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 杨浦区2017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3.当下一些剧组选演员,重视颜值而非演技,你要提醒剧组关注这一问题,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3分)

A只关注演员的颜值而忽视他们的演技,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

B只关注演员的颜值而忽视他们的演技,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

C只关注演员的颜值而忽视他们的演技,这无疑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

D只关注演员的颜值而忽视他们的演技,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按题目要求选择。描述孔雀女与凤凰男组合的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B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C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D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14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富春山居图》中的渔樵意象

胡晓明

①《富川山居图》中有8个人物,分别为士人、渔父、樵子。其实在中国画中,此种分别是不重要的,这都是士人在不同生命阶段的“化身”。

②富春江文学传统中核心的人物,即严光,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钓者;而富春江上的钓台,也是历代文本化山水中最重要的钓台。写到富春江的诗歌,几乎没有不写到严子陵和钓台。这不等于说,《富春山居图》中的渔樵,画的就一定是严子陵。中国山水画有渔父樵子,则是极其常见普通的事情;而且,画家写意,绝不可能将山水画中的人物,指实为某某人。因此,不能简单认为,《富春山居图》出现了“渔樵”就是写严子陵的故事。

③但是,有趣的是,黄公望的《画山水诀》,很奇怪地解释了一个有关水的名词:濑。《画山水诀》“画水”云:山下有水潭,谓之濑,画此甚有生意。

⑤因此,换一个角度想,由于富春江严子陵故事的文学影响力太强,黄公望心目中如果反而没有这个文学传统的影响,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我们不妨认为,《山居图》中的渔樵,与“文本化山水”富春江中的“渔樵”,是二而一,即易于相互指涉、相互联想的关系;“渔樵”,正是他们共同享有的重要文化符号。因此,很自然,后人在有关《富春山居图》的题跋中,不约而同地,仿佛解读一样,常常提到严子陵及其相关的辞语。先来看有关《富春大岭图》的题跋,譬如:

黄公手比愚公强,富春移来咫尺长。子陵之居在何处,千载烟云长渺茫。(【明】祝允明《题富春大岭图》)

泖塘卜筑严陵客,富春正筑南楼墨。(【清】翁方纲《题富春大岭图》)

⑥再如有关《富春山居图》仿本和黄公望其他作品的题跋:

粉本大痴山,高风子陵里。玉圃积琼葩,不数孤山美。(【清】叶绍本《富春梅隐》,《白鹤山房诗钞》卷十七,清道光七年本)

我们看乾隆在子明卷《富春山居图》上的题跋,也有这样的联想:

自富阳至桐庐,胜甲浙右。子陵高风,与山水同远。丙戊(1766)

癸卯(1783)冬初,自盛京谒陵,回跸至夷齐庙,俯仰山川,清风斯在。悠然有会于子陵桐江之间。因书此卷。以志一时。

⑦由此可见,将《富春山居图》与富春文学传统相联系,不是我们今天的新发明,古人正是这样鉴画的。伟大的艺术家、普通的诗人、收藏家甚至身为异族统治者的皇帝,都与此一大文化心灵相通。然而现代艺术史家与收藏界的主流解读却完全撇开了此一传统。

⑧再联想到黄公望的名字,不妨另下一解。一般人都过于相信志书与画史上所说他的父亲“九十得子”,“黄公望子久矣”,以得名。然而,班固《汉书》颜师古注云:

师古曰:望,谓太公望,即吕尚也。钓于渭水。文王将出猎,卜之,曰:所得非龙、非螭、非豹、非羆,乃帝王之辅。果遇吕尚于渭阳,与语,大悦,曰: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曰太公望。(班固《汉书》卷一百上)

⑨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典故,黄公望的父亲为他取名,不可能不知。为什么志书与画史皆不提?细思之,太公望著《六韬》,“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史记》);又,太公望不是一般的帝王师,而是助文武夺取天下的人物,此种身份,恐怕完全不合于蒙元统治时期的一般汉族读书士子之人生规划,或因此而易于遭忌受害,故一般人缄口不提,或代以九十老夫之说,就合理自然了。然而,黄公望之得名,其父必知《汉书》此典,因而赋此名也必有重大期望,则是可能肯定的。而公望一生,亦从辅佐帝王之钓者,转而为崇尚离心之钓者,决然在《山居图》中,借渔人开头与结尾都循环而行,自成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这或不是偶然。

(有删减)

【注】①严光,字子陵。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帮助刘秀起兵,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②黄公望,元代画家,代表作为《富春山居图》。

4.第①段中“化身”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2分)

