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芜湖市2017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65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那个傍晚,在窑壁上刻下第一百七十八条道儿,乌鸦叽里咵嚓往下拉屎,顺子爹死了。听窑外硷畔上的来人议论,说顺子不孝顺,以前还和大家一起去挖极花(一种类似冬虫夏草的草,当地人挖了冒充冬虫夏草卖以补贴家用),虽然极花越来越少快绝迹了,可毕竟和家里人团圆着,后来顺子执意去了城市打工。这一走就走了四年,没有音讯,而家里的媳妇竟生了孩子。村里人便指戳起他爹,又说如果不是顺子爹的事,那就是村里的谁。村里的男人多,又有十几个光棍,于是你怀疑了我,我又怀疑了他,直到前三天,顺子媳妇和那个前来收购极花的男人抱着孩子私奔了,大家才相信了顺子爹的清白。

此后顺子爹总哭自己没给儿子守护住媳妇,一天傍晚喝下一瓶农药,七窍流血死了。黑亮和他爹他叔一起帮着去料理后事,但狗还在窑的外面卧着。

硷畔沿,四棵白皮松上又站满了乌鸦,叽里咵嚓往下拉屎,那个傍晚拉的屎特别多,响声也特别大,臭气就热烘烘地扑倒我的窑里来。

窑里的老鼠一直咬箱子。箱子里并没有粮食,只是乱七八糟的一堆破烂棉絮。我不会起来撵它的,也不会敲打炕沿板儿去吓唬,咬吧咬吧,让老鼠仇恨去,把箱子往破里咬了,也帮我把这黑夜咬破!

差不多六个月前的晚上,我用指甲在窑壁上刻下第一条道儿,自后就一天一条道儿地刻下来。就在这个土窑里,黑亮的娘,生命变成了一张硬纸挂在了墙上,而我半年来的青春韶华就是这些刻道儿?屈辱、愤怒、痛苦、无奈使我在刻下第一百七十八条道儿时,因为用力太狠,右手食指的指甲裂了,流出一点血来,我把血抹在了美女图上。

美女图是用糨糊贴上去的,美女从脖子到脚好像被刀砍过,刀刀深刻,以至于把墙土都砍了出来。从门缝里钻进来一只蚊子,细声细气地从我耳边飞过,落在了美女的脸上,开始叮我抹上去的血。我看着美女,美女也看着我。我一下子又歇斯底里了,嗷嗷地叫,去揭美女图,但她已经揭不下来,就双手去抠,指头像铁耙子一样抠,美女图连着墙皮成了碎屑往下掉,然后便趴在窗台上喘息。

六个月来,我被关闭在窑里,就如同有了腥气,村里人凡来找黑亮爹做石匠活的,都要苍蝇一样趴在窑门缝往里窥探,嚷嚷着黑亮有了个年轻漂亮的媳妇,而且读过中学有文化,还是来自城市的。我就站在窗格里露着个脸让他们看,再转过身把后脑勺和脊背还让他们看,我说:看够了吧?他们说:真是个人样子!我就大吼一声:滚!

……

我无法去睡。油灯光越来越粘稠,窑门外的狗似乎有了梦呓,那么吠了一下,再就无声无息。乌鸦仍在不断地拉屎,但已经看不见乌鸦了,它们的颜色和夜搅在一起,白皮松的阴影浓重地罩住了硷畔沿。

当我被拉扯着进村,挣扎中我大声呼叫着王总,王总答应给我找工作的,身旁的人哈哈大笑:王总发财了,正数钞票呢!一拳就打在我下巴上,醒来后我就在这土窑里了。

油灯的芯吧吧地响,还溅了一下火花。这村子至今仍没有电灯。黑亮爹就在这时又开了窑门出来,走向井台,手里提着那双高跟鞋。

那是我的高跟鞋呀。我在城里就买了这一双高跟鞋,真皮的,五百元,是把娘收捡来的两架子车废品卖掉了买的。为此,娘跟我怄气,说高跟鞋是城市人才穿的,你乱花的什么钱?!这话我不爱听,我告诉娘:我现在就是城市人!这钱算我借的,会还你的,五百元还五倍,两千五百元!

我穿上了高跟鞋,个头一下增高了许多,屁股也翘起来,就在屋里坐不住,噔噔地到街道去,

噔噔地又从街道返回出租屋大院。房东老伯说我是飞着走哩:呀呀,谁会觉得胡蝶是从乡下来的?娘说:乡下人就是乡下人,乌鸡是乌在骨头上的。

高跟鞋现在却提在黑亮爹手里。黑亮爹每天晚上把高跟鞋栓吊在水井里,第二天早晨再把高跟鞋从水井里提出来,一日一日,不厌其烦。这是村里的一种讲究:凡是谁家有人丢失,或是外出了久久不归,家里人就把这些人穿过的鞋吊在井里,盼着能寻到和早日回来。

(选自贾平凹《极花》,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那个傍晚,在窑壁上刻下第一百七十八条道儿”,小说开篇设置悬念;“六个月来我关闭在窑里”照应开头,解答了读者的全部疑惑。

