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郑州市2016年高三期末试卷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0.维新派早期维新思想中的民权思想内涵并不丰富。梁启超关于人民到底有哪些权利,并不能明确指出,平等、自由等皆是其在戊戌政变后才提出来的。严复在变法期间影响最大的也只是《天演论》,宣传的是赫胥黎的进化论学说。这说明(    )

A维新派并不宣传民权

B维新派仍维护封建统治

C西方启蒙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很有限

D西方民主思想还未传入

正确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民权思想内涵并不丰富”不等于不宣传,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虽然“内涵并不丰富”“不能明确指出”,但非“维护封建统治”,故B项错误;材料中“平等、自由”来自于西方启蒙思想,但“内涵并不丰富”“不能明确指出”,故C项正确;材料中“平等、自由”来自于西方启蒙思想,不是未传入,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和准确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比较简单,运用直选法,直选即可。

易错点

容易错误选择D,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与否,从题干中无从知道,该选项太武断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1.张太雷在其《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一文中写道:“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早夭的原因是(    )

A对传统文化绝对地否定

B对西方文化绝对地肯定

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D仅局限于知识分子中传播

正确答案

C

解析

对传统文化绝对地否定,恰恰是“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的表现,故A项错误;对西方文化绝对地肯定, 是“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的表现,故B项错误;当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材料中“在五四运动之后……局限于政治斗争了”相符,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运动,但并不是仅仅局限于知识分子中传播,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客观叙述历史事物的能力。

解题思路

对传统文化绝对地否定,对西方文化绝对地肯定,是“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的表现,故A、B项错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思考对中国进行彻底改变,与材料中“在五四运动之后……局限于政治斗争了”相符,故C项正确;D项说法太绝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

易错点

容易错选B,对西方文化绝对地肯定,那显然就要攻击我们的旧文化, 是“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的表现,故B项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周礼·考工记》将城邑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王城”;第二级为“诸侯城”;第三级为“都”,即宗室和卿大夫的采邑。在城隅高度上,规定王宫“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的实行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封建礼制

正确答案

B

解析

宗法制是关于血缘关系的制度,材料未涉及,故A项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与材料中城市也分等级,故B项正确;“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度,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周礼·考工记》”没有涉及后世的封建礼制,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准确提取信息能力。

解题思路

准确理解题枝力度四个概念,结合城市等级有严格规定,不难选出。

易错点

容易选择D,没有准确理解历史上的封建礼制。材料中“《周礼·考工记》”没有涉及后世的封建礼制,与材料不符,即使将“封建”理解为封邦建国,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分封制。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9.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西学”为“西政、西艺、西史”等社会科学,“西艺非要,西政为要。”这说明此时张之洞(    )

A其思想已与康有为完全一致

B主张应放弃西方自然科学的学习

C其思想在不断与时俱进

D主张清政府应进行“预备立宪”

正确答案

C

解析

张之洞是洋务派,康有为是维新派,不会完全一致,完全一致说法太绝对,故A项错误;主次之分不等于放弃,故B项错误;从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西政为要”,故C项正确;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与材料中“1898年发表”不符,材料里根本没有指出西政究竟是什么,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

解题思路

要结合所学知识,首先要搞清楚张之洞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主张中体西用。但是材料里他又强调西政重要,显然认识是有所发展提高了。

易错点

容易看见材料里主张重视西政,就以为和康有为主张一致了。其实绝对化的题枝一般是不作为正确答案的。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2.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国民经济建设计划”,“关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实现,我们觉得这个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对此认识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构建战时体制

B有利于外国资本的发展

C埋下了官僚资本猖獗的隐因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抓住材料“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来分析,因为战时经济就是一种统制经济,一切为打仗服务,有利于战争,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符合材料“全国一致动员”,说的是发展中国经济,未涉及外国资本,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政府控制了经济,也可能有利于官僚资本借此控制经济命脉,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通过“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辨别历史解释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要注意“不正确”这几个字。然后读材料,国民政府搞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强经济实力,事实上对外国资本有一定抵制作用,故选B。

易错点

容易忽略这是个逆向思维题目,要求选不正确的。A项要结合时代背景推导。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3.“权力真空出现,……为了在国内斗争中占得上风,军人集团常常在中国挑起事端,寻衅滋事,侵夺中国权益,以能为日本谋取国家利益来增加自己内斗的砝码。”材料表明日本不断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    )

