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 鹰潭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
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24.禹治水的传说最早见于春秋时代的作品《诗经•商颂》,提到禹只有简单几句,没说禹还干了其他什么事,治水的“水”仅指黄河。但是在战国成书的《尚书•禹贡》篇中,禹的贡献就大多了,不仅治水,还划分了“九州”和“五服”。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 )

A战国时期考古发掘的成果

B实现统一的政治需要

C民族文化认同得到了加强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10条规定:“人民对于官吏违法损害权利之行为,有陈诉于平政院之权。”针对这一条款,章士钊说:“平政院者,即行政裁判所之别词也。凡有平政院之国,出廷状之效力必不大,何也?人民与行政官有交涉者,乃不能托庇于普通法廷也……则约法所予吾人之自由者,殆所谓猫口之鼠之自由矣。”章士钊认为“约法所予吾人之自由者,殆所谓猫口之鼠之自由矣”,主要是因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为行政权侵犯司法独立留下隐患

B没有形成互相制约的政治制度

C袁世凯窃取果实实行专制统治

D没有规定公民的自由与平等权利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9.“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   )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2.新航路开辟后,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等。这表明( )

A商业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渐上升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促成西欧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5.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材料主要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

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

B儒、法思想并行发展

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

D诸侯王问题得到解决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6.魏晋南北朝时期,孝道思想逐步发展超越了忠君的思想,成为士人阶层安身立命的最高追求。这主要是因为( )

A为了维护士族门阀政治合理性的需要

B孝道思想成为唯一主导思想

C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D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需要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7.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 )

A耧车

B翻车

C曲辕犁

D筒车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0.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三幅照片蕴含的历史主题是(   )

A新中国建立初期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B过渡时期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社会主义

C大跃进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D经济困难时期仍存在良好的社会风气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1.绝对平等往往使得知识、美德、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在柏拉图眼里便是雅典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意味着,雅典民主( )

A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B充分保护了平民的民主权益

C政治决策过于随意

D忽视了参政者的品德和能力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3.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处境恶化,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症结,对此( )

A英国政府开始发动对外殖民扩展活动

B出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C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政治权利

D社会福利制度逐渐建立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4.列宁的《四月提纲》最初被彼得堡委员会以13票反对、2票赞成、1票弃权否决。但是,列宁顽强地坚持自己的思想主张,频繁地向中央委员会的同志们宣传和解释,并在不同的组织层面上进行辩论,终于赢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多数票通过。列宁的思想主张( )

A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B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因缺乏群众基础而没有获得党内多数支持

D直接导致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5.1973年贝克特创作了无声独幕剧《非我》。剧中,一个声音——看上去只是聚光灯照着的一张嘴——努力停止讲话,但又停不下来。该剧把人的意识描述成祸殃之源,但同时也肯定了人们在绝望中求生的精神。据此,可以判断此剧的风格属于(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材料 翻阅清末到现在各个版本的教科书之后,蓝诗玲发现,从1920年代开始,中国教科书当中对鸦片战争的提法出现了变化。在那之前,鸦片战争只是清政府诸多问题中的一个,和新疆平叛、太平天国内乱等量齐观,而中国人谈论鸦片战争会带有更多的自我批评的色彩;在那之后,情况大不一样,鸦片战争一跃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当时中国社会的所有问题亦被统统归咎于帝国主义。

——摘自蓝诗玲《鸦片战争——毒品、梦想和中国之形成》

38.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相关史实,中国教科书对鸦片战争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请说明原因。

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材料 铜钱早在东周后期就已经出现,并且在后世一直得到广泛的使用,到了晚唐至宋代不但铸币数量大增,货币制度亦趋向复杂,……晚唐和宋代货币的广泛使用给国家的币源带来了压力。……宋时平均每年的铸币数量为13万至31万贯,10世纪晚期达到88万贯,到了11世纪高达183万贯,但即便如此仍是供不应求。为了解决这一需要,政府有时限制铸币之外的用铜,或减少每贯钱的枚数,同时禁止铜币外流,并且在这一政策证明无效时,对铸币征收高达50%的出口税。政府甚至在四川、陕西等地试行铸用铁钱以在汉人与胡人之间设一道“铁幕”,但未能取得成功。金银的使用(如金沙、银锭)一度解决了铸铜不足的危机,但奇怪的是,中国人很少使用这些贵重金属货币。这时出现了一种最有趣的解决办法,即发行纸币,这就足以证明当时的货币经济是何等发达。当时政府和商人都面临着如何长途运送大量货币的问题。铜钱由于体积过于笨重而不合要求,于是各种纸币和票据应运而生。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39.根据材料,指出宋代为解决币源压力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40.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出现纸币的背景,并指出纸币出现的意义。

分值: 1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材料一 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在这本著作中,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的理论。常常有人认为亚当·斯密主张的是政府在国民经济中起的作用越小越好,一个自由的市场能够解决一切经济问题,并让所有的人都能获利。“自由放任”的主张成了他的经济理论的标签,但这种说法过分简化了斯密的经济理论。实际上,他认为,在许多情况下,政府采取某种形式的干预,对于整个社会的利益是完全必要的。然而,在现代西方,斯密被认为是自由企业之父。

——摘自(美)菲利普·阿德勒,兰德尔·波韦尔斯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认为资本经济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已不能达到充分就业实现均衡,危机和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凯恩斯站在改良主义立场,想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只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国家干预或调节,便可以解决失业与危机。经过论证,他的理论被纳入了西方正统经济学的轨道,战后被广泛传播。影响着西方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当代卷》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她一改以往的凯思斯主义政策,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控制通货膨胀,重振英国经济。她的经济政策,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其主要内客: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撒切尔主义实施的效果是明显的。通货膨胀率在撒切尔夫人执政前达到近27%,1988年降至4%。1987年度起,英国的财政由赤字转为盈余。美国的经济增长率1986年达3%,比同期的美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都快。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的两次大选中,撒切尔夫人得以两度蝉联首相。 米尔顿·弗里德曼是美国经济学家,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从50年代开始鼓吹“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提倡将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让自由市场运作,以此维持政治和社会自由。但弗里德曼并不主张无政府主义,他所提倡的是从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的道路上转变方向,政府只应扮演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和仲裁人的角色,只应在反对技术垄断和克服市场的不完全性等方面发挥作用。他是货币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钟声《撒切尔夫人》等资料

36.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这两种经济理论在主要观点上的异同。

37.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撒切尔主义”和之前的经济政策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分值: 2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