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席上贻歌者 郑谷
花月楼台近九衢①,清歌一曲倒金壶。
座中亦有江南客, 莫向春风唱鹧鸪②。
[注]①九衢:都市中四通八达的街道,此指唐代京城长安。②鹧鸪:指当时流行的《鹧
鸪曲》,曲调哀婉清怨。
8.前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这样写的好处?
9.从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为什么把诗送给唱歌的人?
正确答案
前两句展现了一幅春风夜月、花前酒楼的繁华都会景象。 明月的清辉照着高楼和盛开的鲜花,街市四通八达,高楼灯红酒绿,歌声清脆悦耳,歌女斟酒言笑…… 乐景衬哀情。
解析
第一联“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九衢,是指都市中四通八达的街道。从下面两句看,这一都市当在北方,有人以为即指唐代京城长安。清歌,清脆悦耳的歌声(亦可指没有伴奏的独唱)。倒,斟酒。金壶,精致名贵的酒器。这两句诗,采用了由远而近、由外及内、步步引入的手法。请看:天空,一轮明月;地上,万家灯火;街市上行人车马来来往往。展现的是一幅繁华都会的景象。接着便是一座高楼的外景,明月的清辉照着高楼,照着它周围盛开的鲜花。画外音,是声声动人心弦的歌声。再接下去就是:酒楼上,灯红酒绿,年轻的歌女在演唱;一曲之后,便是一番斟酒、敬酒、举杯、言笑。这两句把时间、地点、环境、宴席、歌者、听者,乃至歌助酒兴的欢悦气氛都表现出来了。写得词简意丰,有虚有实,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概括事物形象的总体特点,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说明,最后分析事物形象体现的人物品格或寄寓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易错点
乐景衬哀情不易答到。
正确答案
后两句中,诗人被哀婉清怨的歌声撩动,终至不能自已,侧面表现了歌声具有使人回肠荡气的魅力。他把此诗赠给歌者,实际上是意味着自己乃是歌者的知音,向其演唱艺术献上一颗敬佩之心; 同时又深深地透露出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情。
解析
三、四两句不言酒而单写歌。而且妙在诗人不是对歌者或歌声进行描绘,也不是直接抒发对歌声有怎样的感受,而是说:“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鹧鸪,是指当时流行的《鹧鸪曲》。据说鹧鸪有“飞必南翥”的特性,其鸣声像是“行不得也哥哥”。《鹧鸪曲》就“效鹧鸪之声”的,曲调哀婉清怨。为这个曲子所写的词,也大多抒发相思别恨的。诗人竟然未听《鹧鸪》情已怯了,这颇使人寻味。尽管诗人在开头二句极力描绘了春风夜月、花前酒楼的京国之春,从后二句中自称“江南客”,就可以见出诗人的思乡之心,早已被歌声撩动了。如果这位歌者再唱出他久已熟悉的那首“佳人才唱翠眉低”的《鹧鸪曲》,那就难免“游子乍闻征袖湿”,终至不能自已了。因而诗人郑重其事地向歌者请求莫唱《鹧鸪》了。这充分显示了歌声具有使人回肠荡气的魅力。诗人把此诗赠给歌者,实际上是意味着听者(诗人)乃是歌者的知音,表现了诗人在向歌者的演唱艺术献上一颗敬佩之心;而其中又深深地透露出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情。当然,他也希望歌者能成为这“心声”的知音。这就使歌者──听者、听者──歌者在感情上得到了交流和融合,取得了深沉感人的艺术效果。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要读懂诗歌,了解作者的经历和诗歌创作的背景,然后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揣摩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或蕴含的情感态度。一般而言,无论什么题材的作品,都含有作者的写作目的,都有自己的观点态度。
易错点
诗人自己的情感易被忽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心理学教授
袁炳发
心理学教授矫正是我的朋友。
矫正的婚姻一直不是很和谐,因此,没事时他总是找我倾诉他心中的苦闷。
矫正的妻子是搞教育学的,两个人争论的焦点,最多的是体现在学术观点上的分歧。
矫正说妻子的教育学太空洞,不实际。
矫正说,就连孔子都知道人多了怎么办?子曰:“富之”,“教之”。
矫正还常在晚饭的桌上,开导妻子做人要厚道一些,不要瞎嚷嚷瞎起哄。人在不温饱的情况下,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呀!
