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济南市2016年高三期末试卷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3.据《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更名天下田曰王田……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与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结果导致“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不得已“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上述材料说明王莽

A改制时政府手中掌握了大量国有土地

B得到了无地农民的大力支持

C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D最终重新肯定了土地的私有权

正确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与九族邻里乡党”可以将A项排除;根据“民涕泣于市道”可以将B项排除;根据 “不得已”“ 勿拘以法”可以说明D项正确,C项错误。

考查方向

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与九族邻里乡党”可以将A项排除;根据“民涕泣于市道”可以将B项排除;根据 “不得已”“ 勿拘以法”可以说明D项正确,C项错误。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土地兼并现象理解不全面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5.1895年5月13日,光绪帝通过总理衙门电谕驻俄使臣许景澄:“辽东地方借三国之力,倭允归还,大有利益。现在和约已换,三国视事已了结。惟台湾众情不服,势将变乱,难以交接,此中国最为棘手之事。闻台民不愿从倭,意在他国保护。著许景澄将此情形密商俄外部,能否仍联三国,设一共同保护之策……”这反映了清王朝

A希望三国干涉范围扩大到台湾

B与俄国在对日问题上达成一致

C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战争影响

D与世界各国获得同等的地位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是对甲午战后三国干涉还辽史实的再现。根据材料信息“惟台湾众情不服,势将变乱,难以交接”“ 著许景澄将此情形密商俄外部,能否仍联三国,设一共同保护之策”体现出清政府的外交意图,故A项为正确答案。B、C、D项表述不合史实,故需排除。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甲午中日战争-三国干涉还辽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可知是对甲午战后三国干涉还辽史实的再现。根据材料信息“惟台湾众情不服,势将变乱,难以交接”“ 著许景澄将此情形密商俄外部,能否仍联三国,设一共同保护之策”体现出清政府的外交意图,故A项为正确答案。B、C、D项表述不合史实,故需排除。

易错点

此题易错点在于:

1.对材料信息不能准确提取而误选。

2.对晚清国际地位认识不清而失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6.康有为说:“人道……自族制而为部落,而成国家,由国家而成大统;由独人而渐立酋长,由酋长而渐正君臣,由君主而渐至立宪,由立宪而渐至共和;……盖自据乱进而升平,升平进为太平,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这体现了康有为

A民主共和是终极目标

B坚持进化论的历史观

C借古讽今的宣传策略

D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正确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了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主张和特点。抓住材料中“据乱进而升平,升平进为太平,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 自族制而为部落,而成国家,由国家而成大统”等关键信息即可得出正确答案。A项、D项都是对材料的部分理解,C项材料未涉及,只有B项是对材料的全面理解,故正确答案选择B项。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康梁维新思想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康有为的主要观点:从君主专制发展到君主立宪,而后再发展为民主共和,是历史的必然;人类历史的发展当循序渐进,不可跳跃。其这样宣传进化论思想的目的是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理论依据。

易错点

此题的易错点在于不能把握材料的全面信息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7.近代北京民风保守,19世纪末人力车引入之初,人们不愿接受。据记载:“当时人都不肯雇佣,妇女尤以坐人力车为羞耻。”但不久人们发现人力车轻便、快捷、价廉,远过于通行骡车,“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加。人力车厂也随之各处林立,营业甚为发达。”这说明

A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

B近代北京的交通日益发达便利

C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D民众生活受政治局势影响巨大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中“近代北京民风保守,19世纪末人力车引入之初,人们不愿接受”到“不久人们发现人力车轻便、快捷、价廉,远过于通行骡车”进而出现“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加。人力车厂也随之各处林立”可以得出答案。A项错在时间上,B项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 D项属于无关项,故正确答案选C项。

考查方向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解题思路

由材料中“近代北京民风保守,19世纪末人力车引入之初,人们不愿接受”到“不久人们发现人力车轻便、快捷、价廉,远过于通行骡车”进而出现“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加。人力车厂也随之各处林立”可以得出答案。A项错在时间上,B项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 D项属于无关项,故正确答案选C项。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材料信息对应的时间点把握不准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9.钱玄同1913年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但不几年,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这说明