5.对第②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严光是富春江文学的代表人物。

B“钓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贤者渴望被赏识的心理。

C“文本化山水”是指诗意的山水。

D富春江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严光的故事。

6.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横线上,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1)毕竟,这个水名太有名了。

(2)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严陵濑、子陵濑、七里濑。

(3)江南的水名,有很丰富的名词,但黄公望其他什么都没有说。

(4)而且,“画水”一共只有两条,这句话就占了一条。

A(2)(1)(3)(4)

B(1)(2)(4)(3)

C(3)(4)(2)(1)

D(4)(1)(2)(3)

7.简析第⑤⑥段引用题跋的作用。(4分)

8.下列说法与文意相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山水画中“渔樵”意象必不可少。

B中国山水画中的“渔樵”与“文本化山水”中的“渔樵”是“二而一”的关系。

C现代艺术史家与收藏界对《富春山居图》的主流解读忽视了富春江文学传统这一视角。

D志书与画史都不提“黄公望”名字与“太公望”典故的关系,是因为作者怕遭忌受害。

9.根据文意,概括《富春山居图》中“渔樵”意象的象征意义。(3分)

分值: 1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

①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②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③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④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上空遮天蔽日,鸟声盈盈。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新会县世为葵乡,小河碧绿的水波上,一串串细长的小船满载清香弥漫的葵叶,沉甸甸贴水而行,悠悠远去……

⑤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⑥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淼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⑦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又听说洛舍其名是早年此地曾有一支移民来自洛阳,洛阳人之舍,谓之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⑧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属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

⑨我究竟来自何方?

⑩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⑪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如林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

⑫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⑬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⑭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群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⑮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20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

(有删    减)

10.从景物描写的角度鉴赏第④段画线句。(4分)

11.分析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2.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故乡在远方”的含义。(4分)

13.以第⑩⑪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4分)

分值: 1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元和十年三月,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的“八司马”中的五人再遭贬谪,“虔州司马韩泰为漳州(今福建漳州)刺史,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饶州司马韩晔为汀州(今福建长汀县)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台州司马陈谏为封州,(今广东封川县)。御史中丞裴度以禹锡母老,请移近处,乃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②乱飐(zhǎn):吹动。③薜荔,一种蔓生的香草。

14.与柳宗元同属中唐的诗人是(       )。(1分)

A李商隐

B杜甫

C杨炯

D白居易

15.下列诗句与首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感物起兴写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B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D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6.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5分)

分值: 8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①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取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②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④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⑤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⑥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选自《宋史•曹彬列传》)

【注】①觌,相见。

17.解释下列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

(2)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

18.为下列句中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

A预备

B事先

C参加

D安乐

2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B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C初,彬之总师也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D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21.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22.第④段中“彬忽称疾不视事”意在___________。(2分)

23.第⑤段写道“美窃式彬微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4分)

分值: 18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苦斋记

(明)刘基

①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于是鲜支、黄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茶亦苦于常茶。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②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③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藉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毋亦犹是也夫?”

④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有删减)

【注】 ①荼蓼:指野苦菜。②藋(diào):野草。

24.简析第①段中 “其下惟白云”的表达效果。(2分)

25.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匡山的植物被山中甘而善苦的北风吹刮,因而味道是苦的。

B山中野蜂所酿之蜜味苦,但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C剑溪水中的鱼喜欢吹沙,味道苦有点微辣,可以醒酒。

D作者目之所见,口之所食,足之所至,心之所想,无一不“苦”。

26.第②段画线句表现了(2分)_________。

27.下列句子与本文思想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则何适而非快?

C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8.简析第③段写膏粱之子的用意。(4分)

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9.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波创业浪潮袭来,在成千上万的创业项目中,出现了一些奇葩项目。“代人读书”,为企业家和高管挑书、看书、划重点;“包月内裤”,为中等收入、不愿为购物花费时间的男性包月送内裤;“互联网+殡葬”除了能在网上买墓地,还提供心理干预、太空葬礼、生前告别会等服务;“呼死你”,利用通讯费用低廉的网络电话,对骚扰者实施精准的“手机轰炸”……很多投资机构对奇葩创业项目避之不及,但一些大胆的投资者还是愿意小试牛刀,为奇葩项目留出等待的空间。

分值: 70分 查看题目解析 >
填空题 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5分,共5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

1.按题目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1分)

(2)今之众人,__________,而耻学于师。(______ [填作者名]《师说》)(2分)

(3)陆游《书愤》中运用意象叠加手法的诗句是“。”(2分)

分值: 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 上一题
  • 1/9
  • 下一题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