妻子听后,立即拍案而起,说老矫我对你无话可讲。
说完,妻子夹了一些菜,放到碗里,就回自己的房间里吃去了(俩人一直在分居),还把门锁从里面扣上了。
矫正见妻子对他如此态度,感觉像是受到了屈辱。
矫正把饭碗“咣”地往饭桌上一放,走到妻子的卧室门口继续说,妈妈的,我说的没有道理呀?你想呀,一对靠拾荒过日子的夫妻,到了情人节,丈夫咬着牙给妻子买了一大束玫瑰。妈呀!这时候的妻子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妻子会说浪费呀!花这冤枉钱,不如买斤豆油,咱家有几顿菜都没放油了。
孔子的“不富不教”的理论,合乎了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呀!
门被推开,妻子指着矫正说,老矫你有完没完。你那心理学好,把自己分析的都神经兮兮了,连说话的声调都娘们叽叽了,真叫我鄙视。
鄙视?你这是嫉妒,懂吗?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本性深处,都不希望有人在各方面超越自己,包括夫妻。
放屁!你是疯子!你给我滚!说完,妻子把一本书砸在了矫正的身上。
矫正把书拣起放到桌上,怒着脸告诉妻子,你不是鄙视我吗?告诉你我可以找一个不鄙视我的人。
一次,矫正约了七八位男女朋友在一起喝酒。
我也是被约的朋友之一。
矫正的身边坐着一个女孩。
矫正对大家介绍说女孩叫蛮蛮,是他的女友。
我挺吃惊的看了一眼矫正,然后又看了看女孩。
女孩矮粗形,厚唇小眼睛,牙齿不白,皮肤也不白。天呀!矫正怎么会爱上这样的一个女孩。
喝了几杯酒,矫正告诉大家,蛮蛮是他的神!是他的命!
叫蛮蛮的女孩咧着嘴在那笑。
笑后,女孩说我正在和矫老师学习心理学呢。
接着,女孩像背诵似地说,在逻辑层面上,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等……
大家听后,一阵哄笑。
矫正伸出他那只白胖的手,细声软气的阻止大家说,笑什么吗?有现象必有其本质,我知道你们此时在想什么。但我给大家一个面子,这里我就不揭露了。
大家听后,就都不笑了,开始静下来。
矫正接着说,你们不知道呀!我太爱蛮蛮了。妈呀!那种爱你们是无法体会到的。你们知道蛮蛮给了我多大力量吗?这样比喻吧,给我一根棍儿,我能把天捅破了。
大家又是一阵哄笑。
矫正又是伸出白胖的手,阻止说,笑什么?真的,在蛮蛮面前,我总有一种冲动,想干一件漂亮的惊天大事,让蛮蛮知道我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叫蛮蛮的那个女孩,坐在那仍然咧着嘴笑。
不日,矫正真的开始谋划一件大事。
他买来一把仿真手枪,戴上蒙面罩,在喝了半斤白酒的一天午后,他冲进了一家银行。
矫正双手平举着枪,对着柜台里的工作人员喊,钱快快地拿来!
他的话音刚落,银行保安的警棍便把他击倒……
在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时,法官问矫正抢劫银行的动机是什么?
