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银川市2016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4. 下图是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部分实验流程(各项操作准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用含S35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使其蛋白质含有放射性

B上图试管内,沉淀物中可能含有放射性,但子代噬菌体一定没有放射性

C上图流程可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

D图中的细菌是用含有P32的培养基培养出来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A错误;
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若该过程搅拌不充分,则会导致部分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上,并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含较高的放射性,若搅拌充分,则沉淀物中的放射性较低,但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是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则子代噬菌体不含放射性,B正确;
上述实验只能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图中的细菌是用普通培养基培养出来,D错误.

考查方向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解题思路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易错点

对该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不熟悉导致答题答题出现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5. 脊椎动物对糖和氨基酸的反应分别需要独特的味觉受体分子,R2味觉受体可“发现”甜味,而结构与其相近的R1味觉受体则可“发现”氨基酸味道。在进化过程中,蜂鸟的祖先失去了编码R2的基因,只有编码R1的基因,但蜂鸟还会被花蜜所吸引。下列有关蜂鸟味觉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味觉受体分子位于反射弧的感受器部分

B特殊味觉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R1味觉受体可能出现了感知甜味的结构变化

D花蜜诱导编码R1的基因突变为编码R2的基因

正确答案

D

解析

在反射过程中直接接受外界刺激的部位是感受器,A正确;
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接受外界物质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特殊味觉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由题知蜂鸟祖先已经失去了编码R2(“发现”甜味)的基因,只有编码R1(“发现”氨基酸味道)的基因,却仍能“发现”花蜜的甜味,由此推测,可能是R1味觉受体蛋白的结构发生了相应变化,C正确;
D、生物通过可遗传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各种各样的原材料,花蜜作为环境因素对这些原材料起到选择的作用而不是诱导突变的作用,D错误.

考查方向

基因突变的特征

解题思路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其中感受器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可以传导兴奋;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综合、分析;效应器做出一定的反应.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它们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易错点

不能准确记忆和判断反射弧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 细胞的部分结构、成分有“骨架或支架”之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无关

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他生物膜无此基本支架

C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D生物大分子以单体为骨架,每一个单体都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正确答案

C

解析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错误;
生物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B错误;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C正确;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D错误.

考查方向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题思路

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
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的.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

易错点

对课本中比较细微的知识点不加以重视,从而形成盲区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2.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生产上常应用于防治真菌引起的农作物病害.下列关于吡唑醚菌酯作用的推测不合理的( )

A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B吡唑醚菌酯可通过抑制ATP的产生导致真菌的死亡

C长期使用吡唑醚菌酯可导致真菌种群抗药性增强

D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治理由厌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

正确答案

D

解析

吡唑醚菌酯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而线粒体内膜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由此可见,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正确;

吡唑醚菌酯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而线粒体内膜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的ATP,由此可见,吡唑醚菌酯可通过抑制ATP的产生导致真菌的死亡,B正确;

吡唑醚菌酯对真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因此长期使用吡唑醚菌酯可导致真菌种群抗药性增强,C正确;

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治理由需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D错误.

考查方向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题思路

有氧呼吸过程

上述三个阶段均需要酶的参与

易错点

考生对细胞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及场所不熟悉,若再不能结合图中信息很容易出错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3.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细胞中各种细胞器

B用对比实验法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C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人体内血糖的调节机制

D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生物学中运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中各种细胞器,A错误;
可运用对比二氧化碳的产生量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正确;
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人体内血糖的调节机制,C正确;
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D正确.

