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烟台市2016年高三期末试卷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6分,共13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6.某生物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丁四组,并分别做如下图所示的处理。正常培养一段时间后,四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次序是丙、丁、甲、乙。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是探究生长素和脱落酸对棉花落叶的影响

B生长素具有抑制脱落酸的作用

C脱落酸可以促进叶子的脱落

D若给以适宜的单侧光照,则乙叶的脱落将早于丙

正确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实验用了含生长素脱落酸琼脂块,故该实验是探究生长素脱落酸对棉花落叶的影响,A正确;四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次序是丙、丁、甲、乙,乙用了含生长素琼脂块,所以可推测生长素具有抑制脱落酸的作用,B正确;丙、丁对照可以说明脱落酸可以促进叶子的脱落,C正确;丙的感光部位尖端都已经切去了,所以单侧光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植物激素等基础知识,以及识图、对照实验的设计、实验分析等能力,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1、根据题干信息及图中的对照实验的设计,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分析A选项;2、根据实验处理和结果,分析B、C、D选项。

易错点

本题易在对照实验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上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8.Ⅰ型糖尿病可能由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引起,它使胰岛B细胞表面表达异常的HLA-D抗原,引起T淋巴细胞被激活,最终攻击并杀死胰岛B细胞,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BⅠ型糖尿病由基因突变引起

C上述过程不需吞噬细胞参与

DⅠ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Ⅰ型糖尿病发病原因中有T淋巴细胞被激活后攻击并杀死胰岛B细胞,属于细胞免疫,A正确;Ⅰ型糖尿病可能由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引起,即由HLA-D基因突变引起的,B正确;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也需要吞噬细胞的参与,C错误;Ⅰ型糖尿病患者的T细胞攻击自身的胰岛B细胞,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特异性免疫的知识、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等,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1、根据题干信息,判断A、B选项的正误;2、根据对Ⅰ型糖尿病发病机理的分析,判断C、D选项。

易错点

本题易在Ⅰ型糖尿病发病机理的分析上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9.在家鼠的遗传实验中,一黑色家鼠与白色家鼠杂交(家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F1均为黑色。F1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得F2,F2中家鼠的毛色情况为黑色:浅黄色:白色=9:6:1,则F2浅黄色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  )

A1/3

B1/8

C1/4

D1/2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F2中家鼠的毛色情况为黑色:浅黄色:白色=9:6:1,判断出家鼠黑色、浅黄色、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_B_、A_bb或aa B_、aabb,其中浅黄色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1/16)、Aabb(2/16)、aaBB(1/16)、aaBb(2/16),由此可以推知,在F2浅黄色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2/6,即1/3,A正确,B、C、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等,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1、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判断家鼠的黑色、浅黄色、白色个体的基因型;

2、根据F2中浅黄色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计算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

易错点

本题易忽略浅黄色个体有四种基因型。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20.某致病基因h位于X染色体上,该基因和正常基因H中的某一特定序列经BclI酶切后,可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如图1,bp表示碱基对),据此可进行基因诊断。图2为某家庭该病的遗传系谱。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h基因特定序列中BclI酶切位点的消失是碱基序列改变的结果

BII-1的基因诊断中只出现142bp片段,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

CII-2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99bp和43bp三个片段,其基因型为XHXh

DII-3的丈夫表现型正常,其儿子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片段的概率为1/2

正确答案

D

解析

H基因中经BclI酶切后有两个片段,而h基因中经BclI酶切后只有一个片段,有一个BclI酶的识别和切割位点没有了,说明h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了,A正确;根据图1可知,h基因经BclI酶切后产生142bp片段,II-1的基因诊断中只出现142bp片段,说明其X染色体上含有H基因,男孩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B正确;II-2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99bp和43bp三个片段,说明其既有B基因,又有b基因,即其基因型为XHXh ,C正确;II-3是表现正常的女性,其父母表现正常但有患病男孩,则其父母的基因型为XHY、XHXh,可推知II-3的基因型可能为XHXH、XHXh,概率分别为1/2。她丈夫表现型正常,基因型为XHY,其儿子的基因型有两种XHY、XhY,概率分别为1/4,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突变、基因诊断的原理、遗传系谱图的分析等,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1、根据题干河图示给出的信息,判断A选项的正误;

2、根据BclI酶切结果和遗传系谱图,分析各个个体的基因型,分析B、C、D选项。

易错点

本题易在H、h基因的酶切结果分析上发生错误,忽略题干给出的“某致病基因h位于X染色体上”的信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23.鸭为杂食性水禽,捕食昆虫及杂草。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稻鸭共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杂草的密度,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

