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潮州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2.如图是一个家族的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家系中患者都是男性,但是该遗传病一定不是伴Y遗传

B分析系谱图,能够确定的是该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C若Ⅱ-6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则该病一定为伴X隐性遗传病

D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则Ⅲ-7和Ⅲ-8婚后所生男孩的患病概率是1/4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Ⅱ-5和Ⅱ-6正常而Ⅲ-9患病,推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B正确。虽然家系中患者都是男性,因为Ⅲ-9是患病男性,其父亲Ⅱ-6正常,所以该遗传病一定不是伴Y遗传,A正确。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Ⅱ-6为正常男性,基因型为XBY,一定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9基因型为bb,Ⅱ-5和Ⅱ-6的基因型均为Bb,一定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C正确。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则Ⅲ-7基因型为bb,Ⅲ-8的基因型为BB或Bb,概率分别为1/3、2/3,则他们婚后所生男孩的患病概率是,而不是1/4,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人类遗传病,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1、分析系谱图,推断该遗传病可能的遗传方式。2、根据各个选项提供的情境进行分析判断。

易错点

1、本题易在分析A选项中的“一定不是”时发生错误,易忽视选项本身是否定。2、本题不容易正确计算Ⅲ-7和Ⅲ-8婚后所生男孩的患病概率。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素可直接参与代谢促进植株细胞分裂

B脱落酸能够延缓叶片的衰老和促进果实脱落

C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

D赤霉素可用于改良生产啤酒的传统方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调节生命活动,但并不直接参与代谢活动,A错误。脱落酸能够促进叶片的衰老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B错误。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C错误。传统方法生产啤酒时必须利用大麦芽产生的α-淀粉酶,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从而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改良生产啤酒的传统方法,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植物激素的作用,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回忆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其应用,判断各个选项。

易错点

本题易在赤霉素的应用上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下列关于细胞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其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B没有核膜的细胞在积累无机盐离子时,消耗的能量不是由线粒体提供的

CATP和ADP都是高能磷酸化合物,都能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形成

D细胞膜和染色体的组成元素都有C、H、O、N、P,但染色体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正确答案

A

解析

结核杆菌虽然是胞内寄生菌,但它是原核生物,有核糖体,可以独立合成蛋白质而不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其蛋白质,A错误。没有核膜的细胞即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不是由线粒体提供的,B正确。ATP和ADP都含有高能磷酸键,都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叶绿体光反应形成ATP,暗反应消耗ATP形成ADP;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形成ATP;线粒体中有DNA,可以进行DNA的复制、转录及蛋白质的合成,消耗ATP形成ADP,C正确。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含C、H、O、N、P)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而D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但染色体没有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化合物、细胞代谢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结合细胞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分析各个选项,做出正确判断。

易错点

1、本题易在分析结核杆菌蛋白质合成时发生错误,易忽视结核杆菌有自己的核糖体。2、本题因平时比较注重线粒体形成ATP供能,而不容易理解线粒体发生吸能形成ADP。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3.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时,低倍镜观察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深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B鉴定组织中脂肪的颜色反应实验中,必须使用显微镜

C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可用斐林试剂对产物进行检测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一般应选用发病率较低的多基因遗传病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时,低倍镜观察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A错误。鉴定组织中脂肪的颜色反应实验中,若观察脂肪组织样液,则不需要使用显微镜,B错误。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所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可用斐林试剂对产物进行检测,C正确。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一般应选用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教材中基础的学生实验,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将教材中各个基础实验等知识点联合起来命题。

解题思路

回顾相关实验的基础知识,根据各选项给出的信息,分析判断。

易错点

本题易在脂肪鉴定方法时发生错误,易忽视脂肪组织样液的观察不需要使用显微镜。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4.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B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正确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是T细胞过度激活,即大量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从而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A错误。该病就是T细胞过度增殖导致的,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只能使病情加重,B错误。效应T细胞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其死亡,而不是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C错误。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细胞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1、审题,理解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是T细胞过度激活,即大量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从而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2、依据发病机理及患者体内相关的生理变化,判断各个选项的正误。

易错点

本题易在审题时发生错误,不容易理解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5.下列生命系统的活动中,不是单向进行的是( )