A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B发展教育必先实现共和

C钱玄同对儒学态度摇摆不定

D儒家思想在中国影响深远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我们可以看出钱玄同从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宣扬共和必须排斥孔经,从侧面反映出儒家传统观念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故选D项。A项、B项都是无关项,C项不合史实,都应排除。故正确答案选D项。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信息我们可以看出钱玄同从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宣扬共和必须排斥孔经,从侧面反映出儒家传统观念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故选D项。A项、B项都是无关项,C项不合史实,都应排除。故正确答案选D项。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不能抓住材料中态度变化所围绕的核心信息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0.民国初年,上海宝山县盛桥里“商业以棉花为大宗,旧时轧花多用小车,每日花衣多者十余斤,少者七八斤。近年用外国轧车,每车一日可轧花六七十斤,更有驾车轧花,事半功倍”。这说明了

A棉织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

B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棉花成为上海市场主要商品

D洋货倾销受到了明显抑制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旧时轧花多用小车”“ 近年用外国轧车”等信息,反映出民国初年采用外国机器轧花机车促进棉织业的发展的情景,故答案应选A项。B项、D项为无关项,C项材料中无法体现。

考查方向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工业化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旧时轧花多用小车”“ 近年用外国轧车”等信息,反映出民国初年采用外国机器轧花机车促进棉织业的发展的情景,故答案应选A项。B项、D项为无关项,C项材料中无法体现。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想当然的以为棉织业一定是民族资本主义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由此可见“殷周间之大变革”

A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

B与后世王朝的更替本质相同

C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中“殷”指商朝,“周”指西周,材料信息明确“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与“自其里言之”的不同特征,突出强调周代制度与商代制度的区别。根据所学,周分封制取代商代方国制,使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的地方方国体系趋向严密的分封统治格局。B项、C项不合材料主旨,D项是秦郡县制的影响。所以正确答案选A项。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中“殷”指商朝,“周”指西周,材料信息明确“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与“自其里言之”的不同特征,突出强调周代制度与商代制度的区别。根据所学,周分封制取代商代方国制,使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的地方方国体系趋向严密的分封统治格局。B项、C项不合材料主旨,D项是秦郡县制的影响。所以正确答案选A项。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

1.不能正确理解材料信息,误选B项、C项;

2.对基础知识把握不准误选D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儒家精神比较温和,可说是反对贵族的右派;墨家较激烈,可说是左派。……惟从另一面看,右派皆积极而向前,因其比较温和,得保持乐观故。而左派常偏于消极与倒转,因其比较激烈,易限于悲观故。”以下派别中属于作者所指的“左派”的是

A法家

B道家

C阴阳家

D纵横家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左派常偏于消极与倒转”可以推断是道家。根据材料观点法家、阴阳家、纵横家都属于右派,故需排除,正确答案选B项。

考查方向

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信息“左派常偏于消极与倒转”可以推断是道家。根据材料观点法家、阴阳家、纵横家都属于右派,故需排除,正确答案选B项。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易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4.乾隆五年,大臣胡定上奏曰:“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入盈千万石。”上述现象对清代工商业的影响是

A造成农民贫困市场狭小

B促使工商业向乡村渗透

C扩大了手工业生产规模

D导致了工商业资金的流失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我们可知因为商贾们把钱都投入到了土地购置中,很多资金都没有用于去发展工商业。由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经商风险大,商人经商赚的钱往往用于买田置地,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A项、B项与材料无关,C项与材料题意相反。

考查方向

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解题思路

由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经商风险大,商人经商赚的钱往往用于买田置地,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活跃和资本主义萌发的发展状况掌握不全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8.宣统皇帝即位后,醇亲王摄政,缅甸《天南新报》就此事刊出“摄政王兴,摄政王亡,清国兴亡两摄政”的联文征对,同盟会《美洲少年周报》刊出“驱胡者豪,驱胡者杰,汉家豪杰再驱胡”的对句。这表明

A满清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B革命派驱胡目的是恢复汉族政权

C暴力革命成为大势所趋

D革命派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同盟会”“驱胡者豪,驱胡者杰,汉家豪杰再驱胡”等关键信息即可得出答案。A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时间不符;B项不符合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革命的要求;C项是戊戌变法失败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教训,也应排除,故选D项。