矫正回答简洁明了:是爱情的力量让我这么做的。
旁听席上的人都说他是个疯子。
最后,法庭宣布:心理学教授矫正,以抢劫银行未遂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
1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12.小说为什么以“心理学教授”为题?请简要分析。
13.塑造蛮蛮这个形象有何意义?请简要分析。
14.抢劫银行的情节看似突兀荒诞,但有强烈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
解析
B. “心理虐待”的说法不够恰当。妻子回房间吃饭是由于二人学术观点上的分歧,导致无话可说,并不是要虐待矫正。C.“反家暴意识的觉醒”错。在文中矫正并没有对妻子实施暴力倾向,相反倒是妻子的脾气让矫正难以接受,她挖苦、讽刺、揶揄矫正,甚至用书砸矫正。E.“他能获得健全正常的爱情”错,从后文可以看出,矫正获得的并不是正常的爱情。他抢银行、被判刑,暴露了他心理的偏激与畸形。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通读全文,把握文本大意和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形象、运用的手法,初步感知作品主旨。然后仔细阅读选项,对以你日日理解为主的选项,要在原文中锁定答题区间,从细节上进行分析比照;对以手法鉴赏为主的选项,则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比较。
易错点
E项易误选。文中对蛮蛮的形象的塑造比较含蓄,有一定的深度。
正确答案
①主人公矫正在强势的老婆面前抬不起头来,角色上的错位导致了精神上的错位。由大学教授演变为持械歹徒,这是现代社会强大生存竞争中很多人遭遇的尴尬。②以“心理学教授”为题,也是对这一类人的讽刺。一个人拥有了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更应以宽容的胸怀去面对别人,面对自己。否则也会遭遇心理需要方面的错位。
解析
本文以“心理学教授”为题,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从自身的角度看,他迂腐而固执,既不能蜀道自己,又不能说服妻子,导致夫妻分居,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最终偏离爱情的轨道,从平庸的小女孩身上找到尊严和满足,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变成了持械抢劫的歹徒而锒铛入狱。从作品反映的社会问题来看,以此为题,具有讽世色彩,折射出当今某些社会现象,号称专家学者的,却不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竟然还能去指导他人,这是本文的社会意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在熟悉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充分理解文本蕴含的深意。一般而言,回答此类题型,要考虑标题自身的含义和在文本中的含义。标题是否点明写作的特点或写作的内容,是否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是否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等。
易错点
不能简单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粗线条概括。
正确答案
①蛮蛮的相貌平平和文化卑俗让矫正获得了在妻子那里找不到的优越感,使他在精神层面获得了新生。②矫正给她灌输自己的人生观,她没有像他老婆那样反驳他,而是牢牢记住并倒背如流。这就是矫正需要的自尊,也是他所谓的爱情。③蛮蛮这个形象折射了现代社会中某些错位人生的病态爱情观。
解析
要将蛮蛮这个人物形象与矫正的妻子进行比较,分析矫正为什么喜欢蛮蛮,喜欢蛮蛮给他带来了什么?矫正认为蛮蛮给他无比的爱情力量,但最终却让他万劫不复。其次要分析一般人对蛮蛮的印象,在聚会时,出来矫正百般庇护蛮蛮外,其他人都是“笑”,这也可见蛮蛮平庸和卑俗。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围绕高考四要素来解答,蛮蛮作为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矫正起什么作用,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何作用,对本文的主旨有何作用。
易错点
缺乏反映社会的深度。
正确答案
①形象塑造上,当现实的阳光照进梦想,心理学教授最后连自制力也丧失了,说明他自己就是一个可悲的、走火入魔的精神病人。②思想内容上,抢劫银行的情节看似荒诞,象征着现代人的角色错位后精神失衡,在形象重塑中性格扭曲。③情节结构上,呼应前文他提到,蛮蛮的爱情给了他能捅破天的力量,有想干惊天大事的冲动,使文章结构完整。④表现手法上,与前文写他在妻子面前没有男人的“强势”自尊形成对比,揭示了这场荒诞“表演”的原因,彰显了他的病态心理。
解析