B小说多次写到“乌鸦拉屎”这一情节,或让人联想到环境的污秽,或渲染悲伤压抑的氛围或烘托出胡蝶孤独、烦躁、无奈等复杂的心情。

C窑里的老鼠在咬纸箱,我可能是被关的太久了,也太寂寞了,于是我很悠闲地听着这黑暗中传来的生命的唯一声响。

D我被关在黑亮家的土窑里,村民们找借口前来围观,还说我“真是个人样子!”既表明这些人的庸俗无聊,又直接写出了我的美。

E小说通过叙述被拐卖女孩胡蝶的故事,折射出现实生活中拐卖妇女的社会问题,也试图借胡蝶的所见所闻启示人们思考拐卖背后更深刻的原因。

8. 小说开头交代顺子一家的遭遇,这有什么作用?(4分)

9. 小说用了较多笔墨来写胡蝶的“高跟鞋”,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的用意。(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E

解析

A项错在“全部”一词,“我”究竟是谁,因何被关等依旧是困惑读者的问题。C项中的“我”是怀着愤愤的心情在听老鼠咬纸箱,因为自己的反抗无能为力,于是希望老鼠的破坏能替自己出口恶气,也含蓄表达了她欲冲破眼前困境的强烈渴望。D项“村民找借口”不妥,原文是说“找黑亮爹做石匠活”;“直接写出”,应是“间接写出”。

考查方向

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小说中语言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小说中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易错点

CD项容易误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内容上:既交代故事的背景是远离现代化的农村,位置偏僻,经济落后,贫困迫使人们远离家乡去城市谋生;又从村民们主动帮忙料理顺子爹的丧事表现了村民的淳朴善良。

②结构上:为下文胡蝶被拐卖到此给人做媳妇的情节作了铺垫。因为贫穷闭塞,所以当地小伙的婚姻成了难题,村里的光棍有十几个。(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从内容上看,开头段主要写了顺子家的事,顺子媳妇跟人私奔,顺子爹自杀,顺子外出打工四年不归,并交代当地人挖极花冒充冬虫夏草换钱,而且当地人认为顺子外出打工是不孝顺,这一切反映出当地环境闭塞,生活贫穷,人们思想落后。从结构上看,正是由于这里贫穷闭塞落后,才会发生买媳妇的事件,为后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考查方向

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某语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答题时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一般的答题格式为: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本题考查的是开头段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一般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开篇点题,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等。

易错点

答案没有层次。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写高跟鞋利于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其心理。胡蝶姑娘来自乡下,既爱美更渴望成为城里人。在她眼里,高跟鞋就是城里人身份的象征。为了买高跟鞋,她不惜花费五百元以致惹娘生气,穿上高跟鞋后她兴奋不已;

②写高跟鞋有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故事发生在社会大转型时期,人的外表容易被修饰或美化,但精神层面的成长却未必同步。胡蝶的人生遭遇(进城——被拐——卖回农村)引人深思;

③黑亮爹不厌其烦地将高跟鞋挂进取出,自然是希望花钱买来的儿媳妇能安心地住下去。透过买卖婚姻这面镜子,折射出偏僻农村渐趋衰败这一严峻现实。(每点3分,答到其中两点得满分。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6分)

解析

小说用五个段落来写“高跟鞋”,用高跟鞋塑造人物形象。写高跟鞋有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黑亮爹不厌其烦地将高跟鞋挂进取出,自然是希望花钱买来的儿媳妇能安心地住下去。透过买卖婚姻这面镜子,折射出偏僻农村渐趋衰败这一严峻现实。

考查方向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的是小说情节的作用。这类题在回答时是有规律可循的,小说情节的作用一般在内容上: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主题(揭示小说主旨)。在形式上,主要是指情节本身上的作用,有: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人注意,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贯穿全文,有线索作用。因此本题可参照这些规律,有哪些作用答出哪些作用就可以。

易错点

要点不全面。层次不清楚。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4.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成一片。

B“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

C唐朝时开始在路旁设置亭舍,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后来也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经文人的诗词吟咏,长亭逐渐演变成送别地的代名词,长短

交错又表示道路崎岖。

D此词写的是深秋暮色之景,全词都浸染在一种愁情离绪之中。情景交织,句与句之间紧密相扣,各句间含义也相互交织,创造了一个浑然天成的意境。此词被誉为“百代词曲

之祖”。

15.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7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唐朝时开始”错,早在汉朝就已经存在。“长短交错又表示道路崎岖”错,表示路途遥远,也暗示归期无望。

考查方向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易错点

B项。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游子思归乡(1分):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6分)

思妇盼归人(1分):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6分)

二者兼有(1分):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分析合理即可)(6分)

解析

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却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主观心理的描绘又糅合在客观景物之中。因而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成一片。历来解说此词,虽然有不少论者认为它是眺远怀人之作,但更多的人却说它是羁旅行役者的思归之辞。后一种理解,大概是受了宋代文莹《湘山野录》所云“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一语的影响。以为既然题于驿楼,自然是旅人在抒思归之情。其实,古代的驿站邮亭等公共场所以及庙宇名胜的墙壁上,有些诗词不一定是即景题咏,也不一定是写者自己的作品。细玩这首词,也不是第一称谓,而是第三称谓。有如电影,从“平林”、“寒山”的远镜头,拉到“高楼”的近景,复以“暝色”做特写镜头造成气氛,最终突出“有人楼上愁”的半身镜头。分明是第三者所控制、所描撰的场景变换。下片的歇拍两句,才以代言的方法,模拟出画中人的心境。而且词中的“高楼”、“玉阶”,也不是驿舍应有之景。驿舍邮亭,是不大会有高楼的,它的阶除也决不会“雕栏玉砌”,正如村舍茅店不能以“画栋雕梁”形容一样。同时,长亭、短亭,也不是望中之景;即使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中的最近一座,也不是暮色苍茫中视野所能及。何况“长亭更短亭”,不知凡几,当然只能意想于心头,不能呈现于楼头人的眼底。考生可以赞同“游子思归乡”的观点,也可以赞同“思妇盼归人”的观点,还可以答两种观点兼而有之,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都要注意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考查方向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易错点