考查方向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同盟会”“驱胡者豪,驱胡者杰,汉家豪杰再驱胡”等关键信息即可得出答案。A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时间不符;B项不符合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革命的要求;C项是戊戌变法失败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教训,也应排除,故选D项。

易错点

此题易错点在于对材料信息把握不准确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1.1920年—1946年间,潘鸿声先生先后到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北、河南、山东、甘肃、陕西等地访问并搜集了2046户农户的农具使用资料,发现“在构造和形制上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改进”。由此可以推断

A中国固有传统经济结构没有变化

B西方近代农业机械对中国农业影响有限

C工业革命并没有影响中国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没有动摇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1920年—1946年间”在我国多地农户的农具“在构造和形制上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改进”,可以做出“西方近代农业机械对中国农业影响有限”的推断。A项、C项、D项表述都过于绝对化,全部排除,故正确答案选B项。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信息“1920年—1946年间”在我国多地农户的农具“在构造和形制上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改进”,可以做出“西方近代农业机械对中国农业影响有限”的推断。A项、C项、D项表述都过于绝对化,全部排除,故正确答案选B项。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近代经济基础知识把握不牢固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2.抗战爆发后,象征着民族国家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被引入根据地。1946年元旦,延安各界欢庆新年,全城屋顶飘扬着国旗。之后的“二七”纪念日、元宵节,不论是中共控制牢靠的巩固区还是新解放的地区,悬挂国旗俨然是根据地节日庆祝必不可少的元素。这说明

A抗战结束后,共产党仍服从国民党统治

B国旗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象征

C抗战结束后,共产党努力维护国共合作

D根据地人民对内战没有任何准备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抗战爆发后” 国旗被引入根据地,“1946年元旦” “延安各界……中共控制牢靠的巩固区还是新解放的地区,悬挂国旗俨然是根据地节日庆祝必不可少的元素”体现出中共对国共合作以及对维护和平的诚意,故正确答案选C项。ABD表述不合史实。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合作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抗战爆发后” 国旗被引入根据地,“1946年元旦” “延安各界……中共控制牢靠的巩固区还是新解放的地区,悬挂国旗俨然是根据地节日庆祝必不可少的元素”体现出中共对国共合作以及对维护和平的诚意,故正确答案选C项。ABD表述不合史实。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共合作的关系不理解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6.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明确提出了“哲学王”的思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付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柏拉图提出这一思想的背景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暴露

B雅典民主正处于鼎盛时期

C雅典的政治民主化改革尚未彻底完成

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柏拉图生说在公元前五世纪晚期至四世纪中期,此时雅典民主政治走向没落的阶段。B项在伯利克里统治的黄金时期,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初, C项表述不符合柏拉图生活的时期,D项是梭伦改革的背景,故正确答案选A项。

考查方向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柏拉图

解题思路

对柏拉图 “贤人治国”思想的认识:主张哲学家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是正确的,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柏拉图主张“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可有两种观点:如果认同柏拉图对人类知识分层的观点,哲学家应该属于最高层次,那么题中的观点是正确的。 从唯物史观角度说,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如果哲学家成为王就没有了阶级斗争及利益的争夺,就现实而言是不可能的。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柏拉图生活的时间点不清楚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8.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拒绝答复议会的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A王权与法律的关系是当时英国政治面临的焦点问题

B查理一世具有明显的君权神授、社会契约的思想

C议会的权威已经超越国王成为英国的权力中心

D国王的存废问题成为议会讨论的重要议题

正确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文字“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说明查理一世突出强调君权神授、君权至上的思想观念;从“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说明双方斗争的角度集中在国王与议会的关系以及国王与法律的关系方面。故正确答案为A项。B项错在社会契约,C项根据时间“1649年”可以推断材料显示的现象处在英国君主立宪确立前,所以排除C项。D项不合史实。

考查方向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

解题思路

材料中的信息“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体现了查理一世君权神授、君权至上的观点。议会认为查理一世“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则“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体现了国王和议会的矛盾;据材料信息“古老的合法血缘”“非法的新权威”和所学可知,议会拥有立法权,查理一世拒绝服从议会的审判,体现了国王与法律的矛盾。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

1.对历史基础知识把握不清,误选B项、D项;

2.对材料中解题点把握不准误选C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9.表格是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单位:百分率)。据此可以推知

