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长沙市2017年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中国古代出现过不少皇帝权利受到凌夷,无力或不能执掌权柄的现象,这些人或受制于母后、外戚,或受制于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导致权力萎缩或丧失。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君主年幼或君主无能

B儒家思想存在的弊端

C君主专制制度

D没有及时调整统治政策

正确答案

C

解析

材料里面并没有特指是在君主年幼或君主无能的时候被受制于人,并且A项恰是对材料的现象的表述,故A项错误;本题与儒家思想无关,儒家思想恰是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基础,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的,故B项错误;D项不是根本原因;君主专制下,权利的高度集中,一旦君主孱弱,会导致大权的旁落,这是导致材料现象的根本原因,故C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皇帝制度的特点、皇权的加强方面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皇帝制度,首选分析材料中的答题点,弄清材料的主旨 ,看清楚题目的问法,运动所学知识,一一排除。

易错点

容易忽视“根源”,并且一提到根源大多会想到经济原因,有的选项是表现不是原因。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3.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当时的雅典公民广泛参与城邦事务。但也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如数千群众聚在一起制定法律审查执政官的行为,宣召伯利克里解释其行为,不仅处死了苏格拉底,更处死了在阿吉纽西海战中打了大胜仗的六个将军。材料反映的问题是(   )

A雅典公民法制意识淡薄

B直接民主会损害自由

C公民执政能力参差不齐

D雅典社会人人平等的原则

正确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的内容来看,雅典公民广泛参与城邦事务,享有充分的民主。但这种民主有时也会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难以保障自由。也就是说雅典公民有民主,但自由很少,故选B。A、C、D项材料并未体现。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首先分析材料中的答题点,弄清材料的主旨 ,材料主要讲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直接民主的弊端。再看选项,一一排除。

易错点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以及弊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6.下列关于三民主义中的“平均地权”的评价错误的是(   )

A它否定了地主阶级对土地的垄断

B它符合当时经济发展的规律

C它反对用革命手段夺富人之田为国有

D它能动员广大农民参加民主革命

正确答案

D

解析

“平均地权”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把土地问题同发展资本主义联系起来的经济纲领,它否定了地主阶级对土地的垄断,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符合当时经济发展的规律。孙中山反对用革命的手段“夺富人之田据为己有”。孙中山先生解决土地问题的着眼点是城市或交通沿线。这只是中国的一小部分地区,而大部分地区的地价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特别是在革命前上涨的。地价不涨,因此农村的土地状况依然如故,农民依然受地主的剥削。因此,平均地权不可能动员广大农民起来参加民主革命。这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故D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首先要弄清楚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的含义,再一一地看选项,从中排除错误项。

易错点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的含义理解的不是太透彻的话,会容易出现混乱。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7.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置他的最后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激烈斗争—武装暴动。”这表明(   )

A是对中国国情正确分析基础上作出的结论

B中共尚未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C实际上是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否定

D强调农村与城市革命协调发展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的信息来看,李立三主张城市中心暴动论,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题意。所以选C。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首先分析材料中的答题点,弄清材料的主旨 ,材料主要讲的是李立三对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评价与理解,是一种批判的态度,然后再对照选项,一一排除。

易错点

材料的主旨的侧重点易弄混,把握不了作者的主旨。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拥有自己的武装,一些大的诸侯国不断地扩充实力向周边的蛮、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兼并其土地,控制其人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先进文化。这主要表明分封制(   )

A诸侯国与中央是松散的联盟关系,中央王朝尚未实行权力高度集中

B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建立国家大一统局面
   

D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促进了民族融合

正确答案

D

解析

A、B与材料表达的主要意思不符;C项不符合分封制;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西周诸侯王进行武力兼并的同时,对被兼并的地区进行文化渗透,从而传播了周王朝代表的中原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和生产力发展下,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答本题首先分析材料中的答题点,弄清材料的主旨 ,运动所学知识,通过排除法,排除C,A、B与材料主旨不符。

