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时间堆积在常山
黄咏梅
去过一次浙江常山。我总是向身边的朋友建议,一定要去那里看看。如果他们继续问我,去常山看什么?我就会回答他们:“去看看时间。”这话听起来过于文艺,也有点装腔作势故弄玄虚的嫌疑。但是,在常山,时间的确是看得见的。时间堆积在常山,以山的形态,以化石的形态,以精神的形态。
如果说,那部红极一时的电影《星际穿越》里用五维空间向大家展示的时间形态是虚拟的,那么常山黄泥塘的“金钉子”所展示的时间,则是真实的,不仅真实,还精确,因为它是一把尺子,丈量出距今4.6亿年左右那段时间的地层剖面。在地球的时间史中,这枚“金钉子”准确无误地标识出了奥陶纪中部的那一段时间。如今,地质专家要判断全世界所有那个年代的地层,都必须把常山黄泥塘“金钉子”剖面当作尺子去比较,来推断分析其他各地的地质年代。
我不是地质学家,也不是考古学家,作为一名写作者,对时间的敏感让我不断去碰触快和慢、过去与未来、生与死这样的命题。“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仅仅是宇宙时间中的那一颗朝露。时间,是历代文人写作的母题,写不尽,写不透,就如它的形态——看不见。然而,走在常山国家地质公园,我没法像过去游览风景区那样,怀着到此一游的轻快步伐和心情,徜徉、呼吸清新的空气,观赏青山绿水的自然景致,虽然这些元素在这里并不缺少,但是它远远不止这些。在金钉子景区那条著名的黄金色长廊上,每走一步,我都觉得踩在了时间上,以化石的形态展示的时间标本,又以年轮般的剖面呈现沧桑。这些时间堆积起来的风景,让我看得触目惊心。如果说,长廊下那条流淌不歇的河水,就是以我们对时间一贯的理解——分、秒、时的速度在运动,那么这些化石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压缩、变形和凝结。同时,这些化石在我眼前也形成了一个五维空间,在凝固不变的时间里,我们是变的,时间是恒常的,在恒常与变化中构成了人生的精彩。那感觉如此奇妙,又令人感触良多。
除了丈量时间的“金钉子”之外,在常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三衢景区,裸露在丛林中的那些岩溶石林,是距今约4.4亿年的古生物礁,它们不是石头,而是生命,曾有着血肉和呼吸,也许,还有思维。
也许就是因为这些看得见的时间,常山人对时间的态度也很敏感。他们珍惜时间,深知时间的魅力。在常山,我被带去看过一个古老的茶油制作坊。当地人说,他们这里的茶油之所以有名气,都是时间“榨”出来的。传统的制作方法,以“木栊榨”最正宗。榨油工序繁琐,都是人工与时间的共同出品,每年,从霜降过后开始,采果、堆沤、晒果、脱壳、晒籽、碾粉、过筛、烘炒、蒸粉、包饼、榨油、过滤,直到最终完成。我目睹那些打油的老师傅,用一根沉重的撞杆使劲撞击木栊榨的扦头,不断挤压里边的茶饼,在一条凹槽里,茶油慢悠悠、滋润润地淌出来。从茶籽坚硬的种子形态最终变为液体,是一种物理上的质变,需要时间和人来成就。
在观看榨油的过程中,我对一位老师傅产生了兴趣,他一下一下地用撞杆撞击着木栊榨,看上去,就像一只耐心的钟摆。当地人告诉我,这位老师傅做这个已经快半个世纪了,这个榨油坊是他们祖传的,他从穿开裆裤就开始学榨油。别看他相貌平平,却是村里的大户呢,挣钱不少。趁老师傅歇息的空隙,我问他:“为什么不改良一下这个作坊?”事实上,常山的茶油出名,已经成为支柱产业,我一路上经过几个茶油厂,规模比这个大,里边不断传来机器的轰鸣声。师傅分明很清楚我的意思,他并没有直接回答我,只是点了根烟,坐在油腻腻的小板凳上,一口烟喷出来,他的眼睛也眯了起来。“他们做的油没我的香,他们舍不得花时间,一分钟就能滴出来的油,像水一样。”看他脸上一副轻蔑对手的神情,我顿生敬意。也许,在他“家传”的观念里,油是从茶籽里榨出来的,也是从时间里榨出来的。榨油要珍惜时间,而珍惜时间不在于节省时间,而是在于舍得花时间。
这听起来,就像是一种悖论。何尝不是?时间时常令现代人处于一种悖论当中。我们不断地提速,以至于一日行万里,一秒知天下,我们不断地用高科技手段珍惜时间,同时又把时间浪费在各种虚度上,以至于我们不得不给自己叫停——等等灵魂。何时快,如何慢,这是时间与人永恒的战争。而在常山,我看到的那些时间堆积起来的化石,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像一个古罗马斗兽场,让人产生肃穆、敬畏和无尽的联想。
载自《人民日报》2016年2月24日24版
11.简要说明文章标题的作用。
12.第一自然段中有句话,“在常山,时间的确是看得见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到时间。
13.赏析文中划线句“一分钟就能滴出来的油,像水一样”。
14.概括文中榨油老师傅的形象特点。
15.联系上下文,说明最后一段“悖论”的含义。在生活中还有类似现象吗?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那里得到印证,如《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
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关于古琴的起源,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既然传为先古圣贤所作,古琴理所当然地成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因此,其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特殊的意义。例如,古琴的形状以前宽后狭为标准,其实是象征尊卑的意涵。《风俗通》中记载:“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说明了古琴最初的尺寸象征四时五行,到后来文王、武王加的二弦,则是有君臣之恩的意义在里面。至于古琴上的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的徽代表君王,象征闰月。另外,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所谓“焚香操琴”,对琴乐艺术的欣赏,讲究的是一种“净”与“静”的体现。