B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结构有不同的影响

C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性

D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物种数目,各种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下降

正确答案

D

解析

与常规区比较,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密度,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A正确;杂草的物种数目。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草龙地位下降,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结构有不同的影响,B正确;鸭的引入增加了物种数目和食物链的数目,使稻田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更加复杂,C正确;鸭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使草龙、异型莎草消失,有利于降低杂草的物种数目,但节节菜、稗草、陌上菜的相对优势度增大,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相对优势度、物种丰富度、营养结构等,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群落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1、分析表格中常规区和稻鸭区杂草密度,判断A选项;

2、群落结构根据癌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和致癌因素分析C、D选项。

易错点

本题易在对表中数据的理解和分析上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7.我们在激烈运动中,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

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

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

D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

正确答案

A

解析

在激烈运动中,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应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A错误;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的调节,B正确;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可以中和一定量的酸碱从而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平衡,C正确;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激烈运动中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等,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分析题干和各个选项给出的信息:1、根据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判断A选项的正误;2、根据体温平衡的调节机制,分析B选项;3、回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判断C选项;4、根据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分析D选项。

易错点

本题易在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上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21.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在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子代,则子代成熟植株中(  )

A有茸毛与无茸毛比为3:1

B有9种基因型

C高产抗病类型占1/4

D宽叶有茸毛类型占1/2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高产有茸毛玉米的基因型为AaDd,其自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DD(1/16)、AaDD(2/16)、AADd(2/16)、AaDd(4/16)、AAdd(1/16)、Aadd(2/16)、aaDD(1/16)、aaDd(2/16)、aadd(1/16),有茸毛显性基因纯合植株在幼苗期就不能存活,AADD(1/16)、AaDD(2/16)、aaDD(1/16)幼苗期死亡,即子代成熟植株基因型及比例为: AADd(2/12)、AaDd(4/12)、AAdd(1/12)、Aadd(2/12)、aaDd(2/12)、aadd(1/12),其中有茸毛(AADd、AaDd、aaDd)占8/12,无茸毛(AAdd、Aadd、aadd)占4/12,二者比为2:1,A错误;子代成熟植株有6种基因型,B错误;AaDd表现高产抗病,占4/12,即1/3而不是1/4,C错误;宽叶有茸毛类型(AADd、AaDd)占6/12,即1/2,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致死现象、概率计算等,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1、根据题干信息,判断亲本高产有绒毛玉米的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2、根据致死现象确定子代成熟植株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分析各个选项。

易错点

本题易在子代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致死基因型分析上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22.雾霾天气常常笼罩京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

C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繁殖

D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正确答案

B

解析

雾霾天气通常是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等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使能见度降低,对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影响,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正确;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的出现影响了生态环境,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发育,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但并未丧失,B错误;雾霾遮蔽阳光,使生物很难感受到光等物理信息的传递,从而影响生物的繁殖,雾霾中的化学物质来源于环境本身,而不是生物,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进行的,C正确;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等,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根据雾霾的成分、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等分析各个选项。

易错点

本题易在雾霾属于哪一种信息传递的分析上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3.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跨膜运输速度存在一个饱和值,该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细胞内的氧气浓度

B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

C细胞膜外糖蛋白数量

D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

正确答案

D

解析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是葡萄糖顺浓度梯度、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进行的,不消耗能量,其运输速度与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和浓度差有关,而运输速度的饱和值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与其他因素无关,A、B、C错误,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等。

解题思路

根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分析各个选项。

易错点

本题易在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上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7.多细胞生物的一个受精卵,在其成为成熟个体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细胞分化

B细胞生长

C细胞增殖

D细胞全能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多细胞生物的一个受精卵成为成熟个体的过程即个体发育,这个过程中既有细胞增殖增加细胞数目,也有细胞生长增加细胞体积,同时体现了细胞全能性。但若仅有细胞增殖和生长,而没有细胞分化,就不可能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生物体也不可能正常发育,所以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的个体发育中起决定性作用。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分化的意义等。

解题思路

根据细胞分化的意义以及个体发育的根本原因等,分析各个选项。

易错点

本题易在个体发育的根本原因上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9.科学家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后,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时间的光照,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本实验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B每组照光后需将小球藻进行处理使酶失活,才能测定放射性物质分布

