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元素”一词中的“元”意谓本源、本根,“素”意谓未被分割的基本质素。“中华文化元素”,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如阴阳和谐、五行相生相克、家国天下情怀、民本思想、区别于拼音文字的形义文字等。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如水墨画的书画同源、墨分五色;武术的技艺合一、刚柔相济、讲究武德;园林的天然雅趣、可居可游可赏;民间风俗文化的吉祥、灵动、热烈、圆满;建筑中的“中国红”、中轴线、对称与不对称美等。可见,文化元素绝非神秘存在物,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始终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风俗之中。中华文化元素之于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须臾不可分离。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世界上各种文字都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多数文字从象形走向拼音,而汉字则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近有学者将汉字归为“拼义文字”,即注重语义拼合的文字:首先创造多个视觉符号作为表达万象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符号组合起来,用小的意义单位拼合成大的意义单位,表达新事物、新概念。自成一格的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它主要传播于东亚,成为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文载体。在古代,中国长期是朝鲜、越南、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日本以汉字译介西方文化,成效卓异,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诸国所起的作用。故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汉字是中华文化系统中影响最深远广大的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文化元素重要内容的汉字,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它区别于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欧洲文化。汉字文化圈是一个有着强劲生命活力的文化存在,是世界上颇具原创性和传承力的文化圈之一。
内蕴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元素并非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而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因而是经典的。它同时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又是时代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四大发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采用的“中国红”,皆为古老的中华文化元素在现代的展现。中华文化元素也是在世界视野观照下、在与外域元素相比较中得以彰显的,故是民族的也是国际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花木兰》演绎中华文化元素并获得成功,便是一个例证。
中华文化元素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加深中华文化对国人的感召力、亲和力,促使人们增强历史敬畏感和时代使命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此外,通过发掘蕴含着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彰显可亲可敬的中国风格,并将其传播给异域受众,可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选自2016年1月21日《人民日报》版 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项是张冠李戴。原文是“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
考查方向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特别关注题干中一些词语的表述范围,以及时间副词。答题时一,明确题干要求,题干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范围宽泛。二,明确选项性质,选项是对文本句子的理解和判断。三,找准对应区域,比对判断。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有时题干要求从“此”对象入手作分析,而干扰项却从“彼”对象入手分析;有时题干要求从事物“此”方面入手作分析,而干扰项却从“彼”方面入手分析。
易错点
选项B的概括性比较强,信息跨度大,容易误选。
正确答案
解析
C项概念错误,原文是“汉字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而不是“汉字及汉字文化”。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比对原文信息。在信息比对中看到两个概念的差异。原文中“汉字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而不是“汉字及汉字文化”。
易错点
D项易误选。注意对原文信息“汉字文化圈”表述。
正确答案
解析
A项强加因果。
考查方向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读懂作者写作意图。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或将因果关系颠倒,或强加因果关系。本题中“中华文化元素蕴藏于中华民族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得不出以下的结果“中华炎黄子孙身上就流淌着中国文化因子的血液,他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含着中华文化元素。”
易错点
D项易误选,对原文表述,进行了整合,考生容易理解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哈提雅的第28个馅饼
乔叶
天上不会掉馅饼。在碰到哈提雅之前,我是一直信奉这句话的。
2004年秋天,我随河南作家代表团去西部采风。在等着导游买票的工夫,我站在入口处向里张望。
“阿姨。”有人拽着我的衣襟。我皱皱眉,今天穿了一件白色的衣服,很不耐脏的。
一回头,我看见一个典型的维吾尔族小姑娘。高高的鼻子,深陷的欧式眼窝,戴着镶着珠片的黑色小帽,手里拎着一串铃铛做的饰物。噢,她是向我兜售东西来了。我摇摇手。
“阿姨。”她又叫。
“什么事?”我只好搭腔。
“你是第一次来这里吧?”她的普通话很生硬。
“是。”
“你是老师吗?”
“我当过老师。”我有点惊诧,我有过四年的乡村教书的经历,可她怎么能看出来?
“你一看就像老师,像好人。”她甜甜的小嘴很会说。
“你很漂亮。”她继续进攻。我都有些替她着急了,心想干脆买一个。
“你的东西怎么卖?”我问。
她解了一个,递给我:“给你。”
“多少钱?”
