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民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就不必因为他承负传统而视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他象征着传统而视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你扔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他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名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们常把“经”等同于“经典”,而把中国经典有意无意地理解为"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是有些狭隘的。
B.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
C.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大作用。
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历史著作、诗、词、曲等名篇佳作也可纳入“经典”的范畴。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B
B
D
解析
选项说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是不对的。原文是这么说的“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选项B说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是不对的,存在偷换概念的毛病。原文是说“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选项D的说法是曲解了原文的意思。忽略了原文中一些重要词语,致使与原文出入很大。原文说的是“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名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要明确选项应对的区间,然后将选项内容与区间内的信息进行比对,注意原文中表示条件、时间等的关键词语。
解答此题要明确选项应对的区间,然后将选项内容与区间内的信息进行比对,注意原文中表示条件、时间等的关键词语。
解答此题要明确选项应对的区间,然后将选项内容与区间内的信息进行比对,注意原文中表示条件、时间等的关键词语。
易错点
容易忽视选项中一些与原文不相符的说法尤其是关键性词语,如选项B中的“核心”一词就是原文中没有的,考生可能会粗心大意而忽略。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
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
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
考生会弄不清一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而导致错误。选项B说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而原文则说“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一部经典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过程,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在经典化的过程中层层堆积而成的。
B.阅读经典可让我们了解人类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但因为历史的变迁,经典不可能一直充当”圣经”的角色。
C.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
D.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考生由于对原文理解不到位也会出错,犯诸如曲解文意等错误。选项D的说法是曲解了原文的意思。忽略了原文中一些重要词语,致使与原文出入很大。原文说的是“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名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正确答案
解析
选项B说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是不对的,存在偷换概念的毛病。原文是说“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考查方向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要明确选项应对的区间,然后将选项内容与区间内的信息进行比对,注意原文中表示条件、时间等的关键词语。
易错点
考生会弄不清一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而导致错误。选项B说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而原文则说“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正确答案