抢银行是矫正心理畸形到极致的一个反映。从他个人来说,作为心理学教授,却不能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无法与自己大学教授的妻子交流,却能够爱上平庸却对自己崇拜的蛮蛮,最终任由自己的心理滑向歧路,从而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从内容上来看,虽然荒诞,但却达到了艺术上的真实,能更深刻地反映现实。从情节结构上看,是事件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是结构更加完成紧凑。从表达技巧看,前后形成对比,妻子与蛮蛮,自己对妻子与对蛮蛮,自己前后的结局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的是四要素中的情节这一要素,可以分析情节与人物、情节与情节、情节与主旨以及情节本身的艺术效果。
易错点
表现手法的角度易遗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10年来,上百位的小小说个人专著作为“素质教育读本”成为了大中小学生换代的课外文学读物。陈建功在《中国小小说50强》的出版序言中说:“不少作家的作品深深影响了中国青少年阅读近三十年,相当多的作品入选小学、中学、大学语文教材乃至国外的中文教材文。还有的作品成为了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试题。”中国的小小说已从专门的期刊走出,与出版、与教育深度合作,出现了令其它小说品种和其它文学体裁羡慕的境界。中国的小小说参与了民族的素质教育,成为出版事业的重要文体,在凝练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整合世界范围内的汉语文学创作,重建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明显和重要的作用。
如果说,邢可的“小小说是立意的艺术”是“文体学”重要定义的话,那么杨晓敏的“小小说是平民艺术”是“文化学”的定义。中国小小说的这个“文化学”定义,涵盖了、提升了以往人们对小小说文体的各种认识,并是目前中国小小说从“文体现象”演化为“文化现象”的内涵鲜明、外延周全的精辟概括。因为“小小说是大多数人都能阅读(单纯通脱)、大多数人都能参与创作(贴近生活)、大多数人都能从中直接受益(微言大义)”,这里面就涉及了大众文化的基本的寓教于乐的功能,也兼有了精英文学的“主旋律意识”,还涉及了现代社会包括平民百姓在内的“人全面发展的主体创造精神”。因为“小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创新,自有其相对规范的字数限定(1500左右),审美态势(质量精度)和结构特征(小说要素)”等艺术规律上的界定(杨晓敏),这个文体理论基本上从内容到形式归纳了30年来人们对小小说文体特征上的种种认识——小小说是一种字数在1500字左右,在立意和结构上有特殊的创作要求的特殊的小说文体。这就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小小说是一种高品位的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人们走向精神全面和谐和全面发展的“主旋律审美文化”。中国小小说这种“文化学”的理论与实践引起了国外比较文学学者的关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穆爱莉教授以“中国小小说的文化学现象研究”成功地获得美国莱布斯特基金资助,她在2008年用了半年的时间对中国小小说的文化现象做了广泛的“田野作业”。她的研究方法实际上是用世界文化的角度和眼光来比较探讨中国当代小小说的文化学现象。她的研究成果将会成为我们观照、反思中国小小说从“创作现象”到“文体现象”再到“文化现象”的重要参照系。
(摘编自《文体与文化:小小说的历史演进》刘海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论述不符合小小说“文化学”定义的一项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偷换概念,根据原文“上百位的小小说个人专著作为“素质教育读本”成为了大中小学生换代的课外文学读物。”可知,“换代”的是“课外文学读物”,不是指一代又一代的大中小学生。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通读全文,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明确题目要求,明确题目对概念解释、说明、相关表述的不同界定;确定信息区间,审读原文中相关表述,将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比较,认真核对,关注时态、程度、范围等词语,看选项是否扩大或缩小了概念的范围、外延等,从而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易错点
C项具有干扰性。
正确答案
解析
B项在原文对应的语句是“小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创新,自有其相对规范的字数限定(1500左右),审美态势(质量精度)和结构特征(小说要素)”和“这个文体理论基本上从内容到形式归纳了30年来人们对小小说文体特征上的种种认识”,它们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强加因果。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特别关注题干中一些词语的表述范围,以及时间副词。答题时一,明确题干要求,题干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范围宽泛。二,明确选项性质,选项是对文本句子的理解和判断。三,找准对应区域,比对判断。将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比较,认真核对,关注时态、程度、范围等词语,看选项是否扩大或缩小了概念的范围、外延等。