A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成性

B日本制定“大陆政策”,全面侵华蓄谋已久

C日本政府内部的派系争斗

D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发展

正确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主要反映“军人集团……侵夺中国权益”,故A项错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制定“大陆政策”,与材料中“权力真空出现,……为了在国内斗争中占得上风”的特定阶段不符,故B项错误;与材料中“权力真空出现,……为了在国内斗争中占得上风”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军国主义思想,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和准确理解史料能力。

解题思路

读材料找主旨,直接选择C。

易错点

本题简单,不容易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4.“集体农庄的道路,……是劳动农民唯一正确的道路。”“使全体份地变为统一的大块土地,归劳动组合集体使用……是全民的国有财产。”“富农和被剥夺了选举权的人都不准加入劳动组合。”同时规定,“苏联之经济生活,受国家所定国民经济计划之决定。”这说明斯大林体制实际上(    )

A长期执行行政指令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短时间内迅速推进了工业化

D片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没有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材料无从看出“长期执行”,故A项错误;未涉及工业,故B、C项错误;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与材料中“集体农庄的道路,……是劳动农民唯一正确的道路”“苏联之经济生活,受国家所定国民经济计划之决定。”相符,故D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和认识事物本质并正确解释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弄清楚这是说的农业集团化问题,就排除了B、C两项,再因为看不出“长期”排除A。农业集体化道路历史证明是一种错误的政策,是苏联解体的因素之一,而马克思主义肯定是实事求是的,这肯定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故D选项正确。

易错点

容易错选A,材料是有行政指令的问题,但是无法看出长期这个定语。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5.“在这些场合,政府的座右铭或格言应当是——无为而治……农业、工业和商业对政府所提出的要求,就像第欧根尼对亚历山大提出的要求一样合情合理、毫不过分: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对该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并不能完全自动调节,达到供求平衡

B主张“看得见的手”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C美国是较早奉行自由主义政策的国家

D重商主义思想是其后实行的主要思想

正确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政府的座右铭或格言应当是——无为而治”表明是自由主义政策,该政策并不能完全调节经济,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看得见的手”,与 “无为而治”不符,故B项错误;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较早奉行自由主义政策的国家,故C项错误;重商主义思想是在自由主义之前实行,而非“其后”,故D项错误。_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时空观。

解题思路

看材料表明是自由主义政策,结合所学就能得出A项正确。

易错点

没有全面掌握重商主义、自由主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6.戴高乐1958年就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之后,要求与美、英一起参与北约的决策,但遭到拒绝。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这导致了(    )

A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两极格局开始解体

C多极化的趋势正式形成

D北约退出政治舞台

正确答案

A

解析

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北约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资本主义军事政治集团,“法国宣布退出北约”表明分化,故A项正确;美苏均势为基础形成两极格局,1991年底,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与材料中“1966年”不符,故B项错误;当时多极化的趋势是出现,而非“正式形成”,故C项错误;北约至今仍在,与 “退出政治舞台”不符,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和正确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解题思路

美英法都是资本主义阵营里的重要成员,本题呈现的是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和斗争,故A正确。其他三个选项都明显错误。

易错点

没有把握两极格局的知识,错误的认为只要两大阵营内部有分歧两极格局就开始瓦解,1991年底,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7.“我们现在在经济战线上已经取得的一批胜利,……表现了财政经济情况的开始好转,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一)土地改革的完成;(二)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要争取这三个条件,需要相当的时间,大约需要三年时间。”该文件发表的时间是(    )

A1952年底

B1950年

C1953年

D1956年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条件中有“土地改革的完成”,而土改大致完成是在1952年,故C、D两项都要排除。而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与材料中“表现了财政经济情况的开始好转,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不符,故A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和准确把握历史时空素养。

解题思路

条件中有“土地改革的完成”,而土改大致完成是在1952年,故C、D两项都要排除。而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与材料中“表现了财政经济情况的开始好转,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不符,故A项错误。

易错点

对教材知识不熟悉,不能把建国以来的经济建设知识形成线索,搞不清时序。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3.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檗(嫩芽新枝)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光秃)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孟子敏锐地发现了环境的变迁及其原因