A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

B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

C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的传递和物质的流动

D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

正确答案

A

解析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细胞吸收的水分子数少于细胞失去的水分子数,即水分子的运动是双向的,A正确。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使肽链不断延长,B错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的传递和物质的流动都是单向的,C错误。两个神经元之间形成突触,通过神经递质进行兴奋的传递,而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神经元释放,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所以是单向的,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水分子的跨膜运输、蛋白质合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物质流动和能量传递、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分析各个选项给出的情境,做出正确选择。

易错点

本题易在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时发生错误,易忽视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也有水分子进入细胞。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4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下图是人在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发生的某些调节和代谢过程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三种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a、b、c、d、e表示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物质)。请回答:

12.图1中结构乙表示的器官是______________,物质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细胞质受体和核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图1中c控制d形成的过程一定消耗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控制e形成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14.寒冷时甲通过分泌a促进乙释放b,进一步促进丙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对________(填图中标号)的分泌活动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调节

15.受寒冷刺激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膜电位将变为__________。在体温调节中枢的突触中,信号转换的一般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蛋白质

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双链DNA,d是mRNA,e是催化丙酮酸分解的酶。

结构乙表示垂体,物质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无论细胞质受体还是核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基因的表达、有氧呼吸等过程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人在受到寒冷刺激时的神经和体液调节,解题步骤如下: 1、读图,分析各结构、物质的名称。2、根据各个小题提供的情境,结合所学知识准确作答。

易错点

1、第二问中“c控制d形成的过程一定消耗的有机物”易忽略ATP。2、第三问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容易错误回答成对a、b的分泌活动起抑制作用,忽略应该是相应器官才能进行分泌活动。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TP和四种核糖核苷酸 翻译

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双链DNA,d是mRNA,e是催化丙酮酸分解的酶。

c控制d形成的过程是转录,需要四种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同时消耗由ATP提供的能量,即一定消耗的有机物是ATP和四种核糖核苷酸。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基因的表达、有氧呼吸等过程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人在受到寒冷刺激时的神经和体液调节,解题步骤如下: 1、读图,分析各结构、物质的名称。2、根据各个小题提供的情境,结合所学知识准确作答。

易错点

1、第二问中“c控制d形成的过程一定消耗的有机物”易忽略ATP。2、第三问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容易错误回答成对a、b的分泌活动起抑制作用,忽略应该是相应器官才能进行分泌活动。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甲、乙 (负)反馈

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双链DNA,d是mRNA,e是催化丙酮酸分解的酶。

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种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这里不能回答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因为分泌器官才能进行分泌活动,只能说抑制激素的分泌。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基因的表达、有氧呼吸等过程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人在受到寒冷刺激时的神经和体液调节,解题步骤如下: 1、读图,分析各结构、物质的名称。2、根据各个小题提供的情境,结合所学知识准确作答。

易错点

1、第二问中“c控制d形成的过程一定消耗的有机物”易忽略ATP。2、第三问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容易错误回答成对a、b的分泌活动起抑制作用,忽略应该是相应器官才能进行分泌活动。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外负内正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双链DNA,d是mRNA,e是催化丙酮酸分解的酶。

受寒冷刺激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产生兴奋,兴奋时膜电位将变为外负内正。在突触前膜上,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上,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所以突触中信号转换的一般方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基因的表达、有氧呼吸等过程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人在受到寒冷刺激时的神经和体液调节,解题步骤如下: 1、读图,分析各结构、物质的名称。2、根据各个小题提供的情境,结合所学知识准确作答。

易错点

1、第二问中“c控制d形成的过程一定消耗的有机物”易忽略ATP。2、第三问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容易错误回答成对a、b的分泌活动起抑制作用,忽略应该是相应器官才能进行分泌活动。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1分

研究发现,植物的Rubisco酶具有“两面性”,C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CO2反应,完成光合作用;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O2反应,产物经一系列变化后到线粒体中会产生CO2,这种植物在光下吸收O2产生CO2的现象称为光呼吸。请回答:

7.Rubisco酶的存在场所为                

8.在较高CO2浓度环境中,Rubisco酶所催化反应的产物是            ,该产物完成光合作用还需要                      (物质)。

9.夏季中午,水稻会出现“光合午休”,此时光合作用速率明显减弱,而CO2释放速率明显增强,其原因是                                                  

10.研究表明,光呼吸会消耗光合作用新形成有机物的1/4,因此提高农作物产量需降低光呼吸。某同学提出了如下减弱光呼吸,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①降低温度,②适当提高CO2浓度,不能达到目的的措施是        (填序号),理由是            