C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12种磷酸化糖类

D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等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标记的14CO2是暗反应的反应物,检测的放射性物质分布在3-磷酸甘油酸等三碳化合物、糖类等是暗反应的生成物,说明科学家是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A正确;分析表格信息可知,光合产物不断发生转化,要想测定放射性物质分布,就需要将小球藻进行处理使酶失活,使反应停止,B正确;光照2s,放射性物质分布在大量3-磷酸甘油酸中,而20s才出现在12种磷酸化糖类中,说明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3-磷酸甘油酸而不是糖类,C错误;60s后,放射性出现在除上述12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等,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1、根据标记的化合物(14CO2)以及检测的放射性物质分布,判断A选项;2、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及实验目的分析可知,光合产物不断发生转化,判断B选项;3、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判断C、D选项。

易错点

本题易在分析光照时间与光合产物的关系上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5.H7N9新亚型流感病毒也可引起禽流感,该病毒侵入人体后(  )

A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均启动

B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C刺激B细胞分裂分化为浆细胞与该病毒结合

D痊愈者体内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将长期保留

正确答案

A

解析

对于人体来说,病毒属于异物,侵入体人体后,首先引起非特异性免疫,然后引起特异性免疫,A正确;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发挥免疫作用,但不与病毒结合,B错误;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病毒结合,使病毒不能再侵染宿主细胞,而不是与病毒结合,C错误;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是高度分化的成熟细胞,会衰老凋亡,不能再痊愈者体内长期保留,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病毒侵入人体后引起的免疫、特异性免疫等。

解题思路

根据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及特异性免疫的具体过程,分析各个选项。

易错点

本题易在特异性免疫的分析上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5.下列生命科学研究过程中所选择的技术(方法),恰当的是(  )

A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色素

B18O标记CO2,证明CO2是光合作用原料

C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确认基因突变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应该用无水乙醇,纸层析法用来分离叶绿体色素,而不是提取叶绿体色素,A错误;证明CO2是光合作用原料,应该用14C标记CO2,而不是用18O,因为光合作用的反应物中不仅有CO2还有H2O,用18O标记无法证明CO2是光合作用原料,B错误;基因突变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异,不能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来确认,C错误;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常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教材中的实验方法等,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根据相关教材实验的原理、方法等,判断各个选项的正误。

易错点

本题易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还是分离的方法、证明CO2是光合作用原料应标记C还是O上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6.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细胞通过表面的蛋白质接收来自其他细胞的信号

B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C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分化的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D细胞的生理功能减退和紊乱引起细胞衰老

正确答案

C

解析

细胞和细胞之间需要进行信息交流,绝大多数需要依赖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来接受信号,A正确;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若出现差错则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有丝分裂后期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也可能某一对子染色体未分开而移向同一极导致染色体变异,B正确;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但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C错误;细胞的生理功能减退和紊乱会引起细胞衰老进而死亡,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明确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的生理作用;识记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异等。

解题思路

1、根据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机理,判断A选项的正误;2、根据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的行为分析B选项;3、根据细胞分化的实质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含义分析C选项;4、根据细胞衰老的原因分析D选项。

易错点

本题易在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的含义上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8.浆细胞的代谢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酶和底物的特异性结合

B染色体DNA的复制

CATP和ADP的转化

D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浆细胞作为活细胞,要进行新陈代谢,需要酶的催化作用,且浆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并分泌抗体,在合成抗体的过程中需要酶催化氨基酸脱水缩合,能发生酶和底物的特异性结合,A不符合题意;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成熟细胞,失去分裂能力,不再进行染色体DNA的复制,B符合题意;活细胞新陈代谢中既有吸能反应,如抗体等蛋白质的合成,也有放能反应,如细胞呼吸分解葡萄糖,C不符合题意;在浆细胞的代谢过程中,既有有机物如蛋白质的合成,也有有机物如葡萄糖的分解,D不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浆细胞的代谢和功能等。

解题思路

1、根据浆细胞作为活细胞,要进行新陈代谢,需要酶的催化作用,分析A选项;2、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成熟细胞,失去分裂能力,分析 B选项;3、新陈代谢中既有吸能反应,如抗体等蛋白质的合成,也有放能反应,如细胞呼吸分解葡萄糖,分析C;4、在浆细胞的代谢过程中,既有有机物如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合成,也有有机物如葡萄糖的分解,分析D。

易错点

本题易忽视浆细胞作为正常的活细胞也需要进行其他代谢活动。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1.原核细胞具有的结构特点或生理过程是(  )