B铁器牛耕的使用,使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

C孟子主张要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D孟子认为不要违背农时,食物就不会缺乏

正确答案

C

解析

材料主旨不是讨论环境变迁,故A项是最好;材料中“斧斤”不知道是铁器还是什么,牛耕则无涉及,故B项错误;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材料中“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此岂山之性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相符,故C项正确;与材料中“牛山之木”不符,没有涉及农时和食物,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孟子思想和准确理解史料能力。

解题思路

材料里说了过度的利用自然“无物不消”,要“养”等可知C正确。

易错点

容易选择B,以为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材料相符。其实,材料里讲人对自然征服和改造只是一个方面,不全面的是不能选的。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韩)宣子有(玉)环,其一在郑商。宜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乞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材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商品经济非常繁荣

B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C官府无法控制商业

D韩国和郑国曾经结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非常繁荣与否,故A项错误;材料中“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我无强贾,毋或乞夺”,盟誓说明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但材料未涉及“无法控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无韩国和郑国曾经结盟,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准确理解史料的能力,特别是对文言史料的解读。

解题思路

先大致弄懂材料,再从子产说商人与桓公盟誓可知商人地位提高,但是说官府无法控制商业就夸大了。

易错点

对文言文识读困难,不懂材料意思。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6.“任何联邦法院的法官或最高法院的法官,年届七十,而不利用退休的机会享受养老金,当时在任的总统,应按宪法要求征得参议院的同意,任命一名新的法官。”关于罗斯福总统这一呼吁改革法院的演说,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这将有利于美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B实质上反映了美国行政与司法两大权力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

C这将有利于增强政府应对危机和处理重大事件的能力

D仍不能突破三权分立的游戏规则

正确答案

A

解析

“联邦法院的法官或最高法院的法官”人数太少,不具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代表性,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符合材料“总统这一呼吁改革法院”,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年届七十”“任命一名新的法官”,改革法院有利于提高法院的效率,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在任的总统,应按宪法要求征得参议院的同意,任命一名新的法官”,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和准确解释历史信息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直选法,A选项明显不是题干所说主旨。如果使用排除法解此题将非常麻烦。

易错点

容易把C作为错误答案。本来最高法院法官自愿还是自身健康和叛国等情形下才去职,而这里70岁就退休,再由总统提名新法官,显然政府总统的影响力有所提升。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7.作为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件,理应含有某种不同于旧时代的新内容。然而,《权利法案》却并非如此。事实上,议会所获得的立法、财政、监督行政权14世纪时已获得了,议员在议会中的言论自由、不受迫害等权利在15世纪后也已经逐渐得到公认。该内容反映了17世纪英国革命的政治目的是(    )

A为了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B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C为确立新兴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D为确定和维护传统之权利与自由

正确答案

D

解析

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由此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因果关系混淆,故A项错误;材料探讨的是政治,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没有新内容,故C项错误;“14世纪时已获得了……在15世纪后也已经逐渐得到公认”表明是维护传统之权利,与材料中“含有某种不同于旧时代的新内容。然而,《权利法案》却并非如此”相符,故D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解题思路

本题比较难,先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材料是在探讨法案内容及其来源,依据这一思路解析。

易错点

此题很容易选择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实是要确立新兴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但是要结合材料看,材料里是说了《权利法案》没有新内容,显然就是以法案的形式把权力巩固下来,以免再受王权的侵蚀。也就是说题干材料是在探讨法案内容及其来源!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8.“惜该厂所有机器新旧羼杂,大都不甚齐全,……以致所出之械一经逐件拆卸,厚薄宽窄互有参差,彼此不能调换。而局中自总办以至员司人等”,“并不详加验视”,“但造成后即盛箱发用。”该厂所造之械整件零件逐细考察,疵累甚多。以如此钜厂岁糜经费一百四十万金,而各械无一完善者,殊为可惜。至于员司之冗滥,工作之宕延,各物购价之浮开,各厂用料之虚耗,种种积弊,又复不一而足。”材料表明(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管理腐败

B洋务运动军事企业技术落后

C洋务运动民用企业技术落后

D洋务运动军事企业经营管理腐败

正确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局中自总办以至员司人等”“至于员司之冗滥”表明是洋务企业,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在说管理,对技术问题只稍旁及,故B、C项错误;材料中“并不详加验视”“至于员司之冗滥,工作之宕延,各物购价之浮开,各厂用料之虚耗,种种积弊”表明管理腐败,故D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和整理材料和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