“不要钱。”
我不理她,径自去掏钱包。她拦住我,态度很认真地说:“真的不要钱。”
“那我也不要。”我也很干脆地说。不要钱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讲就是最贵的,这么没谱儿的事情,我不做。
导游在招呼大家了,我随着队伍进去,朝她挥挥手。玩了两个多小时走出来,我一眼就看见了那个小姑娘。她就在出口处站着呢,立马跟上了我。
“给你。”她又来了。
我仍然没要。沿着周围的小摊走了一圈,我了解了一下这种铃铛的价格,要价最高的是五元。于是,当她再次递给我的时候,我把五元钱递给她。
“不要钱。”她着急地说,“送你的。”
“送我?为什么?”
“因为你是老师,好人。”
我笑。
“我真的不要钱,真的。”她耐心地劝说着我,“我经常送东西给我喜欢的客人。”
我接过那个铃铛,吊坠上刻着一只老鼠。我正好是属鼠的。她看出了我的疑惑,指指我的胸前。我戴着一个鼠头木制项链。这个鬼精灵!
“好,我收下了。”我说。我打定主意,上车后把钱从车窗递给她。
我和她合了影,答应把照片寄给她。然后我去买丝巾,她依然跟着我,告诉我说什么样的丝巾是好的……导游开始催促上车,我上了车。
车开动了,我和她在车窗处依依惜别。我握住她有些脏的小手,把钱也握了过去。她一怔,明白了,泪水一瞬间从她的眼眶里涌出来。
“不要!老师!”她举着钱喊,然后她奔跑起来,跟着我们的车。车轮喷出的灰尘扑上她的小脸,很快把她的泪痕遮盖起来。然而更多的泪又冲下去,她的脸上很快变就变得模糊一片。
司机把车停下来,全车的人都望着我,我艰难地把脸转向她。
我走下车,接过她手里的钱。她笑了,满是灰尘的小脸笑得像一朵淡黄色的雏菊。
“你必须告诉我,你喜欢什么,回家之后我也要寄礼物给你。”我说。
她推却了半天,直到我以不要铃铛威胁她,她才羞涩地告诉我她喜欢文具和书。在我的要求下,她写下了地址。
从新疆回来,我洗好了照片,买了一套童话集和文具,想邮寄却发现地址找不到了。最后我还是寄了出去,地址一栏写的是“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哈提雅(收)”。
一个月之后,我收到了一大包葡萄干,还有一封信。
“阿姨,谢谢你。听很多人告诉我说有我的包裹,跑了好多家才找到。我送了28个铃铛,你是第一个寄礼物给我的人。你长得像我的汉族老师。后来她走了,我就不再上学了。我很想她。我想只要我好好读书,就有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呆住了……
她给我的,确实是一块香醇馅饼。这块馅饼是她和她的汉族志愿者老师共同做的,我只是一个享用者。但是我把这块馅饼糟蹋了。
哈提雅,请不要像我,还有我们——你送礼物的这28个人。那27个人,都是怎么想的呢?都是怎么看待你的礼物的呢?在他们的意识里,大约也都认为自己是经遍世事的聪明人吧?