易错点

对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的理解比较模糊,以及对奴隶社会时期的史实不了解,就会选择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4.威廉·布莱克斯通在其《英国法释义》中阐述当时英国立法系统时说:“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力而非‘决定’权君主毫无权力胡作非为,而只是‘防止’胡作非为。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作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对两院提出和赞同的变动。”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作者认为王权过大要严格限制王权

B国王可以批准议会法案

C英王和议会之间相互制衡

D当时英王已“统而不治”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由“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力而非‘决定’权”、“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在立法权方面,国王和议会之间的制衡关系,故选C项;材料中 “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表明不是严格限制王权,故A项排除;材料中“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作变动”,说明国王的批准权受到限制,故B项排除;材料中“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力”,表明国王仍有一定的权力,故D项排除。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民主代议制发展情况

解题思路

材料主旨是国王与议会的关系,两者在材料中体现的相互制衡,与A、B、D无关。

易错点

易联想到1689年《权利法案》,照搬书本知识,会出现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5.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规定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58人组成,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据此可知 (   )

A普鲁士在帝国中享有特殊地位

B帝国政体不具有民主特征

C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残余

D皇帝具备了绝对权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本身就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象征,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表明普鲁士在整个德意志帝国中,享有特殊地位,具有重大问题上的否决权,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军国主义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皇帝的问题,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德意志代议制下普鲁士与各邦之间的关系

解题思路

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首先分析材料中的答题点,弄清材料的主旨 ,材料主要讲的是德意志帝国宪发阐述的普鲁士与各邦之间的关系,弄清楚答题点“各邦代表58人组成,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即可。

易错点

本体需要逆向思考, “各邦代表58人组成,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有的学生可能不太会理解。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8.1942年1月2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确立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右图是一幅农民在减租减息运动中向地主展开说理斗争的版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①打击封建地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②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

③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台

④削弱国民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影响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体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减租减息运动,其目的是为了团结各阶层人民抗日,而不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削弱国民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影响力 。]故B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土地问题、农民问题,争取团结各阶层人民抗日。

解题思路

分析材料中的答题点,弄清材料的主旨 ,然后再对照选项,一一排除。

易错点

一些选项是否与材料有关

教师点评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和思想解放潮流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9.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已成为进行抗战的主要力量

C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D配合了国民党太原会战的进行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材料提到,1940年8月26日,“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支持了国民正面战场的抗敌,因此选择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会战

解题思路

1940年8月26日,“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可知是百团大战。

易错点

时间、地点、人物军事答题点,一些史实也需要考察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0.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某一场战役中,胶东解放区的一支民工小车队踊跃运粮运弹药支援前线。此次战役胜利后,在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指引下,这支民工小车队参加了水手连,配合解放军攻克了南京。据此判断这场战役可能是(   )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材料中提到,“解放战争时期”、“胶东解放区的一支民工小车队”、“配合解放军攻克了南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战役是淮海战役。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的四大会战

解题思路

找出材料中的答题点,时期、人物、地点,判断出是淮海战役。

易错点

解放战争的史实、重要战役与之相关的时间、地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1.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基辛格影响下,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其宗旨是在中国、苏联和美国之间建立均衡,同时与日本和西欧保持良好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对日本的政策由遏制转而扶植

B美国国家战略的调整

C尼克松时期对中国的政策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D世界形势缓和,美国对苏遏制政策开始改变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材料中提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苏联和美国之间建立均衡,同时与日本和西欧保持良好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旨应该是美国国家战略的调整。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解题思路

分析材料中的答题点,弄清材料的主旨 ,材料主要讲解的是在20世纪60、70年代,随着多个国际力量的崛起,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美国开始转变对外政策。然后再对照选项,一一排除。

易错点

容易以偏概全,材料概括的不全面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4.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导致近代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有  (   )

①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    ②纺与织、织与耕分离

③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        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正确答案

D

解析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开始破产”, 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排除A、B、C。①在中国古代就有,不能说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③有利于外国商品的倾销,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④是新经济因素,有利于自然经济解体。故D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本题问的是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①和②并不是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应该是表现,所以排除①②。

