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真题 历史 (山东卷)
精品
|
前去估分
单选题 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多次表示,世界总人口约四分之一分布在苏联、西欧、北美、日本等地。“很难说这十一二亿人口的继续发展能够建筑在三十多亿人口的继续贫困的基础上”。中国的外交主张中与这种认识相契合的是

A结伴而不结盟

B改善南北关系

C推进大国协调合作

D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

正确答案

B

解析

南北关系指的是发达国家(主要在北半球)和发展中国家(主要在南半球)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关系。邓小平提到的全球人口和贫富差距正是南北关系问题的核心。因此,改善南北关系的主张直接与邓小平关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相契合,旨在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推动全球共同发展。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图2为古埃及国王献给太阳神庙的大白陶罐;图3为19世纪北美印第安人达科他族首领水牛皮袍上的一份年表的片段。据此可知

A文明交流推动社会进步

B采用事件纪年具有普遍性

C人类社会经历了相同的发展阶段

D年名研究是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

正确答案

D

解析

年名反映了一年中发生的重要事件,研究年名可以了解历史。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3世纪以前,西欧的行会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学徒、帮工不论家庭出身,只要合乎资格就可以成为行会成员;13世纪以后,掌握着资本和生产的富人阶层控制了行会,出身贫寒的学徒、帮工面临着更高的入会门槛,行会成员逐渐成为世袭身份。这反映出

A技术革新速度加快

B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C城市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D王权对城市的控制加强

正确答案

B

解析

市场竞争加剧可能会导致行会内部成员希望保护自己的利益,限制新的成员加入,以维持现有成员的经济地位和利益。这与题干中提到的富人控制了行会,掌控社会资源,行会成员逐渐世袭化,使得穷人的社会资源、工作机会更少,所以就会加强他们之间的竞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在某些意义上,空想社会主义者是启蒙思想家的继承者,因为他们都相信犯罪和贪婪是罪恶环境的产物,也相信社会将趋于完美。但相比之下,空想社会主义者更为“激进”,这是因为他们把关注的重心转向了

A经济规律

B理想社会

C社会正义

D阶级斗争

正确答案

C

解析

启蒙思想家们追求一个基于自由、平等和博爱原则的理想社会。同样,空想社会主义也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他们都追求理想社会(不选删除B),但是启蒙思想旨在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权威,追求自由、人权;空想社会主义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不选D)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更加批判现实的不公平。(这两个其实也可以等于是资本主义制度/思想与社会主义制度/思想的不同,最大不同就是要消灭阶级,真正实现社会平等公正,实现共产主义。(而且当然是要提倡这种主流思想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图4为1918年10月23日英国《笨拙》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大兵与文官》。该漫画揭示出

A英国对德国的强烈担忧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

C战后国际关系体系的脆弱

D英、法、美利益诉求的一致性

正确答案

B

解析

一战结束时间1918年11月11日,还未建立战后国际关系体系,排除删除C。英美法利益不一致,排除D。协约国总指挥的话语警告强调了这条路可能会踩雷,而协约国或者同盟国的这条路就是为了自身利益发动世界大战,是不正义的,会损害自己和别国,世界的总体利益。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表2为1935—1950年美国对外投资中私人投资和政府投资情况统计(单位:亿美元)。这两种投资的结构性变化反映了美国

A恢复经济发展的努力

B放松了对拉美的控制

C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D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

正确答案

D

解析

政府投资逐渐超过私人投资,且增长速度很快,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冷战时期,美国政府可能增加了对国防和军事研发的投资,这导致了政府投资的增加。主要的结构性变化是政府投资的增加,这与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密切相关。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图5为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前期英国四类商品进口额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示意图。导致占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经济竞争力下降

B环境保护主义的兴起

C欧洲产业结构的调整

D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正确答案

A

解析

首先看到英国,提取时间,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大致处于冷战时期,此时欧洲普遍衰落,资本主义世界以美国为领导;接下来对图片进行分析,题干是进口比重,原料和半成品比重减少,工业制成品比重大幅提升

我们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猜测:

(1)英国进口的工业制成品增多而生产原料减少说明它出于实现现代化的第三产业转型需要(主动修正)

(2)英国工业制成品难以应对国际形势,其竞争力明显下降,竞争压力大从而进口增加;(被动接受)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5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

概括说明“江南经济区”的变化体现了汉唐时期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12分)

正确答案

趋势:

1.从汉代到唐代,江南地区从原先的相对落后状态逐渐发展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体现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趋势;

2.“江南经济区”地理覆盖范围在扩大,经济活动区域从局部向周边辐射;

3.江南地区的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城市经济功能增加;

4.划分多个经济圈,层级结构划分明显,利于管理统治;

5.水路、海路交通线的开发和发展促进交通方式多样化,商贸网络不断扩大,加强全国经济交流,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解析

汉代全国商业经济中心位于北方(山东、山西经济区),唐代江南逐渐发展,经济中心南移;唐代江南经济区地图中显示出更多数量的经济中心城,且相比于汉代还划分了更多的经济圈;且开通了更多河流和海路,利于国内经济发展,开拓国外市场。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3分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的时空之维