平生第一次,我开始为自己一向得意的所谓智慧和经验而自卑起来。我才发现:虽然我四处游历,但我心灵的嗅觉已经逐渐荒芜成为一座巨大的废墟,如高昌故城。而她虽然守着高昌故城,但她小小的心啊,却是一片纯美碧青的无垠草场。
哈提雅,你以自己都不知道的方式让我品尝了世界上最美味的馅饼——第28个馅饼。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第23期)
11.下列对作品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12.标题为“哈提雅的第28个馅饼”,结合全文,分析其含义。
13.小说中是怎样塑造哈提雅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4.小说开头说“天下不会掉馅饼”,但结尾又说 “品尝到了人世间最美的馅饼” ,看似矛盾,实则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正确答案
解析
E(3分)C(2分)B(1分)。A项“她是一个有心机的孩子”错;D项“暗示当下社会人心的冷漠,毫无同情心”过于言重;B项不仅仅是这个原因,其实她也有她想要得到的礼物,那就是书和文具)。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综合考查的题目,必须回到文本中进行对比,找出内容、思想或技巧方面的问题,从而准确判断选项。
易错点
考生容易凭借主观臆断随意选择答案,而不是回到原文进行比对。
正确答案
①哈提雅送出的第28个铃铛,即第28个礼物。②这最美味的馅饼象征着哈提雅纯洁善良美好心灵。(每点3分)
解析
答题的模式(1)标题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作者意图。(2)标题的作用:观点+实例分析+作用。本篇小说标题结构一是线索,二人物形象刻画上生动形象;三在主题上形成对比,四内容上。本题中标题表层义是哈提雅送出的第28个铃铛,即第28个礼物。深层意是这最美味的馅饼象征着哈提雅纯洁善良美好心灵。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这类探究题时答题思路是,(1)标题的含义。在理解标题本义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义、象征义,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双关义或文章主旨意义。(2)标题的作用 。①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②以物件(物象)为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③以形象特征为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④以问题为题,可能具有“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的作用。
易错点
这类探究题,考生易放难收,脱离文本解答。
正确答案
①正面描写(或细节描写)。通过哈提雅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 写塑造人物形象。②侧面描写。通过我对哈提雅的情感态度的转变(从婉拒到不忍再到为之震撼)来塑造人物形象。③对比(或反衬)。通过与以“我”为代表的成人的那种自以为是的“智慧”和经验相比,表现哈提雅的纯洁善良美好的人物形象。④用第一称“我”的角度叙述故事。有利于表达对哈提雅的情感,增强文章感人的艺术效果。(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给满分)。
解析
必须结合文本内容,即人物的言行等方面进行概括。本文中在人物塑造上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比(或反衬)、用第一称叙述。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2)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手法。(3)修辞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结合小说原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简练、生动,揭示表达的情感态度和艺术效果。(4)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照应);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5)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是否合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易错点
这类探究题,考生易放难收,脱离文本解答。
正确答案
⑷ ①“天下不会掉馅饼” 是“我”用成人 “智慧”看待世界的一种认识和理解。“品尝到了人世间最美的馅饼”是“我”经历“礼物事件”后的一种新感悟。二者是在不同情境下得出的认识。②结构上,开头交代不会掉馅饼,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为后文故事张本,与结尾“尝到了世界上最美味的馅饼”相呼应。③人物形象上,逐步体现哈提雅纯洁善良美好心灵和“我”的思想转变,丰富人物形象。④主题上,通过我的心灵反省,烘托出哈提雅的纯洁善良美好,也让读者有更多的反思反省,从而彰显主题。(每点2分)。
解析
