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佛山市2016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9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10万户以上的城市达到46个,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镇的房地产成了主、客户籍划分以及对城镇户征收赋税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出租房子也成了城市居民谋生的一种方式。1086年,司马光指出,每月收入房钱15贯(1贯≈150元人民币)人家的经济状况,和乡村每年收获 100石(1石≈100斤)粮食相等。宋代官方在开封专设店宅务管理经营官房租赁事务,房租也成为官府的一项收入。

没房产的城市居民和游学的士人、商旅等外来人口,必须租房居住。连朝廷百官也多是长期在开封租赁住宅,在地方州县,甚至官衙、驻军也有租用民房。宋代的客户,出于生计,频频更换地点和地主,也须租房居住。人口流动量大也刺激了房屋租赁市场火爆。富户在外地也多赁房居住。宋代房租通常按天计算,宋真宗时,宰相向敏中一座价值 5000贯的住宅,每天的租金是 2贯。南宋后期,朝廷官员租带园林的宅院,每月租金是30贯。宋代下层人户一般每天收入数十文到100文(1文≈0.2元人民币),一个人最低生活费是每月20文左右。

房屋租赁市场中房租的涨跌成为宋代官民关注的焦点。宋政府制定一系列制度来减免房租,除了规定节日、皇室重大事务、军情危机等常规性免租外,灾害发生时也减免房租。如 1054年初春降大雪,冻死百姓很多。宋仁宗诏令各州县长官,无论官房、私房一律免除三天房租。宋高宗时,杭州有年冬天下雪,且雷声阵阵,皇帝回应天谴的主要措施即免除房租。地方知县为讨好百姓,造出种种借口减免房租若干日,如到任、生日、升迁等。

但房租的增长依然疯狂,宋政府不仅通过店宅务出租房屋来调和租赁市场,还屡屡颁布诏令禁止私房主疯狂加租。宋徽宗时,开封的房产主多以翻修为名成倍增加房钱,使得贫民难以承受。朝廷诏令今后京城内外业主增修屋业,如没扩大面积即不得增加房租,如有违犯,按违法惩处。1133年,皇帝诏令准许被勒索高价房租者前往官府控告,如情况属实,对业主重加谴责,没收物产。如本府不受理此类案件,准许到朝廷越诉。压制房租增长的另一措施是大幅度削减租额。宋徽宗曾诏令,开封的官私房租一律减收十分之二;从宋徽宗开始直到南宋,朝廷几乎每隔十年就会颁布一次减少房租的诏令。南宋杭州的一些房主,由于朝廷连连减免房租,竟然收不到一分房租。

无论减免房租的制度还是禁止租金上涨的诏令,到了地方还不一定得到执行,宋理宗时,因旱灾诏令全国免除半个月的房租。文件下达到象山县后,房产主勾结县官藏匿文榜,不予公布。象山县甚至法定三大节日各免三天房租的制度也不落实,因当地有许多官员从事房屋租赁生意。租房户依法控告不行,干脆诉诸武力。如象山县租房开店的商人胡三太等,顶着知县和业主的威胁,集体上访向知府告状,后来酿成血案。宋政府在业主和租户的利益冲突中,立场并不站在房产主一边,而是站在弱势群体租户一边,维护中小商人、作坊主、城市贫民和流动人口的利益。

(选自程民生《从房租减免看宋代官民互动》,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人口数量的剧增,使得城市房子成了官方、民间出租获取收入的商品。

B宋代开封府房屋租赁市场中出租人是政府和有房出租的城市居民,承租人呈现多样化特点,官民皆有。

C宋代户籍制中的客户,通常是指居住在城市无房产的人,因此,政府对其征收赋税时无法按房产征收。

D宋代房租普遍按天计算,通常很贵,因而很多人负担不起租金而频繁迁居,致使城市人口流动量较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政府减免房租分常规式和随机式两种,一般常规式是全国执行的,随机式则不一定。

B宋政府为了制止城市房租疯长的现象,特意用减低政府官房租额来调和房屋租赁市场。[来源:学科网ZXXK]