要有观点。要自圆其说。理由要充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Big data)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工业化时代,学校教育映射了工业化集中物流的经济批量模式: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这种教育为工业时代标准化地“制造”了可用人才。而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世界也许因此安静许多,而数据将火热地穿梭其中,人与人(师生,生生)的关系将通过人与技术的关系来实现,正如现在过春节拜年,不通过短信、电话、视频、微信,还能像20年前那样骑自行车挨家挨户拜年吗?大数据时代,无论你是否认同技术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技术的出现,都让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一个学生考试得了88分,这事是一个“数字”;如果把背后的因素——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与88分联系在一起,就成了“数据”。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有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目前教育变革的讨论,过多集中于在线教育(远程、平板、电子、数字),这正像任何一种科技让人们最先想到的都是偷懒的哲学,自动化时代最先想到的是卓别林电影中的自动吃饭机,多媒体时代最先想到的是游戏。在线教育本身很难改变学习,在这场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线教育引发的教育从数字支撑到数据支撑的变化,却是很多人没有在意的巨大金矿。

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这些过去靠“拍脑袋”或者理念灵感加经验的事情,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教育将成为继经济学之后,一门不再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目前的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大数据时代,人与机器的主流社会关系逐渐转向人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若干年后社会的竞争将以服务和创新为核心。然而我们今天的教育还受制于减少犯错和标准化的“魔咒”。大数据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标准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成。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将主要由学校承担:越来越小的班级、越来越近的学校、越来越聚焦的教育支持、越来越个性化的培养方式。这将使教育摆脱工业化时代的模式。

1.下列关于大数据教育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标准化地培养人才,导致人才的个性和创新性不足,这样的弊端直接催生了大数据教育。

B大数据教育的特点是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

C以数据支撑为标志的大数据教育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社会效益,但还有很多人没有对它给予应有的关注。

D大数据教育将不再是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而会成为继经济学之后的第二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2.下列不属于大数据将给教育带来的变化的一项是( ) (3分)

A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等有数据支撑。

B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甚至他们与家长、社区交流的大量信息得以处理为数据,可以丰富教育资源。

C将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送到教育发展滞后的学校,学生在校即时同步学习,扩大优质课资源的覆盖面。

D累积足够的学生个体信息并据此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从而最大可能的实现每个学生的进步与成功。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数据教育”中的“数据”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对数字及其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处理所形成的“数据”。

B大数据教育时代,随着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情感交流和思想教育将会出现新的情况。

C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培养的少犯错和标准化的人才,难以适应后工业化大数据时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D大数据教育由网络完成标准化教育,而学校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教育将摆脱工业化时代的模式。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项强加因果,大数据教育并不是工业化时代的弊端直接催生的。B项张冠李戴,题干中表述的是“大数据”而不是“大数据教育”具有的特点。D项“第二门”无中生有,第三段“教育将成为继经济学之后,一门不再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考查方向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以“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得出答案。

易错点

D项容易误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C项“将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送到教育发展滞后的学校”可扩大优质课资源的覆盖面。而“学生们在校即时同步学习” 中“即时”与否,与“扩大优质课资源的覆盖面”不密切。从实际来讲,将优质课传到落后地区,也有同步和不同步两种情况。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即可得到答案。

易错点

B项容易误选。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D项逻辑错误,第四段中表明“大数据教育可能使得标准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成,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将主要由学校承担”,而D选项表述为“学校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逻辑不当。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注意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确定答案。

易错点

B项容易误选。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挑战爱因斯坦的人

王煜

1941年的一天,香港机场飞往大陆航班的安检处,一名年轻人被拦了下来,他穿了一件非常臃肿的大衣,在那个季节显得很不正常。安检员打开他的大衣,里面密密麻麻全是插袋,插袋里全是英文的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这个拼死要回国,用教学和科研来参与抗战的人,就是后来被国际学界公认为“中国核能之父”“ 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卢鹤绂。

卢鹤绂1914年6月7日生于辽宁辽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家庭的熏陶下,卢鹤绂从小热衷于钻研理工科学。1936年9月,卢鹤绂从燕京大学物理专业毕业,前往美国深造。

1941年,卢鹤绂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工作条件和舒适生活,带着新婚的妻子毅然回到了战争中的祖国。他退出了自己与另外两名科学家正在进行的课题,而不久后另外两名科学家就凭该课题获得了诺贝尔奖。11 月,卢鹤绂抵达广东坪石镇的国立中山大学,任理学院教授。理学院院长康辛元在迎接卢鹤绂夫妇时,感慨地说:“ 你们从天堂坠入了地狱。”

当时内地生活异常艰苦,卢鹤绂便在油灯下备课,在古庙里给学生讲授理论物理、核物理、量子力学、近代物理等课程。在这样的环境中,卢鹤绂还一边讲课,一边密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能获得的学术杂志,他全部手写抄录下来。他于1944年在国内《科学》上发表的《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全面阐述了核裂变的实验发现及有关理论,并预言了人类大规模利用原子能的可能性,被学界认为是“第一个给中国读者全面介绍原子能物理知识及其应用”的科学著述。1947年,他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原子能与原子弹》和《从铀之分裂谈到原子弹》,对原子弹的发明作了介绍。此文一出,国际学界轰动,卢鹤绂因此被认为“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 中国核能之父”。