11.与光呼吸相区别,研究人员常把细胞呼吸称为“暗呼吸”,从反应条件上看,光呼吸一定需要光,暗呼吸             ;从反应场所上看,光呼吸发生在              中,暗呼吸发生在             中。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叶绿体基质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获取和理解题干信息的问题,题目的难度是逐渐由易到难。

根据题干所给Rubisco酶的作用是“催化C5与CO2反应”,而C5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所以Rubisco酶的存在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细胞呼吸等知识,尤其对学生理解题干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细胞呼吸等,以及学生理解题干信息的能力。解题步骤如下: 1、审题,获取题干信息,理解Rubisco酶的作用、光呼吸的过程及其与光合作用的关系。2、结合问题情境,组织语言科学作答。

易错点

1、第一问中易忽略题干中Rubisco酶的作用而得不到正确结论。2、第三问中由于不能理解题干中有关光呼吸的信息而不能正确分析,不能科学的组织语言表述。3、第五问容易忽视暗反应是由光无光均可以进行,而不是需要黑暗条件。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3 ATP和[H]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获取和理解题干信息的问题,题目的难度是逐渐由易到难。

根据题干信息,C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CO2反应,产物是C3。C3完成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还需要ATP和[H]。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细胞呼吸等知识,尤其对学生理解题干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细胞呼吸等,以及学生理解题干信息的能力。解题步骤如下: 1、审题,获取题干信息,理解Rubisco酶的作用、光呼吸的过程及其与光合作用的关系。2、结合问题情境,组织语言科学作答。

易错点

1、第一问中易忽略题干中Rubisco酶的作用而得不到正确结论。2、第三问中由于不能理解题干中有关光呼吸的信息而不能正确分析,不能科学的组织语言表述。3、第五问容易忽视暗反应是由光无光均可以进行,而不是需要黑暗条件。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O2浓度较高,光呼吸增强,产生的CO2增多(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获取和理解题干信息的问题,题目的难度是逐渐由易到难。

夏季中午水稻会出现“光合午休”,此时光合作用速率明显减弱,是因为光照过强,气温较高,导致部分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而CO2释放速率明显增强,是因为光照增强光反应较强,O2浓度升高,导致光呼吸增强,所以产生的CO2增多。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细胞呼吸等知识,尤其对学生理解题干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细胞呼吸等,以及学生理解题干信息的能力。解题步骤如下: 1、审题,获取题干信息,理解Rubisco酶的作用、光呼吸的过程及其与光合作用的关系。2、结合问题情境,组织语言科学作答。

易错点

1、第一问中易忽略题干中Rubisco酶的作用而得不到正确结论。2、第三问中由于不能理解题干中有关光呼吸的信息而不能正确分析,不能科学的组织语言表述。3、第五问容易忽视暗反应是由光无光均可以进行,而不是需要黑暗条件。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温度降低,酶活性减弱,光呼吸减弱的同时光合作用也减弱,达不到增加作物产量的目的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获取和理解题干信息的问题,题目的难度是逐渐由易到难。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降低温度,与光呼吸有关的酶活性减弱,同时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活性也降低,光合作用也减弱,达不到增加作物产量的目的,所以,①不能达到目的。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细胞呼吸等知识,尤其对学生理解题干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细胞呼吸等,以及学生理解题干信息的能力。解题步骤如下: 1、审题,获取题干信息,理解Rubisco酶的作用、光呼吸的过程及其与光合作用的关系。2、结合问题情境,组织语言科学作答。

易错点

1、第一问中易忽略题干中Rubisco酶的作用而得不到正确结论。2、第三问中由于不能理解题干中有关光呼吸的信息而不能正确分析,不能科学的组织语言表述。3、第五问容易忽视暗反应是由光无光均可以进行,而不是需要黑暗条件。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有光无光均可 叶绿体和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获取和理解题干信息的问题,题目的难度是逐渐由易到难。

“暗呼吸”即细胞呼吸不受光照影响,有光无光均可进行,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光呼吸是指O2浓度较高时,Rubisco酶催化C5与O2反应等过程,其中C5与O2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然后,产物经一系列变化后到线粒体中产生CO2,所以光呼吸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细胞呼吸等知识,尤其对学生理解题干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细胞呼吸等,以及学生理解题干信息的能力。解题步骤如下: 1、审题,获取题干信息,理解Rubisco酶的作用、光呼吸的过程及其与光合作用的关系。2、结合问题情境,组织语言科学作答。

