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无锡市2017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的含量在细胞中相对稳定,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

B淀粉、肝糖原、纤维素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相同

C肽链在核糖体合成后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才具备特定功能

DRNA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反应、物质转运等功能

正确答案

C

解析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中很少,但含量相对稳定,A正确。淀粉、肝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B正确。肽链在核糖体合成后,若是分泌蛋白,则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才具备特定功能;若在细胞内起作用,则不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C错误。mRNA具有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少数酶是RNA,具有催化作用;tRNA将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上,具有物质转运功能,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内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细胞代谢、遗传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回顾细胞内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分析各个选项,做出判断。

易错点

1、本题易在分析蛋白质的合成、加工时发生错误,易忽视细胞内起作用的蛋白质不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2、本题易忽略转运RNA的功能。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3.有关物质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

B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葡萄糖跨膜运输都需要能量

正确答案

C

解析

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有主动运输(如人的红细胞吸收K+),也有协助扩散(如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K+外流),A错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属于被动运输,其中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但需要载体,B错误。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需要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有主动运输(进入人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也有协助扩散(进入人的红细胞),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运输的方式,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回顾物质运输方式的基础知识,分析各个选项作出判断。

易错点

本题易在分析无机盐、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时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4.右图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某些物质变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中过程⑤产生的ATP可用于过程⑥中C3的还原

B人体细胞中过程②⑤进行的场所不同,但都能合成ATP

C过程①④⑤都需要氧气的参与才能正常进行

D真核细胞中催化过程①②③的酶都位于细胞质基质

正确答案

D

解析

⑤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⑥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其中C3的还原消耗的能量由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提供,而不是来自细胞呼吸,A错误。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产生ATP;⑤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都能产生ATP,B错误。过程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不需要氧气;④是将酒精氧化成醋酸,需要氧气;⑤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其中第三阶段需要氧气,C错误。真核细胞中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③是无氧呼吸,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等,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结合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过程、场所等基础知识,分析①②③④⑤⑥各个过程,判断选项是否正确。

易错点

本题易在分析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时发生错误,易忽视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3的还原所消耗的ATP来源于光反应阶段。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5.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CaCO3的目的是为了充分研磨,以利于绿叶中的色素的提取

B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条最上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C色素带的宽窄取决于液泡中色素含量的多少

D不同色素带在滤纸上的呈现可以是带状或同心环状

正确答案

D

解析

加入CaCO3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A错误。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条最上方,是因为其在层析液中而不是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B错误。本实验提取的是叶绿体中的色素,而不是液泡中色素,C错误。不同色素带在长形滤纸上的呈现带状,在圆形滤纸上呈现同心环状,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基础知识。

解题思路

回顾“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基础知识,分析各个选项作答。

易错点

本题易在分析CaCO3、二氧化硅等在实验中的作用时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合成都需要经过转录,某些酶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

B酶活性受环境温度影响,所以酶制剂应保存于最适温度

C只要含有某种酶的基因,细胞中就会有相应的酶存在

D90℃高温会使Taq酶(DAN聚合酶)失去催化活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其合成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少数酶是RNA,合成也需要经过转录;某些酶可以通过催化化学反应而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A正确。酶活性受环境温度影响,最适温度条件下酶活性最高,不适于保存酶制剂,低温抑制酶的活性,所以酶制剂应保存于低温条件下,B错误。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只有细胞代谢需要某种酶,相应酶的基因才表达,即细胞中才会有相应的酶存在,C错误。Taq酶就是耐高温的DNA聚合酶,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酶的知识。

解题思路

结合酶的本质、基因表达等知识,分析各个选项,做出判断。

易错点

本题易在分析酶的本质、基因表达时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9.已知小麦的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分别由D、d和T、t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利用下图所示两种育种方法获得抗倒伏抗病的植株,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②③④表示的基因组成分别为Dt、DDTT、ddTT

B两种育种方法都是为了获得ddTT,但所需时间不一样

C图中两种育种方法利用的遗传学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

D图中⑥代表的含义是连续多代自交、选纯的过程

正确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左侧是单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①②是配子,②加倍后形成DDtt,则其基因型为Dt,根据F1基因型确定①为dT,所以③④的基因组成分别为DDTT、ddTT,A正确。据图判断右侧为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单倍体育种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而杂交育种需要的时间比较长,B正确,C错误。杂交育种获得的优良性状的个体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需要连续多代自交、选纯的过程才能获得能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遗传定律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读图分析两种育种方法及过程等,对各个选项做出判断。

易错点

本题易在分析识图分析育种方法时发生错误,易忽视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0.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

B进化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文库的变更过程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引起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共同进化对被捕食者不利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隔离而不是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例如多倍体西瓜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A错误。进化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文库的变更过程,基因文库是指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B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引起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正确。生物与无机环境的共同进化对被捕食者和捕食者都有利,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遗传变异、种群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回顾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知识,对各个选项做出分析判断。