A没有细胞器

B能进行转录、翻译过程

C有成形的细胞核

D进行有丝分裂

正确答案

B

解析

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没有其他结构复杂的细胞器,A错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错误;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能独立合成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蛋白质,即能进行转录、翻译过程,B正确;原核细胞能进行二分裂等,只有真核细胞才能进行有丝分裂,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原核生物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等,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1、根据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判断A、C选项的正误;2、根据原核细胞的生理功能,分析B、D选项。

易错点

本题易在原核细胞有无细胞器、细胞分裂方式上发生错误。

知识点

多种多样的细胞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4.右图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曲线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

B若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中b点右移

C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

D6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状态

正确答案

C

解析

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含有大液泡,具有一定浓度细胞液,能够发生渗透作用,A正确。若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细胞失水量加大,a点右移,重新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所用时间延长,B正确。B溶液中细胞能够质壁分离复原,A溶液中细胞不能,是由于B溶液溶质分子小,可以进入细胞,改变细胞液浓度,细胞重新吸水,C错。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6min时两个细胞均失水量较大,细胞都处于质壁分离的状态,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植物水分代谢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解题思路

1、根据曲线图,判断A、B溶液浓度和细胞在A、B溶液中的变化情况;2、根据各个选项给出的条件,分析各个选项。

易错点

本题易在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上理解不透彻。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0.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连续4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16,AA和aa的频率均为15/32。根据现代进化理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B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C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D基因库没有变化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第一代中A、a基因频率均为1/2,AA、aa基因型频率为0,Aa基因型频率为1。连续4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16,AA和aa的频率均为15/32,AA、Aa、aa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B正确;根据公式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二分之一Aa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二分之一Aa基因型频率,可以计算出A、a基因频率均为1/2,仍然相等,即A、a基因频率不变,C错误;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判断A正确;在连续4次的自交的过程中,种群的基因没有变化,即基因库没有变化,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因频率的计算等,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信息,计算第一代和连续自交4次后种群中A、a的基因频率等,分析各个选项。

易错点

本题易在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上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1.图为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条

C每个子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仅一个具有生殖功能

D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某二倍体生物”及图示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看出该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正移向两极,说明已经完成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图可知该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一个是卵细胞具有生殖功能,另一个是极体不具有生殖功能,A、B错误,C正确;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以及基因的行为等,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1、根据题干信息“某二倍体生物”、图示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及细胞形态,分析A、B、C选项;           2、根据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分析D选项。

易错点

本题易在减数分裂时期的判断上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3.某动物的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当只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胚胎不能成活。若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  )

A40%

B45%

C50%

D60%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自由组合定律推断,F2群体中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 AABB(1/16)、AaBB(2/16)、AABb(2/16)、AaBb(4/16)、AAbb(1/16)、Aabb(2/16)、aaBB(1/16)、aaBb(2/16)、aabb(1/16)。根据题干中“当只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胚胎不能成活”,确定致死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分析F2群体中存活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1/10)、AaBB(2/10)、AABb(2/10)、AaBb(4/10)、aabb(1/10),根据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二分之一Aa基因型频率,计算出F2群体中A基因频率为60%,A、B、C错误,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致死现象及基因频率的计算等,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1、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写出的基因型及比例;

2、根据题干信息,确定致死的基因型,分析F2群体中存活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计算F2群体中A基因频率。

易错点

本题易在致死基因型上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4.果蝇的体色中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B/b基因控制,只含其中一个基因的个体无法发育。下图为果蝇培育和杂交实验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属于诱变育种得到的染色体变异个体

B筛选①可用光学显微镜,筛选②可不用

CF1中有1/2果蝇的细胞含有异常染色体

DF1中雌雄个体的体色理论上均为灰色

正确答案

C

解析

据图分析乙细胞的产生是在射线照射下含有B基因的常染色体上含有B基因的片段易位到X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A正确;筛选①筛选的是染色体变异的个体,可用光学显微镜,而筛选②筛选的是基因重组产生的后代,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B正确;根据图乙染色体组成可知其产生的配子异常的比例是3/4,但含缺失B基因片段的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精子与甲产生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个体,因只含一个b基因而无法发育,所以F1中有2/3果蝇的细胞含有异常染色体,C错误;能发育的F1雌雄个体中均含有B基因,所以其体色理论上均为灰色,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染色体变异、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等,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乙细胞的变异类型,分析A选项;

2、根据①和②的筛选原理,分析B选项;