要求考生探究小说中的开头和结尾安排艺术妙处。必须结合文本通过情节梳理来确定。内容上:这二者是在不同情境下得出的认识。结构上,为后文故事张本,与结尾相呼应。人物形象上,丰富人物形象。主题上,彰显主题。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时。从情节上,主题上,内容上要进行探究。
易错点
这类探究题,考生不知道答题的角度,不会运用答题模板。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赵葵,字南仲,京湖制置使方之子。少与兄范俱有志事功,方器之,聘郑清之、全子才为之师。又遣从南康李燔为有用之学。每闻警报,葵与诸将偕出,遇敌则深入死战。一日,方赏将士,恩不偿劳,军欲为变。葵时十二三,觉之,亟呼曰:“此朝廷赐也,本司别有赏赍。”军心赖一言而定,人服其机警。
嘉定十年,金兵犯襄阳,围枣阳。时边烽久熄,金兵猝至,人情震惧。方帅范、葵往战,败走之。十三年方遣葵及都统扈再兴攻金人至高头。高头,金人必守之处也,出劲兵拒战,葵率先锋奋击,再兴继进歼之。翼日,葵麾军进击,金兵亦大出合战,大破之,俘斩及降者几二万,获万户而下十数人,夺马八百,逐北直傅城下而还。
十四年,金人犯蕲州,金大将阿海引兵出战,葵帅精骑赴敌,再兴从之,大捷,斩首万余。金人闭门不出。范曰:“金人必复谋夜战以幸胜,乃预备大鼓,令军中闻叠鼓声始动,若彼未至五十步内而辄动者斩。未几,金兵稍下山,范叠鼓麾军突斗,葵继进,金人僵尸相属。复相持至夜分,金人虽敛,而阵如故。范、葵急会将校,选死士数千,黎明四面奋击,唤声撼山谷。金人走,乘胜逐北,斩首数千级,拔所掠子女万余。
十七年,淮东制置使许国檄葵议兵。葵至曰:“君侯欲图贼,而坐贼阱中,悔已无及,惟有重帐前置兵,犹足制之尔。”国曰:“兵不能集,集不能精,奈何?”曰:“葵请视两路之兵,别其精锐,君侯留三万帐前,贼不敢动矣。”国曰:“不若集淮兵来阅,而君董之,既足示众,亦可选锐。”葵曰:“有兵之郡,必当冲要,守将岂可空壁以从制置使命耶?必匿其强壮,遣老弱以备数。本欲选锐,适得其钝,本欲示众,适示单弱。”国不听,卒败。
绍定元年,出知滁州。二年,葵母疾,谒告省侍不得,刲股杂药以寄之。母卒,葵求解官,不许,不得已,卒哭复视事。
绍定六年,授两淮宣抚使,判扬州,进封鲁国公,寻奉祠。咸淳元年,乞致仕。特授少师、武安军节度使,进封冀国公。舟次小孤山,薨,年八十一。赠太傅,谥忠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六》 有删改)
4.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金人走,乘胜逐北,斩首数千,拔所掠子女万余。
⑵本欲选锐,适得其钝,本欲示众,适示单弱。
正确答案
解析
D项舟次小孤山,根据文意,应该解谜为“停靠”。
考查方向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文言文考查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一般采用选择题形式,有时也会结合翻译题和文意理解题进行命题。选择题中,命题者给出四个文言词语(实词),将它们置于具体语境中,给出解释,要求考生选出解释错误或正确的一项(多是让选择解释错误的)。《考纲》中规定要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大体可视为“常考文言实词”的基本范围,不过历年高考文言实词的考查范围远超过这120个实词,考生须全面复习。考查的重点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把释义放到原句中,把整个句子翻译一下,如译得通顺,初步说明这个解释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的。当然,有时译得通顺,还是不能断定解释是对是错,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把整个句子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判断。
易错点
B项“别”,容易以今意解释古意。
正确答案
解析
B项“判”指高位兼低职。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尤其是科举、官职等基本常识。古代文史知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惯例。读一篇文言文,只懂得字面上的意义,只懂得词语常见的意义,是不能说读通一篇文言文的。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是非常复杂的。
易错点
考生对“奉祠”一词积累不够,容易误解。
正确答案
解析
B项“嘉定十三年金兵进犯”错误,原文嘉定十三年的战争是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应战)。原文意思:嘉定十三年赵方派遣赵葵和都统扈再兴在高头进攻金人。
考查方向
文中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解题思路
读懂原文,筛选信息,把握住文中:什么人,任什么官,做了什么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往往与“信息筛选”结合在一起考查,一方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在“信息筛选”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综合,另一方面,内容要点与中心意思,也需要筛选信息以证明。这类考题一般都是把人物、事件、事物、观点等综合在一起设题,要求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一个对原文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选项。命题者在出题时通常是在大体正确的内容概括中设置一两处微小的不正确表述来干扰答题者。