易错点

本题易混淆基因文库和基因库的概念。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右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酶、抗体、激素都在⑦上合成

B结构④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C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①②⑤膜成分更新越快

D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依赖结构⑧的参与

正确答案

A

解析

⑦是核糖体,是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少数酶是RNA、有的激素不是蛋白质(如性激素是脂质),不能再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④是线粒体,只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第一阶段即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正确。①是细胞膜,②是高尔基体,⑤是内质网,其中内质网对分泌蛋白进行初步加工后,通过囊泡转运到高尔基体后进行进一步加工,通过囊泡转运到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所以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①②⑤膜成分更新越快,C正确。⑧是中心体,参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常与细胞代谢、细胞分裂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识图确认细胞内各结构的名称,结合细胞结构、功能的基础知识,分析各个选项,准确作答。

易错点

本题易在分析酶、激素的化学本质时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7.hok基因位于大肠杆菌的R1质粒上,编码产生一种毒蛋白,会导致自身细胞裂解死亡,基因sok也在R1上,转录产生的sok mRNA能与hok mRNA结合,这两种mRNA结合形成的产物能被酶降解,从而阻止细胞死亡。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sok mRNA和hok mRNA碱基序列相同

B当sok mRNA存在时,hok基因不会转录

C不含R1质粒的大肠杆菌可被自身这种毒蛋白杀死

D当sok mRNA不存在时,大肠杆菌细胞可能裂解死亡

正确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干可获得以下信息:sok mRNA与hok mRNA的碱基互补配对;当hok基因存在,而基因sok不存在时,hok基因编码产生一种毒蛋白,会导致自身细胞裂解死亡; sok基因和hok基因都转录时,细胞不死亡;两个基因都位于R1质粒上。所以,sok mRNA和hok mRNA碱基序列不同,A错误。sok mRNA的存在,不影响hok基因的转录,B错误。不含R1质粒的大肠杆菌,也不含sok基因和hok基因,不能产生这种毒蛋白,C错误。当sok mRNA不存在时,如果存在hok基因并表达,则其编码产生的毒蛋白可导致大肠杆菌细胞裂解死亡,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以及结合所学基础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读题获取题干信息,结合转录、碱基互补配对等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对各个选项做出判断。

易错点

本题易在获取、分析题干信息时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8.控制小麦粒色的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R对r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现型有

A4种

B5种

C9种

D10种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两队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的基因型是R1r1R2r2,让R1r1R2r2自交得F2,则F2中的显性基因的数量依次有4个、3个、2个、1个、0个。已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即显性基因越多,颜色越深,显性基因的数量不同颜色不同。所以F2的表现型有5种,B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的累加效应等,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结合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知识,分析F2的基因型,再根据基因型和基因叠加效应,判断表现型。

易错点

本题易在分析基因叠加效应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时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1.犬细小病毒(CPV)单克隆抗体(Cpv McAb)可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侵染及病毒的复制,进而杀灭幼犬体内病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Cpv McAb的制备过程中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B给幼犬注射CPV后,CPV的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发生了体液免疫反应

C在获得能分泌Cpv McAb的杂交瘤细胞的过程中需进行一次筛选

D对杂交细胞培养时,需要无菌无毒环境,且温度、气体环境等条件要适宜

正确答案

C

解析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将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并对融合细胞进行两次筛选,依次筛选出杂交瘤细胞、产生专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A正确,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犬细小病毒(CPV)是抗原,给幼犬注射CPV后,CPV的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发生了体液免疫反应,B正确。对杂交细胞培养,即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无菌无毒环境,且温度、气体环境等条件要适宜,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免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动物细胞培养等,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读题获得题干信息,结合免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基础知识,分析各个选项,作出判断。

易错点

本题易忽略题干中的某些信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3.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某种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类似物的种类是该实验的唯一自变量

B该实验证明激素类似物甲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实验证明乙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是10 mol·L-1

D若探究10μmol·L-1甲、乙对该种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4组实验

正确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乙,即既有激素类似物的种类,也有激素类似物的浓度,A错误。从题图中看出,图中浓度为0的第一组属于对照组,根据与对照组的比较可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激素类似物甲对月季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不能证明激素甲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错误。读图可知,10 mol·L-1激素类似物乙的实验浓度对月季插条生根具有抑制作用,C错误。若探究激素类似物甲、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由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分析,D中的实验设计应该设置不添加任何激素类似物的空白对照、添加10μmol·L-1甲的对照、添加10μmol·L-1乙的对照、添加10μmol·L-1甲、乙的实验组,共4组实验,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识图能力、植物激素的作用、实验设计能力,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1、读图分析甲、乙两种激素类似物的作用,判断A、B、C选项的正误。2、由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分析,D中的实验设计应该设置不添加任何激素类似物的空白对照、添加10μmol·L-1甲的对照、添加10μmol·L-1乙的对照、添加10μmol·L-1甲、乙的实验组,共4组实验。