3、根据甲与乙杂交产生F1的染色体核基因组成,分析C、D选项。

易错点

本题易在乙细胞的变异类型、甲与乙杂交产生子代的分析上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2.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空间结构被破坏是造成酶活性低的根本原因

B在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保存该种酶

C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D酶能在常温条件下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正确答案

A

解析

酶空间结构被破坏则酶完全失活,不能起催化作用,而不是酶活性降低,A错误;;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一般不是低温,而酶是蛋白质通常应在低温下保存,B正确;有些酶是活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比如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在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都存在,C正确;酶作用的实质是在常温条件下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酶的结构、特性、作用原理、影响因素等,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1、根据空间结构被破坏酶变性失活而不是活性降低等,判断A选项;2、根据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通常在低温下保存,分析B选项;3、分析有些酶,如呼吸酶,是活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判断C选项;4、回忆酶的作用原理,判断D选项的正误。

易错点

本题易在酶活性降低与失活的区别、保存酶的温度和酶作用的温度上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2.某动物毛色的黄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在含有基因A、a的同源染色体上,有一条染色体带有致死基因,但致死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性激素的影响。请根据下列三组杂交组合及杂交结果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黄色(♀)×黄色(♂)     雌:黄238             雄:黄230②黄色(♂)×黑色(♀)     雌:黄111、黑110     雄:黄112、黑113③乙组的黄色F1自交      雌:黄358、黑121      雄:黄243、黑119

A毛色的黄色与黑色这对相对性状中,黄色是显性性状

B丙组子代的雌雄黄色个体全部携带致死基因

C致死基因是显性基因,且与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D致死基因是隐性基因,雄性激素促使其表达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丙组亲本为乙组的子代黄色F1自交,其子代中出现了黑色个体,所以黄色是显性性状,A正确。由此也可以得出丙组的亲本个体都为杂合子(Aa),其子代中黄色与黑色的比例应为3:1,这在丙组的子代雌性个体中得到验证(雌性中黄:黑接近3:1),且子代黄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比例为1:2。但在丙组子代的雄性个体中,黄色与黑色的比例却是2:1,分析其原因,是子代黄色雄性个体中的个体(基因型为AA)可能带有两个致死基因而死亡。由以上分析可以推知,基因型为AA的雄性个体死亡,基因型为AA的雌性个体和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生存,推理得出:致死基因与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不带有致死基因,且雄性激素会促使致死基因的表达,致死基因是隐性基因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显隐性性状的判断、致死基因等特殊遗传现象的分析等,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根据丙组杂交组合及结果,分析显隐性性状,雌雄个体的比例,判断各个选项。

易错点

本题易在丙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与性别关系的分析上发生错误。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3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1分

24.下列是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问题。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某植物种子在水中浸泡,然后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时X液面位置与Y液面位置调至同一水平。下表记录了实验过程中每小时的液面变化情况实验前浸泡种子的目的是让种子细胞增加      水,使其代谢增强;装置中X液面逐渐上升的原因是      ;实验5至7小时之间,种子细胞的呼吸方式有      ;为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装置中种子的生理活动引起的,需设置另一个相同装置,该装置除试管内金属网上需要放      的同种种子外,其他条件相同。

(2)研究人员利用密闭玻璃容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下列是在温度适宜定、CO2浓度为0.03%的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曲线。

得到该曲线的实验中,给植株光照时间共有      h,其中有光照且光照强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时间段有      (用字母回答),EF段的限制因素最可能为      。当图中S1、S2和S3的面积关系为      时,说明实验结束后植株的干重增加了。

(3)土壤中镁含量减少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原因是      ,从而使光合作用减弱。

(4)为了延长作物生长后期叶片的寿命,可向叶面喷洒的植物激素是      

正确答案

(1)自由   种子有氧呼吸消耗O2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等量、煮熟(或死亡)                (2)14  AB和CD  二氧化碳浓度   S2>S1+S3   

(3)镁含量减少使叶绿素的合成减少    

(4)细胞分裂素

解析

(1)实验前浸泡种子目的是:让种子增加自由水的含量,促进细胞呼吸,使代谢增强;装置中使用NaOH溶液可以吸收种子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的量等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但是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消耗氧气使试管中的气体体积变小,则X液面会上升;在恒定的外界条件下,要确保实验结果是由实验装置中的种子引起的,可设置一个对照实验,但需满足单一变量原则,试管内金属网上需要放同种、数量相等、死的(或煮熟的)种子。 