1955年,卢鹤绂进入到抽调全国院校教师办起来的、绝密的“546培训班”任教。在后来的11位“两弹元勋”中,就有7位是卢鹤绂在“546培训班”的学生。

1958年,培训班的任务结束了,许多师生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卢鹤绂如果也到核弹基地,将来极可能成为钱三强式的人物。但是,卢鹤绂认为他所专长的基础理论,只有在大学才能发挥作用;他一辈子教书,希望回到复旦大学继续进行教育工作。于是,他回到复旦讲坛。

在“文革”那段特殊时期,卢鹤绂仍坚持科研,留下大量科研笔记。一直到晚年,卢鹤绂从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1995年,8l岁的卢鹤绂与他的弟子王世明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一文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上发表,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 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此文之前曾被美国《物理学刊》拒登,对此,卢鹤绂坦然地说:“一般编辑部都不敢登这种文章,他们迷信爱因斯坦,怕人家说他们不懂物理学。”他不怕自己被人认为是疯子,关于这篇论文,他说:“ 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正当研究要继续时,卢鹤绂于1997年病故,为世人留下八大提纲和正在进行的44项研究,已发表的论文仅仅是他研究内容的十分之一。关于这项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疑,美国国家科学院在2002年投入巨资,深入进行这方面的实验。

卢鹤绂除了是一位全球闻名的物理学大师,还是著名的京剧票友。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更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

卢鹤绂一生中多次登台演出京剧。在大学期间,他和同学一起参加过公演并得到好评。在美国参加宋美龄发起的“抗日捐款义演”,演出《四郎探母》;1945年,再次登台为黄河赈灾义演献唱。他说:“中国的传统京剧蕴含着人生哲学,它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这些并非封建糟粕,我们绝对没有必要抛弃,因为它对社会安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再说,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吟唱京剧,心情特别轻松愉快,不啻是一种‘醒脑剂’。”

正因为在科学和人文上的深厚积淀,卢鹤绂去世以后,美国休斯敦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均为他树立铜像,美国檀香山市还把每年的6月15日定为“卢鹤绂日”。卢鹤绂百年诞辰之际,复旦大学也为他在校园里树立了铜像。在纪念大会上,复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说:“ 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情怀的人,这是最为珍贵的,是我们最为敬仰的。”

(摘自《新民周刊》,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卢鹤绂夫妇1941年11月抵达广东国立中山大学时,任理学院院长的康辛元在迎接中感慨地说:“你们从天堂坠入了地狱。”此话主要表达了对卢鹤绂夫妇将来处境的忧虑之情。

B本文详细叙述卢鹤绂的家庭出生、求学、爱好以及教学科研经历等,不但让读者对传主有了全面的了解,更能启迪读者:如何成就自己的人生。

C卢鹤绂是著名的京剧票友,为此,作者列举了他不同时期的演出情况,目的就是要证明卢鹤绂对京剧的浓厚兴趣和出色的才艺。

D文中卢鹤绂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此话巧用比喻修辞,从“不过……罢了”语气中又可看到卢先生学术的自信。

5.请概括卢鹤绂先生成为“全球闻名的物理学大师”的主要原因。(4分)

6.“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情怀的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一个有情怀的人”的理解。(5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A 项康院长的话主要表达的应是对卢鹤绂夫妇的敬佩之情。B项错在“详细介绍”,实际上是有详有略;“全面的了解”说法也欠妥。C项对“目的”的解说过于片面,卢鹤绂爱唱京剧还表现了他爱国爱民的人格魅力。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主人公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他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易错点

A项。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受家庭熏陶,从小就有对理工科的浓厚兴趣,并将此兴趣一直保持下去;②既执着于教学与科研,笔耕不辍,又密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③不迷信权威,勇于质疑,大胆创新;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满分。4分)

解析

传主的成功离不开成长环境和自身的努力。第二段写了卢鹤绂的家庭影响,“从小热衷于钻研理工科学”;大学毕业后去美国深造。第三、四段写卢鹤绂回到祖国在艰苦环境下坚持研究;第四段写卢鹤绂一边讲课,一边密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第七段写卢鹤绂从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与他的弟子王世明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表明他不迷信权威,勇于挑战。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这是传记阅读必考考点,这类题目常见提问方式有:……原因有哪些?×××的主要事迹有哪些?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篇,整体感知文本,弄清楚写什么人,叙什么事,分几个部分,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基本倾向是怎样的等等;然后阅读题干要求,明确筛选目标,审准筛选范围(区间),找准相关的信息区间,认真研究相关信息区间的前后文,看清是否有与其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的语句、段落;需要提取的信息点理清之后,还要注意答案的加工整合,该分解的要分解、该合并的要合并、该概括的要概括,语句不完整的要添加完整,前后没有条理的要使之条理化,有些从文本中提取出来的词语表意不明确的,要使之明确化。尤其要注意将那些零散的、描写具体的信息材料,归纳并梳理成简明扼要高度概括的要点,不能什么都照抄原文。确实能摘抄的,也要适当加以转换。概括的内容往往不止一点,一定要分点列举、分条作答。

易错点

要点不全面。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他有爱国情怀: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和舒适生活以及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毅然回到了战争中的祖国;②他有淡泊名利的情怀:“546培训班”结束后,放弃成为专家的机会,回到复旦大学继续从事教育工作;③他有热爱生活的情怀:喜欢京剧,在京剧中体味人生哲学。(答出一点得2分,答到三点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5分)