考查方向

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生物实验

解题思路

生物学中运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中各种细胞器;
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联会现象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洋葱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

易错点

对生物实验模糊不清导致做题判断失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6.某林区在30年前发生过火灾,焚毁所有林木。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双子叶植物,已知该双子叶植物的阔叶和窄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对该植物的某个种群进行调查,发现有40%的植株表现为窄叶,余者表现为阔叶。从该种群中分别取两种性状的足够样本让其自交,发现约有40%阔 叶植株的子代出现窄叶植株,而窄叶植株的子代未发现阔 叶植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林区30年间发生了次生演替

B该植物原种群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比例为76%

C原种群中阔叶基因的频率高于窄叶基因的频率

D研究该林区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正确答案

C

解析

林区在30年前发生过火灾,火灾后的森林发生次生演替,A正确;
由以上分析可知原种群中,AA的频率为36%,Aa的频率为24%,aa的频率为40%,其中AA和aa能稳定遗传,因此原种群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36%+40%=76%,B正确;
由以上分析可知原种群中,AA的频率为36%,Aa的频率为24%,aa的频率为40%,则阔叶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48%,窄叶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52%,所以原种群中阔叶基因的频率低于窄叶基因的频率,C错误;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丰富度、群落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D正确.

考查方向

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特征

解题思路

该植物的某个种群进行调查,发现有40%的植株表现为窄叶,则60%的植株表现为阔叶.有40%阔叶植株的子代出现窄叶植株,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阔叶相对于窄叶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这40%阔叶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其余阔叶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而40%窄叶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即原种群中,AA的频率为60%×(1−40%)=36%,Aa的频率为60%×40%=24%,aa的频率为40%.

易错点

不能抓住题目中主要信息从而对基因频率的计算出现错误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4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西瓜果形有圆形、扁盘形、长形,果肉有红色和黄色。为研究西瓜的果形和果肉颜色的遗传规律,某小组做了如下图实验。请回答:

18.西瓜是雌雄异花植物,在进行杂交实验时,可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的麻烦。

19.西瓜果肉红色对黄色呈_____ _____(显性/隐性)。

20.西瓜的果形由___ ___对等位基因决定,遵循的遗传定律是__________ _______。

21.实验2中F2的黄色圆形南瓜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____。

22.实验1的F1与实验2的F1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是__________ 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人工去雄

解析

因为西瓜是雌雄异花植物,所以雌花不需要人工去雄,实验过程中授粉前后都要进行套袋 处理,防止异花传粉.

考查方向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其应用

解题思路

分析表格:
实验一:黄色×红色,子一代全部是黄色,说明黄色是显性性状,红色隐性性状,即亲本是DD与dd杂交,子一代全部是Dd.
实验二:
黄色×红色,子一代全部是黄色,子二代3黄色:1红色,说明黄色是显性性状,红色隐性性状,即亲本是DD与dd杂交,子一代全部是Dd,子二代DD:Dd:dd=1:2:1.
圆形×圆形→扁形→扁盘形:圆形:长形=36:24:4=9:6:1(9:3:3:1的变形),说明果形的遗传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是双杂合子AaBb,亲本是AAbb、aaBB

易错点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F2代果形比例判断扁盘形、圆形和长形果实的基因型,特别是显性纯合致死给题目增加了难度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隐性

解析

根据实验一和而都说明黄色是显性性状,红色隐性性状.

考查方向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其应用

解题思路

分析表格:
实验一:黄色×红色,子一代全部是黄色,说明黄色是显性性状,红色隐性性状,即亲本是DD与dd杂交,子一代全部是Dd.
实验二:
黄色×红色,子一代全部是黄色,子二代3黄色:1红色,说明黄色是显性性状,红色隐性性状,即亲本是DD与dd杂交,子一代全部是Dd,子二代DD:Dd:dd=1:2:1。
圆形×圆形→扁形→扁盘形:圆形:长形=36:24:4=9:6:1(9:3:3:1的变形),说明果形的遗传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是双杂合子AaBb,亲本是AAbb、aaBB

易错点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F2代果形比例判断扁盘形、圆形和长形果实的基因型,特别是显性纯合致死给题目增加了难度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解析

圆形×圆形→扁形→扁盘形:圆形:长形=36:24:4=9:6:1(9:3:3:1的变形),说明果形的遗传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考查方向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其应用