易错点

本题易在分析探究10μmol·L-1甲、乙对该种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的实验时发生错误,易忽略不加任何激素类似物的空白对照。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6.科研人员对某封闭小岛连续两年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

B第二年9至11月份社鼠种群密度处于恢复状态下

C决定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迁入、迁出、出生率和死亡率

D若研究该岛物种丰富度可在种群层次和群落层次上进行

正确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秋冬季社鼠种群中雌性明显多于雄性(♀∶♂性别比例大于1),说明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的生存能力高于雄性个体,A错误。据图可知,第二年9至11月份社鼠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故股有利于种群密度的恢复,B正确。由于题干给出这是“某封闭小岛”,无迁入、迁出,决定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C错误。丰富度是群落的结构特征,研究该岛物种丰富度只能在群落层次上进行,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和群落、分析数据的能力,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分析题图中某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性别比例进的变化,结合种群、群落的基础知识,分析选项,做出选择。

易错点

本题易在分析C选项时发生错误,易忽视题干中“某封闭小岛”这一信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7.下列关于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预冷的体积分数95%的酒精后用玻璃棒要轻缓搅拌

B调节NaCl溶液浓度至0.14 mol·L-1,过滤后取滤液进行后续步骤的操作

C在剪碎的植物中加入洗涤剂后用力进行快速、充分地研磨

正确答案

A

解析

加入预冷的体积分数95%的酒精后用玻璃棒要轻缓搅拌,因为DNA分子比较容易断裂,搅拌过快得不到完整的DNA分子,A正确。在0.14 mol·L-1的NaCl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小,滤液中DNA含量很少,B错误。在剪碎的植物中加入洗涤剂后研磨要轻缓、柔和,否则容易产生大量的泡沫,不利于后续步骤的操作,C错误。二苯胺试剂鉴定DNA需要沸水浴后冷却进行观察呈蓝色,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

解题思路

结合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过程等,分析选项做出选择。

易错点

本题易在实验步骤及其作用时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9.在人体中存在两种类型的突触,下图表示兴奋传来后这两类突触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情况(乙酰胆碱和Gly为神经递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酰胆碱和Gly都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受到刺激后以胞吐的方式释放

BGly作用于突触2的突触后膜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

Ca→b段电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Na+的迅速内流

D突触1与突触2的突触后膜也可能是神经元细胞体的一部分

正确答案

B

解析

乙酰胆碱和Gly都是神经递质,都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受到刺激后以胞吐的方式释放,A正确。由图可知,Gly作用于突触2的突触后膜时,膜外电位并未发生变化,B错误。a→b段膜内电位由负变正,形成动作电位,原因主要是Na+的迅速内流,C正确。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元细胞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神经元轴突的一部分,也可以是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膜的一部分,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突触、神经递质的作用等,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读图获取题干信息,结合神经递质、兴奋传导等知识,分析各个选项作答。

易错点

本题易在分析图中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时发生错误,易忽视两图中接受递质后,打开的离子通道的种类不同。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0.下列关于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细胞呼吸方式相同

B果酒制作过程中,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有利于发酵形成更多的果酒

C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

D果醋发酵过程中,适时通过充气口充入氧气,有利于果醋的形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果酒的发酵菌种是酵母菌,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果醋的发酵菌种是醋酸菌,其有氧呼吸产生醋酸,A错误。果酒制作过程中,产生酒精的同时生成CO2,若将葡萄汁装满发酵瓶,可能出现危险,不利于发酵形成更多的果酒,C错误。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8–25℃,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35℃,C错误。果醋发酵过程中,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适时通过充气口充入氧气,有利于果醋的形成,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果酒、果醋制作。

解题思路

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条件,分析选项作答。

易错点

本题易在分析果酒、果醋的制作条件时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大大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B处于稳定的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

C生态系统的能量大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D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流动渠道

正确答案

A

解析

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A错误。处于稳定的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B正确。每个营养级的生物都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大量能量,C正确。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才能固定太阳能,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知识,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稳态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回顾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础知识,分析各个选项作答。

易错点

本题易混淆能量传递效率和能量利用效率。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4.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使细胞分离开来

B考虑到实验颜色的干扰,检测还原性糖时通常用甘蔗汁而不用西瓜汁

C对酵母菌计数时,培养液滴满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后观察计数

D细菌或动物的红细胞均可用于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是解离液,其作用是使细胞分离开来,A正确。甘蔗汁含蔗糖较多,而蔗糖是非还原糖,B错误。对酵母菌计数时,先盖上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C错误。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可用于制备纯净的细胞膜;但其他动物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不可用于制备纯净的细胞膜,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教材中的基础实验。