易错点
C项信息量大,整合内容比较多,容易误导考生。
正确答案
⑴金兵逃跑,宋军乘胜追击逃兵,斩首数千,宋军救出被金兵所掳去的百姓万余人。
⑵本来是想选择精锐之师,恰好得到愚钝之兵;本来是想显示其兵众力强,恰好给人以兵少力弱的感觉。
解析
(1)采分点:“拔”“子女” 省略句(省略主语)各1分,大意2分
(2)采分点:“锐”“钝”“示众”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赵葵,字南仲,京湖制置使赵方的儿子。与哥哥赵范都有志于事业和功绩,赵方由此器重他,聘请郑清之、全子才作为他的老师。又遣送他跟随南康军李燔修业有用的学问。每次听到军事警报,葵与各位将领一齐出阵,遇到敌人就深入死战到底。有一天,赵方奖赏将士,恩德不能抵偿功劳,将士们想发动变乱。赵葵当时十二三岁,察觉到这件事,急忙喊道“:这是朝廷赏赐的,本制置使司另外还有赏赐。”军心因这一句话而稳定,人们都佩服他的机警灵敏。
嘉定十年(1217),金兵进犯襄阳,围困枣阳。当时,边境战事已停止很久,金兵突然来进犯,人们因此感到震慑恐惧。赵方率二子赵范、赵葵前往迎战,大败而回。嘉定十三年赵方派遣赵葵和都统扈再兴在高头进攻金人。高头,金兵必守的地方,派出精悍劲旅坚拒迎战,赵葵率领先锋部队奋勇出击,扈再兴接着进击歼灭金兵。第二天,赵葵指挥宋兵前进攻击金兵。金兵也倾巢出动迎战宋兵,被宋兵打得大败,被杀、俘虏与投降的差不多有二万人,俘获万户以下的官吏十几人,夺得马八百匹,追逐金兵向北直到城下才返回。
嘉定十四年(1221),金兵进犯蕲州,金大将阿海率兵出城迎战,赵葵率精干骑兵出击金兵,扈再兴率兵跟随他,大获全胜,斩首万余人。金兵关闭城门不出来迎战。赵范说:“金兵一定是又想在晚上出战以侥幸取胜。”于是预先准备大鼓,命令军中听见击鼓声开始出击,如果敌方没有到五十步内就行动的人定斩不赦。不一会儿,金兵逐渐下山,赵范击鼓指挥军队突然出击,赵葵相继出兵,歼灭金兵数千人,金兵一个接一个地被杀倒下。又相持到夜半时分,金兵虽有所收敛,但其阵势依然如故。赵范、赵葵急忙会集将帅商议,选取敢死队员数千人,到天刚亮时四面奋勇出击,冲杀之声震撼山谷。金兵逃走,宋军乘胜追击逃兵,斩首数千,宋军救出金兵所掠夺的民众万余人。
嘉定十七年(1224),淮东制置使许国邀请赵葵议论兵事。赵葵到后说“:您想消灭贼寇,而已落入贼寇的陷阱中,后悔已来不及,唯有在前方重点设防,还可以制服贼寇。”许国说:“士兵不能集中,集中的兵不精练,怎么办?”赵葵答道:“我赵葵请求视察淮南两路的士兵,选拔其中的精锐,您留下三万精兵在军帐前听从调遣,贼寇就不敢贸然行动了。”许国说:“不如集合淮兵来接受检阅,由您监督管理,这样既足以显示兵多,又可选择精锐。”赵葵道:“有兵的州府,一定是军事要地,守将难道能够不留一兵一卒来服从制置使的命令吗?定是隐匿他们强壮的士兵,派遣年老体弱的士兵来充数。本来是想选择精锐之师,恰好得到愚钝之兵;本来是想显示其兵众力强,恰好给人以兵少力弱的感觉。”许国不听,最后大败。
绍定元年,出任滁州知州。绍定二年,赵葵的母亲患病,赵葵请假探视未被批准,于是,割股肉杂入药中寄送给母亲。母亲死了,赵葵请求辞去官职,未被允许,不得已,办完丧事后又去履行自己的职责。
绍定六年(1260),授命担任两淮宣抚使、扬州通判,进升封为鲁国公。咸淳元年(1265),请求退休。加少傅衔,特地授命他担任少师、武安军节度使,进封冀国公。坐船停靠小孤山,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赠赐太傅,谥号“忠靖”。
考查方向
翻译文中的句子。
解题思路
“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一般分值也最大。这一考查形式,兼考实词、虚词、句式、修辞、词类活用、文史常识等,带有较强的综合性。文言文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文如采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可采用意译,其他最好采用直译的方法,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用词(转换成双音节词)、语气与句式。
易错点
“拔”“锐”要正确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中吕】喜春来
张养浩
路逢饿殍须亲问,道遇流民必细询。满城都道好官人。还自哂,只落的白发满头新。
注:这首曲子为张养浩到灾区赈灾时所作。
8.开篇两句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官员形象?请简要分析。
9.“还自哂”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
开篇两句塑造了一位凡事身体力行、鞠躬尽瘁的(或有忧国忧民思想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清官”形象。(3分)这从他在路上碰到饿死的人要亲自过问,遇到流离失所的难民一定要仔细问询可以看出。(2分))
解析
⑴喜春来:曲牌名,入中吕宫。
⑵饿殍:亦作“饿莩”,饿死的人。
⑶哂:微笑。
[译文]
路上碰到饿死的人要亲自过问,道上遇到流离失所的难民一定要仔细问询。满城百姓都说我是个好官。我还笑自己,只落得满头的白发新。
张养浩曾以《喜春来》曲牌创作九首小令,均无题,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这首小令内容显豁,语言朴实,艺术手法也比较单纯,对它的理解和欣赏应着重于了解作者生平事迹的基础上,体会他在曲中流露出来的拳拳爱民之情。