解析

本题实质上考查的是对传主精神品质的分析和概括,答案应从文本中寻找。开头段就写了卢鹤绂先生“拼死要回国,用教学和科研来参与抗战”,后文又多次写到他回国后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搞科研,这些都表明他是一个有着爱国情怀的人。卢鹤绂为了回国放弃了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培养了多位“两弹元勋”,而他自己认为做教师更能发挥作用,所以甘愿回到复旦讲坛,都表现出他有淡泊名利的情怀。文中还提到“卢鹤绂除了是一位全球闻名的物理学大师,还是著名的京剧票友”,而且多次登台演出,这些则表现出他热爱生活的一面。

考查方向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解题思路

本题借用文本中的一句话来分析传主的精神品质与作者的观点,探究文本的主旨。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读清题干,明白命题人让分析的问题是什么,涉及文中哪句话,这个句子在原文中什么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然后分析句子的含义,既要关注句子的表层含义,还要抓住关键词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然后明确观点。接下来就是从原文中找到支撑自己观点的论据材料,分条列出。题干要求联系现实,则还需向外扩展。常见答题格式有:①观点+文本,②观点+事例,③文本+现实+观点。本题不需要向外扩展,只需从文本中找出依据即可。

易错点

要点不全面。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取溧阳、溧水,从下集庆。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号令明肃,城中宴然。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寻拜.征虏大将军。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与谍,结以恩义而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

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达固辞。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帝觇之,大悦。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后果败,帝益重达。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节选自《明史·徐达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B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C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D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字,又称“表字”,多是对名的解释、补充或延伸。一般晚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 直呼其名。不论男女,只有到了成年取名定字。

B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分别负责教习太子文、武及保护其安全。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

C右丞相,古代官职,丞相之一。南宋孝宗时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及明初有中书右丞、中书左丞。从历史上看,基本上右丞相的官职大于左丞相,但也有例外。

D拜,按一定的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拜”又指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即行礼叩头。本文取前者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徐达年轻时,投奔太祖率领的郭子兴,两人一见如故;后来又因屡立战功,而被任命为统军元帅。

B太祖与徐达以布衣兄弟相称,并要把自己做吴王时所用的旧居赐给徐达居住,徐达却坚决地予以拒绝。

C胡惟庸巴结徐达不成,又通过贿赂看门人来继续巴结,徐达照样不予理睬,并在皇帝面前指出他不宜担任丞相。

D徐达在北平生病,皇帝派徐辉祖前往慰问,后来又将徐达召回,但不久后徐达还是

去世了,皇帝因此非常伤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5分)

②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5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来解答。比较四个选项,“从破元兵于滁州涧”是状语后置句,正常的句序为“从于滁州涧破元兵”,意思是不久随朱元璋在滁州涧打败元军,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A项;“从破元兵”“从取和州”,句式相同,据此可知“从取和州”后应断开,可排除C项;再比较BD两项,“德崖”是指孙德崖,人名,“德崖军亦执太祖”意思是孙德崖军也捉住了太祖朱元璋,那么“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应是指徐达挺身而出,到孙德崖军中请求代替朱元璋,故“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D项。

考查方向

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易错点

D项容易误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A “不论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错。据《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并取字(三国时,不一定遵循。曹冲未冠死去而有字)。

考查方向

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在大纲卷中出现后一直是课标中的必考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易错点

B项因学生不熟悉容易误选。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投奔太祖率领的郭子兴”对文意理解有误,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一段,原文是“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意思是说朱元璋成为郭子兴的部帅时,徐达二十二岁,前去投奔朱元璋,双方一见如故,言谈十分投机。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区分“人物”,总体关照段首的“时间”、“地点”,区分“事件”表述是否错误等。

易错点

B项容易误选。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太祖和众将领说,治理军队谨慎稳重而有纪律,作战能够获胜进攻能够夺地,称得上有将军风度的人,没有谁比得上大将军徐达。5分(谕:告诉,和……说。御军:治理军队,统帅军队。持重:谨慎稳重。为将之体:有将军风范,有将军的样子。各1分, 句意1分。) ②率军归朝之日,(徐达)单独一辆车回家,邀请礼遇儒生,整日交谈,和睦融洽(或气氛和谐)。5分(单车就舍,延礼,雍雍如,补出主语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本题解答时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尤其要注意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的落实,如:①谕:告诉,和……说。御军:治理军队,统帅军队。持重:谨慎稳重。为将之体:有将军风范,有将军的样子。②“单车就舍”省略句,当补出主语,(徐达)单独一辆车回家;延礼:邀请礼遇;雍雍如:和睦融洽(或气氛和谐)。

考查方向

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删”“调”“换”“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易错点

重点字词的落实。

【附文言文翻译】

徐达,字天德,濠州人,祖先世代务农。徐达年少有大志,身材高大,颧骨突出,刚强坚毅,神武勇猛。朱元璋成为郭子兴的部帅时,徐达二十二岁,前去投奔朱元璋,双方一见如故,言谈十分投机。 到朱元璋南征定远时,率领二十四人前往,徐达就已位列第一。不久随朱元璋在滁州涧打败元军,攻取和州,郭子兴任命徐达为镇抚。当郭子兴捉住孙德崖,孙德崖军也捉住了太祖朱元璋时,徐达挺身而出,到孙德崖军中请求代替朱元璋,朱元璋得以获还,徐达也获免逃脱。以后跟随朱元璋渡过长江,攻下采石,夺取太平,徐达与常遇春都是军中先锋。又随朱元璋破获元将陈野先,并率军攻取溧阳、溧水,又随朱元璋攻下集庆。朱元璋驻守集庆,命徐达为大将,率领各路军队向东攻打镇江并占领了镇江。徐达的军队中号令严明,城中秩序井然。徐达被授予淮兴翼统军元帅。