C宋代租房户若不能承受高房租,可向官府控告,如果官府不受理,可直接向朝廷控告。

D宋代朝廷为了压低房租,经常发布减租诏令,使得一些地方的出租户只能得到零房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政府一律不给官员分房,不管是在朝廷还是地方任职的官员,若无房产,就只能租房。

B对宋代中央政府打压房屋租赁市场中房主变相抬高房租的行为,地方政府并不是十分支持。

C宋代有些地方政府不执行朝廷减免房租诏令,官商勾结牟取利益,导致了租户的武力抗争。

D宋代房屋租赁是官民共同参与的市场行为,中央政府一直试图维护市场的稳定和有序发展。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D项强加因果。原文在第二段,“宋代的客户,出于生计,频频更换地点和地主,也须租房居住。人口流动量大也刺激了房屋租赁市场火爆。”强调的是流动人口频繁迁居的原因是谋生需要,而不是房租高。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解题思路

通读全文,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明确题干要求。然后确定信息区间,审读原文中相关表述,将题枝与之比较、核对,关注表示时态、程度、范围等词语,看选项是否犯了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外延的毛病,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易错点

C项有干扰性。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C项曲解原意。该选项在原文的第四段,“1133年,皇帝诏令准许被勒索高价房租者前往官府控告,如情况属实,对业主重加谴责,没收物产。如本府不受理此类案件,准许到朝廷越诉。” 这表明可以控告的是“被勒索高价房租者”,不是租户自己不能承受就可以控告。

考查方向

筛选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本题重点是考查对题干的理解能力。一般论述类文章选择题以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形式出现,有的看似靠近文本原句的语言形式,而在表意上与原句存在及其细微的区别,稍不注意就可能让考生掉进设置的陷阱。有的题枝本身完全正确,但却不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这需要在做题时紧扣题干要求来解答。

易错点

D项的阐述易误解。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无中生有。在原文中是说“连朝廷百官也多是长期在开封租赁住宅,在地方州县,甚至官衙、驻军也有租用民房。”这并不能说明政府“一律不给官员分房”。文本中信息是没房产的城市居民必须租房住。B项从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概括出来。C项在最后一段。D项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考查方向

筛选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文章选择题以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形式出现,有的看似靠近文本原句的语言形式,而在表意上与原句存在及其细微的区别,稍不注意就可能让考生掉进设置的陷阱。有的选项是对文章某一段或某几个段落甚至是全文某一方面内容的概括分析,尤其需要注意。

易错点

B项易误选。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9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 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B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C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D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B“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陛下”,本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进言天子时须先呼台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

D“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

B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

C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有一次宫里丢了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而是通过察言观色把罪犯找了出来。

D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她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天下恢复了太平。

7.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

(2)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理解句意后,抓住词汇“安帝、殇帝、事事”和分数表示法断句,“太后定策/迎安帝”一句中间可断可不断。

正确标点为: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本句的大意是:等到殇帝去世,邓太后决定迎立安帝,仍临朝听政。因接连遭受大丧之事,老百姓苦于差役,殇帝的随葬品以及各项丧葬之事,事事都减省节约,只有常规的十分之一。

考查方向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主要从意义上理解,其次对选项进行比较,使用排除法,另外还要注意官职名词。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先易后难。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有哪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结果等。本句断句时几个人名是关键,准确把握。

易错点

“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此处易断错。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仙逝即去世,像仙人一样离开人间,是对“死”委婉的说法。

考查方向

掌握古代基本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B级。

解题思路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尤其是科举、官职等基本常识。古代文史知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惯例。读一篇文言文,只懂得字面上的意义,只懂得词语常见的意义,是不能说读通一篇文言文的。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是非常复杂的。

易错点

D项易误选。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C项对应的语句是“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这里“首服”说明偷窃者是自首服罪的,并不是邓皇后亲自找出来的。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通读全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大意,从文中作者陈说的内容到说话的语气来进行判断选择。

易错点

B项稍有混淆。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母亲常常批评她,说:“你不去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作准备,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

(2)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进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骘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

