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苏州市2017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中有关化合物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tRNA分子中只含有三个碱基

C每个AD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DC、H、O、N是组成酶所必需的元素

正确答案

D

解析

A、人体细胞中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一个tRNA含有多个碱基,B错误;
C、ADP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是一个,C错误;
D、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二者的基本组成元素都含有C、H、O、N,D正确。

考查方向

细胞中有关化合物组成、结构和功能

解题思路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二者的基本组成元素都含有C、H、O、N;关于tRNA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61种、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易错点

酶的化学本质、tRNA和ADP的分子结构。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3.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结构和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较薄原生质层的植物细胞全能性较高

B融合的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的过程需要高尔基体发挥作用

C用酶解法处理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需要在无菌的蒸馏水中进行

D外植体必须经过灭菌后才能接种到培养基上

正确答案

B

解析

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较薄,说明具有大液泡,为成熟的植物细胞,植物细胞全能性较低,A错误;
B、融合的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的过程需要高尔基体发挥作用,B正确;
C、在无菌的蒸馏水中获得的原生质体会由于细胞吸水而涨破,C错误;
D、外植体必须经过消毒才能接种到培养基上,D错误。

考查方向

植物细胞结构和植物细胞工程

解题思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新植体).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4、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易错点

不能正确理解原生质层与原生质层体的区别。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5.下列关于研究的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采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C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D采用差速离心的方法证明了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采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正确;
B、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C正确;
D、科学家用同位素标记和密度梯度离心证明了半保留复制,用差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各种细胞器,D错误。

考查方向

生物学实验方法

解题思路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物理模型法:以实物或图片形式直观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4、在研究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时,利用了15N标记的亲代DNA分子作为模板,14N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来观察子代DNA分子中放射性的分布.由于不同细胞器的比重不同,因此一般采用差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各种细胞器。

易错点

不能正确把握不同实验的研究方法。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6.如图表示雄果蝇(2N=8)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细胞(I—IV)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在I→II期间最易发生基因突变

B在II阶段的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

C在IV阶段的细胞内,能发生基因重组

D在II、IV阶段的细胞内,都可能含有两个Y染色体

正确答案

C

解析

A、II→Ⅰ为减数第二次分裂,而基因突变最易发生在分裂间期,A错误;
B、Ⅱ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且存在染色体单体,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由图分析可知Ⅳ所处阶段可以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而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分裂后期,C正确;
D、能含有两个Y染色体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只能在Ⅲ阶段的细胞内,D错误。

考查方向

减数分裂及其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规律

解题思路

根据图示分裂结果可以看出,该分裂为减数分裂,因此可以判断①是染色体,②是染色单体,③是DNA。图中Ⅰ可以表示减数分裂结束产生的生殖细胞,Ⅱ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Ⅲ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Ⅳ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

易错点

细胞分裂不同时期DNA、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7.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存在血红蛋白的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

B衰老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C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D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产生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结果

正确答案

A

解析

A、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因此含有血红蛋白说明该细胞已经分化,A正确;
B、衰老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B错误;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C错误;
D、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D错误。

考查方向

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解题思路

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

易错点

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特点不能正确记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果酒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较高

B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核膜

C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D制作果醋的菌种包括酵母菌和醋酸菌

正确答案

C

解析

A、果酒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为18~25℃,而果醋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为30~35℃,因此果醋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比果酒制作高,A错误;
B、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和醋酸菌,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但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核膜,B错误;
C、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C正确;
D、制作果醋的菌种是醋酸菌,D错误。

考查方向

果酒、果醋制作

解题思路

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易错点

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的涉及的微生物种类及发酵条件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4.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部分细胞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

B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

C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含量相同

D等待一段时间,甲细胞会进入乙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正确答案

B

解析

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A错误;
B、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B正确;
C、乙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甲细胞的2倍,C错误;
D、细胞经过解离步骤后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到甲细胞会进入乙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D错误。

考查方向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解题思路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目的是使细胞分离)→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观察(用显微镜观察时要求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原则)。
分析图示,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部分细胞图象,其中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

易错点

不能正确认图,对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混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8.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抗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A1/4

B1/8

C1/16

D1/25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基因型频率RR和Rr各占4/9,rr占1/9,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亲本中RR:Rr=1:1,R的基因频率是=RR%+Rr%/2=3/4,r的基因频率=1-R=1/4,又由于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自由交配,所以子代中感病植株占rr=1/4×1/4=1/16。