A19世纪30年代之前,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B日本的工业化水平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C英国工业优势地位的确立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D康乾时代中国与欧洲的力量对比处于大体平衡状态

正确答案

D

解析

近代中国的经济在世界上的比重呈现出不断降低的趋势。工业革命前,中国的产品在世界上的比重相对较高,但是工业革命后,西方采用大机器生产,生产效率提高,中国还是固守在传统的小农经济的范畴之下,以至于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根据表格信息我们可以推断出D项正确。A项错在了“工业化”,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始于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B项错在了“停滞”,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资本主义工业化迅速发展,之所以占有份额较小在于当时的日本当时面临的世界工业生产与贸易形势。C项错在了“第二次”,应该是“第一次”。故正确答案选D项。

考查方向

工业革命

解题思路

近代中国的经济在世界上的比重呈现出不断降低的趋势。工业革命前,中国的产品在世界上的比重相对较高,但是工业革命后,西方采用大机器生产,生产效率提高,中国还是固守在传统的小农经济的范畴之下,以至于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根据表格信息我们可以推断出D项正确。A项错在了“工业化”,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始于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B项错在了“停滞”,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资本主义工业化迅速发展,之所以占有份额较小在于当时的日本当时面临的世界工业生产与贸易形势。C项错在了“第二次”,应该是“第一次”。故正确答案选D项。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教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0.下图是近代以来世界工业生产发展示意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a时期美德工业优势越来越大

Bb时期的发展得益于国际局势的稳定

Ca、b两时段的发展都得益于科技进步

D该图体现了全球各地联系越来越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纵横坐标所对应的材料信息,可以得出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世界工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影响。A项a时期所对应的时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期英国的工业优势遥遥领先;B项b时期对应的是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期间先后发生两次世界大战,所以B项表述不合史实。D项表述不合材料主旨,故也应该排除。正确答案选C项。

考查方向

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纵横坐标所对应的材料信息,可以得出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世界工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影响。A项a时期所对应的时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期英国的工业优势遥遥领先;B项b时期对应的是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期间先后发生两次世界大战,所以B项表述不合史实。D项表述不合材料主旨,故也应该排除。正确答案选C项。

易错点

此题易错点在于对教材知识掌握不牢固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3.到1957年,我国国有制企业每一职工占有的全部资金由2878元上升到4416元,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52年的43.1%上升到56.7%,农业总产值由56.9%下降到43.3%,重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由35.5%上升到45%。这表明

A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C国家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D中国经济建设照搬了斯大林体制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时间“1957年”“国有制企业职工占有资金”上升,“ 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上升,“农业总产值”下降“重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上升,反映出工农业结构比重发生重大变化,故选择正确答案B项。ACD项为无关项,需排除。

考查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时间“1957年”“国有制企业职工占有资金”上升,“ 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上升,“农业总产值”下降“重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上升,反映出工农业结构比重发生重大变化,故选择正确答案B项。ACD项为无关项,需排除。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易受教材中习惯性思维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这是全国工作着力点转移后实现现代化的第一个大战役。对比1960年“八字方针”,两者提出的相似背景是

A“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B自然灾害导致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

C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严重失调

D“左”倾错误得到有效抑制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时间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960年”来解题即可。A项表述在文革时期,B项表述对应1960年八字方针,D项表述对应1978年以来,故正确答案选C项。

考查方向

现代中国-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时间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960年”来解题即可。A项表述在文革时期,B项表述对应1960年八字方针,D项表述对应1978年以来,故正确答案选C项。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教材知识掌握不牢固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5.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上一度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这反映出

A对外开放政策日益深入人心

B开始着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国企改革正逐步走向市场

D民众完全接纳市场经济观念

正确答案

C

解析

砸“三铁”是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的考查。不再保留“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说明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机制转型,材料信息体现出国有企业改革在摸索中不断走向市场,故选C项。对外开放政策日益深入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促进了思想解放,A项与材料信息主旨意思不符,材料强调的是对内改革问题。B项中的“开始”不正确,1984年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项中的“完全接纳”与史实不符。

