕京大学物理专业毕业,前往美国深造。

1941年卢鹤绂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工作条件和舒适生活,毅然回到了正在进行着抗战的祖国。他退出了自己与另外两名物理学家正在进行的课题,而不久后另外两位物理学家就凭该课题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也是为什么上世纪8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在上海科学会堂作报告时会说:“如果卢鹤绂当年留在美国的话,肯定会获得诺贝尔奖。”

当时内地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讲授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力学和地球物理探油术等课,他常常只能在点灯草的油灯下备课,在古庙里给学生讲课。在这样的环境中,卢鹤绂一边讲课,一边还密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能获得的学术杂志,他全部手写抄录下来。他于1944年在国内《科学》上发表的《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被学界认为是“第一个给中国读者全面介绍原子能物理知识及其应用”的科学著述。

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卢鹤绂预言“浓厚之能源”的“特殊之用途”得到应验。1947年,他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原子能与原子弹》和《从铀之分裂谈到原子弹》,对原子弹的发明做了介绍。此文一出,被美国文献和专著广泛采用,国际学界轰动,卢鹤绂因此被称为“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中国核能之父”。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到抽调全国院校教师办起来的绝密的“546培训班”任教。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培训班:学员中有90名工程师,还有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包括日后的核基地司令。在后来的11位“两弹元勋”中,就有7位是卢鹤绂在“546培训班”的学生。

1980年,卢鹤绂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一直到晚年,卢鹤绂从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1995年,81岁的卢鹤绂与他的弟子王世明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发表,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这篇文章之前曾被美国《物理学刊》拒绝刊登,对此,卢鹤绂坦然说:“一般编辑部都不敢登这种文章,他们迷信爱因斯坦,怕人家说他们不懂物理学。”他不怕自己被人认为是疯子,关于这篇论文,他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正当研究要继续时,卢鹤绂于l997年病故,为世人留下8大提纲44项研究进展,已发表的论文仅仅是他研究内容的十分之一。

关于这项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疑,美国科学院在2002年投入巨资,用发射卫星的手段,深入这方面的实验。

卢鹤绂除了是一名全球闻名的物理大师,还是著名的京剧票友。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更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

他对京剧的痴迷源于年幼时在舞台下的耳濡目染,入门完全是无师自通,唱功、演技都是听来的、看会的。他曾自豪地说,他不用任何准备即可登台上演40出谭派戏。

有人问卢鹤绂为什么如此酷爱京剧,他回答说:“中国的传统京剧蕴含着人生哲学,它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这些并非封建糟粕,我们绝对没有必要抛弃,因为它对社会安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再说,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吟唱京剧,心情特别轻松愉快,不啻是种‘醒脑剂’。”

正因为在科学和人文上的深厚积淀,卢鹤绂去世以后,美国休斯敦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均为他树立铜像,美国檀香山市还把每年的6月15日定为“卢鹤绂日”。近期,卢鹤绂百年诞辰之际,复旦大学也为其在校园里树立了铜像。在纪念大会上,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说:“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情怀的人,这是最为珍贵的,是我们最为敬仰的。”

(节选自《新民周刊》2014年7月)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既叙述了卢鹤绂的家庭出身、求学以及事业成就,同时也写出了他在自己人生经历中展现出的人格魅力。

B本文引用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在上海科学会堂作报告时说的话,介绍卢鹤绂任教的培训班的成员,都从侧面展现了卢鹤绂的成就。

C卢鹤绂之所以被称为“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是因为他发表了两篇介绍原子弹的发明的文章,并被美国文献和专著广泛采用,引起了国际学界轰动。

D卢鹤绂酷爱京剧,可登台上演40出谭派戏。他认为中国的传统京剧没有必要抛弃,因为其蕴含着人生哲学,它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对社会安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5.卢鹤绂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请从手法和意蕴的角度对这句话进行赏析。(4分)

6.“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5分)

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史密斯先生的新鼻子

(英)克里斯·罗斯

“史密斯先生,如果您喜欢别的类型的鼻子,我们有很多选择供您参考。”“我想这个鼻子太小了点。”“小鼻子今年非常流行,史密斯先生,非常流行!”“您认为它适合我吗?”史密斯先生问。“我觉得非常好!”店员说道:“好,我买了。” 在驾驶空中客车回家的路上,史密斯先生用手表式袖珍手机打电话给他太太。“嗨,亲爱的。你喜欢我的新鼻子吗?”史密斯太太在厨房的可视电话上看着丈夫的新鼻子。“我想太小了点,亲爱的。”她说道。