解析

“非”,批评;“女工”,即“女红”,女性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事;“务学”,致力于学习。“供”,准备着东西或本领为需要的人或事应用;“衣服”,这里是两个词,都作动词用:裁剪衣服,做好服饰;“举”,考,参加科举考试。“官爵”名词作动词,译为“加官进爵”,;“辄”译为“就”;“终帝世”译为“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

考查方向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先大致理解要翻译的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信达雅的原则来做题。保证句子中的核心词语准确翻译,特殊的句式能都体现和调整;保证句子通顺流畅,不是病句,该增删的要增删,该调换的要调换;还要保证句子的语体风范与原文保持一致,尽可能地优美。

易错点

“衣服” 、“终帝世”这两个词难译准确。

【参考译文】

和熹邓皇后邓绥,是太傅邓禹的孙女。父亲邓训,是护羌校尉;母亲阴氏,是光烈皇后堂弟之女。邓皇后五岁时,太傅夫人很疼爱她,亲自为她剪发。夫人因为年龄大眼睛看不太清,误伤邓皇后的额头,邓皇后忍住痛苦不吭声。身旁看到的人感觉奇怪就问邓皇后,邓皇后说:“不是不痛,太夫人怜爱我为我剪发,不忍伤老人心意,所以忍受了。”邓皇后六岁能读史书,十二岁通读《诗经》、《论语》。她的哥哥们每次诵读经书,她就虚心请教。她的志趣在研究诗书典籍,而不过问居家事务。母亲常常批评她,说:“你不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作准备,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邓皇后难以违背母亲的话,白天操练女工,晚上就诵读经书典籍,家人称呼她为“诸生”。她父亲邓训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详细计议。

和帝永元七年,邓皇后与诸家女子一同选入宫中,进入掖庭成为贵人,当时的年龄是十六岁。她恭谦肃穆,小心谨慎,一举一动,有规有矩,和帝深深地嘉许而喜爱她。邓皇后有病,皇帝特许她的母亲和兄弟入宫服侍医药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宫的日数。邓皇后对和帝说:“宫中禁地至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宫之地,对上来说让陛下蒙有偏袒私幸的讥讽,对下来说使我获得不知足的诽谤。上下两相受损,我实在不情愿啊!”和帝说:“别人都以经常能到禁宫走走为光荣,而你却反以为忧虑,深深地自我抑制宁愿吃亏,真是难能可贵而为人们所做不到的啊!”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进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骘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

元兴元年,和帝去世。殇帝刚出生只百余日,邓皇后就迎立他为皇帝。殇帝尊邓皇后为太后,太后临朝听政。这个时候刚刚遭受大丧之事,法规禁条没有完备。宫中丢失了一箧大珠,邓太后考虑到,如果加以拷问,必定伤及无辜。于是亲自检看所有宫人,观察她们的脸色和神情,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左右侍从没有不叹服的,认为邓太后圣英明哲。等到殇帝去世,邓太后决定迎立安帝,仍临朝听政。因接连遭受大丧之事,老百姓苦于差役,殇帝的随葬品以及各项丧葬之事,事事都减省节约,只有常规的十分之一。自从邓太后临朝听政以来,水旱之灾共有十年,周边外夷入侵,国内盗贼兴起不绝。太后每听到老百姓饥荒,有时通宵不能入睡,亲自减少或撤除生活供给,用以救济灾难困苦,所以天下恢复太平,年景还得到丰收。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病起

陆游

山村病起帽围宽,春尽江南尚薄寒。

志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

断香漠漠便支枕,芳草离离悔倚阑。

收拾吟笺停酒碗,年来触事动忧端。

8.本诗颔联的写作技巧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赏析。

9.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颔联写志士在山村荒野之地凄凉老去,眼中看到的是名花在风雨中散落凋谢。 ②诗句运用比喻手法,把壮士在困顿中老去的凄凉境况比作名花在风雨中凋零萎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志士的凄凉无奈。③诗句运用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把眼中所见残春之景与心中所思家国之情以及个人身世遭遇巧妙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难分的艺术境界。

