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许昌市2016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75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看远古如何造出神模样

神是什么样子?人造出的神与鬼?不论多么狰狞,也不论多么恐怖,本质大都是人模人样。

在史前艺术中,有一些半人半兽的艺术形象?不论是绘在彩陶上的或是刻画在器物上的.这样的形象都被我们认作是神面,是神灵人格化的偶像。这样的神面,表现出特别的恐怖感,你觉得它像人,但并非人。神面的狰狞模样,在史前艺术的表现上大约是一个通例。圆瞪的大眼,龇出的獠牙,恐怖之态令人惶惑。这样的神面,是史前人制作的神灵的简化图形,它并不只是表示一个头面,而是以头以面代表神灵的本体,头面是神灵完形的一个象征,是一个简约的造型。

研究者比较关注的有像良渚文化玉器上雕刻的那些神面,神面装饰在一些王牌、玉钺和玉琮等礼器上,神面刻有向上与向下龇出的獠牙,显出庄重与威严之感。从良渚人制作的神面看,有的神面是有体有面的完形,而大多都是简化的只有嘴与眼的脸面。大量的神面都是这样简化的结果,而最经典的简化,就是最后只留下了神的一双眼睛。玉琮上许多的神面,只有眼或嘴的刻画,或者连嘴也不见了。这样看来,对于良渚人来说,神的眼睛应当是最受他们关注的。

若干件收藏在各地博物馆的传世品玉神面,是研究者经常提到的一些藏品,如美国福格美术馆收藏的一件,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也都有龇牙瞪眼的模样。这些收藏品的年代并不容易确定,有的可以早到新石器时代,有的可能晚到商周之际。商周遗址出土的同类玉器往往被归入新石器时代。

最值得关注的是新近在山西曲沃羊舌村西周晋侯大墓中出土的一件神面玉饰,玉神面扁平形,正面阳刻狰狞兽面。臣字形大眼,上下均有一对獠牙龇出。这样的一些玉神面,虽然多数都有冠饰,有的甚至还有包括珥饰在内的细致刻画,但都只是一个头像,也都合乎以头代体的神灵图像制作传统。

当然更早的发现,是湖南黔阳高庙遗址陶器上刻画的神面。那神面的构图已是非常完整,也已经是很固定的形态,也都显露着龇出的獠牙,狰狞之态跃然眼前。这样的神面年代早到距今7000多年前,这是中国史前陶器上见到的年代最早的神面刻画。这个神面已经相当简化,只留下一张龇着獠牙的嘴;这与后来的良渚文化显得不同,良渚人简化的神眼已经没有了狰狞的模样,而高庙人简化的神面因为獠牙尚存,依然显得狞厉。

史前狰狞的神面,也偶尔出现在彩陶上。半坡文化的彩陶上见过这样的神面,不过以往研究者似乎不大在意这个发现。在临潼马陵遗址的一件陶瓶上,绘一戴着尖顶帽的神面,一双圆圆的大眼,宽大的嘴角向上龇出一对大獠牙。神面的左右,还绘有一对倒立的大鱼。这个属于半坡文化的彩陶所绘神面纹,与高庙下层文化以及良渚与龙山文化中的神面纹,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偌大的獠牙是其共同的特征。不同之处是那两条附加的鱼纹。它告诉我们,半坡文化这样的神面,一定与鱼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与鱼崇拜有关。

将动植物人格化,这是史前人造神的固定方式。一种动物图像,在给它安上一个人面之后,它便有了神格,半人半兽,也就成了神形的固定格式。这样说来,人面鱼纹还真可能是半坡人心中的神灵形象,尚不知是什么神格。会不会是水神,或是其他?

