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 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
4. 据研究,唐代白居易(772-846)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比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8.20 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辕,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
9.1919 年 11 月,有人指出当时全国新出版物中普遍有“一个‘?’疑问符”, “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思想界这一状况
14. 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 19 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随着
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 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 万种,
其中大部分是在 19 世纪后期增加的。这反映了
13. 伏尔泰提出人类历史上有四个“值得重视”的时代:伯利克里时代、奥古斯都时代、文艺复兴时代和路易十四时代,并将路易十四时代作为最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大加赞颂,伏尔泰的观点
15.1925 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据其主观判断来审理案件。此后,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据此可知,美国
16.20 世纪 60 年代初,日本国民对 1946 年宪法的共识是“拥护宪法等于和平与革新,修改宪法等于反动与保守”;进入 80 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对“宪法限制日本做出国际贡献”的观点表示赞同,这种变化反映当时日本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一
从 1948 年开始,中国共产党枳极探索建立符合城市特点的基屡社会管理体系。接管各大城市后,中国共产党废除了保甲制度。参照乡村经验,不少城市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街政府成为最基层的行故机构。这种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岀多门,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不久,街政府被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模式。1954 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通辻街居体制, 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化。199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 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
策。
——以上材料摘编自来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变革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
(9 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近出现的事物。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就处于不断扩张之中。从 19 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如图 4 所
示)。现有研究表明,1870 到 1914 年间经济全球化达到一个小高潮。
材料二: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在 1870 年到 1914 年间达到小高潮的原因。(6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历程。
(9 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义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材料
汉初郡国并行,诸侯王国地位在中央政府管辖的郡之上。随着诸侯王势力膨胀,地方割据势力与朝廷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景帝时.釆纳晁错强硬削藩的建议,先后以各 种罪名削去处王、赵王和胶西王的部分封地,并下诏削夺吴王刘沸的会稽、豫章郡,结果引发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叛乱后,景帝吸取汉初王国制度的教训,趁机采取了一系列控制诸侯王国势力的变革措施。首先,确立以郡为国的原则,新建王国不再跨郡,远不如旧王国强大。后来,景帝又下诏,“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免除诸侯王的行政权力: “天子为置吏",彻底堵住各诸候王从前通过任用官吏培植私党的途径;同时削成王国官吏,使他们的规模、仪制无法与朝廷抗衡。从此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大为緩和.为 汉武帝以推恩令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创造了必要条件。
—改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1) 根据材料,简析汉初诸侯王国势力膨胀的制度因素.(6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汉景帝解决王国问题措施与汉武帝推恩令的不同之处(4 分)
21. [选修 3: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材料
1956 年爆发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加剧了阿拉伯各国与以色列的冲突与矛盾。1967 年6 月5 日, 以色列发动军事进攻,数天之内便占领加沙地带和整个西奈丰岛,并攻入苏伊士河区,后来双方在联合国调停下停火。这场战争仅 6 天即告结束,史称“六日战争”战。战争使以以色列
控制面积増加到原来的 4 倍。战争发生后,来自世界各地犹太人以及美国政府的援助大量涌入以色列。这使以色列犹太人原有的忧患意识明显消退,许多人追逐物质享受,不愿再从事艰苦的生产劳动。战争的残酷性也使一些人转向宗教,宗教领袖与宗教政党在世俗犹太人中的影响明显増加。与此同时,一般民众的鹰派倾向不断加强,以色列政府在处理阿以关系问题上的态度也日趋强硬。
——摘编自张倩红、宋静静《“六日战争”对以色列社会的影响》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六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4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六日战争”的影响。(6 分)
22.[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材料
1921 年 7 月,13 名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 50 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大会。
(1)
根据材料,归纳中共“一大”代表群体的特点。(4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代表走到一起的时代背景。(6 分)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