易错点
D项对邢可和杨晓敏对小小说认知的不同易干扰。
正确答案
解析
题干和要求回答的是“文化学”定义的小小说,而C项是“文体学”定义。因此是错误的。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通读全文,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明确题目要求,确定信息区间,仔细审读原文中相关表述,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语句进行比较,认真核对,关注范围、程度、外延等词,看是否有扩大或缩小概念外延的毛病。
易错点
B项的干扰性在于跨了几个地方,需要综合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余应桂,字二矶,都昌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四年,征授御史。劾户部尚书毕自严朋比,首辅周延儒纳孙元化参、貂,受杨鹤重赂。帝方眷延儒,责应桂。未几,贼陷登州,元化被执,应桂再疏劾延儒。帝怒,贬三秩视事,应桂引疾归。
七年还朝,出按湖广,居守承天。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帝以是知巡抚王梦尹诈,而益信应桂。十年,即擢应桂右佥都御史,代梦尹。
江北贼势日炽,总理熊文灿主抚。明年,降其渠刘国能、张献忠,贼众十余万萃麻城、黄安。应桂谕降马光玉、贺一龙,未至,而遣将击顺天王等于黄福店,贼遂走黄安。会文灿至麻城,应桂请协击,不从。文灿檄诸道兵合击贼于茶山,贼逸于应桂所分地,文灿遂劾其后期误军。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应桂曾劾其父鹤也,奏逮之。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逮至,下狱。
初,应桂贻书文灿,言献忠必反,可先未发图之。其书为献忠逻者所得,献忠腾牒郧阳巡抚戴东旻,东旻闻之文灿,文灿再纠应桂。应桂再疏辨,帝亦不纳。应桂竟遣戍。无何,献忠果反,廷臣交章荐应桂。
十六年,潼关陷,帝召问大臣。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督师孙传庭战殁,命应桂兼右佥都御史往代之。帝但遣京军千人护行,饷但为军前赏功之用而已。将至山西,则伪官充斥,逡巡不得前。帝责以逗遛,夺职。未几,京师陷。应桂家居不出。久之,死于难。
(节选自《明史•余应桂传》)
[注]赎锾:shú huán赎罪的银钱。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灿檄诸道兵合击贼于茶山,贼逸于应桂所分地,文灿遂劾其后期误军。
(2)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
正确答案
解析
该段文字的句读为: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
该句的大意是陈演说:“贼寇进入关中,必然贪恋女人和玉帛,就像老虎落入陷阱。”应桂斥责他说:“勇猛的士兵和健壮的马匹都出在关西。贼寇得到了,必定长驱横行,大臣怎么能当面胡说!”陈演双腿发抖面孔变色。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主要从意义上理解,其次对选项进行比较,使用排除法,另外还要注意官职名词。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先易后难。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有哪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结果等。本句断句时几个人名是关键,准确把握。
易错点
“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此处易误断。
正确答案
解析
“劾死”指判决死罪。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尤其是科举、官职等基本常识。古代文史知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惯例。读一篇文言文,只懂得字面上的意义,只懂得词语常见的意义,是不能说读通一篇文言文的。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是非常复杂的。
易错点
A项具有迷惑性。
正确答案
解析
“缓解了军需不足的燃眉之急”错,“燃眉之急”属无中生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通读全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大意,从文中作者陈说的内容到说话的语气来进行判断选择。
易错点
C项在文中涉及几个段落,易误判。
正确答案
(1)文灿发文令各路部队在茶山围攻贼寇,贼寇从应桂所分工负责的防地逃走,文灿就弹劾他没有按期到达,贻误了军机。
(2)应桂于是陈述招抚征剿贼寇的经过,辩白自己无罪,而指责文灿,皇上不接受。
解析