(摘编自《光明日报》20L5年11月18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造出的神与鬼大抵都是人模人样的,不管它多么狰狞,也不管它多么恐怖,实

质上大都脱不了人的某些特征。

B半人半兽的史前艺术形象是神灵人格化的偶像,它们无论绘在彩陶上或者刻画在器

物上,都被我们认作是神面。

C神面的狰狞模样,在史前艺术的表现上是—个通例,这样的神面模样狰狞,大眼圆

瞪,獠牙龇出,似人非人,令人惶惑。

D史前艺术的神面往往是神灵的简化图形,以头面代表神灵的本体,甚至只留下眼睛

或龇出獠牙的嘴来象征神灵的完形。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良渚文化玉器中的玉牌、玉钺和玉琮等礼器上,装饰雕刻的大多是简化的神面,神

面上刻着向上向下龇出的獠牙,显得威严庄重。

B各地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品玉神面的年代不容易确定,美国福格美术馆、旧金山亚洲

艺术博物馆的同类收藏品也有龇牙瞪眼的模样。

C山西曲沃羊舌村西周晋侯大墓中出土的神面玉饰符合以头代体的神灵图像制作传统,

神面扁平,正面阳刻兽面,上下有獠牙龇出。

D湖南黔阳高庙遗址陶器上刻画的神面,构图非常完整,形态固定简化,獠牙龇出,

狰狞生动,是中国史前陶器上年代最早的神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的模样应该是人为造出来的恐怖,自7000多年前的高庙陶器发展至良渚文化,神

面刻画简化成—对獠牙或者一双眼睛,狞厉骇人。

B临潼马陵遗址的一件陶瓶上绘着一个神面,圆圆的大眼,宽大的嘴角向上龇出一对

大獠牙。这种狰狞的神面,很少出现在史前彩陶上。

C有的半坡文化的彩陶神面左右,绘着一对倒立的大鱼,人面鱼纹可能是半坡人心中

的神灵形象,它与鱼崇拜有关,可能是水神或其他。

D史前文化造神的固定方式是将动植物人格化,史前人赋予一种动物神格,就是给它

的图像安上一个人面,使之成为半人半兽的神形。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扩大范围,原文为“大约是个通例”。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解答此类考题,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特别关注题干中表示范围、时间、程度的副词。答题时,一要明确题干要求,题干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范围宽泛。二要明确选项性质,选项是对文本句子的理解和判断。三要找准对应区域,比对判断。 选项对应信息在第意段,比较时要找准具体位置,细致比较。特别要关注结论中的程度词与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易错点

B项,根据“都被我们认作是神面”,可能被判为过于武断。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扩大范围,原文为“见到的年代最早的神面刻画”。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比对原文信息。一般一是比对跟原文内容的出入或差别;二是比对选项中表述出来的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本题属于删除了文中重要信息,在解说原文或转述文意时,删除了原文中有的信息,导致分析不准确。

易错点

A项中对良渚文化玉器的特点概括,涉及到的内容较多,需要仔细辨别。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原文为“良渚人简化的眼神已经没有了狰狞的模样”。

考查方向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读懂作者写作意图。本题重在理解:良渚人简化的眼神特征,已经没有了狰狞了模样。但在选项中却描述为狞厉骇人。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找到选项对应的段落,还要充分理解文段中阐述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易错点

B项具有干扰性。临潼马陵遗址出现的神面,“很少出现在史前彩陶上”,如果不仔细阅读,可能认为这是错误的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知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

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B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

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C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

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D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

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孽,指品行邪恶的平民。庶,平民百姓,与“士”相对;孽,邪恶,也指不孝。

B圣人,指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出类拔萃的人。

C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D五伯,即“五霸”,通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鞅少好刑名,才堪大用。他年轻时喜欢法术之学,辅佐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

子。他的奇才贤能,被公叔座看中并主动向魏惠王举荐。

B商鞅机智过人,终遇明主。商鞅一直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他深知魏惠王无识人

之智,便在公叔座劝说下离开魏国,后来获得了秦孝公的信任和重用。

C商鞅举措果敢,信念坚定。当秦孝公担心变更法度会受到天下非议而犹豫不决时,

他以高人之行、独知之虑的道理和圣人之举说服了秦孝公。

D商鞅力排众议,主张变法。他认为甘龙所说是世俗的说法,用史实劝谏秦孝公不能

与因循守旧的人或拘泥于书本见闻的人共议变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2)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该句大意是不能和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而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欢乐。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合流,成就大业的人不与一般人共谋。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可以进行正确断句。