解析
选项D的说法是曲解了原文的意思。忽略了原文中一些重要词语,致使与原文出入很大。原文说的是“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名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要明确选项应对的区间,然后将选项内容与区间内的信息进行比对,注意原文中表示条件、时间等的关键词语。
考查方向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考生由于对原文理解不到位也会出错,犯诸如曲解文意等错误。选项D的说法是曲解了原文的意思。忽略了原文中一些重要词语,致使与原文出入很大。原文说的是“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名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天保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咸谓一时之要。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竟不一尝,兵人感悦。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邺,拜尚书令。河清三年,周师及突厥至并州。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兖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咸谏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
(1)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
(2)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
正确答案
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帝亲自统率部队,把全军的进退,一并交给高睿指挥调度,并让段孝先统领。皇帝与宫女穿上红色的铠甲,登上从前的北城墙观望,军营非常整齐。”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弄懂所给语段的主要意思,然后找出语段中一些重要词语比如名词、动词等,最后还要考虑到语感因素。
易错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对所给文段不能通读通解,一个是对文段中一些主要词语理解不到位,再一个就是对所给文段中出现的一些语法现象把握不准。
正确答案
解析
爵位可是世袭,或降等世袭。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由于本题是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以及文史知识的了解程度,所以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易错点
1、对一些文学常识掌握不牢固,2、不知道一些文史知识尤其是涉及到现在还要用到的。这些要求考生注重平时积累。
正确答案
解析
“长斋,以致骨瘦如柴”指的是为母亲守孝期间的事。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要明确选项应对的区间,然后将选项内容与区间内的信息进行比对,注意原文中表示人物、时间以及与事件相关等的关键词语。
易错点
对所给文段的主要含义把握不准,尤其是一些关键性词语理解不到位。再一个就是概念模糊导致出现了张冠李戴的错误理解。
正确答案
(1)高睿抚慰刚迁居来的老百姓,酌量设置戍边的烽火台,很有章法,使士兵和老百姓感到很安心。
(2)国家的事情重要,我应当用死来效忠国家,我宁可用死来侍奉先皇,也不忍心看到朝廷灭亡。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译出大意给2分; “迁”“烽戍”“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译出大意给2分; “效”“事”“颠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首先要对所给文段有整体理解和把握,其次对所要翻译的句子有详细的了解,比如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各种语言现象,最后还要达到翻译的三个要求:“信”“达”“雅”。
易错点
(1)容易翻译出错的词语主要是 “迁”“烽戍”“安”三处;(2)容易翻译出错的词语主要是“效”“事”“颠沛”三处。
【参考译文】
高睿从小丧父,聪慧早熟,特别受到北齐神武帝的钟爱,将他抚养在后宫中。高睿阅读《孝经》,每当读到“帮助并侍奉父亲”时,就会流泪感慨。高睿十岁时母亲去世,神武帝亲自把他送到领军府,高睿为此而深哀痛绝,三天不吃不喝。高睿在居丧期间长期吃素,骨瘦如柴,用拐杖支撑才能起身。神武帝去世后,高睿哭得吐血。等到高睿成年,即将成婚,他的脸上还带有悲戚的表情。他勉励自己勤奋学习,经常到深夜才休息。文宣帝接受禅让后,高睿的爵位升为王。天保六年,诏令高睿领兵监修长城,当时是六月,高睿在途中舍弃车盖和扇子,亲自与士兵民夫同劳苦。定州先前时常冷藏冰块,长史宋钦道认为高睿冒着炎热,派人倍道兼程给高睿送来冰块,对值盛夏,所有人都认为冰块来得很及时。高睿面对冰块感慨地说:“全军都在喝温水,我怎能忍心独自享用冰块呢?”最后直到冰块融化成水,高睿也没有尝一口,士兵民夫很受感动。天保八年,授任高睿为都督、北朔州刺史。高睿抚慰刚迁居来的老百姓,酌量设置戍边的烽火台,很有章法,使士兵和老百姓感到很安心,高睿在没有水的地方祈祷后挖井,泉水汹涌而出,至今还被称为赵郡王泉。