考查方向

基因频率的计算和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解题思路

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设基因R的频率为 p,基因r的频率为q,则R+r=p+q=1,RR+Rr+rr=p2+2pq+q2=1。

易错点

基因频率的计算。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0.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碰对的三条染色体中,若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一定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不能选择减数第一次分裂期的细胞

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6种

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后,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正确答案

C

解析

A、图甲看出,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时,还丢失了一小段染色体,使染色体数目减少,属于染色体变异,A错误;
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适宜时期,也可以选择减数第一次分裂期的细胞进行观察,B错误;
C、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应该产生仅具有异常染色体、同时具有14号和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14号染色体、仅具有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21号染色体、仅具有14号染色体共6种生殖细胞,C正确;
D、该男子可以产生含有14号和21号染色体的正常的生殖细胞,因此与正常女子婚配,有可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D错误。

考查方向

染色体变异、减数分裂过程、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解题思路

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时,还丢失了一小段染色体,明显是染色体变异;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应该产生14号和21号、异常、14 号和异常、21 号、14号、异常和21号共6种精子。

易错点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和减数分裂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1.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观察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着13种地雀,这些地雀的喙差别很大。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岛屿的环境差别是地雀喙进化的内在因素

B不同岛屿上地雀种群可能产生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并决定地雀的喙进化方向

C不同岛屿上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定向改变

D不同岛屿的环境直接对地雀的基因型进行选择

正确答案

C

解析

A、生物的进化总是朝着更适应环境的方向走,当环境不断变化的时候,生物的进化方向也在不断的改变,因此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是环境的差别,A错误;
B、自然选择决定地雀的喙进化方向,B错误;
C、自然选择使不同岛屿上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定向改变,C正确;
D、不同岛屿的环境直接对地雀的表现型进行选择,D错误。

考查方向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解题思路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易错点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要明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9.右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dd的哺乳动物在产生配子过程中某一时期细胞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中有6条染色单体,6个DNA分子

B与基因型abd精子完成受精后,该细胞只产生基因型aabbdd的受精卵

C形成干细胞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交叉互换

D在该哺乳动物的卵巢中,能观察到此细胞

正确答案

B

解析

A、该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没有染色单体,含有6条染色体,6个DNA分子,2个染色体组,A错误;
B、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只能产生1种1个成熟卵细胞abd和1个极体,所以与基因型abd精子完成受精后,该细胞只产生基因型aabbdd的受精卵,B正确;
C、由于着丝点分裂后产生的染色体是复制关系,又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dd,所以b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C错误;
D、雌性哺乳动物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在输卵管中,在受精过程中完成,D错误。

考查方向

减数分裂

解题思路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并向细胞两极移动,且没有同源染色体,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易错点

对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图像不能正确识别。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3.下列有关人体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分泌增加

B大量饮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过度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人体缺碘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正确答案

C

解析

A、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A错误;
B、大量饮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错误;
C、过度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呼吸加快,C正确;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错误。

考查方向

动物的激素调节

解题思路

人体血糖浓度的调节是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口渴时,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容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易错点

不能正确理解激素在人体体液调节中的作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4.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B吞噬细胞能够特异性地吞食细菌抗原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正确答案

A

解析

A、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功能,但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
B、加工处理后的抗原经T细胞呈递给B淋巴细胞,B错误;
C、图中内吞泡和溶酶体融合,将抗原处理成片段,所以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C正确;
D、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阶段都是对抗原的处理、呈递和识别阶段,不仅仅存在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中也存在抗原的加工和处理,D错误。

考查方向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题思路

从图中获得信息,巨噬细胞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具体表现在:将细菌吞入细胞内,溶酶体和内的水解酶将细菌水解,并将细菌的抗原暴露在吞噬细胞的表面。

易错点

不能正确认图,对体液免疫过程不能准确把握。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5.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B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移神经元

正确答案

D

解析

A、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A错误;
B、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错误;
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神经递质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C错误;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D正确。

考查方向

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

解题思路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易错点

不能正确理解膜电位的形成机理和兴奋的传递。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6.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   )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生长素分布不均使胚芽鞘朝对侧弯曲生长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正确答案