“檄”发檄文、战书;“ 逸”是逃逸,逃跑的意思。“后期”这里是没有按时到达的意思。“始末”是经过的意思;“诋”是诋毁、指责的意思。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大致理解要翻译的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信达雅的原则来做题。保证句子中的核心词语准确翻译,特殊的句式能都体现和调整;保证句子通顺流畅,不是病句,该增删的要增删,该调换的要调换;还要保证句子的语体风范与原文保持一致,尽可能地优美。
易错点
“后期”、“始末”的翻译易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表现了时序变迁,新旧交
替这一自然规律。
(2)屈原《离骚》中“ , ”两句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
是因为德行高尚。
(3)李煜《虞美人》中“ ”两句,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
短暂无常之意,把作者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
正确答案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解析
第一句中抓住“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这个关键信息,可以想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第二句从“春草”为喻,说明遭贬黜的原因可以得到启示;第三句则要抓住包含宇宙和人生的短暂无常。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从题枝中的相关信息得到启示,同时要清晰书写。
易错点
“蕙纕”、“揽茝”易写错。
18.在下而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类的身高不只是取决于营养, ① ,例如气候。矮个子在散热方面有优势,消耗的食物少,而高个子消耗的食物更多。所以高个子适应寒冷的北方, ② 。只要气候有差别, ③ 。同时,人越高,体积越大,在延长寿命和维持身高之间,必然会产生一种平衡,自然未必会使人的身高普遍增长。
正确答案
①还受制于多种因素 ②矮个子则适应炎热的南方 ③人的身高就不会只是普遍地增高
解析
第一处根据上文的“不只是取决于营养”可知句式是“还……”,内容上应该是还有其他影响因素。第二处根据前面的一句话“高个子适应寒冷的北方”,对应的就是“矮个子”与“南方”了。第三处前面的是“只要气候有差别”,后面的肯定包含有“就……”这种句式,再根据内容来调整。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要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然后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结构特点、感情基调等;要注意语言形式的连贯,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所补句子一般都会用到材料中的关键词。
易错点
第三处不易答准确。
19.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将在中国杭州举办。下面是这次峰会的会标,
请写出构图要素,并分别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正确答案
构图要素:数根线条构成上下对称的拱桥轮廓;当中辅以G20、2016、CHINA和“中国”字样的印章。
寓意:说明此次峰会必将构建各国沟通、合作、共赢的桥梁。
解析
2016年G20峰会会标图案,用20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G20 2016 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桥梁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同时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图案中G20的“O”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精神。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英文CHINA相呼应。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对图文转换题,第一,宏观把握徽标的外形特点,注意构图要素(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第二,说明画面要分清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第三,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徽标的创意,要联系具体对象进行合理想象。
易错点
缺乏条理性。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张家辉昨天到电台宣传新片《陀地驱魔人》,负责唱电影主题曲的他,笑指这次
了才再唱歌。
② 房屋燃起了熊熊烈火,情况 ,关键时刻,消防员奋不顾身冲进火场援救,终于化险为夷。
③ 在以前像这样的情况,大家都是拿信用卡去套现去解决 ,但是现在国家已经明文规定信用卡套现属于违法行为。