不久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徐达特别擅长谋略。他所到之地百姓不受惊扰,如果得到勇士或间谍,就施恩义结交他们,使他们为自己所用。因此,很多人都乐于归附大将军。至此,太祖和众将领说,治理军队谨慎稳重而有纪律,作战能够获胜进攻能够夺地,称得上有将军风度的人,没有谁比得上大将军徐达。洪武元年,太祖登上帝位,任命徐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让徐达兼任太子少傅。

徐达每年春天率军出征,冬末又应召还,形成规律。回来之后总是把大将印章上交皇帝,皇帝赐他假期,设宴畅饮,与徐达以布衣兄弟相称,而徐达却对皇帝更加恭敬谨慎。皇帝曾很平和自然地对徐达说:徐兄功劳很大,至今还没有一个安定的住处,我可以将旧邸送给你。旧邸是太祖做吴王时居住的地方。徐达坚决推辞。有一天,皇帝和徐达一起到旧邸去,硬让徐达喝酒喝醉,然后让人给他盖上被子,抬到正室睡觉。徐达醒后大吃一惊,慌忙跑下台阶,俯首跪在地上自呼死罪。皇帝从旁窥视,看到他这么害怕非常高兴。于是命令有关官员在旧邸前为徐达建造府第,并在宅前立坊题上“大功”两字。胡惟庸当丞相时,想结交徐达,徐达很轻视此人,不予理睬,胡惟庸便贿赂徐达的守门人福寿,让他设法对付徐达。福寿揭发了胡惟庸的计划,徐达也不追究,只是时常向皇帝进言说胡惟庸不能胜任丞相之职。后来胡惟庸果然倒台,皇帝为此更加重视徐达。十七年(1384),太阴侵犯上将,皇帝心中憎恶。徐达在北平患了背疽,稍好一点时,皇帝就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携带他的的亲笔信前往慰问,不久应召返回。第二年二月,徐达病情加重,接着就去世了,时年五十四岁。皇帝为此停止临朝听政,亲临丧礼悲恸不已。

徐达言简虑精,在军中,令不二出,在诸将面前总是保持令人遵从的严肃样子,而在皇帝面前却恭敬谨慎,好像不会说话似的。徐达善于安抚部下,能与他们同甘共苦,士兵对他无不感恩,以死相报,所以,徐达军能所向披靡。徐达对部队要求非常严格,所平元都二个,省会三个,郡邑数以百计,各地街巷井然有序,百姓从不为军旅所苦。率军归朝之日,(徐达)总是单独一辆车回家,邀请礼遇儒生,整日交谈,气氛和谐。皇帝曾称赞他说:“受命而出,成功而归,不骄傲,不自夸,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行为正派无疵,品德高尚可与日月相比,这只有大将军徐达一人堪当于此。”

填空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                                  ,                                ”两句写裁剪荷叶做上衣,缝缀荷花花瓣做下装,比喻作者品行高洁。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发出“                                                                       ”的感慨,感叹当年的流风余韵已被岁月洗涤净尽。

(3)李煜《相见欢》中情景交融地描画出秋的萧瑟与词人的孤寂凄寒之感的词句是“                                   ”。

正确答案

(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2分 )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分)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分)

解析

解答本题时候要注意字字落实,不可以出现错别字,尤其要注意下列重点字的正确书写:芙蓉、裳、芰荷、锁。

考查方向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所考的名句,有一定的迷惑性,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因此提倡考生备考中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然后要立足于“写”,避免会背不会写的情况。

易错点

芙蓉、裳、芰荷、锁。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5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香草常被用来美化环境,而一项最新研究显示, 。比如对唇形科的一些香草喷洒热水,就能够促使其向空气中释放大量杀菌成分。,如在大棚里种植此种香草可减少农药使用量等。日本茨城大学副教授佐藤远雄率领的研究小组发现,如果将唇形科香草叶片在50摄氏度的水中浸泡数十秒,叶片就会大量释放具有杀菌效果的对伞花烃和松油烯,其释放量分别达到通常情况下的6倍和8倍。研究小组认为,,误以为叶片感染了病原菌,从而产生抵抗力,释放出抗菌物质。

正确答案

①有些香草还具有杀菌功能;(1分)②这个方法可望用于不少领域;(2分)③这是由于植物受到热刺激后。(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所给材料整体来看,谈的是香草具有杀菌作用,第一个空所在的句子是总述,后文是具体阐述研究的过程及成果,据此可推断出此处应填“有些香草还具有杀菌功能”一类的内容;第二个空处前文提到了一种可以使香草释放杀菌成分的方法,后面接着是应用这种方法的例子,据此可推断出,此处应填“这个方法可望用于不少领域”一类的内容;第三个空处所在的句子有总结上文的作用,上文提到的是把香草放在热水中可促使香草释放杀菌成份的试验,下文明显是在阐述原理,据此推断,此处应填“这是由于植物受到热刺激后”一类的内容。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找准话题。在文段所提供的语境中,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角度应保持一致,而不能混杂。其次考虑语境的和谐。一个文段所描述的画面、环境、情调、氛围、风格应和谐统一,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景致应契合,才能感染读者。再次注意逻辑事理。在语言表达中,应该注意上下文、前后文之间的对应和呼应,若前面说到一种情况,后面就须与之照应统一,不能顾此失彼,自相矛盾。