D

解析

A、要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应另设一组去尖端胚芽鞘并倒置的实验,A错误;
B、生长素分布不均使胚芽鞘朝对侧弯曲生长,生长素多的生长较快,生长素少的生长的慢,B错误;
C、虽然可以证明是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但却没有证明该物质就是吲哚乙酸,C错误;
D、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能使胚芽鞘弯曲生长,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不能使胚芽鞘弯曲和生长,则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D正确。

考查方向

生长素发现

解题思路

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能使胚芽鞘弯曲生长实验组,而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不能使胚芽鞘弯曲和生长,说明琼脂块本身对胚芽鞘的弯曲及生长问题没有影响而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刺激来自胚芽鞘尖端,即这种刺激应为某种化学物质--生长素,但不能证明是什么物质。

易错点

混淆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经典实验。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2.如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上图可反映出激素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

C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得部位

D人体内体温调节需要神经信号和激素信号的共同参与

正确答案

C

解析

A、据图分析,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要增加产热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要增加,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A正确;
B、上图反映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即下丘脑→垂体→甲状腺,B正确;
C、大脑皮层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和热觉的部位,C错误;
D、体温调节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D正确。

考查方向

人体内体温调节、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解题思路

1、据图分析,a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d表示肾上腺素。
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易错点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而大脑皮层才是冷觉、热觉的高级中枢。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7.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如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B转基因植物合成的蛋白质,可能成为某些人群新的过敏原

C克隆人可冲击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

D运用重组基因技术可以将致病菌或病毒改造成威力巨大的生物武器

正确答案

A

解析

A、转基因植物存在生物安全问题,如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A错误;
B、反对者认为某些转基因植物产生的蛋白质可能会成为某些人的过敏源,造成食物安全问题,B正确;
C、克隆人可冲击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C正确;
D、运用重组基因技术可以将致病菌或病毒改造成威力巨大的生物武器,D正确。

考查方向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解题思路

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待转基因技术的正确做法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2、对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的争论,中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坚持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人。

易错点

不能正确认识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8.下图是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紫杉醇的途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途径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①过程中需控制好细胞分裂素的效应高于生长素

C②过程需用一定浓度的胰蛋白酶处理愈伤组织

D③过程需使用液体培养基摇床培养,有利于细胞增殖

正确答案

D

解析

A、细胞全能性以细胞发育成个体为标志,而图中并没有形成完整植物体,A错误;
B、图中①是脱分化过程,细胞分裂素的效应等于生长素,B错误;
C、胰蛋白酶是用于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使用的物质,C错误;
D、③过程需使用液体培养基,有利于细胞增殖,D正确。

考查方向

植物组织培养

解题思路

图示是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紫杉醇的途径,其中①表示脱分化过程,②表示将愈伤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③表示细胞增殖过程。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最后发育成完成个体,而图示表示的获得细胞产物;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胰蛋白酶是用于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使用的物质;过程③的目的是筛选出高产细胞,不是让细胞增殖。

易错点

不能理解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细胞培养的区别。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9.如图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本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第二次观察(d)和第一次观察(b)形成对照,第三次观察(f)和第二次观察(d)形成对照

B该实验用显微镜主要观察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关系、液泡的颜色和大小等

C增大蔗糖溶液的浓度会使第二次观察(d)和第三次观察(f)实验效果更明显

D如果将蔗糖溶液换成浓度适宜的KNO3溶液,则可以省略e过程

正确答案

C

解析

A、第二次观察(d)和第一次观察(b)形成对照,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第三次观察(f)与第二次观察(d)形成对照,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现象,A正确;
B、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开,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小,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深;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逐渐接近,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大,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因此该实验可以观察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液泡的颜色和大小作为判断的依据,B正确;
C、增大蔗糖溶液的浓度会使第二次观察(d)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而可能由于失水过多死亡,第三次观察(f)不能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现象,C错误;
D、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能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省略人为滴加清水的操作,D正确。

考查方向

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解题思路

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第一次观察的是正常细胞,第二次观察的是质壁分离的细胞,第三次观察的是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开,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小,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深,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与上述现象相反;适宜浓度的硝酸钾能让成熟的植物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自动复原;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外溶液与细胞液的浓度差越大,质壁分离速率越快,但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易错点