后来高睿陪侍酒宴,皇帝从容地对常山王高演等人说:“自古以来也有像他这样的长史吗?”孝昭帝临终,高睿事先接受顾命,在邺城奉迎武成帝,投任为尚书令。河清三年,北周军队和突厥人到达并州,武成帝穿上军服,准备让宫女们躲避起来,高睿勒住马进行规劝,于是才停止。皇帝亲自统率部队,把全军的进退,一并交给高睿指挥调度,并让段孝先统领。皇帝与宫女穿上红色的铠甲,登上从前的北城墙观望,军营非常整齐。突厥人责怪北周人道:“你们说北齐动乱,因此我们前来攻伐;现在从北齐人的眼睛里可以看出他们意志坚如铁,我们怎么能抵挡呢?”于是返回。于是朝廷认为高睿能干,加授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授任他为太尉,监管五种礼仪。高睿晚年由于酒色的缘故受到和士开的陷害。武成帝去世,高睿与冯翊王高润等人启奏后主道:“和士开不适宜仍然留在宫廷内。”并且入宫启奏太后,于是外放和士开为兖州刺史。太后准备把和士开再挽留一百天,高睿严肃地表示不同意。早晨高睿准备到朝廷,他的妻子和儿女都加以劝阻。高睿说:“国家的事情最重要,我应当用死来效忠国家,我宁可用死来事奉先皇,也不忍心看到朝廷灭亡。”高睿入朝拜见太后,太后再次重申上次的话,高睿坚持己见更加坚定。他走出朝廷到了永巷,被抓住送到华林园,在雀离佛院被刘桃枝用杖击杀,当时高睿三十六岁。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9.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
正确答案
解析
C 虽言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 “虽言”、“定自”两个虚词却是重点,虽然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无奈自己绝对不是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通过反用典故;表明“愁”之无可消释。D“辅政尽忠”无中生有,此时梁已被灭;这里表达的是时光流逝而诗人却年年如故的悲哀之情。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由于本题问的是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所以读懂这首诗歌就是解题的关键,尤其是能够体现作者思想感情和诗歌主旨的词语以及诗句。最好是能够找到诗歌的所谓的“诗眼”。还有一点就是通过解读诗歌能够把握好诗歌的写作手法。
易错点
对诗歌的思想内容解读不够深入和准确,对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掌握不够熟练,不能够从诗歌中重要词语和诗句进行分析和思考。
正确答案
(1)本诗中的“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是说中夜生起愁思,于是弹琴读书。幽幽琴声响遍屋里,诉说着无边无际的愁,满床书卷翻遍,愁思难解。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无法解脱的深广复杂的愁苦、忧思之情。(3分)(2)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乐琴书以消忧” 是说弹琴读书能获得快乐而消除忧愁,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摆脱忧愁缠绕的官场生活,回归田园的快乐之情。(3分)
解析
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1、何谓“意象”? 2、意象的象征意义。然后还要弄清同一个意象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要表达的意义或许不会一样。第一个“琴”“书”就是抒发了无法解脱的深广复杂的愁苦、忧思之情。而第二个“琴”“书”则是抒发了摆脱忧愁缠绕的官场生活,回归田园的快乐之情。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正确回答这些问题。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首先要明确“琴”“书”这两个意象在本首诗歌中的内涵,其次明确作者描绘这两个意象的用意。
易错点
对诗歌中意象内涵的把握不够准确,尤其是意象所酝酿的思想感情把握不够深入。
完美的猎物
〔加拿大〕莫洛迪•坎贝尔 著 张维译
上年纪的老妇人可以说是最完美的猎物。
萨莎按捺不住内心的窃喜,但表面上却装出十分尊敬的样子:欠着身子饶有兴趣地倾听着老妇人说话。
“你喜欢猫吗?呃、呃……刚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
萨莎乐不可支,强忍着不动声色。“我喜欢猫,你养猫了吗?”她飞快地回答,同时扫了一眼这套公寓,屋内高档家具登时映入了她的眼帘。
“正打算养,”老妇人颤巍巍地说,“我找钟点工就是为了帮我照料猫咪。”
萨莎朝老妇人笑了笑。她确信自己很有把握做这个活——她以前从未失过手。白发苍苍,不爱打扮,衣着朴素……这样的老家伙们最容易摆平。萨莎要的薪酬比那些中介机构开价低得多,只要给现金就行,有了现金干什么事情都方便。
老妇人还在那里喋喋不休地唠叨着她的猫,萨莎的眼睛却一个劲地在房间里扫来扫去。昂贵的家具,高雅的雕塑,餐柜上摆放着银光闪闪的蜡烛台,那八成都是些纯银的。毫无疑问,主人的卧室里肯定还有许多珠宝和大量的现金,像她这样的老家伙一般都不大喜欢银行卡。萨拉沾沾自喜,想象着即将到手的果实。寻找贵重物品的藏匿之处对萨莎来说是小菜一碟。
“亲爱的,再加点茶?”
萨莎欣然应允,笑容可掬。老妇人拿茶壶的那双手青筋毕露,满是皱纹的手背上布满了深褐色的老年斑。萨莎灵巧地迎上茶杯,让茶壶里的茶水恰到好处地倒入她的杯中。
“天哪!”老妇人失声咕哝了一句。
“ 莫蒂菲夫人,没什么事吧?”