易错点

本题4项内容,学生容易把表现和原因混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5.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但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农民个体所有制变成集体所有制。迅速重新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是因为  (   )

①适应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发展的需要

②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③粮食供应问题严重,国家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

④农村重新出现土地买卖,贫富分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国家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不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材料主旨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于土地问题做了一系列调整措施,问调整的原因。③国家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不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所以排除③,从而选择C。

易错点

本题对于书本知识有所拓展, 学生史实了解不多,容易混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6.20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开始在中国广为流行,不仅一些大城市中的学生制服日渐洋化,就连一些穷乡僻壤也不能免俗。20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在中国广为流行的原因是(   )

A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

C十月革命的影响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及社会的进步

正确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20世纪初期”是重要的信息,本题主要通过排除法来解决。自然经济虽然在鸦片战争时期开始逐步解体,但是基本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排除B;十月革命与本题的材料不符合,所以排除C;中国封建制度并没有结束,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不是封建制度,所以排除D。所以本题选A。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本题主要通过排除法来解题。自然经济虽然在鸦片战争时期开始逐步解体,但是基本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排除B;十月革命与本题的材料不符合,所以排除C;中国封建制度并没有结束,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不是封建制度,所以排除D。所以本题选A。

易错点

对于一些比较精细的知识点,容易出现混淆。例如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

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及社会的进步。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0.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样评论李斯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

A焚书坑儒是秦朝暴政的表现

B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C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可知李贽认为焚书乃势之必然,即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所以本题选C。A不是题干的主旨;B、D题干没有体现。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依据材料“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可知李贽认为焚书乃势之必然,即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所以本题选C。A不是题干的主旨;B、D题干没有体现。

易错点

本题容易将材料中的主旨主次弄混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2.某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下列四项分折,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农业技术的落后与农业的衰退

B北宋政府对传统的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C北宋政府的财政状况出现了根本性的好转

D北宋政府逐渐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材料可看到,从997至1077年,农业由增到减,而非农业税一直在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选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相符合;C选项根本性好转不符合史实;D选项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中国基本的经济政策。所以选择B。说明北宋政府对传统的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北宋时期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北宋政府对商品经济的态度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情况,北宋时期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北宋政府对商品经济的态度。A选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相符合;C选项根本性好转不符合史实;D选项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中国基本的经济政策。所以选择B。

易错点

容易在农业税那一列出现混淆,认为农业技术的落后和农业的衰退。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3.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没有及时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型

B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C各地钱庄缺乏协调,各自为战

D没有得到政府的强力支持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当中,“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可知,主要原因是由于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导致的。从中可以得出也是由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所以受到波及。所以选B选项。本题与经济方式无关,所以A排除;C、D均不是主要原因。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中国,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中国也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所以容易受到外国经济的波及,所以选B项。

易错点

本题容易弄不清主旨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7.学者王斯德、叶书宗认为,否认战时共产主义的历史作用,把它看成是造成当时种种灾难性后果的根源是离开了历史的分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的积极性是主要的

B战时共产主义是当时种种灾难性后果的根源

C战时共产主义不是当时种种灾难性后果的根源

D对战时共产主义的影响要一分为二的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个事件要一分为二,辩证的看待。所以选D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项只体现了一面,不全面,所以排除A;B、C项过于绝对,排除BC;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选D项。

易错点

本题是文字类材料选择题,“是”“不是”等方面容易出现混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8.1995年11月,美国财政部副部长萨默斯在一次会议上说:“这么多的国家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也许是更震动更大的变化。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他所评价的事件最可能是(   )

A欧洲联盟成立

B北美自由贸易区诞生

C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并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内容“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可知囊括了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所以应该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欧盟范围局限在欧洲地区,排除A;亚太经合组织指环亚洲太平洋地区,排除C;北美自由贸易区范围局限有北美地区,排除B。故D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世界贸易组织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的是世界贸易组织,A、B、C不符合材料中“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这一句话,所以通过排除法,选D项。

易错点

材料中时间、国家均是答题点,容易出现知识点的混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9.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与此主张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C“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正确答案