解题思路

分析表格:
实验一:黄色×红色,子一代全部是黄色,说明黄色是显性性状,红色隐性性状,即亲本是DD与dd杂交,子一代全部是Dd.
实验二:
黄色×红色,子一代全部是黄色,子二代3黄色:1红色,说明黄色是显性性状,红色隐性性状,即亲本是DD与dd杂交,子一代全部是Dd,子二代DD:Dd:dd=1:2:1。
圆形×圆形→扁形→扁盘形:圆形:长形=36:24:4=9:6:1(9:3:3:1的变形),说明果形的遗传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是双杂合子AaBb,亲本是AAbb、aaBB

易错点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F2代果形比例判断扁盘形、圆形和长形果实的基因型,特别是显性纯合致死给题目增加了难度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9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实验二中F2的黄色纯合子占1/3圆形纯合子占1/3,所以F2的黄色圆形南瓜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

考查方向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其应用

解题思路

分析表格:
实验一:黄色×红色,子一代全部是黄色,说明黄色是显性性状,红色隐性性状,即亲本是DD与dd杂交,子一代全部是Dd.
实验二:
黄色×红色,子一代全部是黄色,子二代3黄色:1红色,说明黄色是显性性状,红色隐性性状,即亲本是DD与dd杂交,子一代全部是Dd,子二代DD:Dd:dd=1:2:1。
圆形×圆形→扁形→扁盘形:圆形:长形=36:24:4=9:6:1(9:3:3:1的变形),说明果形的遗传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是双杂合子AaBb,亲本是AAbb、aaBB

易错点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F2代果形比例判断扁盘形、圆形和长形果实的基因型,特别是显性纯合致死给题目增加了难度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6︰3︰3︰2︰1︰1

解析

实验一的F1为Ddaabb,自交得F2,其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长形:红色长形=3:1;若用实验一的F1与实验二的F1DdAaBb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黄色扁盘:黄色圆形:黄色长形:红色扁盘:红色圆形:红色长形=3:6:3:1:2:1。

考查方向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其应用

解题思路

分析表格:
实验一:黄色×红色,子一代全部是黄色,说明黄色是显性性状,红色隐性性状,即亲本是DD与dd杂交,子一代全部是Dd.
实验二:
黄色×红色,子一代全部是黄色,子二代3黄色:1红色,说明黄色是显性性状,红色隐性性状,即亲本是DD与dd杂交,子一代全部是Dd,子二代DD:Dd:dd=1:2:1。
圆形×圆形→扁形→扁盘形:圆形:长形=36:24:4=9:6:1(9:3:3:1的变形),说明果形的遗传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是双杂合子AaBb,亲本是AAbb、aaBB

易错点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F2代果形比例判断扁盘形、圆形和长形果实的基因型,特别是显性纯合致死给题目增加了难度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如图甲表示发生在番茄细胞内的生理反应过程,乙表示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7.甲图中④过程是在 中进行的;①~⑤过程中,能使ADP含量增多的过程是 (写标号)。

8.乙图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 。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

9.乙图中,若在B点突然停止光照,则甲图中的过程 将首先受到影响,叶绿体内C3含量将

10.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番茄幼苗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如图丙所示),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相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若M=MB﹣MA,则M的确切含义可以描为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线粒体基质(或线粒体) ②

解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物质X是三碳化合物(C3);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ADP是ATP水解产生的,①~⑤过程中,只有②过程消耗ATP,能使ADP含量增多.

考查方向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意义

解题思路

分析甲图:①表示光反应过程,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②表示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需要消耗ATP;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能产生少量ATP;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能产生少量ATP;⑤表示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既不消耗ATP,也不产生ATP.物质X是三碳化合物(C3)、物质Y表示丙酮酸.
分析曲线图乙:AB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BD段,CO2含量逐渐减少,说明呼吸作用弱于光合作用;DE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其中B点和D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易错点

不能正确理解甲、乙两图的过程导致答题出现问题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D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大量吸收CO2
【考查方向】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意义

解析

乙图中:AB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BD段,CO2含量逐渐减少,说明呼吸作用弱于光合作用;DE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其中B点和D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的积累是从B点开始,到D点结束,因此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D点.曲线BC段,CO2含量逐渐减少,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大量吸收CO2导致的.