对生物实验的操作步骤及其目的不能准确把握。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0.关于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培养基、倒平板、接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B倒平板时,倒入的培养基冷却后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C划线接种时,灼烧接种环后立即进行再次划线

D划线接种结束后,需将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正确答案

D

解析

A、倒平板、接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而配培养基不需要在酒精灯的火焰旁进行,A错误;
B、倒入培养基后立即盖上培养皿,冷却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B错误;
C、划线接种时,灼烧接种环后要等待其冷却后才能进行再次划线,C错误;
D、划线接种结束后,需将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D正确。

考查方向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解题思路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计算:依据是培养基配方的比例;
(2)称量:牛肉膏比较黏稠,可同称量纸一块称取.牛肉膏和蛋白胨易吸潮,称取时动作要迅速,称后及时盖上瓶盖;
(3)溶化:牛肉膏和称量纸+水加热取出称量纸→加蛋白胨和氯化钠→加琼脂(注意: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补加蒸馏水至100mL;
(4)调pH;
(5)灭菌: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采用干热灭菌;
(6)倒平板。

易错点

不能熟练掌握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的方法。

多选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题型: 多选题
|
分值: 2分

24.科学家为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

A促进该植物茎段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应该在10-7mol/L至10-5mol/L之间

B浓度为10-2mol/L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C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近段细胞伸长

D该植物茎中乙烯的含量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

正确答案

A,D

解析

A、据图可知,生长素浓度在10-7~10-5mol/L之间,离体茎的长度最大,表明该浓度时茎段生长的最适浓度,A正确;
B、由左侧图示可知与生长素浓度为0mol/L相比,当生长素浓度高于 10-6mol/L时,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仍为促进,只不过是促进作用逐渐减小,B错误;
C、低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C错误;
D、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D正确。

考查方向

生长素作用的探究实验

解题思路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不同,植物的生长受多种激素调节,植物激素的生成相互影响.生长素促进果实的生长,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

易错点

不能正确认图,对植物激素作用的理解不够。

1
题型: 多选题
|
分值: 2分

25.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粪便”中的能量属于食物链中A同化的能量

B图中“C摄入”的能量就是从B流入C的总能量

C图中的“乙”表示物种B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A、图中“粪便”中的能量属于食物链中B摄入的食物中未消化部分即A同化的能量,A正确;
B、由于图中“C摄入”后有部分没有吸收,以粪便形式排出,所以“C摄入”的能量不是从B流入C的总能量,B错误;
C、图中的“乙”表示物种B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正确;
D、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保持动态平衡,D正确。

考查方向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题思路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其中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丙表示呼吸作用散失;丁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图中D为分解者。

易错点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途径和特点。

1
题型: 多选题
|
分值: 2分

21.如图是“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的4个组别,下列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组别1号与2号对照,说明加热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组别1号与4号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C组别3号和4号实验不能置于90℃水浴中进行

D温度是组别3号与4号的无关变量

正确答案

A,B

解析

A、加热能使过氧化氢分子从常态转变成容易反应的活跃状态,不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
B、组别1号与4号对照,说明酶具有催化性,B错误;
C、在90℃水浴中过氧化氢会分解产生氧气,故组别3号和4号实验不能置于90℃水浴中进行,C正确;
D、温度是组别3号与4号的无关变量,D正确。

考查方向

酶的特性

解题思路

1、实验中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2、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要唯一; 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对照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且相同。
3、本实验中,自变量是过氧化氢所处的条件,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通过气泡产生的速度体现出来,无关变量有过氧化氢的量、酶的用量等。

易错点

对生物实验的控制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理解不够。

1
题型: 多选题
|
分值: 2分

22.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若分解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对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若只释放CO2,不消耗O2,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C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D若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则说明该细胞已经死亡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A、若细胞只释放CO2,不消耗O2,说明只进行产物是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A正确;
B、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释放的CO2等于O2的吸收量,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产物是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B正确;
C、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 
D、若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细胞也有可能是进行无氧呼吸中的乳酸发酵,D错误。

考查方向

细胞呼吸

解题思路

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易错点

不能正确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1
题型: 多选题
|
分值: 2分

23.玉米(2N=20)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如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过程中细胞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Bc-d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Ce点后细胞内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