公元1329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朝廷又一次特召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已辞官归隐的他,八年之内,朝廷曾七次征召,“皆不赴”。为解民灾患,这一次他却立即登车就道,行前“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褥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这支小令所写就是作者在陕西赈灾的情形。
张养浩的确是一个爱民如子、称得上为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而百姓视之为父母的好官。“路逢饿殍须亲问,道遇流民必细询”乃是直书其事,并非自饰之辞。“满城都道好官人”也不是自诩而是事实。“还自哂”说明作者并未居功自傲,没有因博得一个“好官人”的名声而满足,而是为不能真正救民于水火之中日夜焦虑着。下文的“白发满头新”的涵意即在此。同时,这里还包含着深深的自责之意。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他“幼年好学,读书不辍”,二十岁被荐为东平(今属山东)学正。后历任县尹、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官。为官清正廉明、直言敢谏。英宗时曾上疏谏元夕内迁张灯为鳌山,后感仕途险恶,弃官归隐奉养老父。后朝迁七次征召,“皆不赴”。公元1329年(文宗天历二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前往救灾,到任四月,就以积劳成疾,卒于任上。著有《云庄休君自适小乐府》,多为辞官归隐后所写,既讴歌了隐居之乐,也揭露出仕途险恶,世态炎凉。还有些关怀民生疾苦的作品,与一般接近市井勾阑的作家不同。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歌中主人公形象和诗(词)人自身形象两种。诗(词)人在诗歌中借助笔下塑造的主人公形象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或者寄寓自己的理想。诗(词)人通过诗歌中的自身形象抒发自己的情感,反映出自己的性格与追求。本曲作者塑造了一位凡事身体力行、鞠躬尽瘁的(或有忧国忧民思想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清官”形象。
易错点
考生容易只概括出画面而疏忽结合具体诗句的分析。
正确答案
“还自哂”是“自己笑自己”说明作者并未居功自傲,没有因博得一个“好官人”的名声而满足;(2分)而是为不能真正救民于水火之中日夜焦虑着。(2分)同时,这里还包含着深深的自责之意。(2分)
解析
见第8题解析。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题目要求考生分析“还自哂”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其实让考生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回答时必须结合主题来分析。“自哂”是“自己笑自己”说明作者并不能真正救民于水火之中日夜焦虑着,包含着自责之意。
易错点
考生只简单就试卷中的诗歌手法作分析,而忽略了比较。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
。
⑵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自己埋怨楚怀王行事荒唐,不能体察自己忧国忧民之情的两句是: , 。
⑶庄子在《逍遥游》中用“ , ” 两句,具体举例说明“小年”在认识上的局限性。
正确答案
⑴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⑵怨灵修之浩荡兮 终不察夫民心
⑶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解析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语境来填写,尤其注意那些提示语。
易错点
默写时注意“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句序。
语言文字运用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⑴庄周自从他夫人死后,率性把漆园吏的微职丢掉,他的门徒们也就逐渐地 。
⑵亲情是一缕柔柔的阳光,让冰冻的心灵无声融化;亲情是一个静静的港湾,让我远航的疲惫 ;亲情是一股涓涓的细流,给我心田带来甜甜的滋润。
⑶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是“原创”,长着长着就成了“赝品”。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的生活故事没有机会展开,就 了。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小品艺术正是在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曲艺样式的独特特征: , 。 , , , 。
①文本内容讲究以小见大
②幽默诙谐的语言,短小精悍的表达
③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就像南昌的拌粉、瓦罐汤一样,是一种精致的小菜、一种艺术的烹制