易错点

1、第一问中易忽略题干中Rubisco酶的作用而得不到正确结论。2、第三问中由于不能理解题干中有关光呼吸的信息而不能正确分析,不能科学的组织语言表述。3、第五问容易忽视暗反应是由光无光均可以进行,而不是需要黑暗条件。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下图为科学家在某一生态系统中开展了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1)。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 2)。

16.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___。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                                。弃耕地群落的形成是                  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                        

17.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       关系。该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说明信息传递能够            

18.研究发现,经济植物黑麦草能抑制该入侵物种的生长。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黑麦草幼苗;

②取一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

③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入侵物种幼苗的长势。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19.图2中A表示的能量是                          。 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丰富度 减小 已形成以入侵物种为优势的稳定群落 (该群落中入侵物种占绝对优势) 次生 速度和方向

解析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根据图1可知,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轻度→中度→重度)物种丰富度减小。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是因为该区域已形成以入侵物种为优势的稳定群落,或者说该群落中入侵物种占绝对优势。弃耕地基本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群落的形成是次生演替的结果。分析图1科学家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外来物种的入侵改变了群落演替方向和速度。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群落的机构特征、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实验分析能力。首先审题、读图,获取题干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对题干信息的理解,回答问题。

易错点

1、第一 问中不能正确分析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因为教材中没有讲解优势物种的概念。2、第三问中不能正确分析实验步骤而得不到正确结论。3、第四问对某一营养级的摄入量与同化量的关系理解不透彻。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竞争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竞争光能、水、矿质元素离子等。植物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这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也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群落的机构特征、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实验分析能力。首先审题、读图,获取题干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对题干信息的理解,回答问题。

易错点

1、第一 问中不能正确分析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因为教材中没有讲解优势物种的概念。2、第三问中不能正确分析实验步骤而得不到正确结论。3、第四问对某一营养级的摄入量与同化量的关系理解不透彻。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黑麦草根部是否分泌抑制该入侵物种生长的物质

解析

若黑麦草是通过根部分泌某种化学物质而抑制入侵物种的生长,则其存在于“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 中,与不加“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对照,其实验目的是探究黑麦草根部是否分泌抑制该入侵物种生长的物质。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群落的机构特征、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实验分析能力。首先审题、读图,获取题干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对题干信息的理解,回答问题。

易错点

1、第一 问中不能正确分析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因为教材中没有讲解优势物种的概念。2、第三问中不能正确分析实验步骤而得不到正确结论。3、第四问对某一营养级的摄入量与同化量的关系理解不透彻。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3%

解析

图2有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粪便量等,说明A表示的能量代表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1.05×109-3×108=7.5×108(J/hm2˙a);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次级消费者的摄入量-次级消费者的粪便量=2.44×107-1.9×106=2.25×107(J/hm2˙a),所以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100%,经计算为3%。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群落的机构特征、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实验分析能力。首先审题、读图,获取题干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对题干信息的理解,回答问题。

易错点

1、第一 问中不能正确分析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因为教材中没有讲解优势物种的概念。2、第三问中不能正确分析实验步骤而得不到正确结论。3、第四问对某一营养级的摄入量与同化量的关系理解不透彻。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果蝇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20.摩尔根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用这只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配,F1表现全为红眼。上述果蝇的白眼性状是由   _________   产生的。F1代果蝇随机交配,那么F2的一只雄果蝇体细胞中的    ___   条染色体来自亲本的雄果蝇。

21.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_____________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基本条件。

22.对于果蝇来说,正常情况下XX表现为雌性,而XY表现为雄性。染色体异常形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仅有一条性染色体)的果蝇发育为可育的雄性,而性染色体为XXY的果蝇则发育为可育的雌性。科学家还发现有时会出现两条性染色体融合形成并联(XX、XY)复合染色体。