解题思路

分析甲图:①表示光反应过程,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②表示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需要消耗ATP;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能产生少量ATP;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能产生少量ATP;⑤表示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既不消耗ATP,也不产生ATP.物质X是三碳化合物(C3)、物质Y表示丙酮酸.
分析曲线图乙:AB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BD段,CO2含量逐渐减少,说明呼吸作用弱于光合作用;DE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其中B点和D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易错点

不能正确理解甲、乙两图的过程导致答题出现问题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 增加

解析

光照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因此在B点时停止光照,①光反应过程首先受到影响.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使C3的还原反应减慢,而二氧化碳的固定在短时间内不受影响,因此叶绿体内C3含量将增加

考查方向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意义

解题思路

分析甲图:①表示光反应过程,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②表示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需要消耗ATP;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能产生少量ATP;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能产生少量ATP;⑤表示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既不消耗ATP,也不产生ATP.物质X是三碳化合物(C3)、物质Y表示丙酮酸.
分析曲线图乙:AB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BD段,CO2含量逐渐减少,说明呼吸作用弱于光合作用;DE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其中B点和D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易错点

不能正确理解甲、乙两图的过程导致答题出现问题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或实验过程中)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解析

假设A、B叶片的初始重量均为X.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A叶片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则其在6小时内消耗有机物的量为X−MA;B叶片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其在6小时内积累有机物的量为MB−X.由此可知,B叶片在6小时内合成有机物的量=6小时内消耗有机物的量+6小时内积累有机物的量=MB−MA.而M=MB−MA,则M表示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考查方向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意义

解题思路

分析甲图:①表示光反应过程,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②表示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需要消耗ATP;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能产生少量ATP;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能产生少量ATP;⑤表示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既不消耗ATP,也不产生ATP.物质X是三碳化合物(C3)、物质Y表示丙酮酸.
分析曲线图乙:AB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BD段,CO2含量逐渐减少,说明呼吸作用弱于光合作用;DE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其中B点和D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易错点

不能正确理解甲、乙两图的过程导致答题出现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冬天,同学们从温暧的教室里出来到操场上跑操。由于教室内外温差很大,机体需经过一系列调节活动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请回答下列问题。

11.人体皮肤内分布着多种感受器,其中的温度感受器又分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初入寒冷环境中,冷觉感受器 (填“兴奋”或“抑制”),而温觉感受器不会产生相应的反应,该实例说明感受器感受刺激时具有 性。寒冷状态下,由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传出神经调控的效应器主要有

12.刚到寒冷的环境时,甲状腺直接在 激素的作用下分泌活动增强,同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中存在 调节,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14.在寒冷环境中待的时间过久,机体对葡萄糖的消耗趋于 (填“增加”或“减少”)。胰液和胰高血糖素均来自胰腺,若将来自胰腺的导管结扎,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及运输 (填“有”或“无”)影响。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兴奋  特异  汗腺、毛细血管、骨骼肌、肝脏

解析

初入寒冷环境中,冷觉感受器兴奋,而温觉感受器不会产生相应的反应,该实例说明感受器感受刺激时具有特异性.寒冷状态下,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条件下,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骨骼肌、肝脏产热增加.故发出的传出神经调控的效应器主要有汗腺、毛细血管、骨骼肌、肝脏等.

考查方向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解题思路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易错点

对体液调节在稳态中的过程及作用不能理解透彻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促甲状腺  分级  反馈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解析

刚到寒冷的环境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促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甲状腺在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分泌活动增强,促进产热,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故存在反馈调节,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13.调查发现,学生在寒冷的室外比温暧的室内“精神头”要大,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关系的角度可以判断甲状腺激素还有 的功能。

在寒冷环境中待的时间过久,由于促进产热,代谢加快,机体对葡萄糖的消耗趋于增加;胰液和胰高血糖素均来自胰腺,而胰液由导管排出,胰高血糖素则分泌后进入血液,无导管,故若将来自胰腺的导管结扎,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及运输无影响.