④文本表达讲究精益求精
⑤简单明了的抒怀,意味深长的主题
⑥小品虽然发展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18.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① ,的确到了该反思和提炼城市精神的时候了。城市是一个空间概念,具有地方特色; ② ;城市是一个现代概念,具有时代特色;城市还是一个动态概念,具有发展特色。因此,城市精神必然要反映城市的地方性、传统性、时代性和发展性。与此同时, ③ ,再好的城市精神,如果不能成为全体市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那就只是空谈。
19.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回答。
⑴给漫画取一个标题。(2分)
⑵揭示画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4分)
正确答案
解析
“风流云散”指轻风流动,云彩散开。比喻经常在一起的人,一时间四下分离,散走各方。也比喻作品的散轶。“烟消云散”指像烟雾和云气一样消散。比喻消失得无影无踪。“销声匿迹”,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解题思路
近义成语的辨析,答题时要根据语义侧重点、根据语义范围、根据语义对象、根据感情色彩、根据意义轻重、根据语法结构、根据关键语素的不同来进行判断。比如,“风流云散”“烟消云散”两个成语的细微差别。
易错点
必须结合语境,否则可能会导致误选。
正确答案
解析
A项关联词语序不当,应将“尽管”放到“今年”前面;B项“以……为原则”和“本着……的原则”句式杂糅;D项搭配不当 应将“减少”改为“降低”。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解题思路
语病辨析题答题时,可以用语感审读法。这是一种凭语感直觉对句子是否有语病作出判断的方法。对于结构比较简单、语病比较明显的句子,这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一般分两步进行:1.直觉。读一个句子或一段话,那些感到拗口别扭的地方,往往就是可以初步判断为有语病的地方。实际上,判断一个句子是病句,很多时候靠的就是这第一直觉。2.审读。对感觉不顺畅、不符合一般习惯的地方复读几遍,仔细品味。比如,B项中明显将“以……为原则”和“本着……的原则”两套句式,糅合一起,所以是句式杂糅。
易错点
A项,语序不当,容易误判。
正确答案
解析
②紧承上文“独特特征”,应放在开头;⑤依句式紧跟其后;①“以小见大”紧承③“精致的小菜、一种艺术的烹制”。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解题思路
可以通过分析句子(如总领句、总括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的性质和作用来抓住语段的中心。一个语段的中心句往往放在句首或句尾。从文体的思路来看。记叙文的句序常以时间、空间的变化为序。议论文常把观点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括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有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等。说明文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而材料内部又往往遵循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此外,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对应和呼应,若前面说到了一种情况,后面就必须与之能够照应统一。因此,必须对语段进行通盘权衡,而不能顾此失彼,自相矛盾。
易错点
易误选B项,没有注意到话题的统一。
正确答案
①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城市病”②城市是一个文化概念,具有传统特色③城市精神还应落实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答出一空得1分,答出两空得3分,答出三空得5分))
解析
第一处横线前面有“反思”这句话提示前面应该应该补写的内容,第二处横线联系前后,属于仿与句式,第三处横线前面的“与此同时”提示后面的内容。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解题思路
题目的显性要求主要是在题干中明确提出的,包括对象、修辞手法和字数等,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上的要求;而隐性要求主要是语体的风格、内容的拓展、情境的氛围、情感的褒贬等,往往是一种内容上的要求。隐性要求不是直接呈现出来的,而需要考生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推测与想象。如果答案符合显性要求,只能得到基本分;若答案同时暗合了隐性要求,则能得到高分。
易错点
不能瞻前顾后,做到内容衔接。
正确答案
⑴父与子(或榜样、“孝”的传递)(2分)
⑵参考寓意:赞扬儿子对父亲的关爱或父亲对爷爷的关爱给年幼的儿子树立了榜样,年幼的儿子也关爱起自己的父亲来。(4分)(凡是写到弘扬“孝”文化的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