考查方向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级

解题思路

对于断句,主要从意义上理解,其次对选项进行比较,使用排除法,另外还要注意专有名词、句首句末的标志性词语。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先易后难。考虑该句中有哪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结果等。本句断句时几个人名是关键,准确把握。

易错点

“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此处很容易将“故”当做句首标志词而误划。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庶孽,指庶子。庶,与“嫡”相对,非正妻所生之子;孽,妾所生的儿子。

考查方向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解题思路

考生平时要多注意积累,同时可以结合文本中该实词的运用情况与选项比对进行判断。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尤其是科举、官职等基本常识。古代文史知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惯例。

易错点

五伯,指春秋五霸。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在公叔座劝说下,他离开魏国”错。根据文本,商鞅并没有离开魏国,而是认为魏王不听公叔座的话任用他,也未必会听他的话话杀掉自己。

考查方向

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级。

解题思路

按照文章记叙的先后,找出传主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做的不同事情,有哪些贡献,体现了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然后将选项的内容与之比较。不能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本题主要是概括商鞅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点,可以从文中对他相关事迹的记叙中找到答案。

易错点

A项涉及的内容较多,需要阅读理解一定数量的文字。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我当以君为先以臣为后,因而对大王说如果不任用公孙鞅,就该杀掉他。大王答应了我。你可以赶紧逃离,(否则)将被擒拿。

(2)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

解析

(1)“先后”均是意动用法,是“以……先(后)”,“疾去”是赶紧离开的意思。“见禽”,“见”表示被动,“禽”通“擒”。  

(2)“非”是非难的意思,“循”是因循,沿袭之意。“多”在句中是赞扬,称颂的意思。

考查方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级。

解题思路

“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分值也最大。考生要遵守“信”、“达”、“雅”的三字原则,即要保证核心词语准确翻译出来,句子通顺流畅,不是病句以及语言尽量优美符合作者的语言风格。这一考查形式,兼考实词、虚词、句式、修辞、词类活用、文史常识等,带有较强的综合性。文言文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文如采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可采用意译,其他最好采用直译的方法,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用词(转换成双音节词)、语气与句式。

易错点

“先后”、“多”是易错点。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瓷  瓶

薛长登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

“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能。”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

“是家父。”他说。

“他人呢?”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

“3——30万。”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他如实说。

“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

父亲说,“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儿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

了。”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吗?”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了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最少400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瓷瓶”是贯穿小说全文的线索,“瓷瓶的真假”这一悬念直到小说结尾才见分晓,

王家两送瓷瓶的情节安排深化了主旨。

B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家送的瓷瓶,可见他并不是施恩图报的人,

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被救者的馈赠。

C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医院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

又铺垫了下文,为顾林去卖瓷瓶埋下伏笔。

D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边看边摸,立刻感觉到

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

E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的安排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

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12.老教授提出要去顾林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自己不一定卖。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

13.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请简要分析。

14.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C

解析

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B项,顾林父亲不要瓷瓶是因为“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D项,老教授决定以30万元成交,是因为他认出这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E项,“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分析有误。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级。

解题思路

通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其结构特点。要抓住几个要素,即人物形象、情节、环境和主旨,一般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小说)均是以这几个要素为考查对象。

易错点

E项有迷惑性。父亲的形象在文本中并没有刻意塑造,本文的主人公是老教授,父亲当年还嫌这个瓶不值钱,还易碎,之所以没丢,是因为是自己自豪的象征。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他还在为是否卖掉瓷瓶而犹豫不决。一方面,瓷瓶记录着父亲的荣誉,他不愿意卖。另一方面,父亲住进医院急需用钱,他不得不卖。②他对瓷瓶的真假和价值心存疑虑。不知道该卖多少钱。