现在是22世纪,由于有了基因工程,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的身体。

史密斯看着镜子中的新鼻子,想象着自己有多时髦。他非常开心拥有这么一个新鼻子。有点遗憾的是,他的头发与新鼻子不怎么搭配。他决定第二天再到人体商店去。“早上好,史密斯先生。”人体商店的店员说道,“今天您需要什么?”“我想要一顶新头发。”“好的,史密斯先生。您想要什么类型的?短金发和小鼻子非常相衬。您觉得呢?”史密斯在镜子里看着他的头发:过时、灰白。是的,短金发。他年轻时就有一头短金发。他想再次年轻起来。“对,我就要一顶短金发。有卷曲型的吗?”“当然有啦,史密斯先生。您还要别的东西吗?本周我们的耳朵特价。非常优惠。”最后,史密斯先生带着一顶卷曲的短金发、两只新耳朵离开了人体商店。

从此,他对新身体的兴趣越来越浓。在随后的几周,他买了新眼睛(绿色的,不常见但流行)、新手掌、新胳膊、新膝盖和新脚。史密斯太太很高兴,因为史密斯先生原来的脚气味很难闻。

然而,一天早上,史密斯先生醒来时,鼻子突然出问题了。“我的新鼻子出问题了——被塞住了。”“也许你感冒了。”史密斯太太安慰他。 “这是不可能的!这是基因人造鼻子,不会感冒。”

他再次来到人体商店。“早上好,史密斯先生。”店员说道,“今天您想要什么?”“我想要一个新鼻子。”“但是您已经有了一个新鼻子。”店员惊讶地说道,“您换上这个新鼻子刚一个月。不要担心,小鼻子仍然很流行。” “不,你不明白。我想要一个新鼻子是因为这个不起作用了。” “这是不可能的。您拥有的是一个基因人造鼻子。不可能出问题。” “但它的确出了问题,它被塞住了,我呼吸困难,闻不到任何气味。” “您用您的鼻子做了什么,史密斯先生?”店员问道。“我用我的鼻子干什么?我用它来呼吸,嗅气味,像任何人一样。” “如果您没有正确使用您的鼻子,是有可能无法正常工作的。” “真是荒谬!”史密斯先生大喊道,我要退款。”  “恐怕我们不能给你退款,史密斯先生。这个鼻子没有保证书。” 史密斯先生气得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带着愤怒与失望离开了人体商店。

但现在他有了一个大问题:一个没用的鼻子。很流行,但没用。不幸的是,他的问题越来越多。第二天早上醒来,他发现他听不见了。接着,他的新金发开始变成灰白色,他的新膝盖不能动了,他的稀有的绿眼睛看不见了,他的手指一个接一个断了。

史密斯太太赶紧把他放进飞车,飞到了人体商店。她抱着她的丈夫走进人体商店,因为这时他已经无法走路了。

“早上好,史密斯先生。”店员说道,“今天您需要什么?” “谢谢。史密斯先生今天不需要任何新东西。”史密斯太太答道,“但他想要回他原来的身体。”“恐怕我们不能退款,史密斯太太。”店员说道。“我不是想要退款。”史密斯太太解释道,“我想要回我丈夫原来的身体。我不喜欢这个新身体。”“恐怕很困难,史密斯太太。”店员说道,“我们是一家环保公司,所有的旧身体我们都循环利用。” “但是你们卖给他的新身体部件现在已经失去了作用。他现在该怎么办?”“他可以买一个翻新的身体。”  “翻新的身体?”“就是对原来的身体进行修复。” “我可以看一看吗?” “当然。”店员对他的电脑发出指令,一个翻新的身体马上出现在屏幕上。这是一个非常熟悉的身体。史密斯太太认出了那个大鼻子和那些灰头发。史密斯太太喊道:“这是原来的史密斯先生!”“是的,没错。”店员说道,“我们修复了史密斯先生原来的身体。”“那么,他可以要回他原来的身体吗?”“当然,史密斯太太。付10万欧元就可以了。”“10万欧元!”史密斯太太大喊,“太贵了!”“史密斯先生已经被翻新过了。”还是活命要紧。史密斯太太最终付了10万欧元要回了丈夫的身体,然后带着他飞回了家。