拟写漫画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眉目,它有揭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因此,拟写标题时,先要弄清漫画讽刺或颂扬的主体和漫画的主题,然后再围绕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一般可采用中心事件描述法、引用画中人物语言法、比喻法等来拟写标题。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揭示画面寓意。(1)认真细致观察分析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或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2)挖掘隐含信息——主体、事件、对不对、为什么,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通常要采取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彰显意义。(3)表达简洁明了,含义囊括所有画面,应从人或社会的角度(道德、品质、环保等)进行思考。(4)用词讲究,一般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
易错点
对漫画画面信息解读不到位,不能进行内容的概括。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庆祝女儿的降生,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将99%股份(450亿美元)捐给慈善机构,他在给女儿的信中称这笔捐款是为了“与全球慈善家一道发展人类潜能,促进下一代所有孩子的平等权益,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做,不仅仅是因为爱你,更因为我们对于下一代的孩子们有着道义上的责任。”
你对马克·扎克伯格以这种方式来庆祝女儿的降生有何联想与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正确答案
【例文】
爱心是力量
爱心是风,在炎热的时候,带来一丝凉意;爱心是雨,在久旱的时候,滋润一块方土;爱心是水,在干渴是时候,获得一线希望;爱心是火,在寒冷的时候,得到一烘暖意……爱心是数以万计的璀璨繁星,能点出美妙绝伦的无限天际.爱,像空气,每天都在我们身边.
2008年春季,50年一遇的罕见雪灾袭击中南华南大部分地区.交通中断,电力中断,供水停止,燃料告急,食物紧缺.持续不断的严寒冰冻,吞噬了许多人的生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冰雪岁压跨了电塔,却压不跨中国人民坚挺的脊梁;冰雪虽封住了道路,却封不住中国人民之间的友情;冰雪虽冰冻了电线却冰冻不了中国人民同甘共苦的热心.冰天雪地里,那些坚强的、温暖的身影,让人们坚信春天的临近.
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伴着雪灾,各类慈善组织和爱心人士的捐助行动方兴未艾,而它所带来的温暖正消融着漫天飞雪.网上宣传,呼吁的帖子不断发布.许多工厂、公司纷纷慷慨解囊,明星艺人们也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捐赠了几万乃至几十万的钱财.昔日的超女快男也卖力地来到了街上为这次捐助活动进行宣传.在捐赠处,捐赠的人们排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农民、市民,工人,领导……各行各业的人们汇集在这里,出钱、出力、出物.美国、日本等国家也为我国捐赠了许多资金.虽然是寒冬,但空气中却充满了温馨,温暖了每个人的心.你的心,我的心,万众一心.你的力,我的力,千钧之力.灾难无情,人有情,我们手拉手,肩并肩,携手共助,众志成城抗雪灾.
大雪无情地吞噬着大地,凛冽的寒风吹痛了人们的脸,冰雪瞬间冰封了宽阔的马路.一切似乎都变得困难,大雪仿佛是一个白色的狂妖,用肆虐的雪花把我们逼到白雪皑皑的高山,无法寻找到出路.但是,我们并没有认输!我们还有"爱"!无论什么天灾人祸"爱"都能扛的过,它仿佛是一束光芒,点亮希望的道路,让我们不在无助,不在恐惧.
有一种感觉叫寒冷,有一种力量叫"爱"!
爱心是力量哇!它也是许是一句安慰的话语,却能抚慰你心灵的创伤;也许是一杯清凉的茶水,却能湿润你干燥的喉咙;也许是一个鼓励的眼神,却能扬起你心中自信的风帆……爱心也许只是一个微乎其微的动作,但它可能所产生的力量却巨大之极.
人间总有真情在,爱就在我们身边!
解析
参考立意:①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②心怀大爱,小我与大爱。③仁爱,是传递给子女最好的精神财富。④责任,是传递给子女最好的精神财富。如果考生脱离材料的含义单纯谈慈善、责任均视作离题。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审题时,我们需要运用求同存异的方法,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我们可以把事物的各种关联尽可能多地寻找并罗列出来。这一步可以天马行空,不受拘束。其次,在众多关系中选择最能支持观点的那一对。这一步要排除那些对写作没有作用的关系,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易错点
这类作文一般立意没有问题,但是写不出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