解析

分析人物的心理,要仔细研读文章的上下文,顾林之所以这么说,自然是考虑到了父亲的心理、现实因素以及这个瓷瓶到底是真品还是赝品。要从上下文的信息中进行提炼分析。

考查方向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D级。

解题思路

找到上下文,分析顾林这么说的原因有几个,然后归纳为几个要点。

易错点

瓶子记录着父亲的荣誉可能会被忽略。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知恩。在家人被救后,尽管自己家里的日子不好过,王家还是把瓷瓶送给了救命恩人。②图报。后来,王家认为送给救命恩人的瓷瓶是“赝品”而一直愧疚,为寻找恩人,王家到江北开设分店;多年后,王教授又用30万元买下认为是赝品的瓷瓶。③重义。当知道瓷瓶的真正价值后,王教授又毅然把瓷瓶送回。

解析

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从人物描写的方法着手,文中写到了老教授当年被父亲的儿子被父亲救起后,他赠瓶但心有愧疚,他开古董店的原因是什么,他见到这个瓷瓶后的反映,他在不知真假的情况下用几十万买下,后来又无偿归还,而且是明确知道这个瓶是真的,价值几百万的时候。通过这些情节,可以得出王教授的性格特征。

考查方向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D级。

解题思路

先找出与人物相关的情节,对人物描写所采用的方法,然后分别概括,最后归纳出几个方面。

易错点

王教授的知恩这一点,可能不会被单列为一个要点。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要点:①从情节结构上看,照应前文关于瓷瓶真伪的悬念,使故事情节再起波澜,耐人寻味。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③从内容主旨上看,凸显了被救者的感人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深化了作品的主题。④从艺术效果上看,以“最少400万”结尾,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解析

本题其实考查情节结构在文中的作用。这个瓷瓶价值400万以上,出人意料,但王教授的处理方式更是出人意料,但又符合情理。因此从情节结构上来说,前后照应,使情节跌宕起伏;从人物形象上来说,能更好地凸显人物性格特征。从主旨上来说,就是为了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艺术效果看,给读者以余音绕梁之效。

考查方向

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F级。

解题思路

仅仅抓住小说高考“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分析,所有的要素基本上都是围绕主题服务的。同时相互之间又有影响。

易错点

对于艺术效果这一点,可能考生注意不到。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1分

阅渎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游西湖

苏辙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樽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注]苏辙:北宋宰相、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筑室于颖昌(今河南许昌市东),自号颍滨遗老。

8.本诗的颔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9.与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情相比,作者在本诗尾联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颔联运用侧面烘托,通过描述市民和鱼鸟对他出游西湖的反应,从侧面突显出诗人多年深居简出的生活;运用拟人、对偶,写百姓问询,对以“鱼鸟惊猜”,人已陌生,物亦惊猜,表意深刻,形象生动。

解析

颔联运用侧面烘托,通过描述市民和鱼鸟对他出游西湖的反应,从侧面突显出诗人多年深居简出的生活;运用拟人、对偶,写百姓问询,对以“鱼鸟惊猜”,人已陌生,物亦惊猜,表意深刻,形象生动。本诗尾联,苏辙“无言”而“归卧”,闭户不出,只能与古人为友聊以自慰,表现出的是饱经政治风霜而隐退多年的孤独、寂寞和无奈之情。

考查方向

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级。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范围是颔联,要理解颔联的含义,颔联写了哪些内容,与诗人所要表达的主旨有什么关系,最后思考,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易错点

表达技巧涉及到修辞、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以及篇章结构四个方面,要全盘考虑。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同样是辞官退隐,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句,表现出的是归隐后的释然自安和恬然自得的快意。本诗尾联,苏辙“无言”而“归卧”,闭户不出,只能与古人为友聊以自慰,表现出的是饱经政治风霜而隐退多年的孤独、寂寞和无奈之情。