易错点

话题没有找准。语境不和谐。语句在文段中的作用不明。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6分

21. 依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表达你对承诺的理解,要求使用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承诺不是水面上的一叶浮萍,飘游不定。承诺不是

;承诺如同珍珠,它的莹润是河蚌痛苦的代价,也是河蚌的荣耀;承诺如同

正确答案

示例一:夜幕下的一束昙花,转瞬即逝。蜂蜜,它的甘甜是蜜蜂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蜜蜂的骄傲。

示例二:蓝天上的一片白云,随风转徙。金子,它的光华是淘金者辛劳的付出,也是淘金者的喜悦。【6分,两句话各3分。修辞手法各1分,句式、内容各2分。】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从题干来看,要求“另写两句话”,写作对象是“承诺”;从所给句子来看,要用比喻修辞格,第一句要用否定句,第二句要用陈述句,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考查方向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语句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求,掌握思考方向,然后注意分析原句的特点:①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句的句意与原句一致;②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如是复句,要注意分句间的关系、关联词的使用,还要注意标点的暗示作用;③注意原句的修辞方法,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④注意原句的感情色彩,如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越像越好;⑤注意原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等,仿句要一致。分析好原句后,组织好语言,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字数与原句一致,注意上下文的照应,做到和谐一致。

易错点

句式不对,修辞不当。

单选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茅台取消“限价令”有何难言之隐的苦衷,说到底,当问各地执行中央廉政规定,促使政风清廉有多大的决心。

②要从根本上毁灭一个民族的文化,最便捷的方式莫过于侵蚀乃至颠覆它的教育,以一种温和的、渐进的、习焉不察的方式。

③母亲薄氏卧病期间,汉文帝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见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为她亲口尝汤药。

④在模拟法庭辩论环节,双方继续摇唇鼓舌,精彩对辩。在一旁直播的同学也热情高涨,不时穿插一些现场点评的环节。

⑤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到头来却是作茧自缚,害了自己。

⑥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写英雄武松,打死老虎后也不是余勇可贾,而是使尽了气力,手脚酥软了。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正确答案

C

解析

难言之隐:难于说出口的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与“苦衷”语意重复。习焉不察: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符合语境中的“温和的、渐进的”情况。目不见睫: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不合语境。此处应用“目不交睫”。摇唇鼓舌:指用言辞进行煽动、游说或大发议论。贬义,用在句中褒贬不当。作茧自缚:蚕吐丝结茧,把自己埋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使用正确。余勇可贾:表示还有力量没有用完。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②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③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④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易错点

B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播音员要想在直播中做到准确流畅的表述,靠的不仅是扎实的基本功,而且是丰厚的学养和多方面的人生积累才能做得到。

B5G 时代将是物联网时代,而智能家居必然是重中之重。毕竟,通信技术发展的目的就是让人们能更加智能、便利地生活。

C我国在农业品牌化创建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农业品牌产品,已成为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D众多的准妈妈赴港待产,引起了媒体关注,主流观点多从基本保障的角度来评论这一现象,也有媒体提出了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靠的不仅是……”与“才能做得到”句式杂糅,删去“才能做得到”。C项成分残缺,应在“已成为”后加“这或农业品牌化创建”。D项“我认为是正确的”一句表意不明。

考查方向

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做好辨析并修改语病题,在训练中具体掌握以下方法:(1)提取主干法。先把句子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和宾语)找出来,看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问题,如果没有,再分析次要成分是否存在语序问题或不合逻辑等问题。(2)语感审读法。培养语言感知能力,在审读语句过程中,从对语言的感性认识上察觉语句是有无毛病,如果感觉别扭,就再做分析比较,从而找出语病之所在。(3)语病标志搜索法。①看句中是否有并列短语,如有,一定要注意前后的搭配是否得当。②看句子是否有介词,尤其是用在句首的,要注意句子是否缺少主语或错用介词。③看句中是否有“能否”“是否”“成败”“好坏”等双面性词语,注意前后搭配是否照应。④看句中是否有关联词,如有,要注意关联词语的搭配或语序。⑤看句子是否有多重定语或状语,如果有,要注意语序是否恰当或合不合逻辑。⑥看句子是否有否定词,如有,尤其要注意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三重否定表示否定,肯定句式的反问表示否定,否定句式的反问表示肯定。(4)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找不出毛病,这时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去考虑,就会发现问题。如:“对于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工商管理部门应予以严厉打击。”“伪劣产品”有的是,但没有人会“仿造伪劣产品”,所以这种表达不合事理。语病辨析与修改,考查的是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规范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依照语言规范意识辨识判断语病的能力。在做此类题时,应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思考分析,以获得准确判断。

易错点

C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读书靠几分钟的热度就能完成的,② 应该是一种长期坚持的行为。参与读书活动无可厚非,也便于结交更多爱好读书的朋友,出现读书娱乐化、狂欢化的倾向,就值得警惕了。

真正的读书人不会太在意读书的形式,遇到一本好书,何时何地,都会品读,在他们看来,天天都是“读书日”。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解析