考查方向

现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解题思路

砸“三铁”是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的考查。不再保留“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说明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机制转型,材料信息体现出国有企业改革在摸索中不断走向市场,故选C项。对外开放政策日益深入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促进了思想解放,A项与材料信息主旨意思不符,材料强调的是对内改革问题。B项中的“开始”不正确,1984年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项中的“完全接纳”与史实不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

1.对材料主旨意思把握不准,误选A项,D项;

2.对教材知识掌握不牢固,特定的时间点不清楚误选B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7.马丁·路德提出:“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对于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利。”这一主张在当时最主要的积极意义在于

A破除了人们对宗教神学的迷信

B顺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C有利于各民族国家的形成

D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特权

正确答案

D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我们都是祭司”,这一观点否定了教会和教士作为连结神和 信徒之间的代言人的特权地位,剥下了教士神圣的外衣,体现了人与人的平等。宗教改革时期宗教改革家仍然推崇对上帝基督的信仰,因此排除A项;B项、C项虽然是宗教改革的积极影响,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正确答案选D项。

考查方向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因信称义”

解题思路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我们都是祭司”,这一观点否定了教会和教士作为连结神和 信徒之间的代言人的特权地位,剥下了教士神圣的外衣,体现了人与人的平等。

易错点

此题易错点在于:

1.模糊材料主旨意思,误选B、C项;

2.对教材中宗教改革基础知识把握不牢固,误选A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1.1912年,高尔基在致孙中山的信中写到:“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目标就是

A摆脱压迫,取得民族独立

B击退外国干涉,保卫新生政权

C推翻沙皇专制,建立民主政权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退出一战

正确答案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目标指的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故选C。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解题思路

依据所学知识,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目标指的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故选C。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不能把握解题点“1912年”时间点而出错。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3.1991年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之一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曾写道:“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材料的主旨是

A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B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C“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D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正确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评价是两面性的,学生要学会阅读、分析材料,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总结出结论。材料中一方面认为冷战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造成了部分冲突,国际形势紧张,但另一方面又指出在双方的制衡下,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更促使双方大力发展科技,推动了科技的发展。A、B、D项虽然是材料中的意思但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正确答案选C项。

考查方向

冷战中的对峙-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解题思路

材料中的评价是两面性的,学生要学会阅读、分析材料,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总结出结论。材料中一方面认为冷战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造成了部分冲突,国际形势紧张,但另一方面又指出在双方的制衡下,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也促使双方大力发展科技,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材料强调的更重要的是同时在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材料主旨意思把握不准确,误选A、B、D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2.右图中的小说塑造了土改时被枪毙、在阴间为自己喊冤的一个地主,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小说正是通过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下列与其文学流派相似的是

A《战争与和平》

B《百年孤独》

C《悲惨世界》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了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特点。由题目中的信息“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通过他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可知此应为加入神话、传说等使作品获得了魔幻般效果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A项属于现实主义作品, B项属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C项属于浪漫主义作品,D项属于苏联现代文学作品。故选B项。

考查方向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解题思路

由题目中的信息“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通过他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可知此应为加入神话、传说等使作品获得了魔幻般效果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材料信息反映了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特点。A项属于现实主义作品, B项属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C项属于浪漫主义作品,D项属于苏联现代文学作品。故选B项。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教材知识掌握不牢固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4.美国时间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SDR货币篮子由原来的4种货币相应扩大至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5种货币。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权重分别为41.73%、30.93%、8.33%、8.09%。人民币的权重仅次于美元和欧元,位列第三。下列有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错误的是

A其资金可用于国际间金融与货币领域的合作

B对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协助其经济的复兴与建设

C美国在SDR货币篮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此举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基本概念的认知能力。根据材料“SDR货币篮子中各货币的权重分别是美元41.73%、欧元30.93%、人民币10.92%、日元8.33%、英镑8.09%”表明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推断A项正确,而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路上,2015年11月30日是载入史册的一天: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的决定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是对中国在过去多年来在改革其货币和金融体系方面取得的成就的认可。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持续推进和深化将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充满活力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这又会支持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通过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通过提供短期贷款,协助成员国解决其国内经济困难,以平衡国际收支的逆差;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是世界银行的宗旨。故正确答案选择B项。

