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1.一位古希腊人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在其著作中记述了希波战争的始末。他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根据所学的知识,右侧表格①②处分别填上(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迁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5.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7.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9.中国历史上,与秦、南朝齐、宋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0.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魏国所辖地区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4.乾隆自称有“十全武功”。他的主要“武功”包括(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5.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这反映他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6.法国将领在1919年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其主要依据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7.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8.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9.某学生要完成一篇有关二战人物的作业,在搜集史料。下列属于第一手材料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0.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1.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2.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3.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4.
①90年前的 7月23日;
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
③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5.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后经过新政府的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75%、20%、80%等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该新政府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6.“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7.“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8.“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9.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0.夏朝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有关记载多为转手材料,有些具有传说性质,所以夏的存在引起学者的怀疑。二里头遗址发现后,怀疑的看法逐渐减少。这是因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知识点
31.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正确答案
解析
知识点
32.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
正确答案
解析
知识点
33.下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其主旨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知识点
34.两张判决书
在古巴比伦和古罗马,法官对同一案件的判决会大相径庭。
问题:
(1)这两份判决分别依据下列哪部法律?
①《民法大全》
②《汉穆拉比法典》
判决一:__________
判决二:__________
(2)以今日之见,你觉得哪种判决较合理?说出你的理由。
正确答案
(1) 判决一:②;判决二:①
(2)答案1:给出判断,并能从材料中提炼理由。判决二合理。其一,新房是乙建造的,同乙之子无关,法官严守“罪行不能继承”的原则;其二,在乙未做自辩前,法官严守证据原则。视其无罪。这反映了讲理性、重证据的法治精神。判决二合理。判决一依据同态复仇将乙之子处死,不如判决二重视人的基本权利。此外,判决一在断案时也不如判决二那样重视证据。以今日的眼光来看,依据理性的原则而不是习俗更加符合法治精神。
答案2:给出判断,并就案情本身进行分析。
判决二合理。新房是乙建造的,同乙之子无关,况且新房倒塌也不一定是乙的错误。
答案3:绐出判断,但未结合具体材料陈述理由。 判决二合理。它反映了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5.选官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问题:
(1)按示例填写表格。
(2)简要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
正确答案
(1)
①世卿世禄制;
②推举制;
③考试成绩。
(2)答案1:回答符合史实。
论据答案1:能全面评述两种选官制度的利弊得失。 就推举制而言,推荐者若出于公心,举贤不避亲,也能选拔到优秀的人才,但它容易使推举人与被推举人之间结成特殊的施恩、报恩关系。就科举制而言,普通士人原则上皆可参加考试,扩大了统治基础,但若考试内容不恰当,也不能反映出真才实学。
答案2:单方面评述两种选官制度的利或弊。
组织 答案1:叙述连贯成结构。 答案2;叙述较连贯。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6.时代与史家
社会文化,时有更新;史家智识,遂以变迁。试以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为例,叙述中国史家治史理念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原因。
正确答案
答案1:能围绕与问题关联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从司马迁到司马光:社会背景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进一步加强,统治者对史学编纂的控制不断强化;治史目的上,从探索天道和人事的关系转向为帝王提供历史经验。取材和体裁上,从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纪传转向以政治军事为主的、以朝代兴亡为主线的历史编 年,治史立场日益转向统治者。从司马光到梁启超:社会背景上,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革转型。历史学亦由传统史学 向现代史学转变;治史目的上,从为帝王提供历史经验转向为一般民众提供借鉴;取材更强调多样化,强调历史进化观,以全体国民为读者对象。
答案2:仅运用边缘性知识进行回答。(按与题意相符程度赋分) 《史记》的具体内容:《资治通鉴》的具体内容:梁启超“新史学”的具体内容等。
组织 答案1:叙述两组变迁关系。答案2:仅叙述一组变迁关系。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7.—份护照
《天津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从领事馆取得护照,经当地海关道盖印,即可凭此护照进入内地游历。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
本领事遵行两国议定和约章程第八款,内载:准许法国人请照赴内地游历等因。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庶臻妥协,以示照给本咸遵约章毋违,永垂不朽也。
问题:
(1)除法国外,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的还有哪些国家?
(2)你认为当时外国人持这类护照游历有哪些弊端?
正确答案
(1)答案1:填写了符合史实的3个国家。英、美、俄
答案2:填写了符合史实的2个国家。
答案3:填写了符合史实的1个国家。
(2)答案1:能结合护照中的信息分析弊端。
护照上所填游历地区很广,也没有确定的有效期,等于让外国人持此一照,周游全国,为其侵略活动提供方便;护照上要求地方官“随时照料”的措辞十分含混。给外国人敲诈地方官吏提供了口实;护照上要求地方官对外国人“宾礼相待”,却只字未提外国人进入内地应遵守的法律和义务,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难以裁办。
答案2:未结合护照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有利于西方人自由传教,为其发动侵华战争作好准备,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8.辛亥革命
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有关辛亥革命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
正确答案
答案:标题部分
①
答案1:从材料中提取了两方面的信息,概括确切。
·一次保守与激进的革命
·一场未完成的革命
答案2:从材料中提取了单方面的信息或语意含糊。
·一场伟大的革命
·辛亥革命百年祭
观点部分
③
答案l:提炼出与史实一致的观点。
·以西方近代文明礼仪取代传统陋习
·提倡人人平等
⑤
答案1:提炼出与史实一致的观点。
·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政权没有解决原有的社会问题
史实部分
②
答案1:举出与观点一致的史实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创立民国
④
答案1:举出与观点一致的史实。
·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
·北洋军阀掌控中央政权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9.工业年代
材料一: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
材料二: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
材料三: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丝车仅一百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采办。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
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什么特点?
(2)你能从材料二中提取到哪些信息?
(3)材料三中的丝厂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看法。
正确答案
(1)
答案1.能发现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征。
·从两次工业革命之同的比较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更大。
答案2:仅描述曲线的变化情况。
·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提高
(2)
答案1:能在数据之间建立起两组关联,并描述其特征。
·19世纪30年代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中所占份额高于英国,到20世纪初已落后于英国
·20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
答案2:能在数据之间建立起一组关联,并描述其特征。
·20世纪初英国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
答案3:分别描述各国产品的份额变化情况。
·英美产品在世界产量中的份额不断上升,中国的份额不断下降
(3)
答案1:从材料中找到两个变化。
·工厂规模逐渐扩大;产品对外销路逐渐畅通。
·丝车数量从100部增至900部;从兜售到采办。
答案2:从材料中找到一个变化。
·工厂规模逐渐扩大
(4)
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材料进行论述。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抽象视角,如工业革命与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工业革命的双重后果。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答案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