抓住主旨:探讨管理问题。再从“而局中自总办以至员司人等”,“至于员司之冗滥,工作之宕延,各物购价之浮开,各厂用料之虚耗,种种积弊,又复不一而足。”可大概推之为洋务企业。

易错点

材料是在探讨管理问题,如果只看材料皮毛就以为说的质量问题、技术问题就大错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8.20世纪60年代初,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人们出于一种文化反应而宣扬孙悟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并使之成为普遍的主流意识。这种文化反应主要来自(    )

A外交环境恶劣

B阶级斗争激化

C自然灾害严重

D文艺方针激进

正确答案

A

解析

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中国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基本隔绝,那时候,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与材料中勇往直前外出取经,“三打白骨精”相符,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后阶级矛盾就不是主要矛盾了,文革把阶级斗争提高到首要位置,而与材料中“60年代初”不符,故B项错误;抵御自然灾害是“与天斗”,与材料中“三打白骨精”不符,况且当时自然灾害并不突出,故C项错误;1956年春,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与材料中“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并使之成为普遍的主流意识”不符,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60年代中国外交和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

解题思路

当时实行“两个拳头打人”的方针,斗、斗、斗,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中国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基本隔绝,那时候,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与材料中勇往直前外出取经,“三打白骨精”相符,故A项正确。阶级斗争也是斗,但是当时是六十年代初,才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醒来,此时阶级斗争这根弦还不象文革时期,故B错误。

易错点

容易错选B,以为这是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改造后阶级矛盾就不是主要矛盾了,文革把阶级斗争提高到首要位置,而与材料中“60年代初”不符,故B项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9.文革结束后,党和人民痛定思痛,努力推动民主法制各项事业的重建和健全。1981年时,最迫切的政治任务是(    )

A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C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D筹备和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材料中“推动民主法制各项事业的重建和健全。1981年”相符,故A项正确;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与材料中“1981年”不符,故B项错误;1998年,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制度,与材料中“1981年”不符,故C项错误;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与材料中“文革结束后”不符,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和辨别历史解释能力。

解题思路

民主法制里面人大和宪法的重要性显然超过政协,故不选B。而基层民主更说不上是紧迫任务,故排除C。1954年就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排除D。

易错点

主要是没有搞清楚时序,导致错选C、D。民主法制里面人大和宪法的重要性显然超过政协,故不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30.爱因斯坦在写给5000年后的子孙们的信中说:“我们这个时代……商品的生产和分配都是无组织的。人人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生怕失业而遭受悲惨和贫困。而且,在不同国家里的人民还不时互相残杀。由于这些原因,所有的人一想到将来,都不得不提心吊胆和极端痛苦。”和他的心态相近的画家是(    )

A毕加索

B马尔克斯

C罗曼·罗兰

D贝克特

正确答案

A

解析

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而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通过一系列变形的图案组合,控诉了法西斯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与材料中“人人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在不同国家里的人民还不时互相残杀……所有的人一想到将来,都不得不提心吊胆和极端痛苦”相符,故A项正确;马尔克斯开启了“魔幻现实主义”,但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与材料中“人人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在不同国家里的人民还不时互相残杀……所有的人一想到将来,都不得不提心吊胆和极端痛苦”不符,故C项错误;贝克特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与材料中“人人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在不同国家里的人民还不时互相残杀……所有的人一想到将来,都不得不提心吊胆和极端痛苦”不符,故D项错误。_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以来世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和准确理解历史事物的特征的能力。

解题思路

先从材料中看,对现实社会评价不高,是比较悲观、失望、愤怒的,与A匹配。罗曼·罗兰则塑造了一系列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

易错点

很容易把现代主义美术毕加索与现实主义的罗曼·罗兰混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5.有历史学家这样总结古代的选官制度:“(当)子弟孱弱(时),(君)擢才卒伍,道德沦丧,取诸孝廉;帝权危卵,联姻门阀,士族虚弊,科举大彰。”这说明古代创新选官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扩大统治基础