解析

赏析颔联的表达技巧,首先要理解这两句诗的含意:志士(其实指诗人自己)在荒凉的山野老去,凄凉落寞,这正如名贵的花草在自然风雨的摧残下凋零一般。一“志士”一“名花”,一“老”一“零落”,一“闲处”一“雨中”,两两相对,写景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写人,这里“名花”实则喻指满腹才华的诗人自己,它的遭遇真是诗人人生遭际仕途坎坷的真是写照。

考查方向

鉴赏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找出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同时一定要注意给出的注释的信息,联系教材中出现的该作者的做品来分析探讨。

易错点

写作技巧回答错。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年老多病的愁苦之情。诗人因生病变得面容消瘦,连帽围也变宽了,春天过完了,还因体弱怕冷,有志之士只能在困顿中如名花凋零般老去,凄凉境况使诗人心情愁苦。②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诗人虽然不作诗,不喝酒,想求得内心的平静,但每看见繁盛的芳草,就会遗憾自己只能支枕、倚栏度日,表达自己不能为国事分忧的悲愤情怀。③伤春之情。诗人在春尽花落之时,痛感自己病后衰老,凄凉寂寞,触景生悲,感叹春天已逝,青春不再,表达自己无可奈何之情。

解析

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写作的对象,就本诗来说,写的时节是江南早春景物,乍暖还寒,凄风苦雨交加,诗人独居一隅,体弱多病,眼见得名花凋零,芳草萋萋,欲借酒消愁,可是拈来往事却萦绕心头。这里要抓住诗题《病起》,自有年老多病之愁;季节是暮春,因此含有伤春之情;壮士闲处老,则是壮志未酬的愤慨;以及芳草、吟笺、酒碗、往事等表达的均是此类情感。

考查方向

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找出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同时一定要注意给出的注释的信息,联系教材中出现的该作者的做品来分析探讨。

易错点

要点不清晰。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断反思自我并积累善行就会达到 “              ”。

(2)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              ” 来表现溪流弯弯曲曲,时隐时现之景,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以及英雄孙权的风流往事都随岁月消失一去不返了的两句是:“                     。”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2)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3)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解析

第一句根据“如果不断反思自我并积累善行”,那么“就会达到”的提示信息,可以得到启示为“”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第二句根据“溪流弯弯曲曲,时隐时现”可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第三句抓住“东吴强盛的局面以及英雄孙权的风流往事都随岁月消失一去不返”这个核心信息。

考查方向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中提示的关键信息,引类联想即可。

易错点

丢掉“而”、写错“榭”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守 灯

侯发山

凌晨两点,守灯正睡得迷迷糊糊,被妈叫醒了。

海那边,万家灯火,海这边,黑魆魆一片。守灯随妈进灯塔里巡视了一遍,没发现异常,便开始保养机器。眼下是夏天,白天这里接近50摄氏度,只能把活儿撵到晚上。一台台设备锃亮光洁,一尘不染,无疑,这是妈天天擦拭的结果。

守灯五岁之前没离开过这个岛,对这个足球场一样大的岛再熟悉不过了,没有土,没有草,到处都是光秃秃的。想种点儿蔬菜都难,日头太毒,从外面运来的土过不了几天就被烤得焦干。台风一来,这些土很快就会被刮散,被海水冲走。上学后,守灯每到假期返岛时,不忘背上一大包泥土,好让妈踩一踩,接点地气……

给养船半月来一次,送些蔬菜和淡水。周围除了鸟叫、风吼和浪涛,寂静得没一丝生气。[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清理完灯笼,妈又用牛皮软布擦拭灯器。守灯说:“妈,我来吧。”妈不让,说:“擦这个是要紧的活儿,也是个细活儿,用力要适当,要有耐心,稍不小心就可能造成损伤。”

看妈认真的样子,守灯心疼地说:“妈,您这辈子就没想过走出这荒岛?”