(2)根据光合作用的曲线图分析可知,GH段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即G点停止光照。AB段O2的吸收速率小于GH段,说明AB段已经给植物光照了,但光照较弱,呼吸作用吸收的O2多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所以,给植株光照时间共有14小时。AB段O2的吸收速率小于呼吸速率且保持不变,CD段O2的释放速率保持不变,说明AB和CD段有光照且光照强度一定保持不变。EF段虽然O2的释放速率保持不变,但读图可知EF是光饱和点,是其他因素限制了光合速率的增大,而不是光照强度保持不变。根据题干中“温度适宜恒定、CO2浓度为0.03%的条件”,此时的限制因素最可能为CO2浓度。图中S2-(S1+S3)可代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差值,植株干重增加,也就是实验过程中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即S2〉(S1+S3)。

(3)叶绿素是光合作用必须的,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土壤镁含量减少使叶绿素的合成减少,从而使光合作用减弱。

(4)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延缓叶片衰老,为延长作物生长后期叶片的寿命,可向叶面喷洒细胞分裂素。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细胞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等,以及图表分析、实验设计和分析的能力,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1、根据实验装置、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中的信息,结合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综合考虑对照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回答第(1)问。2、读图分析光合作用曲线图的变化,理解每一段曲线的含义,回答第(2)问。3、理解镁、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回答第(3)、(4)问。

易错点

1、第一问中对X液面逐渐上升的原因的分析、对照实验的设计考虑不全面,语言表述不科学;

2、第二问中读图、识图能力较弱,光照时间容易忽略AB段,光照强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时间段容易答出EF段。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28.番茄是二倍体植物。有一种三体,其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3条,在减数分裂联会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随意配对联会形成一个二价体,另l条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而形成一个单价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组成二价体的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组成单价体的1条染色体随机地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而其他染色体正常配对、分离。

(1)从变异类型的角度分析,三体的形成属于      。(

2)若三体番茄的基因型为AABBb,则其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其根尖分生区一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所得到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      

(3)现以马铃薯叶型(dd)的二倍体番茄为父本,以正常叶型(DD或DDD)的三体纯合子番茄为母本,设计杂交实验,判断D(或d)基因是否在第6号染色体上。最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是          。实验结果:①若杂交子代            ,则            ;②若杂交子代            ,则            

正确答案

(1)染色体数目变异  

(2)ABB:ABb:AB:Ab=1:2:2:1 AABBb

(3)F1的三体植株正常叶型与二倍体马铃薯叶型杂交①正常叶:马铃薯叶=1:1   D(或d)基因不在第6号染色体上②正常叶:马铃薯叶=5:1   D(或d)基因在第6号染色体上

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三体的6号染色体有3条,确定三体的形成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2)根据题干所给三体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机理,推测BBb产生花粉时有三种情况,一是两个B基因联会,则产生B、Bb两种配子,比例为1:1;二是第一个B基因与b基因联会,则产生B、Bb、BB、b四种配子,;三是第二个B基因与b基因联会,则产生B、Bb、BB、b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三种情况随机发生(即发生的概率相同),综合考虑三种情况可知,若三体番茄的基因型为AABBb,则其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BB:ABb:AB:Ab=1:2:2:1。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与亲代细胞的基因型相同,也是AABBb。

(3)以马铃薯叶型(dd)的二倍体番茄为父本,以正常叶型(DD或DDD)的三体纯合子番茄为母本,设计杂交实验,判断D(或d)基因是否在第6号染色体上,需要观察叶型的表现型及比例。最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就是测交,以马铃薯叶型(dd)的二倍体番茄为父本,以正常叶型(DD或DDD)的三体纯合子番茄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与二倍体马铃薯叶型测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即可。若D(或d)基因不在第6号染色体上,根据题意,F1的三体植株正常叶型(基因型为Dd)产生配子D、d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二倍体马铃薯叶型的植株产生d一种类型的配子,则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叶:马铃薯叶=1:1。若D(或d)基因在第6号染色体上,根据第(2)问的分析可知,F1的三体植株正常叶型(基因型为DDd)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DD:Dd:D:d=1:2:2:1,二倍体马铃薯叶型的植株产生d一种类型的配子,则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叶:马铃薯叶=5:1。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的变异类型、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杂交实验及其结果分析等,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遗传基本定律、变异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1、根据三体的成因,回答第(1)问。

2、按照题干所给的三体减数分裂过程,分析三体产生的划分的基因型及比例,回答第(2)问。

3、分别假设D(或d)基因不在第6号染色体上和基因在第6号染色体上,根据三体产生配子的机理,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回答第(3)问。