“哦,没什么,”她显得很尴尬,“实在对不起,我需要去……”,说着,她摇晃着身体从沙发上站起来,拖着沉重的步伐朝卧室奔去。
去卫生间了,萨莎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她一边品茶,一边微笑,即将来临的财运使她非常开心。这些老家伙们从来都懒得查看证明、介绍信什么的,这绝对有机可乘。呵呵,这些老人们都是些“菜鸟”。
萨莎靠在长沙发上闭上眼睛,接下来的事情对她来说易如反掌。
20分钟过后,穿着外套的埃尔维拉•莫蒂菲从卧室走出来,直接来到躺在沙发上的萨莎•萨罕斯卡身边,她仍然步履艰难,但脸上却带着古怪的笑容。
老妇人从萨莎身上飞快地摘下三根金项链、一对厚实的金耳环,还有金手镯和金戒指,她动作如此熟练,令人瞠目结舌。她把这些战利品统统塞进外套里面装有拉链的那个贴身口袋里。
那双枯枝般的手指紧接着又在萨莎的手袋里寻找,翻出了她的钱包。
竟然有800美元!这足以让我们过上一段好日子,老妇人喃喃自语。最近账单上的各种费用都涨得相当厉害。
老妇人把沙发后面的一个包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长长的蓝色热水瓶,十分小心地把茶壶、茶杯、小奶壶里所有的东西都倒进瓶里,把每件茶具都用事前准备好的布袋套好。整理好这一切以后,她拉上包上的拉链,起身站了起来。
老妇人的眼睛最后在房间里打量着。临时找一套这样的公寓十分方便,房主及其家人一般总是在这个时候离家外出度周末。
沙发上的姑娘仍然沉睡不醒。挑选这样的目标就意味着机会和成功,因为她或他们绝不会去报警。这些年轻人总是自以为是,其实很愚蠢。即使她真的敢去报警,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这个年龄的老妇人看上去都差不多,年轻人绝对分辨不出谁的头发更白,谁的皱纹更多。
老妇人弯下腰来注视着自己的猎物,摇了摇头。这些年轻人真的都是一些菜鸟!
(选自《译林》2012年第2期)
13.下列对有关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14.小说中“老妇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概括并简要分析。
15.联系文本,简要回答作者以“完美的猎物”作为小说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文本的内容和技巧。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可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从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等三个角度分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A 项没有“夸张与心理描写”;D项有意拔高主题,属于主观臆断;E老妇人是个诈骗惯犯,习惯于黑吃黑,不是所谓的反骗专家,而且事件也称不上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要明确选项应对的区间,然后将选项内容与区间内的信息进行比对,注意原文中表示条件、时间、人物以及事件等关系较为密切的关键词语。
易错点
对所给文段的主要含义把握不准,尤其是一些关键性词语理解不到位。再一个就是概念模糊导致出现了张冠李戴的错误理解。
正确答案
①她善于伪装,警惕性强,心思缜密。如“你喜欢猫吗?呃、呃……刚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颤巍巍”等动作语言的描写表明老妇人的善于伪装;从“十分小心地把茶壶等东西倒进瓶里,把每件茶具都用事前准备好的布袋套好”,可见其警惕性强,心思缜密;②行动果断,手法熟练。“飞快地摘下三根金项链、一对厚实的金耳环……”“她动作如此熟练,令人瞠目结舌”等描写说明她经验丰富,手法熟练;③工于心计,善于揣摩被害者心理,经验丰富。她挑选这类骗子作为施骗对象,看准其不敢报案。表现出她经验丰富,善于揣摩人的心理。(任答两点即可满分)
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重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和侧面描写来分析。语言和心理描写:“你喜欢猫吗?呃、呃……刚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写出了老妇人的狡猾和善于伪装,用这种腔调来迷惑对方,对她放松警惕;动作描写:“老妇人从萨莎身上飞快地摘下三根金项链、一对厚实的金耳环,还有金手镯和金戒指,她动作如此熟练,令人瞠目结舌”,写出了老妇人的手法娴熟,经验丰富,是个骗子高手;心理描写:“老妇人弯下腰来注视着自己的猎物,摇了摇头。这些年轻人真的都是一些菜鸟!”“这些年轻人总是自以为是,其实很愚蠢。”写出了老妇人心思缜密,工于心计。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分析人物形象,重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和侧面描写来分析。尤其要从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语句进行概括和分析,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易错点
分析人物性格品质时往往出现分析局部语言,而不是从整体上来分析,即结合全文来分析局部语言。这是其一。其二,就是注重了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以及神态等的描写却忽略了细节描写。