D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

正确答案

A,B

解析

A、a~b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该过程中细胞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正确;
B、cd段之前用秋水仙素处理过,而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cd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B正确;
C、秋水仙素发挥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e~f段细胞中由于着丝点分离,但由于秋水仙素的处理不一定彻底,故此时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2或4个,C错误;
D、f~g为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

考查方向

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

解题思路

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的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图示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其中ab、ef段都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cd段表示一段未完成的有丝分裂;gh段表示末期。

易错点

对染色体变异和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不能准确把握。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65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今年江南初夏,雨打黄梅无日头,大量雨水泻太湖,科研人员连续对太湖某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无机氮浓度和无机磷浓度都明显增加。

26.水体中无机氮浓度和无机磷浓度增加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其中磷元素进入藻类植物细胞后,以______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磷元素还是细胞内____________等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27.对采样水中某种单细胞硅藻进行培养时,除适合的培养液和培养温度外,必须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28.在对某种单细胞硅藻的培养过程中,需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每天定时对其进行计数。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②在培养后期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③如果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细胞时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操作,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值偏___________,正确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

④请用方框在答题卷血细胞计数室图中标出抽样计数区域。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磷脂   ATP、DNA、RNA

解析

磷元素进入藻类植物细胞后,以磷脂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磷元素还是细胞内ATP、DNA、RNA等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考查方向

细胞的组成成分

解题思路

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适宜的光照

解析

对采样水中某种单细胞硅藻进行培养时,除适合的培养液和培养温度外,必须的条件是适宜的光照,保证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考查方向

光合作用的条件

解题思路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温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等。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  ②藻细胞密度过大  ③大  先盖上盖玻片,后滴细胞悬液

④如图

解析

①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
②在培养后期藻细胞密度过大,因此在培养后期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
③如果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细胞时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即先滴细胞悬液,后盖上盖玻片,则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值偏大,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先盖上盖玻片,后滴细胞悬液。
④抽样计数区域最中间的大方格中,且一般为五点取样法。

考查方向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

解题思路

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营养物质的量、温度、PH、溶氧量等。
酵母菌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抽样检测方法--显微计数。
相关注意事项: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3)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
(4)每天计数酵母菌量的时间要固定;
(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苎麻俗称“中国草”。苎麻纤维所制的纺织品具有挺括凉爽、易洗快干、牢固舒适等特点。如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苎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曲线。

29.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和ATP用于暗反应中______过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受温度的影响,其中与______作用有关酶的最适温度更高。

30.在温度为40℃的条件下,该苎麻叶肉细胞叶绿体利用的CO2来源是______。

31.若温度保持在20℃的条件下,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苎麻能否正常生长?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某同学选择苎麻植株上受光面积相近的20片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操作1:将其中的10片叶剪下。,从每片中间部分切下1×1cm2的小叶片(A组),烘干称重,做好记录。

操作2:相同时间里对另10片叶进行半叶遮光处理(每片叶的一半正反面用不透光纸包住,另一半不做处理)。适宜光照2小时后,剪下叶片,在各半叶中与操作1相似部位切下1×1cm2的小叶片(遮光为B组,正常为C组),烘干称重做好记录。

①通过实验可知,在该条件下,苎麻叶片的呼吸速率为_________mg/(cm2•h),净光合速率_________mg/(cm2•h)。

②乙同学认为苎麻叶片的实际净光合速率________(填“等于”、“大于”或“小于”)上述测定值,所以他建议在操作2中用5%的三氯乙酸点荼叶柄一圈,将叶柄的筛管管细胞杀死,你认为,乙同学补充该处理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3的还原     呼吸

解析

实线代表净光合作用速率曲线,虚线代表呼吸作用速率曲线。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的过程.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由图可知:与光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约为30℃,而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约为40℃,可见,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更高。

考查方向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解题思路

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自身呼吸作用产生

解析

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净光合速率为零,对应的温度是40℃。在温度为40℃的条件下,苎麻的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说明苎麻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所以该苎麻叶肉细胞叶绿体利用的CO2除来自自身呼吸产生外,还来自外界环境。

考查方向

光合作用

解题思路

叶肉细胞叶绿体利用的CO2来源是有呼吸作用释放和外界环境。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不能    该植株24h净积累的有机物为0

解析

若温度保持在20℃的条件下,白天的净光合速率等于夜间的呼吸速率,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植株24h净积累的有机物为0,因此该苎麻不能正常生长。