①用普通野生型雌性灰果蝇(X+X+)和隐性突变体雄性黄果蝇(XaY)杂交,后代均为________果蝇。

②用一只隐性突变体雌性黄果蝇(XaXa)与普通野生型雄性灰果蝇(X+Y)杂交,子代中有的个体胚胎时期死亡,生活的个体雌性均为黄果蝇,雄性均为灰果蝇,显微镜检测发现有的死亡胚胎中出现并联复合染色体。请回答:亲本______(雄、雌)性产生了复合染色体;子代中死亡率为_______。子代存活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基因突变 1~8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一群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确定新的白眼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F1代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8条来自父方,8条来自母方。F1代果蝇随机交配,那么F2的一只雄果蝇体细胞中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F1代雄果蝇,而F1代雄果蝇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亲本的雄果蝇。其他7条染色体可能全部来自F1代雄果蝇,而F1代雄果蝇的这7条染色体中可能全部或部分来自亲本的雄果蝇,也可能全部来自亲本的雌果蝇。所以F2的一只雄果蝇体细胞中的来自亲本的雄果蝇的染色体可能有1、2、3、4、5、6、7、8条,即1~8条。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等遗传学知识及其应用。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果蝇的遗传和变异,解题步骤如下: 1、获取题干信息,分析一群红眼果蝇中偶然出现一只白眼雄果蝇的原因;根据交配情况,分析F2的一只雄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来自亲本的雄果蝇的数目。2、根据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判断F1中雌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分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原因。3、获取题干信息,理解果蝇染色体异常与性别的关系,了解并联复合染色体的形成是偶尔出现的两条性染色体(XX或XY)融合。①运用分离定律,分析普通野生型雌性灰果蝇(X+X+)和隐性突变体雄性黄果蝇(XaY)杂交后代的表现型。②分别假设雌性亲本和雄性亲本发生两条性染色体融合形成并联复合染色体的现象,再结合亲本基因型、杂交结果及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确定发生性染色体融合的亲本,回答相关问题。

易错点

1、第一问中对F2的一只雄果蝇体细胞中来自亲本雄果蝇的染色体数目不会分析。2、第二问中对“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理解不正确得不到正确结论。3、第三问中对果蝇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不理解,无法作答。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解析

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4种配子。测交子代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等遗传学知识及其应用。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果蝇的遗传和变异,解题步骤如下: 1、获取题干信息,分析一群红眼果蝇中偶然出现一只白眼雄果蝇的原因;根据交配情况,分析F2的一只雄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来自亲本的雄果蝇的数目。2、根据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判断F1中雌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分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原因。3、获取题干信息,理解果蝇染色体异常与性别的关系,了解并联复合染色体的形成是偶尔出现的两条性染色体(XX或XY)融合。①运用分离定律,分析普通野生型雌性灰果蝇(X+X+)和隐性突变体雄性黄果蝇(XaY)杂交后代的表现型。②分别假设雌性亲本和雄性亲本发生两条性染色体融合形成并联复合染色体的现象,再结合亲本基因型、杂交结果及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确定发生性染色体融合的亲本,回答相关问题。

易错点

1、第一问中对F2的一只雄果蝇体细胞中来自亲本雄果蝇的染色体数目不会分析。2、第二问中对“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理解不正确得不到正确结论。3、第三问中对果蝇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不理解,无法作答。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灰 ②雌 50% XaXaY、X+O

解析

①用普通野生型雌性灰果蝇(X+X+)和隐性突变体雄性黄果蝇(XaY)杂交,后代基因型为X+Xa、X+Y,均表现灰身果蝇。

②用一只隐性突变体雌性黄果蝇(XaXa)与普通野生型雄性灰果蝇(X+Y)杂交,假设父本发生性染色体融合产生复合染色体,则其产生X+Y、O(无性染色体)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与雌性黄果蝇(XaXa)杂交,子代是X+XaY(雌性灰果蝇)、Xa O(雄性黄果蝇),与实际结果不符,假设错误。因此“子代中有的个体胚胎时期死亡,生活的个体雌性均为黄果蝇,雄性均为灰果蝇”这一实验结果的产生是由于亲本雌性产生了复合染色体,其产生XaXa、O(无性染色体)两种类型的雄配子,与普通野生型雄性灰果蝇(X+Y)杂交,子代有四种情况:X+XaXa、X+O、XaXaY、YO,其中X+XaXa和YO的个体胚胎时期死亡,生活的个体中雌性基因型为XaXaY,均表现为黄果蝇,雄性基因型为X+O,均表现为灰果蝇。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等遗传学知识及其应用。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果蝇的遗传和变异,解题步骤如下: 1、获取题干信息,分析一群红眼果蝇中偶然出现一只白眼雄果蝇的原因;根据交配情况,分析F2的一只雄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来自亲本的雄果蝇的数目。2、根据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判断F1中雌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分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原因。3、获取题干信息,理解果蝇染色体异常与性别的关系,了解并联复合染色体的形成是偶尔出现的两条性染色体(XX或XY)融合。①运用分离定律,分析普通野生型雌性灰果蝇(X+X+)和隐性突变体雄性黄果蝇(XaY)杂交后代的表现型。②分别假设雌性亲本和雄性亲本发生两条性染色体融合形成并联复合染色体的现象,再结合亲本基因型、杂交结果及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确定发生性染色体融合的亲本,回答相关问题。

