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4.某同学利用黑藻探究“光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装置如图甲。图乙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下装置甲中黑藻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其中a、b、c、d代表细胞结构,①~⑤表示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提取光合作用色素需要使用无水乙醇,分离光和色素需要使用层析液,A错误;在适宜光照强度下,图甲装置中黑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导致瓶中气压升高,小液滴右移,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则短期内暗反应减弱,C5的消耗减少,ATP和[H]不减少,还原的三碳化合物量不变,C5的含量将增加,B正确。①~⑤分别表示水、二氧化碳、ADP、丙酮酸和[H]、ATP,能产生⑤ATP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质基质d、a、b,C错误;黑藻光合作用的同时还在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则移动的距离代表黑藻单位时间净光合速率,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由图分析可知:甲图通过广口瓶与冷光灯之间的距离来改变光照强度的大小,若黑藻的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氧气被溶液吸收,导致瓶内压强减小,液滴向左移动;若 黑藻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释放氧气,导致瓶内压强增大,液滴向右移动。图乙中①~⑤分别表示水、二氧化碳、氧气、丙酮酸、ATP,a代表叶绿体、b代表线粒体、c代表液泡、d代表细胞质基质。
易错点
图甲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变化引起的气压变化,不用考虑二氧化碳体积的变化;图乙中注意识别①~⑤代表的物质.
5.下列关于遗传、变异及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摩尔根用果蝇为实验材料,以红眼、白眼为性状,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B正确;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为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导致易位(染色体结构变异),C正确;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b的个体自交,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种形成的标志与进化的实质的区别,交叉互换与易位的区别,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这些知识点要在学习中彻底理解掌握,才能做到准确无误的判断。
易错点
注意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即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才能自由组合。D项易错,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可能发生自由组合定律,也可能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使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后代表现型也有可能为9:3:3:1的变形。
1.如图甲、乙、丙、丁代表细胞中的物质或结构(乙是一种无膜细胞器; 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甲是tRNA,乙为核糖体(rRNA和蛋白质构成),丙为ATP,丁为生物膜或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因为tRNA、rRNA、ATP和磷脂都含有C、H、O、N、P,所以甲、乙、丙、丁中一定都含有元素C、H、O、N、P,A项正确;丙为直接能源物质ATP,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提供能量的,ATP中的能量也可以转化成光能、电能等,B项正确;丁为生物膜,生物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所以此过程可以在丁上发生,需要氧气的参与,C项正确;丁结构中酶为ATP合成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它的合成需要tRNA、核糖体、ATP即甲、乙、丙三种物质或结构的参与,但是甲的反密码子为GUA,对应的密码子为CAU,甲携带的物质不是甲硫氨酸,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由图分析可知:甲是tRNA,乙为核糖体,丙为ATP,丁为生物膜或细胞膜
易错点
易错点为tRNA反密码子的读法,图甲的tRNA的反密码子应该为GUA,对应的密码子为CAU,甲携带的氨基酸不是甲硫氨酸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培养过程中,不能再向试管中添加培养液,A错误;制作观察线粒体装片时,应该先在载玻片中央的滴加一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健那绿染液,然后将刮有口腔上皮细胞的牙签放在染液中涂抹几下,B错误;若最大的琼脂块从中部切开后,切面全部变红,说明时间过长,小块中早已经全部变红,说明实验失败,C正确;低温和秋水仙素一样,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细胞加大而不分裂,着丝点分裂后的染色体仍在一个细胞中,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易错点
实验中的细节为易错失分点,B项观察线粒体实验中健那绿为活性染料,需用生理盐水来配制,这样可以使线粒体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
3.下列生理过程或生物技术中没有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
①胰岛素的加工和运输 ②愈伤组织的再分化 ③蛙的无丝分裂过程
④抗原抗体杂交 ⑤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正确答案
解析