古琴音乐之所以能够给予人们一种曲调高古的意境,这是因为古人对于弹琴的时机、心情、仪容以及气氛,甚至在对象的选择上,都是非常讲究的。有所谓“六忌、七不弹”之说。“六忌”是指大寒、大暑、大风、大雨、迅雷以及大雪六种天气气候,“七不弹”则是指:闻丧者、奏乐时、事冗时、不净身、衣冠不整、不焚香以及不遇知音等七种情况,都不是弹琴的好时机。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古琴被视为圣人治理国事的圭臬,君子修身养性的凭借,所以只要是违反了圣人与君子的风范,一律不准弹琴。班固在《白虎通》中记载:“琴者,禁也。所以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可见古琴又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因此,比起其他中国乐器,古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出君子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 (选自中国国学网,有删改)
8.下列对文中“古琴”的描述,恰当的一项是( )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10.文末认为“比起其他中国乐器,古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出君子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为什么?根据本文内容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汉 光 武(节选)
【宋】 苏辙
人主之德,在于知人,其病在于多才。知人而善用之,若己有焉,虽至于尧舜可也。多才而自用,虽有贤者,无所复施,则亦仅自立耳。汉高帝谋事不如张良,用兵不如韩信,治国不如萧何,知此三人而用之不疑,西破强秦,东伏项羽,曾莫与抗者。
东汉光武,才备文武,破寻邑,取赵、魏,鞭笞群盗,算无遗策,计其武功若优于高帝。然使当高帝之世,与项羽为敌,必有不能办者。及既履大位,惩王莽篡夺之祸,虽置三公,而不付以事。专以一身任天下,其智之所不见,力之所不举者多矣。至于明帝,任察愈甚。故东汉之治,宽厚乐易之风,远不及西汉。贤士大夫立于其朝,志不获伸。虽号称治安,皆其父子才志之所止,君子不尚者也。
高帝举天下后世之重属之大臣,大臣亦尽其心力以报之。故吕氏之乱,平、勃得置力焉,诛产禄,立文帝,若反复手之易。当是时,大臣权任之盛,风流相接,至申屠嘉犹召辱邓通,议斩晁错,而文景不以为忤,则高帝之用人,其重如此。
景、武之后,此风衰矣。大臣用舍,仅如仆隶。武帝之老也,将立少主,知非大臣不可,乃委任霍光。霍光之权,在诸臣右,故能翊昭建宣,天下莫敢异议。至于宣帝,虽明察有余,而性本忌克,鲜有能容者。至于元、成,朝无重臣,养成王氏之祸。
光武之兴,虽文武之略,足以鼓舞一世,而不知用人之长,以济其所不足。幸而子孙皆贤,权在人主,故其害不见。及和帝幼少,窦后擅朝。窦宪兄弟恣横杀都乡侯畅于朝事发请击匈奴以自赎及其成功又欲立北单于以树恩固位。袁安、任隗皆以三公守义力争,而不能胜,幸而宪以逆谋败。盖光武不任大臣之积其弊乃见于此。其后汉日以衰。及其诛阎显,立顺帝,功出于宦官;黜清河王,杀李固,事成于外戚。大臣皆无所与。及其末流,梁冀之害重,天下不能容,复假宦官以去之。宦官之害极,天下不能堪,至召外兵以除之。外兵既入,而东汉之祚尽矣。盖光武不任大臣之祸,势极于此。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1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窦宪兄弟恣横杀都乡侯畅于朝事发请击匈奴以自赎及其成功又欲立北单于以树恩固位。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及既履大位,惩王莽篡夺之祸,虽置三公,而不付以事。
(2)天下不能容,复假宦官以去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豫章城下送春有怀故园兄弟
【清】 彭孙遹
城下烟波暮可哀,扁舟日夕更潆回。
一春又向他乡尽,千里曾无尺素来。
野鹜孤飞烟里没,江帆相背雨中开。
故园风景今何似,池草春花梦几回。
21.本诗颈联写景状物极富特色,它和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 有异曲同工之妙。
22.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3~24题。
凡奸人之所以起者,以上之不贵义,不敬义也。夫义者,所以限禁人之为恶与奸者也。今上不贵义,不敬义,如是,则天下之百姓,皆有弃义之志,而有趋奸之心矣,此奸人之所以起也。且上者下之师也,夫下之和上,譬之犹响之应声,影之像形也。故为人上者不可不顺①也。夫义者,内节于人,而外节于万物者也;上安于主,而下调于民者也;内外上下节者,义之情也。
(选自《荀子·强国》)
1 顺:通“慎”。
23.这段话中“义”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24.根据这段话,简析“奸人之起”的原因。
28.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围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文化背景。近日,有媒体报道,今后新建住宅原则上将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围墙,以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这则报道,顿时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激起了大范围、多角度的讨论。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