B完善政府职能

C提升官员素质

D维护统治

正确答案

D

解析

扩大统治基础是维护统治的方式之一,与题中“根本目的”不符,故A项错误;完善政府职能是维护统治的方式之一,与材料中“根本目的”不符,故B项错误;提升官员素质是维护统治的方式之一,与材料中“根本目的”不符,故C项错误;是君主需要“创新选官制度”,以此维护统治,与材料中“(君)擢才”“帝权危卵”相符,故D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和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解题思路

制度的调整根本目的都是维护统治。题枝中有包含关系的,一般要选大概念。

易错点

容易忽视“根本目的”,以偏概全。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6.《辽史》记载:“太祖常问侍臣曰:‘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对。太祖曰:‘佛非中国教。’倍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即建孔子庙,命倍春秋释奠。”这说明(    )

A三教并行的政策被完全放弃

B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主流思想

C程朱理学已经奠定官方哲学的基础

D佛教强力冲击儒学的独尊地位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朕欲祀之,何先?”,意味着有先后但非完全放弃,也与材料中“皆以佛对”不符,故A项错误;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主要是汉族,而材料中“太祖大悦。即建孔庙,命倍春秋释奠”表明少数民族政权辽尊儒,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主流思想,故B项正确;北宋时期形成程朱理学,辽太祖时期尚未形成,与材料中“太祖大悦。即建孔庙”不符,故C项错误;“皆以佛对”表明佛教的冲击,但是最后还是尊儒优先,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解题思路

少数民族政权辽也尊儒,说明儒学被接受成为统治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易错点

容易忽略材料讲的是辽太祖,这是个少数民族政权。五代辽宋夏金元这个时代背景和时间先后要分清。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7.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印刷术的革新

B造纸术的改进

C装订技术的提高

D科举制的盛行

正确答案

A

解析

“绵长的卷轴形式”是因为书写,而印刷需要单页,与材料中“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相符,故A项正确;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与材料中“到宋朝则多为单页”不符,故B项错误;印刷术变革引起装订技术变革,故C项错误;隋唐时科举制已盛行,与材料中“到宋朝则”不符,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和对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解题思路

由于印刷是单页印刷,因而就不可能绵长,因而导致装订发生变化。再结合藏书增加,很容易就选到A。

易错点

容易选C,因果倒置。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8.明初晋商藉明朝统治者为北方边镇筹集军饷而崛起,入清后又充当皇商而获得商业特权,清季又因为清政府代垫和汇兑军协饷等而执金融界牛耳。这说明晋商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诚信经营,以义制利

B政府重视商业

C为封建政府服务

D商品经济繁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晋商为封建政府服务,与材料中“藉明朝统治眷为北方边镇筹集军饷而崛起……又充当皇商而获得商业特权……又因为清政府代垫和汇兑军协饷等而”相符,故C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题思路

题干中没有涉及诚信,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晋商兴起与商品经济繁荣有关, 但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

易错点

易把政府利用晋商,当作重视商业。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9.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其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在当时的“社会状态”下,兴起的还有(    )

A文人画

B《农书》

C昆曲

D风俗画

正确答案

C

解析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与材料中“讲世情的”“当时的社会状态”不符,故A项错误;元朝王祯的《农书》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之一,故B项错误;明朝时候,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昆曲流传甚广,与材料中“讲世情的”“当时的社会状态”相符,故C项正确;风俗画至少在两宋时期就成为亮点,明朝不符,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戏曲艺术和准确把握历史时空。

解题思路

抓住“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这个时间,其他都是干扰信息。

易错点

很容易选D,错误的认为风俗画就是体现了世情,其实本题就是考时间的题目,在这个时间段出现了什么历史事物。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1.大约两千五百年前,普罗泰格拉喊出了一句影响西方至今的口号——“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下列思想与其相吻合的是(    )

A“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五师乎?奚必知(智)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

B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正确答案

A

解析

排除法,B是康德的名言,“强调人的感觉”不等于强调理智,故B项错误;C、D两项分别是心学理学,而它们强调抽象的理故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智者学派和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能力。

解题思路

与材料中人人都能“随其成心而师之”相符,故A项正确;B是康德的名言,“强调人的感觉”不等于强调理智,故B项错误;心学以“心”为本源,与材料中“人是万物的尺度”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表明是理学,与“人是万物的尺度”不符,故D项错误。