正确答案
①对装扮成钟点工的小偷萨莎而言,“老妇人”就是“完美的猎物”:年老体弱,易于下手,容易受骗;家里存有大量现金,对银行卡不感兴趣。(2分)②对老妇人而言,萨莎也是“完美的猎物”:自以为是,对人缺少警惕;年轻无知,只注重表象;疏于防范,不敢报警。(2分)③“完美的猎物”结构上与开头和结尾呼应,使情节设置更具波澜,从而突出人物形象,凸显小说的主旨。(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分析。从内容上,“完美的猎物”既指代小偷萨沙,也指代老妇人;从小说的结构上,开头与结尾呼应,情节设置巧妙,凸显人物形象和小说的主旨。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分析。
易错点
也知道从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概括,但在组织语言时往往把两者混为一谈,且缺乏条理性。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 , ”。
11.《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 , ”。
12.《三峡》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 ”。
正确答案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正确答案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正确答案
清荣峻茂。
解析
名句默写题,要注意关键字的正确书写,例如本题中关键字:蕙纕、茝、蜉蝣、渺、沧、粟、峻。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要想答好名句默写题,看平时下功夫多少与平时书写是否认真。
易错点
对所要默写的诗歌理解不够深入而导致默写时写错,这是默写题失分的最大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书写的随意性太强,比如本来没有点的由于太随意就情不自禁的加了点等等现象较多。还有一个就是在平时背诵不注重默写光是一味地读读背背。
丰子恺:抒情漫画缘何依然动人
范昕
1910年,在李叔同的推荐下,陈师曾即兴创作的文人水墨画陆续发表在上海的《太平洋画报》上。这应该是中国现代的第一批漫画。其中一幅名为《落日放船好》,简单至极,画中央是一株无叶的柳树,一位身着长袍、头戴斗笠的书生独坐船头,隐于柳树后,仿佛漂浮在无尽的时空中。“即兴之作,小形,着墨不多,而诗趣横溢”,这批画给丰子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35年之后他仍记得其中一部分的题目。
丰子恺早期的作品中,有大量的古诗新画。图画与诗意的结合,原本不稀奇,宋代以来的文人画即有这样的传统。丰子恺这一系列作品既有对文人画的继承,也有他的特别之处:不是对诗意的简单阐释,而是在技法和意境上进行大胆的创造。
尝试古诗新画以前,丰子恺其实热衷户外写生。上世纪20年代执教于上虞的春晖中学期间,一次他向学校请假寄居在杭州西湖的朋友处。一晚月上柳梢时,他出门写生,想去描绘月光下的西湖,却怎么也无力捕捉月夜微妙的情境氛围,只得徒劳而返。他的朋友观赏过丰子恺描绘的湖光月色之后,脱口而出唐代诗人赵嘏的诗句: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影依稀似去年。这诗句让丰子恺豁然开朗。他突然琢磨起,是不是可以放弃对西湖的直接描画,转而尝试去表达由诗句联想到的场景。他想描绘的,其实是关于西湖的诗句引发的想象,而非风景本身。这件事令丰子恺一生难以忘怀,不禁深感“诗人眼力可佩,习画应该读诗”。
1926年,军事冲突在上海蔓延,丰子恺一家从江湾逃离,最终在沪江大学里找到了避难所。一晚,丰子恺随口问骑在自己膝上年仅4岁的小儿子瞻瞻,“你最喜欢什么事?”瞻瞻率性回答:“避难。”丰子恺纳闷,设法探问他:“你晓得逃难是什么?”瞻瞻解释道:“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丰子恺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理解的“逃难”是这样的!这样一次对话,激发丰子恺思考关于童年的话题。他写了一篇《从孩子得到的启示》,感叹“仆仆奔走的行人,扰扰攘攘的社会,在他们看来都是无目的地在游戏,在演剧。唉!我今晚受了这孩子的启示: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
丰子恺能够发现孩子心里和成人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他的很多画都是来源于儿女的嬉戏,看到哪个孩子有个有趣的举动,就马上画下来。孩子们碰到蚂蚁搬家,不但不去伤害它们,还用小凳子放在蚂蚁搬家的路上请行人绕行。
为丰子恺最早的“儿童相”漫画提供灵感的,则来自日常的温情一幕。一天,丰子恺完成了一天的教务,妻子抱了儿子瞻瞻,携了女儿阿宝,到弄堂门口等他回家。瞻瞻坐在母亲的臂上,口里唱着“爸爸还不来,爸爸还不来!”阿宝拉住了母亲的衣裾,在下面同他合唱。马路上熙来攘往的人群中,瞻瞻一眼就认出了带着一叠书和一包食物回家的父亲,突然欢呼舞蹈起来,几乎使他母亲的手臂撑不住。阿宝陪着他在下面跳舞,也几乎撕破了母亲的衣裾。母亲则在一旁笑着喝骂他们。这时,丰子恺觉得自己立刻化身为两个人。其中一人体验着小别重逢时的家庭团圆之乐。另一个人,则远远地站出来,从旁观察这一幕悲欢离合的活剧,看到一种可喜又可悲的世间相。