妈叹道:“说不想是瞎话,但灯塔离不了人,若是夜里灯灭了,就会出大事。”

守灯知道,这个小岛周围有多处险滩、暗礁,夜间过往船舶,都需灯塔指引。

“守灯,你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吧?”妈轻声问道。

守灯明白,妈的潜台词是:你毕业后有何打算?妈还不到 50岁,头发已经花白相间了,脸色黑红黑红的,额头上的皱纹一道道,像是刻出来的。守灯鼻子一酸,说:“妈,我想把您带到城里去,让您安享晚年。”

妈固执地说:“我不走,我要在这里陪你爸。”

守灯的爷爷民国时期就在这里看护灯塔了,后来父亲接了爷爷的班。十多年前父亲被台风卷走后,妈就接管了守护灯塔的任务。妈说,虽说没找到父亲的尸骨,但父亲的魂在岛上,在灯塔里。

“为啥给你取名守灯,守灯守灯,就是要确保灯不出问题,让来往的船只安全地经过。” 妈大声说道,似乎生气了。

妈终于把话挑明了。妈曾不止一次地对守灯说过,他的命是渔民给的,生他时难产,当时台风突来,大雨倾盆,是渔民叫来了医生,母子才平安。[来源:学*科*网Z*X*X*K]

“你不回来,妈就一个人守!”妈的声音哽咽了。

随着守灯的成长,小岛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灯塔变了,塔身由矮小到高大,灯塔能源从乙炔到干电池,再到太阳能。装上新设备后,妈看不懂设备上的英文标识和操作说明,原理也搞不明白。只有小学文化的她就自学英语和航标专业教材,每天写工作日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她已摸索出了一套初步诊断和治疗灯塔小毛病的方法。

守灯决定向妈摊牌,不能让母亲胡乱猜疑了。他揽过妈瘦小的肩膀,说:“妈,我在学校跟导师进行了智能化航标系统设计的课题研究,实现遥测遥控功能不再是梦想。过不了多久,这里的两百座灯塔,不,全国的五千余座灯塔,采用自动化系统,就不用人看守了。”

“真的?”妈又惊又喜,眼里蒙了一层雾。

守灯重重地点了点头,说:“妈您放心,塔上的灯不会灭,我心里的灯更不会灭!”

“你这孩子,咋不早说?”妈轻轻捶打了守灯一下。她眼里的雾散了,泪出来了。

这时,一艘船从灯塔旁边缓缓经过,拉响了汽笛,嘹亮,悠扬。守灯心里暖暖的,满满的。他知道,这船是在向灯塔致敬,是在向妈致敬,也是在向他致敬。

( 选自《2015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有删改)

1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凌晨两点,妈妈叫醒儿子,母子一起进灯塔巡视,但妈妈又不允许儿子擦拭灯器,可见儿子是一个粗心大意、业务不精之人。

B在外求学的儿子每次回岛时,都要带泥土回岛给妈妈踩一踩,可见儿子很体贴母亲,但他对母亲不愿离开海岛的想法不是很理解。

C文中的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守灯人工作环境的艰苦,而且推动了情节发展,为后文儿子提出带妈进城和科技化守灯的情节作了铺垫。

D儿子大学毕业后想带妈进城安享晚年,但妈妈不愿离开,这是母子两代人因知识差异而产生的误会,也是小说情节突起波澜的原因。

E小说情节简单,语言朴素,主旨深刻,为了刻画妈妈的形象,用了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环境衬托以及插叙等多种手法及方式。

1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以“守灯”为题的作用。

13.小说中“妈妈”这一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4.小说结尾写到“这船是在向灯塔致敬,是在向妈致敬,也是在向他致敬。”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E

解析

A项,原文妈妈说“擦这个是要紧的活儿,也是个细活儿,用力要适当,要有耐心,稍不小心就可能造成损伤。”强调的是擦拭灯器要细心、耐心,但不能据此推出守灯是一个粗心大意的孩子。B项,从原文看,守灯与妈妈相依为命,守灯对妈妈不愿离开海岛的原因是有所知晓的,守灯想把妈妈带到城里,是心疼妈妈,并非不理解。C项,分析准确,但不全面,还有用环境描写突出人物形象特点的重要作用未概括进。D项,误会的产生并非因为知识的差异,由后文守灯说明原因后妈妈又惊有喜的表情,可知如果守灯早点把原因告诉妈妈,是不会产生误会的,但对情节的分析准确,因此 1分。E项,分析准确。