易错点

不理解A项,主要是文言文不好理解。运用排除法,解答此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3.19世纪中期有人曾这样说:“当我读着您的著作的时候,我感到痛苦多于愉快……因为我认为这些是完全错误的,而且是令人难堪的恶作剧。我一向把因果关系称为上帝的意志,并且我能够证明,上帝是为了它所创造的万物的利益而有所作为的,上帝也是依照我们能够研究并且理解的法则而行动的。”这个人读的著作是(    )

A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C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D伏尔泰的《哲学通信》

正确答案

C

解析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与材料中“19世纪中期”不符,故A项错误;1517年,马丁·路德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与材料中“19世纪中期”不符,故B项错误;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与材料中“19世纪中期”“我认为这些是完全错误的”“上帝是为了它所创造的万物的利益而有所作为的”相符,故C项正确;伏尔泰是18世纪中叶,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与材料中“19世纪中期”不符,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进化论和准确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

读材料,提取主题:在讨论上帝造万物;再结合时间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就能选出正确答案C。

易错点

没有搞清楚题枝里几部文献的时间,另外没有搞清楚材料里说的上帝造万物这个主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4.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强调:“以吏为师,三代之旧法也。秦人之悖于古者,禁《诗》《书》而仅以法律为师尔。”这说明(    )

A三代时期儒法并重

B夏商周采用“刑主德辅”的法律思想

C秦朝抛弃了以吏为师的做法

D法律是夏商周秦相沿的统治工具

正确答案

D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创立儒家、法家学派,与“三代时期”即夏商周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刑主德辅”,故B项错误;秦朝“仅以法律为师尔”,故C项错误;与材料中“以吏为师,三代之旧法也”“秦人……仅以法律为师尔”相符,故D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准确理解史料能力。

解题思路

抓住材料中“以吏为师,三代之旧法也”“秦人……仅以法律为师尔”关键句子,D项正确。

易错点

容易在A选项上迷糊,主要是没有搞清楚春秋战国时才有儒法家,与三代时间不符。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0.历史学家郭小凌提出,既然在梭伦改革时期,土地和债务问题是当时面临的最主要的社会问题,而且在改革的措施中,所实行的划分公民等级的唯一标准是地产收入(按年收入的谷物等产品的数量分成四级),因此,该学者认为(    )

A梭伦改革前社会矛盾尖锐

B当时古希腊文明的经济基础是农业

C梭伦改革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D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

正确答案

B

解析

“改革前”只是一个方面,忽视了材料中“在改革的措施中”,故A项错误;材料中“土地和债务问题”“唯一标准是地产收入”表明农业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直接涉及民主权利,与题中“因此”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世袭特权,与题中“因此”不符,故D项错误。_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和历史推理能力。

解题思路

注意关键词“既然”,肯定答案就是顺着这个意思来的,就能打破思维定势。

易错点

容易选D,思维定势一看考查雅典民主就从政治方面考虑,殊不知这里说的是土地、债务、地产收入,强调的是这个。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2.有学者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哥伦布大交换”,认为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也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从这个角度来看,下列哪项不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带来的影响(    )

A给美洲带来了新的疾病

B使美洲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

C改变了美洲人的生活方式

D给美洲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正确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可直接看出A、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符合材料“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这些综合起来就可以影响生活方式,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当时西欧国家生产力还不高,材料也未涉及传播先进的生产方式,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和准确历史现象的能力。

解题思路

这是个逆向思维题,一定要注意“不是”两个字。A、B两项很好判断,C项是材料的推理所得,D项,一定要注意这是在15世纪末这个时间点,欧洲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当年的探险者刚到美洲时往往是向印第安人学习在美洲的生存和生产技巧。

易错点

本题主要D项迷惑性很大,容易把它作为正确说法。这一时期,欧洲还处在资本主义兴起阶段,生产力还没有发生飞跃,工业革命后的生产方式才大大超过其他地区。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4.下图是《巴黎公社委员成分结构图》

材料反映出巴黎公社(    )

A群众基础比较广泛

B无产阶级妥协退让

C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D经过民主选举产生

正确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委员成分结构”复杂,说明有广泛性,故A项正确;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工人比例最高,与“妥协退让”不符,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与 “民族”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选举,与题中“材料反映出”不符,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和正确解释图表的能力。