解题思路

回顾教材中的基础实验,分析各个选项。

易错点

本题易混淆“使细胞分离开来”和“使细胞分散开来” 。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5.右图中两条曲线表示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①可表示森林火灾前后的演替过程

B曲线②可表示发生在火山岩上的演替过程

CM、N点物种组成基本不会发生改变

D①类型的演替速度明显快于②类型

正确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曲线①的起点不是0,表示次生演替,而森林火灾前后发生的是次生演替,A正确。曲线②的起点为0,表示初生演替,在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B正确。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演替往往导致物种组成的改变,C错误。②初生演替是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速度很慢,而①次生演替虽然原有植被已经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因此演替速度明显快于初生演替,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群落演替,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种群、生态系统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回顾群落演替的基础知识,分析作答。

易错点

本题易在分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时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8.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原因是基因重组

B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实验失败

C标记噬菌体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细菌

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上清液的放射性都会变强

正确答案

B

解析

细菌转化的原因是基因重组,A正确。35S标记的噬菌体的实验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与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进入到上清液中,不影响实验结果;32P标记的噬菌体的实验中,少量未侵入细菌的32P标记的噬菌体与蛋白质外壳进入到上清液中,上清液中有较低的放射性,但大量标记的噬菌体侵入细胞均后放射性导致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度较高,也不会导致实验失败,B错误。标记噬菌体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细菌,C正确。32P标记的噬菌体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一部分噬菌体尚未侵染细菌就分离到上清液中;保温时间过长,部分被侵染的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进入上清液,都可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变强,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同位素标记法、DNA的结构和复制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结合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各个选项的情境,作出判断。

易错点

本题易在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发生错误。

多选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5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题型: 多选题
|
分值: 3分

21.对下列遗传图解的理解,叙述错误的是

A③⑥过程发生了基因的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

B①②④⑤过程中发生减数分裂

C③过程具有随机、均等性,所以Aa的子代占所有子代的1/2

D图2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1/4

正确答案

A,D

解析

③⑥过程表示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而基因的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①②④⑤过程是亲代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B正确。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不同的配子间结合的机会均等,故Aa的子代占所有子代的1/2,C正确。图2子代中aaB_中有aaBB、aaBb两种基因型,且二者之比为1:2,即aaBB个体占1/3,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解题思路

结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等知识,分析遗传图解,选出正确选项。

易错点

本题易在分析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时发生错误。

1
题型: 多选题
|
分值: 3分

22.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脂肪等物质

B加酶洗衣粉中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

C细胞核移植主要在同种动物、同种组织的细胞之间进行

D采用胚胎分割技术产生同卵多胚的数量是有限的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细胞核移植的供体是胚胎细胞或体细胞,受体是同种动物的去核卵母细胞,C错误。其它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技术中酶的种类和作用、细胞核移植和胚胎分割技术。

解题思路

回顾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分析各选项,准确作出选择。

易错点

本题易混淆细胞核移植的供受体细胞。

1
题型: 多选题
|
分值: 3分

23.某生物体内的嘌呤碱基占总数的44%,嘧啶碱基占总数的56%,该生物可能是

A烟草花叶病毒

BHIV

CT2噬菌体

D果蝇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选项中各种生物的核酸及其碱基比例,根据题干信息作出正确选择。

烟草花叶病毒、HIV只含RNA(单链)一种核酸;果蝇体内既有双链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也有单链RNA,碱基不互补配对。所以A、B、D三种生物的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占总数的比例可能不同。T2噬菌体含有双链DNA这一种核酸,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相等。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体内的核酸种类,以及不同核酸的碱基比例。

易错点

本题易在识记几种生物体内的核酸时发生错误,易忽视病毒只有一种核酸。

1
题型: 多选题
|
分值: 3分

24.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没有原生质层,因此不能发生渗透作用

B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C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促使细胞扩散和无限增殖

D溶酶体合成的水解酶可用于分解抗原或衰老的细胞器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动物细胞虽然没有原生质层,但也能发生渗透作用,A错误。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B正确。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使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但不能促使其无限增殖,C错误。溶酶体含有水解酶,但不能合成水解酶,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细胞代谢、细胞分化癌变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解题思路

根据动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分析各个选项,确定正误。

易错点

本题易在动物细胞能否发生渗透作用时发生错误,易忽视动物细胞虽没有原生质层,但也可以发生渗透作用。

1
题型: 多选题
|
分值: 3分

2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的叙述,匹配正确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观察细胞DNA、RNA的分布的实验中,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往往有颜色,便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A、B选项匹配正确。观察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需使用电子显微镜;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O2全部来自水,需要设计分别用18O标记的水、CO2培养小球藻的对照实验。C、D匹配不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教材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分析,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分析各选项中的实验,根据实验方法、设计原则等进行科学选择。