解析

先分析陶渊明这两句诗所表达的心情,结合整首诗的内容来理解,在分析本诗尾联的思想感情,最后比较。同时要结合文本来分析。陶渊明是田园诗人,他的作品是为了表达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的向往。苏辙的诗歌则是表达自己的仕途坎坷的无奈和生活的孤独寂寞之情。

考查方向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级。

解题思路

分别理解两首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感情,结合文本内容来分析。

易错点

不能将苏辙的作品中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只进行字面解读,而忽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旨。

【诗歌简析】诗题交代了诗歌内容的主要事件,地点是西湖,事情是游览。首联写自己长期蜗居在家,如今重游西湖,表达的本是欣喜之情。颔联通过描写自己经过繁华的闹市,来表达自己长期与世隔绝所带来的与世俗的隔阂,就连自然界的鱼鸟也对我吃惊猜疑。颈联写自己放眼望去,均是陌生的面孔,知音稀少,倍感孤独寂寞。尾联写还是回去吧,只有在梦中,再能找到知音,那便是“古人”,可见诗人在现实中是多麽的孤独寂寞和无奈。颔联运用侧面烘托,通过描述市民和鱼鸟对他出游西湖的反应,从侧面突显出诗人多年深居简出的生活;运用拟人、对偶,写百姓问询,对以“鱼鸟惊猜”,人已陌生,物亦惊猜,表意深刻,形象生动。本诗尾联,苏辙“无言”而“归卧”,闭户不出,只能与古人为友聊以自慰,表现出的是饱经政治风霜而隐退多年的孤独、寂寞和无奈之情。通篇并未着力描绘西湖景色,甚至连游湖的经过都是一笔带过,真正与湖字有关的大概只有第四句里的鱼鸟,可谓换作东湖南湖北湖皆可。但如此便苍白浮泛否?显然并非如此。诗人暮年孤独,感党争之痛,抒无限感慨。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5分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自动驾驶汽车到底可不可行?近年来,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兴趣越来越大。数据显示,交通事故是人类死亡十大杀手中唯一的非疾病原因,而98%的交通事故由人为错误造成;此外,预计到2050年城市内交通拥堵时间将翻一倍。由此,人们认为的理由是:,而且能为人们节省时间。但是,让没有感情的机器开车,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给机器,。最近对德国民众的调查显示,60%的人不愿意尝试自动驾驶。

正确答案

①自动驾驶汽车可行

②可以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③多数人不能接受(或“需考虑人们的承受能力”)

解析

本段文字是围绕自动驾驶汽车的可行性来论述的。第一处,根据右面的文字“能为人们节省时间”,自然应该出现“可行”字样。第二处根据“而且”以及上文的“数据显示”的内容,可知,应该与“交通事故”相关。最后一处,根据前面的“但是”,以及德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可知是“人们不接受”的内容。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级。

解题思路

根据上下文的内容,以及关键的关联词来确定每处的核心词语,在根据句式特点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

易错点

最后一处,人们不接受“自动驾驶”容易答偏。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分

19..从下面的短语中挑选若干短语组成一副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内容合理,符合对联的特点,不得拆分短语,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乾坤/有声/万壑/处处/数峰/暮云/无语/立斜阳/月徘徊/松风清/含晚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

正确答案

示例:万壑有声含晚籁(上联)

数峰无语立斜阳(下联)

解析

要熟悉对联的要求,即对仗的特点,还要注意仄起平收的要求。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找出对应的词语,如数量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分成两类,看哪些能修饰哪些对象,而仄声的是上联的末尾。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得体、连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级。

解题思路

将给出的词语分类,先大致排除两句有意义的句子,再进行调整。

易错点

上下联不能颠倒。

单选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为推进制造业发展,德国提出了“工业4.0计划”,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

战略规划。其实,二者的目的都是一样的,正所谓________。

②聆听了李教授《设立‘中国大脑’计划,推动人工智能跨越发展》的报告后,一位电

动车行业的专家认为,在推进产品智能化方面,李教授和他________。

③时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本届两会期间,关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