考查方向

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基本概念的认知能力。根据材料“SDR货币篮子中各货币的权重分别是美元41.73%、欧元30.93%、人民币10.92%、日元8.33%、英镑8.09%”表明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推断A项正确,而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路上,2015年11月30日是载入史册的一天: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的决定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是对中国在过去多年来在改革其货币和金融体系方面取得的成就的认可。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持续推进和深化将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充满活力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这又会支持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而误选。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材料一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这种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国家模式并非一日建成,……对于专制者来说,想要维持集权统治,必须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宏观经济制度模式这四个方面完成制度建设。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集权政体的“大厦”。 

                  ——摘编白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大基本制度”在西汉的表现。

26.材料二 

  任何有现代意识的扩张主义者回顾诸如此类的成长和创造力时,可以想象到,宋代中国若自由发展下去,将可能主导航海世界,从而改写历史。这当然是想入非非了,但也再度提出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阻滞了艾尔文(Elvin,1973)所说的中国的“中古时期经济革命”继续发展?答案容易指向异族侵略者,指蒙古灭宋是阻挠宋人走向近代之路的罪魁祸首。但是我们随即可以知道,原因是不止一个的。

——摘编自费正清《费正清论中国:中国新史》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时期经济革命”的表现,并分析阻滞它继续发展的原因。

27.材料三  

  中世纪晚期,东方社会并未出现西方的那种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新的文化群体与思想观念缺乏适合于植根的社会土壤,思想启蒙可谓遥遥无期。虽说中世纪晚期的东方国家(注:指中国)也不乏革新主张,但都采取了纵向复古的价值取向。这样的取向虽然寓含着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不可能达到西方人文主义者的那种“复古求解放”的目标,因而始终不能对旧的文化传统实现近代社会所期盼的实质性自我超越。

——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世纪晚期的主要“革新主张”,分析不能实现“实质性超越”的原因。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郡国并行、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察举征辟制;重农抑商,盐铁官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运用的能力,解答本题必须依据材料中“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宏观经济制度模式”,重点抓住“加强中央集权”逐一分析归纳。回顾已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考查方向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运用的能力,解答本题必须依据材料中“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宏观经济制度模式”,重点抓住“加强中央集权”逐一分析归纳。回顾已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知识迁移能力,学生对教材知识掌握混淆容易出现知识错位而失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表现:市镇开始出现;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出现街市、晓市和夜市,乡村允许设市贸易;与少数民族的榷场贸易频繁;海外贸易活跃;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市民阶层壮大,出现了娱乐场所。原因: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理学的兴起。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只需要牢牢把握“宋代” 这个时间点,首先指出“中古时期经济革命”的表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宋代的“商业革命”,而后对宋代为何不能走向近代的原因从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关系等方面加以分析即可。

考查方向

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只需要牢牢把握“宋代” 这个时间点,首先指出“”的表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宋代的“商业革命”,而后对宋代为何不能走向近代的原因从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关系等方面加以分析即可。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

1.对教材知识掌握不牢固,在第一小问回答上容易出现知识遗漏;

2.对于原因的表述容易出现重复性表述而影响评分。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主张:政治上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文化上批判宋明理学,追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提倡经世致用。原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危机严重;小农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政策阻碍;思想文化专制,八股取士钳制思想,纲常礼教扼杀人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中“虽说中世纪晚期的东方国家(注:指中国)也不乏革新主张”联系明清之际的批判儒学即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表述;再根据“东方社会并未出现西方的那种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新的文化群体与思想观念缺乏适合于植根的社会土壤,思想启蒙可谓遥遥无期”从我国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即: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策略等方面进行解析。

考查方向

古代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中“虽说中世纪晚期的东方国家(注:指中国)也不乏革新主张”联系明清之际的批判儒学即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表述;再根据“东方社会并未出现西方的那种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新的文化群体与思想观念缺乏适合于植根的社会土壤,思想启蒙可谓遥遥无期”从我国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即: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策略等方面进行解析。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不能有效地进行定位“中世纪晚期”而失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料来源:杨英杰《延川县禹居区三乡的阶级关系及人民生活》,《共产党人》第3期注释:“知识分子”是小学教师。