易错点

1、第二问中对三体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的分析错误;

2、第三问中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不科学。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25. 在哺乳动物体细胞核中,有的X染色体常浓缩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体,此即为巴氏小体。研究者普遍认为,巴氏小体的形成是与XIST基因的特异性表达有关,大量的XIST顺式作用在其中一条X染色体上,引发了该条染色质的广泛甲基化,从而导致异染色质的形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显微镜下观察巴氏小体时,需用      染色后制片。某些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核具有不同数目的巴氏小体,如XXY有1个、XXX有2个、XXXX有3个,而XO没有巴氏小体,由此推测X染色体浓缩成巴氏小体的生物学意义是维持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上      量相同。

(2)为探究胚胎发育早期X染色体上Xist基因的表达与X染色体失活的关系,科研人员将某种雌鼠的胚胎干细胞(PGK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分别记为X1和X2(如图1),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其中X2上的Xist基因敲除,获得XT细胞。对PGK细胞、XT细胞及由它们分化形成的细胞中E和e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由图2分析,大多数PGK和XT细胞中的X染色体      。PGK分化细胞中E基因和e基因表达量高于80%的细胞数目接近相等,说明X染色体失活是      的。 ②由图2分析,XT分化细胞中   染色体失活,实验结果表明      。 ③PGK分化细胞的不同细胞中E、e基因表达的差异,是由于这些细胞的    不同。

(3)据上述实验推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雄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Xist基因    (填“会”或“不会”)转录。一般情况下,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表现型是    

正确答案

(1)碱性染料(龙胆紫、醋酸洋红)  (表达的)基因   

(2)①未失活  随机  ②X1  Xist基因的表达会导致该基因所在的X染色体失活  ③分化程度    

(3)不会   正常或色弱

解析

(1)由题意知,巴氏小体是X染色体高度浓缩形成的,观察染色体时常用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进行染色观察;由题意知,XXY有1个、XXX有2个、XXXX有3个,而XO没有巴氏小体,因此可以推断巴氏小体数目等于 X染色体数目-1;X染色体浓缩成巴氏小体使雌性生物的X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保证了与雄性个体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的数目相同。

(2)①分析题图2可知,PGK和XT细胞中大多数细胞的E和e基因的表达量相同,说明大多数PGK和XT细胞中的X染色体都没有失活;PGK分化细胞中E基因和e基因表达量高于80%的细胞数目接近相等,说明X染色体失活是随机的。②分析题图2可知,XT分化细胞中,E、e表达相同数量的细胞数目较少,e基因表达80%以上较多,E表达80%以上的细胞为0,由图知,E位于X1上,由此可以推知XT分化细胞中X1失活;又由题意知,X2上的Xist基因敲除,因此说明Xist基因的表达会导致该基因所在的X染色体失活。③PGK分化细胞的不同细胞中E、e基因表达的差异,是由于这些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造成的。

(3)由于Xist基因的表达会导致该基因所在的X染色体失活,因此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雄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Xist基因不会表达,所以不能进行转录过程;一般情况下,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表现型是正常或色弱。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解题思路

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巴氏小体是X染色体高度浓缩形成的,用染色体的染色剂即可。分析X染色体数目与巴氏小体数目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

2、根据图2中大多数PGK和XT细胞以及PGK分化细胞中E、e基因的表达量分析,回答第①问。

3、分析图2中XT细胞中E基因表达量为0,分析回答第②问

。4、分析不同PGK分化细胞中E、e基因表达的差异,回答第③问。5、根据题干信息“Xist基因的表达会导致该基因所在的X染色体失活”和雄性哺乳动物,分析回答第(3)问。

易错点

1、本题因为题干信息量较大,容易在题干信息的理解和分析上出现疑惑;2、第二问中对图2中不同细胞的基因表达量分析不准确;对基因表达量与染色体失活、细胞分化程度的关系不理解。3、第三问中不能理解Xist基因是否表达与红绿色盲表现型的关系。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26.动物的生命活动受神经-体液-免疫的共同调节,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下图代表不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8代表靶细胞的细胞结构。

①图中的神经末梢和靶细胞C等共同构成      ,若物质a是唾液淀粉酶,其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生物膜结构是      (填图中序号)。②若刺激M点,则M点膜外电位变化是      ,由此刺激引发的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与      (填“膜内”或“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若刺激N点,电流表将偏转      次。③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结构1      结合。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      。(2)已知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能促进子宫发育。研究人员为探究垂体能分泌促性腺激素影响卵巢和子宫的发育,用一批幼鼠做了如下实验:

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          (列举两项);表中A处的处理方法          ;第3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      。(3)研究表明,精神过度紧张会导致T细胞活性降低,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T细胞释放的免疫活性物质为      ,该类物质在体液免疫中的主要作用是      

正确答案

(1)①效应器  7、3、6、1  ②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膜内   1 ③(特异性)受体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食物、温度等  切除垂体,同时注射等量溶剂(生理盐水)  切除垂体后,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卵巢不能正常发育,而定期注射的雌性激素促进了子宫发育

(3)淋巴因子  促进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解析

(1)①根据图示信息,神经末梢和靶细胞等共同构成效应器,唾液淀粉酶是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生物膜结构是内质网(7)、高尔基体(3)、囊泡(6)、细胞膜(1);②刺激M点,M点兴奋,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从未兴奋部位传导到兴奋部位,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膜外相反,而兴奋的传导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与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若刺激N点,神经细胞B兴奋,由于结构2是突触前膜,突触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不能传导到神经细胞A,电流表将偏转1次。③结构1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以上过程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2)本实验是探究垂体能分泌促性腺激素影响卵巢和子宫的发育,自变量是垂体、促性腺激素、雌性激素,其他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都是无关变量,如食物(或饲料)、温度、幼鼠的生长状况等。分析四组实验的处理,第1组是空白对照,第3、4组均切除垂体,3同时定期注射适量雌性激素,第4组同时定期注射适量促性腺激素,所以第2组应切除垂体并同时定期注射等量的溶剂(生理盐水)。第3组卵巢平均重量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第4组(注射促性腺激素),与第2组(切除垂体)基本相同;第3组子宫平均重量却与空白对照组和第4组相近,比第2组(切除垂体)增加,说明切除垂体后,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卵巢不能正常发育,而定期注射的雌性激素促进了子宫发育。

(3)T细胞释放的免疫活性物质为淋巴因子,在体液免疫中淋巴因子的主要作用是促进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免疫调节等知识,考查对实验的分析能力,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1、分析图示信息,结合神经调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回答第(1)问;

2、分析表格中的实验处理及结果,结合促性腺激素、雌性激素的作用,回答第(2)问。

易错点

1、第一问②中容易忽略“M点膜外电位变化”;

2、第二问中对第3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分析和表述不准确。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27.科研人员对飞机草入侵乡土植物群落后的物种种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调查,调查分别在遭受轻度、中度、重度入侵的三个弃耕地样方区进行,结果如图1。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单位:J/hm2·a)流动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2月至6月轻度入侵区植物物种个数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入侵区内还保留了     ,6月到12月植物物种个数下降,其原因可能是     。弃耕地群落的形成是     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     

(2)该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该物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信息,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  关系。

(3)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      调查初级消费者田鼠种群密度。图2中,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正确答案

(1)丰富度  其他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其他植物在与飞机草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死亡  次生  速度和方向 

(2)化学  种间  

(3)标志重捕  3%

解析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2月至6月飞机草是入侵的初期,轻度入侵区植物物种个数增加,说明弃耕地样方区保留着其他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6月到12月其他植物在与飞机草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死亡,导致植物物种个数下降。弃耕地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群落的形成是次生演替。根据图1调查结果,植物物种个数都逐渐减少,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该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信息传递能够调节该入侵物种与其他动植物的种间关系。

(3)田鼠活动能力较强,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图2中,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是1.05×109 J/hm2·a,粪便量是3×108 J/hm2·a,则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1.05×109 J/hm2·a -3×108 J/hm2·a =7.5×108 J/hm2·a。同理计算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2.44×107 J/hm2·a -1.9×106 J/hm2·a =22.5×106 J/hm2·a。所以,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刺激消费者的同化量(22.5×106 J/hm2·a)除以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7.5×108 J/hm2·a),乘以100%,等于3%。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入侵、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等,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种群、生态系统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1、根据图1分析2月至6月轻度入侵区植物物种个数增加、6月到12月植物物种个数下降的原因。回顾教材基础知识,回答其他问题,回答第(1)问。

2、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回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基础知识,回答第(2)问。

3、根据田鼠的活动特点,回答第一空;根据图2计算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的摄入量和粪便量,计算同化量和能量传递效率,回答第(3)问。

易错点

1、第一问中对轻度入侵区植物物种个数增加的原因的分析不科学;

2、第二问中容易在读图分析初级、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上发生错误。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