府、法治社会的话题不断升温,成为代表委员们________关注的话题。

A不谋而合 不约而同 殊途同归

B殊途同归 不谋而合 不约而同

C不谋而合 殊途同归 不约而同

D不约而同 殊途同归 不谋而合

正确答案

B

解析

殊途同归:指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动作、想法一致。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一般作状语,指行动相同。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级。

解题思路

近义成语的辨析,答题时要根据语义侧重点、根据语义范围、根据语义对象、根据感情色彩、根据意义轻重、根据语法结构、根据关键语素的不同来进行判断。同时要结合题枝中的相关信息,要符合该句表达的含意来选择。

易错点

“不谋而合”与“不约而同”的含意不能准确区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口生态失衡会破坏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因此,我国人口发展

方式需要实现由数量控制型到生态优化型的战略转变。

B“互联网+”本身是开放的产物,生物链和产业链开放,技术和资源共享,激发了

人们创新创业的激情,催生了互联网经济现象的出现。

C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对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的现实,不再是国家简单地依靠大

量的劳动力,而是用质量的提升来弥补数量的短缺。

D按照法律规定,从事食品经营需要获得许可,但是目前一些网络食品经营者并没有

取得资质,今后需要加大在这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正确答案

A

解析

B.“催生了……出现”句式杂糅。

C.成分残缺,“国家”一词提到“不再是”之前。

D.“加大……规范和管理” 不搭配。

考查方向

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级。

解题思路

语病辨析题答题时,可以根据传统的分析方法,先找主谓宾,再看定状补。

还可以用语感审读法。凭语感直觉对句子是否有语病作出判断。对于结构比较简单、语病比较明显的句子,这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一般分两步进行:1.直觉。读一个句子或一段话,那些感到拗口别扭的地方,往往就是可以初步判断为有语病的地方。实际上,判断一个句子是病句,很多时候靠的就是这第一直觉。2.审读。对感觉不顺畅、不符合一般习惯的地方复读几遍,仔细品味。

易错点

C项的修饰语的语序是难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釉变浑然天成、五彩缤纷、璀璨夺目,构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如寒鸦归林、夕阳残照、高山云雾、峡谷飞瀑、伯牙抚琴等。这些釉变千变万化,意味无穷,具有千古耐看之魅力。

①叩之声音圆润悦耳

②钧瓷胎质精纯、坚实细腻、玉润透活

③钧瓷独特的窑变釉色自然形成

④观之形态端庄优美

⑤非人工描绘

⑥尤其是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独一无二,即“钧瓷无双”

A③①④②⑥⑤

B③④①②⑥⑤

C②①④⑥③⑤

D②④①⑤③⑥

正确答案

C

解析

先明确本段文字是介绍钧瓷的,按照顺序先介绍钧瓷的瓷质,在从外部形态到釉色这个顺序来说明的。其逻辑顺序是有本体而外延,了解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便可以进行正确的排序。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级。

解题思路

理清本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找到给出句子的关联出,如“叩之”、“观之”明显是对举,“尤其”是表示更进一层。

易错点

第一、四句的顺序易颠倒。

填空题 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6分,共6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鲲鹏徙南冥的壮观场面。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月出之后江面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描写实景,也形容由困境步入佳境的转变。

正确答案

(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3)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考查方向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级。

解题思路

根据题枝的提示信息回忆,注意书写。

易错点

“抟扶摇”易写错,“者”不能漏。

书面表达 本大题共60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流传至今仍然闪烁着祖先对家庭教育的智慧的光芒。例如《颜氏家训》:“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学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家训既有优秀文化的基因,也有其历史局限性。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正确答案