解题思路

抓住“巴黎公社委员成分”这个关键,看图知道成员来自社会各阶层,说明来源非常广泛。

易错点

容易选择C项,没有理解民族统一战线的概念,这个一般用在对外部势力上。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5.作为同是传导型的现代化国家,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近代化与1861年到19世纪末的沙俄近代化存在的相似问题中,说法错误的是(    )

A现代化发展不平衡

B整体经济落后

C仍然是一个农业国

D政治上是封建君主专制

正确答案

D

解析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政治上实行沙皇专制,发展不平衡,同时1840年到1949年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俄国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同时1840年到1949年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斯大林执政时期,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才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同时1840年到1949年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农业为主,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与“封建君主专制”不符,1912年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

解题思路

直选法,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与“封建君主专制”不符,1912年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易错点

这是个逆向思维题目,容易忽视“错误的是”。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4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人华民交涉词讼一款:凡英商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处投票,候管事官先行查察谁是谁非,勉力劝息,使不成讼。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诉,一例劝息,免致小事酿成大案。其英商欲行投票大宪,均应由管事官投递,禀内倘有不合之语,管事官即驳斥另换,不为代递。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公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免滋讼端。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均应照前在江南原定善后条款办理。        

——《通商章程》(一八四三年十月八日)

(1)据材料一,概述罗马的司法变动及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两则材料中司法变动的影响。

正确答案

(1)变动:由公民法到万民法。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帝国版图的扩大。

(2) 罗马:缓和外邦人与本国公民的矛盾;巩固帝国统治。中国:侵犯中国司法主权;袒护外国人;客观上减少外国人和中国人的司法诉讼量;客观上促进中国司法近代化。

解析

(1)第一小问变动,据材料很易得出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帝国版图的扩大。

(2)据材料一中“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得出,罗马:缓和外邦人与本国公民的矛盾,巩固帝国统治;据材料二“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得出侵犯中国司法主权,袒护外国人,据材料二“勉力劝息,使不成讼”“一例劝息,免致小事酿成大案”得出客观上减少外国人和中国人的司法诉讼量,据“一八四三年十月” 也就是近代,中国就是在外国的司法干涉中也被动为司法涂上了些许近代色彩,得出客观上促进中国司法近代化。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客观叙述历史事物的能力。

解题思路

罗马法的演变,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应该就能顺利答出。主要是中国司法变动这个问题。首先要注意“《通商章程》(一八四三年十月八日)”,注意时代特征。再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组织答案。

易错点

第一问,容易被新概念迷惑,比如“国际法”,其实这类概念都是材料里的个性化概念,在答案的时候要转换为大家熟悉的历史概念。第二问的中国,如果不能知道这是近代司法主权受侵害,可能就是胡说一气。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32.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这种新陈代谢表现在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于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痛人心之肆落,吾不能忍也。噬纪纲之亡绝,吾不能忍也;视政治之魔败,吾不能忍也;伤教化之陵夷,吾不能忍也;见法律之蹂躏,吾不能忍也;睹政党之争乱,吾不能忍也;慨国粹之丧失,吾不能忍也;惧国命之分亡,吾不能忍也。”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的言论(1912年)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具体说明洋务运动如何“异于传统”又“难于挣脱传统”?并结合史实说明它如何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康有为发表此言论的原因。“政治之魔败”“法律之蹂躏”刺激着先进知识分子又进行了什么探索?

正确答案

(1)“异于传统”: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开办近代一批新式学堂。“难于挣脱传统”: 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只学西方先进技术,不学西方先进制度、文化)。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对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感叹中国传统文化、伦理的丧失,指责辛亥革命以后北洋军阀政治的腐败,民族危机的加深。

康有为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君主立宪、厌恶共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新文化运动。

解析

(1)第一小问“异于传统”,据材料一“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并结合所学得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开办近代一批新式学堂;“难于挣脱传统”,据材料二“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于挣脱传统”并结合所学得出,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第二小问据材料一“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得出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据材料一“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得出,对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结合所学得出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2)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二“视政治之魔败……惧国命之分亡,吾不能忍也”得出感叹中国传统文化、伦理的丧失,据材料二“伤教化之陵夷……慨国粹之丧失,吾不能忍也”得出指责辛亥革命以后北洋军阀政治的腐败,民族危机的加深;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康有为的言论(1912年)”得出厌恶共和,结合所学,得出康有为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君主立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第三小问探索,据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康有为的言论(1912年)”结合所学得出新文化运动。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和说明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解题思路