考查方向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解题思路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易错点

对体液调节在稳态中的过程及作用不能理解透彻

对体液调节在稳态中的过程及作用不能理解透彻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增加  无

解析

在寒冷环境中待的时间过久,由于促进产热,代谢加快,机体对葡萄糖的消耗趋于增加;胰液和胰高血糖素均来自胰腺,而胰液由导管排出,胰高血糖素则分泌后进入血液,无导管,故若将来自胰腺的导管结扎,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及运输无影响.

考查方向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解题思路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易错点

对体液调节在稳态中的过程及作用不能理解透彻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下图为治理盐碱化草原的简化技术流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5.分析上图可知,盐碱化草原治理的三个阶段反映了群落      过程。从类型来看,该过程属于          ,原因是                    

16.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种草的目的是                   。植被覆盖后,土壤中有机物的增加,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加,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是               

17.若要尽快使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健康状态,除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如物质、能量输入)外,更主要依靠生态系统的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演替    次生演替    重度盐碱化草地中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解析

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盐碱化草原治理的三个阶段反映了群落的演替过程.从类型来看,重度盐碱化草地中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所以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考查方向

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题思路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即自我调节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易错点

不能结合所学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等相关知识综合处理实际问题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食物链和食物网    增加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

解析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是其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由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种草的目的是增加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植被覆盖后,土壤中有机物的增加,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加,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发生属于分解者,其功能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

考查方向

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题思路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即自我调节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易错点

不能结合所学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等相关知识综合处理实际问题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自我调节能力(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

要尽快使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健康状态,主要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并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

考查方向

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题思路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即自我调节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易错点

不能结合所学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等相关知识综合处理实际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酸菜,古称菹,《周礼》中就有其大名。制作酸菜的初衷是为了延长蔬菜保存期限。请回答:

23.酸菜制作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但是在发酵初期,很多杂菌会大量繁殖,其中导致泡菜水的表面长白膜的微生物

24.实验室可采用 法进行菌种纯化,在对该菌种进行培养时,与常规培养基相比还需要额外在培养基中添加

25.为了保持所获得菌种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若采用临时保藏,将菌种接种在 上,放入4℃冰箱中可保藏3~6个月;若要长期保存,可将菌液与灭菌的 混匀,放在-20℃的冰箱中保存一年。

26.市场上购买的真空包装酸菜,在没有发生漏气状态下发生了“胀袋”现象,A同学怀疑是杂菌污染导致的,B同学怀疑是乳酸菌大量繁殖导致的,说出你支持谁的观点并说出理由。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乳酸菌 酵母菌(或产膜酵母)

解析

酸菜制作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性,能发酵产生乳酸.在发酵初期,酵母菌(或产膜酵母)会导致泡菜水的表面长白膜.

考查方向

酵母菌制酒以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解题思路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
①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骏业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易错点

不能完全掌握泡菜的制作原理及条件;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及条件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维生素

解析

纯化菌种常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维生素是乳酸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在体内又不能合成,因此要在培养乳酸菌的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考查方向

酵母菌制酒以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解题思路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
①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骏业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易错点

不能完全掌握泡菜的制作原理及条件;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及条件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斜面培养基 甘油

解析

进行菌种保藏时,若采用l临时保藏,将菌种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放人4℃冰箱中可保藏3~6个月;若要长期保存,可将菌液与灭菌的甘油混匀,放在−20℃的冰箱中保存一年.

考查方向

酵母菌制酒以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解题思路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
①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骏业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易错点

不能完全掌握泡菜的制作原理及条件;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及条件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乳酸菌代谢过程中不产生 气体(或乳酸菌呼吸作用不产生二氧化碳)

解析

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不产生气体,因此支持A同学的观点。

考查方向

酵母菌制酒以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解题思路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
①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骏业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易错点

不能完全掌握泡菜的制作原理及条件;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及条件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