家训与家庭教育

应当承认,传统家训多为封建社会的产物,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阶级的烙印。为了适应当时礼法的要求和统治阶级政治的需要,历代家训中掺杂了一些不合理的消极的东西,诸如愚忠愚孝、男尊女卑的思想,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的思想,以及一些宿命论和庸俗哲学等等。即使在一些积极的、有价值的思想中,也难免交织融合一些消极的东西,可谓是良莠并存,金沙相杂。但就总体而言,它仍无愧是先人留下的一笔丰厚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更应当看到,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人生的哲理、处世的德行,熔铸在家训的警句格言中,薪尽火传,绵延不绝,使中华儿女从小在家训的熏陶中,学会做人、处世,培养了良好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因而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大批名垂千古的人物。其中有创基立业、开国治世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有胸怀大志、目光犀利的思想家;有才智超群、创造无穷的科学家;有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艺术家……在他们身上凝结着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体现着民族的精神,展示着对民族和世界的贡献。《中国家训经典》一书所选历代二百多位出色的家长,诸如周公、孔子、曹操、诸葛亮、颜之推、李世民、姚崇、颜真卿、杜甫、柳玭、范仲淹、司马光、黄庭坚、朱熹、陆游、袁采、王守仁、孙奇逢、史可法、王夫之、朱伯庐、袁枚、章学诚、林则徐、曾国藩、孙中山、鲁迅、陶行知、毛泽东、傅雷,等等,他们都是有成就的历史名人,既是著名家训的作者,本身又都是传统家庭教育培养出的典型代表。他们以自己及子孙的实践,验证了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成功。

学习和研究古代家训,使我们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和启发。我想至少应当认识到这样两点:

其一,家国一体的教育思想,是传统家庭教育成功的重要经验。《大学》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精辟的阐明了家庭教育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是对“家国一体”教育思想的经典概括。宋代朱熹讲得更为具体:“有公家之政,有私家之政。士君子修一家之政……家政修明,内外无怨,上下无怨,子孙世昌。移之于官,则一官之政修,移之于国与天下,则国与天下之政理……家政不修,其可语国与天下事乎?”作为一个治国的人才,首先必须具备好的道德修养(修身)、能够把家庭治理好(齐家),然后才有可能治理好国家和天下。

其二,家训是一种极好的家庭教育形式,应当继承、发扬光大。如前所述,家训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所特有的一种文献形式,它浓缩了作者丰富的人生体验,饱含着深厚的爱子之情,具有普遍而深远的教育意义。由于它包罗广泛,情感真挚,言简意赅,说理透辟,针对性强,便于践行,所以深得世人称许。

然而曾几何时,在某种特定的背景下,社会上展开对儒家思想及其伦理道德的批判,古代“家训”自然被列入“横扫”之列,致使一段时期人们对一些文化遗产讳莫如深,更不消说拿家训来教育孩子了。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生活走上正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研究儒家思想和古代文化,我们深切地感到:传统家庭教育功不可没。中国古代社会之所以能创造出极其灿烂辉煌的文明,成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传统,养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是与传统家庭教育密不可分的。而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又堪称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家训中充满了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修养品德和成就事业的至理名言。我们在剔除、摒弃其糟粕时,更重要的是探寻、发掘其精华,并认真地加以总结和汲取,结合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新的理解,使其更加充实完善,在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中更加发扬光大。

解析

审查材料。本则材料阐述的中心是家训,用了大量的篇幅对家训的价值地位作用进行了阐释,并引用《颜氏家训》作为典例来证明。每个同学在自己成长过程中,都受到过家庭教育,这其实就是广义的家训,自古以来中国励志的家训枚不胜举,除了《颜氏家训》之外,还有《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均提出了如何成长,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据此考生可以从正面立意。正面立意。家训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先对子女成才嘱托的载体;为子女的成长指明了方向。也可以从反面立意,从家训中糟粕的方面来思考。当然不主张从这个角度来作文。还可以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重点指出家训的积极作用,阐明他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其中消极的方面。

考查方向

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级。

解题思路

先审查材料,得出总论点,然后根据材料中提供的相对的或者相类的信息设立分论点,联系现实和自己的知识积累,用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易错点

不可以偏概全,观点偏激,要符合主流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以及增强法治观念。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