考查方向

光合作用

解题思路

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0.15    0.645     ②大于    阻止实验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输出

解析

①由实验可知,A组的原始重量是3.03mg/cm2,而B组完全遮光处理,只有呼吸作用消耗,呼吸掉的有机物干重则是(3.03-2.01)=1.02,这是两小时的呼吸,所以每小时就是0.51mg/cm2h;C组和A比较增加的是光合作用的净值,即4.32-3.03=1.29这是2小时的净值,每小时就是0.645mg/cm2h。
②因为BC两组是处理后再剪下的,光合作用的有机物随时都在通过输导组织向营养中心运输,因此C组测定的有机物运输后剩余部分,所以实际的净值应该大于测的得净值,在二中用三氯乙酸处理叶柄杀死筛管,阻止有机物的运输是必要的,这样测得的才是实际的净值。

考查方向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解题思路

A组没有处理直接烘干称重,这个是原始重量属于给BC两组做对照;B组遮光处理只有呼吸作用,和A比较这是呼吸减少的干重;C组和A比较增加的是光合作用的净值。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7分

科研人员发现轮叶黑藻高密度水域中浮游藻类很少。有人对此作了如下研究:

第一步:先制备轮叶黑藻浸提液备用。

第二步:往标号的6只烧瓶分别添加湖水水样300mL;在往1、2、3号瓶各加入30mL蒸馏水,4、5、6号瓶各加入30mL轮叶黑藻浸提液。

第三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分别与第2、4、6天测量各瓶中浮游藻类生物量(用叶绿素a含量表示,单位mg/L),记录如下表: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33.实验对照组是___________号瓶。

34.实验自变量是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_____。

35.将沥干并烘干的浮游藻类加入适量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快速研磨后过滤,此操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请在坐标系中进一步完成直方图。

(轮叶黑藻对于混合藻类的抑制率=(1-)×100%)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2、3

解析

本实验的对照组是1、2、3号瓶,实验组是4、5、6号瓶。

考查方向

生物实验的原则

解题思路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是否加入轮叶黑藻浸提液    叶绿素a含量光照强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

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加入黑藻提取液,因变量叶绿素a含量,无关变量有光照强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

考查方向

生物实验的原则

解题思路

生物实验遵循控制单一变量原则。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提取色素

解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将沥干并烘干的浮游藻类加入适量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快速研磨后过滤,此操作目的是提取色素。

考查方向

色素的提取

解题思路

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轮叶黑藻对混合藻类的抑制率(抑制率%=1-实验组叶绿素a平均含量/对照组叶绿素a平均含量),所以在第2天的抑制率为:1-1.6÷2.0=20%;第4天的抑制率为:1-1.2÷2.4=50%;第6天的抑制率为:1-0.52÷2.6=80%。

考查方向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考查学生的绘图能力

解题思路

表格中1、2、3号瓶各加30mL蒸馏水属于对照组;4、5、6号瓶各加30mL轮叶黑藻提液,属于对照组;根据题干的信息“轮叶黑藻可以抑制水中各类藻类的生长繁殖”,所以4、5、6号瓶内的叶绿素的含量少,说明轮叶黑藻可以抑制水中各类藻类的生长繁殖。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图中过程①和过程②分别表示人体细胞内二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A和B是两种细胞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37.结果A和B的名称依次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图中过程①是___________,此过程既需要___________作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上的启动子结合的___________进行催化。

39.若图中过程②合成的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所需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物质a中对应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

40.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①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____(在“都相同”、“都不同”、“不完全相同”中选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内质网    高尔基体

解析

蛋白质合成后需要内质网初加工和运输,高尔基体再加工成为成熟的分泌蛋白,所以图中A为内质网,B为高尔基体。

考查方向

蛋白质加工场所

解题思路

蛋白质分子合成、加工的过程。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转录    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酶

解析

图中①是转录过程,以DNA分子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所以原料是核糖核苷酸,该过程需要RNA 聚合酶的催化。

考查方向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解题思路

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GACTT—

解析

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mRNA上的密码子是UCU、GAA,则物质a中对应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AGACTT-。

考查方向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解题思路

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不完全相同      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解析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①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

考查方向

细胞分化

解题思路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研究与应用,有利于人们拓展自然资源的利用。研究人员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41.为达到筛选目的,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和锥形瓶中的液体培养基应以____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