①胰岛素的加工和运输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没有发生碱基互补配对;②愈伤组织的再分化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转录和翻译),存在碱基互补配对;③细胞的无丝分裂存在DNA分子的复制,因此蛙红细胞的无丝分裂存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④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形成细胞沉淀或集团,不存在碱基互补配对;⑤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也不同,但该过程不存在碱基互补配对。故选择A ①④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主要涉及碱基互补配对情况:DNA的复制、DNA转录为mRNA、mRNA翻译为蛋白质、逆转录、PCR、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探针等。因为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含有DNA,所以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所以核糖体中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
6.下图是生长激素(GH)分泌调节及作用机制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SS:生长抑素 GH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 IGF-I:生长介素 (+):促进 (-):抑制)
正确答案
解析
据图分析,GH增多后,反过来抑制GHRH神经元和垂体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意义为维持人体内GH含量的相对稳定,A正确;物质A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所以为神经递质,突触后膜受神经递质刺激后,电位变化为由正电位变负电位最后再恢复为正电位,B正确;图中可知,GH会导致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量减少,所以血糖升高,C错误;人体进入青春期后,雌(雄)性激素分泌增加,促进垂体分泌GH,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软骨形成等,所以身体会迅速长高,D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分析图示可知,物质A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所以为神经递质,突触
后膜受神经递质刺激后,电位变化为由正电位变负电位最后再恢复为正电位.在应激状态下,GH分泌增多可通过刺激肝脏细胞释放IGF-Ⅰ间接调节GH的分泌,维持人体内GH含量的相对稳定.GH过多导致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量减少,血糖升高.一方面神经系统可以控制生长激素的分泌,另一方面生长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易错点
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图形,从图形中寻找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最终上升为一种能力
植物篱是无间断式或接近连续的狭窄带状植物群,由木本植物或一些茎干坚挺、直立的草本植物组成。科研人员研究了植物篱对小麦蚜虫及其天敌种群的影响
12.植物篱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形成群落的 结构。
13.图甲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图乙表示麦田生态系统中主要生物之间的关系,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①图甲中碳元素是以 形式流入B体内,图中缺少一个重要过程,请用文字和箭头形式书写出来: ;写出其中的食物链: 。
②图乙因某原因,小麦蚜虫的数量急剧下降,迫使其天敌飞向其他麦田觅食,此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 的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几种生物的数量最终保持相对稳定,是通过 来实现的。
③各种群对能量的使用情况见上表,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
14.调查发现,小麦种群中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和65%,使用杀虫剂之后,该种群中A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和70%,小麦种群 (发生/未发生)进化,理由是 。
正确答案
(1)垂直(1分)
解析
植物篱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基础题,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
正确答案
(2)①有机物(1分) D→无机环境 D→A→B
②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写出调节生物种间关系即可,只写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不给分) 负反馈调节(或反馈) ③12%
解析
①图甲中碳元素在消费者之间是以有机物形式流动的,图中缺少D→无机环境;
其中的食物链:D→A→B。
②图乙因某原因,小麦蚜虫的数量急剧下降,迫使其天敌飞向其他麦田觅食,此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几种生物的数量最终保持相对稳定,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或反馈)来实现的。
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第一营养级同化量=呼吸消耗+给分解者+传给下一营养级+未利用=65.5+10+20+34.5=130,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20-5=15,能量传递效率是15/130=12%;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甲图中D为生产者,A为初级消费者,B为次级消费者,C为分解着,构成了D→A→B食物链;信息传递有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能量传递效率为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呼吸消耗+给分解者+传给下一营养级+未利用
正确答案
(3)未发生, 种群的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
解析
AA=5%,aa=65%,则Aa=30%,可计算出A=20%,a=80%,使用杀虫剂后,AA=10%,aa=70%,则Aa=20%,可计算出A=20%,a=80%,因为前后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没有发生进化。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生物进化的实质为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就没有进化。
(14分)某二倍体植物的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病(T)对感病(t)为显性,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5.某两株植物杂交时, 产生的Fl中出现高杆感病的概率为1/8,则该两株植物的基因型
为 。