材料一图8为1936年《儿童杂志》刊载的《谈谈鸦片战争》的会话摘编。

材料二研究中国近代史有两个基本点:一是以“近代性”(科学与民主)区分近代史与晚清史;二是把中国近代史当作世界史,这两个点是我们看历史的“眼睛”,它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眼睛”。

——摘编自刘泽华主编《中国政治思想通史》

(1)大聪的讲述,会让小敏对“鸦片战争”形成怎样的认识?(6分)

(2)你认为应如何书写“鸦片战争”?说明理由。(7分)

正确答案


解析

(1)认识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鸦片市场发动的不正义战争,中国应战是为了维护我国利益。

鸦片贸易损害中国利益,导致大量白银外流,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清政府为此多次下达禁烟令,但是英国商人违反禁烟令继续贩卖鸦片,最后才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清政府应对方法和措施存在问题,没有意识到民族危难。

《南京条约》是近代史上签署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书写“鸦片战争”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地阐述。

要客观描述其发展过程,介绍参战双方的行动;对于其爆发的原因要结合我国和英国,以及国际形势进行综合全面阐述;

对于鸦片战争的作用影响也要进行多面描述:从近代性的角度,即其带来的历史变革和进步性:这场战争推动了清朝封建社会的解体,促进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其次,从世界史的角度:这场战争是西方列强侵华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同时,它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其失败揭示了封建主义的腐朽和资本主义的强大。

此外我们还要介绍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4分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里的上海

材料一

1947年,上海有工厂7738家、工人367433人,分别占全国12个主要城市工厂、工人总数的60%、61%。上海解放前夕,外国资本控制了全市90%以上的电力供应,73%的自来水供应,97%的煤气供应,100%的电话和电车经营。官僚资本企业拥有的炼钢炉占全市总数的85.7%,钢产量占89.3%;拥有的纱锭和布机分别占全市总数的38.5%和59.2%

——摘编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的工业品绝大部分供应全国,不少工厂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删除156个项目生产配套设备。1953—1957年,上海共有272家轻纺类工厂内迁。整个五十年代,上海支援各地的机器设备计有6000多台。1956年,上海进行了第一次工业大改组,全市2万多个工厂分行业成立了83个行政性专业工业公司

——摘编自《上海统计年鉴》等

提取材料信息,以“上海·缩影”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4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正确答案

解析

上海·缩影

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其发展历程不仅是中国工业史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社会变迁的见证。从1945 年至1947年,上海工业资本的分布情况显示了这座城市在战后中国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工厂数量和工人总数占据了全国 删除12个主要城市的60%和 61%,这不仅体现了上海工业的庞大规模,也反映了其在全国工业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然而,这一时期的上海工业发展并非完全自主。外国资本控制了上海 90%以上的电力供应、73%的自来水供应、97%的煤气供应以及100%的电话和电车经营。官僚资本企业在钢铁、纺织等关键行业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这揭示了当时上海乃至整个中国工业的半殖民地性质。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 1953 至 1957年期间,上海不仅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了大量配套设备,还通过内迁 272 家轻纺类工厂,支援了全国各地的工业建设。1956年的工业大改组,将2万多个工厂整合为83个行政性专业工业公司,这标志着上海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国家对工业发展的全面规划。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上海的工业发展经历了从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控制到国家全面规划和自主发展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工业发展的重视,也反映了新中国在工业建设上的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精神。上海作为中国工业的缩影,其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轨迹,以及中国人民在这一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勤劳、智慧和创法力。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6分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非洲的“解放”

材料一表3是1960—1980年部分非洲国家主要商品出口情况统计。

——摘编自[肯尼亚]A.A.马兹鲁伊主编《非洲通史》(第八卷)

材料二1962—1995年,法国在非洲总共进行了19次军事行动。与非洲法语区国家共签订了23个军事合作协定。法国军队在其中六个国家执行“提高影响力的任务”:喀麦隆(10人)、吉布提(3500人)、加蓬(610人)、科特迪瓦(580人)、中非共和国(1500人)、塞内加尔(1300人)。

——摘编自[法]多米尼克·马亚尔《从历史角度看法国在非洲的军事存在》

材料三

——摘编自[加纳]乔治·B.N.阿耶提《解放后的非洲:非洲未来发展的蓝图》等

正确答案

解析

说明什么是“真正的解放”。(16分)

1.真正的解放不仅仅是摆脱殖民统治的政治独立,更重要的是实现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维度的自主与全面发展,确保国家和民族在全球体系中享有平等的地位和尊重,拥有决定自身命运的能力。

2.经济:非洲的真正解放需要非洲国家实现经济多元化,减少对单一资源出口的依赖,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确保经济的自主性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3.军事:非洲国家在军事和安全事务上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减少乃至消除外部军事干预,确保国家主权的完整;

4.文化:非洲社会能够正视并珍视自己的文化遗产,同时开放包容地吸收外部有益元素,发展出既具有本土特色又面向世界的新型文化身份,实现文化自信和创新;

5.非洲国家不仅要解决经济和政治问题,还要致力于消除贫困、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与进步。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