C

解析

材料意思是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材料体现的是道家庄子的无用思想,C项属于老子思想。A项是心学,B项是董仲舒的主张,D项是荀子的主张。故C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道家的思想主张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的是道家的思想主张,材料中的主旨是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强调无为,符合道家的思想主张。所以选择C。

易错点

本题考查的是道家的思想主张,容易将儒家、法家、 道家、墨家的思想混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1.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者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段话的实质是(   )

A宣扬天赋人权

B反对教权和君主专制

C追求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D发展资本主义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方启蒙运动、启蒙思想,依据材料,可知启蒙思想家们强调的是追求理性。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ABD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所以排除ABD。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启蒙运动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方启蒙运动、启蒙思想,依据材料,可知启蒙思想家们强调的是追求理性。并且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下,强调追求真理,追求正义,要求追求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ABD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所以排除ABD。

易错点

ABCD均是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们主张的内容,排除的时候容易出错。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4.学历史经常会碰到“近代化”一词。“百度”对其的解释是: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④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正确答案

C

解析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属于封建顽固派的观点。“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出自资产阶级维新派严复的言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属于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的民主与科学。故C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化”、中国近代社会的表现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表现,“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属于封建顽固派的观点。“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出自资产阶级维新派严复的言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属于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的民主与科学。故C项正确。

易错点

对于近代化的理解不透彻,易出现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5.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毛泽东同志通过一系列文章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及其建设的主要观点。以下言论出自建国前夕的是(   )

A“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C“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

D“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出自1949年毛泽东提出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奠定了理论基础;B项出自1948年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C项出自《井岗山的斗争》,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有关;D项出自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论十大关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因此符合“建国前夕”的是A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A项出自1949年毛泽东提出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奠定了理论基础;B项出自1948年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C项出自《井岗山的斗争》,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有关;D项出自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论十大关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因此符合“建国前夕”的是A项。

易错点

毛泽东思想共有四个阶段五个时期,易混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2.近代有学者说:“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主旨是(   )

A西方画作都以形似为重

B文人画追求神韵意趣

C文人画与立体派都注重情感的表达

D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文人画与西方立体派绘画的比较。根据材料信息“文人画,寓文人之兴味也”,说明作者认为文人画注重情感的表达;再根据“西洋画,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说明作者认为西洋画注重思想情感的表达。综上可知,C项符合材料的描述和题意,正确;A项“都以形似为重”的说法绝对化,仅从材料信息无从体现,排除;D项材料主旨无从体现,排除;B项只涉及中国文人画,与材料核心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中西绘画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的是中西绘画,根据材料信息“文人画,寓文人之兴味也”,说明作者认为文人画注重情感的表达;再根据“西洋画,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说明作者认为西洋画注重思想情感的表达。综上可知,C项符合材料的描述和题意,正确;A项“都以形似为重”的说法绝对化,仅从材料信息无从体现,排除;D项材料主旨无从体现,排除;B项只涉及中国文人画,与材料核心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

易错点

材料中描述中西画的文言文,需要理解清楚,容易出错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3.当代物理学家霍金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高维果壳状的泡泡演化而来的,果壳上的皱纹 (即量子扰动)在演化中产生了今天宇宙的所有结构。这一说法(   )

A奠定了经典力学创立的基础

B宣告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

C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近现代物理学成就的理解和把握。根据材料“果壳上的皱纹(即量子扰动)在演化中产生了今天宇宙的所有结构”是此前没有人提出,这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奠定了经典力学创立的基础的是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故A项错误;普朗克的量子论宣告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故B项错误;爱因斯坦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故C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物理学的成就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对近现代物理学成就的理解和把握。根据材料“果壳上的皱纹(即量子扰动)在演化中产生了今天宇宙的所有结构”是此前没有人提出,这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奠定了经典力学创立的基础的是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故A项错误;普朗克的量子论宣告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故B项错误;爱因斯坦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故C项错误。

易错点

伽利略、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普朗克量子论容易混淆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8分