考查方向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表现手法,再结合选项的各个内容进行比照,重在理解。考题一般设计到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而细节和主人公往往是设题的重要对象,艺术特色主要就是文章在写法上的独到之处,在阅读时要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

易错点

D项有干扰。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守灯”,既是故事中守灯妈妈儿子的名字,也表达了母亲的希望:儿子能像他的祖辈、父辈以及自己一样继续守护灯塔,让船只安全通过。②“守灯”是故事的线索,一家三代守护灯塔的历史以及对守灯岗位的价值认识,皆用“守灯”发起和串联,使小说故事情节紧凑、清楚。③“守灯”具有象征意义,暗示了主题。守灯含有守护心中明灯的含义,表达人生旅途中要坚守心中明灯,为他人亮起指明方向的明灯的主题。

解析

本题其实是考查效果标题的意蕴。这需要从四个角度来思考,即标题与环境、情节、人物、主题。从标题与环境的角度看,守灯交代了小说特定的背景,是在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孤岛上,与情节的关系来说,写了一家三代人的守灯梦,从与人物的关系来看,它既是三代人的事业,更用它来为儿子命名,从主旨来看,守灯实则守住心灯,也就是人生中的价值观和奉献、感恩之心。

考查方向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抓住小说“高考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即可。

易错点

对守灯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到位。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细心严谨,灯塔里的设备都被擦拭得锃亮光洁,一尘不染,擦拭灯器极有耐心。②乐于奉献,虽然海岛环境恶劣,但为了过往船只的安全,留在海岛守灯。③忠贞不渝,丈夫在海岛守灯被台风卷走,不幸早逝,妈妈对其一直念念不忘。④心存感恩,难产时渔民相助,为报答渔民救命之恩,坚持守灯。⑤乐于进取,她虽只有小学文化,但自学英语和航标专业教材,每天写工作日记,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解析

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文章对这个人物描写的方法。文中“妈妈”的形象特点可以从这个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与儿子“守灯”之间的对话等方面来分析。她坚守着灯塔,为的就是夜航的船只的安全,她之所以义无反顾,是因为她心怀夜航之船,是接过了爷爷与父亲肩头的重担。她与儿子的交谈,表明她希望儿子不要忘了回馈社会,懂得感恩。她细心地擦拭设备,表明她的细腻与严谨,她不顾年龄大,学习英语和航标专业教材,则说明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考查方向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人物形象分析要抓住人物与环境、情节以及主旨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尤其是对人物描写的方法,看文章对人物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这些描写分别体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征,然后分成要点即可。

易错点

要点概括不准确,术语使用不规范。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该句用拟人手法,把船舶当作人来写,赋予船舶以人的情感,把船舶通过灯塔鸣笛致谢的礼仪变成了人向值得敬佩或仰慕的对方致敬的行为,突出了灯塔和守塔人在船员心中地位的崇高。

②海岛周围环境险恶,暗礁丛生,过往船舶,尤其是夜间,没有灯塔指引,几乎无法安全通行,因而过往船只都真诚地向坚守岗位给他们带来光明指引的灯塔和守塔人表达崇高的敬意。

③守塔人妈妈,接过丈夫的守塔重任,几十年如一日,牢记职责无私奉献,在荒岛守灯,确保灯塔不出问题,让来往的船只安全经过,值得他们致敬。

④守塔人的后辈(守灯)适应时代发展,利用科学知识,通过遥测遥控技术,立志让灯塔实现自动化管理,既保证了航行安全,又免除了守灯之苦,忠孝两全齐美,值得人们致敬。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当做赏析题来做,首先指出这句话精彩的地方,然后结合内容分析。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航船写成了有感情、知道感恩的人,这样写的目的自然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即凸显守灯人在航船人心中的崇高地位;而项灯塔、母亲、他致敬,是因为他们让夜航的船只能安全行驶,为他们指明了前进的正确航向;更有对“他”的致敬,“他”不忘回馈社会,不忘他人的帮助,用自己的努力真正做到了忠孝两全。