易错点

1、本题易忽视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亚显微结构”。2、本题易忽略D选项需设计对照实验。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65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下图甲表示在最适温度及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植物叶片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乙表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CO2浓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表l是研究者在适宜温度等条件下采用人工实验模拟CO2浓度倍增和干旱所得的实验数据,请分析回答:

26.素是 ,若图中其他条件不变,温度上升5℃,则E点将向 方向移动(选填“左上”“左下”“右上”或“右下”)。图中C点对应光照强度下,叶绿体中磷酸的移动方向是

27.据图乙可知,与20℃相比,温度为15℃时,增加CO2浓度对提高净光合速率的效果不显著,其原因是 。当CO2浓度低于300μmol·L-1时,28℃条件下植物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20℃和15℃,原因可能是

28.干旱可导致叶肉细胞中光合色素含量减少, 供给减少,从而使光合作用过程减弱。干旱下,与大气CO2浓度相比,CO2浓度倍增能使光饱和点 (选填“增大”或“减小”)。

29.由表1实验结果可知,在干旱条件下,CO2浓度倍增不仅能提高 ,还能通过提高 利用效率,增强抗旱能力。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O2浓度 左上 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

解析

图甲表示在最适温度及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植物叶片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E点时光合速率最大,此时CO2浓度才是限制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若图中其它条件不变,温度上升5℃,则超过最适温度,光合速率下降,E点上移;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光照强度也减弱,E点左移,即E点向左上移动。图中C点对应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光反应产生ATP消耗磷酸,暗反应消耗ATP产生磷酸,因此叶绿体中磷酸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暗反应场所)到类囊体薄膜(光反应场所)。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光合作用的过程等。

解题思路

对影响E点的因素进行分析,用生物学科术语准确表述。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由于温度偏低,酶的催化效率不能充分发挥(或酶活性低) 实际光合速率都不高,而28℃时的呼吸速率又很强

解析

据图乙可知,与20℃相比,温度15℃偏低,酶的催化效率不能充分发挥(或酶活性低),即使增加CO2浓度对提高净光合速率的效果不显著。当CO2浓度低于300μmol·L-1时,CO2浓度较低,限制了实际光合速率,而28℃时的呼吸速率又很强,导致植物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20℃和15℃。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温度和CO2浓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解题思路

对图乙曲线分析,比较不同温度和CO2浓度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组织语言作答。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TP和[H] 增大

解析

光合色素含量减少,光反应减弱,ATP和[H]供给减少,从而使光合作用过程减弱。分析表1可知,干旱下,光饱和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而大气CO2浓度较低,所以CO2浓度倍增能使光饱和点增大。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色素、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解题思路

结合光合色素、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分析问题,回答问题。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净光合速率 水分

解析

对表1数据分析可知,在干旱条件下,CO2浓度倍增不仅能提高净光合速率,还能通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强抗旱能力。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表格数据的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对表1数据进行分析后作答。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7分

BAK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促凋亡基因,癌细胞内的BAK基因表达异常。将体外扩增的BAK基因导入癌细胞,有望成为癌症治疗的新途径。请分析回答:

30.正常细胞生命历程包括 等过程,细胞凋亡是由 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1.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内的 发生了突变而导致的。在癌变细胞内,BAK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

32.实验小组为验证导入BAK基因在胃癌细胞中大量表达对胃癌细胞产生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并得到如图的结果,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

①用胰蛋白酶处理胃癌组织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

②将分散的单个细胞,等量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细胞 ,向乙组细胞中导入不携带BAK基因的载体,向丙组细胞导入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5d,统计各组活细胞数,并从分子水平上比较BAK蛋白的含量。

实验结果:丙组细胞数明显少于甲组和乙组,原因是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 基因

解析

正常细胞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衰老等过程,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的生命历程。

解题思路

回顾细胞的生命历程,组织语言作答.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降低

解析

癌变的实质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的。由题干信息可知,BAK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促凋亡基因,癌细胞内的BAK基因表达异常,因此在癌变细胞内,BAK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癌变的实质以及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

回顾细胞癌变的实质,由题干中BAK基因的作用分析作答。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②不导入BAK基因 导入携带BAK基因表达载体 ③胃癌细胞导入的BAK基因大量表达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解析

根据实验结果,甲组细胞数目逐渐增加,说明甲组是未导入BAK基因的癌细胞;题干给出了“向乙组细胞中导入不携带BAK基因的载体”,则丙组为实验组,即向丙组细胞导入携带BAK基因表达载体。丙组细胞数明显少于甲组和乙组,说明癌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即胃癌细胞导入的BAK基因大量表达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实验结果的分析。

解题思路

对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根据BAK基因的作用,分析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某兴趣小组对CMT1腓骨肌萎缩症(基因A、a控制)和鱼鳞病(基因B、b控制)进行广泛社会调查,得到下图1的遗传系谱图,图2是乙家庭中的部分成员的鱼鳞病基因电泳图,图3是生物体中的两个基因的碱基序列图。请分析回答:

37.据图l判断,CMTl腓骨肌萎缩症的遗传方式为 ,鱼鳞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38.分析图2可确定鱼鳞病的遗传方式,则Ⅰ2的基因型为 ;若Ⅱ6和Ⅱ7想再生一个孩子,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39.图3是Ⅱ9与Ⅱ10所生孩子的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正常情况下,基因M在其细胞中最多有 个,所处的时期可能是

40.基因M转录时的模板位于 (选填“a”或“b”)链中。若基因R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T-A突变为A-T,其对应的密码子变为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解析

甲图中,双亲无病,Ⅱ5号女儿患CMTl腓骨肌萎缩症,可确定CMTl腓骨肌萎缩症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甲、乙两图中,鱼鳞病均是“无中生有”,且患者均为男性,可判断鱼鳞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解题思路

对图1中的遗传系谱图进行分析,结合不同遗传病的遗传特点进行判断。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aXBXb 9/16

解析

对图1中的乙家系患病情况分析可知,Ⅱ11是患鱼鳞病男孩,只具有b基因片段;Ⅰ3正常男性具有B基因片段,即不含有鱼鳞病的致病基因,因此确定鱼鳞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Ⅱ5患CMTl腓骨肌萎缩症,其父母均正常,基因型为Aa;再根据8号患鱼鳞病,判断Ⅰ2为XBXb,则Ⅰ2的基因型为AaXBXb。Ⅱ6和Ⅱ7生育了Ⅲ12两种病均患的孩子,他们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不患CMTl腓骨肌萎缩症)与3/4(不患鱼鳞病)相乘,即9/16。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电泳实验结果的分析、子代正常及患病概率的计算。

解题思路

对图1中的乙家系患病情况、图2的电泳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相关的基因型、子代正常的概率。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 有丝分裂DNA复制后到末期前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分裂期

解析

在生物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有丝分裂DNA复制后到末期前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分裂期,基因M在其细胞中最多,有4个。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在细胞中的存在及细胞分裂中基因数目的变化化。

解题思路

在生物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有丝分裂DNA复制后到末期前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分裂期,基因M在其细胞中最多,有4个。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UUG

解析

对图3进行分析,由题干所给起始密码子分析可知,以基因M的b链为模板转录的mRNA第一个密码子是AUG,所以基因M转录时的模板位于b链。若基因R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T-A突变为A-T,其对应的密码子变为UUG。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遗传信息的转录、染色体复制。

解题思路

对图3进行分析,由起始密码子分析可知,以基因M的b链为模板转录的mRNA第一个密码子是AUG,所以基因M转录时的模板位于b链。若基因R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T-A突变为A-T,其对应的密码子变为UUG。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某稻田生态系统中有卷叶螟、青蛙等生物,图1是该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a~e代表过程。图2是能量流经卷叶螟的示意图,其中A~C代表能量,数值表示能量值,单位为J·hm-2·a-l)。请分析回答:

41.图1中缺少的过程是 (用图中文字和箭头表示),b、c、e过程中碳以 形式流动。

42.图2中A代表 的能量,B表示用于 的能量,B的数值为 J·hm-2·a-l

43.下表是科研小组对蛙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测得结果如下(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J·hm-2·a-l)

44.该稻田后来由于水体污染,农民不再耕种,这块稻田将发生 演替。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大气CO2库→水稻 有机物

解析

对图1分析,由水稻是生产者及与其相关的箭头判断,图中缺少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即大气CO2库→水稻。b、c、e分别代表卷叶螟捕食水稻、青蛙捕食卷叶螟、卷叶螟的遗体残骸被细菌等分解者利用的过程,其中的碳均是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解题思路

对图1分析,根据碳循环的途径和流动形式,组织语言作答。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卷叶螟的同化量 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 2.45×109 J·hm-2·a-1

解析

读图2,由能量流经卷叶螟的情况分析可知,A是卷叶螟的摄入量与粪便量之差,代表卷叶螟的同化量的能量,等于7×109 J·hm-2·a-l。B表示用于卷叶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B的数值=卷叶螟的同化量-呼吸散失的热能=2.45×109 J·hm-2·a-l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能量流动的分析。

解题思路

读图2,由能量流经卷叶螟的情况分析A、B代表的能能量及其数值。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1. 36% 第二

解析

可知,卷叶螟到蛙能量传递效率为 %(小数点后保留二位小数),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营养级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对表格数据进行分析,由能量传递效率的公式可知,卷叶螟到蛙能量传递效率为:青蛙的同化量/卷叶螟的同化量,计算结果为11. 36%,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并未被同化,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故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能量流动过程分析。

解题思路

分析表格数据,由能量传递效率的公式进行计算。由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并未被同化,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判断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次生