一般是先把材料的信息提出来,再增加结合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的答案,最后组织答案。

易错点

一定要注意答案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扭其一端就会导致答案不全面而失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3分

33.面对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人类在不断努力。

  材料一  英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出从整体上综合防治空气污染。1990年颁布了第一部整体上控制空气污染的法律《环境保护法案》,致力于寻求“最可行的环境保护选择”和要求“不至于产生过多成本的最佳可利用技术”。英国还实施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必须明确行政辖区内污染源的排放数据,并必须详细规划空气质量应如何完善。同时要求地方政府各部门必须紧密合作,充分审视各部门政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还要求地方政府在治理污染的过程中,必须与邻近地方政府进行协商。英国能够最终扭转空气质量,也得益于全民的积极参与。

——摘自蔡岚《空气污染整体治理:英国实践及借鉴》

  材料二  “人人享有可养育生命并促进幸福之环境的权利。如果经年累月的行为损害了这一权利,今日活着的人享有为将来福祉而匡正过去的进一步的权利。有一点不证自明:世世代代对环境的无意疏忽,已将人类带到了十字关头。……我们对自然界的滥用威胁着我们的生存。……我们侵占了上天赋予的空地和荒野;我们砍光了森林、剥落了草皮,使大地退化为荒芜尘土;我们污染了生而呼吸的空气;我们……将自然界搞得丑陋不堪、喧嚣不已。我们深知,最终要消除这些基本问题,关键在于人心,而非机械。因此,……我们需要一种生态意识,承认人是与其共享环境的生物共同体的成员而非主人;我们必须重新界定“进步”,要强调长时段的质,而非眼前的量。……我们将重新开始。

——《圣巴巴拉环境权利宣言》

  注:1969年,美国发生的圣巴巴拉泄油事件使多种海洋生物遭殃。罗德里克·纳什根据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独立宣言》起草了《圣巴巴拉环境权利宣言》。人们比较公认的生态史观由此产生并发展。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为治理空气污染采取了哪些措施?

(2)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圣巴巴拉环境权利宣言》主要观点。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1)措施:从整体上综合防治空气污染; 议会加强立法;中央政府重视;地方政府各部门紧密合作;各地方政府相互协商;全民的积极参与。

(2)主要观点:人类非大自然的主人,大自然具有人类应予以尊重的内在价值(或宣扬环境、自然权利和环境伦理思想);主张人与环境相互依存;为将来福祉应积极投身于环保事业;不能为了经济的进步而牺牲环境。

(3)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或仅考虑利润不关注人类的健康和安全);长期以来人们环境意识的缺乏;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政府的不重视;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合理措施。

解析

(1)据材料一中“颁布了第一部整体上控制空气污染的法律《环境保护法案》”得出议会加强立法,据“实施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得出中央政府重视,据材料一中“要求地方政府各部门必须紧密合作”得出地方政府各部门紧密合作,据“要求地方政府在治理污染的过程中,必须与邻近地方政府进行协商”得出各地方政府相互协商,据“得益于全民的积极参与”得出全民的积极参与。_

(2)据材料二“承认人是与其共享环境的生物共同体的成员而非主人”得出人类非大自然的主人,大自然具有人类应予以尊重的内在价值,据“我们对自然界的滥用威胁着我们的生存”得出主张人与环境相互依存,不能为了经济的进步而牺牲环境,据二“今日活着的人享有为将来福祉而匡正过去的进一步的权利”得出为将来福祉应积极投身于环保事业。

(3)据材料二“世世代代对环境的无意疏忽,已将人类带到了十字关头”得出长期以来人们环境意识的缺乏,据材料二“我们对自然界的滥用威胁着我们的生存”得出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据材料二“最终要消除这些基本问题,关键在于人心,而非机械”结合所学得出两次工业革命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据材料一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出”和据材料二“我们必须重新界定进步……我们将重新开始”,得出政府的不重视,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合理措施。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环境保护提取有些信息、合理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解题思路

概括归纳观点的试题,注意句号、逗号等符号前后往往是答案分点的地方,再分别提炼答案。

2016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历史   参考答案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不大,只要循材料提炼就可以。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