可先根据①处排除A、B项,“不仅……就……”“不必……就……”不搭配;①②处并列关系;③处可以是假设或转折的情况,但不能空缺。④处针对“真正的读书人”发议论,无须添加词语,也能与上文很好地衔接。⑤处填“只有”不当,不是必要条件,而是充分条件,选“只要”更适宜。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本题的综合性比较强,既考查到了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又考查到辨析词语,主要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快速阅读整段文字,把握语段的整体意思;然后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句和句之间的关系,看前后句中是否有关联词语;再根据上下文语句内容的关系、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运用什么关联词语,同时还要注意哪些关联词语应是成对出现的,如果在句中使用则必须前后呼应。

易错点

C项。

书面表达 本大题共60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校园霸凌”事件日渐成为社会热点之一。近日,北京某名校一名10岁男童的家长在网上发文,称孩子遭到同班同学的霸陵,被用厕所垃圾筐扣头。事后出现“急性应激反应”,失眠、易怒、恐惧上学,并质疑校方处理不当。但有老师认为家长多有夸大,定性为“开了一个过分的玩笑”,属恶作剧。校方认定其为“偶发事件”,尚不足以认定涉事学生构成校园“欺凌”或“暴力”,主张让校园问题回归校园处理。此事经互联网传播发酵,引发公众强烈关注。

对此事件,你有何看法?请围绕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书写规范。

正确答案

别把校园霸凌当成“玩笑”

12月10日,“中关村二小”意外成了微博热搜关键词之一,尽管是周末,在这一话题下的阅读量已经超过千万。中关村二小并不是事件的核心,核心事件是在中关村二小的校园里,一场校园霸凌事件刚刚上演,一位10岁的男孩遭到同班两位男生霸凌,已出现急性应激反应,而学校方面拒绝了这位10岁男孩母亲提出的施暴学生家长道歉、不让孩子受到二次伤害、惩戒施暴孩子等诉求。

校园霸凌,又称校园欺凌、校园暴力,是学生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近些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许多学校重视知识教育,轻视法制与规则教育,忽视生命、尊重与心理教育,致使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这次中关村二小的这名10岁男生,由于长期遭到同班同学欺负,特别是近日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直接导致其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急性应激反应。如果没有受凌孩子的家长那篇微信文章,中关村二小很难和校园暴力成双入对地出现在媒体和大众面前,这是值得我们必须深思和警醒的。

长期以来,校园霸凌现象一直存在,很多时候人们也只是止于气愤,并没有认真看待和对待这个问题,包括学校和老师、家长尤其是施暴方的家长,都认为只不过是孩子间的打架,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和在意,更没有意识到这些事件的本质是校园暴力。正是给予这样的认识,中关村二小才把事件定性为“一个过分的玩笑”,致使受害学生家长在与学校沟通的过程中,校方轻描淡写地定性为“玩笑”,学校老师、领导轮番说服,而且学校书记在得知区教委过问此事后竟气急败坏地呵斥其是“一个不够格的妈妈”,甚至在学校的声明中还称“让教育问题回归校园进行处理”。这所有的一切,无非就是推卸责任,妄图让受害学生家长放弃追究此事。看来,中关村二小这“玩笑”真的是开大了。

从中关村二小发出的声明看,“从事发到现在,学校一直在积极努力协调,客观、公正地处理几方家长间的相互诉求和矛盾纠纷”,而事实是在于受害学生家中斡旋,想把这“玩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客观地讲,校方应该主动介入调查处理,在欺凌已成既定事实的情况下,对于学校的管理失职应该向受害学生及家长道歉、向社会道歉,并针对受害方家长的诉求进行协调解决,而不是想着如何阻止水受害方的合理诉求,更不能以“受害者”的身份推脱责任。从事件的开始,校方处理问题的方向和方法就跑偏了,特别是那份声明犹如一张最后通牒,更是火上浇油,如此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也就不足为怪了。

实际上,任何形式的校园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这次中关村二小发生的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及处理过程,暴露了多年来各地校园霸凌事件频发的原因,主要在于学校及教师、部分学生家长对校园霸凌都认为是小事一桩,认为是学生之间的打架,也就是“一个过分的玩笑”而已,特别是学校本着维护学校声誉,避免“家丑外扬”,每次对施暴学生只是简单批评几句,没有形成有力的震慑作用,这种漠视的行事态度,换来的却是对校园暴力的纵容,其潜在的社会危害极大,这是非常危险的。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的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既做到真情关爱、真诚帮助,又充分发挥教育惩戒措施的威慑作用。对此,面对受害学生家长的合理诉求与舆论的监督,中关村二小“一直在积极努力协调”的弥天大慌不戳自破,既便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酵,有些网友称“事情根本不是文章描述那样,会出现反转”,但不管真相如何,也无论事情是否反转,校园霸凌本身是更值得关注的议题,解决校园霸凌刻不容缓,千万别把校园霸凌当成“玩笑”。

解析

此命题为材料时事型,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对本材料可以多元解读、多元立意。学生、家长、学校、媒体等都可以作为立意角度。如何界定“校园霸凌”,它与玩笑如何区分?学生之间如何相处,家长的做法及态度,校方的作为,媒体的作用等等,都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

考查方向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这是一则以时事为材料的作文题。这类作文写作中要注意: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二、辩证角度析问题: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三、明确主体作分析:众所周知,一件事情会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对于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组织成文时,可以其中一个角度为主,其他角度为次;也可几个角度的议论内容平分笔力。四、联系现实求拓展:为了增强作文的思想深刻性,使作文更具现实意义,时事类作文还须在就事论事之外,联系现实作拓展议论。

易错点

没有吃透材料,选择正确的角度。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