材料一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二 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语曰:“取法于上,仅得其中。”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1905年)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30.材料1的作者认为宋代已含有近代商业的诸多因素,请根据材料1来证明其观点。你怎样认识此观点?(6分)

31.依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什么说要从“最上之改革着手”。6分

32.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证明:宋代已出现汇票形式的纸币、专业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形式、专业经理、理财专家、公司、佣金等近代经济现象,说明宋代已含有近代商业因素。(3分)

认识:宋代虽然出现了一些近代商业因素,但是封建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不可能向近代社会转型。(3分)

解析

1、第一问主要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将宋朝时期商业发展情况列举出来即可;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情况尤其是宋代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原因:共和制更符合进化的公理;共和制是更加完备的政体;维新思想被实践证明行不通。

解析

复杂问题简单化,结合史实以及所学知识,了解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即可

考查方向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易错点

材料读不懂,问题看不懂的情况会出现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完美:不流血、妥协;实现了政体的转变(由君主专制转向君主立宪制)。(3分)

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3分)

解析

1.第一问考查的是光荣革命的实质;2、第二问考查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考查方向

英国君主立宪制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易错点

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不牢固易出错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0分

材料一 列宁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开始作战略上的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

材料二 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欧美……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一时之间,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里,“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大国崛起》

材料三 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四 西方史学家认为,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26.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的“退却”和美国的“计划”各指何事?两者各有何突出特点?两者的实践产生了哪些相似影响?(6分)

27.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务实主义的探索”与“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在经济领域有何不同?“新的体制”确立产生了怎样的作用?(8分)

28.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历史,评述材料四中作者的“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这一观点。(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指: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2

突出特点:“退却”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计划”是指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指导。2

影响:推动经济恢复发展,政权巩固;开创了经济发展新模式。2

解析

1、材料一中“列宁”、“1921年”、“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说明战时共产主政策失败后,列宁在1921年进行的新经济政策。材料二中“全球经济危机” 、“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 说明罗斯福新政。2、“突出特点”换一个角度思考,就是指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各自的特点是什么。3、第三问主要就是考察两者的影响。

考查方向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易错点

本题非常简单,但是有的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的话,本题就会失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经济领域的不同:经济体制方面,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所有制方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取代单一的公有制。(4分)

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与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增强了当代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任答4点计4分)

解析

1、经济领域的不同,主要从经济体制、所有制方面和分配制方面来思考。2、作用方面主要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考查方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易错点

本题的第一问还是需要认真思考一下的,有的学生可能会想不到答题的方面。第二问需要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的话,本题就会失分。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作者的观点是片面的。(1分)

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标准,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吸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训的必然结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和自身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4分)

结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萎缩。(1分)

解析

首先要先弄清楚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在进行判断。材料四的观点过于片面,认为市场经济就是特指资本主义,认为苏联的解体就代表共产主义正在走向衰弱,观点太片面。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标准,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会使共产主义走向衰弱,它是为中国以及其他国家提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的。并且中国在不断地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考查方向

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易错点

这一问判断很简单,但是观点的叙述比较复杂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民族主义",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

——摘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一、论题分(0、2、4)

二、论证分(0,2,4,6)

(1)6分:两个或多个方面进行论述,且有具体史实。

(2)4分:从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进行答题,有具体史实。

(3)2分:涉及相关知识点或关键词。

29.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围绕“近代民族主义”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需有史实依据)。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示例1:

论题: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的。

古代中国只有诸夏,夷狄观念,没有近代意义上的民族观念。民众没有国家意识、个人权利意识,把天下和国家混为一谈,以泱泱大国自居。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经受贫困、战争和外国统治,中国中心的天下观开始被打破,中国逐渐失去昔日的荣光,从大国的顶端滑落。在尖船利炮的打击下,人们终于看到列国并存的事实,开始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比如: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生产自救运动等。一些开明之士倡导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起。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主张变法和改革,以救亡图存。

由此可见,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西方大举入侵,传统国家行将崩溃的历史背景下,为救亡图存,构建现代民族国家而产生的。

具体评分细则: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