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 西安市2017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1. 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主要说明分封制( )

A
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

B巩固了西周国家政权和拓展了疆域

C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各诸侯国中普遍实行

D在当时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 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


A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

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

C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

D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6. 1937年12月17日,蒋介石在《我军退出南京告国民书》中说:“敌如欲尽占我四千万方里之土地,宰割我四万万之人民,所需兵力,当为几何?敌之武力,终有穷时。”这表明蒋介石( )

A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B意在为南京沦陷寻找借口

C对中日国情已经有所认识

D正确分析了中日双方形势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7. 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

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

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

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0. 1793年,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这一现象表明( )

A传统等级秩序荡然无存

B革命实践与革命理想严重背离

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大革命后的政局演变趋向平和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 明末清初,对“西学”的传入,最常见的一种说法便是“西学源出中国”。

他们认为当下一些中学不及西学的事物,其实是中国古代已有而传入西方,但中

国本身反而失传的事物,王夫之也认为西学大多是“剿窃中国之绪余”。这从侧

面反映出( )

A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优势

B西学传入改造了中国自身的学术

C士大夫借西学来复兴传统儒学

D西学的优点为部分知识分子认可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4. 19世纪初期,超过六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必须通过市场来获得口粮,这些人口包括了1000多万户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户;同时,中国一半以上的农户不织布,必须从市场上购买所需要的棉布。反映了当时( )

A全国性市场已经形成

B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C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农村商业化趋势加强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5. 有学者认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大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属于资产阶级,他们革命的动力不是为资产阶级争取利益,而是从帝制统治和列强的窥视下拯救中国。因此,他们也代表了深受列强欺凌之苦的民族资本家的心声。材料表明革命派( )

A进行革命的目标不明确

B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C有民族民主革命的诉求

D已成为知识分子代言人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8. 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

A强调法律至上

B限制公权滥用

C维护公民平等

D追求司法公正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9. 以支持路德教的诸侯和信徒为一方,以罗马教廷及其追随者为另一方,德意志发生宗教内战。1555年内战双方签订和约,路德教成为合法宗教。由此可见,马丁·路德改革成功原因之一是( )

A宣扬“因信称义”,信徒众多

B符合了资产阶级的时代需求

C罗马教廷军事实力并不强大

D与封建王权实现了暂时结盟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1. 在一些学者中曾流行过这样的观点:现代社会庇护“不适应环境”的成员,使他们免受自然选择,并因此弱化了社会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这表明进化论( )

A其进步意义超出了生物学领域

B可以用于解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C强调强者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D在社会科学领域容易被曲解和误用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2. 下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表明( )

A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

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

C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

D该组织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8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1517年葡萄牙使臣托梅皮雷斯抵达广州以后,欧美与中国的直接贸易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到了可观的规模,以白银为计量单位的中国丝织品价格在美洲是西班牙同类产品的1/3,在欧洲是荷兰同类产品的1/2。千百年间发展起来的中国工艺技术精良,绸缎、棉布、麻织品、锡铅制品、火药等风靡欧美。资源丰富、人丁兴旺的中国江南,更多土地被广泛种植桑麻漆棉,西班牙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都不得不用硬通货购买中国商品,巨额的贸易顺差使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流入中国。明朝嘉靖年间,官铸铜钱1000文相当于白银一两,中国逐渐形成白银为本、铜币为辅的银本位制度。1934年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银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被迫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
    ——摘编自黄达《金融学》

材料二  16、17世纪,从利物浦等海港出发的奴隶商船、海盗船活跃于非洲与美洲大陆,一本万利的“海上贸易”使英国的毛呢、布匹、高档酒价格急剧上升,拥有十多万只羊、酒窖千所、纺机百部的大农场、大工场遍布英国。同一时期,中国金银比价约为1:7,欧洲约为1:15.5,英国商人纷纷将美洲白银输入中国套换黄金获利。1717年,金银贬值,物价飞涨,英国皇家铸币局局长牛顿规定,将黄金价格确定为每盎司等于3英镑17先令10.5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牛顿创制了金本位的最早雏形。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规定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英镑与其他国家纸币或铸币按各自含金量自由兑换,世界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了“英镑世纪”,在经历了一战、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摘编自彼得•马丁《资本战争》

13.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明清时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19世纪英国金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15分)

14.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4分)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发展的新变化。(6分)

分值: 2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63—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如图:

15.运用世界近代史的史实,对图进行探讨。(说明:对图中几个要素间形成的关系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民国时期的税收史是税制体系从传统向现代演变的重要时期。可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是1912年至1927年的北洋军阀时期。……先后试行划分国家税和地方税、改革盐税、整顿厘金、整理矿税、推行印花税、整合烟酒税等努力,到1925年,逐步建立起以关税、盐税、货物税、田赋为四大税种的税制结构。二是1927年至1937年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取得关税自主、财政统一的基础上,以关税、盐税为主体的国家税和以田赋、契税为主体的地方税初具雏形,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统税(货物税系)和所得税(直接税系)的税收架构,为流转税与所得税双主体结构税制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1937年至1945年的重庆国民政府时期。把地方税系划入中央,形成了融关税、盐税、货物税、直接税、土地税、地方自治税收等相对独立的税收系统。……四是1945年至1949年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开征特种营业税,并从立法的角度将关税、土地税、地方税等整合为一套完整的税制框架。

——摘编自《民国时期税收探析》

16.据材料概括民国税收改革措施的特点(8分)

17.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税收改革的影响。(7分)

分值: 1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6 年的凡尔登大战使德国感到正在输掉这场战争,日德兰海战又使德国失去了海上决战的信心,同时德国国内经济状况的飞速恶化,使德国人对战争的结果开始感到恐慌。于是,德国一些海军将领夸大了潜艇战战绩,宣称“如果实行无限制潜艇战,六个月内就可以‘扼死’英国”。德国一些经济学家也错误估计,认为“每月击沉60万吨商船,连续5个月,就会把中立国的舰队从英国周边海域赶走,同时切断大西洋间英美的补给线,英国就会处于物资断绝的窘境。”于是,1917年1月9日,德皇威廉二世在一篇外交声明中宣称:“德国将自1917年2月1日,全力开始无限制潜艇战。”

一一彭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对德国经济战研究》

18.根据材料,分析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的原因。( 8分)

1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所产生的影响(7分)

分值: 1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菲德尔·卡斯特罗主要政治活动年表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20.根据材料,将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政治活动划分阶段,并说明划分理由。(6分)

21.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各阶段菲德尔·卡斯特罗政治活动的时代背景。(9分)

分值: 1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 上一题
  • 1/17
  • 下一题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