正确答案
解析
火烧眉毛:火烧到眉毛,比喻事到眼前,非常急迫;多用于口语。 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已经到了十分紧急的关头;形容词性短语。 燃眉之急:像火烧眉毛那样的紧急,比喻非常紧迫的情况;名词性短语。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辨析不同语素的含义,近义词中往往有不同的语素,通过辨析这些不同的语素的含义,就可以辨析近义词语之间细微的差别。其次还要辨析词语使用的程度和轻重,根据近义词语的使用情况,抓住其表现程度的轻重差异。再次,辨析词语使用对象和使用范围、词语的感情色彩、使用习惯等。
易错点
“迫在眉睫”和“燃眉之急”易混淆。
1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窗体顶端
在这个可能连自己的邻居都不认识的都市中,搭讪的渴望常常伴随着畏惧和胆怯。事实上, 。想要“讪始善终”,需要的不仅仅是和陌生人说话的勇气和语言技巧,更需要全方面考量自身水准和对方的反应。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句式照应、内容照应分析各项。根据山下文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这几句话是阐述“搭讪”的。而上文说“搭讪的渴望常常伴随着畏惧和胆怯”,后面的“事实上”则含有转折的意味,结合后一句,应该是带有过渡性质的,是对“搭讪”好处的阐述。从第三句的句式特点可以推知第二句应该是相类似的,因此选择A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首先要注意话题和陈述的角度统一;其次注意前后句子结构要一致;再次注意上下文的内容要符合事理,最后还要注意内容要前后照应,语脉相承。
易错点
B项具有极强的干扰性,B的问题在于不简洁,而且语体风范不符合给出的语段。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语序不当。应为“在重要岗位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B.句式杂糅。删掉“这对于”和“来说”,或者把“也常常感到很棘手”改为“也是一个难题”。C.成分残缺。应为“统一纳入免费教育范围”。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第一,通读语感,从语感上看是否通顺、结构是否规范,以判断有无结构混乱的问题。第二,将句子的主干成分抽取,看主干是否有残缺、搭配不当等问题。第三,看修饰语,看能否修饰,修饰语之间的的顺序是否恰当。
易错点
A项的语序不当不易发现。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韋。
近年来,扫地机器人、烹饪机器人、安保机器人、写稿机器人、护理机器人、挤奶机器人……不知疲倦的“超人类”,让人们的居家生活在变得轻松惬意,人类惯常的认知和生活方式被华丽刷新。
但是,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进入职场,也将会导致人类“技术性失业”出现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使人逐渐感受到机器人“全面入侵”的威胁。韩国人李世石与人工智能阿尔法之间的围棋“人机大战”最终总比分1比4,人类几乎颜面尽失。
“人工智能将导致机器人像删除垃圾邮件一样‘删除’人类”,这样的言论固然耸人听闻,但机器人带来的哲学反思与伦理困境,必将是未来社会的严峻挑战。
作为面临机器人潮流势不可挡的一代,如何看待这些威胁和挑战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正确答案
略
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包含矛盾,明确了写作情境,设定了写作对象、写作者身份。材料围绕智能机器给人类生活方式带来的变革和挑战展开,审题立意要体现辨证思维。但要把握对立观点后隐含的意蕴,写作重点是如何辩证地看待机器人潮流给人类带来的威胁和挑战。从材料来看,机器人的出现是科技文化进步的成果,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很多繁重的工作可以由机器人去替代,这是积极的一面。但是由此而衍生的则是机器人给人类带来负面的影响,如事业问题,伦理问题,甚至是否会删除人类,估计这不是危言耸听。那么该如何去看待这一现象呢?
由此,可以立意为:①于人工智能挑战洪流中寻找契机,开辟一片新天地。②机器人潮流是人类进步的必经路,伦理道德的磨刀石,社会变革的双刃剑。③珍惜其便利,正视其变革。④深入了解机器人利与弊,理性对待未来发展趋势。⑤用之有度,勤于自勉。⑥机器人潮流表面上是“全面入侵”,实际上是时代更新发展的阵痛。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仔细审读材料,将材料中涉及到的对象、内容进行分类,找到相对的两方或三方,进行客观理性的比较,分陈其利弊,从中得出合乎理性的观点。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社会现象、典型事例,从正面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易错点
观点偏激,导致论述有失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