对丰子恺而言,儿童的世界更接近真实,更具有自然之美,这正是他希望通过作品努力捕捉乃至置身其中的境地。可贵的是,丰子恺描绘日常,出于感情,也出于自然,其实也是带有诗趣的。恰如他自己所说“这种画表面都平淡,浅率的人看了毫无兴味,深于感情的人始能欣赏”。
【相关链接】
有一天,门前来了卖鸡崽的小商贩,孩子们齐声向爸爸呐喊“买小鸡”。丰子恺和小商贩讨价不成,小商贩拔腿就走,孩子们顿时哭声一片。丰子恺再度加码讲价,小商贩还是不依,孩子们的哭声更强了。因为还会有来卖小鸡的,丰子恺就抚慰孩子们,“我们等一会再来买吧,但你们下次……”丰子恺立即把话打住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这些成人世界的道理,丰子恺没有告诉孩子们。
女儿丰一吟回忆说:父亲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种对童真的珍视和守护,一言一行都饱含对子女真善美的教育。
(节选自《丰子恺是个慈父》)
1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17.本文叙述的是丰子恺在抒情漫画方面取得的成就,为什么要从水墨画家陈师曾写起呢?请简要分析。( )
18.丰子恺的抒情漫画至今依然能够感染读者,其原因有哪些?试分条归纳。
正确答案
解析
A“仿效陈师曾的古诗新画”分析概括错误,“古诗新画”是丰子恺对宋代以来文人画的继承与创新。C理解错误,是从朋友“吟诵唐代诗人赵嘏的诗句”中得到启发的,而不是“朋友的诗句”。D“妻子陷于难堪而烦恼地责骂孩子们”表述不够准确;原文是“母亲则在一旁笑着喝骂他们”,看不出“烦恼”。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要明确选项应对的区间,然后将选项内容与区间内的信息进行比对,注意原文中表示条件、时间、人物以及事件等关系较为密切的关键词语。
易错点
对所给文段的主要含义把握不准,尤其是一些关键性词语理解不到位。再一个就是概念模糊导致出现了张冠李戴的错误理解。
正确答案
说明丰子恺的漫画创作受到了陈师曾的绘画影响。①陈师曾漫画对丰子恺绘画形式的影响。陈师曾发表在上海的《太平洋画报》即兴创作的水墨画,是中国现代第一批漫画;(2分)②陈师曾画作中的诗趣对丰子恺绘画风格的影响。陈师曾的作品为“即兴之作,小形,着墨不多,而诗趣横溢”。(2分)
解析
题干问的是“本文叙述的是丰子恺在抒情漫画方面取得的成就,为什么要从水墨画家陈师曾写起呢”。首先应找到答题的区域,“丰子恺的漫画创作受到了陈师曾的绘画影响”,这是答题区域的提示,文章第一自然段中说“这批画给丰子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35年之后他仍记得其中一部分的题目。”,这说明答案就在这一节。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要明确选项应对的区间,然后将选项内容与区间内的信息进行比对,注意原文中表示条件、时间等的关键词语。
易错点
在找答题区间的时候往往能够找到但不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或者不能准确找到答题区间。
正确答案
①继承传统,敢于创造。丰子恺在继承了宋代以来文人画的传统时,不只是简单阐释,而是有所创新。②热衷写生,大胆尝试。他热衷户外写生,遇到困惑,从朋友吟诗中得到启发,转而尝试去表达由诗句联想到的场景,通过对古诗的视觉再阐释,试图传递出现代读者的感同身受。③守护童真,从孩子的嬉戏中获得绘画的灵感和启示。无论是军事冲突时逃难,还是下班时妻儿温情的等待,丰子恺都和孩子在一起,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社会生活,以“儿童相”表达成年观察者的感受,将画笔投向真实的人间世相。(,答出其中2点即可,答出1点给2分,2点5分)
解析
题干中说“丰子恺的抒情漫画至今依然能够感染读者,其原因有哪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探究时,要到文中找到依然能够感染读者的原因,然后分析产生这些原因的内在因素以及对当今的影响。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要明确选项应对的区间,然后将选项内容与区间内的信息进行比对,注意原文中表示条件、时间、人物以及事件等的关键词语。
易错点
答题区间找得不够准确,即使是找到了较为准确的区间却不能用准确的语言对所找到的区间进行概括和提炼,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较为突出。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②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时弊,形成了南宋词坛的一大流派。
③一些作者很喜欢把一些鸡毛蒜皮的故事弄得很煽情,但是内容却又空洞无奇,即使内有其物,又故意夸大一些细节,令人不堪卒读。
④莫言的代表作《红高粱》平铺直叙,把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原汁原味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也把民族心灵深处的诉求直接地呈现出来。
⑤2016年10月22日下午,中国足协宣布正式聘用马塞洛•里皮先生担任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里皮这次的临危授命,无论结果如何,都足以让大家热血沸腾。