考查方向

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解题思路

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意和表达的情感,应注意分析语句的内涵。这里要分别分析向“灯塔致敬”、“向妈致敬”、“向他致敬”三重含义。

易错点

不分点数,笼统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NBA勇士队的库里既是球队组织进攻的核心,又是头号得分手,对其他球员的影响力非常大,在队中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

B参加《我是歌手》栏目的选手们风格各异,演唱的歌曲也各有特色,曲尽其妙,整个现场激情澎湃,让歌迷们完全沉浸其中。

C美古关系正常化后,美国的先进技术与古巴低廉的生产成本和旺盛的市场需求相结合,美古合作成了世人眼中的天作之合。

D小何扶人反被讹,经交警洗雪“冤情”后,对方向小何道了歉,小何不仅不计前嫌,还动员家人为住院的对方捐款千元。

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两会”期间,教育改革、收入分配、“二孩”政策、新能源等民生问题成为电视、报刊、网络和媒体热切关注的焦点。

B中国乒乓球队屡获世界冠军,称霸世界乒坛,这是由于他们有敢打敢拼的精神以及教练与队员有良好的沟通氛围分不开的。

C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国家是否富强,往往不取决于它的历史和军事实力,而是取决于它的发展理念。

D我国在农业品牌化创建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农业品牌产品,已成为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1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价格听证会是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途径,也是政府价格决策吸纳民意的措施。                  如果公众提出的意见很多,并且有一定道理,也不排除对原方案作较大的修改,甚至推翻听证方案。公开说“方案往往不会做特别大的修改”,则等同于宣布拒绝民意。

A无论听证会提出的意见是否正确,政府制定价格时都应该考虑。

B只要听证会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政府制定价格时就应该吸取。

C如果听证会提出的意见有一部分是正确的,政府制定价格时就应该吸取。

D如果听证会提出的意见很少,政府制定价格时就应该全部吸取。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宣纸产自安徽宣州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府管辖,           。宣纸除用于题诗作画外,还是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我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大都用宣纸保存,依然如初,这是因为           。为何名家多用宣纸题诗作画,还因为宣纸有较强的吸墨性能。吸墨性能强其实就是极其细小的“墨颗粒”与宣纸内部纤维“管道结构”的完美融合,故此,           ,都是对宣纸墨色效果有影响的重要因素。

 

19.下面图表,引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3月12日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请写出阅读此图你所获得的三条结论,不得出现具体数字,每点(条)不得超过30字。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此处用来表示地位重要,与句意不符。B项,曲尽其妙: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曲,委婉细致。形容表现的手法非常高妙。此处用来形容“歌曲”属于望文生义。C项,天作之合:好像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常用于祝福婚姻美满幸福。此处对象用错。D.不计前嫌:不计较以往的嫌隙。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题思路

根据成语的含义结合各句的语境来判断,一般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在句中所承担的成分,如有的职能做状语,有的考验做谓语等。

易错点

C项易混用。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项逻辑有误,概念交叉,“媒体”、“报刊”、“网络”、“电视”有包含关系,不能并列。B项杂糅,“由于”和“分不开”。D项成分残缺,应在“已成为”前面加上“这”或“农业品牌化创建”。

考查方向

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题思路

解答病句题,可以采用语感审读法,主干压缩法,理顺枝叶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标志规律法。考试时常用是是语感审读和主干压缩法。

易错点

A项稍有难度。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语段的主题是说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这是政府价格决策吸纳民意的重要措施。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连贯得体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题思路

先了解该段文字阐述的对象,在分析给出的句子讲了几个意思,进行归类,然后按照逻辑排列。要善于发现其中的关联词。

易错点

易误选C项。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所以称之为宣纸  (2) 宣纸具有耐久性(3)墨汁[来源:学,科,网Z,X,X,K]

解析

(1)“不褪色 唐代泾县隶属宣州府管辖”推知,当是宣纸命名的缘由。(2)“宣纸除用于题诗作画外,还是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我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大都用宣纸保存,依然如初”都是交代说明由于宣纸的“寿命、质量”特性,所以确定了宣纸可以用来做“档案”“史料”等用纸。(3)据前一句“极其细小的“墨颗粒”与宣纸内部纤维“管道结构”的完美融合”可以推知,对墨色影响大的为“墨汁”“纸张”。