“我又是我自己了!”史密斯先生喊道。“不完全是。你已经被翻新过了。”史密斯太太说道。

7.下面对小说内容理解和表现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两项( )(4分)

A小说通篇运用对话,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化。在人物对话中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艺术表现手法别具一格。

B荒诞的手法,现实的内容。史密斯先生是今天现实生活中许多想通过技术手段整容来追求美的人中的典型,对这样获得的美,人们褒贬不一。

C史密斯先生整容失败,应该是个个例,不具有普遍意义。如果整容成功,应该是身心都获得极大的愉悦。

D店员的表现折射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诚信的缺失和商家的欺诈行为,也暗示出利用高科技整容本身就是荒诞的。

E“很流行,但没用。”可谓点睛之笔,史密斯先生在身体出现问题后,意识到这一点,经过努力他终于毫发无损地换回了自己的身体。

8.本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概括小说的情节。(4分)

9. “史密斯先生的身体被翻新了吗?”谈谈你的看法。(6分)

分值: 1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世祖,讳劾里钵。景祖卒,世祖继之。世祖,辽重熙八年己卯岁生。辽咸雍十年,袭节度使。景祖异母弟跋黑有异志,世祖虑其为变,加意事之,不使将兵,但为部长。跋黑遂诱桓赧、散达、乌春、窝谋罕为乱,及间诸部使贰于世祖。部中有流言曰:“欲生则附于跋黑,欲死则附于劾里钵、颇剌淑。”世祖闻之,疑焉。无以察之,乃佯为具装,欲有所往者,阴遣人扬言曰:“寇至!”部众闻者莫知虚实,有保于跋黑之室者,有保于世祖之室者,世祖乃尽得兄弟部属向背彼此之情矣

间数年,乌春来攻,世祖拒之。时十月已半,大雨累昼夜,冰澌覆地,乌春不能进。既而悔曰:“此天也!”乃引兵去。乌春舍于阿里矮村滓不乃家,而以兵围其弟胜昆于胡不村。兵退,胜昆执其兄滓不乃,而请莅杀于世祖,且请免其孥戮。从之。桓赧、散达亦举兵,遣肃宗拒之。当是时,乌春兵在北,桓赧兵在南,其势甚盛。戒之曰:“可和则与之和,否则决战!”肃宗兵败。会乌春以久雨解去,世祖乃以偏师涉舍很水,经贴割水,覆桓赧、散达之家。遣人议和,桓赧、散达曰:“以尔盈歌之大赤马、辞不失之紫骝马与我,我则和。”二马皆女直名马,不许。

桓赧、散达大会诸部来攻,时桓赧、散达盛强,世祖军吏未战而惧,皆植立无人色。世祖阳阳如平常,亦无责让之言,但令士卒解甲少憩,以水沃面,调麦水饮之。有顷,训励之,军势复振。乃避众独引穆宗,执其手密与之言曰:“今日之事若胜则已万一有不胜吾必无生汝今介马遥观勿预战事若我死汝勿收吾骨,勿顾恋亲戚,亟驰马奔告汝兄颇剌淑,于辽系籍受印,乞师以报此仇!”语毕,袒袖,不被甲,身为军锋,突入敌阵,众从之。辞不失从后奋击,大败之。桓赧、散达自此不能复聚,未几,各以其属来降,辽大安七年也。

寝疾,遂笃。辽大安八年五月十五日卒。袭位十九年,年五十四。

(选自《金史▪本纪第一》,有删改)

10.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日之事若胜/则已/万一有不胜/吾必无生/汝今介/马遥观/勿预战事/若我死/汝勿收吾骨

B今日之事/若胜则已/万一有不胜/吾必无生/汝今介马/遥观勿预/战事若我死/汝勿收吾骨

C今日之事若胜/则已/万一有不胜/吾必无生/汝今介马/遥观勿预/战事若我死/汝勿收吾骨

D今日之事/若胜则已/万一有不胜/吾必无生/汝今介马遥观/勿预战事/若我死/汝勿收吾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讳”,指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在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尊敬。