⑥老实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句句如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正确答案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选择题,可以从自己最熟悉的成语入手,来排除一些选项,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成语结构,辨析其正误。①登堂入室: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望文生义。②翻云覆雨:是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贬义词。③不堪卒读:不堪:不能;卒:完毕,结束。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读下去。④平铺直叙: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或形容文章容易理解。两用成语。⑤临危授命:意为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临危受命:意为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⑥探骊得珠: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加强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注重积累;2、在掌握成语的时候,注意要从语义轻重、使用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掌握和辨析。
易错点
弄不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语义轻重、使用范围、感情色彩等而致使答错试题。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考生不能够正确把握成语的意思。
2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B.“进入”缺少宾语。C.语序不当。前后主语不一致,应把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前,应把“虽然”放到“全国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前。D.不合逻辑。“工作犬”包含了“猎犬”“导盲犬”和“缉毒犬”,不能并列。成分残缺。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高考的病句其实考的类型不多,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并能够有计划地做一些病句题目,到时候一定会水到渠成。再一点就是加强课外阅读加强语感的培养,对提高病句题的正答率也是很有帮助的。
易错点
1、对病句的类型不够了解而致使不能正确答题。2、对句子的含义解读不清晰致使影响答题正确率。
2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_____①_____,如徐干《情诗》“啸歌倚华楹”里以啸呼唤爱情,曹植《杂诗七首》“悲啸入青云”中以啸来表达青云之志难以实现的悲凉。从魏晋开始,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____②____,据记载,阮籍之啸可“闻数百步”,南朝还有“嵇琴阮啸”的美誉。____③____,与其沉默寡言的个性、有苦难言的境遇有关,也和他常与善啸高人切磋,其人其事得六朝以来文史家的关注有关。
正确答案
(1)啸可以用来传情达意 (2)其中阮籍的啸歌最为著名 (3)推究其能够成为啸歌的名家高手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第一处,后面说“如……”以及后面的词语可见该处需要填写的内容片面的总结性语句;第二处后面有“据记载”以及具体内容都是说阮籍怎么怎么样,由此可以推断第二处要填写的句子与阮籍有关,且还是一个总结性的小句子;第三处需要填写的空格后面“与其沉默寡言的个性、有苦难言的境遇有关”一句话可以看出要填写的内容是是什么结果或原因。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易错点
1、不能做到纵观整个语段,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2、不能依据相关提示,进行准确补写,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
21.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 ① 离不开酒。 ② 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 ③ 唐代文人之醉酒, ④ 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 ⑤ 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 ⑥ 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第一处是表示后面情况发生的条件,应填写“都”;第二处是假设关系且还有关联词“那么”,因此此处应该填写“如果”;第三处,是提出另一个与前面话语同一个意思的另一句话,所以此处不用填写任何关联词语;第四处,所要填写的关联词语要表达“既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所以填写“固然”较为合适;第五处和第六处是总结性语句,是对前边语句的总括,所以应该填写表示类似意思的关联词语,但填写哪一个词语不好定还要考虑前边也就是第五个空格。