考查方向

语言的简明、连贯、准确。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题思路

根据前后文,确定没处的关键词,在根据文段中相应的句式特点确定相应的句式即可。

易错点

核心词语没有体现。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部分省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存在较大差距。 ②大部分省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增长率下降。③养老基金结存和发展存在较大问题,养老基金未来形势严峻。

解析

找出最值,在图表中,结余最高的是广东,最低是山西,而且差距极大;下降的多于增长的;整体上看,问题较大。

考查方向

图文转换。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题思路

图文转换题要关注两个极值:最大的和最小的,从中找出变化特点。

易错点

观察数据不仔细,没有分类,导致找不出问题的关键。

书面表达 本大题共60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广佛中学前门对着闹市区,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学生家长请求学校打开学校锁着的后门,方便学生上学。学校后门与绿茵小区后门相连,学校和小区都反对打开后门,认为会加大管理难度并带来不利影响。协调会上,街道张主任提出了一条大家都觉得可行的建议:学校和小区都向对方开放行人专道,凭卡放行,这样,小区居民上街学校学生上学都安全方便了不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正确答案

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形式与 2015年课标乙卷有相似之处。题目由事实材料、任务指令、写作要求构成。这则事实材料呈现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题目要求考生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那么,事件过程中的参与对象或事件的重要环节即可作为提出看法的切入点。学生必须明确对哪一点有看法,什么看法,这才标志他是按任务写作。

对于核心事件的几点认识,社会变化使学校门口成为闹市区,学校是没有过错的;学校和小区对于家长请求的反对,其实也是符合政策法规的。这里问题的症结在于,学校和小区的拒绝是担心如果后门打开了,“会加大管理难度并带来不利影响”。材料并没有详细告知向学生打开后门,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根据常情,可以看出,学校和小区对学生家长的诉求缺乏深刻的理解,对自身的管理也缺乏改进改善的认识。导致事件出现转机是张主任提出的建议。张主任在协调会上提出的建议,为什么能为各方基本接受,关键是有了新的工作思路,站在更高的立场思考问题,满足了各方的基本需求。当然,这个建议是否完美无缺,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

因此,就本题而言,学生可就事论事,围绕是否应向学生打开后门及怎样打开这一问题,发表看法,对于学校、小区、街道任一方的态度与立场,考生可支持,也可补充,甚至反对,只要言之合理,均为符合题意。在表明态度后,理由的阐述必须基于材料进行分析,不能脱离材料的信息进行天马行空、子虚乌有的臆想与猜测。换言之,必须忠于材料信息,不能断章取义。要由事及理,表明态度,在充分论述材料的基础上,对事件引发的深层思考也是符合题意的。但是绝不能转换成脱离材料,弃材料于不顾的作文,否则,判为偏离题意。

针对材料中对象提出看法,可以有如下立意:

一、对学校、小区看法 1、积极听取意见,注意保护学生、居民安全2、不断改进管理措施,做好人性化、科学化管理3、不怕困难,出路更宽 二、对街道的看法1、互利才能共赢 为对方着想

如果针对主要环节提出看法,可以有如下立意:

一、学校和小区不打开后门  1、要打破封闭的管理模式 2、管理也要改革开放。从材料来看,尽管表面上看小区和学校无明显过错,但实际上,它们都在实行着相对滞后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对外开放全民认同,对内的改革和开放更需要加强,这是一个与时代同步的话题。

二、街道组织协调会 1、协商才有好办法 从材料来看,正是协调会这个形式解决了大难题,这说明解决问题的形式十分重要,群众的问题还需要走入群众中才能解决。这也是对执政、理政的有益探究。2、实践才能检验真理 这个建议是否可行,尚待各方认真落实,不断改善,方可真正皆大欢喜。

 

考查方向

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题思路

审查材料,找出相对的双方,进行仔细比较,确定立意,然后设立分论点,搜索论据来进行分析论证。

易错点

以偏概全,观点偏激,不合主流价值观。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