42.在图示操作步骤③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酒精灯   ②培养皿   ③显微镜   ④无菌水

43.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易过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

44.图示操作②、③过程需重复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某同学尝试过程③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下图所示。

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

46.纤维弧菌和纤维单胞菌都能降解纤维素,但研究发现以每克菌体计算,两种菌降解纤维素的能力有所不同,对此现象合理的假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两种菌类合成的相关酶数量不同    B.两种菌内酶基因的结构不同

B两种菌内相关酶结构不同          D.两种菌内相关酶活性不同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纤维素

解析

要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和锥形瓶中的液体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

考查方向

微生物的培养

解题思路

由于想要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而酶具有专一性,所以应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③④

解析

图1③表示将微生物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该过程要保持无菌操作,因此要在酒精灯的火焰旁进行,但该过程不需要显微镜和无菌水。

考查方向

微生物的培养

解题思路

微生物的培养保持无菌操作。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会出现积液,导致群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

解析

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易过多的原因是: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会出现积液,导致群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

考查方向

微生物的分离

解题思路

微生物的分离的方法有涂布平板法和划线法。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进一步筛选纯化获得分解纤维素能力强的菌株

解析

图示1操作②、③过程需重复几次,目的是进一步筛选纯化获得分解纤维素能力强的菌株。

考查方向

实验操作中如何减少实验误差

解题思路

实验过程中重复进行实验,可进一步筛选纯化获得分解纤维素能力强的菌株。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涂布法    涂布不均匀

解析

图2采用的接种方法是涂布法。图2中菌种分布不均匀,由此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 涂布不均匀。

考查方向

微生物的分离

解题思路

微生物的分离的方法有涂布平板法和划线法。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B

解析

红球菌和假单孢菌降解多聚联苯的能力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两种菌内酶量不同,或者是两者菌内酶结构的不同致使酶活性不同,而酶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因此也可能是两种菌中酶基因的结构不同。

考查方向

实验结果分析

解题思路

生化反应需要酶的催化,而酶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现有五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表现形式及相应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其中,2—5果蝇的品系均只有一个性状为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纯合,且都由野生型(长翅、红眼、正常身、灰身)突变而来,请据表回答问题:

47.若通过观察和记录后代的性状来进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

①选择1和4作为亲本是否可行?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

②选择2和4作为亲本是否可行?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

48.检测发现果蝇b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结构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9.染色体片段丢失曾缺失。若1对同源染色体中两条染色体在相同区域同时缺失叫缺失纯合子,若仅有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而另一条正常叫缺失杂合子。缺失杂合子的生活力降低但能存活,缺失纯合子导致个体死亡。现有一只红眼雄果蝇与一只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请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染色体缺失造成的,还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①若__________________,则子代中出现的这只白眼雌果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则子代中出现的这只白眼雌果蝇是由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不可行   1和4只存在一对相对性状的差异      ②不可行   2和4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II)上

解析

若通过观察和记录后代的性状来进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选取的材料必须具有两对或相对以上的相对性状,且控制每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
①由表格信息可知,1和4只存在一对相对性状的差异,因此不能用于做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
②2和4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II)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不能用于做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

考查方向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题思路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碱基对或碱基或核苷酸)缺少

解析

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b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可能的原因是基因中的碱基对(脱氧核苷酸对)发生缺失而引起基因突变。

考查方向

基因突变

解题思路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实验方案:让子代中的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     预测结果:①杂交子代中红眼:白眼=1:1(或雌果蝇:雄果蝇=1:1)  ②杂交子代中红眼:白眼=2:1(或雌果蝇:雄果蝇=2:1)

解析

由题意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染色体缺失造成的,还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如果是基因突变引起,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aXa,如果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引起,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aX-,因此可以让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进行杂交,通过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关系进行判断。
预期结果:
①如果是基因突变引起,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aXa,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子代的红眼果蝇都是雌性,白眼果蝇都是雄性,且比例是1:1.
②如果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引起,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aX-,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是XAXa、XAX、XaY、X-Y,其中X-Y个体死亡,因此红眼果蝇都是雌性,白眼果蝇都是雄性,且比例是2:1。

考查方向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解题思路

基因突变导致基因变为其等位基因,而染色体缺失会引起基因缺失。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干扰素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其技术流程如图1。图2表示目的基因及限制酶切点,图3表示质粒,据图回答:

50.重组细胞的细胞核来自______________细胞。

51.将基因导入ES细胞而不是导入上皮细胞是因为ES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

52.步骤③,需要构建含有干扰素基因______________。

53.从基因组数据库中查询干扰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真训练设计合成引物用于PCR扩增,PCR扩增过程至少第____________轮循环后才能获得纯目的基因片段(仅含引物之间的序列)。

54.对于干扰素基因片段和质粒进行双酶切时,可选用限制酶的组合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55.将步骤③获得的ES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选择发___________色荧光的细胞进行体外诱导。为检测干扰素基因是否表达,可以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干扰素基因缺失小鼠的)上皮细胞

解析

分析图解可知,重组细胞的细胞核来自(干扰素基因缺失小鼠的)上皮细胞。

考查方向

细胞核移植

解题思路

认真分析图示实验操作过程。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全能性

解析

将基因导入ES细胞而不是导入到上皮细胞是因为ES细胞具有全能性。

考查方向

胚胎干细胞的特性

解题思路

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但不易表达。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基因表达载体

解析

步骤③是将目的基因导入ES细胞,该过程之前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考查方向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解题思路

目的基因不能直接导入受体细胞。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

解析

采用PCR技术扩增DNA的过程为:变性、退火、延伸。根据PCR过程的特点绘制PCR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由图示可知,第一、二轮循环合成的子链长度均不同,根据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前两轮循环产生的四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不等长,第三轮循环产生的DNA分子存在等长的两条核苷酸链,即仅含引物之间的序列。

考查方向

PCR扩增技术

解题思路

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HindIII和PstI     EcoRI和PstI

解析

由图可知,SamⅠ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上,用该酶切割会破坏目的基因,因此对干扰素基因片段和质粒进行酶切时,可选用限制酶HindⅢ和PstⅠ或EcoRⅠ和PstⅠ。

考查方向

基因工程的技术

解题思路

限制酶具有专一性。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绿     抗原—抗体杂交

解析

用限制酶HindⅢ和PstⅠ或EcoRⅠ和PstⅠ切割时会破坏红色荧光蛋白基因,但不会破坏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因此将步骤③获得的ES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选择发绿色荧光的细胞进行体外诱导.为检测干扰素基因是否表达,可以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

考查方向

基因工程的技术

解题思路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干扰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如图是江南某农村因地制宜建设的生态农业园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56.该生态农业园建设主要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2个)

57.输入该生态农业园的总能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8.池塘养鱼时,通常采用多鱼种混合放养模式(上层为食浮游生物的鳙鱼,中层为食草的草鱼,下层为杂食性的鲫鱼等)。从群落结构分析,这种养殖模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59.沼气池的建立及充分发挥了资源的生产潜力,又减轻了_____________。防治农田虫害时,可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捕害虫或干扰交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功能。

60.该生态农业园的“食用菌种植”进一步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请根据图示,在相应位置用箭头表示该生态农业园三类生物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等

解析

该生态农业园建设主要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有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等。

考查方向

生态工程原理

解题思路

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其目的是将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相结合,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稻、麦、油菜、桑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人工输入的种子、鱼苗、树苗鱼饵等物质中的能量

解析

输入该生态农业园的总能量有稻、麦、油菜、桑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种子、鱼苗、树苗鱼饵等物质中的能量。

考查方向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题思路

流动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的能量。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充分利用了生态系统的空间、食物等自然资源

解析

池塘养鱼时,通常采用多鱼种混合放养模式(上层为食浮游生物的鳙鱼,中层为食草的草鱼,下层为杂食性的鲫鱼等),这种养殖模式充分利用了生态系统的空间和食物资源,缓解生物间的竞争。

考查方向

群落的结构特点

解题思路

群落的垂直结构具有分层现象。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环境污染    信息传递

解析

沼气池的建立及充分发挥了资源的生产潜力,又减轻了环境污染.防治农田虫害时,可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捕害虫或干扰交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信息传递功能。

考查方向

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题思路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生产者的能量可以流行消费者和分解者,消费者的能量可以流行分解者,图中分解者的能量还可以流行消费者(如蝇蛆养殖→鸡鸭养殖),因此可画出该生态系统三类生物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

考查方向

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题思路

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