28.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表格进行历史阐释。(要求: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土地革命后,该乡阶级成分的变化体现了该地区社会的进步。具体表现为:农村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商业获得发展;教育事业取得进步。这一变化出现的表明:中国共产党仍然坚持土地革命路线;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使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陕甘宁边区政府注重根据地的建设。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新史料、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数据表格通过在某一方面或领域中某一时段或某一时期统计数据的变化、对比,来反映历史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特征,揭示历史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运用数据表格材料创设选择题题干的情景,并根据所用材料设置备选项,这类题的构成可称为数据表格型材料选择题。它可以考察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做出综合性判断,从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时间的变化而出现的阶级构成比例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出“延安革命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社会的进步”,一定要注意现象和实质的有机结合。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新史料、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数据表格通过在某一方面或领域中某一时段或某一时期统计数据的变化、对比,来反映历史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特征,揭示历史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运用数据表格材料创设选择题题干的情景,并根据所用材料设置备选项,这类题的构成可称为数据表格型材料选择题。它可以考察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做出综合性判断,从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时间的变化而出现的阶级构成比例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出“延安革命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社会的进步”,一定要注意现象和实质的有机结合。

易错点

本题难度较大。本题易错点在于:

1.对表格类史料的解读能力缺乏;

2.对材料中时间定位不能很好地联系所学知识;

3.对于历史阐释类试题的基本格式掌握不好。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近年来,福利制度建设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9.材料一 

  16世纪以前英国穷人的救济问题多是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国家并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相反,视贫因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经常制定惩治流浪者(大多是失地的农民)的血腥法律,并引起农民的强烈反抗。这种情况下,为稳定社会秩序,1601年都铎王朝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把贫民区分为三种(1)强壮有力而不愿工作的(2)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3)不幸而找不到工作的。第一种贫民不能得到任何救济,他们要接受强制劳动,对拒绝工作的人则要被关入惩戒所,为酷刑所惩罚甚至被处死。第二种无劳动能力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对第三种不幸找不到工作的人规定济贫官有帮助其找到工作的义务。 

——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英国福利制度的特点。

30.材料二  

  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公平”是指社会成员收入的均等化,“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配置。进入20世纪70年代,沉重的福利负担,降低了经济发展速度,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福利制度下消失地无影无踪。……福利机制作为社会再分配的形式,其直接目标有时并不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而是达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平衡。而这种不顾效率的平衡,在有些条件下则成为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羁绊。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起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成游行不断发生。    

——林延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述评》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福利制度造成的问题。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远?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特点:逐渐把福利制度作为政府的义务;以立法形式推动福利制度建设;最初的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有针对性的选择救济对象;福利制度起步较早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中“国家并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 为稳定社会秩序”“ 经常制定惩治流浪者(大多是失地的农民)的血腥法律”“ 16世纪以前英国穷人的救济问题多是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可以得出“逐渐把福利制度作为政府的义务;以立法形式推动福利制度建设;最初的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有针对性的选择救济对象;福利制度起步较早等”“ 由教会负责实施到政府组织实施”等特点。

考查方向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制度的建立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中“国家并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 为稳定社会秩序”“ 经常制定惩治流浪者(大多是失地的农民)的血腥法律”“ 16世纪以前英国穷人的救济问题多是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可以得出“逐渐把福利制度作为政府的义务;以立法形式推动福利制度建设;最初的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有针对性的选择救济对象;福利制度起步较早等”“ 由教会负责实施到政府组织实施”等特点。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材料信息提取不全而失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问题:过分关注公平导致效率低下;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降低。认为:福利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福利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时改革;福利政策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民众既要照顾眼前利益又要着眼于长远利益。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评价历史问题、历史现象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沉重的福利负担,降低了经济发展速度,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福利制度下消失地无影无踪”“ 这种不顾效率的平衡,在有些条件下则成为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羁绊”可以找到西方福利制度发展的弊端。第二小问是开放性历史问题,需要联系实际特别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来解题。

考查方向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演变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学生评价历史问题、历史现象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沉重的福利负担,降低了经济发展速度,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福利制度下消失地无影无踪”“ 这种不顾效率的平衡,在有些条件下则成为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羁绊”可以找到西方福利制度发展的弊端。第二小问是开放性历史问题,需要联系实际特别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来解题。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

1.解题马虎,不能定准材料设问;

2.对材料解读不全;

3.对第二小问的回答过于宽泛或无话可说。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