易错点

1、第一问中对F2的一只雄果蝇体细胞中来自亲本雄果蝇的染色体数目不会分析。2、第二问中对“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理解不正确得不到正确结论。3、第三问中对果蝇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不理解,无法作答。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葡萄是“四大水果”之一,不但营养丰富、用途广泛,还有美容养颜,抗衰老的功效。某兴趣小组对葡萄进行了以下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3.葡萄皮中的红色素是常用的食用色素之一。提取红色素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4.为了纯化获得葡萄皮上的酵母菌,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常用的接种方法是 平板划线法和 ,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需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25.在添加菌种和溶液时,容器中需留出大约1/3的空间,其目的是 ,在发酵后期接种醋酸杆菌后改变_______________条件,会产生果醋。

26.葡萄籽中含有的胶原蛋白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功效。要分离这种胶原蛋白常用______技术,影响该技术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蛋白质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形状等。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萃取法

解析

提取色素常用的方法是萃取法。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果酒果醋的制作、蛋白质的分离等生物技术。

解题思路

回忆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果酒果醋的制作、蛋白质的分离等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根据所给信息,组织语言科学作答。

易错点

1、第二问中易忽略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技术。2、第三问中容易只考虑到醋酸杆菌需要氧气而忽略其发酵温度也与酵母菌不同。3、第四问中蛋白质的分离技术几乎没考过,学生容易误认为高考不考而不能正确作答。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稀释涂布平板法 防止杂菌污染(无菌技术或无菌技术) 高压蒸汽灭菌

解析

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即无菌技术,因此需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果酒果醋的制作、蛋白质的分离等生物技术。

解题思路

回忆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果酒果醋的制作、蛋白质的分离等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根据所给信息,组织语言科学作答。

易错点

1、第二问中易忽略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技术。2、第三问中容易只考虑到醋酸杆菌需要氧气而忽略其发酵温度也与酵母菌不同。3、第四问中蛋白质的分离技术几乎没考过,学生容易误认为高考不考而不能正确作答。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在有氧条件下,使酵母菌迅速繁殖,增加数量 温度和氧气

解析

酵母菌的异化作用是兼性厌氧型,在添加菌种和溶液时,容器中需留出大约1/3的空间,其目的是在有氧条件下,使酵母菌迅速繁殖,增加数量。酒精发酵的适宜温度是18~25℃,在发酵后期进行醋酸发酵,接种的醋酸杆菌是需氧型,且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所以接种醋酸杆菌后需改变温度和氧气条件,才会产生果醋。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果酒果醋的制作、蛋白质的分离等生物技术。

解题思路

回忆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果酒果醋的制作、蛋白质的分离等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根据所给信息,组织语言科学作答。

易错点

1、第二问中易忽略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技术。2、第三问中容易只考虑到醋酸杆菌需要氧气而忽略其发酵温度也与酵母菌不同。3、第四问中蛋白质的分离技术几乎没考过,学生容易误认为高考不考而不能正确作答。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电泳 蛋白质分子量、带电性质(或电荷数量)(答两个才得分)

解析

分离蛋白质常用电泳技术。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因此分离蛋白质时影响电泳技术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蛋白质的分子量、带电性质和形状等。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果酒果醋的制作、蛋白质的分离等生物技术。

解题思路

回忆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果酒果醋的制作、蛋白质的分离等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根据所给信息,组织语言科学作答。

易错点

1、第二问中易忽略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技术。2、第三问中容易只考虑到醋酸杆菌需要氧气而忽略其发酵温度也与酵母菌不同。3、第四问中蛋白质的分离技术几乎没考过,学生容易误认为高考不考而不能正确作答。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