解析

同解题思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群落演替。

解题思路

根据群落演替类型分析这块稻田将发生次生演替。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利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来研究细胞周期长短,将标记了的细胞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取样时间及顺序:A(细胞核被标记)→B(一个被标记细胞X开始进入分裂期)→C(细胞X着丝点开始分裂)→D(细胞X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被标记细胞数目在增加)→E(标记细胞第二次进入分裂期)→F(被标记细胞的比例在减少)→G(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减少)。实验小组对不同间隔时间所取的样品进行放射性检测、计数,统计标记细胞的百分数,得到如下图1结果。下图2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33.从图1分析,该细胞分裂一次平均经历的时间约为 h,实验开始时细胞核中被标记的物质是 ,图中 (用图中字母线段表示)期DNA分子稳定性最低,适于进行诱变。

34.图l中,被标记的细胞数目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35.图甲位于图1的 (用图中字母线段表示)期的前段,细胞内含有 个染色体组,与①属于非同源染色体的是

36.图2中的图 细胞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细胞学基础,处于图丙时期的细胞名称是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0 DNA A~B和D~E

解析

结合题干信息,一个细胞周期是从“一个被标记细胞X开始进入分裂期”到“标记细胞第二次进入分裂期”持续的时间,即图1中的B到E,为10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复制的原料,所以实验开始时细胞核中被标记的物质是DNA。分裂间期DNA分子稳定性最低,图1中的A~B和D~E表示分裂间期。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DNA分子复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解题思路

对题干信息、题图进行分析,结合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复制、染色体变化情况分析作答。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原来被标记的细胞死亡消失

解析

细胞都经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等生命历程,原来被标记的细胞在培养过程中逐渐死亡消失,使被标记的细胞数目逐渐减少。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的生命历程。

解题思路

回顾细胞的生命历程,分析题干信息回答。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D 4 ②③⑤⑥⑦

解析

分析图甲可知,①和④、②和③分别是2对同源染色体,可判断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位于图1的C~D段,每一极含有2个染色体组,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其中①的非同源染色体有②③⑤⑥⑦。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变化,以及染色体组、非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解题思路

分析图甲,确定此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再根据染色体组、非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回答问题。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乙 次级卵母细胞

解析

对图2进行分析,结合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可知,图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细胞学基础。图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次级卵母细胞。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减数分裂、孟德尔分离定律得实质。

解题思路

对图2进行分析,结合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分析,判断图乙、图丙细胞所处时期及名称。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下图甲和乙是与血糖有关的两种调节过程的示意,其中,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①~④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请分析回答:

45.图甲中,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的物质有葡萄糖、

46.如果图甲中下丘脑相应区域被破坏,血糖调节能力不会完全丧失的理由是

47.图乙中结构①~④是细胞膜上的 。进食后,GIP和胰岛素通过结构①②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 ,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48.给大鼠口服或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让二者血糖浓度变化相当。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浆胰岛素水平更 ,其原因是

49.现有甲、乙两个糖尿病患者,甲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②的抗体(此抗体还可作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乙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③的抗体。两个患者中,通过注射胰岛素能有效控制血糖浓度的是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神经递质 胰高血糖素

解析

同解题思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读图能力、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的物质。

解题思路

对图甲进行分析,由图可知,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的物质除了葡萄糖,还有神经递质和胰高血糖素。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血糖浓度变化和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相关激素

解析

分析图甲、图乙可知,调节血糖的途径除了下丘脑的神经调节,血糖浓度升高和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平衡。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血糖调节的机制。

解题思路

对图甲、图乙进行分析,用科学的语言作答。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受体 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脂肪

解析

同解题思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与血糖调节有关的结构和物质。

解题思路

对图乙进行分析可知,结构①~④是细胞膜上的受体,传递信息,调节细胞代谢。GTP和胰岛素作用于脂肪细胞使血糖水平降低,说明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高 葡萄糖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的GIP还能促进胰岛素分泌

解析

对图乙中小肠K细胞分泌的GIP的作用分析可知,比较口服或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对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小肠K细胞分泌的GIP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重点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对图乙中小肠K细胞分泌GIP的作用分析,口服葡萄糖后葡萄糖能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GIP,而GTP能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使胰岛素水平升高。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同解题思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甲、乙两个自身免疫病导致的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机理。

解题思路

对题干和图乙进行分析,由甲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②的抗体、乙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③的抗体分析可知,甲体内胰岛素分泌正常,但胰岛素无法作用于脂肪细胞,所以不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浓度。乙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因此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浓度。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嗜热菌可以生活在98℃的高温环境中,研究发现其耐热性与基因H的表达产物有关。下图表示某研究小组利用大肠杆菌对H基因实行的克隆和表达过程,其中NdeⅠ、EcoRⅠ、HindⅢ、SalⅠ四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ATATG、GAATTC、AAGCTT、G↓TCGAC。请分析回答:

50.图中的结构A是 ,其主要作用是 。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组成,除了质粒1中所示结构以外,还应该含有

51.用图中质粒1和H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应选用 两种限制酶进行切割,影响限制酶处理效果的因素可能有 (多选)。

①反应温度 ②缓冲液pH ③限制酶的浓度 ④DNA样品的纯度

52.实验中发现,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后H基因的表达效率很低,但在含有质粒2(辅助性质粒)的细胞中,H基因可以高效表达。为了筛选出转入了两种质粒的受体菌,应在筛选平板培养基中添加 ,整个实验过程应保持 操作。

53. PCR反应中引物的设计非常关键,据图分析,扩增H基因时应选择的一对引物是

A引物Ⅰ:…GGGAATTC…;引物Ⅱ:…CTCATATG…

B引物Ⅰ:…GAATTCCC…;引物Ⅱ:…CATATGAG…

C引物Ⅰ:…GGAAGCTT…;引物Ⅱ:…AAGCTTCC…

D引物Ⅰ:…CTCATATG…;引物Ⅱ:…AAGCTTAAGCTT…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启动子 提供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结合位点,驱动基因转录 目的基因、终止子(和复制原点)

解析

对题图分析,由质粒1的结构、及质粒1和重组质粒上都具有A可推知,A是启动子,其作用是提供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结合位点,驱动基因转录。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组成包括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而质粒1中已经含有启动子和标记基因(抗生素A抗性基因),故答案是目的基因、终止子。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和功能。

解题思路

对题图分析,推知A是启动子,根据基因工程的基础知识回答其作用及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NdeEcoRⅠ ①②③④

解析

对质粒和H基因上的酶切位点进行分析,结合四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确定用图中质粒1和H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应选用NdeⅠ、EcoRⅠ两种限制酶进行切割,影响酶的因素都影响限制酶的处理效果,所以可能有温度、PH、酶浓度和底物的纯度,即①②③④。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限制酶。

解题思路

对质粒和H基因上的酶切位点进行分析,结合四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确定用图中质粒1和H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应选用NdeⅠ、EcoRⅠ两种限制酶进行切割,影响酶处理效果的因素可能有温度、PH、酶浓度和底物的纯度。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抗生素A和抗生素B 无菌

解析

对两种质粒的标记基因进行分析后可知,质粒1上含有抗生素A的抗性基因,质粒2上含有抗生素B的抗性基因,所以应在筛选平板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A和抗生素B。根据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可知整个实验过程应保持无菌操作。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标记基因对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进行筛选。

解题思路

对两种质粒的标记基因进行分析后作答,根据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可知应保持无菌操作。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B

解析

分析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的两种限制酶NdeⅠ、EcoRⅠ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发现AB选项的引物Ⅱ中有NdeⅠ的识别序列CATATG,而AB选项的引物Ⅰ中都有EcoRⅠ的识别序列GAATTC,而CD中都不含,所以应选择AB。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PCR技术中引物的设计。

解题思路

对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的两种限制酶NdeⅠ、EcoRⅠ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进行分析,找出含有其识别序列的引物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图1表示微生物实验室培养中的部分操作。请分析回答:

54.步骤①的后一步的正确操作应是将平板 ,这样可以防止

55.步骤②→③之间需要进行的正确操作应是

56.甲同学按步骤④进行操作,据图分析,采用的接种方法称为 ,其操作的两处不当之处分别是 。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同学按正确的方法重新操作,则经培养后菌落的分布情况最可能是下图中的

57.乙同学尝试采用不同于甲同学的接种方法进行实验,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2所示,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

图2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冷凝后并倒置(少一不给分) 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

解析

对步骤①分析,可知步骤①是倒平板,从而确定后一步的操作是将平板冷凝后并倒置,以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生物培养中倒平板的操作。

解题思路

对步骤①分析,可知步骤①是倒平板,并确定后一步的操作及其目的。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在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棉塞)、将试管口通过火焰

解析

同解题思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接种这一操作。

解题思路

分析②、③操作可知,②是灼烧接种工具,③是取菌液准备接种,二者之间需要进行的正确操作应是在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棉塞)、将试管口通过火焰,从而保证高温不会杀死菌种、菌种不被杂菌污染。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平板划线法 划线的首尾区域不应相连 划线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A

解析

同上。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生物接种的平板划线法。

解题思路

对步骤④分析,可知甲同学采用的接种方法称为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法接种时为划线的首尾区域不应相连以分离微生物,划线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以避免杂菌污染。按正确的方法接种,则经培养后菌落的分布情况最可能是下图中的A。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涂布不均匀

解析

分析图2,发现菌落多分布在左侧,推测可能是该同学接种时涂布不均匀导致的。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解题思路

对图2分析,推测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