16.用纯种高杆植株与矮杆植株杂交得Fl,在Fl自交时,若含d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则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
17.科学家将该植物(2n=24)萌发的种子进行了太空育种,以期培育新品种。科研人员在栽培这批种子的过程中,发现一种缺少一条2号染色体的单体植株(2n-1)。利用该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2号单体(♀)×正常二倍体(♂),结果子代中单体占75%,正常二倍体占25%。
①萌发的种子在太空中可能发生的变异有 。
②从理论上讲,在杂交实验中,变异雌株减数分裂可产生染色体数为 (n型)和 (n-1型)的雌配子,且这两种配子的比例为 ;但实际分裂中,因为一个2号染色体往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正常联会,不能正常进入子细胞而丢失,导致 (“n”/“n-1”)型雌配子大大减少,所以杂交后代出现单体植株远远多于正常植株的现象。
③在对该单体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时,发现n-1型配子难以发育成单倍体植株,原因是 。
正确答案
(1)DdTt 和 ddTt
解析
Fl中出现高杆感病的概率为1/8,后代有高杆所以杂交组合可能为:Dd×Dd、Dd×dd,Dd与Dd出现高杆的概率为3/4,Dd与dd出现高杆的概率为1/2;后代有感病所以杂交组合可能为:Tt×Tt、Tt×tt、tt×tt,Tt与Tt出现感病的概率为1/4,Tt与tt出现感病的概率为1/2,tt与tt出现感病的概率为1,若出现高杆感病的概率为1/8=1/4×1/2,则应该是DdTt和ddTt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
正确答案
(2)高杆:矮杆=5:1
解析
题意可知,F1基因型为Dd,产生的花药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1:1,由于含有d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产生的花粉的比例为D:d=2:1,后代出现矮杆dd的概率为1/2x1/3=1/6,其余1-1/6=5/6为高杆,故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高杆:矮杆=5:1;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注意配子致死、胚胎致死、基因致死之间的区别,计算时看清题意,细心作答
正确答案
(3)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答全给2分,不全不给分)
② 12(1分) 11(1分) 1:1 n
③ n-1型配子(由于缺少一条染色体)基因组中缺少某些生长发育必需的基因
(2号染色体上含有某些生长发育必需的基因)
解析
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在太空均可发生; ②由于2n—1=23,理论上可产生染色体数为12和11的配子,且这两种配子的比例为1:1。但实际分裂中,因为一个2号染色体往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正常联会,不能正常进入子细胞而丢失,导致n型雌配子大大减少,所以杂交后代出现单体植株远远多于正常植株的现象。
③n-1型配子(由于缺少一条染色体)基因组中缺少某些生长发育必需的基因(2号染色体上含有某些生长发育必需的基因)导致其难以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太空辐射会使萌发的种子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但不出现基因重组;单体(2n-1)产生的配子类型为:n、n-1;花粉之所以能培养成一个新的植株,就在于含有全套的遗传信息,使全能性表达,n-1型配子基因组中缺少某些生长发育必需的基因导致其难以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转基因草莓中有能表达甲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由此可获得用来预防甲肝的一种新型疫苗,其培育过程如图所示(①至④代表过程,甲、乙、丙代表结构或细胞)
7.这种新型疫苗,在免疫学中属于 。
8.据图分析,获取目的基因时,应使用限制酶 ;切割质粒时,应使用限制酶 ;成功建构的重组质粒上含有 个限制酶C的识别位点。
9.为了确保目的基因的表达,Ti质粒上应具有 。该培育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 。
10.从离体的叶肉细胞到获得胚状体的过程中,发生了( )
①无丝分裂 ②有丝分裂 ③减数分裂 ④植物体细胞杂交 ⑤细胞融合 ⑥脱分化 ⑦再分化
11.甲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是否插入到了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通常采用 的方法进行检测。
正确答案
(1)抗原 (1分)
解析
新型疫苗在免疫学中属于抗原,该疫苗由基因控制合成,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基础题,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
正确答案
(2)酶B和酶C(答全给2分,不全不给分) 酶A和酶B(答全给2分,不全不给分) 2
解析
据图分析,目的基因两侧没有酶A的识别序列,酶B可以在目的基因左侧进行切割,酶C可以在目的基因右侧进行切割。农杆菌的Ti质粒的T-DNA能够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所以目的基因应该连接到T-DNA片段上,故应该使用酶A和酶B进行切割。成功建构的重组质粒上含有2个(质粒和目的基因上各一个)限制酶C的识别位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农杆菌转化法);③④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其中③是脱分化过程、④是再分化过程。图中甲是目的基因、乙是基因表达载体(由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等部分构成)、丙是愈伤组织。
正确答案
(3)启动子、终止子(答全给2分,不全不给分) 农杆菌转化法(1分)
解析
为了确保目的基因的表达,Ti质粒上应具有启动子、终止子。该培育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表达载体的构建必须得含有5部件:复制原点、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其中为确保基因的表达即确保目的基因转录和翻译的部件是:启动子和终止子。
由图可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正确答案
解析
叶肉细胞通过脱分化(脱分化过程中的分化现象是伴随着有丝分裂的过程)形成愈伤组织,进而再经④再分化形成幼苗,故选择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此类题采用排除法可以快速准确作答
正确答案
(5)DNA分子杂交
解析
检测DNA通常采用DNA分子杂交的方法进行检测。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基础题,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