B“袭”,继承,特指继承爵位等。封建时代袭位指子孙承袭先代的尊位,不含皇帝将九五之尊传给儿子,那叫禅让。

C古代中国有许多部落,其各部有首领,如文中的“桓赧、散达、乌春、窝谋罕”。

D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孥”除了指子女外,也可指妻子和儿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金世祖劾里钵有智慧。他继承节度使一职,巧妙地进行考察,解决了景祖异母的弟弟跋黑引诱桓赧、散达、乌春等作乱,并离间诸部落让他们对他有二心之事。

B金世祖亲自作战,并能获取和议。乌春、桓赧、散达联合进攻,因天下大雨,乌春认为这是天意就撤军,世祖带军队捣毁了桓赧、散达的家,迫使他们和议。

C金世祖在军中从容自如,善于鼓舞士气。在军吏还没有作战就恐惧时不仅没有责备,还不失时机地训话激励,以此来振作军队的士气。

D金世祖打仗勇敢,亲自冲锋陷阵,多次打败敌人,众人都跟从他。后来世祖卧病不起,且越来越严重,死之时继承尊位共有十九年。

1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有保于世祖之室者,世祖乃尽得兄弟部属向背彼此之情矣。(5分)

(2) 亦无责让之言,但令士卒解甲少憩,以水沃面,调麦水饮之。(5分)

分值: 19分 查看题目解析 >
单选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只有密切联系社会,密切联系群众,做群众的知心人,才能对有关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安定的问题提出真知灼见的正确意见。

②时过境迁,文化传统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

③“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往今来,写明月和相思的诗文可谓罄竹难书,我却独爱此两句。

④国家没有统一制定的价值评估标准,致使坊间对夜明珠的认定具有极大的主观性,这也使得许多人造宝石充斥市场,鱼龙混杂

⑤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⑥小说家就像修行的人,虽然穿梭在繁华世界里,但是内心会有那种在深山古刹的清寂感,不管事态如何变幻,他们都安之若素

A②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国家倡导诚实守信、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采取措施提高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水平,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网络安全的良好环境。

B菲律宾借口查处“非法捕鱼”为名,屡次进犯黄岩岛,并将其改名为“帕纳塔格礁”,中国外交部就此表明了立场。

C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能力,主要不在于体力,而是取决于心劲,也就是内心的强大的力量。

D音乐剧《元培校长》塑造了以蔡元培为首的爱国知识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自由、平等的社会理想而努力的“栋梁”形象,揭示了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观念和冲击旧文化体制取得的成就。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9.填入下面文段处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当然,表面的公正不等于公正。①____,②____表面功夫都不做足,内在的真诚性③____是值得怀疑的。④____,议员在议会中打架,⑤____只是作秀,但也有可能是全力为选民争取利益;⑥____假如他们只顾着打呼噜,连表现一下的念头都没有,那就一定是置选民利益于不顾。

AA

BB

CC

DD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填空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海岸侵蚀是由于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后退和海滩下蚀的地质现象,导致海岸侵蚀的原因虽然有很多,①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沿岸采沙直接减少了海岸陆域面积,沿岸开采地下水使地基产生沉降,而开采珊瑚礁、采伐红树林等活动则使海岸失去庇护。②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则是侵蚀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防治海岸侵蚀时,一些欧美国家在重要的岸段划有预警线,③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我国不少的旅游海岸,别墅和娱乐设施直接建在沙滩上,这就极易酿成灾祸。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先贤、愿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2)《过零丁洋》中,作者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发出感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虞美人》中,李煜用比喻这样描写自己的愁情“______________”

分值: 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1.下面是反映各国城市化共同规律的图表,根据图表信息,将城市化共同规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5分)

分值: 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书面表达 本大题共60分。
1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与人和谐相处,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发展,对于中学生来说与人和谐相处也关系到了身心健康。如何与人和谐相处主要有三个途径:树立平等观念、互相尊重理解、待人宽容大度。

请根据上述材料,从自己的生活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个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分值: 60分 查看题目解析 >
  • 上一题
  • 1/12
  • 下一题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