第五个空格所在句子有“不仅……也……”故第五个空格处需要填写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综合上下文应该填写“而且”为宜。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首先要做到能够读懂所给语段,明确语段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理清句与句之间意义联系,其次还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
易错点
1、读不懂所给语段的主要意思就贸然下笔做出选择答案。2、对关联词语所要表达的关系较为模糊从而导致选择答案出现错误。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7月23日,延庆区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发生一起老虎伤人事件,致1死1伤。延庆区宣传部通报称,动物园已停业整顿。另据了解,伤者下车前曾被提醒不要下车。此事发生后,网络上的各种议论一直没有消停。在这些议论中,有对不守规则的反思,有对野生动物园安全问题的审视,更有将愤怒指向老虎的。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正确答案
①从动物园管理层面来看,可以赞同“对野生动物园安全问题的审视”这一观点,由野生动物园的安全问题说开,无论是景区安全问题、生活安全问题乃至社会安全问题都值得重视,不能玩忽懈怠,更不能总是以生命为代价来敲响警钟。由此及彼,以小见大;②从伤者的行为层面来看,可以认同“对不守规则的反思”这一观点,从女子无视园区规则的行为延伸到中国社会普遍存在乱闯红灯、乱过马路、乱插队、公共场合吸烟、医闹等不守规则的现象,从而警醒人们增强规则意识;③从网友的议论层面来看,可以针对“更有将愤怒指向老虎”的观点展开议论,指出面对问题要理性思考,认真反思,而不是调侃,更不是恶意中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审题时应认真阅读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然后围绕材料主旨,确定一个积极健康的立意。(多则材料的主旨必须涵盖每一则材料。)
易错点
1、对所给材料解读不够深入,弄不清出题人的命题意图从而导致不能进行正确立意。2、语言表达不到位,出现言不由衷、思路凌乱、病句较多等现象。3、体裁特征不明显,导致作文出现四不像现象。4、写作过程中出现走极端的现象,不能用辩证的思想进行分析。
23.下面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根据调研编制的《2005—2015义务教育各项资源指数【注】》图表,请根据图表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把图表反映出的内容补充完整(不要出现具体数字),不超过60个字。
【注】指数:这里表示一个变量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调研的数据显示:近十多年来,我国义务教育 。
正确答案
(近十多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在校舍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起点较高,并且继续加强(或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效),经费投入增长最为明显,但教学条件改善不大。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重点考查折线型图表。分析图表时,重点要看横纵坐标的指向、折线的发展趋势以及数值的多少。从纵坐标来看,校舍情况和师资力量两块起点较高;从横坐标来看,校舍情况、师资力量和经费投入逐年提高,但是教学条件总体提升不大。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还有题干中句式要求和字数限制,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具体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2、仔细分析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如找出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3、依据题干要求,规范答题。
易错点
1、不能注意题目中的标志性词语:信息推断题题干中往往有“该图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标志性词语。记得留意题目中的调查主体,调查目的。2、在表达中出现语病,特别是反映事物变化规律的词要准确。如表程度范围的“近一半(约50%)”“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约几成”等。3、急于求成,不做答案的复核,看是否遗漏、多余、误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